為之戰栗 泄私憤誅良相眾叛親離
惠及蒸黎 褒賢善立豐碑深得民心
話說契丹國王耶律德光於公元947年初,率兵進了開封,廢少帝石重貴。二月初一,耶律德光宣布稱帝,史稱遼太宗。建都開封,改國號為大遼。占據太原的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不甘心做契丹人的臣子,於二月十五日,宣布起兵討伐大遼王朝,並兵發壽陽,準備劫取被契丹人押往北國的少帝石重貴,重振後晉雄威。誰知他的大隊人馬趕到壽陽,契丹人已經過去多日。劉知遠又調迴頭東進,與大遼國展開激戰。大遼皇帝耶律德光倉皇帶兵北撤,劉知遠進入開封稱帝獨立,定國號為漢,史稱後漢。建都開封,劉知遠成為後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後漢高祖。後漢王朝是五代中最短暫的一個朝代,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
後漢高祖劉知遠,稱帝後改名劉暠,沙陀族,出生於太原。他與石敬瑭原本都是後唐明宗李亶手下將領,後幫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後晉,被任為河東節度使。少帝石重貴繼位後,劉知遠被進封為北平王。因他的官位高,功勞大,勢力強,被石重貴所猜忌。契丹人大舉進攻後晉,他守境不出,暗自招募軍士,積蓄壯大自己的力量。契丹人在開封建遼國,他馬上打出複興後晉、迎石重貴來晉陽的旗幟,受到將士的擁戴。他得知少帝已被押往北國,毅然獨立稱帝,與遼國開戰。契丹人本來就不服中原的水土,生活中遇到很多麻煩,加上中原地區反遼勢力來勢洶猛,大遼皇帝耶律德光倉皇帶兵撤迴時,還未出河北,就命喪欒城。劉知遠趁遼朝統治集團忙於爭奪皇位之際,統帥大軍自太原出發,克洛陽,定開封,一路勢如破竹。正當他準備全麵圍巢歸附遼國的杜重威時,不幸病重不起。他自知不行了,召宰相蘇逢吉、楊邠、郭威等進宮,委托他們扶立次子劉承祐繼皇帝位,史稱後漢隱帝。劉知遠病死於開封,享年五十四歲,在帝位二年,諡號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睿陵。
後漢隱帝劉承祐,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二兒子。劉知遠的長子劉承訓比劉知遠早死一個月,劉知遠立囑傳位給二兒子劉承祐。後漢隱帝劉承祐是後漢王朝第二代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劉承祐繼位後,不滿於顧命大臣製約,朝廷內部的將相矛盾日趨尖銳,外戚和佞臣們就借機誣陷,並一起謀殺了楊邠、史弘肇、王章等權臣,又派人去謀害正在河北前線與遼國開戰的郭威。郭威得知外戚和佞臣們同隱帝一起株殺了一班顧命大臣,並派人前來向他下黑手,忙安置好邊關事宜,揮兵南下,直逼開封,開封府尹劉益開城迎郭威入城,劉承祐在一班親信的保護下倉皇出逃,在逃跑的路上,被佞臣郭允明一刀剌死。後隱帝劉承祐享年二十一歲,在帝位不足二年。諡號隱皇帝,沒有廟號,死後葬於穎陵。至此,後漢王朝滅亡了。後漢王朝自高祖劉知遠稱帝到隱帝劉承祐被殺,共存世四年,有兩位皇帝。
