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
就在劉慶隨著芊兒向後寨去的當口,一名小廝跑來對芊兒稟道:“稟大寨主:山門口來了一位女子,自稱是六安國王後,欲上山找六安王爺。能否放行,請大寨主示下?”
劉慶聞言一驚:她怎麽來了?
“來得好快也!”芊兒自言自語地道。又衝那報信的小廝吩咐道:“既是王後駕臨,還不快請!”
“諾。”
劉慶道:“王後急急而來,想必有事相告。吾須先見王後,再見聖上不遲。”又對芊兒道:“皇上乃天下之尊,爾須善待之。待吾見過之後,再作計較。”
“行呀,”芊兒沒好氣地道:“有你這大忠臣護著,我們還敢怎麽著他嗎!”
沒大一會,李妤氣喘籲籲地上了來,一見芊兒,驚異得將眼揉了又揉,又用指甲掐了掐自己的手背,道:“我該不會是在夢中吧?”
芊兒跑過去摟住李妤,調皮地一笑,道:“不是不是,我的王後姐姐!”
李妤仍感困惑,問劉慶道:“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劉慶於是將芊兒被擄以後的事一一道之。李妤聽後,歎息道:“這丫頭可受苦了!”
芊兒見二人有話要說,便道:先“王爺王後,你們先聊吧。”於是帶著寨上的人離去了。
劉慶與李妤尋了塊岩石坐了下來,劉慶將芊兒之言複述了一遍。李妤聞之大駭,道:“主公又動心了?”
劉慶點點頭,道:“吾倒也並非貪圖那個皇位。隻是男子漢生於天地之間,當有所作為。似眼下這般情形,凡事處處受製於人,便是縱有天高之心,又能如何作為?”
李妤歎道:“主公之心,臣妾豈能不明?隻是不知主公想過沒有,如果真地沒了皇上,主公難道就能順順當當地坐上龍廷?非也!六安乃彈丸之地,倉中無隔年之糧,城內無逾千之兵,將何以鎮撫天下?普天之下,覬覦皇位,想取而代之者大有人在矣!一旦主公弑君自立,勢必自絕於天下,招世人共伐之。天下諸侯將聞風而起,擁兵自立,借‘討賊’之名,割據為王,揮師而來。主公將何以拒之?屆時,天下將四分五裂,亂兵蜂起,硝煙不絕,生靈塗炭,民不安生,吾大漢江山毀於一旦矣!主公一己之榮辱,與大漢江山、天下安危、百姓禍福相比,孰輕孰重耶?主公若是‘亂世梟雄’之輩,臣妾也就無須阻撓了。然依臣妾看來,主公懷悲天憫人、憂國憂民之心,生於治時,則不失為明主;生於亂時,則為庸君耳。故而,主公不當舍治而奔亂也!真若如此,他日主公見山河破碎、虎狼橫行、生靈塗炭,焉能不悔疚自慚哉?”
劉慶聞言,半晌無語。
李妤又道:“臣妾言已盡矣,請主公定奪!”
劉慶點點頭,道:“愛妃所言有理。若為一己之利,毀宗廟社稷,引天下戰禍,損百萬庶民,非君子之所為也!若非愛妃及時提醒,吾幾為禍亂天下之賊矣!”
李妤長長籲了口氣,取出絲絹擦了擦脖上之汗,苦笑道:“臣妾若是晚來一步,事危矣!”想了想,又道:“勸主公廢君自立,取而代之,係芊兒之意麽?”
劉慶點點頭。
李妤感慨不已,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也!”
劉慶道:“汝二人皆吾之親人也。所言所諫皆為吾所想,隻是見識不同而已。尤其是愛妃,幾番救吾於危險之境,真乃吾之福星也!”
李妤聽了此言,忽然眼圈漸紅,熱淚奪眶而出,撲通一聲跪於劉慶麵前,道:“臣妾有罪矣!”
劉慶訝然道:“愛妃何出此言哉?”
李妤道:“臣妾有一事一直瞞著主公。臣妾嫁來之前,皇後曾認為義女。此事奏稟皇上後,皇上雖予恩準,但卻令皇後交於臣妾一道密旨,讓臣妾時時關注主公之言行,事無巨細,俱要具實稟報。若有不從,便要拿家父抵罪。臣萬般無奈,隻好勉為其難。臣妾雖幾次欲告於主公,實在難以啟齒。此乃臣妾萬死莫贖之罪也!”
劉慶淡淡一笑,道:“此事吾已知之矣。愛妃夾於皇上與小王之間,陷於兩難之境,委實不易也!但吾知愛妃乃愛我、惜我、痛我、護我、助我、佑我之人,又何罪之有哉?若非愛妃五次三番幫吾懸崖勒馬,點破迷津,劉慶恐已身首異處、屍骨無存矣!”
