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了?”阿寶遲疑伸手,撫了撫他的鬢角。這伸手就可以觸得到的人,竟然就是自己的良人。她的心突然重重跳了一下,笑道:“因為我知道,我是活不到那一日的。”她笑得如此自然,也說得如此平淡,仿似那是他們早已知道的事情。或許這其實就是他們早已知道的事情。
定權移開了眼睛,在枕邊小巧的翠葉金華膽瓶中,正斜斜插著一支大紅的鬆子山茶。他突然想起了張陸正的長子,去年四月的那場宮宴上,二十六歲的新科進士,襆頭上簪著一朵大紅芍藥,帶著少年意氣的笑容,飲盡了皇帝賜下的禦酒。在他仰首舉杯的那一瞬間,自己心內竟隱隱生出了些許妒忌。穿紅袍,騎白馬,瓊林赴宴,禦苑簪花。夾道的百姓歡唿,不是因為權勢,而是真心歎服;樓頭的美人相招,不是為了纏頭,而是為了年少風流。他那時斷然不會想到,這錦繡前程會在一夜間化為風煙;獨生妹妹,也會在一夜間粉麵成土。都是這般的好年紀,都是因為自己。那位張姑娘的模樣,想來跟眼前人也相差無多吧。隻是不知這筆罪過,到頭來應該算到誰的頭上?
定權從那枕函中摸出那隻符袋,交還給了阿寶。阿寶略略一驚,將它托到手中,突然渾身顫抖,不可止遏。定權歎了口氣道:“這本就是已經給了你的,如今還是給你。你隻要好生當你的顧孺人,不要再攪和別的事情,孤保你的平安。”
這一對少年夫妻,在錦繡世界中一臥一跪,相對無言。皆還是亭亭春柳一般的身軀,頭發烏得發綠,肌膚就像新鮮的苔紙。這本是鬼神都可饒恕的年紀,但是所謂情話,卻隻能講到了這裏。有些承諾,有些願景,好比與子偕老,好比琴瑟在禦,他們永遠沒有勇氣,也沒有福氣說出口。
如是我聞,不可說,不可說。
-------------------------------
作者有話要說:
皇帝說的何麵和潘鬢,指的是何晏和潘嶽。這兩個超品帥哥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何晏童鞋,長得帥:“美姿儀而絕白”。好打扮:“粉白不去手”“服飾擬於太子”;自戀:“行步顧影”,人稱“傅粉何郎”。比較有名的就是那個皇帝請吃湯餅的故事。
潘嶽就更不用說了,人家是潘安,人家是傅粉檀郎。挾彈出遊(雖然這事最早是韓嫣幹的,但此君名聲明顯小多了),擲果盈車的故事,流芳百世。
隻是,這兩個美男子,死得都很慘,跟司馬家攪和在一起,就是沒什
麽好事。
所謂的禦爐日,就是十月朔,農曆十月一號。《武林舊事》載:“是日禦前供進夾羅禦服,臣僚服錦襖子夾公服,‘授衣’之意也。自此禦爐日設火,至明年二月朔止。”這也就是古人的集中供暖。
十年樹木
