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衣瓦棺  帝一世葬不厚斂

    厚德稽古  仕五朝人無間言

    公元951年,郭威建國稱帝,史稱後周太祖。改國號周,史稱後周,建都開封。後周王朝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陝西、安徽、江蘇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的一部分。此時在南方,還同時有南唐、吳越、南漢、後蜀、南平、等五國及北漢與後周並立,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與後周對峙的朝國。

    周太祖郭威,字文仲,河北省隆堯縣人。郭威的父親郭簡是後晉順州刺史,後戰死於順州。郭威的母親在他父親死後不久也病死,郭威成為了孤兒,由潞州一常氏人家將其撫養成人。十八歲時投軍從戎,在潞州留守李繼韜部下當了一名軍卒。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負氣,深為李繼韜所賞識。有一次,郭威酒醉殺人,被官府拘押,李繼韜暗中將其放走,後又招至麾下為將。李繼韜被後唐莊宗所殺,郭威率其部眾歸附劉知遠。劉知遠建後漢王朝稱帝後,郭威成為劉知遠在軍事上的主要幹將之一,並受劉知遠托孤,輔助漢隱帝劉承祐。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朝廷屢次出兵討伐,均無功而返,漢隱帝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後立柵築壘,分兵圍困。李守貞屢次突圍,均被挫敗,相持日久,城中糧草俱盡。郭威遂下令四麵攻打,一舉攻進城中,李守貞自焚而死。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繼歸降,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隨後郭威又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並座守河北,統領河北諸州郡軍政大局。此時的郭威權高位重,引起漢隱帝的疑忌。漢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趁郭威不在京城之機,先殺掉了楊邠、史弘肇、王章等托孤權臣後,又派人給河北前線馬軍指揮使郭崇下達密詔,尋機除掉郭威。詔令傳到節度李弘義手中後,李弘義忙派人將詔書密送郭威。郭威見事情緊急,即采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漢隱帝令郭威誅殺諸位將領,於是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郭威帶兵殺向京都。漢隱帝見郭威起兵造反,遂將郭威在京眷屬全部誅殺,並派兵抵禦郭威。然而此時郭威大權在握,聲威素著,各鎮節度使紛紛倒戈擁戴郭威。漢隱帝在逃忙途中被佞臣郭允明殺死於趙村。郭威帶兵入京,並派人刺殺欲繼位稱帝的劉氏宗室武寧節度劉贇,迫使太後臨朝聽政,郭威執掌了天下。一個月後,郭威正式登基,當上了後周太祖皇帝。

    郭威出身於貧苦人家,讀過些書,知道民間疾苦。即位後,他對宰相王峻說:“我是窮苦中長大,碰到機運當了皇帝,不敢重斂百姓以豪華自己。”他生活節儉,又減輕了一些賦稅,削減了一些嚴刑峻法,並對大臣們說:“我長期生活在軍隊中,沒有什麽大學問,不知道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你們文武大臣,不論有什麽建議,隻要利國益民的,都可以向我提出,不過文字要簡潔、切實,不要冗長、修飾。”臣下提出的不少好建議,他也果然能虛心接受、采納。他又能留心搜羅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轂、王溥、範質等人都能忠於職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針對前朝弊政,進行了一些改革,刑罰有所輕減,某些苛稅被廢止,部分官田散給佃戶。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消除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後來,周太祖郭威病危,因為他的兩個兒子和三個侄子都被後漢隱帝殺了,身邊隻有養子郭榮一人,隻有將帝位傳給了郭榮。郭威享年五十一歲,在帝位四年,尊諡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葬於嵩陵。

    公元954年,郭榮繼後周皇帝位。郭榮原名柴榮,河北邢台人,原本是太祖柴皇後的侄子,從小在皇後身邊長大並侍奉皇後,周太祖當時還沒有兒子,見柴榮天資聰慧十分喜愛,隨收為養子,改名郭榮。郭榮長大後,善騎精射,略通書史黃老,跟隨周太祖左右,成為一員虎將,到後漢隱帝時被封為貴州刺史。周太祖郭威登基,封為晉王兼兵馬大元帥。周太祖病死後,成為後周王朝第二代第二位皇帝,史稱周世宗。周世宗郭榮繼位後,對軍事、政治、經濟繼續進行整頓。軍事上,他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又檢閱禁軍,裁汰老弱,選留精銳,招募天下壯士,選取優異者充軍。政治上,嚴懲貪汙,懲治失職官吏;經濟上,收購民間銅器佛像鑄錢,鼓勵平民開墾荒田,均租賦,廢特權。此外,還擴建京城開封,恢複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遺書,雕印古籍等。

    周世宗郭榮致力於全國統一,親率大軍伐後蜀,征南唐、戰北遼。正當柴榮躊躇滿誌,率軍一路向北挺進的關鍵時刻,突發疾命,不得不迴師開封,不久就英年早逝。享年三十九歲,在帝位六年,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葬慶陵。

