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某個酒吧看到過他,也有人看到過他在馬路邊彈吉他,想獲得些資助。
我從輔導員那裏要到厚樸父親的電話,希望他能向厚樸分析清楚這世界的真實邏輯。然而那位厚樸一直念叨的鄉村英語老師,講話帶著一種莫名其妙的腔調,像老外在說中文一樣。他告訴我:“沒事,就讓他闖闖,失敗了,也當作是讓他發泄發泄,他得把內心的欲望抒發完成啊,要不這一生就浪費了。”
我一下子明白,為什麽厚樸有著那麽著急、倉促,同時強烈而又真摯地擁抱世界的想象——這樣的父親幫不了厚樸。
實在沒有辦法,我最終試圖找王子怡幫忙。她淡淡地說:“哦,厚樸,好幾個晚上拖著把吉他在我家小區裏半夜唱歌,發酒瘋說他如何愛我,被我父親叫警察把他帶走了。他真是個——”
我知道她想說什麽,我不想聽到那個詞語,在她還沒說出口前,趕緊掛了電話。
對厚樸的擔心,很快被每天日常瑣碎的各種滋味淹沒。
在正式畢業前,我如願地被雜誌社錄用。為了參加畢業典禮,我迴了一趟大學。希望這次迴去,能見到厚樸。
打開以前宿舍的門,裏麵確實出乎意料地幹淨。聽同學說,厚樸在臨走前,擦拭幹淨了每一個角落。他們不解厚樸的這個行為,其實我也不理解。
讓人意外的是,除了帶走一把吉他,厚樸把整套樂器都留下來了。他跟同學們說,這是留給以後來這所學校,同樣懷有夢想的人。
我大概能感覺到,要離開學校時,厚樸內心裏那複雜的滋味。
以前讀大學的時候,總覺得這城市格外的小,就是一條主幹道,衍生出幾條功能迥異的路。然而,當它藏住一個人的時候,就變得格外的大。
整座城市就隻有酒吧街上那幾個酒吧,也隻有九一路上那兩三家樂器行。厚樸藏身的地方確實不多,但直到迴北京前,我依然沒能找到他。
然而生活必須繼續,就像是個話劇演員,我必須在中場休息時間結束後,繼續扮演起在現實生活中苦苦爭取來的角色。
我就這樣告別了那座城市,告別了學校,也告別了厚樸。
北京果然像隻巨獸,從飛機一落地開始,就有各種觸須攀爬而來,把你卷入一個個事件、一個個挑戰、一個個故事和一場場悲喜中。這眾多事件,這眾多悲喜,厚厚地、一層層地包裹著你,讓你經常恍惚,覺得似乎除了北京之外,
再沒有其他的生活了。
作為師範大學的學生,我和厚樸的大部分同學都留在家鄉當起了老師,偶爾有些來北京進修或者補習的。我作為唯一一個紮根北京的人,自然成了他們的駐京接待處。
我沒再刻意去打聽厚樸的消息,但來的人總會有意無意地說起——事實上我和許多同學說不上熟悉,隻是偶爾說說一些陳年舊事和另外一個共同認識的人的故事,勉強證明,我們為什麽還要在彼此身上花時間的原因。
據說厚樸流浪到最後,沒有朋友收留了,借公共電話亭打了個電話,就被他父親來城市接了迴去。
為了他的事情,厚樸的母親和父親吵了很兇的一架,最終母親的主意占了上風。在母親的努力下,一些關係得到疏通,厚樸被安排到三明一個很小的村莊裏去教書。教的課據說很雜,有語文、政治和音樂等。
不知道為什麽,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我經常會在忙到大腦快抽筋的時刻,突然想象,在一個小村莊裏帶著一群小孩唱歌的厚樸。在我的想象裏,他還是那樣激情四溢,還笑開著兩顆小虎牙,而村子的陽光,能把他的臉再次照出那種動人的透亮感來。我總會邊想象,邊自己開心地笑。
仿佛過上這樣生活的,是我自己。
糊裏糊塗地,我在北京已經待了兩年了。一個很平常的晚上,大學時期的班長給我打來電話:“你這周末能迴來嗎?一起去趟三明。”
“為什麽去三明?”我沒反應過來。
“厚樸死了,班級組織同學們去探望他家。想說你們是最好的朋友,要不要也去送送他?”
