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到孔丘心思把定,梳洗一番後出門而去……
……孔丘緩步而行,至郯子下榻的魯國都城驛站,卻被告知郯子受魯昭公宴飲款待晚歸,至今未醒。孔丘乃立身驛站之外等候,這一等便直到黃昏時分,方才有人來請孔丘入內。也許是郯子真的剛醒,也許是郯子有意為之,來考驗孔丘是否真心誠意。
人族有諸多大氏族,平常蟄伏默默積蓄實力,關鍵時刻以雷霆之勢出手,左右人族興衰。稍微有心便不難發現,這些大氏族多時源自三皇五帝之後。而往前再推一步,便會發現五帝之後亦是源自三皇之後。雖說達到各個氏族之祖的程度,血脈幾經洗煉蛻變,另辟一脈,早已與原血脈關聯不大,但畢竟是起源其中。
而三皇當中尤以天皇伏羲的功勞貢獻最大,帶領人族崛起,開啟了人族的文明盛世。按說人族當中該是伏羲風氏最為強盛,但現今人族格局卻非如此,而是人皇軒轅氏之後最為強盛。究其原因,恐怕還是軒轅黃帝生性風·流,禦女三千,留下的子嗣後裔最多之故。
少昊乃軒轅長子,其開辟的窮桑氏,或者說是金天氏一脈,本該是軒轅氏後裔當中最為強盛的一脈。但少昊企圖比肩三皇不成,遭受天譴,導致人族氣運大跌,其子嗣也受連累。除了脫離窮桑氏,令辟一脈的帝嚳之外,窮桑氏本宗一脈可說是一蹶不振。
少昊有一玄孫,天資縱橫,完全可以另辟一脈,建立新的人族大氏族,成為氏族之祖。卻因不願舍棄窮桑氏主宗一脈,受天譴所累,後感人力難以勝天,遂自封於人族聖殿之中。直到逍遙撥動天道命數,大爭之世來臨,方才破封而出,降生到窮桑氏不知道多少代的後裔當中。
是故郯子稱少昊為高祖,而郯子此次投身人間界的目的,卻非那證道之機。而是借此機會消除窮桑氏一脈身上的天譴,扭轉窮桑氏命運。當然,要是在此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有望證道之機的話,也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而郯子自投身人間界之後,也是頗有成就,青少年時期即治好父母的眼疾,使二老重見光明,孝賢之名遠傳。而後更是白手起家,在諸侯環伺,群雄爭霸的春秋亂世之中從無到有地建立了郯國,而且以淵博學識稱“子”。
孔丘得見郯子,中等身材,麵容消瘦,山羊胡須,也沒有一國之主的王霸之氣,唯有一雙眼眸明亮,似是蘊含無窮大智慧,不覺令人折服。
“末學後進孔丘拜見郯子先生。”孔丘行禮拜見,郯子卻隻受半禮便伸手將其扶起,絲毫沒有高高在上的倨傲之感。
窮桑氏與鳳族淵源頗深,少昊拜鳳族凰穎為師,而且以百鳥為百官職稱命名。若說在少昊擔任人族共主的過程中,諸事背後沒有鳳族的影子,這說出去都沒人信。甚至少昊證道三皇果位不成,爆體危亡,亦是被鳳族帶迴鳳鳴山穀複生,如今仍在鳳族之中潛修不出。
郯子雖是少昊玄孫,但麵對鳳凰之子、人族先師,卻不敢有絲毫怠慢。而且這也是因為孔丘仍未點破胎中之迷,記憶未複,否則就是這半禮,郯子也不敢受的。
“高祖少昊誕生之時有五鳳齊鳴,乃以鳳凰為圖騰神獸,以百鳥命名百官。我聞仲尼出生之時,有鳳來儀,常自比鳳凰,可見你我緣分不淺啊!”郯子麵有笑意,此話一出,立馬便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