    周世宗郭榮有七個兒子,長子和次子、三子都被後漢隱帝殺死,郭榮死後,由年僅七歲的四子郭宗訓繼位後周皇帝,史稱周恭帝,郭宗訓成了後周王朝第三代第三位皇帝。周恭帝郭宗訓繼位後,由符太後垂簾聽政,範質、王溥、趙匡胤等主持軍國大事。郭榮在位期間,趙匡胤戰功卓著,特別受到重用。郭榮一死,趙匡胤本以為這皇帝應該由他來當,誰知範質和王溥還是擁立了柴家的孤兒寡母。趙匡胤沒當上皇帝,心中十分不平,決心要武力奪取皇位。就在周恭帝郭宗訓登基七個月後,這位趙匡胤趁著率領禁軍北上抵禦大遼和北漢合兵南侵之機,在陳橋驛突然發動兵變,帶兵殺迴京城,逼郭宗訓禪位,改國號為大宋王朝,自已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後周王朝滅亡了。後周王朝自太祖郭威稱帝到周恭帝郭宗訓禪位,共存世十年,傳了三代共有三位皇帝。後周亡國皇帝郭宗訓禪位後,又當了十三年的大宋朝的鄭王,病死於房州。周恭帝郭宗訓享年二十一歲,在帝位不到八個月,尊諡號恭皇帝,沒有廟號,葬於順陵。

    話說周太祖郭威一生儉樸,當他病危之即,知道難以恢複,忙將郭榮召到病床前說:“我不行了,你趕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讓靈柩留在宮中太久。我一生最恨的就是奢侈,我死後,更不能搞的太鋪張了。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寢,各個陵墓裏都陪藏著許多金銀財寶,可哪一位先人得以享受,還不是統統送給了發掘的竊墓大盜。而漢文帝因為一貫節儉,簡單地安葬在霸陵之上,陵墓到今天還完好無損,仍能享受後人的祀奉。這就是因儉樸而受人尊敬,也不會給那些惡人們以作惡的機會啊!”郭威見郭榮點頭答應後,又補充道:“我的陵墓,別去驚動和擾害百姓,不要派宮人守陵,也用不著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獸,隻要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安葬後,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三十戶,免去他們的徭役,讓他們守護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塊石碑,上麵刻幾句話,就說我平生習慣於節儉,遺詔命令用紙衣瓦棺。每年的寒食節,不必派人來掃我的墓,在京城裏遙祭也就可以了。”

    話說五代時期,還有一位奇人,曾在五個朝代位居高官一品:後唐、後晉、大遼、後漢、後周;為十個皇帝當過宰相:後唐的明宗、閔帝、末帝;大遼太宗耶律德光;後晉的高祖、少帝;後漢的高祖、隱帝;後周的太祖、世宗;一生中僅國公的封號就有六個之多。開國公、魯國公,秦國公、梁國公、燕國公、齊國公。並用22年的時間,堅忍不拔的完成了雕印儒家經典書籍的浩繁工程,使經典書籍能以印刷形式當以流傳,創官刻書籍之始,流傳甚廣,影響深遠。被後人譽為是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這人叫馮道,字可道,自號長樂老,河北交河人。馮道為人謙虛謹慎,平易近人。馮道年少時,就能夠自覺矯正自己的言行有錯就及時改正,曾受到人們的讚譽。馮道後來官越做越大,更是廉潔自律、生活上十分儉樸,為政事事反躬自省。他的座右銘就是:“口無不道之言,門無不義之貨。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賤如是,貴如是,長如是,老如是。”三十一年的宰相,處處注重自己的行為令人敬服,為官端正莊肅而贏得了很高威望。

    馮道也曾隨軍征戰,但他不搞特殊化,同普通將領一樣,隻在軍中搭了一個簡單的草棚,也不設床席,就在草上休息。領到了薪俸,全部拿出來與手下人共同享用。官兵對他都特別尊重,有什麽好事也願意與他分享。將領中有人把虜掠來的美女送給馮道,馮道不便推辭,就暫時安置在別處,等查到她們的家人時,馬上再派人給送迴去。馮道迴鄉為父親守喪期間,遇上了荒年,他傾其全部資產幫助鄉民。守喪期滿後,又被征召做了翰林學士。後唐明宗即位後,問安重誨說:“你知道先帝時的那個馮道在哪裏嗎?安重誨說:“還在任學士。” 後唐明宗說:“我早就注意過他,此人就是我要找的宰相。”馮道的宰相之位,由此開始。當時,接連幾年大豐收,馮道及時提醒後唐明宗說:“一個人身處艱難和危險境地時,做什麽事都會三思而後行,所以就不會出現大的差錯。而處在安逸時,往往對一些事情就會粗心大意,這時禍患就隨之而來了,這是人之常情啊!” 馮道給唐明帝做了十年的宰相,後來又做閔帝的宰相。閔帝被殺,末帝繼位,馮道仍為宰相。後晉滅了後唐,馮道被晉高祖封為首相。晉高祖死後,馮道又任少帝宰相。契丹入關建遼國,任馮道太傅。後漢高祖即位,馮道又得以太師身份入朝參政。 後漢被後周滅後,馮道又被周太祖任命為太師。周世宗尊太祖遺囑,儉建嵩陵,欽命馮道主持,安葬周太祖後,馮道於七十三歲高齡病故,終結了五朝元老的一生。

    這正是:立業需守勤韌儉,為官就應直正廉。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語話帝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嶂石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嶂石岩並收藏成語話帝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