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趙破奴看劉據的眼神都變了。
這他娘的是個霸王啊。
他可是跟過霍去病的人,霍去病雖然打仗勇武,用兵入神,但要說個人戰力方麵,盡管他已經不是一般人,卻也遠遠達不到劉據這種程度。
就這麽說吧。
縱觀目前整個軍中,也找不出幾個能夠徒手拉開四石腰張弩的人,或者說根本就是絕無僅有。
而趙破奴唯一能夠想到可以與現在的劉據相提並論的人,便是西楚霸王項羽了。
就算如此,劉據貌似也比西楚霸王強。
因為劉據可不隻是天生神力,他的謀略也同樣誇張,看的又遠想的又深,幾乎可以說是算無遺漏。
而西楚霸王似乎就沒有這樣的智慧,否則又怎會敗於高祖與韓信之手?
趙破奴甚至懷疑,當今天子求仙問鬼,服用養生丹藥多年,是不是到頭來都求到了劉據身上,服到了劉據體內,否則劉據怎會如此全能,如此超凡?
“去準備吧。”
望著被秀了一臉的眾將,劉據依舊是那副淡淡的笑容。
“諾!”
趙破奴與一眾將領方才迴過神來,咽了口口水才連忙領命。
如此待眾人離去之後,劉據才看向身後的郭振,笑嗬嗬的道:
“真希望這迴是匈奴單於,又或是左賢王烏師廬親自領兵來襲,如此匈奴三部今日便有機會除去第二部了。”
匈奴總共就分為三個大部:
中間的單於部,東側的左賢王部和西側的右賢王部。
右賢王部受到漢軍重創之後已經名存實亡,右賢王先畢躲在匈奴龍城,也早已失去了對右部的實際掌控。
如今匈奴實際上就隻剩下了其上的左賢王和單於兩部。
並且在漢軍的步步緊逼之下,左賢王已經領著自己的人馬與單於部會師,同時烏維單於又收編了右賢王先畢帶迴去的殘部,這便是匈奴主力的主要構成。
而若是能夠俘獲或是擊殺單於或左賢王的其中一個。
匈奴必定大受震撼,朝堂動蕩之際,應該就會有人開始考慮衛律帶過去的“上帝之鞭”計劃了吧?
畢竟人都是想活著的。
既然反抗不了,無法抵禦大漢鐵騎,也隻能阿q一點,對自己說上一句“樹挪死人挪活”吧?
“殿下,下官以為奉命來偷襲殿下的人,就算不是匈奴單於或左賢王烏師廬,也必定是匈奴大將。”
郭振的心態倒是挺好,微微躬身迴應,
“畢竟此事非同小可,匈奴單於若將這個任務交給小將,恐怕難以放心的下。”
“若是如此,那匈奴單於或左賢王就更應該親自來了。”
劉據卻又說道,
“匈奴與咱們大漢不同,他們就像是一群狼,匈奴單於則是狼王,你如果了解過狼群就會知道,狼王為了維持自己在狼群中的地位,狩獵時是要身先士卒,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強大,同時令其他的狼順服的。”
“匈奴單於雖不會衝鋒在前,但每有大戰必定禦駕親征,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我隻是不知匈奴前來突襲的兵馬共有多少,倘若超過三萬之眾,我估摸著八成就是單於或左賢王親自領軍。”
郭振將最後一塊護肩綁在劉據肩上,隨後又拿來了頭盔,點頭道:
“殿下素來料事如神,既然殿下這麽說,那便八九不離十了。”
“不過殿下,自你將大將軍的甲胄歸還之後,為何卻命人打製了這樣一幅不起眼的甲胄,這似乎與殿下的身份不符。”
“這你就不懂了吧?”
劉據聞言又咧嘴笑了起來,
“我若穿的太亮眼,雖然符合身份,但敵軍亦可一眼看出我的身份。”
“如此倘若我軍形勢不利,跑怕是都不好跑,你再看我這副甲胄,若不細看在亂軍之中就與一個不知名的小將一樣,逃命的時候最容易蒙蔽敵軍……你自己知道就行了,可別說出去影響了我在將士們心中的形象,再折損了士氣。”
“……”
郭振聞言給劉據佩戴頭盔的手僵了一下,竟不知該說些什麽好。
殿下這應該不能叫怕死,應該叫做滴水不漏……
……
烏師廬則不這麽認為。
他認為既然是他親自率軍出征,那就必須穿的風風光光。
令人匈奴各部知道這次是誰人領軍,令漢軍知道這次將他們擊敗的是誰,更要讓劉據這個曾經的大漢太子知道,同為太子劉據與他究竟有著怎樣的差距?
