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阿寶微笑道:“謝娘子迴去了?——貴人姊姊歇歇罷,我一人做便可了。”蔻珠仍是上前助她展衣,覆於薰籠上,這才答道:“才送走了,有的沒的也囑咐了半日。她難得來探探殿下,殿下偏又正睡著。”阿寶點頭道:“這位娘子確是少見到些。”蔻珠道:“是,自打太子妃殿下歿了,她便算主西苑內宮——其實殿下統共隻有那幾位娘子,扳著一手指頭就能數過來,又有什麽事要她管的?人確是好人,隻可惜和殿下緣分忒薄了些。”二人等待那熏衣,也算守著薰籠閑話,阿寶便隨口問道:“這是為何?”蔻珠道:“殿下元服婚禮,除了元妃,陛下同指了四五人,她拜良娣,隻比妃低一等。雖說殿下平素便少在後宮用心。隻是這位謝娘子也屬異數,聽說她前後宣召,不過三四次。”頓了片刻,忽然伸手去擰阿寶臉頰,笑道:“想來還是相貌不入殿下目,雖說是大家嬌養,不知怎麽卻養出那樣一張黑黃麵皮來。她若生就了你這麽一副皮色,想來與殿下也不至於夫妻緣淺至此。”阿寶從她手下偏躲開來,輕輕“啐”了一口,羞惱道:“姐姐和我略熟識些,話便越說越不成樣了。”蔻珠袖手,向她嘻嘻一笑道:“你且自己往後看,便知道我說的是不是了。”阿寶微微臉紅了臉,避開她目光,岔開話頭問道:“聽說太子妃殿下是去歲歿的?”蔻珠點頭道:“是四月間,生小郡王的時候,母子兩個都沒保住。”頓了片刻又道:“總是沒有母儀天下的福澤罷了。”阿寶望了閣內一眼,急忙去扯她衣袖。蔻珠笑道:“不是說睡著了的麽?”又指點她翻動薰籠上的衣物,接著道:“不過你言語少,人也謹慎,這都是極好的,比我初來時候強多了。”阿寶問道:“貴人姊姊侍奉殿下多久了?”蔻珠歎氣道:“我十歲入宮,起初當過幾年雜役,殿下冠前一年才劃入的東府,後來跟著到了這邊。”又問道:“你之前可還侍奉過何處?”阿寶搖頭道:“沒有。”蔻珠又問:“那你爺娘兄弟呢?都在哪裏?”阿寶淡淡搖頭道:“爺娘都過世了,我也沒有兄弟。”蔻珠見她如此,也不再多說,隻是摸了摸她的手。這時忽見太子的近侍入內,問蔻珠道:“周總管來說,張大人來了——殿下還睡著。”蔻珠點頭道:“知道了,你請張大人少待,我去請殿下起身。”
又指著那衣服囑咐阿寶道:“勤轉移些,省得著了炭氣,殿下是不喜歡的。”這是正大事,她嘴角卻帶出一個多餘的清淺笑意。於是那本當應是奴婢對主君苛政的誹謗,陡然便變成了縱容和憐愛的抱怨。
因處燕居,定權隻穿著一件褙子,此刻蔻
珠幫他在外又加了道袍,服侍他掠鬢整冠,定權這才吩咐將人引入。張陸正今日依舊如前具服前來,見麵後連忙施禮道:“殿下像是大清減了,臣等死罪——隻求殿下明示,究竟所為何事?”定權讓他就坐,搖頭道:“孟直不必憂心,罪由可笑,倒無需計較。其實為的不過還是李柏舟的那樁公案。”方將經過大略說了,又笑道:“陛下就算為了擺個樣子給眾人看,剝剝我的臉麵,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他雖避重就輕,張陸正聽了事由,個中原委卻也想明白了,他既不肯明說,也便不再點透。