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康城,向東不遠就是另一座著名的城市安集延,也叫安都康。是溝通河中與安西四鎮重要的中轉站,從撒馬爾罕到安集延的鐵路其實已經通車好幾年了,但是黃太吉卻跟著古老的駝隊晃晃悠悠的走著商路,翻越著名的費爾幹納山——當商旅們都在感慨天路南行的時候,作為一名職業軍官的黃太吉思考的卻是如果自己守衛這裏該如何排兵布陣,如果進攻這裏又該如何運籌帷幄。
翻過山之後,他並沒有直接奔著納倫州的州城納倫而去,而是在與商隊告別之後轉向東南,準備去窺探一下幾個著名山口的情況——既然好容易來一趟夏國腹地,他就覺得自己應當為國家多做點什麽。不過這卻有了間諜的嫌疑,為了安全,他把兩名仆人都打發到碎葉城去虛張聲勢,自己隻帶了一名在安集延雇傭的向導,兩頭毛驢還有一些小商品,偽裝成到鄉鎮集市上走街串巷的貨郎就出發了。
一路上都很風平浪靜,黃太吉在好幾個草原帳篷裏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他帶來的玻璃小鏡子還有胭脂水粉很受牧民的歡迎,就連火柴都賣的很好。還沒走到山口,他的貨物已經出手了一大半,換了不少皮毛重新扛在毛驢背上。
不過做生意是虧本還是賺錢,他根本就不在乎這個。每天晚上睡覺前,這位堂堂的近衛軍軍官都會悄悄地從一個有暗扣的皮包裏掏出一個筆記本,把自己白天他觀察到的地形地貌、水流走向、草場的氣候變化,與酋長、長老們談話中收獲的風土人情都記下來,這些東西將來說不定就會發揮什麽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當然,如果這個事情被人發現的話,顯然就會很危險了——間諜罪可是非常嚴厲的罪名,基本上一旦人贓俱獲就是吃槍子或者黑牢坐穿牢底的節奏。而自己的母國往往為了擺脫不好的名聲,是根本不會承認這種事情的。
所以他做這個事情的事都很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發現。他憑著自己的小心謹慎度過了好幾天,一直都平安無事,不過他的好運氣似乎也有用完的時候。那是他從安集延出來的第五天,在一個沒有名字的草場的無名部落裏,與牧人們痛飲了馬奶酒又吹了一個鍾頭的牛皮,從天下大勢講到母馬的配種,最後略帶醉意的迴到一頂小帳篷裏,掏出筆記本正要記下此處的風土人情和主流淵源的時候,忽然有人掀開了門帳:“艾先生在嗎?”
化名艾老板、艾先生的黃太吉兄嚇了一跳,他趕緊把皮包塞到行李下麵:“我在,是誰?”
一名牧民青年端了一碗奶茶進來:“先生,你好。我……”
青年吞吞吐吐的,剛長出短須的臉頰還有些發紅——是那種害羞地發紅,而不是酒後的醉紅。黃太吉鬆了一口氣:“有什麽事情嗎?”
