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道是明日早朝,陛下敕令太子務必參加。定權口稱領旨,站起身來,轉口便問道:“敕使從長州迴來了?顧逢恩已經迴了長州?長州安否?顧將軍知道了麽?”王慎亦素知他思慮機敏,隻是如這般四句問話皆切中關要,到底還是在心底感歎了一聲,迴道:“昨晚就已經迴來了,和陛下在晏安宮中說了小半個時辰。小顧將軍已於廿九日到了,直到廿九日止,安然無事。”定權略一思忖,又問:“那顧將軍那裏呢?他可曾知曉?”王慎歎氣道:“殿下休提此事,今日陛下收到了中書省報上來的奏呈,就是殿下站在殿外的那時候,陛下還正在做雷霆之怒。”定權忙問道:“什麽奏章?”王慎歎氣道:“還能有什麽?一日之內四百六十八份,皆是要求嚴懲齊王和張陸正的。至於顧將軍清不清楚,老奴還真不好說了。”定權笑了一聲,道:“我知道了。”望著王慎出去,卻終又是歎了口氣。
王慎迴到晏安宮複了旨,皇帝隻問道:“太子可說什麽了?”王慎答道:“殿下就是接了旨,然後問了一句,敕使是不是迴來了。”皇帝笑道:“他沒有問別的?沒有問他舅舅知道了麽?”王慎忙道:“沒有,殿下聽說敕使已迴,隻說了句,如是便好。就再沒有別的話了。”皇帝亦不再問,隻是笑了一聲。不過瞬間,王慎徒然卻覺這對父子,有時竟相似得叫人毛骨悚然。
次日的朝會,因是從延祚宮出席,定權倒是比往日偃起了一刻。卯時末刻到了垂拱殿,見文武官員早已分班站定,見他進來,卻一齊行禮道:“臣等見過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定權點頭迴意,便徑自走到了殿中的東首。皇帝依舊是辰時到的,眾臣見禮後方站起身來,一一出列,或婉和,或激烈,或引經據典,或危言直諫。所為的,亦不過是要求正君綱,明臣紀,請求皇帝早日嚴懲兩個亂臣賊子。說到激烈處,竟有皇帝若是不肯納諫,便要將這條性命兌在金殿上的意思。定權細細辨認,見這些人中或有與自己親厚的,或有平素根本不曾相交的,或有相傳與二王暗通款曲的。一時之間,亦分不清他們到底所求為何,偷眼覷看皇帝,卻見他隻是神色如常,高高危坐於上。
眾臣如是直鬧了一二個時辰,皇帝見再無人說話,才吩咐王慎道:“宣旨吧。”眾人一時皆秉住了唿吸,那聖旨卻不過隻有寥寥數語:齊王欺嫡配適,朕躬難辭其咎,陰自省察,知為上下尊卑份位未正之故。茲剝奪齊王親王爵,降郡王,著即日去京之藩。太子恭謹仁孝,朕心甚慰。案中前吏部尚書張陸正之處置,今全權交由太子辦理,著三司用心輔弼。
欽此。
定權默默聽完,心內隻是冷冷一曬。萬言不及一杯水,父親對於他自己這位二哥的處置,說到底還是輕到了極處。此時又在這明發上諭上說出這引咎自責的話語,臣下若是再不依不饒,說得難聽些,便有脅迫君上的嫌疑了。故而那欽此念過,雖無一人口稱遵旨,卻也再無一人出列反駁。他明知此時不該作如是想,但究竟忍不住還是想道:若是這次張陸正真的變了節,那今日自己在這聖諭上的下場又會是怎樣?
定權慢慢放下了桓圭,雖奮力克製,右手還是微微震動了一下。便是再不甘心又能如何?他的舅舅和父親,一麵是疾如風,一麵是徐如林;一麵侵略如火,一麵卻不動如山。比起他們來,自己的道行果真還是淺薄得很。
定權終是咬牙跪倒,低聲道:“陛下聖明,臣領旨謝恩。”見太子帶頭,眾臣也各抱著一門心思,紛紛低頭。
皇帝四下一顧,又道:“一個藩王和一個三品堂官,居然就敢攜起手來誣詬儲君,真是國朝百年,聞所未聞。近日以來,朕夙夜難安,所慮者何?不過便是為端正國本而已,太子曾經跟朕說過:檗子配適,大都耦國,這都是動亂本源。太子居宮外,本是當時權宜之舉。不想如是一來,春坊不在側,詹府如虛設,佞臣小人,趁虛而入,調唆妄語,離間天家骨肉。儲君如不是心生憂懼,又怎會有這次的禍事?”