如此沉默了片刻,方將身隨帶來的一隻錦函奉上,定權疑惑打開,見是薄薄兩卷麻紙,展開略看了一眼,便驚喜道:“孟直果然神通,如此珍奇都能網羅。”細細看了片刻,愛不釋手,歎道:“隻怕某奪人所愛,又覺於心不安。”到底覺得這言語並不誠懇,自己便先笑了。張陸正道:“臣於此道,不過愛好平平,此物若還能當得起殿下鈞鑒,也算適得其主。”定權笑道:“孟直謙遜。隻是我如今還算是待罪,也不敢多留孟直,待日後再親自為孟直點茶做謝如何?”張陸正見他的目光始終未從那字帖上移開,滿麵皆是一脈天真的歡喜神情,稍覺難過,終是又靜待他賞玩了一時,方道:“臣今日辭去,日後再想蒙殿下賜茶,隻怕不及從前便利。”
定權抬目驚道:“孟直此言是何意?”張陸正苦笑道:“臣今日朝後聽聞,陛下已徑發敕旨,以臣等佐導殿下失職為名,欲更換詹府屬官。如今敕書已經返迴門下,中書省又空虛,隻怕早則今日午後,遲則明日午前,便有旨意到詹事府了。”
定權呆坐半日,方問道:“可知道這次替去的都還有誰?”張陸正歎氣道:“凡舉正官和首領官皆卸除詹事府職事,仍各領本職,倒還未聽說有別的處分。”定權頷首,良久方冷笑道:“我當日忖度著也會有這一手後續,看來還不算愚昧到底。隻是行動如此之快,牽涉如此之廣,卻出乎我的意料。”
張陸正無奈勸慰道:“殿下亦不必思慮過度,事已至此,想必陛下……不至再窮究前情。臣等仍領部務,省部中事,仍可為殿下效力如前。”
定權站起身來,上前攜他手道:“非我疑孟直用情,隻是今後,孟直來再見我,便屬私謁之罪,隻恐諸事亦將大不易。”又咬牙歎道:“何況想來使人寒心,一詔中旨,斷獄亦可,廢立亦可,生殺亦可,何至於算計至此?”
張陸正亦起身,拱手勸道:“殿下勿做此泄氣語。漫說大司馬現仍在前線苦戰,與殿下
有唇齒之托;便是想想先皇後,殿下也萬不可心存此念。”定權聽得心下隱痛,打斷他道:“孟直不必多說,我何嚐不知道這些?君君方臣臣,父父方子子,至此方覺聖人之言,本來非虛。不為這虛位,不為著你們,單是為自家一線生機,孤也斷然不會往後退讓半步。”又道:“前方的仗還在打,我料這一時半刻還不至再將我如何。你我各自珍重,暫觀其態。詹府新任何人,如有消息,也請遣人速速報我知道。”張陸正一一答應,又囑托了兩句休養加餐的話,臨行前究竟還是忍不住躬身施禮道:“臣及杜大人謝過殿下嗬護深恩。”定權愣了片刻,忽然轉身擺手道:“不必多說了。”
是夜暖閣內卻是蔻珠在服侍,一麵幫著定權打散了頭發,又細細為他梳理,一麵輕聲道:“妾今日又問過她了,她仍舊是那幾句話。”見定權麵色悻悻,似無關注之態,垂頭附耳,問道:“殿下?”定權嗯了一聲,心中無賴,抬眼漫視鏡中,伊人雪白藕臂之上纏繞了自己的烏發,黑者愈黑而白者愈白,說不出的嫵媚妖嬈,不由伸手去摸她臂膊,蔻珠嘰地笑了一聲,展臂環住了他的頭頸,側臉貼在他發上,隻覺心愛到極處,反而無話可說,仍是低低叫了一聲:“殿下。”
