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同治九年,江南刺馬!這八個字電光石火一樣從光緒的腦海中劃過,讓他一霎那間竟覺得渾身乏力,心裏卻突然清亮起來-
“二十一年了……”,慈禧太後的聲音在暮靄中聽起來格外寒冽清晰,臉色卻似剛睡醒的孩子那麽平靜,“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馬新貽在兩江總督任上為歹人所刺殺,不過四日後,我就在養心殿裏接到了江寧那邊發過來的六百裏加急!”
慈禧太後臉上已透出淡淡的青氣,她語氣平緩的繼續道:“都過去這麽多年了,我卻還記得我自己剛看到那份加急時的樣那時我一掌就砸在了禦案上,上麵的硯台、筆架、墨錠、湖筆、杯、涮筆筒兒都跳起老高,連那幾疊子奏折都在簌簌發抖……”
“當時我就一個念頭……有的人……”,慈禧太後鐵青著臉,咬著牙冷笑道:“----大膽妄為至於此極!”
光緒仿佛一下子想明白了什麽,原本就缺乏血色的臉慘白得象刮過的骨頭,好像一下子被人抽幹了渾身的血液----他已經明白慈禧太後話中的意思了……
同治九年的張汶祥刺馬案,乃是同治一朝最著名的懸案之一!堂堂的大清國兩江總督,竟在進行完每月廿五日固定的校閱新兵之後(注1),在從督署西邊的校場演武廳步行迴官署的途中為狂徒所刺並死於非命!而更為離奇地則是馬新貽死後滿清朝廷對於“刺馬”案的態度。馬新貽死後,清廷就將尚在天津處理教案的直隸總督曾國藩,刑部尚書鄭敦謹等人調赴江寧以嚴查此案,可最後報給朝廷的結論卻是張汶祥“聽受海盜指使並挾私怨行刺”和“實無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謀之人”這等語焉不詳的言辭……
朝廷嚴令要嚴查刺馬案,而辦事大臣卻如此虛以委蛇……這。又該作何解釋呢?
“殺馬新貽地究竟是誰,皇帝已經想明白了吧?”。慈禧太後望著目光已經變得陰鬱異常的皇帝,略顯突兀地問道。
“迴親爸爸的話,兒子明白了。”,光緒啞著嗓子答道---曾國藩報上來的結案陳詞中的“實無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謀之人”這一句,簡直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而慈禧太後剛剛的那句“大膽妄為至於此極!”更是極為直白地告訴了他誰才是刺馬案後真正地幕後主使!
能讓曾國藩如此煞費苦心地為他遮掩彌縫;能謀劃的如此周全以致一擊得手;能讓中樞朝廷都感覺投鼠忌器;又有足夠地殺掉馬新貽的理由……
除了那位在克複金陵後縱兵大肆擄掠。更洗劫天王府以中飽私囊地“曾九帥”之外。還有誰有這樣的本事?
“皇帝想明白了就好!”。慈禧太後長長地舒了口氣,那雙利如鷹隼地眸子裏罕有的透出了一絲黯然:“當年我和你六叔派馬新貽從曾國藩手中接任江督。固然是看重他之前在浙江巡撫和閩浙總督任上興修水利、整頓漕運的政績,但更難得的卻是看重他剛正不阿。不群不黨的官聲,可沒想到。就是這個剛正不阿,卻要了他的性命!”
光緒的神色也黯淡了下來---慈禧太後的話說得已足夠直白了,所謂“不群不黨”,指的是馬新貽早年在合肥知縣任上時隨欽差大臣袁甲三率兵鎮壓太平軍的政績,而袁甲三早在道光末年就與曾國藩李鴻章師徒“相厲以道誼”,而馬新貽卻並未因此而加入如今權勢熏天的淮係。至於說“剛正不阿”麽,馬新貽在兩江任上除日常庶務兵事外,還有兩大重任,其一是安置裁撤下來的湘軍淮勇,而另一個不可告人的任務卻是在暗地裏查訪湘軍在天京城破後的貪墨事由!
馬新貽對此不可不謂盡心竭力,卻也正因為如此而客死他鄉!
