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烏師廬口中的前軍,就有足足一萬騎兵,與劉據所率全部兵馬相當。


    而烏師廬這迴率領的軍隊,則足有六萬餘眾。


    而且這六萬餘眾全部都是精銳,絕非此前號稱十餘萬人,其中有一半都是拖家帶口跑來湊數搶劫的烏合之眾。


    結果。


    前軍首次試探,便以匈奴損失數百人結束。


    前軍將領依照烏師廬的意思,首次試探衝鋒便打算給漢軍一個下馬威,因此衝殺之勢更疾,吆喝聲也更大。


    並且還提前找來了一個會說漢語的翻譯。


    命翻譯上到近前對漢軍喊話,目的是讓劉據知道中計了,好好的嘲諷上他幾句。


    再將目前漢軍已身陷重圍的形勢加以說明,令軍營內的漢軍人心惶惶,順勢大舉勸降一波,說不定可以從內部瓦解漢軍,不戰亦可屈人之兵。


    甚至。


    烏師廬還給劉據準備了一個意外驚喜——四麵楚歌。


    他雖不是大漢通,卻知道不少大漢的事情,也知道當年大漢的對頭西楚霸王。


    漢軍在決戰中圍困西楚霸王軍隊的時候,就用過這一招“四麵楚歌”,典型的攻心戰術,順利瓦解了楚軍的士氣。


    如今劉據區區一萬軍隊被他六萬多精銳突襲圍困。


    處境比當年大漢高祖劉邦在白登山被圍嚴峻的多,不論是劉據,還是漢軍兵卒,心中的擔憂可想而知,如果這個時候漢軍四麵八方響起大漢的歌曲,心態豈不瞬間就崩了?


    烏師廬特意選擇了高祖劉邦親自創作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勇士兮守四方】


    烏師廬知道的漢朝詩歌不多,其實漢朝傳至匈奴的歌曲本來也不多,這首《大風歌》便是最早傳入匈奴的歌曲之一。


    不過這首詩歌還挺應景。


    一來它是劉邦創作的,正好可以對應白登之圍;


    二來則是烏師廬自己的內心寫照,這一仗之後,他必將榮歸龍城,成為危難之際扶大廈將傾的救星,成為人人敬畏的左賢王。


    未來,還是匈奴最偉大的單於,和冒頓單於齊名。


    哪成想漢軍一點也不配合。


    匈奴前軍才剛接近漢軍營地,匈奴的長弓根本就連那些圍起來當做臨時城牆的戰車都碰不到的時候,漢軍的強弩箭雨便已如同下雨一般,黑壓壓一片射了出來。


    結果就是衝在前麵的人根本來不及反應。


    隻聽到“唰唰唰”的聲響,隻感覺天空被什麽東西遮住了,以至於周圍的一切都略微昏暗了一些。


    緊接著,便有數百人同時被釘在了地上。


    就連跟隨前軍一同前去叫陣攻心的翻譯都瞬間殞命,準備好的說辭一個字都沒說出口,也不知道咽氣的時候是否閉上了眼睛……


    “這?!”


    烏師廬還是生平頭一迴見到如此壯觀的情景,名副其實的“萬箭齊發”。


    漢軍的箭矢是不要錢的麽?


    以漢軍這樣的射法,多少有那麽點浪費,其中有一多半都做了無用功,為何不將匈奴軍隊放近一些再射?


    “我王,我軍初次與漢軍接觸,雖有一些傷亡,但亦可看出漢軍得知我王率領大軍如鬼魅般降臨,已經陷入了慌亂之中,還可看出這位漢朝皇子臨戰經驗不足。”


    旁邊一個上了年紀的匈奴謀士見狀卻並不慌亂,反倒胸有成竹的道。


    烏師廬迴頭反問:


    “何以見得?”


    “此處可是趙信城外,距離這支漢軍最近的駐軍之地姑師城足有三千餘裏,即是說這支漢軍如今是一支孤軍。”


    老者捋著胡須,不緊不慢的道,


    “孤軍麵臨的最大問題便是補給,糧草、輜重、箭矢等等皆是必不可少的補給。”


    “這支漢軍本來隻是中了我王的計謀前來接應趙信城都尉,想必此行不會攜帶太多的物資,否則非但影響行軍速度,還會加大暴露行蹤的風險。”


    “因此我可以斷言,他們的箭矢必是十分有限,每張弩能配備十幾支箭就已經算多的了。”


    “而一旦箭矢耗盡,漢朝的強弩再強,也不如一塊朽木,屆時在這茫茫大漠之中被我們六萬騎兵圍追堵截,這支孤軍必定隻有死路一條。”


    “如果我是大漢皇子,我便不會如此浪費這有限的箭矢。”


    “故而我才說這位漢朝皇子臨戰經驗不足,而且一上來便使如此猛力,亦是陷入了慌亂的表現之一。”


    “想要證明我的判斷也並不難。”


    “我王隻需持續派兵襲擾漢軍軍營,逼迫漢軍不得不放箭抵禦,不斷消耗他們的箭矢物資。”


    “相信很快就會有人向他提出這個嚴峻的問題,到了那時,漢軍必定立刻便會拔寨,妄圖突圍逃迴姑師。”


    聽了老者的話,烏師廬作沉吟狀頷首:


    “你說的有理,如今漢軍是沒有補給的,箭矢自然用一支便少一支,而隨著箭矢越用越少,漢軍也會越來越恐慌,士氣越來越低落。”


    “我們隻需將他們圍困起來,持續命人上前騷擾騙箭,便可令其陷入兩難之境。”


    “如此隻需過上幾日,我的‘四麵楚歌’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然而他哪裏會知道,劉據這迴可是帶了整整五百萬支箭的,就算他麾下這一萬兵卒人人都是弩張士,每個人也都有五百支箭可射。


    而實際上,這一萬兵卒隻有五千弩張士,每個人都有一千支箭可射。


    匈奴要是想用這樣的方式騷擾騙箭,能把他們的人和馬活活累死。


    何況騷擾騙箭可不是草船借箭,那得活人騎著馬去騙才行,這麽玩下去還真不好說究竟是誰消耗誰?


    這不巧了麽這不是?


    烏師廬打的是用騎兵騷擾的方式,騙劉據的箭矢的主意。


    而劉據從一開始,打的就是用箭矢來消耗匈奴有生力量的主意。


    這叫什麽?


    這叫不謀而合,這叫太子之間的心有靈犀!


    等著吧。


    待匈奴久久無法取得進展,每日還有人不斷被派來送死,搞得像是點名排隊槍斃一般,不知那些匈奴騎兵會作何感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戾太子隻想被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知魚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知魚之樂並收藏我戾太子隻想被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