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剛從後宮走出來,聽小太監稟報翰林院學士李宗明求見。在三兩個小太監的陪同下,大搖大擺走進內廷。
整個皇宮,除了皇上不用請示,自由出入後宮、內廷,魏忠賢也不例外,這是熹宗給他的權利。除此之外,魏忠賢出入後宮,得到了客氏的恩準。客氏不是後宮嬪妃,卻是熹宗朱由校的乳母,俗稱奶媽。熹宗除了專寵魏忠賢,也寵客氏,尊她為後宮之首,身份地位比皇後還要高。
自從熹宗駕崩,崇禎當了皇帝,熹宗膝下無子,崇禎戴孝三個月,因為客氏是熹宗的奶媽,崇禎雖對客氏擾亂後宮諸多不滿,卻也因皇兄英魂未散,也就不忍鏟除客氏。然而,熹宗在位期間,魏忠賢與客氏狼狽為奸,害得熹宗絕後,製造多少冤案錯殺多少忠良,甚至造成東林黨幾度滅絕。崇禎當了皇帝,這二人不知收斂,繼續明目張膽地來往,將後宮弄得烏煙瘴氣,嬪妃們怨聲載道,無不罵客氏是個老巫婆。
這不,魏忠賢剛從客氏那裏迴來,商議如何應對皇後娘娘。此皇後並非崇禎的老婆,是崇禎的皇嫂。因為熹宗在位期間,皇後娘娘多次枕邊吹風,說盡了魏忠賢、客氏的壞話,諫言熹宗將此二人鏟除。然而,熹宗是一個沒有主見的皇帝,每當皇後抓住魏忠賢勾結客氏陷害忠良的罪證,皆被魏忠賢花言巧語蒙騙過去,獲得熹宗格外開恩。
從此,皇後娘娘是魏忠賢與客氏的眼中釘、肉中刺。魏忠賢心裏明白,新皇帝登位,皇後娘娘是崇禎的皇嫂,肯定會借助這層關係,在崇禎耳邊吹風,翻起舊賬。
何況,崇禎喜怒無常,比熹宗還要難以琢磨,魏忠賢更要小心行事。
自從崇禎當了皇帝,魏忠賢就沒有安生過,腳底下走路,這腦袋瓜子都在琢磨,如何鏟除崇禎、如何鏟除皇後娘娘,以及如何擁護下一個皇帝登基受他掌控。不知不覺出了後宮,在小太監的引領下,來到內廷一間偏房。
“九千歲到!”一個小太監上前吆喝,聲音洪亮,似要讓方圓幾裏的人都要聽見。
李宗明趕緊跪在地上,隻見一人七尺來高、削瘦的身子,麵帶陰冷的微笑,白淨的輪廓慘白得沒有血色,一雙精明而毒辣的眸子,令人不敢直視。
李宗明隻看一眼,很快低下頭,雙手俯地,聲音略帶敬畏顫抖,道:“屬下拜見九千歲。”
魏忠賢徑直走上堂,左右兩個太監端來茶水,又有幾個太監把守門外,這架勢比一品大員還要排場。當太監當到這個份上,真是祖上冒青煙燒高香了。
待魏忠賢坐上高堂,抿了一口茶,這才撇臉,道:“小李子,啥時候迴來的?”
“迴九千歲,屬下剛從杭州迴來。”
“起來迴話吧!”