李妤聞言,淚如雨下,泣不成聲,道:“主公寬宏胸襟,真令臣妾無地自容矣!”
這時,鍾沮過來道:“主公,芊兒已將寨主令牌與我,我們去見皇上吧?”
劉慶道:“好吧,吾等當護送皇上盡快離開這是非之地,以免夜長夢多矣!”
六十二
劉慶、李妤、鍾沮三人沿一條坎坷小道,走了一陣,來到一座小木屋前。小屋四周,可見有二十多名匪眾把守。
鍾沮將令牌交由一位頭領模樣的驗過,便上前打開了屋門。劉慶不敢冒然入屋,便跪於屋門前的台階之上,高聲道:“臣六安王慶叩見聖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屋中半晌無聲,好一會,才聽到個蒼老的聲音顫顫地道:“是賢侄慶兒來了麽?快快請進呀!”
劉慶不勝惶惑。凡帝王者,皆以君臣之份為不可逾越之界。相互隻可以君臣之稱。如今忽聞皇上上唿自己為“慶兒賢侄”,實乃匪夷所思也!
“遵旨。”劉慶爬起來,讓鍾沮留在外邊,與李妤一起進了屋。
屋中光線昏暗,好半天,劉慶才看清皇上坐靠在一張草鋪上,衣著不整,鬢發紛亂,麵色蒼白,完全沒有了往日的矜持和威嚴。
劉慶跪於地上,淒聲道:“臣救駕來遲,讓陛下受苦了!臣請陛下降罪!”
“快快起來吧。”武帝道:“爾是如何找到這兒的?”
“臣聞陛下遭難,哪敢怠慢,慌忙找上山來。”
“爾帶了多少人馬?”
劉慶搖搖頭,道:“國中所有兵馬不足千人,情急之中,又難以集中。臣僅與王後、郎中令鍾沮三人來此。”
武帝聞言,大感失望,歎了口氣,道:“就爾三人?那還能救得了朕麽?”
“陛下不必擔憂,臣已與此寨之主談判,無論如何也要救陛下下山!”
武帝一聽,眼中一亮,朗聲道:“是麽?慶兒賢侄,真吾大漢之忠臣也!”
劉慶未見到兒寬,便問道:“陛下,如何未見禦史大人呢?”
武帝歎道:“他另關一處,朕也不知他在哪裏。”
劉慶又跪奏道:“臣還有一事奏稟。”
“何事?說,說吧。朕一概照準!”
“臣與此寨之主談判時,曾有約在先,陛下下山後,望能對其既往不咎,望陛下恩準!”
“哦,原來是這等小事,好說好說!朕不僅不會追究其罪,還會加封於他的!”
“如此,臣便放心了。”
“賢侄何時能救朕下山?”
“臣與寨主說一聲,今晚即可啟程。”
武帝聞言大喜,道:“好好好,越快越好!”又對站在一旁的李妤道:“這便是李信成之女吧?”
李妤連忙跪下,道:“正是臣妾。”
武帝笑了笑,道:“慶兒好福氣也!起來吧。近前來讓朕瞧瞧。”
“諾。”李妤站起身,款款走了過去。
武帝見李妤走近了,遂低聲道:“先前密旨所囑之事,自今日起免了吧。”
李妤舒心一笑,亦低聲道:“臣妾遵旨。”
武帝從身上取出一隻玉鐲,遞與李妤,道:“朕離京時,皇後托朕送爾這件鐲子。朕萬沒想到,會在此處與爾也。”
“謝皇後恩賜!”
這時,忽見兒寬蹣蹣跚跚進了來,口中念叨著:“陛下,老臣來也!”進了門,一見到劉慶,怔了一下,眼角泛出一絲笑意,道:“吾說這些匪賊如何竟會放了我呢,原來是六安王來也!”
武帝點點頭,道:“六安王正是為救朕冒險前來也!”
兒寬大笑道:“老臣看人未走眼也!真乃是‘路遙知馬力,舟蕩識人心’矣!”
武帝頜首道:“正是正是。”
正感慨之間,門外進來一個漢子,衝劉慶道:“王爺,我們大寨主要與你說幾句話。請你過去一下。”
劉慶看了看武帝。武帝會意,笑道:“去吧去吧,和人家好好說話,他要什麽隻管許他便了。”
“臣遵旨。”
六十三
劉慶隨著那位漢子七彎八繞,來到一片竹林之中。但見在竹林深處,有一座小木屋。
劉慶進了屋中,見此屋雖小,但整理得清爽潔淨,纖塵不染。屋中僅止一床、一桌、一椅、一櫃。木桌之上,擺了一盆菊花,散發著陣陣幽香。
“你們大寨主呢?”劉慶問帶他來的那個漢子。
“吾在這兒哩!”芊兒一邊應道,從外麵進了來。
劉慶笑道:“這兒想必便是你的香閨了?”