靖寧二年九月廿七日的早朝,已是暫停了一次。然而兩日後秘書台接著傳諭省部,道聖躬違和,三十日的常參卻又取消了。聞道皇帝陛下在晏安宮中靜養,偏偏太子奉旨離開了宗正寺,駕返東宮後,也大病了一場,終日臥床。照著廿四日常朝上三司的審結奏報,齊王已是身犯大逆之罪,可是數日已過,除了府門口多站了幾個禁軍的將官,並未見皇帝下旨處分;連帶著犯官張陸正,也是好生生的坐在刑部大牢中,不過是叫人嚴加看守而已。
一時之間,三省六部京中上下皆是一番難言的詭秘沉寂,誰也不願打破這來之不易的平穩局麵。隻有禦史台幾個不知死活的言官,上奏或道張陸正突然翻供絕不合常理,如此結案疑處甚多。或道既是三司審定,陛下宜早日召部議處,以安天下之心。隻是無論是替齊王喊冤,還是為太子出頭,所有的奏呈皆被留中,便如投石如泥塘,連半分迴聲都沒有聽到。如是一來,明眼人皆已看清,皇帝陛下定是在等候著什麽消息。那消息將會如夏日傍晚的驚雷,破壞這一片沒有蟬嘶沒有鳥鳴的混沌天地,帶來耀睛奪目的電光,帶來振聾發聵的巨響,也帶來一場驚天暴雨。那消息究竟為何?眾人並不清楚,他們隻知道,往北麵看,便是長州,皇帝陛下在廿二日向那裏派出了敕使。
十月朔當日,尚未交辰時,東麵的天空仍是一片沉沉黑色。冬日清晨的朔風穿過簷角廊道,卷出了陣陣尖銳哨聲。殿外點點宮燈的火苗卻不為所動,就似仍在未央長夜中一般,在籠罩內安靜執著的跳躍。太子此時卻早已經穿戴整齊,恭立在了晏安宮外。執守的內臣輕輕開了殿門,向他搖了搖頭道:“殿下,陛下還未醒呢。”定權笑道:“不妨事,我便在此處等候。”那內臣想了想又道:“殿下既要等,便請到側殿中來,外頭這天寒地凍的,要叫陛下知道了,定會怪罪臣等失職失守。”定權微微笑道:“不必了,休要驚擾到了陛下。”那內臣悄悄歎了口氣,隻得折身返迴了殿內。
今日又是陳謹當值,看他進來,皺眉問道:“太子殿下今日又來了?”那內臣道:“是。”陳謹隻是點了點頭,那內臣見他神色和氣,便悄聲問道:“陳翁,這陛下日日都說不見,連我這當臣下的,麵上都覺得過不去,殿下
卻還要日日過來。”陳謹哼道:“你這臉上又有什麽過不去的?”那內臣尷尬一笑道:“我隻是看外頭冷,殿下這一站又是一二個時辰。這下次再傳話,能不能換個人出去……”陳謹瞪了他一眼,問道:“連太子殿下的金麵你都不想見了,是不是想到內殿去侍奉陛下啊?”那內臣連忙跪倒連聲道:“臣不敢。”陳謹喝道:“滾!”看著那臣連滾帶爬的去了,兀自半晌才冷笑了一聲,自語道:“你自己定要討這個沒趣,我也沒有辦法。”
待到東方漸白,皇帝終於醒了,陳謹扶他起身,笑問道:“陛下歇的可好?”悄悄打量了他一眼,才又道:“殿下一早就過來請安了。”皇帝點頭道:“知道了,叫他迴去吧。”陳謹一麵幫他穿鞋,一麵賠笑道:“殿下卯時二刻就到了,連側殿都不肯進,就在外頭站了半日。”皇帝道:“你想說什麽?”陳謹笑道:“臣就是多兩句嘴,把外頭的事說給陛下聽聽。”皇帝披衣站起身來,道:“朕早就說過,叫他好好養著病,這幾日就不必過來了。你出去問問他,這話他聽不明白嗎?還是說,他無事可做,就又想得多了,以為朕故意說在說反話?”
