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一章象棋故事
象棋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也是曆經千錘百煉的智慧結晶,幾千年來吸引著無數的愛好者陶醉神迷,反應出廣大人民對於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發展的曆史長河中,流傳著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讓我們來欣賞這些精彩的故事。
秦朝末年,當時國家大亂,人民生活困苦,群雄們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統一天下為目標。在眾多群雄之中,有兩位實力強大的領導者,一位是漢王劉邦,另外一位則是西楚霸王項羽,劉邦與項羽曆經七年的對戰過程,這就是有名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位大將軍叫做韓信,有一次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韓信為了讓士兵們頭腦更聰明,所以發明了象棋。韓信認為下象棋可以抒解壓力、訓練沙盤推演的功夫,於是鼓動士兵們多下象棋,士兵們通過象棋獲得許多樂趣,暫時忘記了作戰的辛苦。
在楚漢相爭的時代,流傳許多關於現在象棋規則由來的典故,以下我們一一介紹。
首先是紅黑的由來。因為劉邦自稱赤帝之子,赤就是紅色,所以劉邦用紅色的軍旗作為代表。項羽年輕時,看到秦始皇出巡,車隊上插著一麵一麵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條黑色的大龍走過,讓項羽非常羨慕,從此愛上黑色。後來項羽騎馬打仗,都騎著自己心愛的黑色烏騅,說明了項羽的軍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紅先的由來。有一次,劉邦和項羽兩個人作了一個約定,目標是一個叫做關中的地名,他們比賽看誰的軍隊能夠先進入關中,誰就獲勝。項羽仗著擁有四十萬大軍,采用直線進攻追打秦軍,劉邦則是采取迂迴的方式,招攬秦軍獲得民心。結果劉邦先一步進入關中,這也是現行象棋紅先的典故。
第三是楚河漢界的由來。楚漢相爭開始的時候,項羽的實力比較強大,劉邦為了扭轉被動局勢,任用張良、蕭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劉邦實力大增,項羽隻好向劉邦求和,兩個人達成以“鴻溝”為分界,劉邦掌管鴻溝西邊,項羽占有鴻溝東邊。這就好像現在的象棋,棋盤中間畫有一道楚河漢界,用來區分紅黑兩國一樣。最後是王不見王的由來。楚漢相爭最激烈的一戰發生在鴻溝附近的廣武山,當時楚漢兩軍隔著廣武山對峙,代表漢軍的劉邦站在山上對著項羽大罵,結果項羽生氣地拿起弓箭,瞄準劉邦射了出去,這一箭還差點讓劉邦丟了性命。現在象棋有一條將帥王不見王的規定,意思就是形成將帥見麵的時候,輪到哪一方走子就能取勝,這就好像代表劉邦及項羽的將帥,朝對方射了一箭一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巴邛(今四川一帶)的大地主,家裏庭院有一塊橘園。有一天,地主在散步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霜雪,著急的地主趕快跑到庭院把橘子一棵一棵摘下來,摘著摘著,眼尖的地主發現有兩顆橘子特別大,感到非常好奇。於是地主決定把橘子剖開來看,原來每顆橘子裏都藏有兩位白眉仙翁,他們麵對麵坐著談笑下象棋!仙翁們沉浸於對弈樂趣中,沒有發現地主正在旁邊。過了一會,一位仙翁開口說:“我們在橘子裏下象棋的樂趣,不會輸給在商山下圍棋”。隻可惜找不到根深蒂固的橘子,剛下到精彩的時候,橘子就被摘下來了。這時另一位仙翁肚子餓了,從衣袖裏抽出一條形狀像龍的草根來吃一口,並且用水噴它,草根竟然變成一條真龍,四位仙翁一起騎著龍,隨著腳下緩緩升起的白雲飛向天堂。這則橘中象戲的故事出自《玄怪錄》,作者是唐朝宰相牛僧孺。故事流傳到後世影響十分廣泛,也有人把這個故事解釋為仙翁下圍棋,不過據張如安先生研究,確認是象戲而非圍棋,可見這則故事本身具有相當迷人的吸引力。後來人們就稱下象棋的樂趣為“橘中之樂”,並有“橘中之樂,不減商山”的典故,這也是著名象棋古譜《橘中秘》的命名由來。