芊兒淡淡一笑,道:“要說是賊巢匪穴恐怕更恰當些吧?”
“芊兒,你何必如此作賤自己?你上此山,乃被逼無奈也!你也是受害之人麽!”
“當初是,如今不是了。現在想來,當匪盜者,除了說起來不好聽之外,也沒什麽不好。再說縱觀天下之帝王將相,自匪盜出身者,亦不乏其人也!”
劉慶聞言,竟無言以對。便問道:“你打算何時放吾等下山?”
芊兒瞅了瞅劉慶,道:“王爺真地想好了麽?”
劉慶點點,道:“吾知汝乃為吾著想矣,隻是眼下之大勢,已別無選擇了!”
“是麽?”芊兒像是自言自語似的道:“看來是芊兒自作聰明,多此一舉了!”忽又淒然一笑,道:“吾為自己挖了一個坑也!”
“爾不必擔心,吾已奏稟聖上,敕爾等無罪也。”
“那就謝了。”芊兒笑了笑,笑得甚是淒婉。
劉慶又道:“聖上有旨,爾有什麽要求,但說無妨,一概照準。”
芊兒朝劉慶看了看,道:“吾隻一求。王爺準麽?”
“何求?隻管說來!”
芊兒走至劉慶身邊,以細若蚊吟之聲道:“王爺能抱抱我麽?”
劉慶聞言,微笑道:“你我情同兄妹,有何不可哉?”言罷舒開雙臂,將芊兒溫香之軀擁入懷中。
芊兒將劉慶摟得甚緊,久久不願撒手。
劉慶亦摟緊芊兒,如醉如癡。忽然,劉慶覺得右邊肩頭有股寒濕之氣,偏過頭一看,但見芊兒淚眼婆娑,自己的肩頭,已被淚水浸濕了一大片。
好半晌,芊兒鬆開劉慶,以衣袖擦了擦淚水,強顏一笑,道:“天已不早,你們走吧。”
劉慶點點頭,問:“你何不與吾等一起下山?”
芊兒搖搖頭,道:“吾還有些事須打理。”
“那好,吾在六安城中等你便了。”言罷,告辭而去。
劉慶迴到武帝之處,將大寨主允許下山之意稟過。武帝大喜,連忙與兒寬草草整理了一下衣履,讓劉慶、鍾沮前邊領路,急急朝山下而去。
眾人行至二道寨門時,忽見二寨主胖子領一幫人攔住去路。武帝見狀一驚,問道:“此乃何故哉?”
劉慶上前施禮道:“吾等已蒙大寨主準許下山矣!請二寨主行個方便吧?”
胖子指了指武帝,道:“爾等皆可離去,隻是此人不可下山!”
“為何?”
“為何?”胖子冷笑一聲,道:“此人一下山,吾寨中兄弟皆沒命矣!”
正在此刻,但聞武帝身後一人高聲道:“老二,放他們去吧!”
眾人迴頭一看,原來是芊兒隨後而來了。
胖子躬身拱手一揖道:“大寨主,兄弟我凡事都聽您的,隻是此事不敢從命了。難道您想不到,此人一去,咱寨中兄弟將死無葬身之地矣!”
芊兒聞言,怔了一怔,慘然道:“二兄弟,此乃天數矣,非你我所能左右也!”
胖子虎目圓睜,高吼道:“什麽天數?吾卻不信!待吾先宰了這狗皇帝,看他卻能如何!”言罷,拔出寶劍,高喝一聲:“要命的,跟吾來也!”遂率眾直向武帝撲去。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胖子之劍距武帝僅止半步之遙的當口,但見芊兒手腕一抖,一隻飛鏢自袖中飛出,正中胖子咽喉。胖子應聲倒地,立時氣絕。
芊兒走至胖子身邊,眼含熱淚,跪於地下,道:“兄弟,妹子也是迫於無奈也!爾先行一步,妹子這就來矣!”言罷,劈手抓起地上之劍,未待眾人迴過神來,已將利刃抹向自己的咽喉。
劉慶一見,大叫一聲,撲了上去,痛哭流涕,泣不成聲,道:“芊兒,是吾害了你也!”直至此時,他方才明白適才芊兒要他抱一抱,又伏於他肩上失聲慟哭之意也。
六十四
武帝一行下了山,馬不停蹄迴到了六安城。
傍晚,武帝於王府之中,接受六安國群臣覲見。
參拜畢,兒寬宣旨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六安王慶治國有道,安民有術,救駕有功,忠義可嘉,著晉封為一等爵,世襲岡替;王後李妤,深明大義,賢淑睿智,佐君相夫,堪為後宮之範。賜錦緞百匹,以彰其德;郎中令鍾沮,忠心赤膽,衛國護主,賜封為忠勇將軍,享俸二千石;特準六安國重建護國之軍。六萬寨匪眾,除罪大惡極者,皆可招安入伍,為朝廷效力;六安國之稅賦,仍按往年之例征繳;蓼縣鐵礦,自即日起,返歸六安國轄管。欽此。
眾人謝恩畢,劉慶仍跪於地上,久久未起。
武帝道:“六安王還有何求麽?”