我當即腦子一片空白,猶如被人重擊了一般。
班長還在講述這幾年厚樸經曆的種種,那是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到村裏教書的厚樸,一開始有些寡言,但也稱不上什麽問題,但慢慢地,他不斷和家裏人說,腦子裏有個聲音,哐當哐當的,像是有隻怪獸,就住在他腦子裏到處衝撞。一開始,還隻是在晚上隱隱作痛,漸漸地,會突然毫無征兆地發作,他一開始隻是喊頭疼,後來竟發展到拿自己的頭去撞牆,撞得頭破血流。
課最終是上不了了,他的父親帶著他到處去檢查,並沒能查出什麽問題。
自殺的前一周,他對父親提了最後的要求:我能去北京看病嗎?
他父親拒絕了。
這幾年,已經耗盡了這個家庭的最後一點積蓄,也耗盡了這個父
親最後的耐心。
班長還在感慨:“我們要多珍惜彼此了,生活是個漫長的戰役,他是我們當中陣亡的第一個人……”
我已經聽不清他在說什麽了。
厚樸的父親不知道,同學們不知道,王子怡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住在厚樸腦子裏的怪獸,是他用想象喂大的那個過度膨脹的理想幻象。我還知道,北京不隻是他想要求醫的地方,還是他為自己開出的最後藥方。
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傷,迅速在胸口膨脹。張了張口,試圖想發出點什麽,卻始終沒有一點聲音。我這才意識到,這幾來年,對自己的管控太成功了,以至於在這個極度難過的時候,還顧慮著大聲宣泄會惹來鄰居的非議。
大學四年,畢業工作兩年,我一直控製著自己,沒學會抽煙,沒學會喝酒,沒讓自己學會發泄情緒的一切極端方式。要確保對自己一切的控製,要確保對某種想象的未來達成,要確保自己能準確地活在通往目標的那個程序裏。
然而我要抵達的到底是什麽?這樣的抵達到底有什麽意義?
我自己也完全不清楚。
不想哭,內心憋悶得難受,隻能在租住的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間裏,不斷來來迴迴地到處走,然後不斷深深地、長長地歎氣。仿佛我的胸口淤積著一個發酵出濃鬱沼氣的沼澤,淤積著一個被人拚命咀嚼,但終究沒能被消化,黏糊成一團的整個世界。
也就是在那時候,我突然察覺,或許我也是個來北京看病的人。
或許,我和厚樸生的是同一種病。
海是藏不住的
我六歲的時候,才第一次看到海。雖然,我是海邊的孩子,而且我的父親,就曾是一名海員。
那次看到海,是到外祖母家的路上。沿著鄉間的小路,跟在母親的身後走,總感覺,怎麽路邊的甘蔗林那,總傳來明晃晃的亮光。我趁著母親不備往那跑,這才看到海。
追來的母親氣急敗壞。她說,你父親不讓你知道海的,就怕你覺得好玩自己跑來了,擔心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其實父親擔心的不僅這個。迴到家裏,父親鄭重地和我說:“我小時候就是老覺得海邊好玩、船上生活好玩,這才過上後來的生活。但海上太苦了,我希望你在鎮上的中學讀好書,不要再做和這相關的工作。”
東石,我生活的這個小鎮,或許有太多像我父親那樣的人。十幾年來,鎮區的發展,一直往反方向滋長,整個小鎮
都在集體逃離那片帶給他們樂趣和磨難的海洋。然而這片試圖被父母藏住的海,卻因父母的禁止而越發吸引我。
再次去拜訪外祖母的路上,我突然放開步子往甘蔗林那衝,母親氣惱地追我,把我追急了,竟撲通往那一跳,海水迅速把我淹沒了,那鹹鹹的海水包裹著我,把我往懷裏摟。我看到,這海水之上那碎銀一樣的陽光,鋪滿我的瞳孔,醒來的時候,已經在醫院的病床上。
海是藏不住的。父母因為自己曾經的傷痛和自以為的對我的愛護,硬是要掩飾。我因而聽到海浪聲,以為是風聲,聞到海腥味,以為是遠處化工廠的味道。然而,那龐大的東西還一直在漲落著,而且永遠以光亮、聲響在召喚。我總會發現的,而且反而因為曾經的掩飾,更加在意,更加狂熱。