南宋末年,朝廷國力衰弱,兵強馬壯的元兵大舉入侵,宋朝麵臨存亡的緊要關頭,愛國詩人文天祥不怕危險,挺身而出號召愛國誌士組成一支軍隊抗元。文天祥與他的父親文儀,兩人都是象棋迷,他們的象棋造詣很高,其中文天祥還常常和棋友周子善、蕭耕山(蕭敬夫)、劉洙及劉澄枰上過招。有一次,文天祥生日的時候,還特地寫了一首有關象棋的詩,可見文天祥對象棋的熱愛,詩裏的內容為:《生日山中和蕭敬夫韻》山深不用結涼棚,風起江萍暑氣輕。處士林泉自今古,男兒弧矢付豪英。客來不必籠中羽,我愛無如橘裏枰。一任蒼鬆栽十裏,他年猶見茯苓生。文天祥對象棋的著迷還不僅於此,他曾經在一個炎熱的夏天裏,帶著眾人跳入河裏遊泳,遊著遊著,喜好象棋的文天祥見山水景色優美,便提議與周子善一邊遊泳一邊對弈,其他人聽了都表示讚成。可是問題來了,兩人在水裏沒有棋具,要怎麽進行對弈呢?原來聰明的文天祥早就想到一條妙計,他提出用口說棋著(讀譜)的方式,與周子善展開“閉目棋”的精彩過招,根據文獻記載,文天祥還是第一個不用棋子棋盤,閉目下象棋的人呢!由於愛好象棋,文天祥精選了四十局棋局,命名從《玉屠金鼎》到《單騎見虜》,並且用自己心愛的“綠端蟬硯”逐一繪製成棋圖附上著法,可惜文天祥後來被元兵所俘虜,這些棋譜便沒有流傳下來。不過文天祥在獄中所寫的《正氣歌》,反映出文天祥偉大的愛國情操,永遠為後代世人傳頌。
清代才子袁枚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攏袖觀棋有所思,分明楚漢兩軍峙。非常喜歡非常惱,不著棋人總不知”。這首詩前兩句描述的景象,你肯定在街頭巷尾見到過:老少爺兒們或蹲或站,手持蒲扇,擼著袖子,擁擠在一副棋局的周圍,或搖旗呐喊或指點迷津。有時候,棋盤上的對峙經常會“演義”成兩邊看棋者的鬥嘴,甚至雙方會像看拔河一樣,進行聲勢上的較量。
沒錯,這正是象棋的魅力。在當今的中國,公園大樹下,田間地頭上,都可以看見象棋吸引來的一堆“發燒友”。有一個民間說法,在中國,平均每十個男性中就有七個會下象棋。這充分說明了象棋在中國深受人們喜愛。這的確是一項非常普及和流行的智力運動,不光在中國,象棋在全世界也是日益普及。現已有2億參與者,遍布四大洲的26個國家和地區。“非常喜歡非常惱,不著棋人總不知”,這句詩也是恰當的說明了象棋愛好者旁人所無法了解的樂趣,而象棋中的樂趣到底來自哪裏呢?象棋又是一門怎樣的智力運動呢?先說說象棋的起源。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唿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嚐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
南宋時期,是象棋發展比較繁榮的時期。在當時,象棋可謂家喻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製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象棋史上最玄奇的一筆,莫過於那段武則天夢中弈棋決定皇儲歸屬的故事了。作為一位留下千古傳奇的女皇,武則天雖然建立了赫赫功業,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個難以解決的同題,即立太子的問題。在她晚年的較長一段時間裏,她為此絞盡腦汁,奠衷一是。她的最初想法是傳位給武氏。因為她一手創立的大周政權姓武。她本人姓武,宗廟裏供奉的是武氏先祖.最尊貴的姓氏也命定為武氏,天下是她武家的,武家的天下不能容許外姓人掌管和接替。但很遺憾,她的兒子都是李家的人,她隻有姓武的侄子。顯而易見,接續武家的帝業隻能指望她的侄子。她將侄子提拔為宰相,交給他們朝廷大權,給予他們特殊的恩寵,一步步地培植他們,為他們奠定著繼承帝位的基礎。當時,最有希望的人選要算是武承嗣與武三思了.