陳謹連忙跪倒迴道:“陛下,這話臣絕不敢再說了,連著上迴的事情,臣可就真是死罪了。”皇帝掩去了一個嗬欠,道:“你不必隔三差五的在朕跟前說這些混帳話,太子果真就跟你有潑天的仇?還是誰叫了你這麽說的?”陳謹不由麵色慘白,連連叩首道:“陛下聖明,臣實在是膽小,不敢再惹殿下生氣了。還求陛□恤開恩,另派個人去傳旨吧。”皇帝冷笑道:“你也不必害怕,朕還在,他不敢先拿了你怎麽樣。若是你擔心朕萬歲之後的事,不妨就跟王慎學學,讓太子也能叫你一聲阿公,不就成了?”說罷哈哈一笑,拂袖而去。一旁的小內侍見陳謹久跪不起,以為他是嚇呆了,趕忙上去相扶。一錯目,忽見陳謹麵上神情詭異,倒似含笑一般,竟生生打了個寒噤。陳謹瞥他一眼,問道:“你怎麽了?”那小黃門笑道:“有些內急,陳翁莫怪。”陳謹點了點頭,道:“那你去吧,出去跟殿下說,陛下讓殿下迴去。”
定權得了旨意,也並未多說話,隻道:“請替我上奏陛下,臣恭請陛下萬壽金安。”說罷跪倒朝殿中行禮,東宮的內侍這才扶他起來,轉身慢慢去了。
待到乘上輿轎,返迴延祚宮,定權用過了早膳,忽而想起一事,轉頭吩咐身邊宮人道:“你去看看顧娘子起了麽?叫她到暖閣中來。”那宮人應聲而去。片刻之後,阿寶便隨她進了暖閣。見定權展手立在閣中,兩個宮人正
在為他更衣,斂裾行禮道:“妾給殿下請安。”定權含笑問點頭道:“這幾日還住得慣?你那邊今日才攏炭盆,前兩日夜裏風大,可覺得冷了?”阿寶笑道:“不冷的。”定權擺了擺手,令那兩個宮人退出。阿寶笑著走上前,將他兩手按了下來,嗔道:“隻顧搭著個虛架子,不知道疼麽?”一麵幫他穿好了夾袍,定權皺眉笑道:“你倒是輕些,若是方才那兩個人手腳也是這樣,我早就叫人拖下去打了,你如今真是……”阿寶揚頭笑道:“真是怎麽?”定權笑道:“真是恃寵生驕了,孤得好好想想怎麽再找個由頭給你點顏色看看,否則連家都齊不了,日後怎麽治國平天下。”
他本是信口調笑的話語,阿寶的雙頰卻一瞬間紅得旖旎,襯托得眉心雙頰的翠色花鈿越發明豔醒目。閣內本就一暖如春,定權略一恍惚,竟覺春花已綻,簾外便有燕聲啾鳴,鶯語呢喃,不由伸手摸了摸他的麵頰,道:“萬紅叢中一點碧,動人□不須多。”阿寶不語,幫他圍好了玉帶,掉過頭便走。定權好笑道:“站住!迴來。”見她不動,隻得自己走了兩步上去,在她耳邊低聲問道:“就這兩句話,你便聽不得了,日後怎麽做夫妻?”阿寶見他仍沒有正經言語,頭也不曾迴,提腳剛要去,便已經跌入了定權懷中。阿寶慢慢抬起頭來,但見他眼角含笑,眉目舒展,與平素的模樣全然不同,年少風流到了極致,竟無一語再可形容。一時間一顆心怦然而動,聲音竟大得嚇人。她別的都顧不得了,隻是怕他也聽見,忙掙紮了兩下,卻覺得渾身都已經酸軟了。定權低下頭看她,她時常會臉紅,那副模樣不能說不是可憐可笑又可愛。隻是此刻卻是不尋常到了極點,連那眼皮上都跟塗了一層胭脂一般。一雙清澄眸子,也亮得如兩汪春水,風過時被吹皺了,春陽投在那波瀾上,一閃一耀,躍動的竟全都是睦睦情意。這大約是做不了假的罷?他卻忽然間愣住了,呆呆的放開了雙手。
二人尷尬對立了半晌,定權方清了清嗓子道:“叫你過來,是想帶你去個地方。”說罷轉身便走,良久阿寶才默默跟了上去。出得殿來,幾個內侍忙迎了過來,定權擺手道:“孤到後麵走走,不必人跟著。”一麵又對一宮人道:“去給顧娘子取件鬥篷來,送到太子林那邊去。”
阿寶自覺臉上仍是火燙,叫殿外冷風一激,走出許久才漸漸涼了下來,這才敢開口問道:“什麽是太子林?”雖已私底裏清了半日喉嚨,此時這話出口,卻仍是隱隱帶著一線走調,又覺得脖頸中熱得難堪,心中也不由暗暗懊惱。定權卻似並未在意,隻道:“你到了就知
