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 石敬瑭施野心認敵作父
福兮禍伏 景延廣肆狂言藐敵喪邦
話說後唐滅亡,接下來取而代之的就是後晉。後晉也是由沙陀人而建,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甘肅、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而此時南方有諸如南唐國、吳越國、閩國、楚國、南漢國、南平國、後蜀國等七個獨立的諸侯國與後晉政權並對恃著。這大晉朝的開國皇帝不是別人,本是後唐朝的乘龍快婿,被唐明宗封為“耀忠匡定保節功臣”,史稱後晉高祖的石敬瑭。
後晉高祖石敬瑭,又名石紹雍,沙陀族,太原人。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隸屬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帳下。當時正值後梁朱晃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並數次解救李嗣源於危急之中,從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李嗣源的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他,進封趙國公,並任命他為親兵衛隊統帥。
唐莊宗李存勖政權在兵變中遙遙欲墜之時,石敬瑭借機鼓動李嗣源奪取皇位,並自告奮勇,親統驍騎親兵為前鋒,搶占開封,又迴兵直取洛陽。後唐莊宗李存勖被亂兵所殺,唐明宗李嗣源入洛陽稱帝。石敬瑭在這次軍事政變中立功頗大,後唐明宗任他為保義軍節度使,賜號“竭忠建策興複功臣”兼六軍諸衛副使。石敬瑭駙馬兼功臣,地位逐年升遷。隨職務和勢力的增長,石敬瑭開始擁兵自重,大有取後唐而自立之勢。唐明宗李嗣源死,親兒子李從厚繼位為後唐閔皇帝,石敬瑭沒敢輕舉妄動。待李從珂殺後唐閔帝自立為皇帝時,石敬瑭有話可說了,他上表指責李從珂身為養子,不應承祀,要其讓位於唐明宗尚在世的唯一一個兒子、四子許王李從益。李從珂當堂將石敬瑭的表章撕了個粉碎,下令革除石敬瑭的官爵,並派張敬達開始圍剿石敬瑭。石敬瑭正愁沒有理由起兵造反,這一下正中了石敬瑭的圈套。他一麵部置迎敵張敬達,一麵向北麵的契丹國求援:請求契丹出兵幫他奪得後唐江山,事成之後,他將率國向契丹國稱臣,並認契丹國王為父,還將把雁門關以北十六個州縣割讓給契丹國。契丹國王耶律德光早有踏入中原的野心,石敬瑭的要求正中下懷,他毫不猶豫的派出人馬開進太原,同石敬瑭一起,大敗了張敬達。公元936年,契丹國王耶律德光在太原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史稱後晉高祖。石敬瑭在太原登基後,馬上揮師南下,當月就攻破洛陽,第二年,將都城遷入開封。
石敬瑭稱帝後,很守“信用”,當場拜認比他小十一歲的契丹國王耶律德光為父親,並將雁門關以北十六個州縣割讓給契丹國,還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石敬瑭對契丹百依百順,但對百姓卻如虎狼一般,兇惡狠毒,用刑十分殘酷。石敬瑭晚年尤為猜忌,專任宦官,於是宦官大盛。由於吏治腐敗,朝綱紊亂,以至民怨四起。石敬瑭又受製於契丹國的擺布,內外焦困,憂鬱成疾,在屈辱中死去,享年五十一歲,在兒皇帝位七年,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顯陵。
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來石敬瑭在病中托付大將軍景延廣和宰臣馮道,意思要二人攜手輔立石重睿為帝。但他死後,掌握實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與馮道卻擅立石重貴為帝,史稱少帝。
少帝石重貴,是石敬瑭的侄兒。他的父親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將他收為養子。石重貴少時謹言慎行,質樸純厚,善好馳馬射箭,頗有沙陀祖輩之風,深得石敬瑭厚愛,石敬瑭在晉陽舉兵叛唐,後唐大軍圍攻太原,石重貴或出謀劃策,或冒矢拒敵,都受到石敬瑭讚賞。石敬瑭借契丹兵挫敗後唐軍隊,離太原赴洛陽奪取帝位,臨行前選石重貴留守太原。石敬瑭稱帝後,石重貴也隨之步步高升,到石敬瑭死時,石重貴已晉升為齊王。