那次被水淹後,父親卻突然帶我去航行。那真是可怕的記憶,我在船上吐得想哭都沒力氣哭出聲,求著父親讓我趕緊靠岸。從那之後,我不會瘋狂地往海邊跑,然而也沒懼怕海,我知道自己和它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什麽。那就是坐在海邊,享受著海風親昵的撫摸,享受著包裹住我的龐大的湛藍——那種你似乎一個人但又不孤獨的安寧。再長大一點,我還喜歡騎著摩托車,沿著海岸線一直兜風。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到和它相處的方式。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致,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為節製或者自我用邏輯框住,甚至掩耳盜鈴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無論如何,它終究永遠在那躁動起伏。
我期許自己要活得更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歡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醜陋與美妙,找到和它們相處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這一路看到的風景,最終能全部用審美的筆觸表達出來。
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處的距離,找到欣賞它們的最好方式。
願每個城市都不被閹割
應該是在一九九八年的時候,阿爸一度打定主意要把老家小鎮上兩百多平方米的老石頭房子賣掉,到廈門買套六十多平方米的。當時促使他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台灣電視劇看多了,看到電視劇裏描述的那種都市生活,無論怎麽對比,總覺得那種生活比現在的樣式好。阿爸做這個決定是在雨水多的春季,潮濕且易煩亂,影響著一整家子對所處的生活異常不滿。
終於阿爸決定要帶著我去探路了。他說順便讓你見識一下大城市的生活。當時老家這個海邊的小鎮還看不到太多的車,從我老家到廈門每天就早上六點半一班,所以小鎮的人很多會暈車,包括我。我暈車是受不了那種刺鼻的汽油味。所以從一上車,往廈門的路上,難受就壓過興奮。好不容易到了廈門,下了車我一口吐了出來,我看到的是一排排車屁股對我冒著煙。阿爸以前是海員,見怪不怪,說會習慣的。
當時小孩子的鼻子敏感,覺得這座城市怎麽到處都是油味,我試圖激起自己的興趣,比如擠公交車,比如看兩旁整齊的綠化帶,比如高樓——但顯然一切都是在預料中。我知道阿爸也似乎在激發我的興趣,一路指著,你看這棟樓有幾層你數數,我說不數了,電視上還有更高的,他說你看這道路都鋪磚,我說這個電視上也有,他說你看好多車,我說我也看過了,你看有紅綠燈,我說書本上讀太多了。最終我實在提不起興趣了,城市裏似乎太多已知,我老家的一個小水池都有好多未知。
我們去拜訪的是表哥家,雖然是表哥但年紀和我爸爸相仿,他有個兒子比我小六歲左右。看我無精打采,便讓這個小侄子帶我出去走。本來想能有什麽好玩的,其實就是四處走,叫我數樓有幾層,看地麵上的瓷磚。然後還有學規矩,一路上都在叫喚,不準隨地扔東西、要排隊上公交車、要走斑馬線。當時小孩子的我一直在心裏慶幸還好自己不是這裏的人,而且看著大片大片望不到盡頭的水泥地,我覺得好悲哀——沒有各種奇特的植物沒有長有小蝌蚪和五彩魚的水池沒有可以挖地道的地方。