青年把奶茶遞給他:“先生,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您。您見多識廣,一定能給我一個答案的。”
黃太吉接過奶茶,盤膝坐下:“坐下說話吧。”
青年名叫阿米爾,是個草原上很常見的名字,從根源上說,他們這一族的根子是從哈薩克草原上來的,就是那一個大遼帝國與西夏王國打了整整七年的哈薩克草原,為了那幾畝黃草原,不知道流幹了多少年輕人的血——黃太吉的祖先,建州女真的頭人也曾參加過那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但是卻並沒有留下什麽名字,那是屬於陳洛元帥和承天皇後的戰爭,是大遼帝國總參謀部的第一戰。而從總參謀部到參謀總部的轉變,這是從第二次西征開始,那是屬於鐵木真將軍和葉水心將軍的年代,距離建州女真真正登上曆史舞台還有好幾百年的時間呢。
但是這些都這是黃太吉酒醉之後的一點遐思——他還是努力的在傾聽這位少年的苦惱,每位少年都有的那種煩惱。
阿米爾有一個喜歡的女孩兒,是另一個遊牧部族的姑娘。兩個部落分別在一個河穀的兩邊放牧,各取所需,偶爾有些易貨貿易。在今年的春天,兩個部落都按照老規矩來到河穀的時候,阿米爾在河邊取水的一瞬間,忽然就心如小鹿撞,被河對岸的一位身穿白底花裙,係著金色腰帶的姑娘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個姑娘叫古蘭丹姆,是一位迴鶻少女。按說雖然不屬於同一個民族並不妨礙兩個年輕人自由的戀愛,然後通婚。草原上也沒有隻在一個民族內通婚的規矩和傳統。事實上,很多新的民族就是若幹個舊的部族大了分化以及互相通婚而形成的。
阿米爾按照草原上的傳統,騎著小馬駒,手捧著自己摘采的野花,到對岸的部落裏去唱情歌,如果姑娘有意思,那麽就唱歌相和,如果姑娘對他沒有意思,也用歌聲委婉地拒絕他——這其實與詩經中所記載的國風相去無幾,因此夏國的經學家們言之鑿鑿的認為,草原上的部落保留了相當多的周禮,可見他們也是華夏文化體係中的人,隻不過是所謂“禮失求諸野”的野人而已。
不論阿米爾遵循的是草原的慣例還是古老的周禮,年輕小夥子的求偶行為沒有任何錯,他來到對岸,滿懷希望的唱起了情歌,誰知道才剛剛起了一個頭兒,就被一對青年男子打斷了:“你不要唱了,迴去吧。”
“如果你不迴去,我們就打斷你的腿,讓你的馬把你背迴去。”
他們一上來,連寒暄都沒有就這樣赤裸裸的威脅,讓阿米爾這個小夥子感到很詫異。他開口詢問這是為什麽呢。
對方卻隻迴答道:“我們不是一路人,你和你的族人以後都不能越過這條河。否則我們就刀兵相見吧。”
見對對方說的這麽鄭重其事,阿米爾也隻能先迴到河對岸,將事情稟告了自己的父母。而第二天一早,讓河穀西側的阿米爾族人們感到詫異的是,對岸的迴鶻人們都集中在一片空地上,聽著幾個身穿黑袍的人演講——隔得有點遠,他們聽不清說的是什麽,但是他們隨後看到那些迴鶻人一個個的跳進河水裏——要知道這可還是初春,高原草原上的這個季節裏,河水還是冰冷刺骨的寒冷,還好他們隻是在水裏似乎集體舉行了一個什麽儀式就上岸了。不過即便如此,阿米爾他們的族人還是看到有一些老人或者兒童似乎難以抵抗雪山融水的刺骨,是被人攙扶著上了岸。
對岸的迴鶻人們搞完了這令人莫名其妙的一套動作之後,就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離開了,按照往年的慣例,他們要在這裏等到夏季牧草豐盛之後,收割充足的牧草和奶製品才迴到祖居的山穀裏避風過冬。這些迴鶻人如此匆忙地離去,真是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遇上了什麽事情。
本著草原上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的原則,阿米爾他們的族長派人去追問對方是不是遇到了什麽困難,可是卻也同樣無功而返。得到的也隻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迴答——“我們要走光輝而正確的大道,為主的偉大事業而前進。你們這些會下火獄的人不要再來糾纏我們了。快滾!”