定權聽到這裏,已經暗覺不妙,果然聽得皇帝接著說道:“朕想,東宮還是移迴延祚宮來。從即日起,東宮所屬,上下官員,朕要親自一一篩選審查,絕不使太子身邊,再存半個佞幸之徒。太子乃天下本,朕正本清源,即從此事開始。太子,你以為如何?”
李案已完結,移宮是遲早的事情,也是預料中的事,定權隻是未曾想到,此事居然在朝上提起,並且如此突然,連忙跪倒道:“陛下,臣謝陛下隆恩,隻是……”皇帝看了他一眼,笑問道:“太子有什麽話說?”言語甚是和氣,定權卻已出了一身寒浸浸的冷汗。沉默良久,心知於情於理,此事都再無可迴環的餘地,隻得硬著頭皮謝恩道:“臣遵旨。”
皇帝滿意地笑了笑,站起身道:“今日朝會便到此處吧,朝下賜宴,眾卿各自去領。”
定權悻悻迴到了東宮,呆坐半晌,終是又站起身來,繞殿走了一遭。一宮一室雖不陌生,觸目所及,卻沒有半張熟識麵孔。思想起今後,且不說交通事,便是日日的晨昏定省,已是叫人鬱悶難言。踱了半日,終是問道:“王常侍呢?”一個內
侍去了半日,迴來向他複道:“王常侍正在陛下身邊服侍,一時過不來。”定權點頭道:“你去看著,一得了空,就叫他來東宮見我。”見那內臣答應著去了,才想起如今身邊已經連個親厚可信的人都沒有了。
到底無法可想,還是信步走到了阿寶在配殿的居處。進得屋來,見她也不過是窮極無聊,坐而發呆,隨口說道:“你便是念念書,也比這麽坐著強。”話已出口,才想起已不是在西苑,阿寶這裏並沒有書,又道:“我叫人送些過來。”隨意打量了一下寢宮內的擺設,問道:“此處可還住的慣?孤過來的時候,看著東麵還有幾處朝陽的閣子,你要想換,就換過去。”阿寶點頭道:“這裏便已經很好了。”定權倚在她的榻上,又覺後背還是生疼,便將雙手背枕在了腦後。到底還是不適,幹脆將一條腿也提到了榻上,這才望她笑道:“你可先挑好了,等到那幾位都搬進來了,你再跟孤說,孤可就不管這事了。”阿寶笑問道:“她們來做什麽?”定權笑道:“怎麽?許你來還不許她們也來,看不出你的醋性還挺大”阿寶嗔道:“殿下!”定權歎了口氣,正色道:“陛下讓我搬迴這裏,良娣她們自然也要跟過來。阿寶,你說這裏好還是西府裏好?”阿寶思想了片刻,道:“妾在哪邊,都是一樣的。”定權笑道:“如何能夠一樣?進了這裏,紅拂再想夜奔,可是半點指望都沒有了。”
阿寶麵上略略變了顏色,半晌才迴神道:“成事不說,遂事不諫。君無戲言,殿下不記得了麽?”她這般輕怒薄嗔,定權卻並不生氣,隻是隨口笑道:“孤並不是那個意思,孤隻是想說,李靖日後出了事,還是要有勞紅拂相救。”
阿寶方欲答話,忽聞一個宮人入閣報道:“殿下,王常侍已經過來了。”定權連忙起身,道:“孤這就去。”阿寶未及起身相送,他已匆匆離去。阿寶走到窗前,望著他的背影,良久才輕輕歎了口氣。
王慎亦甚是著急,見了定權也不及行禮,問道:“殿下可是要問移宮的事?這個臣也是早朝上才知道的。”定權點頭道:“這樁事既然不能轉圜,不如索性休提。我是問另一樁事,張陸正現下可是在刑部?”王慎點頭道:“是,張大人和兩個公子都在。”定權道:“孤無論如何要去見他一麵,請阿公安排妥當。”王慎跺腳急道:“殿下,這可是什麽時候?殿下就千萬別再裹亂了。有什麽要緊的事,吩咐臣等去辦就是了。”定權淡淡一笑,道:“沒什麽要緊事,隻是孤要親見他一麵,你們誰也代替不了。”
百歲有涯
風停了,人也定了,當整個延祚宮內外一片沉寂時,便可以聽見更漏中水滴的聲音,順著銅漏嘴,一點一點滴下,綿綿如簷間春雨。顧孺人放下了手中書冊,起身慢慢走到了幾前,伸出一隻手掌來輕輕封住了更漏的漏嘴,轉首望向窗外。窗外是深不見底的夜色,那壺中木箭也已經指過了亥時。她移開了手掌,那聚堵在指尖的光陰之水又開始重新下墜,冰涼的,沉重的,淌過指縫,滴落到銅盤上,積成一汪小小水潭,在燭光照不到的地方,漾著深淵才會有的青黑色光澤。
