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此時天上已是暮色冥暗天穹籠蒼,連西邊血紅的晚霞都已不再向旬刻之前那般燦爛,而是變成了一片陰沉沉的鐵灰色,恰在此刻,堤岸上突然燈光連閃,那些當年重修三海時從西洋重金購置的電燈一個個的亮了起來,將個北海映照得白晝一般,連原本籠罩在龍舟上的肅殺之氣都驅散了許多。~~~~
“皇帝……”,見光緒許久都不再言聲,慈禧太後終於還是自己開了口,“自鹹豐以來,這軍機大臣不說是走馬燈似的輪替,卻也是一茬茬的換了許多人,而這麽多個當朝宰相裏頭,你知道我最敬的是哪一個?最痛惜的又是哪一個?”
光緒一愣,略有些莫名所以地盯著燈影下慈禧太後時明時暗的臉,半響沒言聲----今日這番母子海子上議政,先是從如何處置文廷式之死談起,接著又說到了旗務這個大清的立國之本和百年之憂,再往後又定下了對任令羽的措置,然後又談到了小醇王的年紀……
那怎麽現在又評論起鹹豐起來的各班軍機了?
光緒的眼眸裏已經充滿了惶惑----他從來就不是個有急智的人,凡遇到猝不及防之事大都是先急躁操切的發作一番了事,但在慈禧太後麵前,卻又是萬萬不可如此行事的!
“迴親爸爸的話,鹹豐以來的各班軍機,兒子當真相熟的,其實隻不過是親政以來的禮王等幾個而以……”,光緒囁嚅了半天,才慢慢的從牙縫裏又擠出了句話:“故而親爸爸地提問。兒子著實不知。”
“你這話倒也沒錯!”。有些出乎光緒地意料,對於他這斷然說不上能讓人滿意的答複,慈禧太後卻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不豫之色。
“你出生不久,這些老臣就一個個陸續凋零……皇帝不熟悉他們,也不讓人奇怪……”,慈禧太後的瞳仁在時而掠過的宮燈光影裏幽幽閃亮,她繼續道:“今天我不妨告訴你。文宗皇帝……不,應該是說從穆宗皇帝登基後所先後啟用的這些軍機大臣中,我最敬的是肅順,而最痛惜地卻是文祥!”
“肅六?”,光緒驚訝的睜大了眼----文祥才兼文武。出將入相,乃是滿人當中近三十年來一等一的人才!可惜年壽不永,在光緒二年去世時才不過五十八歲!光緒還在衝齡時就曾聽身邊的太監說過,文祥去世後,慈禧太後一度頗為傷感,還曾說過文祥乃是滿人中的諸葛亮,故而剛剛聽到慈禧太後說她最痛惜地軍機大臣乃是文祥時,他也覺得是理所應當且名至實歸。
可這最敬的是肅順……
“皇帝。我知道你心裏在想什麽。”慈禧太後一雙黑的瞳仁在燈下熠熠閃爍。她咬著牙道:“我不瞞你,就是到了今天。我想起這個肅六還是恨的牙癢癢!文宗皇帝大行後,他擅改遺詔。僭居顧命,竟然敢在我和母後皇太後麵前揮拳咆哮。甚至還想在文宗皇帝梓宮迴鸞時在路上取了我的性命……如此逆臣,不殺他,是無天理!”
“但肅六卻也不是全無好處。”,先痛斥了肅順一番後,慈禧太後話鋒一轉,“肅六這個人,才淺而遠見、學疏卻有識!這也是他和端華等人最不一樣的地方……國朝這麽多滿人奴才,有幾個人敢像他那樣說咱們旗人混蛋多,懂得什麽?和滿人糊塗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惟知要錢耳!,還削減旗人的月例銀子,來接濟湘軍?”