一時間慈禧太後和光緒這對天家母子各懷心事,龍舟內竟也一下子靜寂下來,坐在船上,隻能看見濃密的秋雨煙霾似的在略顯寒冽的微風中蕩來蕩去,秋風吹送,海子裏雨點灑落,水暈圈兒密密麻麻,滿池愁波漣漪,當著是一派肅殺淒迷的秋境!“親爸爸”,過了良久,還是光緒先出言打破了龍舟內的靜寂,“對於這同治九年的兩江刺馬案和如今的文廷式一案,兒子自己還有些想頭。”
“嗯?”,慈禧太後略顯驚訝的望著光緒,說道:“皇帝想到了什麽?不妨說來聽聽。”
“是!”,光緒神情恭謹的向慈禧太後輕施一禮,又定了定神思忖了片刻,這才開口:“兒子十幾歲時就跟著親爸爸學習政務,這些年來更是把同光以來各地督撫的奏折等都仔細的看了一遍……所以,兒子以為,馬新貽與文廷式之死,看起來雖頗有相似之處,但其實卻是大相徑庭!”
“哦?”,慈禧太後挑了挑眉,對光緒道:“說下去!”
“是!”,得到慈禧太後的鼓勵,光緒的神色裏明顯多出了幾分自信,他繼續道:“馬新貽死時,正是朝廷與地方督撫之間此消彼長的微妙關口----曾國藩雖然因天津教案而幾近盛名全毀……”,說到這裏,他不由得佩服的望了眼慈禧太後----不過是把曾國藩遞上來的折子小小的刪除了那麽幾個字,就讓那位中興名臣聲名狼藉,這樣的心術手腕,便是須眉男子,怕也要為之汗顏吧?
“當湘係畢竟樹大根深,別的且不論,就看當時地天下九督----曾國藩督直隸。便是專任兩江後,接掌直隸的也是其弟子李鴻章;而除了這師徒二人外,陝甘的楊嶽斌也是出身湘軍……其它如左宗棠等雖與曾某素不相宜,但到了關鍵時怕也會同氣連枝……可如今這形勢卻完全不同了”,光緒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如今李鴻章雖久在直隸,但湖廣的張之洞卻已能遙相製之。一言以蔽之,今日之淮,已遠不及昔日之湘的聲勢。所以兒子以為,文廷式之死,其實是朝廷一個難得地機會!”
光緒越說越興奮。他雙眸晶瑩閃爍。臉上也泛起潮紅:“李鴻章畢竟是望古稀的年紀了。兒子覺得。趁文廷式之死,正好讓朝廷來小小地敲打下北洋。所以兒子才決定對任某是頒賜雙龍寶星,但不加其銜。除此之外。兒子還打算明發上諭,褒獎北洋海軍營務處總辦羅豐祿、右翼總兵劉步蟾等一幹人等……雖然如今都在風傳任某是李鴻章選的衣缽傳人。但任某是個幾近橫空出世的人物,根基淺薄的緊!就算李鴻章向讓他接掌北洋,他又拿什麽來壓住北洋裏那些老人?而兒子的意思,就是要借這一抑一揚,讓北洋內地其他人也看到朝廷對任某其實是不滿意地!心有不平又有所峙,那自然就會起了爭心。而朝廷就可以呆在一邊,就讓他們北洋自己鬧家務去!”
慈禧太後震驚了!她仿佛不認識似地仔細打量了光緒一番,欣慰地笑道:“皇帝還當真是長大了呢!不錯,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皇帝能看清這一點,不但難得,亦是可貴了!”
