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沒有多呆,將要說的話說完,就告辭離開了。


    接下來就看方孝孺自己去悟。


    估摸著最遲《華夏簡史》編完,他應該就會有所得。


    到時候再根據他的情況,決定下一步怎麽走。


    而且這就是一步閑棋,成了收獲巨大,不成就是浪費點口水的事情。


    他也沒有什麽心理負擔。


    這就是穿越者先知先覺的好處。


    從酒樓離開,發現時間已經臨近中午,等他趕到國子監正是開飯的時候。


    飯點去視察工作有點說不過去,於是他就轉彎迴到了家中。


    馮氏也已經準備好午飯,見陳景恪迴來,她又特意炒了一盤肥肉。


    那肥肉厚厚一層,幾乎看不到多少瘦的。


    在前世這種肉很少有人碰,在古代這是最受歡迎的。


    原因很簡單,肚子裏缺少油水,吃起來自然就香。


    陳景恪也不能例外,前世看到就沒胃口,這一世吃起來那叫一個香。


    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吃過午飯,陳景恪歇了一會兒就起身前往國子監。


    現在他時不時就能找機會迴來一趟,陳遠和馮氏都習慣了,不再和最初那樣生離死別。


    大街上的讀書人明顯少了許多,估計是科舉臨近,都在做最後的衝刺。


    陳景恪不由得慶幸,還好自己走了另外一條路出仕,否則光科舉就能將他逼瘋了。


    想到這裏,再看向步履匆匆的士子們,他心情就更愉悅了。


    來到國子監,就發現這裏的學生,和外麵的學子差不多,都在抓緊每一分時間學習。


    偌大的院子裏見不到幾個人,偶爾碰到一個人,也是步履匆匆。


    雖然他們可以靠恩蔭出仕,但科舉才是正途,恩蔭出仕在提拔的時候是受到歧視的。


    越往高處爬,這種歧視就越嚴重。


    洪武年間這種歧視還不嚴重,可依然存在。


    很多頂著前元進士頭銜的官員,說話都硬氣幾分。


    江浙派憑什麽敢和淮西派爭鬥?


    還不是仗著文化底蘊更深厚,很多都是前元官吏,擁有進士出身。


    他們骨子裏看不起靠功勳起家的淮西派,認為這群人不過是泥腿子,隻懂得廝殺的貨。


    當然,也有朱元璋玩平衡的原因。


    隻是可惜,朱標和朱雄英的過早死亡,導致朱元璋大開屠刀,將淮西派殺了個幹幹淨淨。


    順帶著以淮西為首的北方官員,也跟著一蹶不振。


    江浙派為首的江南係獨霸朝堂,最後弄出了南北榜案。


    這估計也是朱元璋自己沒想到的。


    直到朱棣起兵靖難,推翻了朱允炆重塑朝堂,這種情況才得到改善。


    總之,科舉選官為正途,這種思維在宋朝就已經形成,幾百年下來更是深入人心。


    今年科舉重啟,國子監這群官二代們的壓力,比一般人還要大。


    之前廢除科舉,他們在國子監學習幾年,就可以靠恩蔭直接出仕。


    也沒人會嘲笑他們。


    現在科舉恢複,他們再走恩蔭,就要永遠低進士一頭。


    還有就是,在國子監他們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要是科舉還考不過地方來的讀書人。


    那這個人就丟大了。


    不光學生自己丟人,國子監也跟著丟臉。


    所以,壓力來到了國子監這一邊。


    新任國子監祭酒龔敩,吃住都在學校,每天都在督促師生努力學習。


    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個時辰。


    在這種情況下,陳景恪預想中的,國子監儒生為難算經編撰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就連之前排擠算學的儒生,也消停了許多。


    這讓陳景恪放心了許多。


    一路來到位於算學班的《洪武算經》編纂辦公,這裏聚了上百人,大家都在忙碌著。


    算學班幾乎所有學生,都參與了進來。


    編寫算書的過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且能直接學到第一手的知識,比平時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更多。


    所以也不存在耽誤學業的說法。


    陳景恪也不是第一次來算學班了,大家都認識他。


    也都知道他的算學水平高超,洪武算經就是依照他的算學書為藍本編寫。


    所以對他很是尊敬。


    馬上就有人帶他找到了程一民。


    見到他,程一民大笑著迎上來:“哈哈,陳伴讀你來了。”


    陳景恪還禮道:“程博士,沒有打擾到你們吧?”


    “沒有沒有,你不來我也要找你呢。”


    “哦?可是遇到了什麽難題?”


    “咱們裏麵說。”


    兩人來到位於裏麵的辦公室,各自坐好。


    程一民才說道:“陛下讓我參與算科考卷編寫,我在想……”


    陳景恪驚訝的道:“等等,陛下讓你出算科考卷?你是國子監算學班博士,這……”


    就不怕作弊嗎?


    就算程一民道德高尚,不會私下泄露考題給學生,可瓜田李下總是會惹人閑言碎語的。


    出試卷,怎麽也要找不相幹的人來啊。


    程一民不無得意的道:“編寫考卷之人,不隻是要求算學高明,為人還要可靠。”


    “符合身份的人,大都參與了《洪武算經》編撰。”


    “一時半會兒,陛下恐怕也找不到更合適的出卷人選了。”


    當然,還有個原因是,算科是突然加進來的,準備時間不足。


    “邱侍郎告訴我,朝廷對計官的缺口很大。”


    “為了多招一些人,陛下同意降低錄用的標準。”


    “我估摸著今年參考的人,隻要不是太差都能被選中。”


    陳景恪皺眉道:“這樣的人能勝任工作嗎?”


    程一民說道:“能來參考的,都是有一定算學基礎的,稍加培養就能勝任。”


    “也就這兩屆會如此,往後就會恢複正常。”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邱廣安沒有告訴他。


    那就是,朱元璋這麽做也是迫於無奈。


    這幾年他大開屠刀,查辦的官吏數以萬計。


    一個官員貪腐,他手底下的計官十有八九也逃不了幹係。


    再加上前幾年的空印案,殺的很大一部分也是計官。


    所以,真正懂算學的計官,已經被殺的十不存一。


    加上科舉被廢有十來年了,缺少正規的補充途徑。


    空缺的位置,基本都是普通讀書人在擔任。


    之前朱元璋沒有關注過這一塊,還不知道是什麽情況。


    最近朱標在搞貨幣改革,每天和錢糧打交道,終於了解了當前計官體係的真實情況。


    就倆字,混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見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見月明並收藏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