孔丘關注各國大事,洞悉天下時勢,早已察覺自己仕途不見起色是因為有人暗中阻撓,而且不止一位。隻是自己羽翼未豐,尚不是一鳴驚人、一飛衝天之時,遂一邊苦學,一邊靜待時機。如今自己學識已可稱學富五車,勉強夠到“子”的境界,又有郯子來魯,事有轉機。
孔丘本來以為想要郯子幫助自己,還要費一番唇舌,甚至是付出不小的代價呢。不想郯子對自己的態度竟如此和善,有些出乎意料。孔丘時常天人交感,神而明之,感應一個人對自己是真心還是假意,善意還是惡意,再簡單不過了。
郯子如此真誠相待,顯然除了郯子所說的緣分,以及二人合則兩利之外,還有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不過孔丘並沒有在意,有時候並不一定所有事情都要追究到底的。
一個是已然稱“子”的一國之君,一個是即將稱“子”的雛鳳,見禮過後閑談幾句便天南海北地暢談起來。孔丘此時還未曾遊曆各國,對各國風土人情、天下時勢的認知還及不上郯子,所以雖說是暢談,卻是郯子講授居多。
各國風土人情隻能算是二人交談的預熱、鋪墊,也可以說是拋磚引玉,所以自然而然得便從風土人情上過渡到天下時勢之上。論及天下時勢,便不可避免地談起治國之策,各國引領浪潮的風雲人物,像老子、晏嬰、子產、萇弘等人更是被不斷提起。
郯子與孔丘秉燭夜談,渾然不覺時間流逝,還是第二日魯昭公派人來請郯子觀禮祭典,二人方才驚醒過來。孔丘意猶未盡,雖感不舍,卻也隻能暫且告辭離去,郯子梳洗一番後亦去魯國太廟觀禮。
隨後的日子裏,孔丘經常來拜訪郯子,郯子亦不時去往孔丘家中,促膝長談,常常廢寢忘食。孔丘曾表露拜師之意,郯子卻拒而不受,孔丘遂以先生稱之,兩人亦師亦友。有郯子講授,孔丘的學問見識日益精進,時常舉一反三,許多見解就是郯子也覺耳目一新,大受啟發,獲益匪淺。
二人的暢談也從一教一學變成了二人共同探討、辯駁,郯子不禁暗自感歎孔丘不愧是鳳凰之子。隨著二人交流的不斷深入,早已不限於天下時勢,開始涉及天地自然、道法本源,如今盛行的運朝開辟之法也被二人多次談及。
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
命即命運,命理、易數,對命運的修煉,最深刻出色的莫過於伏羲的八卦神算,《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皆由其衍生而出。隻是對於命運的修煉還未成體係,很大程度上依賴修煉道行,依舊包含在修煉精氣神的修仙體係當中。按照前世軌跡,此次大爭之世之後,對命運的修煉將分為三支,一曰道家易,一曰儒家易,一曰術家易。
運即氣運,對於氣運的修煉,主要有開宗立派和開辟運朝兩種,而且運朝開辟與帝王之道相結合,此時已初成體係。運朝開辟者祭天立國,聚攏天地氣運而生氣運金龍,通常有護國圖騰神獸與鎮國神器。
也正因依托於氣運,運朝開辟者雖修煉速度的極快,但一身實力有超過半數來自氣運加持,剩下半數還要分出護國神獸與鎮國神器的份。一旦大失民心,或者被其他更強大的運朝所敗,氣運潰散,立時實力大降,甚至因為承受不了氣運反噬而亡。
風水則是地勢龍脈,在地仙界則以五莊觀地師一脈為代表,在人間界則是九天玄女為代表。不過此時還未成體係,甚至“風水”一詞還沒有出現,同樣包含在修仙體係當中。
陰德則與氣運功德類似卻又有不同,功德主陽間事,陰德主陰間事,而且陰德會影響來生事。此時陰德修煉之法在地府酆都之中已現雛形,但同樣不成體係,包含在鬼修體係當中。
讀書自然是儒家的修煉體係,修煉的乃是浩然正氣與乾坤清氣,由孔子開創,經孟子而徹底完善。(未完待續。)