劉慶道:“臣請陛下追封殷芊兒。”
武帝沉吟一會,道:“此女雖入迷途,但緊要之時,能大義滅親,殺身成仁,忠義兩全,難能可貴矣!但若論封賞者,朕則無可封也。六安王,爾可酌情而封之也。”
“謝陛下。”
這時,中尉詹磊著人押著一人上來,眾人一看,竟是常駐江湖客棧收藥材的於聰。詹磊奏道:“據查,此人乃六萬寨之奸細,此次聖上被擄,皆此人傳送密信所致。此人犯有謀害君主之不敕之罪,特縛來請陛下發落。”
武帝揮揮手,道:“些須小事,何必稟奏。爾等按律論處便了。”
“遵旨。”
武帝又道:“朕自即位以來,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深恐上負先帝之托,下負萬民之望。朕最重之事,便是世道安定,國家強盛,百姓富足。自有漢以來,六安一帶便幹戈不息,內亂不止。朝中有人日:荊楚之地風惡俗薄,百姓兇渾刁蠻,諸侯心懷異誌。然朕獨不信!朕偏要來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如今,朕看到了,也聽到了。當今之六安,已今非昔比,百姓身有暖衣,囤有存糧,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弧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份,女有歸。此乃安定祥和之象也!朕心甚慰矣!六安王以忠孝為本,以仁德治國,是為天下諸侯之楷模也!爾等當竭誠輔佐,同心同德,獻計獻策,將六安國建成魚米之鄉、禮儀之邦也!”
“臣等謹遵聖諭!”
用過晚膳,劉慶送武帝入後宮就寢。然後召諸臣會議,商量追封芊兒之事。
中尉詹磊道:“臣以為可追封為‘巾幗俠’,不知諸位以為妥否?”
劉慶搖了搖頭,道:“此封號過濫矣。”
內史邵仲道:“可否追封為‘護君女俠’?此次若非此女相助,皇上危矣!”
國相陳钜道:“仍似不妥。此女雖然護君有功,但亦為始作俑者矣!臣以為可追封為‘忠義女俠’。皇上不也讚之為‘忠義兩全’麽?”
劉慶點了點頭,眾人亦以為善。
劉慶又對邵仲道:“殷老七年歲漸高,芊兒一去,孤苦無依矣。爾明日將其接入王府來,讓他做個食丞,也好安享晚年也。”
“諾。”邵仲笑道:“主公可真是菩薩心腸!”
次日,武帝一行即將離開六安,返歸京都。劉慶率諸臣送至北門。臨行之前,武帝攜劉慶之手道:“天下諸侯之中,朕最重者,汝矣!望爾好自為之,善自為之,不負朕之厚望矣!”
劉慶聞言,感激涕零,伏於地上,道:“臣甘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武帝又道:“昨夜爾等追封殷氏女為‘忠義女俠’,朕以為甚為貼切。此女朕亦愛之,然朕不可封之也。汝知否?”
劉慶聞言一驚,暗忖道:昨夜之事,竟已傳入聖上之耳?看來,吾之身邊仍有皇上之耳目也!世人皆雲:君心難測,伴君如伴虎。可見此言不謬矣!日後萬事俱當小心,不可大意也!
武帝即將登車,忽又轉身,伸手指了指邵仲,道:“爾隨朕來吧。內史一職,待朕迴京後再另行委派便了。”
“臣遵旨。”
眾人麵麵相覷,皆有困惑之態。劉慶則麵色蒼白,感覺冷汗自脖頸間汩汩沁出。
送走武帝,諸人皆各自迴府。劉慶途經江湖客棧,忽心血來潮,走了進去。
客棧中尚無客人,隻有那位瘸子蒯九仍坐在那個旮旯裏飲酒。奇怪的是,在他的座位旁邊,放了一把雨傘和一個包袱。蒯九見了劉慶,嘿嘿一笑,道:“客去主安也!”
劉慶細嚼其言,覺得此人不像是拆字打卦之流,便問道:“爾究竟是何許人也?”
蒯九一笑,道:“既然殿下問起,老朽不敢相瞞。老朽乃丞相石慶門下之客也。愛丞相之托,來此護佑殿下。而今殿下危機已去,老朽也要去了!”言罷,挾起包袱雨傘,一瘸一拐出門而去。
老板娘五斤半聞聲從樓上咚咚咚跑將下來,高聲嚷道:“喂!瘸子,你的房錢還沒付齊哩!”