全天下人都會看到。
匈奴的太子,親自擊敗了大漢曾經的太子。
全天下人也會知道。
匈奴的未來,遠勝於大漢的未來!
所以在以皮甲為主的匈奴軍隊中,他穿了一身鍍了金的玄鐵甲,身後還披著一張極為拉風的紅披風,幾乎蓋住了馬屁股。
雖然跑起來的時候風阻不小,多少有些勒脖子,但是帥可是一輩子的事,如何能夠馬虎?
而且他騎的馬也不太一樣。
匈奴人的純種馬匹比較矮小,若是騎乘雛馬甚至會給人一種騎了條狗的感覺。
而他卻搞來了一些高大的棗紅大宛馬,如此奔騰於大軍之眾,真可謂是鶴立雞群,突出一個拉風。
唯一的美中不足則是,大宛馬雖然爆發力強,但耐力卻不如匈奴馬。
因此奔襲這一路,這幾匹大宛馬隻能不斷的更換騎乘,光是跟在後麵給他管馬的僮仆就超過了百人。
“籲——!”
終於,烏師廬看見了那片藏於山坳之間的漢軍營地,就在前方幾裏外的地方。
這一路上並未遇到漢軍的前哨。
要麽是漢軍的前哨藏得很深,要麽就是劉據為了掩匈奴之耳目,愚蠢到將前哨和斥候都召迴了軍中,避免打草驚蛇。
“我王,屬下才收到來報,左翼右翼也已抵達位置,這處漢軍營地已經被我軍吞吞包圍,哪怕大漢皇子是隻鳥,這迴也定然插翅難飛!”
一名匈奴將領策馬來到烏師廬身旁,撫胸低頭報道。
“很好!”
烏師廬點了點頭,年輕的臉上僅是自得之色,
“先命前軍佯裝衝鋒,試探一下這支漢軍的成色。”
這他娘的是個霸王啊。
他可是跟過霍去病的人,霍去病雖然打仗勇武,用兵入神,但要說個人戰力方麵,盡管他已經不是一般人,卻也遠遠達不到劉據這種程度。
就這麽說吧。
縱觀目前整個軍中,也找不出幾個能夠徒手拉開四石腰張弩的人,或者說根本就是絕無僅有。
而趙破奴唯一能夠想到可以與現在的劉據相提並論的人,便是西楚霸王項羽了。
就算如此,劉據貌似也比西楚霸王強。
因為劉據可不隻是天生神力,他的謀略也同樣誇張,看的又遠想的又深,幾乎可以說是算無遺漏。
而西楚霸王似乎就沒有這樣的智慧,否則又怎會敗於高祖與韓信之手?
趙破奴甚至懷疑,當今天子求仙問鬼,服用養生丹藥多年,是不是到頭來都求到了劉據身上,服到了劉據體內,否則劉據怎會如此全能,如此超凡?
“去準備吧。”
望著被秀了一臉的眾將,劉據依舊是那副淡淡的笑容。
“諾!”
趙破奴與一眾將領方才迴過神來,咽了口口水才連忙領命。
如此待眾人離去之後,劉據才看向身後的郭振,笑嗬嗬的道:
“真希望這迴是匈奴單於,又或是左賢王烏師廬親自領兵來襲,如此匈奴三部今日便有機會除去第二部了。”
匈奴總共就分為三個大部:
中間的單於部,東側的左賢王部和西側的右賢王部。
右賢王部受到漢軍重創之後已經名存實亡,右賢王先畢躲在匈奴龍城,也早已失去了對右部的實際掌控。
如今匈奴實際上就隻剩下了其上的左賢王和單於兩部。
並且在漢軍的步步緊逼之下,左賢王已經領著自己的人馬與單於部會師,同時烏維單於又收編了右賢王先畢帶迴去的殘部,這便是匈奴主力的主要構成。
而若是能夠俘獲或是擊殺單於或左賢王的其中一個。
匈奴必定大受震撼,朝堂動蕩之際,應該就會有人開始考慮衛律帶過去的“上帝之鞭”計劃了吧?