一旁的光緒輕輕點了點頭,這些有關肅順地故事,他自幼就是聽熟了地----據說這位鹹豐皇帝後期最為倚重的宗室大臣極度地抑滿親漢,就連招權納賄時也隻敲旗人竹杠,卻不受漢人苞苴。
“當年有很多人都說肅順跋扈,卻不知道,他若不跋扈,這許多事又如何做得下來?”,慈禧太後已自顧自的說了下去,“而我之敬他,其實也就是敬地這跋扈二字!肅順為人敢想敢幹,而且從不自欺欺人,洪楊亂起,朝廷的綠營和八旗眼見著都是不頂用地了,若不是這個肅六力排眾議啟用曾國藩這一幹漢人領兵,說不定你我娘倆這時候都已經逃迴關外了……能做事肯擔當,這就是肅順最大的過人之處。”
“說到底”,慈禧太後語調平和的道,“肅順最多也隻不過是個權臣,就算當年他真的殺了我,卻也不會拿穆宗皇帝怎樣的----他畢竟是受過文宗皇帝知遇的臣子,對於文宗皇帝的血胤,他還是會保全的。不過,他既然生了這個以下犯上的心,那我自然也就沒法再容他了……”
慈禧太後眼中猛然閃過一道利芒,但旋即又平靜如常:“這也是我說我最痛惜文祥的根由---文祥其人,論才略不在肅順之下,論洋務精通還尤有過之,而說到為人,卻是肅順拍馬也趕不上的了!那年我本打算讓他接文華殿,可他卻為了朝局的穩定而甘居武英殿,把個百官之首的文華殿大學士拱手讓給了李鴻章……”
慈禧太後說得動了情,不知哪一句觸了心,連眼睛裏都溢出了星星點點的淚花。
“文祥本是我打算留給穆宗皇帝親政後大用的,可惜穆宗皇帝去的早,故而我又想過把他留給你……可惜,他沒這個福分了。”,慈禧太後長籲了一口氣,緩緩說道:“不過就是文祥仍在,如今也是望八十的人了,不過還好,雖然我給你選的這第一個瓜爾佳在十五年前就歿了,但好在十幾年前,我就已經你找到了另一個瓜爾佳!算算日子,也該是用他的時候了!”
光緒“霍”的抬起了頭,他臉頰急速地抽動了兩下,隻覺得心裏“轟”地一聲。竟是有些怔住了----另一個瓜爾佳?---瓜爾佳乃是滿人中地大姓。太祖努爾哈赤開國五大臣之一地費英東就姓瓜爾佳,而費英東的侄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初年四大輔政之一的鼇拜……
可在文祥故去後,這朝廷裏還算得上有些分量的瓜爾佳似乎隻剩下了……
“親爸爸說的莫不是……莫不是……”,光緒斷斷續續的吐出幾個字,最後才到:“榮祿?”
“除了那個不長進地,這朝廷裏如今還有第二個瓜爾佳麽?”,慈禧太後容色平緩的答道。她說的甚是平靜,但聽到光緒耳朵裏卻不啻於平地裏響起了一聲驚雷!
榮祿?瓜爾佳.榮祿?
他是熟悉榮祿的,確切的說,是熟悉他那位翁師傅口中地“榮祿”----自他受教於翁同之日起,這位帝師就不隻一次在他麵前痛心疾首的自陳當年是如何的識人不明。竟與榮祿這樣的貪瀆之輩義結金蘭,直到榮祿東窗事發後才幡然醒悟,最後與其割袍斷義……
他也知道,雖然這位榮仲華早在三十餘歲時就已經為慈禧太後所倚重,更是在辛酉政變中立下了護駕之功,但卻早在十二年前的光緒五年就因被劾納賄而降二級,算算日子,如今他已經去職十二年了。
可今天。慈禧太後怎麽又提起他了?而且。還說“該是用他的時候了!”……
“皇帝,人才。是要經得起折騰得。”,慈禧太後似乎已經看出了光緒心中的疑慮。“玉不琢不成器……你是沒見過年輕時的榮祿,那當真是個灑脫倜儻風流可喜不拘不羈地形容兒。是我們滿人子弟中公認地美男子……”
慈禧太後似乎想起了什麽有趣的事,已明顯蒼老地臉上都泛起了淡淡的光采,卻沒注意到光緒望著他地眼神一瞬間已變得無比複雜----這皇宮裏本來就是人世間最為穢亂的所在,而他也曾聽聞過----若說慈禧太後是武則天,那榮祿就是她地“蓮花六郎”……
“不過這滿洲子弟,若光是有個漂亮皮囊,那自然稱不上什麽人才!”,慈禧太後語氣平淡的一汪水一般,“榮祿很能幹,最難得的是無論軍務庶務都能拿得起來……想想就能明白,能入的了文祥法眼的人,又豈會是庸才?不過,也正因為他太能幹,所以才招了人的忌,我也就順水推舟的在光緒五年的時候把他從左都禦史、工部尚書的位置上拿了下來,這一壓,就是十二年!”