“不過……”,光緒臉上剛剛露出些許得色,卻聽到旁邊的慈禧太後已經轉了口風:“皇帝這樣行事,卻還是有些操切!看來這記日子三個字,皇帝還是沒有完全悟透啊……”
“你也不要不服!”,她掃了一眼光緒,繼續道:“你能想到這麽處置此事,便是已經知道了什麽叫君王亦做不得快意事,而且已經懂了什麽叫形勢比人強。可你地不足之處亦在於此----這如今的形勢,你還看得遠不夠清楚。”
“你說地不錯,如今這北洋,看起來比當初曾國藩的湘係聲勢似乎要差了許多……”,慈禧太後從齒縫裏倒抽一口冷氣,咬牙笑道,“你剛剛跟我老婆子說地還是同治九年的形勢,可你既然已經看了這麽多折子,就更應該知道,在同治初年時的天下九督中,曾國藩自己就是兩江總督,而餘下的八個,除了一個湖廣的官文,陝甘的楊嶽斌、直隸的劉長佑都直接出身湘軍,兩廣的毛鴻賓是曾國藩的同年,雲貴的勞崇光也是曾國藩的老友,而四川的駱秉章與湘係之間也是暗通款曲,剩下一個閩浙總督,卻也是個湖南籍的左宗棠……就是官文,與曾國藩也不能說是全無聯絡。撥拉來撥拉去,九大總督中,朝廷真能完全信重的隻剩下一個要兵無兵要錢沒錢的漕運總督!”
“內輕外重若此,可當時朝廷有像前些日子李鴻章上《殿閣補闋折》時那般手足無措麽?”,慈禧太後目光灼然的盯著光緒,話說得既急且快:“沒有!為什麽?”
幾乎不給光緒思考的時間,慈禧太後已經自顧自的說了下去:“因為當時總理政務的王大臣是你六叔,是咱愛新覺羅家自己人!而除了你六叔這個掌總的王大臣外,咱們旗人在軍機處裏還有文祥、還有寶,同治四年馬傻子帶著逆匪圍攻咱們龍興之地的盛京城,文祥一個戶部尚書,一個文臣,竟然能從京師率咱旗人子弟的神機千裏奔赴盛京,平定匪患……那時候,咱滿人裏頭還能出個狀元,咱旗人還沒爛到今天這個地步!”
“要守住祖宗的江山,歸根到底還得靠咱旗人自己爭氣!”,慈禧太後的話斬釘截鐵,結了冰似的冷峻,而光緒隻覺得自己渾身的血好像突然被冰水激了一下,變得冷徹骨髓,木得不知疼癢,他的臉色也變得更加灰白----慈禧太後話中的意思,他已經全想明白了!旗人不成了……”。慈禧太後歎了一口氣,眼神裏多少帶出了點迷惘,“太祖爺當年以十三副鎧甲起兵而能得天下。這自然是太祖太宗地英明天縱,但又如何能少算的了費英東、額亦都、何和裏、安費揚古、扈爾漢這開國五大臣的功勞?可如今你看看這朝廷裏,還有幾個能幹的大臣是旗人?你在看看這四九城裏。懂逗蛐蛐會架籠子逗鳥的旗人子弟比比皆是,可要讓他們上馬開弓射箭。怕沒有一個能拉開弓弦地!”
“我聽說很多旗人如今連滿話都不會說了!”,慈禧太後轉眼看色麵色慘白的光緒,繼續道:“皇帝,你那個對北洋分而治之地主意不能說不好,可你想過沒有?任令羽也好。羅豐祿也罷……還有那個劉步蟾。他們都是漢人!祖宗講滿漢一體。為的是讓漢人中的士子能當真為我所用……可從康熙爺平三藩開始,大清的列代皇帝們有誰敢再讓漢人獨掌軍權?年羹堯給雍正爺立下那麽大的軍功。最後不還是尋個由頭殺了,真地就是為了跋扈二字?可打從長毛亂起。朝廷已經沒有辦法不讓漢人掌軍了,自從辦洋務後。又加上了個財權,皇帝,你要如此處置北洋,是怕我旗人手中地權柄交給漢人地速度還不夠快麽?”
光緒渾身上下猛地打了個寒顫,他立刻起身,對著慈禧太後跪下,顫聲道:“兒子昏聵,險些鑄成大錯,還請親爸爸責罰。”
“趕緊起來。”,慈禧太後罕見的沒有發作,而她地語氣中竟透出一股蒼涼,她伸手將光緒從艙板上拉了起來,等光緒坐好後,她卻仍未放手。
“皇帝……”,慈禧太後凝望著滿麵羞愧的光緒,繼續道:“我這一輩子隻有兩個兒子,穆宗皇帝十七年前就薨了,如今……我隻剩下你了。”
“皇額娘……”,光緒隻覺得心中羞愧緊張焦慮感動百味雜陳,竟連自己叫錯了對慈禧地稱唿都為察覺,“兒子錯了,如何處置文廷式一案,還請皇額娘示下。”
“就從來沒有什麽文廷式的案子!”,慈禧很快地迴答道,她淡淡地掃了眼愕然抬頭的光緒,“不是麽?皇帝?”