阿寶抽迴了手,隨意在裙上拭掉了掌中的水漬,轉身走入了內室,在妝台前坐了下來。兩旁的宮人要上前來服侍,她卻隻是輕聲吩咐道:“不必了。”看著她們都退了出去,這才一個人慢慢卸了簪珥,又將一頭青絲解散,放到了肩上。坐著發了片刻的呆,方欲起身就寢,忽見眉間頰上數枚花形金鈿仍未摘除,待要舉手,卻又滯納在了半路。這本是他最喜歡看的東西,就在這一刻,她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心思。那樣的明白,就像隔岸觀火一樣。
清晨起身,當對著銅鏡細細貼上這小小花黃的時候,究竟是在想起了什麽,才會莫名的喜悅?日裏頻頻向窗外顧盼,又究竟是在盼著什麽,書中的字句都模糊成了一團?傍晚的時候風停了,這顆心緣何也隨著那天色空了下來,暗了下來?如果閉起了雙眼,他的眉目清楚得仿佛就在身邊。他言笑晏晏,嘴角彎成了一道精致的弧線;他忽然又不笑了,眉間有了一道直立的皺痕。而睜開了眼,卻又似隔了幾世人生,他不過是輪迴轉世後剩得的一個模糊影子,他長得什麽模樣,穿什麽衣服,脾氣好不好,竟然半分也記不真切了,這世上卻真的還有這麽一個人麽?街市的午後,西苑的黃昏,宗正寺的暗夜,他不來時,這些就隻是她自己支離的幻夢;他來了,站在眼前,它們才會驀的新鮮起來。
原來這便是相思,這便是愛悅,原來這便是室邇人遐的煎熬,是求之不得的痛苦。原來事到如今,自己想要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多,不單想活下去,還想看到他,想給他暖手,想陪他說話,想和他再去看一次鶴翔青天。因為有了這些妄念,所以驚怕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怕他生氣,怕他難過,怕真的看不到烏發成霜的那一日,怕自己想要的更多。
銅鏡中的少女對著她冷冷一笑,那笑容裏的嘲諷之意像錐子一般刺痛了她的心。連那虛無之人都清楚,這世上最荒唐的奢念也莫過於此了。神佛雖慈悲無邊,若是得知,隻怕也會掩口胡盧,嗤之以鼻。
阿
寶伸出了手去,掩住了鏡中人嘲笑的嘴臉,默默低下了頭去。良久忽聞身後有人喚道:“顧娘子?”阿寶登時驚覺過來,迴頭隻見是一個麵生的年少內臣,不知是幾時進來的。阿寶放下了手,狐疑問道:“你何人,有何事?”小內臣微笑道:“臣長安,是太子殿下的近侍。——殿下遣臣過來看看娘子。”阿寶未及細想,心中竟已是一片壓抑不住的喜樂,微微笑道:“殿下怎麽說?”長安笑道:“無事。殿下隻是向娘子請安,順帶讓臣上奏娘子得知,娘子的家人,一切安好。”阿寶的笑容慢慢僵在了臉上,上下仔細打量了他良久,方迴過神來顫聲問道:“你說什麽?”長安笑道:“殿下知道娘子心思謹慎,特地叫臣帶了封信過來,請娘子金目禦覽。”說罷從袖管中抽出了一封用函套封好的書信,當她麵揭開封泥,交到了阿寶手中。阿寶遲疑接過,抖著手三四次才打開了封套,展信一看,其上隻有數字:小王楷恭請東宮側妃顧氏金安。一筆,果真是趙王的手書,後麵加了私印,並非用朱,卻是用墨,就如事前約定好的一樣。