現在我是在空氣更不好的北京寫這個東西,當然鼻子已經麻木,聞不出好空氣的味道了。不過我覺得曾經的鄉土讓自己變得相對渾厚些——因為渾濁所以厚實。事實上我很慶幸阿爸後來沒有讓我家搬到廈門,雖然它已經是中國最美的城市之一了。記得我和《新周刊》前創意總監令狐磊有次聊天,聊到他是來自湛江一個小鎮,我是來自泉州一個小鎮,他就接著往下列舉了,才發覺中國新聞圈、文學圈很多現在的青壯派都是小鎮出身。令狐說他們總結過了,這叫小鎮包圍城市。他說曾經有過調查,現在大城市各個領域的主力百分之八十以上來自小鎮,他問我怎麽理解,我說因為小鎮出來的渾厚。
我所說的渾厚有個最簡單的解釋,從一個小鎮的生活再到一個縣城一個地級市一個大城市,順著這根鏈條下來,每一個層次的生活都不一樣,你經過對比,對以往的更能理解而且吸收,對現在的也
更能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而比起一生下來就在城市的孩子們,我們有太多他們覺得奇特和不可思議的故事了。
我並不是說廈門不好,相反在我走過的中國這麽多城市裏,我最喜歡的是廈門和昆明了,隻是我覺得城市不好。特別是中國的城市不好。廈門和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建設都有個基礎——人家國外的城市是怎麽樣的,以及人們該怎麽被組織的,然後再依據這樣的標準建設。中國近代的城市不是長出來的,不是培植出來的,不是催生出來的,而是一種安排。因為初期必然要混亂,所以中國的城市也表現出強大的秩序意識,人要幹嗎,路要怎麽樣。生長在這樣環境裏的人,除了維護秩序或者反抗秩序,似乎也難接受第二層次的思維了。
我一直覺得有生命力的地方在於渾濁。一潭池子裏的水和放在觀景台上的水,永遠是池子豐富也美麗。就一個池子,它裏麵的各種生物以及各種生活在這世界的故事都可以讓一個孩子開心一個下午,而城市裏的孩子隻能盯著被安排好的景色開心這麽一瞬間。
現在國外的建築師常用一個詞來諷刺中國,“千城一麵”,無論哪個城市,都隻能從國外的標準去解釋當時為什麽這麽建,而不能說出這個建築這條街道和人群的生活是如何自然地演變融合,骨肉相連的。中國的許多城市就這麽倉促地被一個標準給閹割了。
類似於我
我從輔導員那裏要到厚樸父親的電話,希望他能向厚樸分析清楚這世界的真實邏輯。然而那位厚樸一直念叨的鄉村英語老師,講話帶著一種莫名其妙的腔調,像老外在說中文一樣。他告訴我:“沒事,就讓他闖闖,失敗了,也當作是讓他發泄發泄,他得把內心的欲望抒發完成啊,要不這一生就浪費了。”
我一下子明白,為什麽厚樸有著那麽著急、倉促,同時強烈而又真摯地擁抱世界的想象——這樣的父親幫不了厚樸。
實在沒有辦法,我最終試圖找王子怡幫忙。她淡淡地說:“哦,厚樸,好幾個晚上拖著把吉他在我家小區裏半夜唱歌,發酒瘋說他如何愛我,被我父親叫警察把他帶走了。他真是個——”
我知道她想說什麽,我不想聽到那個詞語,在她還沒說出口前,趕緊掛了電話。
對厚樸的擔心,很快被每天日常瑣碎的各種滋味淹沒。
在正式畢業前,我如願地被雜誌社錄用。為了參加畢業典禮,我迴了一趟大學。希望這次迴去,能見到厚樸。
打開以前宿舍的門,裏麵確實出乎意料地幹淨。聽同學說,厚樸在臨走前,擦拭幹淨了每一個角落。他們不解厚樸的這個行為,其實我也不理解。
讓人意外的是,除了帶走一把吉他,厚樸把整套樂器都留下來了。他跟同學們說,這是留給以後來這所學校,同樣懷有夢想的人。
我大概能感覺到,要離開學校時,厚樸內心裏那複雜的滋味。
以前讀大學的時候,總覺得這城市格外的小,就是一條主幹道,衍生出幾條功能迥異的路。然而,當它藏住一個人的時候,就變得格外的大。
整座城市就隻有酒吧街上那幾個酒吧,也隻有九一路上那兩三家樂器行。厚樸藏身的地方確實不多,但直到迴北京前,我依然沒能找到他。