劉慶伸手止住五斤半,笑笑道:“別嚷了,他的房錢你到王府去取也就是了。”
就在劉慶隨著芊兒向後寨去的當口,一名小廝跑來對芊兒稟道:“稟大寨主:山門口來了一位女子,自稱是六安國王後,欲上山找六安王爺。能否放行,請大寨主示下?”
劉慶聞言一驚:她怎麽來了?
“來得好快也!”芊兒自言自語地道。又衝那報信的小廝吩咐道:“既是王後駕臨,還不快請!”
“諾。”
劉慶道:“王後急急而來,想必有事相告。吾須先見王後,再見聖上不遲。”又對芊兒道:“皇上乃天下之尊,爾須善待之。待吾見過之後,再作計較。”
“行呀,”芊兒沒好氣地道:“有你這大忠臣護著,我們還敢怎麽著他嗎!”
沒大一會,李妤氣喘籲籲地上了來,一見芊兒,驚異得將眼揉了又揉,又用指甲掐了掐自己的手背,道:“我該不會是在夢中吧?”
芊兒跑過去摟住李妤,調皮地一笑,道:“不是不是,我的王後姐姐!”
李妤仍感困惑,問劉慶道:“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劉慶於是將芊兒被擄以後的事一一道之。李妤聽後,歎息道:“這丫頭可受苦了!”
芊兒見二人有話要說,便道:先“王爺王後,你們先聊吧。”於是帶著寨上的人離去了。
劉慶與李妤尋了塊岩石坐了下來,劉慶將芊兒之言複述了一遍。李妤聞之大駭,道:“主公又動心了?”
劉慶點點頭,道:“吾倒也並非貪圖那個皇位。隻是男子漢生於天地之間,當有所作為。似眼下這般情形,凡事處處受製於人,便是縱有天高之心,又能如何作為?”
李妤歎道:“主公之心,臣妾豈能不明?隻是不知主公想過沒有,如果真地沒了皇上,主公難道就能順順當當地坐上龍廷?非也!六安乃彈丸之地,倉中無隔年之糧,城內無逾千之兵,將何以鎮撫天下?普天之下,覬覦皇位,想取而代之者大有人在矣!一旦主公弑君自立,勢必自絕於天下,招世人共伐之。天下諸侯將聞風而起,擁兵自立,借‘討賊’之名,割據為王,揮師而來。主公將何以拒之?屆時,天下將四分五裂,亂兵蜂起,硝煙不絕,生靈塗炭,民不安生,吾大漢江山毀於一旦矣!主公一己之榮辱,與大漢江山、天下安危、百姓禍福相比,孰輕孰重耶?主公若是‘亂世梟雄’之輩,臣妾也就無須阻撓了。然依臣妾看來,主公懷悲天憫人、憂國憂民之心,生於治時,則不失為明主;生於亂時,則為庸君耳。故而,主公不當舍治而奔亂也!真若如此,他日主公見山河破碎、虎狼橫行、生靈塗炭,焉能不悔疚自慚哉?”
劉慶聞言,半晌無語。
李妤又道:“臣妾言已盡矣,請主公定奪!”
劉慶點點頭,道:“愛妃所言有理。若為一己之利,毀宗廟社稷,引天下戰禍,損百萬庶民,非君子之所為也!若非愛妃及時提醒,吾幾為禍亂天下之賊矣!”
李妤長長籲了口氣,取出絲絹擦了擦脖上之汗,苦笑道:“臣妾若是晚來一步,事危矣!”想了想,又道:“勸主公廢君自立,取而代之,係芊兒之意麽?”
劉慶點點頭。
李妤感慨不已,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也!”
劉慶道:“汝二人皆吾之親人也。所言所諫皆為吾所想,隻是見識不同而已。尤其是愛妃,幾番救吾於危險之境,真乃吾之福星也!”
李妤聽了此言,忽然眼圈漸紅,熱淚奪眶而出,撲通一聲跪於劉慶麵前,道:“臣妾有罪矣!”
劉慶訝然道:“愛妃何出此言哉?”
李妤道:“臣妾有一事一直瞞著主公。臣妾嫁來之前,皇後曾認為義女。此事奏稟皇上後,皇上雖予恩準,但卻令皇後交於臣妾一道密旨,讓臣妾時時關注主公之言行,事無巨細,俱要具實稟報。若有不從,便要拿家父抵罪。臣萬般無奈,隻好勉為其難。臣妾雖幾次欲告於主公,實在難以啟齒。此乃臣妾萬死莫贖之罪也!”
劉慶淡淡一笑,道:“此事吾已知之矣。愛妃夾於皇上與小王之間,陷於兩難之境,委實不易也!但吾知愛妃乃愛我、惜我、痛我、護我、助我、佑我之人,又何罪之有哉?若非愛妃五次三番幫吾懸崖勒馬,點破迷津,劉慶恐已身首異處、屍骨無存矣!”