定權再入宮時,上祀節已過,軺車外京中已是禦柳拂道,桃色灼灼,不覺又逢一年□,新任禮部尚書何道然領詹事府詹事事的敕文也早已下達,同敕文同發者尚有皇帝諭令,言儲副以養德為最重大事,務本清源,始自今後。以禮書兼詹事,家國兩利,當成國朝定例雲雲。在清遠殿中謁過皇帝,皇帝瞧了一眼垂首跪在下麵的定權,道:“你的上奏朕看過了,隻盼你心裏想的也像這上麵寫的。”定權低低答了一聲:“是。”便不再說話。皇帝見他半日沒有動靜,心又生怒,問道:“怎麽?”卻見定權隻是側過臉去,悄悄牽衣袖抹了一把眼角。
皇帝這才發覺他麵上淚痕闌幹,卻是從來未曾見過的,心中微感訝異,又問了一句:“朕說錯了你了?”定權掩袖而泣,隻是不肯迴應答。皇帝也隻任由他哭泣,待半日才聽他哽咽道:“兒德薄福淺,母親早殤,如今又憂遺君父,失愛於父親。當時在閣內的昏悖言語,實在是羞與愧兼有,情急下不得已而為之,爹爹千萬體諒寬容。”他的聲音本清澈明媚,此刻邊哭邊訴,戛玉敲冰一般,更顯情真意切。皇帝聽了,倒也似頗為所動,親上前去欲扶他,定權膝行兩步,已經環抱了皇帝兩腿,埋頭飲泣不止。皇帝見他如此,倒也無法,遂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此事朕也有錯,所以思前想後,還
是新給你檢定了班貳。何道然是大儒,有他來扶持你,應當比旁人強些——你心中不要怨恨爹爹才好。”定權哭道:“兒謝爹爹厚恩。爹爹如是這般想,兒便死無葬身之地了。”皇帝拉他起身,又好言撫慰了他兩句。定權才慢慢收了眼淚,謝罪道:“臣失態了。”一時王慎上來,帶定權下去從新洗臉理容,定權方又向皇帝見了禮,請旨道:“出宮前,臣還想去中宮殿內請安。”皇帝依允,目送著他出去了。
定權從中宮用過午膳才辭了出來,出了宮門,踏上軺車,望了道路兩旁金吾一眼,放下簾幕,隨手正了正頭上冠纓,麵上冷冷一哂,吩咐道:“迴西府去。”
是夜皇帝宿於中宮,皇後親自替他除了外袍,一麵閑話笑道:“太子今日來過妾這裏,倒比平日多說了好些話,還求妾再同陛下進進諫,說讓陛下休再煩惱。”皇帝冷笑,道:“他今日在朕那裏也哭了半晌。”皇後思量了一下,方小心勸道:“太子年紀還輕,陛下教訓教訓也就是了。他一個沒娘的孩子,心事本來就比別人分外重些,陛下這般待他,他心裏難過,豈不更加多心?”皇帝哼了一聲道:“他心裏難過?他是朕生養的,朕不知道他在想什麽?”皇後奇道:“陛下說什麽?”忽見皇帝甩手進了內殿,遙遙隻聞見了一句:“其心可誅!”
殿外月至中天,月色如銀如練,東風臨夜,宮中府中,卻仍皆一涼如水。
----------------------------------------
作者有話要說:本章的題目,用的是江淹的《恨賦》,原文是“孤臣危涕,孽子墜心”。“孽子”本應指庶子,此處借來一用,大家不必深究。又,按照《宋史·輿服誌》載,宋太子常朝乘馬。考慮到阿權以後種種很衰的遭遇,我就給他用了唐太子的待遇,弄輛車來開開。按唐製,太子輿乘三等:一曰金輅,二曰軺車,三曰四望車。分別在謁廟納妃,常朝和臨吊時所用。但是我多一句嘴,希望大家知道,自打南北朝馬鐙普及之後,男子騎馬之風大盛。到了唐代,男子在隆重的場合均騎馬而不乘車,以乘車為不恭之舉。(這與漢代正相反)到了宋代,貴族中車用得就更少,多為騎馬和乘轎。
已向季春
