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國王後李妤的車輦於元鼎六年四月初二日傍晚時分浩浩蕩蕩地進了六安城。一時間,舉城歡騰,觀者如潮。

    李妤離京前,曾經衛皇後召見。衛皇後見其清雅靈慧,善解人意,愛而憐之,奏與武帝獲準,遂收為義女。李妤行前,皇後特賜輦車一乘,妝奩十箱,以壯行色。

    此時,六安王府張燈結彩,燈火通明,一派喜慶景象。按六安王詔令:一不準文武官員送禮拜賀;二不得動用官兵驚擾百姓;三不得奢靡浪費大擺筵席。

    按六安民間風俗,劉慶讓管筇請了一個民間吹打班子來烘托氣氛;請了四位百歲老人作為證婚之人;又請了一位擅長辭令者作為“知客”,以招唿客人;還請了一位善歌者來唱“喜鵲。”“唱喜鵲”乃當地婚慶必備之俗,即由一位善於即興作歌者隨著婚禮的進程和當時喜慶的情況即興作詞歌之,其歌詞多為插科打諢之俚語鄉言,頗為當地百姓所喜聞樂見。

    管筇請的這位唱“喜鵲”者不是別人,便是他們在之國途中遇見的殷老七。殷老七他們聽說家鄉賑災和減免稅賦之事後,紛紛趕了迴來。然而,直到剛才進了王府大門後,他才知道那位送他銀子的善心“少爺”原來竟是六安王爺。

    說話間,王後的車輦已到了王爺大門前。頓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聲鼎沸,鬧作一團。

    管筇讓撤去車輦,換上一乘民間小轎,讓王後蓋上大紅蓋頭坐入轎中,再讓四位農夫打扮的轎夫將小轎搖搖晃晃抬入二道門前停下。然後請王後下轎,由兩位村姑打扮的女子攙著王後,再由兩個身穿大紅兜肚的男女孩童將裝有花生、棉籽、紅棗、百合的兩隻布袋輪流鋪於皇後腳下,使皇後踩著布袋緩緩前行,直至廳堂。這袋中的紅棗、花生、棉籽、百合各有含義,喻示新婚夫妻早生貴子(男孩女孩交錯而生)、百年好合。

    這其間,殷老七一直隨著皇後邊走邊唱,引得周圍觀眾笑聲不絕。

    在王府大門前,殷老七唱道:

    花轎來到王府前——哎喲喲!

    府上花好月又圓——嗨嗨喲!

    可知轎上坐哪個——你猜猜罕?

    花轎簾兒遮得嚴——看不見喲!

    在二道門前,他又唱道:

    花轎來到二道門——哎喲喲!

    轎上下來一個人——嗨嗨喲!

    花容月貌真好看——乖乖喲!

    怕是仙女下凡塵——媽媽耶!

    過二道門門坎時,他又唱道:

    王府門坎就是高——哎喲喲!

    差點閃了王後腰——不得了!哪天找個鋸子來——幹啥子?

    鋸迴家來當柴燒——哎喲嗬!

    王後到了廳堂,他又唱道:

    王府廳堂真排場——哎喲喲!

    隻有柱子沒有牆——日怪罕!

    大紅燈籠高高掛——幹嘛事?

    王爺王後要拜堂——快活啦!

    旁邊一人扯了扯殷老七的衣襟,小聲道:“今日是王爺大婚,可不比咱老百姓家,你可別滿嘴胡扯,扯出事來你可要吃不了兜著走!”

    殷老七笑笑道:“俺曉得的,你看我那葷段子不是一句也沒有嘛。”

    那人笑笑,道:“我聽你最後那句‘快活啦’,就不像是好話!”

    “辦喜事麽,可不就得有點喜慶味?太板了誰愛聽?再說,咱王爺他是個隨和之人,不愛計較的。要按規矩,王爺的大婚能讓咱這號人進來摻和?”

    “那倒也是。”

    正說著,婚禮正式開始了。管筇讓四位百歲老人在上首端坐,權作“高堂”,然後衝眾人道:“今日是王爺、王後的大喜之日,也是我們六安國的大喜之日,本應舉國同慶,萬眾同歡。然時逢大災之年,王爺為免靡費,也為與民同慶同歡,特詔令不得按朝廷製度大肆鋪張,隻依六安民間風俗從簡操辦。我等須領會王爺一片憂國愛民之心。在此,我謹代表六安萬千臣民百姓,恭賀王爺王後新婚大喜!恭祝王爺王後白頭偕老,比翼雙飛,恩恩愛愛,福壽無疆!”

    “祝王爺王後白頭偕老,福壽無疆!”廳堂上響起一片應和之聲。

    “現在,請王爺王後拜天地: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送入洞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安王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瑞並收藏六安王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