李妤聞言,淚如雨下,泣不成聲,道:“主公寬宏胸襟,真令臣妾無地自容矣!”
這時,鍾沮過來道:“主公,芊兒已將寨主令牌與我,我們去見皇上吧?”
劉慶道:“好吧,吾等當護送皇上盡快離開這是非之地,以免夜長夢多矣!”
六十二
劉慶、李妤、鍾沮三人沿一條坎坷小道,走了一陣,來到一座小木屋前。小屋四周,可見有二十多名匪眾把守。
鍾沮將令牌交由一位頭領模樣的驗過,便上前打開了屋門。劉慶不敢冒然入屋,便跪於屋門前的台階之上,高聲道:“臣六安王慶叩見聖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屋中半晌無聲,好一會,才聽到個蒼老的聲音顫顫地道:“是賢侄慶兒來了麽?快快請進呀!”
劉慶不勝惶惑。凡帝王者,皆以君臣之份為不可逾越之界。相互隻可以君臣之稱。如今忽聞皇上上唿自己為“慶兒賢侄”,實乃匪夷所思也!
“遵旨。”劉慶爬起來,讓鍾沮留在外邊,與李妤一起進了屋。
屋中光線昏暗,好半天,劉慶才看清皇上坐靠在一張草鋪上,衣著不整,鬢發紛亂,麵色蒼白,完全沒有了往日的矜持和威嚴。
劉慶跪於地上,淒聲道:“臣救駕來遲,讓陛下受苦了!臣請陛下降罪!”
“快快起來吧。”武帝道:“爾是如何找到這兒的?”
“臣聞陛下遭難,哪敢怠慢,慌忙找上山來。”
“爾帶了多少人馬?”
劉慶搖搖頭,道:“國中所有兵馬不足千人,情急之中,又難以集中。臣僅與王後、郎中令鍾沮三人來此。”
武帝聞言,大感失望,歎了口氣,道:“就爾三人?那還能救得了朕麽?”
“陛下不必擔憂,臣已與此寨之主談判,無論如何也要救陛下下山!”
武帝一聽,眼中一亮,朗聲道:“是麽?慶兒賢侄,真吾大漢之忠臣也!”
劉慶未見到兒寬,便問道:“陛下,如何未見禦史大人呢?”
武帝歎道:“他另關一處,朕也不知他在哪裏。”
劉慶又跪奏道:“臣還有一事奏稟。”
“何事?說,說吧。朕一概照準!”
“臣與此寨之主談判時,曾有約在先,陛下下山後,望能對其既往不咎,望陛下恩準!”
“哦,原來是這等小事,好說好說!朕不僅不會追究其罪,還會加封於他的!”
“如此,臣便放心了。”
“賢侄何時能救朕下山?”
“臣與寨主說一聲,今晚即可啟程。”
武帝聞言大喜,道:“好好好,越快越好!”又對站在一旁的李妤道:“這便是李信成之女吧?”
李妤連忙跪下,道:“正是臣妾。”
武帝笑了笑,道:“慶兒好福氣也!起來吧。近前來讓朕瞧瞧。”
“諾。”李妤站起身,款款走了過去。
武帝見李妤走近了,遂低聲道:“先前密旨所囑之事,自今日起免了吧。”
李妤舒心一笑,亦低聲道:“臣妾遵旨。”
武帝從身上取出一隻玉鐲,遞與李妤,道:“朕離京時,皇後托朕送爾這件鐲子。朕萬沒想到,會在此處與爾也。”
“謝皇後恩賜!”
這時,忽見兒寬蹣蹣跚跚進了來,口中念叨著:“陛下,老臣來也!”進了門,一見到劉慶,怔了一下,眼角泛出一絲笑意,道:“吾說這些匪賊如何竟會放了我呢,原來是六安王來也!”
武帝點點頭,道:“六安王正是為救朕冒險前來也!”
兒寬大笑道:“老臣看人未走眼也!真乃是‘路遙知馬力,舟蕩識人心’矣!”
武帝頜首道:“正是正是。”
正感慨之間,門外進來一個漢子,衝劉慶道:“王爺,我們大寨主要與你說幾句話。請你過去一下。”
劉慶看了看武帝。武帝會意,笑道:“去吧去吧,和人家好好說話,他要什麽隻管許他便了。”
“臣遵旨。”
六十三
劉慶隨著那位漢子七彎八繞,來到一片竹林之中。但見在竹林深處,有一座小木屋。
劉慶進了屋中,見此屋雖小,但整理得清爽潔淨,纖塵不染。屋中僅止一床、一桌、一椅、一櫃。木桌之上,擺了一盆菊花,散發著陣陣幽香。
“你們大寨主呢?”劉慶問帶他來的那個漢子。
“吾在這兒哩!”芊兒一邊應道,從外麵進了來。
劉慶笑道:“這兒想必便是你的香閨了?”