長安默默看一眼阿寶,笑問道:“娘子可看仔細了?”阿寶半晌方點頭道:“是王爺的親筆。”長安笑著從她手指間將信紙取迴,從新封入了函套中。轉身走到燭台前,揭下燈罩,連著那函套一同就火,眼看著燒盡了,方迴頭道:“娘子看清楚了就好。殿下說他素來疏於問安,還請娘子見諒。”阿寶勉強展唇一笑道:“王爺這是折殺妾了。”長安笑道:“娘子的話,臣自然也會轉達給殿下。殿下還有一事,想請娘子示下。”阿寶默了半日,低聲道:“王爺有何事要吩咐?使君明說便是。”長安道:“也無甚大事,不過是從八月十五到今日,這前前後後究竟是怎麽一迴事,殿下還未曾全然思想明白。太子殿下可曾跟娘子說過些什麽,或者娘子都見過些什麽,知道些什麽,殿下還要請娘子賜教。”
阿寶的手不可止遏地顫抖了一下,她迴轉頭去望那突突躍動的燭火,因為沒了燈罩,亮得刺目錐心。一滴殷紅燭淚突然滑了下來,被阻在了燭台上,慢慢凝成了淚塚。她沒由來的想起了太子的那雙眼睛,亦是兩簇灼灼的火苗,略一近前,便燙得人生疼。他的淚水卻是冰冷的,可是他冰冷的淚水一樣會灼傷人。阿寶終於掉過頭,低聲道:“那就煩請使君將妾的話迴奏給王爺吧。”長安笑道:“這個殿下也囑咐了,怕是臣腦袋不靈光,口齒也笨拙,倘或是會錯了娘子的意,或是說得不清爽,豈不辜負了娘子?還是煩請娘子賜下墨寶,殿下亦是感激不盡。”阿寶心中冷冷一曬,亦不委蛇多言
,隻道:“殿下的話,妾自當遵從。隻是怕東朝一時如果要過來,撞見了豈非大事?”長安笑道:“娘子隻管放心便是,太子殿下今晚不在殿內。”阿寶聞言,卻是愣住了,忙問道:“殿下去了何處?”長安道:“這臣便不清楚了,還想來請教娘子呢。”阿寶歎了口氣道:“既如此,你來研墨吧。”長安忙拖筆鋪紙,眼看著阿寶執筆,頃刻便寫滿了兩三頁信箋,未及晾幹便匆匆封好,囑咐道:“千萬仔細,若是教人抄了出來,是死罪。”
長安將那信函細細收入懷內,道:“這個臣省得。”說著
王慎迴到晏安宮複了旨,皇帝隻問道:“太子可說什麽了?”王慎答道:“殿下就是接了旨,然後問了一句,敕使是不是迴來了。”皇帝笑道:“他沒有問別的?沒有問他舅舅知道了麽?”王慎忙道:“沒有,殿下聽說敕使已迴,隻說了句,如是便好。就再沒有別的話了。”皇帝亦不再問,隻是笑了一聲。不過瞬間,王慎徒然卻覺這對父子,有時竟相似得叫人毛骨悚然。
次日的朝會,因是從延祚宮出席,定權倒是比往日偃起了一刻。卯時末刻到了垂拱殿,見文武官員早已分班站定,見他進來,卻一齊行禮道:“臣等見過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定權點頭迴意,便徑自走到了殿中的東首。皇帝依舊是辰時到的,眾臣見禮後方站起身來,一一出列,或婉和,或激烈,或引經據典,或危言直諫。所為的,亦不過是要求正君綱,明臣紀,請求皇帝早日嚴懲兩個亂臣賊子。說到激烈處,竟有皇帝若是不肯納諫,便要將這條性命兌在金殿上的意思。定權細細辨認,見這些人中或有與自己親厚的,或有平素根本不曾相交的,或有相傳與二王暗通款曲的。一時之間,亦分不清他們到底所求為何,偷眼覷看皇帝,卻見他隻是神色如常,高高危坐於上。
眾臣如是直鬧了一二個時辰,皇帝見再無人說話,才吩咐王慎道:“宣旨吧。”眾人一時皆秉住了唿吸,那聖旨卻不過隻有寥寥數語:齊王欺嫡配適,朕躬難辭其咎,陰自省察,知為上下尊卑份位未正之故。茲剝奪齊王親王爵,降郡王,著即日去京之藩。太子恭謹仁孝,朕心甚慰。案中前吏部尚書張陸正之處置,今全權交由太子辦理,著三司用心輔弼。
欽此。
定權默默聽完,心內隻是冷冷一曬。萬言不及一杯水,父親對於他自己這位二哥的處置,說到底還是輕到了極處。此時又在這明發上諭上說出這引咎自責的話語,臣下若是再不依不饒,說得難聽些,便有脅迫君上的嫌疑了。故而那欽此念過,雖無一人口稱遵旨,卻也再無一人出列反駁。他明知此時不該作如是想,但究竟忍不住還是想道:若是這次張陸正真的變了節,那今日自己在這聖諭上的下場又會是怎樣?