話說隱帝劉承祐繼位後,幾位顧命大臣勤勉輔政,楊邠總理朝政,兢兢業業,早朝晚歸,把朝中事情治理的井井有條;史弘肇負責京城守衛和治安,整個京城是祥和繁榮;郭威統領天下兵馬,威鎮朝野。將相同心,此時的後漢王朝還算大體安寧。但是,由於這些顧命大臣都是武官出身,雖辦事公正,但為人卻粗暴了一點,又看不起文官,談起文臣,楊邠總是不肖一顧說:"國家隻需國庫充實,甲兵強盛即可,至於文章禮樂之類,都是虛的。此等人如果給他一把算盤,竟不知道正反,要他們有何用!"對於太後和其他皇族人的不合理的要求,他拒絕得沒有策略,反而顯得專橫跋扈,目無君主。有一次,楊邠和史弘肇在劉承佑麵前討論事情,劉承佑說了一句:“你們考慮得仔細一點,可不要被人說閑話哦!”楊邠就不耐煩地說:“有我們為你操勞,陛下大人,你不多嘴也沒人當你是啞巴耶。”一句話,氣得劉承佑渾身顫抖,恨的是咬牙切齒。皇帝左右的人乘機大說楊邠等人的壞話。劉承祐的舅舅李業,本是一不安分之徒,由於皇太後最寵受這個小弟,所以李業也成了劉承祐身邊最紅的人。隻要李業說話,劉承祐都能答應。可唯獨這幾位大臣不買他的帳。李業想討個節度使,好割據一方,稱王稱霸。楊邠堅持以外戚沒有戰功不能封節度使。隱帝和太後都來說情,楊邠就是要按章辦事,幾個顧命大臣又都支持楊邠的意見。官沒討來,這位李業就懷恨在心,經常在隱帝麵前尋機挑撥。而隱帝剛剛成人,也想自己主政,擺脫楊邠等人的控製。李業就投其所好,非常陰險的對皇帝說:“如果聽任楊邠這些人專權,時間長了就會不把皇帝放在眼裏,說不定什麽時候心生異誌,就會加害皇帝了。”這些話,使隱帝異常恐慌,對舅舅李業的話深信不疑。有一天的晚上,隱帝聽到皇宮下屬的作坊裏有鍛造鐵器的聲音,就懷疑外麵有軍隊來了,以致整夜沒有睡好覺。從此隱帝主動和舅舅在宮中秘密謀劃誅殺楊邠等人,可他們又懼怕郭威握有兵權,一但事情不成,會引來殺身之禍,就想以太後的名義,先將這些老臣都罷官免職,然後在逐一剪除。誰知他們向太後一說,遭到太後嚴厲的拒絕。李太後說:"你們不記後果,如此草率行事,這萬萬使不得。就是要罷免顧命大臣,也該和其他的宰相商量一下吧!"李業在一旁說:"先帝說過,朝廷的大事,不要和那些書生們商量。"太後還想勸阻,隱帝不高興地說:"國家大事,閨門裏的婦人知道什麽!"說完甩袖子就走了。沒過幾日,北方的遼國又開始進犯,老將郭威帶大軍北上拒敵。隱帝劉承佑感到郭威帶大軍外出,正是除掉這批軍人宰相的好機會,於是加緊了謀劃和各項準備工作。一天清晨,楊邠、史弘肇等幾個武官宰相像往常一樣去上朝,正走到廣政殿門口,突然從裏麵湧出幾十個武士,一陣刀砍劍劈,將他們殺死於門下。劉承佑升殿宣布道:“這批老家夥向來把俺當小孩子,俺今天才開始真正當皇帝了。”劉承佑這次株殺忠臣,雖說滿足了個人發泄怨氣,一時的痛快,但卻將後漢王朝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話說後漢隱帝時期,七十四歲的汝州地方長官劉審交病故於任上。當地的老百姓聯名上書朝延,要求把劉審交葬埋在汝州,由眾百姓為他修墳立碑,建造祠堂,以便常年祭奉。漢隱帝劉承佑召來相國馮道,將汝州百姓的聯名上書給他看,並爭求馮道的意見。馮道看後連連讚歎道:“誰能為老百姓辦實事,自然就會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一座豐碑。劉審交執法於公堂,惠民於百姓,百姓感恩於朝延中能有這樣的好父母官,我們應順應民意,滿足眾黎民這一要求。”漢隱帝劉承佑從來沒見過老相國如此誇讚他的下屬,當場下旨準奏。並問馮道:“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劉審交有什麽大的作為呢?”馮道說道:“劉審交為官,沒有什麽超過別人的地方,他即不會背著朝延去為老百姓削減租稅,又不能為平民免除勞役。他所能做的,隻不過是有一顆公正廉潔,慈善仁愛之心罷了。這也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但是,別人不去這樣做,而恰恰劉審交一人做到了。所以,汝州人如此地愛戴他。假若天下的州官都學習和效法劉審交的所作所為,就不用擔心不能像劉審交那樣深得民心了。”
這正是:焉能挾山以超海,勿以善小而不為。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惠及蒸黎 褒賢善立豐碑深得民心