齊王定棠從宮中迴府進了暖閣,脫了外頭衣裳,一麵從接過宮人奉過的澡豆,在金盆中淨手,一麵笑對早已在閣中翻看書帖的定楷道:“想必你聽說了罷?昨日三郎在陛下那兒倒是作了一出好戲。我聽康寧殿的人說,哭成的那副模
樣,端的如雨打梨花,露欺海棠一般。他不做這太子,便到瓦子中去,未必不能成些事業。”定楷想象著太子當時的模樣,不由也撲哧一笑,問道:“是康寧殿的何人說話如此刻薄,我倒想見識見識——隻是他為人一向有些孤僻執拗,何以此次要一反常態?”定棠瞟了他一眼,冷笑道:“這便是他的精明處,他也是把陛下的心思都猜透了。李柏舟的事情雖是由杜蘅和大理寺出的頭,誰都知道背後是太子和張陸正的指使。當年張陸正在刑部任左侍時便和杜蘅交好,杜蘅從清吏司郎中中脫穎而出,得以徑遷刑侍乃至刑書,也是張陸正出的大力。冬審事小,太子卻怕牽查出大事。他護杜蘅,其實是護張陸正,其實也是自保。兩害相權,若你是三郎,你選哪個?”定楷皺眉問道:“這事就到此作罷了不成?”定棠亦惱道:“如今把張陸正從詹事府調開,也算疏遠了他們。新任的詹事是何道然,少詹是傅光時,一個是肩上四兩擔子都抗不得的角色,一個幹脆就是牆頭蘆葦。就跟三郎挨得那頓棍子一樣,雖沒傷筋動骨,總也算是皮肉之痛了。隻是陛下和他都清楚,如今動他,還未到時候,不過是各退一步罷了。”
說著站起來向前走了兩步,按住定楷肩膀道:“這件事情是急不得的。朝廷如今還對外用兵,不過三年五載,待得顧思林馬放南山的時候,也就是他儲君的位子坐到頭的時候,你我權且耐心等待便是。”定楷點頭道:“話是如此說,隻是自前年以來聖躬一向違和,若是一直這麽拖下去,若到時真教他接了位,你我又該當如何自處?”定棠咬牙笑道:“你想到的,太子早已想到過,聖上也早已想過,是各懷著一副心思。陛下這幾年聖體欠和,精力也大不如前。京裏京外,六部上下,盡是顧黨,李柏舟的事情,一時未審,竟遭他們擺弄在了股掌之上。事後亡羊補牢,查了幾番,竟是滴水不漏,也隻能借著這種事向他開開刀。太子這幾年的性子是愈發的乖戾了,對你我兄弟也一向是銜恨在心。陛下雖是早就看不慣了他,但真正觸了他大忌諱的,還是李柏舟那檔子事情。看如今這情勢,就說是有朝一日太子想學了楊英,隻怕陛下也是信的。”
見定楷皺眉,麵露怯色,又寬慰他道:“我也隻是將難聽的話說在前麵,你不必過於憂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東朝再怎樣,也不過是陛下的一個臣子,陛下心裏既存了這念頭,你還怕他能翻過天去嗎?——何況還有我在?”“定楷默了片刻,才又開口問道:“他的閣中可有什麽消息傳遞出來沒有?”定棠搖頭道:“皆是瑣事。你也知道他,比狐狸還多長了幾顆
心,性子多疑得緊,想叫他認真相信哪個人,是比登天還難。罷了,慢慢等罷吧,休存大指望,但也不可無安排。”接過宮人的奉茶,喝了兩口,又補了一句道:“和他親娘一模一樣。”定楷倒似有了些興致,問道:“二哥是說孝敬皇後麽?聽說太子的長相就是隨她。”定棠笑道:“不錯,所以陛下從前私下裏跟母親說過,一個男子生成那副模樣,便屬妖孽,偏偏是先帝喜愛到不行。”定楷又問道:“我記得孝敬皇