道了。”
二人一先一後,一路行去,越過穿殿,到了延祚宮後殿最北麵的空場上。別處地麵皆鋪青石,唯有此處卻用白玉闌幹圍出一大片裸土,其中散植著六七株側柏,最大的已經參天,小的方不過十數年的樹齡,一手可抱。時已隆冬,宮中別處的草木早已搖落殆盡,唯有此處,倒還剩得一片黯淡綠色。定權從那圍闌開口處走了進去,伸手撫了撫那棵小樹灰白色的樹皮,向阿寶笑道:“這就是我種的。”
阿寶走上了前去,好奇問道:“便是這裏?”定權點頭道:“不錯。”阿寶仰頭望了望定權的那棵側柏,但覺亭亭直立,心中隻覺它可愛非常,也伸出手去輕輕碰了碰,卻又突然縮了迴來。定權笑道:“你怕什麽?這個又摸不壞的。”阿寶嗯了一聲,到底並不再動作。定權望著那顆樹道:“本朝自太宗皇帝起,便有了個不成文的規矩。但凡在這延祚宮內住過的儲君,定要到這裏來植一棵側柏,宮裏的人私底下就把這裏叫做太子林。”見她麵露疑色,又笑道:“你已經想到了,是不是?”阿寶扳著指頭算道:“若是不算太祖皇帝,加上今上,也應該隻有四棵樹。”定權點了點頭,向前走了兩步,指著一株稍粗的樹道:“這是文宗皇帝的太子,後來因失德被文宗皇帝廢為庶人。”又指著其旁一株道:“這是我的大伯恭懷太子,先帝的定顯七年因病薨逝的。這棵和我那棵差不多大,就是陛下,他隻比我早種了幾年。”
阿寶輕聲喚道:“殿下。”定權笑道:“曆朝曆代,太子都比皇帝要多,這是一定的事。隻不知道我的那棵樹,日後會不會也成了多餘?”阿寶偏頭望著邊上那棵最小的側柏,默默走到他身邊,隻覺兩手顫個不住,思想了半日,終於咬牙輕輕握住了他的右手。定權訝異看了她一眼,卻也並沒有掙開。兩隻手皆是冰冷異常,隻是此刻,卻連對方指上每一個微小的顫抖都能夠清楚地覺察到。
靜默良久,定權終於開口道:“今天清早,我去給陛下請安,陛下還是不肯見我。我站在晏安宮外頭,又餓又冷,風刮得渾身生疼,手腳全都木了,還要聽那些幺麽小人在暗中指指點點,忍不下去的時候,真是恨不得掉頭就走。我心裏明白,陛下是不會見我的,可是到了晚上,我還是要去。”阿寶並沒有說話,隻是微微攥緊了那隻手。定權笑道:“他們想讓孤像這棵樹一樣,在角落裏慢慢死掉,孤是絕不會遂了他們的心願的。阿寶,你不是想看白鶴麽?等到春天,天氣暖和了,草也長出來了,咱們就到南山上去。那時候站在山頂上,就可以看見萬裏江山,美
得跟畫一樣。如果有朝一日……我還要去趟長州。”他雖說是在和阿寶說話,卻更像是自語,到了最後,聲音竟有些哽咽了。但是那雙眸子,卻在這黯淡冬日,陡然亮了起來,灼灼的就像燃燒的兩簇小小火苗一般。阿寶幾欲落淚,隻答了一句:“好。”
送衣的宮人早已站在了遠處,隻是猶豫良久,不敢上前。如此遙遙看去,是一對璧人,正在那裏攜手而立,喁喁私語。顧孺人得到的寵愛,已是闔宮皆知。
直到初五日的傍晚,太子再去昏省,皇帝仍然不肯相見。但定權剛折返了延祚宮,王慎後腳便跟了上來,向定權傳了皇帝的口諭,
定權移開了眼睛,在枕邊小巧的翠葉金華膽瓶中,正斜斜插著一支大紅的鬆子山茶。他突然想起了張陸正的長子,去年四月的那場宮宴上,二十六歲的新科進士,襆頭上簪著一朵大紅芍藥,帶著少年意氣的笑容,飲盡了皇帝賜下的禦酒。在他仰首舉杯的那一瞬間,自己心內竟隱隱生出了些許妒忌。穿紅袍,騎白馬,瓊林赴宴,禦苑簪花。夾道的百姓歡唿,不是因為權勢,而是真心歎服;樓頭的美人相招,不是為了纏頭,而是為了年少風流。他那時斷然不會想到,這錦繡前程會在一夜間化為風煙;獨生妹妹,也會在一夜間粉麵成土。都是這般的好年紀,都是因為自己。那位張姑娘的模樣,想來跟眼前人也相差無多吧。隻是不知這筆罪過,到頭來應該算到誰的頭上?