芊兒淡淡一笑,道:“要說是賊巢匪穴恐怕更恰當些吧?”
“芊兒,你何必如此作賤自己?你上此山,乃被逼無奈也!你也是受害之人麽!”
“當初是,如今不是了。現在想來,當匪盜者,除了說起來不好聽之外,也沒什麽不好。再說縱觀天下之帝王將相,自匪盜出身者,亦不乏其人也!”
劉慶聞言,竟無言以對。便問道:“你打算何時放吾等下山?”
芊兒瞅了瞅劉慶,道:“王爺真地想好了麽?”
劉慶點點,道:“吾知汝乃為吾著想矣,隻是眼下之大勢,已別無選擇了!”
“是麽?”芊兒像是自言自語似的道:“看來是芊兒自作聰明,多此一舉了!”忽又淒然一笑,道:“吾為自己挖了一個坑也!”
“爾不必擔心,吾已奏稟聖上,敕爾等無罪也。”
“那就謝了。”芊兒笑了笑,笑得甚是淒婉。
劉慶又道:“聖上有旨,爾有什麽要求,但說無妨,一概照準。”
芊兒朝劉慶看了看,道:“吾隻一求。王爺準麽?”
“何求?隻管說來!”
芊兒走至劉慶身邊,以細若蚊吟之聲道:“王爺能抱抱我麽?”
劉慶聞言,微笑道:“你我情同兄妹,有何不可哉?”言罷舒開雙臂,將芊兒溫香之軀擁入懷中。
芊兒將劉慶摟得甚緊,久久不願撒手。
劉慶亦摟緊芊兒,如醉如癡。忽然,劉慶覺得右邊肩頭有股寒濕之氣,偏過頭一看,但見芊兒淚眼婆娑,自己的肩頭,已被淚水浸濕了一大片。
好半晌,芊兒鬆開劉慶,以衣袖擦了擦淚水,強顏一笑,道:“天已不早,你們走吧。”
劉慶點點頭,問:“你何不與吾等一起下山?”
芊兒搖搖頭,道:“吾還有些事須打理。”
“那好,吾在六安城中等你便了。”言罷,告辭而去。
劉慶迴到武帝之處,將大寨主允許下山之意稟過。武帝大喜,連忙與兒寬草草整理了一下衣履,讓劉慶、鍾沮前邊領路,急急朝山下而去。
眾人行至二道寨門時,忽見二寨主胖子領一幫人攔住去路。武帝見狀一驚,問道:“此乃何故哉?”
劉慶上前施禮道:“吾等已蒙大寨主準許下山矣!請二寨主行個方便吧?”
胖子指了指武帝,道:“爾等皆可離去,隻是此人不可下山!”
“為何?”
“為何?”胖子冷笑一聲,道:“此人一下山,吾寨中兄弟皆沒命矣!”
正在此刻,但聞武帝身後一人高聲道:“老二,放他們去吧!”
眾人迴頭一看,原來是芊兒隨後而來了。
胖子躬身拱手一揖道:“大寨主,兄弟我凡事都聽您的,隻是此事不敢從命了。難道您想不到,此人一去,咱寨中兄弟將死無葬身之地矣!”
芊兒聞言,怔了一怔,慘然道:“二兄弟,此乃天數矣,非你我所能左右也!”
胖子虎目圓睜,高吼道:“什麽天數?吾卻不信!待吾先宰了這狗皇帝,看他卻能如何!”言罷,拔出寶劍,高喝一聲:“要命的,跟吾來也!”遂率眾直向武帝撲去。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胖子之劍距武帝僅止半步之遙的當口,但見芊兒手腕一抖,一隻飛鏢自袖中飛出,正中胖子咽喉。胖子應聲倒地,立時氣絕。
芊兒走至胖子身邊,眼含熱淚,跪於地下,道:“兄弟,妹子也是迫於無奈也!爾先行一步,妹子這就來矣!”言罷,劈手抓起地上之劍,未待眾人迴過神來,已將利刃抹向自己的咽喉。
劉慶一見,大叫一聲,撲了上去,痛哭流涕,泣不成聲,道:“芊兒,是吾害了你也!”直至此時,他方才明白適才芊兒要他抱一抱,又伏於他肩上失聲慟哭之意也。
六十四
武帝一行下了山,馬不停蹄迴到了六安城。
傍晚,武帝於王府之中,接受六安國群臣覲見。
參拜畢,兒寬宣旨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六安王慶治國有道,安民有術,救駕有功,忠義可嘉,著晉封為一等爵,世襲岡替;王後李妤,深明大義,賢淑睿智,佐君相夫,堪為後宮之範。賜錦緞百匹,以彰其德;郎中令鍾沮,忠心赤膽,衛國護主,賜封為忠勇將軍,享俸二千石;特準六安國重建護國之軍。六萬寨匪眾,除罪大惡極者,皆可招安入伍,為朝廷效力;六安國之稅賦,仍按往年之例征繳;蓼縣鐵礦,自即日起,返歸六安國轄管。欽此。
眾人謝恩畢,劉慶仍跪於地上,久久未起。
武帝道:“六安王還有何求麽?”