光緒的眸子裏波光一閃,慈禧太後這幾句話猶如電光石火,下子照得他心裏通明雪亮:“親爸爸這是仿效當年唐太宗為唐高宗保全李績的故事,來為兒子選材麽?”
慈禧太後讚賞的望了眼光緒,“早聽說皇帝把《資治通鑒》都熟讀了三遍了,今日看來,皇帝還真不是浪得虛名呢?”
“兒子不過是死讀書而已。”,光緒口中謙遜著,眼睛裏卻已經閃過了一抹得色:“不過兒子聽說,當年參榮祿貪瀆,卻也不是空穴來風……”
“那又如何?”,慈禧太後的語調兒變得十分冷靜,金石相撞一樣錚錚有聲:“清水池塘不養魚,榮祿的才幹,比之文祥也差相仿佛!就算好個財貨,又能如何?你那個翁師傅倒是清廉的很……”,她橫了一眼光緒:“可你看看他的自作聰明給你這個皇帝,給朝廷又惹了多大麻煩?”
“這……是,”,光緒張了張口,似乎想要分辨什麽,但最後出口的卻是:“親爸爸教訓的是,兒子明白了,兒子迴去就讓軍機擬旨,讓榮祿迴任工部尚書……”
“不是工部尚書!”,慈禧太後冷冷的道,“我花了這麽大的心思,要不是這個任令羽出來的太突兀,我原本還是要等到我死後才讓你啟用榮祿的!”
“那……”,光緒又想了想,小心道:“親爸爸的意思是,讓榮祿進軍機處學習行走?”
“也不是!”,慈禧太後搖了搖頭,這才道:“皇帝,你迴去後擬一道旨,讓榮祿接旨後立刻趕赴西安,接任西安將軍,另加兵部尚書銜,兼任西北練兵大臣!”
“西安將軍?”,光緒又一次被震撼了----慈禧太後剛剛的言語中對榮祿是何等的信重,可如今竟是讓他從京畿繁華之地卻那千裏之外的黃土高原當一個西安將軍?
這又是怎麽一迴事?
“榮祿知兵!”,慈禧太後的聲音中又透出了那種金石之音:“皇帝,你道我當年讓馬新貽從曾國藩手中接任兩江,真的就隻是為了暗地裏清查湘軍在金陵城裏的劫掠之事麽?你被忘了,馬新貽可是李鴻章的同年,而且也是帶兵的文官出身!”
光緒的眼中露出了恍然之色,他敬佩的望了慈禧太後一眼----當年馬新貽剛在兩江赴任,就立刻在江寧練了四營新兵,且其練兵之法與淮軍相似,新兵們每天都會操演兩次,專習洋槍、抬炮、長矛,每月二十五校閱。而馬新貽遇刺時便是在檢閱完新軍的洋槍射擊後步行迴官署的途中……
換言之,如果當年馬新貽不死,那後來在南方與李鴻章遙遙相對以製衡之的便不是如今這個張之洞,而是那個與李鴻章有同年之誼的馬新貽了!
“自長毛亂平後,朝廷的能戰之兵,不外湘淮!”,慈禧太後目光幽幽的說道,“我讓馬新貽去兩江,也當真是希望他能在淮軍之外再為朝廷造一新軍!可惜啊……他沒這個命!”
“讓榮祿去西北,是我想了很多天的事了。”,慈禧太後極自然的又把話題轉了迴來,“我壓了榮祿十二年,就是要磨礪他的心性!若他遭此打擊便一下子變成霜打過的草似的蔫萎不堪,那此人就不堪重用……而如今他連這十二年都扛下來了,區區一個西北的風沙,又算得了什麽?”
“皇帝,張之洞如今已是協辦海軍大臣了。”,慈禧太後又望向光緒,淡淡言道,“可這陸師,卻還是李鴻章淮軍的天下,不過,皇帝,你別忘了……左宗棠當年平西北迴亂時帶出的那幾支兵,如今可都還在陝甘耗著呢……”
“皇帝,你來看。”,慈禧太後又拉起光緒的手,指了指北海周圍的景色,此時天空已升起半輪明月,月光斜照得秋樹山湖一片蒼翠明媚。秋風一起,湖搖樹動,起伏不定,山色水景,萬樹攢綠,丹樓如點,有田疇、有林木、有小橋流水、有蒼藤古蘚……真個清芬雜錯,極為磅旎。
“要守住這江山,總得有支滿人自己的兵才行!”