定權慢慢放下了桓圭,雖奮力克製,右手還是微微震動了一下。便是再不甘心又能如何?他的舅舅和父親,一麵是疾如風,一麵是徐如林;一麵侵略如火,一麵卻不動如山。比起他們來,自己的道行果真還是淺薄得很。
定權終是咬牙跪倒,低聲道:“陛下聖明,臣領旨謝恩。”見太子帶頭,眾臣也各抱著一門心思,紛紛低頭。
皇帝四下一顧,又道:“一個藩王和一個三品堂官,居然就敢攜起手來誣詬儲君,真是國朝百年,聞所未聞。近日以來,朕夙夜難安,所慮者何?不過便是為端正國本而已,太子曾經跟朕說過:檗子配適,大都耦國,這都是動亂本源。太子居宮外,本是當時權宜之舉。不想如是一來,春坊不在側,詹府如虛設,佞臣小人,趁虛而入,調唆妄語,離間天家骨肉。儲君如不是心生憂懼,又怎會有這次的禍事?”
定權聽到這裏,已經暗覺不妙,果然聽得皇帝接著說道:“朕想,東宮還是移迴延祚宮來。從即日起,東宮所屬,上下官員,朕要親自一一篩選審查,絕不使太子身邊,再存半個佞幸之徒。太子乃天下本,朕正本清源,即從此事開始。太子,你以為如何?”
李案已完結,移宮是遲早的事情,也是預料中的事,定權隻是未曾想到,此事居然在朝上提起,並且如此突然,連忙跪倒道:“陛下,臣謝陛下隆恩,隻是……”皇帝看了他一眼,笑問道:“太子有什麽話說?”言語甚是和氣,定權卻已出了一身寒浸浸的冷汗。沉默良久,心知於情於理,此事都再無可迴環的餘地,隻得硬著頭皮謝恩道:“臣遵旨。”
皇帝滿意地笑了笑,站起身道:“今日朝會便到此處吧,朝下賜宴,眾卿各自去領。”
定權悻悻迴到了東宮,呆坐半晌,終是又站起身來,繞殿走了一遭。一宮一室雖不陌生,觸目所及,卻沒有半張熟識麵孔。思想起今後,且不說交通事,便是日日的晨昏定省,已是叫人鬱悶難言。踱了半日,終是問道:“王常侍呢?”一個內
侍去了半日,迴來向他複道:“王常侍正在陛下身邊服侍,一時過不來。”定權點頭道:“你去看著,一得了空,就叫他來東宮見我。”見那內臣答應著去了,才想起如今身邊已經連個親厚可信的人都沒有了。
到底無法可想,還是信步走到了阿寶在配殿的居處。進得屋來,見她也不過是窮極無聊,坐而發呆,隨口說道:“你便是念念書,也比這麽坐著強。”話已出口,才想起已不是在西苑,阿寶這裏並沒有書,又道:“我叫人送些過來。”隨意打量了一下寢宮內的擺設,問道:“此處可還住的慣?孤過來的時候,看著東麵還有幾處朝陽的閣子,你要想換,就換過去。”阿寶點頭道:“這裏便已經很好了。”定權倚在她的榻上,又覺後背還是生疼,便將雙手背枕在了腦後。到底還是不適,幹脆將一條腿也提到了榻上,這才望她笑道:“你可先挑好了,等到那幾位都搬進來了,你再跟孤說,孤可就不管這事了。”阿寶笑問道:“她們來做什麽?”定權笑道:“怎麽?許你來還不許她們也來,看不出你的醋性還挺大”阿寶嗔道:“殿下!”定權歎了口氣,正色道:“陛下讓我搬迴這裏,良娣她們自然也要跟過來。阿寶,你說這裏好還是西府裏好?”阿寶思想了片刻,道:“妾在哪邊,都是一樣的。”定權笑道:“如何能夠一樣?進了這裏,紅拂再想夜奔,可是半點指望都沒有了。”
阿寶麵上略略變了顏色,半晌才迴神道:“成事不說,遂事不諫。君無戲言,殿下不記得了麽?”她這般輕怒薄嗔,定權卻並不生氣,隻是隨口笑道:“孤並不是那個意思,孤隻是想說,李靖日後出了事,還是要有勞紅拂相救。”