“親爸爸說得是,從來就沒有什麽文廷式的案子。”,光緒恍然大悟道,但他隨即又有些擔心的繼續道:“可翁師傅,還有清流那邊……而且,這任令羽如此膽大妄為……”
“這你不必擔心,我看用不了幾日,你那個師傅就要自顧不暇了!”慈禧冷笑道,“我大清的臣子裏,可從來不缺有心人。”
“至於說李鴻章的那個學生……”,慈禧太後猛地將牙一咬,瞳仁中陡地一閃光,顯得煞是兇狠,“皇帝,李鴻章前幾日上折子,要你給他那個學生新訂購的鐵甲船賜個艦名,這個艦名,你想好了麽?”
“啊!?”,光緒一怔,似乎還不大能適應慈禧太後轉換的如此之快的話頭,“兒子還沒想好。”,他下意識的答道。
“我這裏倒是想好了個不錯的名字……李蓮英……”,慈禧太後轉頭招唿道:“把我寫好的那兩個字拿給皇上看。”
“紮”,一直站在船尾的李蓮英聞言立刻走上前來,恭恭敬敬的將一個折子交給了光緒,隨即便又躡手躡腳的退了迴去。
“這是……”,光緒略有些差異的翻開那個被慈禧太後臨時用作練字稿紙的折子,“撫遠?”
“不錯,就是這撫遠二字。”,慈禧太後點頭道。
“這兵船是為親爸爸聖壽所添置的……”,光緒揣摩著這兩個除了大之外在書法上幾乎一無是處的毛筆字,繼續道:“命名為撫遠,即與北洋現有之八大遠相聯,又暗合我大清撫遠大將軍的武職,也當真是好的。”
“皇帝……”,慈禧太後的嘴角突然露出了個笑容,似乎想起了什麽有趣的事,“這兩個字,其實是可以拆開來看的。”
“啊?”,光緒略有些驚訝的抬頭,“拆開來?”
“不錯,就是拆開來的一個撫和一個遠字,皇帝,我要你給任令羽加右都禦使,取的便是這個撫字,至於這個遠字麽……”,慈禧太後收住了話頭,含笑不語。
“兒子明白,兒子明日就要軍機處擬旨,除了晉任某加右都禦使的加銜,賞雙龍寶星外,還會額外加上一條,讓他無論在哪一國購兵船,都要就地督造,直到船成歸國。”
“不錯!”,慈禧太後欣慰的點了點頭,又道:“薛福成幾個月前不是來過水電報說要與英夷談判勘定滇緬國境之事麽?旨意裏加上一條,讓任令羽作薛福成的副手,就去談這件事。”
“是!”,光緒心中已湧上了躍躍欲試的興奮----如此一來,那任令羽怕要在海外滯留數年而不得歸國了,隻要他人不再國內,便有天大的才華又能作出什麽事業來?
“你想得褒獎北洋諸人的主意也不錯,就尋個恰當的時機,一並辦了吧。”,慈禧太後突然又加上了一句。
“是,不過,親爸爸……”,光緒猶豫了下,還是說了出來:“他們都是漢人。”
“我知道。”,慈禧太後似乎正在思索什麽事情,她先是隨便的應了光緒一聲,過了片刻又突兀的問道:“皇帝,醇王今年幾歲了?”
“啊?”,光緒一怔,旋即想明白了慈禧太後所說的“醇王”指的不是自己的本生父愛新覺羅.奕,而是自己的同父異母弟,不久前剛剛襲了世襲罔替的醇親王爵位的愛新覺羅.載灃。
“光緒九年生的,算來今年也有八歲了。”,光緒的心境又有些黯然----若不是當年的那一次議儲,那麽此時住在太平湖畔醇王府中的第二代鐵帽子醇親王本來應該是自己的。
“八歲了啊?那還好,隻差一歲而以……”,慈禧太後低下頭,卻說出了句讓光緒完全摸不著頭腦的話……
同治九年,江南刺馬!這八個字電光石火一樣從光緒的腦海中劃過,讓他一霎那間竟覺得渾身乏力,心裏卻突然清亮起來-
“二十一年了……”,慈禧太後的聲音在暮靄中聽起來格外寒冽清晰,臉色卻似剛睡醒的孩子那麽平靜,“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馬新貽在兩江總督任上為歹人所刺殺,不過四日後,我就在養心殿裏接到了江寧那邊發過來的六百裏加急!”