此時天上已是暮色冥暗天穹籠蒼,連西邊血紅的晚霞都已不再向旬刻之前那般燦爛,而是變成了一片陰沉沉的鐵灰色,恰在此刻,堤岸上突然燈光連閃,那些當年重修三海時從西洋重金購置的電燈一個個的亮了起來,將個北海映照得白晝一般,連原本籠罩在龍舟上的肅殺之氣都驅散了許多。~~~~
“皇帝……”,見光緒許久都不再言聲,慈禧太後終於還是自己開了口,“自鹹豐以來,這軍機大臣不說是走馬燈似的輪替,卻也是一茬茬的換了許多人,而這麽多個當朝宰相裏頭,你知道我最敬的是哪一個?最痛惜的又是哪一個?”
光緒一愣,略有些莫名所以地盯著燈影下慈禧太後時明時暗的臉,半響沒言聲----今日這番母子海子上議政,先是從如何處置文廷式之死談起,接著又說到了旗務這個大清的立國之本和百年之憂,再往後又定下了對任令羽的措置,然後又談到了小醇王的年紀……
那怎麽現在又評論起鹹豐起來的各班軍機了?
光緒的眼眸裏已經充滿了惶惑----他從來就不是個有急智的人,凡遇到猝不及防之事大都是先急躁操切的發作一番了事,但在慈禧太後麵前,卻又是萬萬不可如此行事的!
“迴親爸爸的話,鹹豐以來的各班軍機,兒子當真相熟的,其實隻不過是親政以來的禮王等幾個而以……”,光緒囁嚅了半天,才慢慢的從牙縫裏又擠出了句話:“故而親爸爸地提問。兒子著實不知。”
“你這話倒也沒錯!”。有些出乎光緒地意料,對於他這斷然說不上能讓人滿意的答複,慈禧太後卻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不豫之色。
“你出生不久,這些老臣就一個個陸續凋零……皇帝不熟悉他們,也不讓人奇怪……”,慈禧太後的瞳仁在時而掠過的宮燈光影裏幽幽閃亮,她繼續道:“今天我不妨告訴你。文宗皇帝……不,應該是說從穆宗皇帝登基後所先後啟用的這些軍機大臣中,我最敬的是肅順,而最痛惜地卻是文祥!”
“肅六?”,光緒驚訝的睜大了眼----文祥才兼文武。出將入相,乃是滿人當中近三十年來一等一的人才!可惜年壽不永,在光緒二年去世時才不過五十八歲!光緒還在衝齡時就曾聽身邊的太監說過,文祥去世後,慈禧太後一度頗為傷感,還曾說過文祥乃是滿人中的諸葛亮,故而剛剛聽到慈禧太後說她最痛惜地軍機大臣乃是文祥時,他也覺得是理所應當且名至實歸。
可這最敬的是肅順……
“皇帝。我知道你心裏在想什麽。”慈禧太後一雙黑的瞳仁在燈下熠熠閃爍。她咬著牙道:“我不瞞你,就是到了今天。我想起這個肅六還是恨的牙癢癢!文宗皇帝大行後,他擅改遺詔。僭居顧命,竟然敢在我和母後皇太後麵前揮拳咆哮。甚至還想在文宗皇帝梓宮迴鸞時在路上取了我的性命……如此逆臣,不殺他,是無天理!”
“但肅六卻也不是全無好處。”,先痛斥了肅順一番後,慈禧太後話鋒一轉,“肅六這個人,才淺而遠見、學疏卻有識!這也是他和端華等人最不一樣的地方……國朝這麽多滿人奴才,有幾個人敢像他那樣說咱們旗人混蛋多,懂得什麽?和滿人糊塗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惟知要錢耳!,還削減旗人的月例銀子,來接濟湘軍?”