“謝九千歲。”
李宗明得到魏忠賢的允許,坐在椅子上,從袖子裏掏出一份奏折,呈了上去:“九千歲,這是杭州知府寫給皇上的奏折,請過目。”
按照規矩,但凡朝中三品以上、以及地方官員上書奏折,都要經過魏忠賢的過目。甚至熹宗在位期間不理朝政,所有的奏折都會遞到魏忠賢的手裏。
奏折看多了,魏忠賢也懶得看,隻撿那些與他切身利益的奏折。譬如,某某大臣參劾他,某某官員向朝廷稟報地方災情,某某官員參劾某某官員,隻要和他有關係,他絕不允許這樣的奏折落到皇上手裏。在古代,皇上悶在深宮閉門不出,這天下的光景,通常由地方官員以寫奏折的方式,向皇上展示地方民情、地方法治。如果是一代明君,就會朝三晚五地審批奏折,實時掌握天下大局,絕不允許一方百姓受苦受難、法治不全。然而,百官寫的折子,遞到皇上的手中,是由太監遞上去的。魏忠賢是太監總管,他的鷹犬遍布朝野,就連專門負責奏折的太監領事,也成了他的忠實奴才。一旦奏折被太監窺視,這就意味著皇權旁落!
魏忠賢窺視奏折,早在熹宗年間養成了習慣。即便新皇帝登基,他也改不了窺視奏折的壞毛病。
小太監接過李宗明手裏的折子,畢恭畢敬呈了上來。魏忠賢打開折子,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漸漸地,他的神色由僵持變得詭異,甚至眉宇間有種令人難以捕捉的喜悅感。
魏忠賢看完陸允中寫的折子,明白了任光弼在杭州遭遇不測,被人擄走了。
魏忠賢放下折子,陰陽怪氣道:“小李子,一個月前,你不是寫了折子,說任大人在杭州養傷嗎?如今,陸大人這封折子,說任大人被人綁架了,皇上還等著任大人迴京呢!”
李宗明嚇得半死,魏忠賢看他的眼神,多了幾分質疑。李宗明趕緊起身,解釋道:“迴九千歲,任大人先在永安遭人刺殺被陸大人接到府上療傷,以及陸大人為任大人餞行在天香閣遭人設計被擄走,屬下懷疑這和沈千萬的案子有關,應該是同一夥人所為。”
魏忠賢神色不定,道:“那是何人所為?”
“屬下覺得,是羅罡的同夥。這夥人第一次在永安設下埋伏,沒有救出羅罡。第二次在天香閣設計,擄走任大人,應該是為了替羅罡報仇,或者想要用任大人作為人質交換羅罡。”
魏忠賢聽他這麽一說,倒是覺得很有這種可能性。雖滿心歡喜任光弼被人抓了,少了一個政敵。隻是,任光弼是他向皇上引薦的。任光弼出了什麽事,皇上會不會懷疑到他的頭上。
仔細想想,魏忠賢倒是覺得現在高興得太早,皇上對於這件事的態度,是相信陸允中寫的折子,還是懷疑兇手另有他人。這些都不好說,畢竟,新皇帝不受他控製。
魏忠賢欣喜之餘,更多的是淡淡的憂慮。不過,隻要不是天塌下來,魏忠賢都不會放在心上。
魏忠賢把折子交給一個小太監,道:“送到禦書房,讓皇上過目。”
小太監拿著折子,一刻也不敢耽擱,這就把折子送到禦書房。
魏忠賢可以壓下別的折子,唯獨陸允中的折子壓不了。任光弼是皇上欽點的欽差大人,看似辦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案子。不過,這也是皇上登基以來,在朝中安置第一個心腹大臣的舉動。