慈禧太後臉上已透出淡淡的青氣,她語氣平緩的繼續道:“都過去這麽多年了,我卻還記得我自己剛看到那份加急時的樣那時我一掌就砸在了禦案上,上麵的硯台、筆架、墨錠、湖筆、杯、涮筆筒兒都跳起老高,連那幾疊子奏折都在簌簌發抖……”
“當時我就一個念頭……有的人……”,慈禧太後鐵青著臉,咬著牙冷笑道:“----大膽妄為至於此極!”
光緒仿佛一下子想明白了什麽,原本就缺乏血色的臉慘白得象刮過的骨頭,好像一下子被人抽幹了渾身的血液----他已經明白慈禧太後話中的意思了……
同治九年的張汶祥刺馬案,乃是同治一朝最著名的懸案之一!堂堂的大清國兩江總督,竟在進行完每月廿五日固定的校閱新兵之後(注1),在從督署西邊的校場演武廳步行迴官署的途中為狂徒所刺並死於非命!而更為離奇地則是馬新貽死後滿清朝廷對於“刺馬”案的態度。馬新貽死後,清廷就將尚在天津處理教案的直隸總督曾國藩,刑部尚書鄭敦謹等人調赴江寧以嚴查此案,可最後報給朝廷的結論卻是張汶祥“聽受海盜指使並挾私怨行刺”和“實無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謀之人”這等語焉不詳的言辭……
朝廷嚴令要嚴查刺馬案,而辦事大臣卻如此虛以委蛇……這。又該作何解釋呢?
“殺馬新貽地究竟是誰,皇帝已經想明白了吧?”。慈禧太後望著目光已經變得陰鬱異常的皇帝,略顯突兀地問道。
“迴親爸爸的話,兒子明白了。”,光緒啞著嗓子答道---曾國藩報上來的結案陳詞中的“實無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謀之人”這一句,簡直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而慈禧太後剛剛的那句“大膽妄為至於此極!”更是極為直白地告訴了他誰才是刺馬案後真正地幕後主使!
能讓曾國藩如此煞費苦心地為他遮掩彌縫;能謀劃的如此周全以致一擊得手;能讓中樞朝廷都感覺投鼠忌器;又有足夠地殺掉馬新貽的理由……
除了那位在克複金陵後縱兵大肆擄掠。更洗劫天王府以中飽私囊地“曾九帥”之外。還有誰有這樣的本事?
“皇帝想明白了就好!”。慈禧太後長長地舒了口氣,那雙利如鷹隼地眸子裏罕有的透出了一絲黯然:“當年我和你六叔派馬新貽從曾國藩手中接任江督。固然是看重他之前在浙江巡撫和閩浙總督任上興修水利、整頓漕運的政績,但更難得的卻是看重他剛正不阿。不群不黨的官聲,可沒想到。就是這個剛正不阿,卻要了他的性命!”
光緒的神色也黯淡了下來---慈禧太後的話說得已足夠直白了,所謂“不群不黨”,指的是馬新貽早年在合肥知縣任上時隨欽差大臣袁甲三率兵鎮壓太平軍的政績,而袁甲三早在道光末年就與曾國藩李鴻章師徒“相厲以道誼”,而馬新貽卻並未因此而加入如今權勢熏天的淮係。至於說“剛正不阿”麽,馬新貽在兩江任上除日常庶務兵事外,還有兩大重任,其一是安置裁撤下來的湘軍淮勇,而另一個不可告人的任務卻是在暗地裏查訪湘軍在天京城破後的貪墨事由!
馬新貽對此不可不謂盡心竭力,卻也正因為如此而客死他鄉!