又指著那衣服囑咐阿寶道:“勤轉移些,省得著了炭氣,殿下是不喜歡的。”這是正大事,她嘴角卻帶出一個多餘的清淺笑意。於是那本當應是奴婢對主君苛政的誹謗,陡然便變成了縱容和憐愛的抱怨。
因處燕居,定權隻穿著一件褙子,此刻蔻
珠幫他在外又加了道袍,服侍他掠鬢整冠,定權這才吩咐將人引入。張陸正今日依舊如前具服前來,見麵後連忙施禮道:“殿下像是大清減了,臣等死罪——隻求殿下明示,究竟所為何事?”定權讓他就坐,搖頭道:“孟直不必憂心,罪由可笑,倒無需計較。其實為的不過還是李柏舟的那樁公案。”方將經過大略說了,又笑道:“陛下就算為了擺個樣子給眾人看,剝剝我的臉麵,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他雖避重就輕,張陸正聽了事由,個中原委卻也想明白了,他既不肯明說,也便不再點透。如此沉默了片刻,方將身隨帶來的一隻錦函奉上,定權疑惑打開,見是薄薄兩卷麻紙,展開略看了一眼,便驚喜道:“孟直果然神通,如此珍奇都能網羅。”細細看了片刻,愛不釋手,歎道:“隻怕某奪人所愛,又覺於心不安。”到底覺得這言語並不誠懇,自己便先笑了。張陸正道:“臣於此道,不過愛好平平,此物若還能當得起殿下鈞鑒,也算適得其主。”定權笑道:“孟直謙遜。隻是我如今還算是待罪,也不敢多留孟直,待日後再親自為孟直點茶做謝如何?”張陸正見他的目光始終未從那字帖上移開,滿麵皆是一脈天真的歡喜神情,稍覺難過,終是又靜待他賞玩了一時,方道:“臣今日辭去,日後再想蒙殿下賜茶,隻怕不及從前便利。”
定權抬目驚道:“孟直此言是何意?”張陸正苦笑道:“臣今日朝後聽聞,陛下已徑發敕旨,以臣等佐導殿下失職為名,欲更換詹府屬官。如今敕書已經返迴門下,中書省又空虛,隻怕早則今日午後,遲則明日午前,便有旨意到詹事府了。”
定權呆坐半日,方問道:“可知道這次替去的都還有誰?”張陸正歎氣道:“凡舉正官和首領官皆卸除詹事府職事,仍各領本職,倒還未聽說有別的處分。”定權頷首,良久方冷笑道:“我當日忖度著也會有這一手後續,看來還不算愚昧到底。隻是行動如此之快,牽涉如此之廣,卻出乎我的意料。”
張陸正無奈勸慰道:“殿下亦不必思慮過度,事已至此,想必陛下……不至再窮究前情。臣等仍領部務,省部中事,仍可為殿下效力如前。”
定權站起身來,上前攜他手道:“非我疑孟直用情,隻是今後,孟直來再見我,便屬私謁之罪,隻恐諸事亦將大不易。”又咬牙歎道:“何況想來使人寒心,一詔中旨,斷獄亦可,廢立亦可,生殺亦可,何至於算計至此?”
張陸正亦起身,拱手勸道:“殿下勿做此泄氣語。漫說大司馬現仍在前線苦戰,與殿下
有唇齒之托;便是想想先皇後,殿下也萬不可心存此念。”定權聽得心下隱痛,打斷他道:“孟直不必多說,我何嚐不知道這些?君君方臣臣,父父方子子,至此方覺聖人之言,本來非虛。不為這虛位,不為著你們,單是為自家一線生機,孤也斷然不會往後退讓半步。”又道:“前方的仗還在打,我料這一時半刻還不至再將我如何。你我各自珍重,暫觀其態。詹府新任何人,如有消息,也請遣人速速報我知道。”張陸正一一答應,又囑托了兩句休養加餐的話,臨行前究竟還是忍不住躬身施禮道:“臣及杜大人謝過殿下嗬護深恩。”定權愣了片刻,忽然轉身擺手道:“不必多說了。”