……孔丘緩步而行,至郯子下榻的魯國都城驛站,卻被告知郯子受魯昭公宴飲款待晚歸,至今未醒。孔丘乃立身驛站之外等候,這一等便直到黃昏時分,方才有人來請孔丘入內。也許是郯子真的剛醒,也許是郯子有意為之,來考驗孔丘是否真心誠意。
人族有諸多大氏族,平常蟄伏默默積蓄實力,關鍵時刻以雷霆之勢出手,左右人族興衰。稍微有心便不難發現,這些大氏族多時源自三皇五帝之後。而往前再推一步,便會發現五帝之後亦是源自三皇之後。雖說達到各個氏族之祖的程度,血脈幾經洗煉蛻變,另辟一脈,早已與原血脈關聯不大,但畢竟是起源其中。
而三皇當中尤以天皇伏羲的功勞貢獻最大,帶領人族崛起,開啟了人族的文明盛世。按說人族當中該是伏羲風氏最為強盛,但現今人族格局卻非如此,而是人皇軒轅氏之後最為強盛。究其原因,恐怕還是軒轅黃帝生性風·流,禦女三千,留下的子嗣後裔最多之故。
少昊乃軒轅長子,其開辟的窮桑氏,或者說是金天氏一脈,本該是軒轅氏後裔當中最為強盛的一脈。但少昊企圖比肩三皇不成,遭受天譴,導致人族氣運大跌,其子嗣也受連累。除了脫離窮桑氏,令辟一脈的帝嚳之外,窮桑氏本宗一脈可說是一蹶不振。
少昊有一玄孫,天資縱橫,完全可以另辟一脈,建立新的人族大氏族,成為氏族之祖。卻因不願舍棄窮桑氏主宗一脈,受天譴所累,後感人力難以勝天,遂自封於人族聖殿之中。直到逍遙撥動天道命數,大爭之世來臨,方才破封而出,降生到窮桑氏不知道多少代的後裔當中。
是故郯子稱少昊為高祖,而郯子此次投身人間界的目的,卻非那證道之機。而是借此機會消除窮桑氏一脈身上的天譴,扭轉窮桑氏命運。當然,要是在此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有望證道之機的話,也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而郯子自投身人間界之後,也是頗有成就,青少年時期即治好父母的眼疾,使二老重見光明,孝賢之名遠傳。而後更是白手起家,在諸侯環伺,群雄爭霸的春秋亂世之中從無到有地建立了郯國,而且以淵博學識稱“子”。
孔丘得見郯子,中等身材,麵容消瘦,山羊胡須,也沒有一國之主的王霸之氣,唯有一雙眼眸明亮,似是蘊含無窮大智慧,不覺令人折服。
“末學後進孔丘拜見郯子先生。”孔丘行禮拜見,郯子卻隻受半禮便伸手將其扶起,絲毫沒有高高在上的倨傲之感。
窮桑氏與鳳族淵源頗深,少昊拜鳳族凰穎為師,而且以百鳥為百官職稱命名。若說在少昊擔任人族共主的過程中,諸事背後沒有鳳族的影子,這說出去都沒人信。甚至少昊證道三皇果位不成,爆體危亡,亦是被鳳族帶迴鳳鳴山穀複生,如今仍在鳳族之中潛修不出。
郯子雖是少昊玄孫,但麵對鳳凰之子、人族先師,卻不敢有絲毫怠慢。而且這也是因為孔丘仍未點破胎中之迷,記憶未複,否則就是這半禮,郯子也不敢受的。
“高祖少昊誕生之時有五鳳齊鳴,乃以鳳凰為圖騰神獸,以百鳥命名百官。我聞仲尼出生之時,有鳳來儀,常自比鳳凰,可見你我緣分不淺啊!”郯子麵有笑意,此話一出,立馬便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
孔丘關注各國大事,洞悉天下時勢,早已察覺自己仕途不見起色是因為有人暗中阻撓,而且不止一位。隻是自己羽翼未豐,尚不是一鳴驚人、一飛衝天之時,遂一邊苦學,一邊靜待時機。如今自己學識已可稱學富五車,勉強夠到“子”的境界,又有郯子來魯,事有轉機。