少帝石重貴繼位後,大臣景延廣掌權,決心不再向契丹稱臣,契丹國王惱羞成怒,於是驅兵南下。晉軍士兵英勇作戰,二年之內兩次擊退了契丹軍。後來,石重貴的姑父、晉軍大元帥杜重威,效法石敬瑭,暗中與契丹國進行勾結,契丹國王答應立杜重威為中原皇帝。杜重威信以為真,決意投降,遂引契丹軍南下,占領了開封,將石重貴交給了契丹軍隊。少帝石重貴被廢為負義侯,貶往遼寧朝陽。後晉王朝存世共十年,傳有兩位皇帝,自此滅亡了。十八年後,石重貴病死於遼寧朝陽,享年五十一歲,在帝位三年,諡號少帝,無廟號,葬地不名。
契丹國王耶律德光進了開封後,並不履行自己的諾言,隻封杜重威做了一名太傅,派往鎮守河北臨漳。而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為遼,以開封為首都,自己做起了大遼皇帝。大遼皇帝縱兵搶劫, 開封和洛陽兩地方圓數百裏淪為了無人區。遼帝肆虐遭到了中原人民反抗,幾個月後,耶律德光被迫撤出了中原。
話說石敬瑭為篡位當皇帝,自知單憑現有的實力遠遠不夠,他要借住契丹人,讓契丹出兵幫他奪得後唐江山。為此,他把牙一咬:瞎子害眼——豁出去了。他向耶律德光國王寫了一封求助信,承諾如果他要是能當上中原皇帝,將率國向契丹國稱臣,並認契丹國王耶律德光為父親,還將把雁門關以北十六個州縣割讓給契丹國。兵馬大元帥劉知遠(後來代晉稱帝的後漢高祖劉暠)雖極力鼓動石敬瑭舉兵造反,但對石敬瑭為達目的,如此卑猥奴顏實在是看不過眼去,他勸說道:“國公千歲欲奪天下,稱臣於契丹,這無可非議。可那耶律德光比千歲年小十一歲,你卻要稱他為父,這未免太過分了;即有求於人,多送些金銀珠寶,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以割地相許,這萬萬使不得。雁門關十六州是中原北部的天然屏障,如若歸為契丹,那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國鐵蹄之下,將來契丹人以此作為南下掠奪中原的基地,必將後患無窮。這樣做,就好像是決開東海之堤來滅火,最終將會喪身於汪洋;用毒酒來解渴,導致七竅出血,死的會更淒慘。”這時的石敬瑭,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麽樣做皇帝,哪聽進劉知遠這一番勸說,固執地將信使派往了契丹。結果正如劉知遠的預料:契丹人果然以此為基地,瘋狂的南下掠奪中原,使北方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貽害長達四百年之久。
話說顧命大臣景延廣扶擁少帝繼位後,自恃有功,獨攬朝政。景延廣對後晉向契丹稱臣是堅決的反對,他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取消向契丹稱臣。他認為原來稱臣是石敬瑭萬不得以才那麽做的,現在國家實力雄厚了,不應該再做這種屈辱的事。所以,當少帝繼位,依照慣例應該向契丹國王上表匯報時,景延廣主張不要稱臣,可以延續石敬瑭的兒皇帝身位,新皇帝稱孫就可以了。於是,後晉隻給契丹寫了一封信通報了消息,連代表自己地位較低的上奏表也沒有寫,這下可激怒了契丹,馬上派專使來斥責他們。景延廣麵對契丹使者,毫不示弱的大聲迴答道:“我們的先帝是你們北朝所立,稱臣可以,但現在的新皇帝卻是我們中原自己所立,作為鄰居稱孫就很照顧你們了,沒有稱臣的道理。你們北朝不要小看我們中原,也不要隨意侮辱我們,如果不服那就來好了,我們現有十萬口橫磨劍,正等著你們呢,但將來如果不幸被孫子打得落花流水,狼狽而歸,後悔就來不及啦!”契丹使者見景延廣態度如此強硬,被嚇迴去了。景延廣借機又說服少帝石重貴下令,把在後晉經商的契丹人也都殺死,並沒收了他們的財產與貨物。
契丹使者迴去對耶律德光添油加醋地匯報了他到後晉的遭遇,轉述了景延廣驕橫看不起契丹的話,耶律德光聽了大怒,將後晉的所有使者都關押起來,並派兵南下討伐後晉。景延廣領兵迎戰,將士們奮勇殺敵,先後兩次擊敗了契丹人的進攻。契丹人又發動了第三次進攻,終因主將臨陣投降,後晉王朝被契丹人滅掉了。自古禍福成敗之理,後晉始以契丹而興,終為契丹所滅,這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景延廣為了全家的安全,隻好去見耶律德光自首,受盡了契丹人的酷刑折磨,在半夜趁守衛的人不注意,自己扼喉自殺了。