然而生活必須繼續,就像是個話劇演員,我必須在中場休息時間結束後,繼續扮演起在現實生活中苦苦爭取來的角色。
我就這樣告別了那座城市,告別了學校,也告別了厚樸。
北京果然像隻巨獸,從飛機一落地開始,就有各種觸須攀爬而來,把你卷入一個個事件、一個個挑戰、一個個故事和一場場悲喜中。這眾多事件,這眾多悲喜,厚厚地、一層層地包裹著你,讓你經常恍惚,覺得似乎除了北京之外,
再沒有其他的生活了。
作為師範大學的學生,我和厚樸的大部分同學都留在家鄉當起了老師,偶爾有些來北京進修或者補習的。我作為唯一一個紮根北京的人,自然成了他們的駐京接待處。
我沒再刻意去打聽厚樸的消息,但來的人總會有意無意地說起——事實上我和許多同學說不上熟悉,隻是偶爾說說一些陳年舊事和另外一個共同認識的人的故事,勉強證明,我們為什麽還要在彼此身上花時間的原因。
據說厚樸流浪到最後,沒有朋友收留了,借公共電話亭打了個電話,就被他父親來城市接了迴去。
為了他的事情,厚樸的母親和父親吵了很兇的一架,最終母親的主意占了上風。在母親的努力下,一些關係得到疏通,厚樸被安排到三明一個很小的村莊裏去教書。教的課據說很雜,有語文、政治和音樂等。
不知道為什麽,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我經常會在忙到大腦快抽筋的時刻,突然想象,在一個小村莊裏帶著一群小孩唱歌的厚樸。在我的想象裏,他還是那樣激情四溢,還笑開著兩顆小虎牙,而村子的陽光,能把他的臉再次照出那種動人的透亮感來。我總會邊想象,邊自己開心地笑。
仿佛過上這樣生活的,是我自己。
糊裏糊塗地,我在北京已經待了兩年了。一個很平常的晚上,大學時期的班長給我打來電話:“你這周末能迴來嗎?一起去趟三明。”
“為什麽去三明?”我沒反應過來。
“厚樸死了,班級組織同學們去探望他家。想說你們是最好的朋友,要不要也去送送他?”
我當即腦子一片空白,猶如被人重擊了一般。
班長還在講述這幾年厚樸經曆的種種,那是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樣的故事:到村裏教書的厚樸,一開始有些寡言,但也稱不上什麽問題,但慢慢地,他不斷和家裏人說,腦子裏有個聲音,哐當哐當的,像是有隻怪獸,就住在他腦子裏到處衝撞。一開始,還隻是在晚上隱隱作痛,漸漸地,會突然毫無征兆地發作,他一開始隻是喊頭疼,後來竟發展到拿自己的頭去撞牆,撞得頭破血流。
課最終是上不了了,他的父親帶著他到處去檢查,並沒能查出什麽問題。
自殺的前一周,他對父親提了最後的要求:我能去北京看病嗎?
他父親拒絕了。
這幾年,已經耗盡了這個家庭的最後一點積蓄,也耗盡了這個父
親最後的耐心。
班長還在感慨:“我們要多珍惜彼此了,生活是個漫長的戰役,他是我們當中陣亡的第一個人……”
我已經聽不清他在說什麽了。
厚樸的父親不知道,同學們不知道,王子怡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住在厚樸腦子裏的怪獸,是他用想象喂大的那個過度膨脹的理想幻象。我還知道,北京不隻是他想要求醫的地方,還是他為自己開出的最後藥方。
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傷,迅速在胸口膨脹。張了張口,試圖想發出點什麽,卻始終沒有一點聲音。我這才意識到,這幾來年,對自己的管控太成功了,以至於在這個極度難過的時候,還顧慮著大聲宣泄會惹來鄰居的非議。
大學四年,畢業工作兩年,我一直控製著自己,沒學會抽煙,沒學會喝酒,沒讓自己學會發泄情緒的一切極端方式。要確保對自己一切的控製,要確保對某種想象的未來達成,要確保自己能準確地活在通往目標的那個程序裏。
然而我要抵達的到底是什麽?這樣的抵達到底有什麽意義?