定權從那枕函中摸出那隻符袋,交還給了阿寶。阿寶略略一驚,將它托到手中,突然渾身顫抖,不可止遏。定權歎了口氣道:“這本就是已經給了你的,如今還是給你。你隻要好生當你的顧孺人,不要再攪和別的事情,孤保你的平安。”
這一對少年夫妻,在錦繡世界中一臥一跪,相對無言。皆還是亭亭春柳一般的身軀,頭發烏得發綠,肌膚就像新鮮的苔紙。這本是鬼神都可饒恕的年紀,但是所謂情話,卻隻能講到了這裏。有些承諾,有些願景,好比與子偕老,好比琴瑟在禦,他們永遠沒有勇氣,也沒有福氣說出口。
如是我聞,不可說,不可說。
-------------------------------
作者有話要說:
皇帝說的何麵和潘鬢,指的是何晏和潘嶽。這兩個超品帥哥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何晏童鞋,長得帥:“美姿儀而絕白”。好打扮:“粉白不去手”“服飾擬於太子”;自戀:“行步顧影”,人稱“傅粉何郎”。比較有名的就是那個皇帝請吃湯餅的故事。
潘嶽就更不用說了,人家是潘安,人家是傅粉檀郎。挾彈出遊(雖然這事最早是韓嫣幹的,但此君名聲明顯小多了),擲果盈車的故事,流芳百世。
隻是,這兩個美男子,死得都很慘,跟司馬家攪和在一起,就是沒什
麽好事。
所謂的禦爐日,就是十月朔,農曆十月一號。《武林舊事》載:“是日禦前供進夾羅禦服,臣僚服錦襖子夾公服,‘授衣’之意也。自此禦爐日設火,至明年二月朔止。”這也就是古人的集中供暖。
十年樹木
靖寧二年九月廿七日的早朝,已是暫停了一次。然而兩日後秘書台接著傳諭省部,道聖躬違和,三十日的常參卻又取消了。聞道皇帝陛下在晏安宮中靜養,偏偏太子奉旨離開了宗正寺,駕返東宮後,也大病了一場,終日臥床。照著廿四日常朝上三司的審結奏報,齊王已是身犯大逆之罪,可是數日已過,除了府門口多站了幾個禁軍的將官,並未見皇帝下旨處分;連帶著犯官張陸正,也是好生生的坐在刑部大牢中,不過是叫人嚴加看守而已。