這正是:空談辱祖恥國恨,何如富國強邦謀。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福兮禍伏 景延廣肆狂言藐敵喪邦
話說後唐滅亡,接下來取而代之的就是後晉。後晉也是由沙陀人而建,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甘肅、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而此時南方有諸如南唐國、吳越國、閩國、楚國、南漢國、南平國、後蜀國等七個獨立的諸侯國與後晉政權並對恃著。這大晉朝的開國皇帝不是別人,本是後唐朝的乘龍快婿,被唐明宗封為“耀忠匡定保節功臣”,史稱後晉高祖的石敬瑭。
後晉高祖石敬瑭,又名石紹雍,沙陀族,太原人。石敬瑭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隸屬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帳下。當時正值後梁朱晃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並數次解救李嗣源於危急之中,從而得到器重,逐漸成為李嗣源的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兒永寧公主嫁給他,進封趙國公,並任命他為親兵衛隊統帥。
唐莊宗李存勖政權在兵變中遙遙欲墜之時,石敬瑭借機鼓動李嗣源奪取皇位,並自告奮勇,親統驍騎親兵為前鋒,搶占開封,又迴兵直取洛陽。後唐莊宗李存勖被亂兵所殺,唐明宗李嗣源入洛陽稱帝。石敬瑭在這次軍事政變中立功頗大,後唐明宗任他為保義軍節度使,賜號“竭忠建策興複功臣”兼六軍諸衛副使。石敬瑭駙馬兼功臣,地位逐年升遷。隨職務和勢力的增長,石敬瑭開始擁兵自重,大有取後唐而自立之勢。唐明宗李嗣源死,親兒子李從厚繼位為後唐閔皇帝,石敬瑭沒敢輕舉妄動。待李從珂殺後唐閔帝自立為皇帝時,石敬瑭有話可說了,他上表指責李從珂身為養子,不應承祀,要其讓位於唐明宗尚在世的唯一一個兒子、四子許王李從益。李從珂當堂將石敬瑭的表章撕了個粉碎,下令革除石敬瑭的官爵,並派張敬達開始圍剿石敬瑭。石敬瑭正愁沒有理由起兵造反,這一下正中了石敬瑭的圈套。他一麵部置迎敵張敬達,一麵向北麵的契丹國求援:請求契丹出兵幫他奪得後唐江山,事成之後,他將率國向契丹國稱臣,並認契丹國王為父,還將把雁門關以北十六個州縣割讓給契丹國。契丹國王耶律德光早有踏入中原的野心,石敬瑭的要求正中下懷,他毫不猶豫的派出人馬開進太原,同石敬瑭一起,大敗了張敬達。公元936年,契丹國王耶律德光在太原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史稱後晉高祖。石敬瑭在太原登基後,馬上揮師南下,當月就攻破洛陽,第二年,將都城遷入開封。
石敬瑭稱帝後,很守“信用”,當場拜認比他小十一歲的契丹國王耶律德光為父親,並將雁門關以北十六個州縣割讓給契丹國,還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石敬瑭對契丹百依百順,但對百姓卻如虎狼一般,兇惡狠毒,用刑十分殘酷。石敬瑭晚年尤為猜忌,專任宦官,於是宦官大盛。由於吏治腐敗,朝綱紊亂,以至民怨四起。石敬瑭又受製於契丹國的擺布,內外焦困,憂鬱成疾,在屈辱中死去,享年五十一歲,在兒皇帝位七年,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顯陵。
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來石敬瑭在病中托付大將軍景延廣和宰臣馮道,意思要二人攜手輔立石重睿為帝。但他死後,掌握實權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與馮道卻擅立石重貴為帝,史稱少帝。
少帝石重貴,是石敬瑭的侄兒。他的父親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將他收為養子。石重貴少時謹言慎行,質樸純厚,善好馳馬射箭,頗有沙陀祖輩之風,深得石敬瑭厚愛,石敬瑭在晉陽舉兵叛唐,後唐大軍圍攻太原,石重貴或出謀劃策,或冒矢拒敵,都受到石敬瑭讚賞。石敬瑭借契丹兵挫敗後唐軍隊,離太原赴洛陽奪取帝位,臨行前選石重貴留守太原。石敬瑭稱帝後,石重貴也隨之步步高升,到石敬瑭死時,石重貴已晉升為齊王。