畢竟人都是想活著的。
既然反抗不了,無法抵禦大漢鐵騎,也隻能阿q一點,對自己說上一句“樹挪死人挪活”吧?
“殿下,下官以為奉命來偷襲殿下的人,就算不是匈奴單於或左賢王烏師廬,也必定是匈奴大將。”
郭振的心態倒是挺好,微微躬身迴應,
“畢竟此事非同小可,匈奴單於若將這個任務交給小將,恐怕難以放心的下。”
“若是如此,那匈奴單於或左賢王就更應該親自來了。”
劉據卻又說道,
“匈奴與咱們大漢不同,他們就像是一群狼,匈奴單於則是狼王,你如果了解過狼群就會知道,狼王為了維持自己在狼群中的地位,狩獵時是要身先士卒,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強大,同時令其他的狼順服的。”
“匈奴單於雖不會衝鋒在前,但每有大戰必定禦駕親征,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我隻是不知匈奴前來突襲的兵馬共有多少,倘若超過三萬之眾,我估摸著八成就是單於或左賢王親自領軍。”
郭振將最後一塊護肩綁在劉據肩上,隨後又拿來了頭盔,點頭道:
“殿下素來料事如神,既然殿下這麽說,那便八九不離十了。”
“不過殿下,自你將大將軍的甲胄歸還之後,為何卻命人打製了這樣一幅不起眼的甲胄,這似乎與殿下的身份不符。”
“這你就不懂了吧?”
劉據聞言又咧嘴笑了起來,
“我若穿的太亮眼,雖然符合身份,但敵軍亦可一眼看出我的身份。”
“如此倘若我軍形勢不利,跑怕是都不好跑,你再看我這副甲胄,若不細看在亂軍之中就與一個不知名的小將一樣,逃命的時候最容易蒙蔽敵軍……你自己知道就行了,可別說出去影響了我在將士們心中的形象,再折損了士氣。”
“……”
郭振聞言給劉據佩戴頭盔的手僵了一下,竟不知該說些什麽好。
殿下這應該不能叫怕死,應該叫做滴水不漏……
……
烏師廬則不這麽認為。
他認為既然是他親自率軍出征,那就必須穿的風風光光。
令人匈奴各部知道這次是誰人領軍,令漢軍知道這次將他們擊敗的是誰,更要讓劉據這個曾經的大漢太子知道,同為太子劉據與他究竟有著怎樣的差距?
全天下人都會看到。
匈奴的太子,親自擊敗了大漢曾經的太子。
全天下人也會知道。
匈奴的未來,遠勝於大漢的未來!
所以在以皮甲為主的匈奴軍隊中,他穿了一身鍍了金的玄鐵甲,身後還披著一張極為拉風的紅披風,幾乎蓋住了馬屁股。
雖然跑起來的時候風阻不小,多少有些勒脖子,但是帥可是一輩子的事,如何能夠馬虎?
而且他騎的馬也不太一樣。
匈奴人的純種馬匹比較矮小,若是騎乘雛馬甚至會給人一種騎了條狗的感覺。
而他卻搞來了一些高大的棗紅大宛馬,如此奔騰於大軍之眾,真可謂是鶴立雞群,突出一個拉風。
唯一的美中不足則是,大宛馬雖然爆發力強,但耐力卻不如匈奴馬。
因此奔襲這一路,這幾匹大宛馬隻能不斷的更換騎乘,光是跟在後麵給他管馬的僮仆就超過了百人。
“籲——!”
終於,烏師廬看見了那片藏於山坳之間的漢軍營地,就在前方幾裏外的地方。
這一路上並未遇到漢軍的前哨。
要麽是漢軍的前哨藏得很深,要麽就是劉據為了掩匈奴之耳目,愚蠢到將前哨和斥候都召迴了軍中,避免打草驚蛇。
“我王,屬下才收到來報,左翼右翼也已抵達位置,這處漢軍營地已經被我軍吞吞包圍,哪怕大漢皇子是隻鳥,這迴也定然插翅難飛!”
一名匈奴將領策馬來到烏師廬身旁,撫胸低頭報道。
“很好!”
烏師廬點了點頭,年輕的臉上僅是自得之色,
“先命前軍佯裝衝鋒,試探一下這支漢軍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