阿寶方欲答話,忽聞一個宮人入閣報道:“殿下,王常侍已經過來了。”定權連忙起身,道:“孤這就去。”阿寶未及起身相送,他已匆匆離去。阿寶走到窗前,望著他的背影,良久才輕輕歎了口氣。
王慎亦甚是著急,見了定權也不及行禮,問道:“殿下可是要問移宮的事?這個臣也是早朝上才知道的。”定權點頭道:“這樁事既然不能轉圜,不如索性休提。我是問另一樁事,張陸正現下可是在刑部?”王慎點頭道:“是,張大人和兩個公子都在。”定權道:“孤無論如何要去見他一麵,請阿公安排妥當。”王慎跺腳急道:“殿下,這可是什麽時候?殿下就千萬別再裹亂了。有什麽要緊的事,吩咐臣等去辦就是了。”定權淡淡一笑,道:“沒什麽要緊事,隻是孤要親見他一麵,你們誰也代替不了。”
百歲有涯
風停了,人也定了,當整個延祚宮內外一片沉寂時,便可以聽見更漏中水滴的聲音,順著銅漏嘴,一點一點滴下,綿綿如簷間春雨。顧孺人放下了手中書冊,起身慢慢走到了幾前,伸出一隻手掌來輕輕封住了更漏的漏嘴,轉首望向窗外。窗外是深不見底的夜色,那壺中木箭也已經指過了亥時。她移開了手掌,那聚堵在指尖的光陰之水又開始重新下墜,冰涼的,沉重的,淌過指縫,滴落到銅盤上,積成一汪小小水潭,在燭光照不到的地方,漾著深淵才會有的青黑色光澤。
阿寶抽迴了手,隨意在裙上拭掉了掌中的水漬,轉身走入了內室,在妝台前坐了下來。兩旁的宮人要上前來服侍,她卻隻是輕聲吩咐道:“不必了。”看著她們都退了出去,這才一個人慢慢卸了簪珥,又將一頭青絲解散,放到了肩上。坐著發了片刻的呆,方欲起身就寢,忽見眉間頰上數枚花形金鈿仍未摘除,待要舉手,卻又滯納在了半路。這本是他最喜歡看的東西,就在這一刻,她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心思。那樣的明白,就像隔岸觀火一樣。
清晨起身,當對著銅鏡細細貼上這小小花黃的時候,究竟是在想起了什麽,才會莫名的喜悅?日裏頻頻向窗外顧盼,又究竟是在盼著什麽,書中的字句都模糊成了一團?傍晚的時候風停了,這顆心緣何也隨著那天色空了下來,暗了下來?如果閉起了雙眼,他的眉目清楚得仿佛就在身邊。他言笑晏晏,嘴角彎成了一道精致的弧線;他忽然又不笑了,眉間有了一道直立的皺痕。而睜開了眼,卻又似隔了幾世人生,他不過是輪迴轉世後剩得的一個模糊影子,他長得什麽模樣,穿什麽衣服,脾氣好不好,竟然半分也記不真切了,這世上卻真的還有這麽一個人麽?街市的午後,西苑的黃昏,宗正寺的暗夜,他不來時,這些就隻是她自己支離的幻夢;他來了,站在眼前,它們才會驀的新鮮起來。
原來這便是相思,這便是愛悅,原來這便是室邇人遐的煎熬,是求之不得的痛苦。原來事到如今,自己想要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多,不單想活下去,還想看到他,想給他暖手,想陪他說話,想和他再去看一次鶴翔青天。因為有了這些妄念,所以驚怕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怕他生氣,怕他難過,怕真的看不到烏發成霜的那一日,怕自己想要的更多。