一旁的光緒輕輕點了點頭,這些有關肅順地故事,他自幼就是聽熟了地----據說這位鹹豐皇帝後期最為倚重的宗室大臣極度地抑滿親漢,就連招權納賄時也隻敲旗人竹杠,卻不受漢人苞苴。
“當年有很多人都說肅順跋扈,卻不知道,他若不跋扈,這許多事又如何做得下來?”,慈禧太後已自顧自的說了下去,“而我之敬他,其實也就是敬地這跋扈二字!肅順為人敢想敢幹,而且從不自欺欺人,洪楊亂起,朝廷的綠營和八旗眼見著都是不頂用地了,若不是這個肅六力排眾議啟用曾國藩這一幹漢人領兵,說不定你我娘倆這時候都已經逃迴關外了……能做事肯擔當,這就是肅順最大的過人之處。”
“說到底”,慈禧太後語調平和的道,“肅順最多也隻不過是個權臣,就算當年他真的殺了我,卻也不會拿穆宗皇帝怎樣的----他畢竟是受過文宗皇帝知遇的臣子,對於文宗皇帝的血胤,他還是會保全的。不過,他既然生了這個以下犯上的心,那我自然也就沒法再容他了……”
慈禧太後眼中猛然閃過一道利芒,但旋即又平靜如常:“這也是我說我最痛惜文祥的根由---文祥其人,論才略不在肅順之下,論洋務精通還尤有過之,而說到為人,卻是肅順拍馬也趕不上的了!那年我本打算讓他接文華殿,可他卻為了朝局的穩定而甘居武英殿,把個百官之首的文華殿大學士拱手讓給了李鴻章……”
慈禧太後說得動了情,不知哪一句觸了心,連眼睛裏都溢出了星星點點的淚花。
“文祥本是我打算留給穆宗皇帝親政後大用的,可惜穆宗皇帝去的早,故而我又想過把他留給你……可惜,他沒這個福分了。”,慈禧太後長籲了一口氣,緩緩說道:“不過就是文祥仍在,如今也是望八十的人了,不過還好,雖然我給你選的這第一個瓜爾佳在十五年前就歿了,但好在十幾年前,我就已經你找到了另一個瓜爾佳!算算日子,也該是用他的時候了!”
光緒“霍”的抬起了頭,他臉頰急速地抽動了兩下,隻覺得心裏“轟”地一聲。竟是有些怔住了----另一個瓜爾佳?---瓜爾佳乃是滿人中地大姓。太祖努爾哈赤開國五大臣之一地費英東就姓瓜爾佳,而費英東的侄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初年四大輔政之一的鼇拜……
可在文祥故去後,這朝廷裏還算得上有些分量的瓜爾佳似乎隻剩下了……
“親爸爸說的莫不是……莫不是……”,光緒斷斷續續的吐出幾個字,最後才到:“榮祿?”
“除了那個不長進地,這朝廷裏如今還有第二個瓜爾佳麽?”,慈禧太後容色平緩的答道。她說的甚是平靜,但聽到光緒耳朵裏卻不啻於平地裏響起了一聲驚雷!
榮祿?瓜爾佳.榮祿?
他是熟悉榮祿的,確切的說,是熟悉他那位翁師傅口中地“榮祿”----自他受教於翁同之日起,這位帝師就不隻一次在他麵前痛心疾首的自陳當年是如何的識人不明。竟與榮祿這樣的貪瀆之輩義結金蘭,直到榮祿東窗事發後才幡然醒悟,最後與其割袍斷義……
他也知道,雖然這位榮仲華早在三十餘歲時就已經為慈禧太後所倚重,更是在辛酉政變中立下了護駕之功,但卻早在十二年前的光緒五年就因被劾納賄而降二級,算算日子,如今他已經去職十二年了。
可今天。慈禧太後怎麽又提起他了?而且。還說“該是用他的時候了!”……
“皇帝,人才。是要經得起折騰得。”,慈禧太後似乎已經看出了光緒心中的疑慮。“玉不琢不成器……你是沒見過年輕時的榮祿,那當真是個灑脫倜儻風流可喜不拘不羈地形容兒。是我們滿人子弟中公認地美男子……”
慈禧太後似乎想起了什麽有趣的事,已明顯蒼老地臉上都泛起了淡淡的光采,卻沒注意到光緒望著他地眼神一瞬間已變得無比複雜----這皇宮裏本來就是人世間最為穢亂的所在,而他也曾聽聞過----若說慈禧太後是武則天,那榮祿就是她地“蓮花六郎”……
“不過這滿洲子弟,若光是有個漂亮皮囊,那自然稱不上什麽人才!”,慈禧太後語氣平淡的一汪水一般,“榮祿很能幹,最難得的是無論軍務庶務都能拿得起來……想想就能明白,能入的了文祥法眼的人,又豈會是庸才?不過,也正因為他太能幹,所以才招了人的忌,我也就順水推舟的在光緒五年的時候把他從左都禦史、工部尚書的位置上拿了下來,這一壓,就是十二年!”