一時間慈禧太後和光緒這對天家母子各懷心事,龍舟內竟也一下子靜寂下來,坐在船上,隻能看見濃密的秋雨煙霾似的在略顯寒冽的微風中蕩來蕩去,秋風吹送,海子裏雨點灑落,水暈圈兒密密麻麻,滿池愁波漣漪,當著是一派肅殺淒迷的秋境!“親爸爸”,過了良久,還是光緒先出言打破了龍舟內的靜寂,“對於這同治九年的兩江刺馬案和如今的文廷式一案,兒子自己還有些想頭。”
“嗯?”,慈禧太後略顯驚訝的望著光緒,說道:“皇帝想到了什麽?不妨說來聽聽。”
“是!”,光緒神情恭謹的向慈禧太後輕施一禮,又定了定神思忖了片刻,這才開口:“兒子十幾歲時就跟著親爸爸學習政務,這些年來更是把同光以來各地督撫的奏折等都仔細的看了一遍……所以,兒子以為,馬新貽與文廷式之死,看起來雖頗有相似之處,但其實卻是大相徑庭!”
“哦?”,慈禧太後挑了挑眉,對光緒道:“說下去!”
“是!”,得到慈禧太後的鼓勵,光緒的神色裏明顯多出了幾分自信,他繼續道:“馬新貽死時,正是朝廷與地方督撫之間此消彼長的微妙關口----曾國藩雖然因天津教案而幾近盛名全毀……”,說到這裏,他不由得佩服的望了眼慈禧太後----不過是把曾國藩遞上來的折子小小的刪除了那麽幾個字,就讓那位中興名臣聲名狼藉,這樣的心術手腕,便是須眉男子,怕也要為之汗顏吧?
“當湘係畢竟樹大根深,別的且不論,就看當時地天下九督----曾國藩督直隸。便是專任兩江後,接掌直隸的也是其弟子李鴻章;而除了這師徒二人外,陝甘的楊嶽斌也是出身湘軍……其它如左宗棠等雖與曾某素不相宜,但到了關鍵時怕也會同氣連枝……可如今這形勢卻完全不同了”,光緒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如今李鴻章雖久在直隸,但湖廣的張之洞卻已能遙相製之。一言以蔽之,今日之淮,已遠不及昔日之湘的聲勢。所以兒子以為,文廷式之死,其實是朝廷一個難得地機會!”
光緒越說越興奮。他雙眸晶瑩閃爍。臉上也泛起潮紅:“李鴻章畢竟是望古稀的年紀了。兒子覺得。趁文廷式之死,正好讓朝廷來小小地敲打下北洋。所以兒子才決定對任某是頒賜雙龍寶星,但不加其銜。除此之外。兒子還打算明發上諭,褒獎北洋海軍營務處總辦羅豐祿、右翼總兵劉步蟾等一幹人等……雖然如今都在風傳任某是李鴻章選的衣缽傳人。但任某是個幾近橫空出世的人物,根基淺薄的緊!就算李鴻章向讓他接掌北洋,他又拿什麽來壓住北洋裏那些老人?而兒子的意思,就是要借這一抑一揚,讓北洋內地其他人也看到朝廷對任某其實是不滿意地!心有不平又有所峙,那自然就會起了爭心。而朝廷就可以呆在一邊,就讓他們北洋自己鬧家務去!”
慈禧太後震驚了!她仿佛不認識似地仔細打量了光緒一番,欣慰地笑道:“皇帝還當真是長大了呢!不錯,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皇帝能看清這一點,不但難得,亦是可貴了!”