銅鏡中的少女對著她冷冷一笑,那笑容裏的嘲諷之意像錐子一般刺痛了她的心。連那虛無之人都清楚,這世上最荒唐的奢念也莫過於此了。神佛雖慈悲無邊,若是得知,隻怕也會掩口胡盧,嗤之以鼻。
阿
寶伸出了手去,掩住了鏡中人嘲笑的嘴臉,默默低下了頭去。良久忽聞身後有人喚道:“顧娘子?”阿寶登時驚覺過來,迴頭隻見是一個麵生的年少內臣,不知是幾時進來的。阿寶放下了手,狐疑問道:“你何人,有何事?”小內臣微笑道:“臣長安,是太子殿下的近侍。——殿下遣臣過來看看娘子。”阿寶未及細想,心中竟已是一片壓抑不住的喜樂,微微笑道:“殿下怎麽說?”長安笑道:“無事。殿下隻是向娘子請安,順帶讓臣上奏娘子得知,娘子的家人,一切安好。”阿寶的笑容慢慢僵在了臉上,上下仔細打量了他良久,方迴過神來顫聲問道:“你說什麽?”長安笑道:“殿下知道娘子心思謹慎,特地叫臣帶了封信過來,請娘子金目禦覽。”說罷從袖管中抽出了一封用函套封好的書信,當她麵揭開封泥,交到了阿寶手中。阿寶遲疑接過,抖著手三四次才打開了封套,展信一看,其上隻有數字:小王楷恭請東宮側妃顧氏金安。一筆,果真是趙王的手書,後麵加了私印,並非用朱,卻是用墨,就如事前約定好的一樣。
長安默默看一眼阿寶,笑問道:“娘子可看仔細了?”阿寶半晌方點頭道:“是王爺的親筆。”長安笑著從她手指間將信紙取迴,從新封入了函套中。轉身走到燭台前,揭下燈罩,連著那函套一同就火,眼看著燒盡了,方迴頭道:“娘子看清楚了就好。殿下說他素來疏於問安,還請娘子見諒。”阿寶勉強展唇一笑道:“王爺這是折殺妾了。”長安笑道:“娘子的話,臣自然也會轉達給殿下。殿下還有一事,想請娘子示下。”阿寶默了半日,低聲道:“王爺有何事要吩咐?使君明說便是。”長安道:“也無甚大事,不過是從八月十五到今日,這前前後後究竟是怎麽一迴事,殿下還未曾全然思想明白。太子殿下可曾跟娘子說過些什麽,或者娘子都見過些什麽,知道些什麽,殿下還要請娘子賜教。”
阿寶的手不可止遏地顫抖了一下,她迴轉頭去望那突突躍動的燭火,因為沒了燈罩,亮得刺目錐心。一滴殷紅燭淚突然滑了下來,被阻在了燭台上,慢慢凝成了淚塚。她沒由來的想起了太子的那雙眼睛,亦是兩簇灼灼的火苗,略一近前,便燙得人生疼。他的淚水卻是冰冷的,可是他冰冷的淚水一樣會灼傷人。阿寶終於掉過頭,低聲道:“那就煩請使君將妾的話迴奏給王爺吧。”長安笑道:“這個殿下也囑咐了,怕是臣腦袋不靈光,口齒也笨拙,倘或是會錯了娘子的意,或是說得不清爽,豈不辜負了娘子?還是煩請娘子賜下墨寶,殿下亦是感激不盡。”阿寶心中冷冷一曬,亦不委蛇多言
,隻道:“殿下的話,妾自當遵從。隻是怕東朝一時如果要過來,撞見了豈非大事?”長安笑道:“娘子隻管放心便是,太子殿下今晚不在殿內。”阿寶聞言,卻是愣住了,忙問道:“殿下去了何處?”長安道:“這臣便不清楚了,還想來請教娘子呢。”阿寶歎了口氣道:“既如此,你來研墨吧。”長安忙拖筆鋪紙,眼看著阿寶執筆,頃刻便寫滿了兩三頁信箋,未及晾幹便匆匆封好,囑咐道:“千萬仔細,若是教人抄了出來,是死罪。”
長安將那信函細細收入懷內,道:“這個臣省得。”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