話說契丹國王耶律德光於公元947年初,率兵進了開封,廢少帝石重貴。二月初一,耶律德光宣布稱帝,史稱遼太宗。建都開封,改國號為大遼。占據太原的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不甘心做契丹人的臣子,於二月十五日,宣布起兵討伐大遼王朝,並兵發壽陽,準備劫取被契丹人押往北國的少帝石重貴,重振後晉雄威。誰知他的大隊人馬趕到壽陽,契丹人已經過去多日。劉知遠又調迴頭東進,與大遼國展開激戰。大遼皇帝耶律德光倉皇帶兵北撤,劉知遠進入開封稱帝獨立,定國號為漢,史稱後漢。建都開封,劉知遠成為後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後漢高祖。後漢王朝是五代中最短暫的一個朝代,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
後漢高祖劉知遠,稱帝後改名劉暠,沙陀族,出生於太原。他與石敬瑭原本都是後唐明宗李亶手下將領,後幫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後晉,被任為河東節度使。少帝石重貴繼位後,劉知遠被進封為北平王。因他的官位高,功勞大,勢力強,被石重貴所猜忌。契丹人大舉進攻後晉,他守境不出,暗自招募軍士,積蓄壯大自己的力量。契丹人在開封建遼國,他馬上打出複興後晉、迎石重貴來晉陽的旗幟,受到將士的擁戴。他得知少帝已被押往北國,毅然獨立稱帝,與遼國開戰。契丹人本來就不服中原的水土,生活中遇到很多麻煩,加上中原地區反遼勢力來勢洶猛,大遼皇帝耶律德光倉皇帶兵撤迴時,還未出河北,就命喪欒城。劉知遠趁遼朝統治集團忙於爭奪皇位之際,統帥大軍自太原出發,克洛陽,定開封,一路勢如破竹。正當他準備全麵圍巢歸附遼國的杜重威時,不幸病重不起。他自知不行了,召宰相蘇逢吉、楊邠、郭威等進宮,委托他們扶立次子劉承祐繼皇帝位,史稱後漢隱帝。劉知遠病死於開封,享年五十四歲,在帝位二年,諡號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睿陵。
後漢隱帝劉承祐,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二兒子。劉知遠的長子劉承訓比劉知遠早死一個月,劉知遠立囑傳位給二兒子劉承祐。後漢隱帝劉承祐是後漢王朝第二代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劉承祐繼位後,不滿於顧命大臣製約,朝廷內部的將相矛盾日趨尖銳,外戚和佞臣們就借機誣陷,並一起謀殺了楊邠、史弘肇、王章等權臣,又派人去謀害正在河北前線與遼國開戰的郭威。郭威得知外戚和佞臣們同隱帝一起株殺了一班顧命大臣,並派人前來向他下黑手,忙安置好邊關事宜,揮兵南下,直逼開封,開封府尹劉益開城迎郭威入城,劉承祐在一班親信的保護下倉皇出逃,在逃跑的路上,被佞臣郭允明一刀剌死。後隱帝劉承祐享年二十一歲,在帝位不足二年。諡號隱皇帝,沒有廟號,死後葬於穎陵。至此,後漢王朝滅亡了。後漢王朝自高祖劉知遠稱帝到隱帝劉承祐被殺,共存世四年,有兩位皇帝。