光緒的眸子裏波光一閃,慈禧太後這幾句話猶如電光石火,下子照得他心裏通明雪亮:“親爸爸這是仿效當年唐太宗為唐高宗保全李績的故事,來為兒子選材麽?”
慈禧太後讚賞的望了眼光緒,“早聽說皇帝把《資治通鑒》都熟讀了三遍了,今日看來,皇帝還真不是浪得虛名呢?”
“兒子不過是死讀書而已。”,光緒口中謙遜著,眼睛裏卻已經閃過了一抹得色:“不過兒子聽說,當年參榮祿貪瀆,卻也不是空穴來風……”
“那又如何?”,慈禧太後的語調兒變得十分冷靜,金石相撞一樣錚錚有聲:“清水池塘不養魚,榮祿的才幹,比之文祥也差相仿佛!就算好個財貨,又能如何?你那個翁師傅倒是清廉的很……”,她橫了一眼光緒:“可你看看他的自作聰明給你這個皇帝,給朝廷又惹了多大麻煩?”
“這……是,”,光緒張了張口,似乎想要分辨什麽,但最後出口的卻是:“親爸爸教訓的是,兒子明白了,兒子迴去就讓軍機擬旨,讓榮祿迴任工部尚書……”
“不是工部尚書!”,慈禧太後冷冷的道,“我花了這麽大的心思,要不是這個任令羽出來的太突兀,我原本還是要等到我死後才讓你啟用榮祿的!”
“那……”,光緒又想了想,小心道:“親爸爸的意思是,讓榮祿進軍機處學習行走?”
“也不是!”,慈禧太後搖了搖頭,這才道:“皇帝,你迴去後擬一道旨,讓榮祿接旨後立刻趕赴西安,接任西安將軍,另加兵部尚書銜,兼任西北練兵大臣!”
“西安將軍?”,光緒又一次被震撼了----慈禧太後剛剛的言語中對榮祿是何等的信重,可如今竟是讓他從京畿繁華之地卻那千裏之外的黃土高原當一個西安將軍?
這又是怎麽一迴事?
“榮祿知兵!”,慈禧太後的聲音中又透出了那種金石之音:“皇帝,你道我當年讓馬新貽從曾國藩手中接任兩江,真的就隻是為了暗地裏清查湘軍在金陵城裏的劫掠之事麽?你被忘了,馬新貽可是李鴻章的同年,而且也是帶兵的文官出身!”
光緒的眼中露出了恍然之色,他敬佩的望了慈禧太後一眼----當年馬新貽剛在兩江赴任,就立刻在江寧練了四營新兵,且其練兵之法與淮軍相似,新兵們每天都會操演兩次,專習洋槍、抬炮、長矛,每月二十五校閱。而馬新貽遇刺時便是在檢閱完新軍的洋槍射擊後步行迴官署的途中……
換言之,如果當年馬新貽不死,那後來在南方與李鴻章遙遙相對以製衡之的便不是如今這個張之洞,而是那個與李鴻章有同年之誼的馬新貽了!
“自長毛亂平後,朝廷的能戰之兵,不外湘淮!”,慈禧太後目光幽幽的說道,“我讓馬新貽去兩江,也當真是希望他能在淮軍之外再為朝廷造一新軍!可惜啊……他沒這個命!”
“讓榮祿去西北,是我想了很多天的事了。”,慈禧太後極自然的又把話題轉了迴來,“我壓了榮祿十二年,就是要磨礪他的心性!若他遭此打擊便一下子變成霜打過的草似的蔫萎不堪,那此人就不堪重用……而如今他連這十二年都扛下來了,區區一個西北的風沙,又算得了什麽?”
“皇帝,張之洞如今已是協辦海軍大臣了。”,慈禧太後又望向光緒,淡淡言道,“可這陸師,卻還是李鴻章淮軍的天下,不過,皇帝,你別忘了……左宗棠當年平西北迴亂時帶出的那幾支兵,如今可都還在陝甘耗著呢……”
“皇帝,你來看。”,慈禧太後又拉起光緒的手,指了指北海周圍的景色,此時天空已升起半輪明月,月光斜照得秋樹山湖一片蒼翠明媚。秋風一起,湖搖樹動,起伏不定,山色水景,萬樹攢綠,丹樓如點,有田疇、有林木、有小橋流水、有蒼藤古蘚……真個清芬雜錯,極為磅旎。
“要守住這江山,總得有支滿人自己的兵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