孔丘本來以為想要郯子幫助自己,還要費一番唇舌,甚至是付出不小的代價呢。不想郯子對自己的態度竟如此和善,有些出乎意料。孔丘時常天人交感,神而明之,感應一個人對自己是真心還是假意,善意還是惡意,再簡單不過了。
郯子如此真誠相待,顯然除了郯子所說的緣分,以及二人合則兩利之外,還有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不過孔丘並沒有在意,有時候並不一定所有事情都要追究到底的。
一個是已然稱“子”的一國之君,一個是即將稱“子”的雛鳳,見禮過後閑談幾句便天南海北地暢談起來。孔丘此時還未曾遊曆各國,對各國風土人情、天下時勢的認知還及不上郯子,所以雖說是暢談,卻是郯子講授居多。
各國風土人情隻能算是二人交談的預熱、鋪墊,也可以說是拋磚引玉,所以自然而然得便從風土人情上過渡到天下時勢之上。論及天下時勢,便不可避免地談起治國之策,各國引領浪潮的風雲人物,像老子、晏嬰、子產、萇弘等人更是被不斷提起。
郯子與孔丘秉燭夜談,渾然不覺時間流逝,還是第二日魯昭公派人來請郯子觀禮祭典,二人方才驚醒過來。孔丘意猶未盡,雖感不舍,卻也隻能暫且告辭離去,郯子梳洗一番後亦去魯國太廟觀禮。
隨後的日子裏,孔丘經常來拜訪郯子,郯子亦不時去往孔丘家中,促膝長談,常常廢寢忘食。孔丘曾表露拜師之意,郯子卻拒而不受,孔丘遂以先生稱之,兩人亦師亦友。有郯子講授,孔丘的學問見識日益精進,時常舉一反三,許多見解就是郯子也覺耳目一新,大受啟發,獲益匪淺。
二人的暢談也從一教一學變成了二人共同探討、辯駁,郯子不禁暗自感歎孔丘不愧是鳳凰之子。隨著二人交流的不斷深入,早已不限於天下時勢,開始涉及天地自然、道法本源,如今盛行的運朝開辟之法也被二人多次談及。
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
命即命運,命理、易數,對命運的修煉,最深刻出色的莫過於伏羲的八卦神算,《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皆由其衍生而出。隻是對於命運的修煉還未成體係,很大程度上依賴修煉道行,依舊包含在修煉精氣神的修仙體係當中。按照前世軌跡,此次大爭之世之後,對命運的修煉將分為三支,一曰道家易,一曰儒家易,一曰術家易。
運即氣運,對於氣運的修煉,主要有開宗立派和開辟運朝兩種,而且運朝開辟與帝王之道相結合,此時已初成體係。運朝開辟者祭天立國,聚攏天地氣運而生氣運金龍,通常有護國圖騰神獸與鎮國神器。
也正因依托於氣運,運朝開辟者雖修煉速度的極快,但一身實力有超過半數來自氣運加持,剩下半數還要分出護國神獸與鎮國神器的份。一旦大失民心,或者被其他更強大的運朝所敗,氣運潰散,立時實力大降,甚至因為承受不了氣運反噬而亡。
風水則是地勢龍脈,在地仙界則以五莊觀地師一脈為代表,在人間界則是九天玄女為代表。不過此時還未成體係,甚至“風水”一詞還沒有出現,同樣包含在修仙體係當中。
陰德則與氣運功德類似卻又有不同,功德主陽間事,陰德主陰間事,而且陰德會影響來生事。此時陰德修煉之法在地府酆都之中已現雛形,但同樣不成體係,包含在鬼修體係當中。
讀書自然是儒家的修煉體係,修煉的乃是浩然正氣與乾坤清氣,由孔子開創,經孟子而徹底完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