我自己也完全不清楚。
不想哭,內心憋悶得難受,隻能在租住的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間裏,不斷來來迴迴地到處走,然後不斷深深地、長長地歎氣。仿佛我的胸口淤積著一個發酵出濃鬱沼氣的沼澤,淤積著一個被人拚命咀嚼,但終究沒能被消化,黏糊成一團的整個世界。
也就是在那時候,我突然察覺,或許我也是個來北京看病的人。
或許,我和厚樸生的是同一種病。
海是藏不住的
我六歲的時候,才第一次看到海。雖然,我是海邊的孩子,而且我的父親,就曾是一名海員。
那次看到海,是到外祖母家的路上。沿著鄉間的小路,跟在母親的身後走,總感覺,怎麽路邊的甘蔗林那,總傳來明晃晃的亮光。我趁著母親不備往那跑,這才看到海。
追來的母親氣急敗壞。她說,你父親不讓你知道海的,就怕你覺得好玩自己跑來了,擔心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其實父親擔心的不僅這個。迴到家裏,父親鄭重地和我說:“我小時候就是老覺得海邊好玩、船上生活好玩,這才過上後來的生活。但海上太苦了,我希望你在鎮上的中學讀好書,不要再做和這相關的工作。”
東石,我生活的這個小鎮,或許有太多像我父親那樣的人。十幾年來,鎮區的發展,一直往反方向滋長,整個小鎮
都在集體逃離那片帶給他們樂趣和磨難的海洋。然而這片試圖被父母藏住的海,卻因父母的禁止而越發吸引我。
再次去拜訪外祖母的路上,我突然放開步子往甘蔗林那衝,母親氣惱地追我,把我追急了,竟撲通往那一跳,海水迅速把我淹沒了,那鹹鹹的海水包裹著我,把我往懷裏摟。我看到,這海水之上那碎銀一樣的陽光,鋪滿我的瞳孔,醒來的時候,已經在醫院的病床上。
海是藏不住的。父母因為自己曾經的傷痛和自以為的對我的愛護,硬是要掩飾。我因而聽到海浪聲,以為是風聲,聞到海腥味,以為是遠處化工廠的味道。然而,那龐大的東西還一直在漲落著,而且永遠以光亮、聲響在召喚。我總會發現的,而且反而因為曾經的掩飾,更加在意,更加狂熱。
那次被水淹後,父親卻突然帶我去航行。那真是可怕的記憶,我在船上吐得想哭都沒力氣哭出聲,求著父親讓我趕緊靠岸。從那之後,我不會瘋狂地往海邊跑,然而也沒懼怕海,我知道自己和它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什麽。那就是坐在海邊,享受著海風親昵的撫摸,享受著包裹住我的龐大的湛藍——那種你似乎一個人但又不孤獨的安寧。再長大一點,我還喜歡騎著摩托車,沿著海岸線一直兜風。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到和它相處的方式。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致,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為節製或者自我用邏輯框住,甚至掩耳盜鈴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無論如何,它終究永遠在那躁動起伏。
我期許自己要活得更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歡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醜陋與美妙,找到和它們相處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這一路看到的風景,最終能全部用審美的筆觸表達出來。
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處的距離,找到欣賞它們的最好方式。
願每個城市都不被閹割