好心還挨了一頓罵,阿米爾的族人們也很生氣,表示自己的鄰居大概是發了瘋,愛上哪兒就去那兒吧。
不過阿米爾還在惦記自己驚鴻一瞥的那位少女古蘭丹姆,她跟著這群瘋子一起離開了,會不會遇到什麽危險?離開了草場之後他們如何生存?少年的心啊,恨不能變成一隻小羊羔跟著他們一起離開才好。
所以阿米爾來到黃太吉的帳下,就是希望能夠得到一些人生上的經驗,畢竟他剛才在宴會上聽到黃太吉吹牛的時候,早已經為這位肥肥的老狐狸的豐富閱曆所折倒。
黃太吉聽罷了他的故事,忽然意識到,那些黑袍人,似乎極有可能就是遼國和夏國共同麵臨的一個死敵——天方教的傳教士。
早期大遼帝國的西部開發與大夏王國的西進政策是有衝突的,中間還爆發了流血又流淚的七年戰爭。經過漫長的戰爭,雙方終於達成了一定的諒解協議,分別劃分了各自在西方世界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有衝突的雙方發現他們共同麵臨著一個頑固而又龐大的敵人——天方教世界。
其中對於遼國人來說,散布在安納托利亞高原、兩河流域的西塞爾柱人是討厭又頑固的敵人,而對於西夏人而言,那些數典忘祖的西喀喇汗王朝的不肖子孫也同樣可恨——西喀喇汗王朝與高昌迴鶻王國同屬於迴鶻人,但後者是夏國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也是佛教的捍衛者。但西喀喇汗王朝的遺民們卻改信了天方教,並且因此而頑固的抗拒西夏王國的統治。
因此,從夏昭宗時代起,夏王朝對西喀喇汗人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將他們細分為一百多個部落,分散到數個行省的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山地、高原、河穀之間,以忠於王國的塔吉克人、黠戛思人、烏孜別克人、可薩人、吐火羅人等看守他們,經過幾百年的潛移默化,這些西喀喇汗人大部分不再抗拒朝廷王命,一半以上改信了佛教,還有一小半雖然沒有改信但是他們人數少並且天南海北的分散,加上夏王朝一些“有意思”的政策,西喀喇汗複國運動遠遠沒有塞爾柱突厥複國主義那樣強烈。
夏人最大的心腹大患就是所謂的塞爾柱複國主義,那些塞爾柱遺民亡國三百年還念念不忘大塞爾柱人昔日的輝煌。而且他們的癡心妄想居然還得到了西邊幾千裏以外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上羅姆蘇丹國的支持——羅姆蘇丹國也是塞爾柱帝國分裂之後的一個小小遺產。
塞爾柱人的帝國帝祚相當短暫,孔曆1588年建國,1746年就在西夏軍的攻擊下瓦解。但是這是突厥人在曆史上的最後一次輝煌——他們的鼎盛時期,國土從河中一直延伸到小亞細亞,向東讓迴鶻人(喀喇汗王朝)稱臣,向西曾經俘虜了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阿拉伯的哈裏發都稱讚它的君主是“東方和西方之王”。這樣龐大的帝國,如此令人沉醉的武功,卻在西夏人的火炮和長槍方陣麵前不堪一擊。因此,塞爾柱複國主義,在突厥遺民心中具有相當的地位。
翻過山之後,他並沒有直接奔著納倫州的州城納倫而去,而是在與商隊告別之後轉向東南,準備去窺探一下幾個著名山口的情況——既然好容易來一趟夏國腹地,他就覺得自己應當為國家多做點什麽。不過這卻有了間諜的嫌疑,為了安全,他把兩名仆人都打發到碎葉城去虛張聲勢,自己隻帶了一名在安集延雇傭的向導,兩頭毛驢還有一些小商品,偽裝成到鄉鎮集市上走街串巷的貨郎就出發了。
一路上都很風平浪靜,黃太吉在好幾個草原帳篷裏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他帶來的玻璃小鏡子還有胭脂水粉很受牧民的歡迎,就連火柴都賣的很好。還沒走到山口,他的貨物已經出手了一大半,換了不少皮毛重新扛在毛驢背上。
不過做生意是虧本還是賺錢,他根本就不在乎這個。每天晚上睡覺前,這位堂堂的近衛軍軍官都會悄悄地從一個有暗扣的皮包裏掏出一個筆記本,把自己白天他觀察到的地形地貌、水流走向、草場的氣候變化,與酋長、長老們談話中收獲的風土人情都記下來,這些東西將來說不定就會發揮什麽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當然,如果這個事情被人發現的話,顯然就會很危險了——間諜罪可是非常嚴厲的罪名,基本上一旦人贓俱獲就是吃槍子或者黑牢坐穿牢底的節奏。而自己的母國往往為了擺脫不好的名聲,是根本不會承認這種事情的。
所以他做這個事情的事都很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發現。他憑著自己的小心謹慎度過了好幾天,一直都平安無事,不過他的好運氣似乎也有用完的時候。那是他從安集延出來的第五天,在一個沒有名字的草場的無名部落裏,與牧人們痛飲了馬奶酒又吹了一個鍾頭的牛皮,從天下大勢講到母馬的配種,最後略帶醉意的迴到一頂小帳篷裏,掏出筆記本正要記下此處的風土人情和主流淵源的時候,忽然有人掀開了門帳:“艾先生在嗎?”