是夜暖閣內卻是蔻珠在服侍,一麵幫著定權打散了頭發,又細細為他梳理,一麵輕聲道:“妾今日又問過她了,她仍舊是那幾句話。”見定權麵色悻悻,似無關注之態,垂頭附耳,問道:“殿下?”定權嗯了一聲,心中無賴,抬眼漫視鏡中,伊人雪白藕臂之上纏繞了自己的烏發,黑者愈黑而白者愈白,說不出的嫵媚妖嬈,不由伸手去摸她臂膊,蔻珠嘰地笑了一聲,展臂環住了他的頭頸,側臉貼在他發上,隻覺心愛到極處,反而無話可說,仍是低低叫了一聲:“殿下。”
定權再入宮時,上祀節已過,軺車外京中已是禦柳拂道,桃色灼灼,不覺又逢一年□,新任禮部尚書何道然領詹事府詹事事的敕文也早已下達,同敕文同發者尚有皇帝諭令,言儲副以養德為最重大事,務本清源,始自今後。以禮書兼詹事,家國兩利,當成國朝定例雲雲。在清遠殿中謁過皇帝,皇帝瞧了一眼垂首跪在下麵的定權,道:“你的上奏朕看過了,隻盼你心裏想的也像這上麵寫的。”定權低低答了一聲:“是。”便不再說話。皇帝見他半日沒有動靜,心又生怒,問道:“怎麽?”卻見定權隻是側過臉去,悄悄牽衣袖抹了一把眼角。
皇帝這才發覺他麵上淚痕闌幹,卻是從來未曾見過的,心中微感訝異,又問了一句:“朕說錯了你了?”定權掩袖而泣,隻是不肯迴應答。皇帝也隻任由他哭泣,待半日才聽他哽咽道:“兒德薄福淺,母親早殤,如今又憂遺君父,失愛於父親。當時在閣內的昏悖言語,實在是羞與愧兼有,情急下不得已而為之,爹爹千萬體諒寬容。”他的聲音本清澈明媚,此刻邊哭邊訴,戛玉敲冰一般,更顯情真意切。皇帝聽了,倒也似頗為所動,親上前去欲扶他,定權膝行兩步,已經環抱了皇帝兩腿,埋頭飲泣不止。皇帝見他如此,倒也無法,遂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此事朕也有錯,所以思前想後,還
是新給你檢定了班貳。何道然是大儒,有他來扶持你,應當比旁人強些——你心中不要怨恨爹爹才好。”定權哭道:“兒謝爹爹厚恩。爹爹如是這般想,兒便死無葬身之地了。”皇帝拉他起身,又好言撫慰了他兩句。定權才慢慢收了眼淚,謝罪道:“臣失態了。”一時王慎上來,帶定權下去從新洗臉理容,定權方又向皇帝見了禮,請旨道:“出宮前,臣還想去中宮殿內請安。”皇帝依允,目送著他出去了。
定權從中宮用過午膳才辭了出來,出了宮門,踏上軺車,望了道路兩旁金吾一眼,放下簾幕,隨手正了正頭上冠纓,麵上冷冷一哂,吩咐道:“迴西府去。”
是夜皇帝宿於中宮,皇後親自替他除了外袍,一麵閑話笑道:“太子今日來過妾這裏,倒比平日多說了好些話,還求妾再同陛下進進諫,說讓陛下休再煩惱。”皇帝冷笑,道:“他今日在朕那裏也哭了半晌。”皇後思量了一下,方小心勸道:“太子年紀還輕,陛下教訓教訓也就是了。他一個沒娘的孩子,心事本來就比別人分外重些,陛下這般待他,他心裏難過,豈不更加多心?”皇帝哼了一聲道:“他心裏難過?他是朕生養的,朕不知道他在想什麽?”皇後奇道:“陛下說什麽?”忽見皇帝甩手進了內殿,遙遙隻聞見了一句:“其心可誅!”