少帝石重貴繼位後,大臣景延廣掌權,決心不再向契丹稱臣,契丹國王惱羞成怒,於是驅兵南下。晉軍士兵英勇作戰,二年之內兩次擊退了契丹軍。後來,石重貴的姑父、晉軍大元帥杜重威,效法石敬瑭,暗中與契丹國進行勾結,契丹國王答應立杜重威為中原皇帝。杜重威信以為真,決意投降,遂引契丹軍南下,占領了開封,將石重貴交給了契丹軍隊。少帝石重貴被廢為負義侯,貶往遼寧朝陽。後晉王朝存世共十年,傳有兩位皇帝,自此滅亡了。十八年後,石重貴病死於遼寧朝陽,享年五十一歲,在帝位三年,諡號少帝,無廟號,葬地不名。
契丹國王耶律德光進了開封後,並不履行自己的諾言,隻封杜重威做了一名太傅,派往鎮守河北臨漳。而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為遼,以開封為首都,自己做起了大遼皇帝。大遼皇帝縱兵搶劫, 開封和洛陽兩地方圓數百裏淪為了無人區。遼帝肆虐遭到了中原人民反抗,幾個月後,耶律德光被迫撤出了中原。
話說石敬瑭為篡位當皇帝,自知單憑現有的實力遠遠不夠,他要借住契丹人,讓契丹出兵幫他奪得後唐江山。為此,他把牙一咬:瞎子害眼——豁出去了。他向耶律德光國王寫了一封求助信,承諾如果他要是能當上中原皇帝,將率國向契丹國稱臣,並認契丹國王耶律德光為父親,還將把雁門關以北十六個州縣割讓給契丹國。兵馬大元帥劉知遠(後來代晉稱帝的後漢高祖劉暠)雖極力鼓動石敬瑭舉兵造反,但對石敬瑭為達目的,如此卑猥奴顏實在是看不過眼去,他勸說道:“國公千歲欲奪天下,稱臣於契丹,這無可非議。可那耶律德光比千歲年小十一歲,你卻要稱他為父,這未免太過分了;即有求於人,多送些金銀珠寶,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以割地相許,這萬萬使不得。雁門關十六州是中原北部的天然屏障,如若歸為契丹,那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國鐵蹄之下,將來契丹人以此作為南下掠奪中原的基地,必將後患無窮。這樣做,就好像是決開東海之堤來滅火,最終將會喪身於汪洋;用毒酒來解渴,導致七竅出血,死的會更淒慘。”這時的石敬瑭,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麽樣做皇帝,哪聽進劉知遠這一番勸說,固執地將信使派往了契丹。結果正如劉知遠的預料:契丹人果然以此為基地,瘋狂的南下掠奪中原,使北方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貽害長達四百年之久。
話說顧命大臣景延廣扶擁少帝繼位後,自恃有功,獨攬朝政。景延廣對後晉向契丹稱臣是堅決的反對,他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取消向契丹稱臣。他認為原來稱臣是石敬瑭萬不得以才那麽做的,現在國家實力雄厚了,不應該再做這種屈辱的事。所以,當少帝繼位,依照慣例應該向契丹國王上表匯報時,景延廣主張不要稱臣,可以延續石敬瑭的兒皇帝身位,新皇帝稱孫就可以了。於是,後晉隻給契丹寫了一封信通報了消息,連代表自己地位較低的上奏表也沒有寫,這下可激怒了契丹,馬上派專使來斥責他們。景延廣麵對契丹使者,毫不示弱的大聲迴答道:“我們的先帝是你們北朝所立,稱臣可以,但現在的新皇帝卻是我們中原自己所立,作為鄰居稱孫就很照顧你們了,沒有稱臣的道理。你們北朝不要小看我們中原,也不要隨意侮辱我們,如果不服那就來好了,我們現有十萬口橫磨劍,正等著你們呢,但將來如果不幸被孫子打得落花流水,狼狽而歸,後悔就來不及啦!”契丹使者見景延廣態度如此強硬,被嚇迴去了。景延廣借機又說服少帝石重貴下令,把在後晉經商的契丹人也都殺死,並沒收了他們的財產與貨物。
契丹使者迴去對耶律德光添油加醋地匯報了他到後晉的遭遇,轉述了景延廣驕橫看不起契丹的話,耶律德光聽了大怒,將後晉的所有使者都關押起來,並派兵南下討伐後晉。景延廣領兵迎戰,將士們奮勇殺敵,先後兩次擊敗了契丹人的進攻。契丹人又發動了第三次進攻,終因主將臨陣投降,後晉王朝被契丹人滅掉了。自古禍福成敗之理,後晉始以契丹而興,終為契丹所滅,這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景延廣為了全家的安全,隻好去見耶律德光自首,受盡了契丹人的酷刑折磨,在半夜趁守衛的人不注意,自己扼喉自殺了。
這正是:空談辱祖恥國恨,何如富國強邦謀。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