化名艾老板、艾先生的黃太吉兄嚇了一跳,他趕緊把皮包塞到行李下麵:“我在,是誰?”
一名牧民青年端了一碗奶茶進來:“先生,你好。我……”
青年吞吞吐吐的,剛長出短須的臉頰還有些發紅——是那種害羞地發紅,而不是酒後的醉紅。黃太吉鬆了一口氣:“有什麽事情嗎?”
青年把奶茶遞給他:“先生,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您。您見多識廣,一定能給我一個答案的。”
黃太吉接過奶茶,盤膝坐下:“坐下說話吧。”
青年名叫阿米爾,是個草原上很常見的名字,從根源上說,他們這一族的根子是從哈薩克草原上來的,就是那一個大遼帝國與西夏王國打了整整七年的哈薩克草原,為了那幾畝黃草原,不知道流幹了多少年輕人的血——黃太吉的祖先,建州女真的頭人也曾參加過那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但是卻並沒有留下什麽名字,那是屬於陳洛元帥和承天皇後的戰爭,是大遼帝國總參謀部的第一戰。而從總參謀部到參謀總部的轉變,這是從第二次西征開始,那是屬於鐵木真將軍和葉水心將軍的年代,距離建州女真真正登上曆史舞台還有好幾百年的時間呢。
但是這些都這是黃太吉酒醉之後的一點遐思——他還是努力的在傾聽這位少年的苦惱,每位少年都有的那種煩惱。
阿米爾有一個喜歡的女孩兒,是另一個遊牧部族的姑娘。兩個部落分別在一個河穀的兩邊放牧,各取所需,偶爾有些易貨貿易。在今年的春天,兩個部落都按照老規矩來到河穀的時候,阿米爾在河邊取水的一瞬間,忽然就心如小鹿撞,被河對岸的一位身穿白底花裙,係著金色腰帶的姑娘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個姑娘叫古蘭丹姆,是一位迴鶻少女。按說雖然不屬於同一個民族並不妨礙兩個年輕人自由的戀愛,然後通婚。草原上也沒有隻在一個民族內通婚的規矩和傳統。事實上,很多新的民族就是若幹個舊的部族大了分化以及互相通婚而形成的。
阿米爾按照草原上的傳統,騎著小馬駒,手捧著自己摘采的野花,到對岸的部落裏去唱情歌,如果姑娘有意思,那麽就唱歌相和,如果姑娘對他沒有意思,也用歌聲委婉地拒絕他——這其實與詩經中所記載的國風相去無幾,因此夏國的經學家們言之鑿鑿的認為,草原上的部落保留了相當多的周禮,可見他們也是華夏文化體係中的人,隻不過是所謂“禮失求諸野”的野人而已。
不論阿米爾遵循的是草原的慣例還是古老的周禮,年輕小夥子的求偶行為沒有任何錯,他來到對岸,滿懷希望的唱起了情歌,誰知道才剛剛起了一個頭兒,就被一對青年男子打斷了:“你不要唱了,迴去吧。”
“如果你不迴去,我們就打斷你的腿,讓你的馬把你背迴去。”
他們一上來,連寒暄都沒有就這樣赤裸裸的威脅,讓阿米爾這個小夥子感到很詫異。他開口詢問這是為什麽呢。
對方卻隻迴答道:“我們不是一路人,你和你的族人以後都不能越過這條河。否則我們就刀兵相見吧。”
見對對方說的這麽鄭重其事,阿米爾也隻能先迴到河對岸,將事情稟告了自己的父母。而第二天一早,讓河穀西側的阿米爾族人們感到詫異的是,對岸的迴鶻人們都集中在一片空地上,聽著幾個身穿黑袍的人演講——隔得有點遠,他們聽不清說的是什麽,但是他們隨後看到那些迴鶻人一個個的跳進河水裏——要知道這可還是初春,高原草原上的這個季節裏,河水還是冰冷刺骨的寒冷,還好他們隻是在水裏似乎集體舉行了一個什麽儀式就上岸了。不過即便如此,阿米爾他們的族人還是看到有一些老人或者兒童似乎難以抵抗雪山融水的刺骨,是被人攙扶著上了岸。
對岸的迴鶻人們搞完了這令人莫名其妙的一套動作之後,就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離開了,按照往年的慣例,他們要在這裏等到夏季牧草豐盛之後,收割充足的牧草和奶製品才迴到祖居的山穀裏避風過冬。這些迴鶻人如此匆忙地離去,真是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遇上了什麽事情。
本著草原上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的原則,阿米爾他們的族長派人去追問對方是不是遇到了什麽困難,可是卻也同樣無功而返。得到的也隻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迴答——“我們要走光輝而正確的大道,為主的偉大事業而前進。你們這些會下火獄的人不要再來糾纏我們了。快滾!”
