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嬤嬤上前,給梁太後重端了一杯涼茶來,輕聲說:
「太後娘娘該愛惜些身體才是。」
梁太後冷哼:
「也是呢,若是哀家氣死了,可隨了有些人的心了。」
太子跪在那裏,連聲說:
「孫兒不敢,孫兒不敢。」
蕭嬤嬤退到一邊,垂手站著,眼皮子沒抬一下。
太子知道這位蕭嬤嬤,五十歲上下,最得梁太後倚重。
蕭嬤嬤也對梁太後十分的忠心。
梁太後冷眼瞅著跪著的太子,半晌才說:
「起來說話吧。」
太子謝恩,恭敬地站起身,垂著眼皮子,比蕭嬤嬤等人還要規矩。
梁太後淡淡地說:
「賜座。」
有小太監挪了個小凳子過來,太子隻稍微地挨了一點凳子邊。
一副恭聽聖訓的模樣。
梁太後尋不著太子的錯處,況又不能打德行、德安兩個。
拿起蕭嬤嬤給倒的茶,抿了口。
梁太後突然問:
「聽說你今天去承平伯府了?」
太子想都沒想,點頭說:
「在沈府上,接到萬寶妹妹的請柬,便就過去玩了會兒。誰知碰上了沈家姑娘,沈四、沈五兩個說,是他們的表妹。」
梁太後抬了抬眼皮子,不鹹不淡地說:
「他們倆家不是多少年不走動了?」
太子連忙微笑著說:
「可不是呢,孫兒當時聽了,也十分奇怪。沒想到大鬧文昌侯家婚禮的姑娘,竟然是沈大人的姑表親家。」
梁太後瞅了眼太子,說:
「聽染衣那丫頭說,你對魏家那位姑娘,頗為特別?」
太子微笑,說:
「孫兒頗覺得她與眾不同。」
梁太後眸光一閃,很快便就又恢復到了先前,那萬事不入眼的模樣。
之前梁太後送到東宮的姑娘,有那聰明的,不讓太子尋著錯。
太子便就用了這一招,表麵親近,引得許染衣吃醋。
因此上,若是太子淡淡地說,沒怎麽注意。
梁太後反倒會引起警覺。
更何況,自聽說之後,梁太後派了人去調查。
魏芳凝的模樣,也就算得上不醜。
梁太後就不信,東宮裏燕瘦環肥,太子能對一個樣貌普通的女孩兒動心。
男人還是先色,然後再動心其才華內在。
梁太後問:
「那你見著沈老太太了?」
太子答說:
「迴祖母話,孫兒隨著沈四、沈五兩個一起,去拜見了沈太夫人。」
梁太後幾乎是咬著牙問:
「那死老太太如何了?哀家想想,她比哀家大一歲,今年也有七十了吧?人生七十古來稀,你看著她,是不是要死了?」
一想起沈太夫人,梁太後便就氣得牙根直。
偏景元帝像是算準了,就怕他死之後,梁太後會去尋沈太夫人晦氣。
竟然賜了沈太夫人,可以不奉詔。
臨死臨死,還不能讓梁太後痛快了。
太子垂眸,十分恭謹地說:
「沈太夫人看著身子還算硬朗,隻孫兒瞧著,太夫人與承平伯之間,似乎不太協調。承平伯是個十分有意思的,竟讓魏大姑娘送孫兒出去,也不知道什麽意思。」
梁太後動了動身子,問:
「真有這事?」
太子迴說:
「孫兒自不敢騙祖母,隻是沈太夫人好像不大高興的樣子。」
梁太後「哈哈」地笑了幾聲,說:
「沈敏,你也有今天?」
太子隱約猜測,梁太後口中的沈敏,便就是沈太夫人。
但仍是垂著眼睛,沒有搭聲。
太子覺得,沈太夫人和著宮裏的安太妃頗有些像。
梁太後似是心情變好,跟著語氣也比剛剛柔和了些,說:
「今兒哀家喊你過來,是有正經事的。」
太子連忙說:
「孫兒聽皇祖母的。」
梁太後稍微有一點點滿意,說:
「你也大了,成家立業,早些生下世子,也省得像你爹,隻你一個兒,幸好你還堪用,要不然,連個選擇的人選都沒有。」
太子心下微冷。
皇上隻一子,到底是因為什麽。
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隻不過不能拿到明麵上說罷了。
太子低頭聽訓,沒有出聲。
梁太後等不到太子答應,臉便就又沉了幾分,哼說:
「百果宴後,你去跟皇上、皇後說,選染衣為太子妃,到時候哀家再從梁家,選兩名側妃,再選良家子數人為孺人。你是太子,開枝散葉才是最重要的。」
太子恭敬地說:
「婚姻大事,自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孫兒也不例外。孫兒聽父皇、母後的。」
若是能說動幹武帝,那這百果宴也就不用辦了。
聽了太子的話,梁太後又忍不住想要拿茶碗子砸人。
這麽多年,梁太後都沒受過忤逆。
隻除了在太子這兒。
瞅著太子,梁太後幾乎想起,幹武帝還有她那好侄女兒梁皇後,領著太子到她的永慈宮來的時候。
當梁太後從梁皇後的口中,知道那個長得十分漂亮,腰板挺得直直的,十歲的孩子,是幹武帝的兒子的時候。
那時她的心裏,就隻有一個念頭。
弄死這個孩子。
可是幹武帝和著梁皇後,竟然將太子保護得嚴嚴的。
而且隻有十歲的太子,竟然十分警覺機敏。
讓想將太子騙出東宮弄死,不能成行。
幾次失手之後,幹武帝便就開始反擊了。
梁太後瞅著太子的眼睛,淬著毒。
可是太子就是不應。
垂眸聽訓,十分恭謹。
但骨子裏的桀驁不馴,梁太後自是感覺得到。
久久,梁太後說:
「你也不用太得意,你之所以為成為太子,不過是因為皇上沒有其他選擇。皇上美人兒許多,隻要哀家樂意,明兒後宮裏,便就會多出許多皇子。」
太子連忙說:
「父皇多子,乃是國朝之幸,天下之幸,孫兒自是為父皇、母後高興。」
梁太後見太子不鬆口,語氣又和藹了幾分,說:
「你現在還小,不懂事。若是你肯娶了染衣,你除了是哀家的孫子外,也還是哀家的外孫女兒女婿,你這太子之位,還愁不穩?」
可惜,太子不為所動,隻是恭敬有加地說:
「孫兒隻聽父皇、母後的。」
梁太後的身子,往軟枕上靠了靠,不緊不慢地說:
「百果宴,哀家會給承平伯府的姑娘下帖子。到時候,太子殿下可別心疼就行。」
</br>
「太後娘娘該愛惜些身體才是。」
梁太後冷哼:
「也是呢,若是哀家氣死了,可隨了有些人的心了。」
太子跪在那裏,連聲說:
「孫兒不敢,孫兒不敢。」
蕭嬤嬤退到一邊,垂手站著,眼皮子沒抬一下。
太子知道這位蕭嬤嬤,五十歲上下,最得梁太後倚重。
蕭嬤嬤也對梁太後十分的忠心。
梁太後冷眼瞅著跪著的太子,半晌才說:
「起來說話吧。」
太子謝恩,恭敬地站起身,垂著眼皮子,比蕭嬤嬤等人還要規矩。
梁太後淡淡地說:
「賜座。」
有小太監挪了個小凳子過來,太子隻稍微地挨了一點凳子邊。
一副恭聽聖訓的模樣。
梁太後尋不著太子的錯處,況又不能打德行、德安兩個。
拿起蕭嬤嬤給倒的茶,抿了口。
梁太後突然問:
「聽說你今天去承平伯府了?」
太子想都沒想,點頭說:
「在沈府上,接到萬寶妹妹的請柬,便就過去玩了會兒。誰知碰上了沈家姑娘,沈四、沈五兩個說,是他們的表妹。」
梁太後抬了抬眼皮子,不鹹不淡地說:
「他們倆家不是多少年不走動了?」
太子連忙微笑著說:
「可不是呢,孫兒當時聽了,也十分奇怪。沒想到大鬧文昌侯家婚禮的姑娘,竟然是沈大人的姑表親家。」
梁太後瞅了眼太子,說:
「聽染衣那丫頭說,你對魏家那位姑娘,頗為特別?」
太子微笑,說:
「孫兒頗覺得她與眾不同。」
梁太後眸光一閃,很快便就又恢復到了先前,那萬事不入眼的模樣。
之前梁太後送到東宮的姑娘,有那聰明的,不讓太子尋著錯。
太子便就用了這一招,表麵親近,引得許染衣吃醋。
因此上,若是太子淡淡地說,沒怎麽注意。
梁太後反倒會引起警覺。
更何況,自聽說之後,梁太後派了人去調查。
魏芳凝的模樣,也就算得上不醜。
梁太後就不信,東宮裏燕瘦環肥,太子能對一個樣貌普通的女孩兒動心。
男人還是先色,然後再動心其才華內在。
梁太後問:
「那你見著沈老太太了?」
太子答說:
「迴祖母話,孫兒隨著沈四、沈五兩個一起,去拜見了沈太夫人。」
梁太後幾乎是咬著牙問:
「那死老太太如何了?哀家想想,她比哀家大一歲,今年也有七十了吧?人生七十古來稀,你看著她,是不是要死了?」
一想起沈太夫人,梁太後便就氣得牙根直。
偏景元帝像是算準了,就怕他死之後,梁太後會去尋沈太夫人晦氣。
竟然賜了沈太夫人,可以不奉詔。
臨死臨死,還不能讓梁太後痛快了。
太子垂眸,十分恭謹地說:
「沈太夫人看著身子還算硬朗,隻孫兒瞧著,太夫人與承平伯之間,似乎不太協調。承平伯是個十分有意思的,竟讓魏大姑娘送孫兒出去,也不知道什麽意思。」
梁太後動了動身子,問:
「真有這事?」
太子迴說:
「孫兒自不敢騙祖母,隻是沈太夫人好像不大高興的樣子。」
梁太後「哈哈」地笑了幾聲,說:
「沈敏,你也有今天?」
太子隱約猜測,梁太後口中的沈敏,便就是沈太夫人。
但仍是垂著眼睛,沒有搭聲。
太子覺得,沈太夫人和著宮裏的安太妃頗有些像。
梁太後似是心情變好,跟著語氣也比剛剛柔和了些,說:
「今兒哀家喊你過來,是有正經事的。」
太子連忙說:
「孫兒聽皇祖母的。」
梁太後稍微有一點點滿意,說:
「你也大了,成家立業,早些生下世子,也省得像你爹,隻你一個兒,幸好你還堪用,要不然,連個選擇的人選都沒有。」
太子心下微冷。
皇上隻一子,到底是因為什麽。
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隻不過不能拿到明麵上說罷了。
太子低頭聽訓,沒有出聲。
梁太後等不到太子答應,臉便就又沉了幾分,哼說:
「百果宴後,你去跟皇上、皇後說,選染衣為太子妃,到時候哀家再從梁家,選兩名側妃,再選良家子數人為孺人。你是太子,開枝散葉才是最重要的。」
太子恭敬地說:
「婚姻大事,自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孫兒也不例外。孫兒聽父皇、母後的。」
若是能說動幹武帝,那這百果宴也就不用辦了。
聽了太子的話,梁太後又忍不住想要拿茶碗子砸人。
這麽多年,梁太後都沒受過忤逆。
隻除了在太子這兒。
瞅著太子,梁太後幾乎想起,幹武帝還有她那好侄女兒梁皇後,領著太子到她的永慈宮來的時候。
當梁太後從梁皇後的口中,知道那個長得十分漂亮,腰板挺得直直的,十歲的孩子,是幹武帝的兒子的時候。
那時她的心裏,就隻有一個念頭。
弄死這個孩子。
可是幹武帝和著梁皇後,竟然將太子保護得嚴嚴的。
而且隻有十歲的太子,竟然十分警覺機敏。
讓想將太子騙出東宮弄死,不能成行。
幾次失手之後,幹武帝便就開始反擊了。
梁太後瞅著太子的眼睛,淬著毒。
可是太子就是不應。
垂眸聽訓,十分恭謹。
但骨子裏的桀驁不馴,梁太後自是感覺得到。
久久,梁太後說:
「你也不用太得意,你之所以為成為太子,不過是因為皇上沒有其他選擇。皇上美人兒許多,隻要哀家樂意,明兒後宮裏,便就會多出許多皇子。」
太子連忙說:
「父皇多子,乃是國朝之幸,天下之幸,孫兒自是為父皇、母後高興。」
梁太後見太子不鬆口,語氣又和藹了幾分,說:
「你現在還小,不懂事。若是你肯娶了染衣,你除了是哀家的孫子外,也還是哀家的外孫女兒女婿,你這太子之位,還愁不穩?」
可惜,太子不為所動,隻是恭敬有加地說:
「孫兒隻聽父皇、母後的。」
梁太後的身子,往軟枕上靠了靠,不緊不慢地說:
「百果宴,哀家會給承平伯府的姑娘下帖子。到時候,太子殿下可別心疼就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