一時之間,三省六部京中上下皆是一番難言的詭秘沉寂,誰也不願打破這來之不易的平穩局麵。隻有禦史台幾個不知死活的言官,上奏或道張陸正突然翻供絕不合常理,如此結案疑處甚多。或道既是三司審定,陛下宜早日召部議處,以安天下之心。隻是無論是替齊王喊冤,還是為太子出頭,所有的奏呈皆被留中,便如投石如泥塘,連半分迴聲都沒有聽到。如是一來,明眼人皆已看清,皇帝陛下定是在等候著什麽消息。那消息將會如夏日傍晚的驚雷,破壞這一片沒有蟬嘶沒有鳥鳴的混沌天地,帶來耀睛奪目的電光,帶來振聾發聵的巨響,也帶來一場驚天暴雨。那消息究竟為何?眾人並不清楚,他們隻知道,往北麵看,便是長州,皇帝陛下在廿二日向那裏派出了敕使。
十月朔當日,尚未交辰時,東麵的天空仍是一片沉沉黑色。冬日清晨的朔風穿過簷角廊道,卷出了陣陣尖銳哨聲。殿外點點宮燈的火苗卻不為所動,就似仍在未央長夜中一般,在籠罩內安靜執著的跳躍。太子此時卻早已經穿戴整齊,恭立在了晏安宮外。執守的內臣輕輕開了殿門,向他搖了搖頭道:“殿下,陛下還未醒呢。”定權笑道:“不妨事,我便在此處等候。”那內臣想了想又道:“殿下既要等,便請到側殿中來,外頭這天寒地凍的,要叫陛下知道了,定會怪罪臣等失職失守。”定權微微笑道:“不必了,休要驚擾到了陛下。”那內臣悄悄歎了口氣,隻得折身返迴了殿內。
今日又是陳謹當值,看他進來,皺眉問道:“太子殿下今日又來了?”那內臣道:“是。”陳謹隻是點了點頭,那內臣見他神色和氣,便悄聲問道:“陳翁,這陛下日日都說不見,連我這當臣下的,麵上都覺得過不去,殿下
卻還要日日過來。”陳謹哼道:“你這臉上又有什麽過不去的?”那內臣尷尬一笑道:“我隻是看外頭冷,殿下這一站又是一二個時辰。這下次再傳話,能不能換個人出去……”陳謹瞪了他一眼,問道:“連太子殿下的金麵你都不想見了,是不是想到內殿去侍奉陛下啊?”那內臣連忙跪倒連聲道:“臣不敢。”陳謹喝道:“滾!”看著那臣連滾帶爬的去了,兀自半晌才冷笑了一聲,自語道:“你自己定要討這個沒趣,我也沒有辦法。”
待到東方漸白,皇帝終於醒了,陳謹扶他起身,笑問道:“陛下歇的可好?”悄悄打量了他一眼,才又道:“殿下一早就過來請安了。”皇帝點頭道:“知道了,叫他迴去吧。”陳謹一麵幫他穿鞋,一麵賠笑道:“殿下卯時二刻就到了,連側殿都不肯進,就在外頭站了半日。”皇帝道:“你想說什麽?”陳謹笑道:“臣就是多兩句嘴,把外頭的事說給陛下聽聽。”皇帝披衣站起身來,道:“朕早就說過,叫他好好養著病,這幾日就不必過來了。你出去問問他,這話他聽不明白嗎?還是說,他無事可做,就又想得多了,以為朕故意說在說反話?”