劉慶道:“臣請陛下追封殷芊兒。”
武帝沉吟一會,道:“此女雖入迷途,但緊要之時,能大義滅親,殺身成仁,忠義兩全,難能可貴矣!但若論封賞者,朕則無可封也。六安王,爾可酌情而封之也。”
“謝陛下。”
這時,中尉詹磊著人押著一人上來,眾人一看,竟是常駐江湖客棧收藥材的於聰。詹磊奏道:“據查,此人乃六萬寨之奸細,此次聖上被擄,皆此人傳送密信所致。此人犯有謀害君主之不敕之罪,特縛來請陛下發落。”
武帝揮揮手,道:“些須小事,何必稟奏。爾等按律論處便了。”
“遵旨。”
武帝又道:“朕自即位以來,食不甘味,夜不成眠,深恐上負先帝之托,下負萬民之望。朕最重之事,便是世道安定,國家強盛,百姓富足。自有漢以來,六安一帶便幹戈不息,內亂不止。朝中有人日:荊楚之地風惡俗薄,百姓兇渾刁蠻,諸侯心懷異誌。然朕獨不信!朕偏要來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如今,朕看到了,也聽到了。當今之六安,已今非昔比,百姓身有暖衣,囤有存糧,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弧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份,女有歸。此乃安定祥和之象也!朕心甚慰矣!六安王以忠孝為本,以仁德治國,是為天下諸侯之楷模也!爾等當竭誠輔佐,同心同德,獻計獻策,將六安國建成魚米之鄉、禮儀之邦也!”
“臣等謹遵聖諭!”
用過晚膳,劉慶送武帝入後宮就寢。然後召諸臣會議,商量追封芊兒之事。
中尉詹磊道:“臣以為可追封為‘巾幗俠’,不知諸位以為妥否?”
劉慶搖了搖頭,道:“此封號過濫矣。”
內史邵仲道:“可否追封為‘護君女俠’?此次若非此女相助,皇上危矣!”
國相陳钜道:“仍似不妥。此女雖然護君有功,但亦為始作俑者矣!臣以為可追封為‘忠義女俠’。皇上不也讚之為‘忠義兩全’麽?”
劉慶點了點頭,眾人亦以為善。
劉慶又對邵仲道:“殷老七年歲漸高,芊兒一去,孤苦無依矣。爾明日將其接入王府來,讓他做個食丞,也好安享晚年也。”
“諾。”邵仲笑道:“主公可真是菩薩心腸!”
次日,武帝一行即將離開六安,返歸京都。劉慶率諸臣送至北門。臨行之前,武帝攜劉慶之手道:“天下諸侯之中,朕最重者,汝矣!望爾好自為之,善自為之,不負朕之厚望矣!”
劉慶聞言,感激涕零,伏於地上,道:“臣甘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武帝又道:“昨夜爾等追封殷氏女為‘忠義女俠’,朕以為甚為貼切。此女朕亦愛之,然朕不可封之也。汝知否?”
劉慶聞言一驚,暗忖道:昨夜之事,竟已傳入聖上之耳?看來,吾之身邊仍有皇上之耳目也!世人皆雲:君心難測,伴君如伴虎。可見此言不謬矣!日後萬事俱當小心,不可大意也!
武帝即將登車,忽又轉身,伸手指了指邵仲,道:“爾隨朕來吧。內史一職,待朕迴京後再另行委派便了。”
“臣遵旨。”
眾人麵麵相覷,皆有困惑之態。劉慶則麵色蒼白,感覺冷汗自脖頸間汩汩沁出。
送走武帝,諸人皆各自迴府。劉慶途經江湖客棧,忽心血來潮,走了進去。
客棧中尚無客人,隻有那位瘸子蒯九仍坐在那個旮旯裏飲酒。奇怪的是,在他的座位旁邊,放了一把雨傘和一個包袱。蒯九見了劉慶,嘿嘿一笑,道:“客去主安也!”
劉慶細嚼其言,覺得此人不像是拆字打卦之流,便問道:“爾究竟是何許人也?”
蒯九一笑,道:“既然殿下問起,老朽不敢相瞞。老朽乃丞相石慶門下之客也。愛丞相之托,來此護佑殿下。而今殿下危機已去,老朽也要去了!”言罷,挾起包袱雨傘,一瘸一拐出門而去。
老板娘五斤半聞聲從樓上咚咚咚跑將下來,高聲嚷道:“喂!瘸子,你的房錢還沒付齊哩!”
劉慶伸手止住五斤半,笑笑道:“別嚷了,他的房錢你到王府去取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