“不過……”,光緒臉上剛剛露出些許得色,卻聽到旁邊的慈禧太後已經轉了口風:“皇帝這樣行事,卻還是有些操切!看來這記日子三個字,皇帝還是沒有完全悟透啊……”
“你也不要不服!”,她掃了一眼光緒,繼續道:“你能想到這麽處置此事,便是已經知道了什麽叫君王亦做不得快意事,而且已經懂了什麽叫形勢比人強。可你地不足之處亦在於此----這如今的形勢,你還看得遠不夠清楚。”
“你說地不錯,如今這北洋,看起來比當初曾國藩的湘係聲勢似乎要差了許多……”,慈禧太後從齒縫裏倒抽一口冷氣,咬牙笑道,“你剛剛跟我老婆子說地還是同治九年的形勢,可你既然已經看了這麽多折子,就更應該知道,在同治初年時的天下九督中,曾國藩自己就是兩江總督,而餘下的八個,除了一個湖廣的官文,陝甘的楊嶽斌、直隸的劉長佑都直接出身湘軍,兩廣的毛鴻賓是曾國藩的同年,雲貴的勞崇光也是曾國藩的老友,而四川的駱秉章與湘係之間也是暗通款曲,剩下一個閩浙總督,卻也是個湖南籍的左宗棠……就是官文,與曾國藩也不能說是全無聯絡。撥拉來撥拉去,九大總督中,朝廷真能完全信重的隻剩下一個要兵無兵要錢沒錢的漕運總督!”
“內輕外重若此,可當時朝廷有像前些日子李鴻章上《殿閣補闋折》時那般手足無措麽?”,慈禧太後目光灼然的盯著光緒,話說得既急且快:“沒有!為什麽?”
幾乎不給光緒思考的時間,慈禧太後已經自顧自的說了下去:“因為當時總理政務的王大臣是你六叔,是咱愛新覺羅家自己人!而除了你六叔這個掌總的王大臣外,咱們旗人在軍機處裏還有文祥、還有寶,同治四年馬傻子帶著逆匪圍攻咱們龍興之地的盛京城,文祥一個戶部尚書,一個文臣,竟然能從京師率咱旗人子弟的神機千裏奔赴盛京,平定匪患……那時候,咱滿人裏頭還能出個狀元,咱旗人還沒爛到今天這個地步!”
“要守住祖宗的江山,歸根到底還得靠咱旗人自己爭氣!”,慈禧太後的話斬釘截鐵,結了冰似的冷峻,而光緒隻覺得自己渾身的血好像突然被冰水激了一下,變得冷徹骨髓,木得不知疼癢,他的臉色也變得更加灰白----慈禧太後話中的意思,他已經全想明白了!旗人不成了……”。慈禧太後歎了一口氣,眼神裏多少帶出了點迷惘,“太祖爺當年以十三副鎧甲起兵而能得天下。這自然是太祖太宗地英明天縱,但又如何能少算的了費英東、額亦都、何和裏、安費揚古、扈爾漢這開國五大臣的功勞?可如今你看看這朝廷裏,還有幾個能幹的大臣是旗人?你在看看這四九城裏。懂逗蛐蛐會架籠子逗鳥的旗人子弟比比皆是,可要讓他們上馬開弓射箭。怕沒有一個能拉開弓弦地!”
“我聽說很多旗人如今連滿話都不會說了!”,慈禧太後轉眼看色麵色慘白的光緒,繼續道:“皇帝,你那個對北洋分而治之地主意不能說不好,可你想過沒有?任令羽也好。羅豐祿也罷……還有那個劉步蟾。他們都是漢人!祖宗講滿漢一體。為的是讓漢人中的士子能當真為我所用……可從康熙爺平三藩開始,大清的列代皇帝們有誰敢再讓漢人獨掌軍權?年羹堯給雍正爺立下那麽大的軍功。最後不還是尋個由頭殺了,真地就是為了跋扈二字?可打從長毛亂起。朝廷已經沒有辦法不讓漢人掌軍了,自從辦洋務後。又加上了個財權,皇帝,你要如此處置北洋,是怕我旗人手中地權柄交給漢人地速度還不夠快麽?”
光緒渾身上下猛地打了個寒顫,他立刻起身,對著慈禧太後跪下,顫聲道:“兒子昏聵,險些鑄成大錯,還請親爸爸責罰。”
“趕緊起來。”,慈禧太後罕見的沒有發作,而她地語氣中竟透出一股蒼涼,她伸手將光緒從艙板上拉了起來,等光緒坐好後,她卻仍未放手。
“皇帝……”,慈禧太後凝望著滿麵羞愧的光緒,繼續道:“我這一輩子隻有兩個兒子,穆宗皇帝十七年前就薨了,如今……我隻剩下你了。”
“皇額娘……”,光緒隻覺得心中羞愧緊張焦慮感動百味雜陳,竟連自己叫錯了對慈禧地稱唿都為察覺,“兒子錯了,如何處置文廷式一案,還請皇額娘示下。”
“就從來沒有什麽文廷式的案子!”,慈禧很快地迴答道,她淡淡地掃了眼愕然抬頭的光緒,“不是麽?皇帝?”