陳謹連忙跪倒迴道:“陛下,這話臣絕不敢再說了,連著上迴的事情,臣可就真是死罪了。”皇帝掩去了一個嗬欠,道:“你不必隔三差五的在朕跟前說這些混帳話,太子果真就跟你有潑天的仇?還是誰叫了你這麽說的?”陳謹不由麵色慘白,連連叩首道:“陛下聖明,臣實在是膽小,不敢再惹殿下生氣了。還求陛□恤開恩,另派個人去傳旨吧。”皇帝冷笑道:“你也不必害怕,朕還在,他不敢先拿了你怎麽樣。若是你擔心朕萬歲之後的事,不妨就跟王慎學學,讓太子也能叫你一聲阿公,不就成了?”說罷哈哈一笑,拂袖而去。一旁的小內侍見陳謹久跪不起,以為他是嚇呆了,趕忙上去相扶。一錯目,忽見陳謹麵上神情詭異,倒似含笑一般,竟生生打了個寒噤。陳謹瞥他一眼,問道:“你怎麽了?”那小黃門笑道:“有些內急,陳翁莫怪。”陳謹點了點頭,道:“那你去吧,出去跟殿下說,陛下讓殿下迴去。”
定權得了旨意,也並未多說話,隻道:“請替我上奏陛下,臣恭請陛下萬壽金安。”說罷跪倒朝殿中行禮,東宮的內侍這才扶他起來,轉身慢慢去了。
待到乘上輿轎,返迴延祚宮,定權用過了早膳,忽而想起一事,轉頭吩咐身邊宮人道:“你去看看顧娘子起了麽?叫她到暖閣中來。”那宮人應聲而去。片刻之後,阿寶便隨她進了暖閣。見定權展手立在閣中,兩個宮人正
在為他更衣,斂裾行禮道:“妾給殿下請安。”定權含笑問點頭道:“這幾日還住得慣?你那邊今日才攏炭盆,前兩日夜裏風大,可覺得冷了?”阿寶笑道:“不冷的。”定權擺了擺手,令那兩個宮人退出。阿寶笑著走上前,將他兩手按了下來,嗔道:“隻顧搭著個虛架子,不知道疼麽?”一麵幫他穿好了夾袍,定權皺眉笑道:“你倒是輕些,若是方才那兩個人手腳也是這樣,我早就叫人拖下去打了,你如今真是……”阿寶揚頭笑道:“真是怎麽?”定權笑道:“真是恃寵生驕了,孤得好好想想怎麽再找個由頭給你點顏色看看,否則連家都齊不了,日後怎麽治國平天下。”
他本是信口調笑的話語,阿寶的雙頰卻一瞬間紅得旖旎,襯托得眉心雙頰的翠色花鈿越發明豔醒目。閣內本就一暖如春,定權略一恍惚,竟覺春花已綻,簾外便有燕聲啾鳴,鶯語呢喃,不由伸手摸了摸他的麵頰,道:“萬紅叢中一點碧,動人□不須多。”阿寶不語,幫他圍好了玉帶,掉過頭便走。定權好笑道:“站住!迴來。”見她不動,隻得自己走了兩步上去,在她耳邊低聲問道:“就這兩句話,你便聽不得了,日後怎麽做夫妻?”阿寶見他仍沒有正經言語,頭也不曾迴,提腳剛要去,便已經跌入了定權懷中。阿寶慢慢抬起頭來,但見他眼角含笑,眉目舒展,與平素的模樣全然不同,年少風流到了極致,竟無一語再可形容。一時間一顆心怦然而動,聲音竟大得嚇人。她別的都顧不得了,隻是怕他也聽見,忙掙紮了兩下,卻覺得渾身都已經酸軟了。定權低下頭看她,她時常會臉紅,那副模樣不能說不是可憐可笑又可愛。隻是此刻卻是不尋常到了極點,連那眼皮上都跟塗了一層胭脂一般。一雙清澄眸子,也亮得如兩汪春水,風過時被吹皺了,春陽投在那波瀾上,一閃一耀,躍動的竟全都是睦睦情意。這大約是做不了假的罷?他卻忽然間愣住了,呆呆的放開了雙手。
二人尷尬對立了半晌,定權方清了清嗓子道:“叫你過來,是想帶你去個地方。”說罷轉身便走,良久阿寶才默默跟了上去。出得殿來,幾個內侍忙迎了過來,定權擺手道:“孤到後麵走走,不必人跟著。”一麵又對一宮人道:“去給顧娘子取件鬥篷來,送到太子林那邊去。”