應該是在一九九八年的時候,阿爸一度打定主意要把老家小鎮上兩百多平方米的老石頭房子賣掉,到廈門買套六十多平方米的。當時促使他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台灣電視劇看多了,看到電視劇裏描述的那種都市生活,無論怎麽對比,總覺得那種生活比現在的樣式好。阿爸做這個決定是在雨水多的春季,潮濕且易煩亂,影響著一整家子對所處的生活異常不滿。
終於阿爸決定要帶著我去探路了。他說順便讓你見識一下大城市的生活。當時老家這個海邊的小鎮還看不到太多的車,從我老家到廈門每天就早上六點半一班,所以小鎮的人很多會暈車,包括我。我暈車是受不了那種刺鼻的汽油味。所以從一上車,往廈門的路上,難受就壓過興奮。好不容易到了廈門,下了車我一口吐了出來,我看到的是一排排車屁股對我冒著煙。阿爸以前是海員,見怪不怪,說會習慣的。
當時小孩子的鼻子敏感,覺得這座城市怎麽到處都是油味,我試圖激起自己的興趣,比如擠公交車,比如看兩旁整齊的綠化帶,比如高樓——但顯然一切都是在預料中。我知道阿爸也似乎在激發我的興趣,一路指著,你看這棟樓有幾層你數數,我說不數了,電視上還有更高的,他說你看這道路都鋪磚,我說這個電視上也有,他說你看好多車,我說我也看過了,你看有紅綠燈,我說書本上讀太多了。最終我實在提不起興趣了,城市裏似乎太多已知,我老家的一個小水池都有好多未知。
我們去拜訪的是表哥家,雖然是表哥但年紀和我爸爸相仿,他有個兒子比我小六歲左右。看我無精打采,便讓這個小侄子帶我出去走。本來想能有什麽好玩的,其實就是四處走,叫我數樓有幾層,看地麵上的瓷磚。然後還有學規矩,一路上都在叫喚,不準隨地扔東西、要排隊上公交車、要走斑馬線。當時小孩子的我一直在心裏慶幸還好自己不是這裏的人,而且看著大片大片望不到盡頭的水泥地,我覺得好悲哀——沒有各種奇特的植物沒有長有小蝌蚪和五彩魚的水池沒有可以挖地道的地方。
現在我是在空氣更不好的北京寫這個東西,當然鼻子已經麻木,聞不出好空氣的味道了。不過我覺得曾經的鄉土讓自己變得相對渾厚些——因為渾濁所以厚實。事實上我很慶幸阿爸後來沒有讓我家搬到廈門,雖然它已經是中國最美的城市之一了。記得我和《新周刊》前創意總監令狐磊有次聊天,聊到他是來自湛江一個小鎮,我是來自泉州一個小鎮,他就接著往下列舉了,才發覺中國新聞圈、文學圈很多現在的青壯派都是小鎮出身。令狐說他們總結過了,這叫小鎮包圍城市。他說曾經有過調查,現在大城市各個領域的主力百分之八十以上來自小鎮,他問我怎麽理解,我說因為小鎮出來的渾厚。
我所說的渾厚有個最簡單的解釋,從一個小鎮的生活再到一個縣城一個地級市一個大城市,順著這根鏈條下來,每一個層次的生活都不一樣,你經過對比,對以往的更能理解而且吸收,對現在的也
更能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而比起一生下來就在城市的孩子們,我們有太多他們覺得奇特和不可思議的故事了。
我並不是說廈門不好,相反在我走過的中國這麽多城市裏,我最喜歡的是廈門和昆明了,隻是我覺得城市不好。特別是中國的城市不好。廈門和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建設都有個基礎——人家國外的城市是怎麽樣的,以及人們該怎麽被組織的,然後再依據這樣的標準建設。中國近代的城市不是長出來的,不是培植出來的,不是催生出來的,而是一種安排。因為初期必然要混亂,所以中國的城市也表現出強大的秩序意識,人要幹嗎,路要怎麽樣。生長在這樣環境裏的人,除了維護秩序或者反抗秩序,似乎也難接受第二層次的思維了。
我一直覺得有生命力的地方在於渾濁。一潭池子裏的水和放在觀景台上的水,永遠是池子豐富也美麗。就一個池子,它裏麵的各種生物以及各種生活在這世界的故事都可以讓一個孩子開心一個下午,而城市裏的孩子隻能盯著被安排好的景色開心這麽一瞬間。
現在國外的建築師常用一個詞來諷刺中國,“千城一麵”,無論哪個城市,都隻能從國外的標準去解釋當時為什麽這麽建,而不能說出這個建築這條街道和人群的生活是如何自然地演變融合,骨肉相連的。中國的許多城市就這麽倉促地被一個標準給閹割了。
類似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