魏忠賢借助沈千萬的案子,把任光弼調離京城,待案子辦砸,便可以名正言順除掉皇上的心腹。不過,他可從來沒想過,任光弼會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把案子給破了,不僅救出沈千萬,還協助陸允中剿了響馬山的匪窩,解除一方匪患。正因為沒有考慮任光弼破案,所以,魏忠賢沒有作第二手準備,在中途製造點意外,殺死任光弼。倘若魏忠賢考慮到任光弼會有破案的可能性,他也不敢貿然行動除掉任光弼。因為,任光弼有什麽閃失,皇上絕不會坐視不理的。隻要不是他動的手腳,魏忠賢就不用擔心受此牽連,被皇上猜疑,更有甚者會增加皇上對他的不滿,拉劇了彼此水火不容的局麵。
整個皇宮,除了皇上不用請示,自由出入後宮、內廷,魏忠賢也不例外,這是熹宗給他的權利。除此之外,魏忠賢出入後宮,得到了客氏的恩準。客氏不是後宮嬪妃,卻是熹宗朱由校的乳母,俗稱奶媽。熹宗除了專寵魏忠賢,也寵客氏,尊她為後宮之首,身份地位比皇後還要高。
自從熹宗駕崩,崇禎當了皇帝,熹宗膝下無子,崇禎戴孝三個月,因為客氏是熹宗的奶媽,崇禎雖對客氏擾亂後宮諸多不滿,卻也因皇兄英魂未散,也就不忍鏟除客氏。然而,熹宗在位期間,魏忠賢與客氏狼狽為奸,害得熹宗絕後,製造多少冤案錯殺多少忠良,甚至造成東林黨幾度滅絕。崇禎當了皇帝,這二人不知收斂,繼續明目張膽地來往,將後宮弄得烏煙瘴氣,嬪妃們怨聲載道,無不罵客氏是個老巫婆。
這不,魏忠賢剛從客氏那裏迴來,商議如何應對皇後娘娘。此皇後並非崇禎的老婆,是崇禎的皇嫂。因為熹宗在位期間,皇後娘娘多次枕邊吹風,說盡了魏忠賢、客氏的壞話,諫言熹宗將此二人鏟除。然而,熹宗是一個沒有主見的皇帝,每當皇後抓住魏忠賢勾結客氏陷害忠良的罪證,皆被魏忠賢花言巧語蒙騙過去,獲得熹宗格外開恩。
從此,皇後娘娘是魏忠賢與客氏的眼中釘、肉中刺。魏忠賢心裏明白,新皇帝登位,皇後娘娘是崇禎的皇嫂,肯定會借助這層關係,在崇禎耳邊吹風,翻起舊賬。
何況,崇禎喜怒無常,比熹宗還要難以琢磨,魏忠賢更要小心行事。
自從崇禎當了皇帝,魏忠賢就沒有安生過,腳底下走路,這腦袋瓜子都在琢磨,如何鏟除崇禎、如何鏟除皇後娘娘,以及如何擁護下一個皇帝登基受他掌控。不知不覺出了後宮,在小太監的引領下,來到內廷一間偏房。
“九千歲到!”一個小太監上前吆喝,聲音洪亮,似要讓方圓幾裏的人都要聽見。
李宗明趕緊跪在地上,隻見一人七尺來高、削瘦的身子,麵帶陰冷的微笑,白淨的輪廓慘白得沒有血色,一雙精明而毒辣的眸子,令人不敢直視。
李宗明隻看一眼,很快低下頭,雙手俯地,聲音略帶敬畏顫抖,道:“屬下拜見九千歲。”
魏忠賢徑直走上堂,左右兩個太監端來茶水,又有幾個太監把守門外,這架勢比一品大員還要排場。當太監當到這個份上,真是祖上冒青煙燒高香了。
待魏忠賢坐上高堂,抿了一口茶,這才撇臉,道:“小李子,啥時候迴來的?”
“迴九千歲,屬下剛從杭州迴來。”
“起來迴話吧!”