阿寶自覺臉上仍是火燙,叫殿外冷風一激,走出許久才漸漸涼了下來,這才敢開口問道:“什麽是太子林?”雖已私底裏清了半日喉嚨,此時這話出口,卻仍是隱隱帶著一線走調,又覺得脖頸中熱得難堪,心中也不由暗暗懊惱。定權卻似並未在意,隻道:“你到了就知
道了。”
二人一先一後,一路行去,越過穿殿,到了延祚宮後殿最北麵的空場上。別處地麵皆鋪青石,唯有此處卻用白玉闌幹圍出一大片裸土,其中散植著六七株側柏,最大的已經參天,小的方不過十數年的樹齡,一手可抱。時已隆冬,宮中別處的草木早已搖落殆盡,唯有此處,倒還剩得一片黯淡綠色。定權從那圍闌開口處走了進去,伸手撫了撫那棵小樹灰白色的樹皮,向阿寶笑道:“這就是我種的。”
阿寶走上了前去,好奇問道:“便是這裏?”定權點頭道:“不錯。”阿寶仰頭望了望定權的那棵側柏,但覺亭亭直立,心中隻覺它可愛非常,也伸出手去輕輕碰了碰,卻又突然縮了迴來。定權笑道:“你怕什麽?這個又摸不壞的。”阿寶嗯了一聲,到底並不再動作。定權望著那顆樹道:“本朝自太宗皇帝起,便有了個不成文的規矩。但凡在這延祚宮內住過的儲君,定要到這裏來植一棵側柏,宮裏的人私底下就把這裏叫做太子林。”見她麵露疑色,又笑道:“你已經想到了,是不是?”阿寶扳著指頭算道:“若是不算太祖皇帝,加上今上,也應該隻有四棵樹。”定權點了點頭,向前走了兩步,指著一株稍粗的樹道:“這是文宗皇帝的太子,後來因失德被文宗皇帝廢為庶人。”又指著其旁一株道:“這是我的大伯恭懷太子,先帝的定顯七年因病薨逝的。這棵和我那棵差不多大,就是陛下,他隻比我早種了幾年。”
阿寶輕聲喚道:“殿下。”定權笑道:“曆朝曆代,太子都比皇帝要多,這是一定的事。隻不知道我的那棵樹,日後會不會也成了多餘?”阿寶偏頭望著邊上那棵最小的側柏,默默走到他身邊,隻覺兩手顫個不住,思想了半日,終於咬牙輕輕握住了他的右手。定權訝異看了她一眼,卻也並沒有掙開。兩隻手皆是冰冷異常,隻是此刻,卻連對方指上每一個微小的顫抖都能夠清楚地覺察到。
靜默良久,定權終於開口道:“今天清早,我去給陛下請安,陛下還是不肯見我。我站在晏安宮外頭,又餓又冷,風刮得渾身生疼,手腳全都木了,還要聽那些幺麽小人在暗中指指點點,忍不下去的時候,真是恨不得掉頭就走。我心裏明白,陛下是不會見我的,可是到了晚上,我還是要去。”阿寶並沒有說話,隻是微微攥緊了那隻手。定權笑道:“他們想讓孤像這棵樹一樣,在角落裏慢慢死掉,孤是絕不會遂了他們的心願的。阿寶,你不是想看白鶴麽?等到春天,天氣暖和了,草也長出來了,咱們就到南山上去。那時候站在山頂上,就可以看見萬裏江山,美
得跟畫一樣。如果有朝一日……我還要去趟長州。”他雖說是在和阿寶說話,卻更像是自語,到了最後,聲音竟有些哽咽了。但是那雙眸子,卻在這黯淡冬日,陡然亮了起來,灼灼的就像燃燒的兩簇小小火苗一般。阿寶幾欲落淚,隻答了一句:“好。”
送衣的宮人早已站在了遠處,隻是猶豫良久,不敢上前。如此遙遙看去,是一對璧人,正在那裏攜手而立,喁喁私語。顧孺人得到的寵愛,已是闔宮皆知。
直到初五日的傍晚,太子再去昏省,皇帝仍然不肯相見。但定權剛折返了延祚宮,王慎後腳便跟了上來,向定權傳了皇帝的口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