好心還挨了一頓罵,阿米爾的族人們也很生氣,表示自己的鄰居大概是發了瘋,愛上哪兒就去那兒吧。
不過阿米爾還在惦記自己驚鴻一瞥的那位少女古蘭丹姆,她跟著這群瘋子一起離開了,會不會遇到什麽危險?離開了草場之後他們如何生存?少年的心啊,恨不能變成一隻小羊羔跟著他們一起離開才好。
所以阿米爾來到黃太吉的帳下,就是希望能夠得到一些人生上的經驗,畢竟他剛才在宴會上聽到黃太吉吹牛的時候,早已經為這位肥肥的老狐狸的豐富閱曆所折倒。
黃太吉聽罷了他的故事,忽然意識到,那些黑袍人,似乎極有可能就是遼國和夏國共同麵臨的一個死敵——天方教的傳教士。
早期大遼帝國的西部開發與大夏王國的西進政策是有衝突的,中間還爆發了流血又流淚的七年戰爭。經過漫長的戰爭,雙方終於達成了一定的諒解協議,分別劃分了各自在西方世界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有衝突的雙方發現他們共同麵臨著一個頑固而又龐大的敵人——天方教世界。
其中對於遼國人來說,散布在安納托利亞高原、兩河流域的西塞爾柱人是討厭又頑固的敵人,而對於西夏人而言,那些數典忘祖的西喀喇汗王朝的不肖子孫也同樣可恨——西喀喇汗王朝與高昌迴鶻王國同屬於迴鶻人,但後者是夏國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也是佛教的捍衛者。但西喀喇汗王朝的遺民們卻改信了天方教,並且因此而頑固的抗拒西夏王國的統治。
因此,從夏昭宗時代起,夏王朝對西喀喇汗人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將他們細分為一百多個部落,分散到數個行省的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山地、高原、河穀之間,以忠於王國的塔吉克人、黠戛思人、烏孜別克人、可薩人、吐火羅人等看守他們,經過幾百年的潛移默化,這些西喀喇汗人大部分不再抗拒朝廷王命,一半以上改信了佛教,還有一小半雖然沒有改信但是他們人數少並且天南海北的分散,加上夏王朝一些“有意思”的政策,西喀喇汗複國運動遠遠沒有塞爾柱突厥複國主義那樣強烈。
夏人最大的心腹大患就是所謂的塞爾柱複國主義,那些塞爾柱遺民亡國三百年還念念不忘大塞爾柱人昔日的輝煌。而且他們的癡心妄想居然還得到了西邊幾千裏以外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上羅姆蘇丹國的支持——羅姆蘇丹國也是塞爾柱帝國分裂之後的一個小小遺產。
塞爾柱人的帝國帝祚相當短暫,孔曆1588年建國,1746年就在西夏軍的攻擊下瓦解。但是這是突厥人在曆史上的最後一次輝煌——他們的鼎盛時期,國土從河中一直延伸到小亞細亞,向東讓迴鶻人(喀喇汗王朝)稱臣,向西曾經俘虜了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阿拉伯的哈裏發都稱讚它的君主是“東方和西方之王”。這樣龐大的帝國,如此令人沉醉的武功,卻在西夏人的火炮和長槍方陣麵前不堪一擊。因此,塞爾柱複國主義,在突厥遺民心中具有相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