“謝九千歲。”
李宗明得到魏忠賢的允許,坐在椅子上,從袖子裏掏出一份奏折,呈了上去:“九千歲,這是杭州知府寫給皇上的奏折,請過目。”
按照規矩,但凡朝中三品以上、以及地方官員上書奏折,都要經過魏忠賢的過目。甚至熹宗在位期間不理朝政,所有的奏折都會遞到魏忠賢的手裏。
奏折看多了,魏忠賢也懶得看,隻撿那些與他切身利益的奏折。譬如,某某大臣參劾他,某某官員向朝廷稟報地方災情,某某官員參劾某某官員,隻要和他有關係,他絕不允許這樣的奏折落到皇上手裏。在古代,皇上悶在深宮閉門不出,這天下的光景,通常由地方官員以寫奏折的方式,向皇上展示地方民情、地方法治。如果是一代明君,就會朝三晚五地審批奏折,實時掌握天下大局,絕不允許一方百姓受苦受難、法治不全。然而,百官寫的折子,遞到皇上的手中,是由太監遞上去的。魏忠賢是太監總管,他的鷹犬遍布朝野,就連專門負責奏折的太監領事,也成了他的忠實奴才。一旦奏折被太監窺視,這就意味著皇權旁落!
魏忠賢窺視奏折,早在熹宗年間養成了習慣。即便新皇帝登基,他也改不了窺視奏折的壞毛病。
小太監接過李宗明手裏的折子,畢恭畢敬呈了上來。魏忠賢打開折子,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漸漸地,他的神色由僵持變得詭異,甚至眉宇間有種令人難以捕捉的喜悅感。
魏忠賢看完陸允中寫的折子,明白了任光弼在杭州遭遇不測,被人擄走了。
魏忠賢放下折子,陰陽怪氣道:“小李子,一個月前,你不是寫了折子,說任大人在杭州養傷嗎?如今,陸大人這封折子,說任大人被人綁架了,皇上還等著任大人迴京呢!”
李宗明嚇得半死,魏忠賢看他的眼神,多了幾分質疑。李宗明趕緊起身,解釋道:“迴九千歲,任大人先在永安遭人刺殺被陸大人接到府上療傷,以及陸大人為任大人餞行在天香閣遭人設計被擄走,屬下懷疑這和沈千萬的案子有關,應該是同一夥人所為。”
魏忠賢神色不定,道:“那是何人所為?”
“屬下覺得,是羅罡的同夥。這夥人第一次在永安設下埋伏,沒有救出羅罡。第二次在天香閣設計,擄走任大人,應該是為了替羅罡報仇,或者想要用任大人作為人質交換羅罡。”
魏忠賢聽他這麽一說,倒是覺得很有這種可能性。雖滿心歡喜任光弼被人抓了,少了一個政敵。隻是,任光弼是他向皇上引薦的。任光弼出了什麽事,皇上會不會懷疑到他的頭上。
仔細想想,魏忠賢倒是覺得現在高興得太早,皇上對於這件事的態度,是相信陸允中寫的折子,還是懷疑兇手另有他人。這些都不好說,畢竟,新皇帝不受他控製。
魏忠賢欣喜之餘,更多的是淡淡的憂慮。不過,隻要不是天塌下來,魏忠賢都不會放在心上。
魏忠賢把折子交給一個小太監,道:“送到禦書房,讓皇上過目。”
小太監拿著折子,一刻也不敢耽擱,這就把折子送到禦書房。
魏忠賢可以壓下別的折子,唯獨陸允中的折子壓不了。任光弼是皇上欽點的欽差大人,看似辦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案子。不過,這也是皇上登基以來,在朝中安置第一個心腹大臣的舉動。
魏忠賢借助沈千萬的案子,把任光弼調離京城,待案子辦砸,便可以名正言順除掉皇上的心腹。不過,他可從來沒想過,任光弼會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把案子給破了,不僅救出沈千萬,還協助陸允中剿了響馬山的匪窩,解除一方匪患。正因為沒有考慮任光弼破案,所以,魏忠賢沒有作第二手準備,在中途製造點意外,殺死任光弼。倘若魏忠賢考慮到任光弼會有破案的可能性,他也不敢貿然行動除掉任光弼。因為,任光弼有什麽閃失,皇上絕不會坐視不理的。隻要不是他動的手腳,魏忠賢就不用擔心受此牽連,被皇上猜疑,更有甚者會增加皇上對他的不滿,拉劇了彼此水火不容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