殿外月至中天,月色如銀如練,東風臨夜,宮中府中,卻仍皆一涼如水。
----------------------------------------
作者有話要說:本章的題目,用的是江淹的《恨賦》,原文是“孤臣危涕,孽子墜心”。“孽子”本應指庶子,此處借來一用,大家不必深究。又,按照《宋史·輿服誌》載,宋太子常朝乘馬。考慮到阿權以後種種很衰的遭遇,我就給他用了唐太子的待遇,弄輛車來開開。按唐製,太子輿乘三等:一曰金輅,二曰軺車,三曰四望車。分別在謁廟納妃,常朝和臨吊時所用。但是我多一句嘴,希望大家知道,自打南北朝馬鐙普及之後,男子騎馬之風大盛。到了唐代,男子在隆重的場合均騎馬而不乘車,以乘車為不恭之舉。(這與漢代正相反)到了宋代,貴族中車用得就更少,多為騎馬和乘轎。
已向季春
齊王定棠從宮中迴府進了暖閣,脫了外頭衣裳,一麵從接過宮人奉過的澡豆,在金盆中淨手,一麵笑對早已在閣中翻看書帖的定楷道:“想必你聽說了罷?昨日三郎在陛下那兒倒是作了一出好戲。我聽康寧殿的人說,哭成的那副模
樣,端的如雨打梨花,露欺海棠一般。他不做這太子,便到瓦子中去,未必不能成些事業。”定楷想象著太子當時的模樣,不由也撲哧一笑,問道:“是康寧殿的何人說話如此刻薄,我倒想見識見識——隻是他為人一向有些孤僻執拗,何以此次要一反常態?”定棠瞟了他一眼,冷笑道:“這便是他的精明處,他也是把陛下的心思都猜透了。李柏舟的事情雖是由杜蘅和大理寺出的頭,誰都知道背後是太子和張陸正的指使。當年張陸正在刑部任左侍時便和杜蘅交好,杜蘅從清吏司郎中中脫穎而出,得以徑遷刑侍乃至刑書,也是張陸正出的大力。冬審事小,太子卻怕牽查出大事。他護杜蘅,其實是護張陸正,其實也是自保。兩害相權,若你是三郎,你選哪個?”定楷皺眉問道:“這事就到此作罷了不成?”定棠亦惱道:“如今把張陸正從詹事府調開,也算疏遠了他們。新任的詹事是何道然,少詹是傅光時,一個是肩上四兩擔子都抗不得的角色,一個幹脆就是牆頭蘆葦。就跟三郎挨得那頓棍子一樣,雖沒傷筋動骨,總也算是皮肉之痛了。隻是陛下和他都清楚,如今動他,還未到時候,不過是各退一步罷了。”
說著站起來向前走了兩步,按住定楷肩膀道:“這件事情是急不得的。朝廷如今還對外用兵,不過三年五載,待得顧思林馬放南山的時候,也就是他儲君的位子坐到頭的時候,你我權且耐心等待便是。”定楷點頭道:“話是如此說,隻是自前年以來聖躬一向違和,若是一直這麽拖下去,若到時真教他接了位,你我又該當如何自處?”定棠咬牙笑道:“你想到的,太子早已想到過,聖上也早已想過,是各懷著一副心思。陛下這幾年聖體欠和,精力也大不如前。京裏京外,六部上下,盡是顧黨,李柏舟的事情,一時未審,竟遭他們擺弄在了股掌之上。事後亡羊補牢,查了幾番,竟是滴水不漏,也隻能借著這種事向他開開刀。太子這幾年的性子是愈發的乖戾了,對你我兄弟也一向是銜恨在心。陛下雖是早就看不慣了他,但真正觸了他大忌諱的,還是李柏舟那檔子事情。看如今這情勢,就說是有朝一日太子想學了楊英,隻怕陛下也是信的。”
見定楷皺眉,麵露怯色,又寬慰他道:“我也隻是將難聽的話說在前麵,你不必過於憂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東朝再怎樣,也不過是陛下的一個臣子,陛下心裏既存了這念頭,你還怕他能翻過天去嗎?——何況還有我在?”“定楷默了片刻,才又開口問道:“他的閣中可有什麽消息傳遞出來沒有?”定棠搖頭道:“皆是瑣事。你也知道他,比狐狸還多長了幾顆
心,性子多疑得緊,想叫他認真相信哪個人,是比登天還難。罷了,慢慢等罷吧,休存大指望,但也不可無安排。”接過宮人的奉茶,喝了兩口,又補了一句道:“和他親娘一模一樣。”定楷倒似有了些興致,問道:“二哥是說孝敬皇後麽?聽說太子的長相就是隨她。”定棠笑道:“不錯,所以陛下從前私下裏跟母親說過,一個男子生成那副模樣,便屬妖孽,偏偏是先帝喜愛到不行。”定楷又問道:“我記得孝敬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