“親爸爸說得是,從來就沒有什麽文廷式的案子。”,光緒恍然大悟道,但他隨即又有些擔心的繼續道:“可翁師傅,還有清流那邊……而且,這任令羽如此膽大妄為……”
“這你不必擔心,我看用不了幾日,你那個師傅就要自顧不暇了!”慈禧冷笑道,“我大清的臣子裏,可從來不缺有心人。”
“至於說李鴻章的那個學生……”,慈禧太後猛地將牙一咬,瞳仁中陡地一閃光,顯得煞是兇狠,“皇帝,李鴻章前幾日上折子,要你給他那個學生新訂購的鐵甲船賜個艦名,這個艦名,你想好了麽?”
“啊!?”,光緒一怔,似乎還不大能適應慈禧太後轉換的如此之快的話頭,“兒子還沒想好。”,他下意識的答道。
“我這裏倒是想好了個不錯的名字……李蓮英……”,慈禧太後轉頭招唿道:“把我寫好的那兩個字拿給皇上看。”
“紮”,一直站在船尾的李蓮英聞言立刻走上前來,恭恭敬敬的將一個折子交給了光緒,隨即便又躡手躡腳的退了迴去。
“這是……”,光緒略有些差異的翻開那個被慈禧太後臨時用作練字稿紙的折子,“撫遠?”
“不錯,就是這撫遠二字。”,慈禧太後點頭道。
“這兵船是為親爸爸聖壽所添置的……”,光緒揣摩著這兩個除了大之外在書法上幾乎一無是處的毛筆字,繼續道:“命名為撫遠,即與北洋現有之八大遠相聯,又暗合我大清撫遠大將軍的武職,也當真是好的。”
“皇帝……”,慈禧太後的嘴角突然露出了個笑容,似乎想起了什麽有趣的事,“這兩個字,其實是可以拆開來看的。”
“啊?”,光緒略有些驚訝的抬頭,“拆開來?”
“不錯,就是拆開來的一個撫和一個遠字,皇帝,我要你給任令羽加右都禦使,取的便是這個撫字,至於這個遠字麽……”,慈禧太後收住了話頭,含笑不語。
“兒子明白,兒子明日就要軍機處擬旨,除了晉任某加右都禦使的加銜,賞雙龍寶星外,還會額外加上一條,讓他無論在哪一國購兵船,都要就地督造,直到船成歸國。”
“不錯!”,慈禧太後欣慰的點了點頭,又道:“薛福成幾個月前不是來過水電報說要與英夷談判勘定滇緬國境之事麽?旨意裏加上一條,讓任令羽作薛福成的副手,就去談這件事。”
“是!”,光緒心中已湧上了躍躍欲試的興奮----如此一來,那任令羽怕要在海外滯留數年而不得歸國了,隻要他人不再國內,便有天大的才華又能作出什麽事業來?
“你想得褒獎北洋諸人的主意也不錯,就尋個恰當的時機,一並辦了吧。”,慈禧太後突然又加上了一句。
“是,不過,親爸爸……”,光緒猶豫了下,還是說了出來:“他們都是漢人。”
“我知道。”,慈禧太後似乎正在思索什麽事情,她先是隨便的應了光緒一聲,過了片刻又突兀的問道:“皇帝,醇王今年幾歲了?”
“啊?”,光緒一怔,旋即想明白了慈禧太後所說的“醇王”指的不是自己的本生父愛新覺羅.奕,而是自己的同父異母弟,不久前剛剛襲了世襲罔替的醇親王爵位的愛新覺羅.載灃。
“光緒九年生的,算來今年也有八歲了。”,光緒的心境又有些黯然----若不是當年的那一次議儲,那麽此時住在太平湖畔醇王府中的第二代鐵帽子醇親王本來應該是自己的。
“八歲了啊?那還好,隻差一歲而以……”,慈禧太後低下頭,卻說出了句讓光緒完全摸不著頭腦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