話說隱帝劉承祐繼位後,幾位顧命大臣勤勉輔政,楊邠總理朝政,兢兢業業,早朝晚歸,把朝中事情治理的井井有條;史弘肇負責京城守衛和治安,整個京城是祥和繁榮;郭威統領天下兵馬,威鎮朝野。將相同心,此時的後漢王朝還算大體安寧。但是,由於這些顧命大臣都是武官出身,雖辦事公正,但為人卻粗暴了一點,又看不起文官,談起文臣,楊邠總是不肖一顧說:"國家隻需國庫充實,甲兵強盛即可,至於文章禮樂之類,都是虛的。此等人如果給他一把算盤,竟不知道正反,要他們有何用!"對於太後和其他皇族人的不合理的要求,他拒絕得沒有策略,反而顯得專橫跋扈,目無君主。有一次,楊邠和史弘肇在劉承佑麵前討論事情,劉承佑說了一句:“你們考慮得仔細一點,可不要被人說閑話哦!”楊邠就不耐煩地說:“有我們為你操勞,陛下大人,你不多嘴也沒人當你是啞巴耶。”一句話,氣得劉承佑渾身顫抖,恨的是咬牙切齒。皇帝左右的人乘機大說楊邠等人的壞話。劉承祐的舅舅李業,本是一不安分之徒,由於皇太後最寵受這個小弟,所以李業也成了劉承祐身邊最紅的人。隻要李業說話,劉承祐都能答應。可唯獨這幾位大臣不買他的帳。李業想討個節度使,好割據一方,稱王稱霸。楊邠堅持以外戚沒有戰功不能封節度使。隱帝和太後都來說情,楊邠就是要按章辦事,幾個顧命大臣又都支持楊邠的意見。官沒討來,這位李業就懷恨在心,經常在隱帝麵前尋機挑撥。而隱帝剛剛成人,也想自己主政,擺脫楊邠等人的控製。李業就投其所好,非常陰險的對皇帝說:“如果聽任楊邠這些人專權,時間長了就會不把皇帝放在眼裏,說不定什麽時候心生異誌,就會加害皇帝了。”這些話,使隱帝異常恐慌,對舅舅李業的話深信不疑。有一天的晚上,隱帝聽到皇宮下屬的作坊裏有鍛造鐵器的聲音,就懷疑外麵有軍隊來了,以致整夜沒有睡好覺。從此隱帝主動和舅舅在宮中秘密謀劃誅殺楊邠等人,可他們又懼怕郭威握有兵權,一但事情不成,會引來殺身之禍,就想以太後的名義,先將這些老臣都罷官免職,然後在逐一剪除。誰知他們向太後一說,遭到太後嚴厲的拒絕。李太後說:"你們不記後果,如此草率行事,這萬萬使不得。就是要罷免顧命大臣,也該和其他的宰相商量一下吧!"李業在一旁說:"先帝說過,朝廷的大事,不要和那些書生們商量。"太後還想勸阻,隱帝不高興地說:"國家大事,閨門裏的婦人知道什麽!"說完甩袖子就走了。沒過幾日,北方的遼國又開始進犯,老將郭威帶大軍北上拒敵。隱帝劉承佑感到郭威帶大軍外出,正是除掉這批軍人宰相的好機會,於是加緊了謀劃和各項準備工作。一天清晨,楊邠、史弘肇等幾個武官宰相像往常一樣去上朝,正走到廣政殿門口,突然從裏麵湧出幾十個武士,一陣刀砍劍劈,將他們殺死於門下。劉承佑升殿宣布道:“這批老家夥向來把俺當小孩子,俺今天才開始真正當皇帝了。”劉承佑這次株殺忠臣,雖說滿足了個人發泄怨氣,一時的痛快,但卻將後漢王朝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話說後漢隱帝時期,七十四歲的汝州地方長官劉審交病故於任上。當地的老百姓聯名上書朝延,要求把劉審交葬埋在汝州,由眾百姓為他修墳立碑,建造祠堂,以便常年祭奉。漢隱帝劉承佑召來相國馮道,將汝州百姓的聯名上書給他看,並爭求馮道的意見。馮道看後連連讚歎道:“誰能為老百姓辦實事,自然就會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一座豐碑。劉審交執法於公堂,惠民於百姓,百姓感恩於朝延中能有這樣的好父母官,我們應順應民意,滿足眾黎民這一要求。”漢隱帝劉承佑從來沒見過老相國如此誇讚他的下屬,當場下旨準奏。並問馮道:“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劉審交有什麽大的作為呢?”馮道說道:“劉審交為官,沒有什麽超過別人的地方,他即不會背著朝延去為老百姓削減租稅,又不能為平民免除勞役。他所能做的,隻不過是有一顆公正廉潔,慈善仁愛之心罷了。這也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但是,別人不去這樣做,而恰恰劉審交一人做到了。所以,汝州人如此地愛戴他。假若天下的州官都學習和效法劉審交的所作所為,就不用擔心不能像劉審交那樣深得民心了。”
這正是:焉能挾山以超海,勿以善小而不為。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