武三思和武承嗣,都千百計地想當太子。他們多次指使人對女皇說,自古以來天子沒有以異姓人為子嗣的,陛下姓武,理應立武氏為太子。武則天默許他們的看法,擬定武三思或者武承嗣為儲君。但她惟恐朝中異議,便想征求一下大臣們的意見。一日,女皇召集近臣,說:“朕年老了,但國家還沒有太子,朕想挑選一人,你們以為哪個當立?朕雖有個人選,尚難以定奪,還賴眾卿議定。”聰明的大臣們都順著女皇的心思講話,認為當立三思或者武承嗣。隻有宰相狄仁傑不發一言,默然不快。女皇感到詫異,說:“卿獨無言,想必另有見地吧?”狄仁傑點點頭,道:“太宗皇帝親冒石矢,創下基業,傳給子孫。高宗皇帝又將李顯和李旦二子,托付給陛下,陛下現在卻想傳位於異姓,這恐怕不符合天意吧?況且姑侄關係和母子關係相比,哪個輕,哪個重,不是明擺著嗎?”武則天沒有應聲,雖然狄仁傑的話沒有立刻改變她的決斷,可是狄仁傑提到的母子親情還是打動了武則天內心中最柔軟的那根心弦.激起了女皇思緒的漣漪....
這日晚,武則天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史書上這樣記載道;則天睡至三更,又得一夢,夢與大羅天女對手著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將,頻輸天女,忽然驚覺。來日受朝,問諸大臣,其夢如何?狄相奏曰:“臣圓此夢,於國不祥。陛下夢與大羅天女對手著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將,頻輸天女;蓋謂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旋被打將,失其所主。今太子廬陵王貶房州千裏,是謂局中有子,不得其位,遂感此夢。臣願東官之位,速立廬陵王為儲君,若立武三思,終當不得。”上麵史書上記載的這段話如果簡單翻為今文,意思是武則天夢見和大羅天女下象棋,總被打將,輸了好多次,而且棋局裏的棋子也好象擺錯了位置,就問狄仁傑是何征兆.狄仁傑奏道:“象棋不勝,是宮中無子。此乃上天假托象棋暗示陛下,儲位不能長久空缺。太子是天子之本,本一搖,天下就危險了。陛下請盡快立廬陵王為太子,可千秋萬代常享宗廟。如果立武三思,則不一定了“武則天感悟,將廬陵王李顯召還。立為太子,李唐之薪火得以相傳.也許,如果武則天沒做這樣的夢,以她那樣剛烈的性格,加上武氏一族成天在旁給其灌耳邊風.名相狄仁傑亦很難找到其思想的切入點,改變武則天個人立儲君的意願.曆史上也就可能沒有文治武功冠絕中華曆史的李唐天下,隻有武周。
正應了那句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賈題韜先生在《象棋隨筆》中曾就有過一段頗為精彩的論述:“……象棋的美在什麽地方呢?一句話,唯在於組形與展形。車的衝殺,炮的遙控,馬的盤曲,兵的擺動,士相的錯落有致,將帥的運籌帷幄等等在陣形的聯合行動中得到充分發揮,……隱約處如細雨碎花,閑逸處如春風楊柳,壯麗處有如為拿破侖喝彩的巴黎戰鼓。無戰線的戰場,無聲音的音樂,都會呈現在方寸江山之中,活躍在人們的麵前……”象棋集文化、藝術、競技於一體的智力運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象棋陶冶人的高雅情操,有助於意誌、品質及耐力的鍛煉與養成,對增強記憶和理解能力及思維邏輯性的形成,乃至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均大有益處。它還能培養人們戰術技術思想意識和全局觀點。羅列再多的溢美之辭,對於解釋這項博大精深的智力運動都是蒼白的,而象棋帶給人生的樂趣也是難以詳盡的,唯有你投入到象棋的懷抱,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其中的種種奧妙!(未完待續)
象棋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也是曆經千錘百煉的智慧結晶,幾千年來吸引著無數的愛好者陶醉神迷,反應出廣大人民對於精神生活的渴求。在象棋發展的曆史長河中,流傳著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象棋故事,以下就讓我們來欣賞這些精彩的故事。
秦朝末年,當時國家大亂,人民生活困苦,群雄們為了解救人民,都以推翻秦朝、統一天下為目標。在眾多群雄之中,有兩位實力強大的領導者,一位是漢王劉邦,另外一位則是西楚霸王項羽,劉邦與項羽曆經七年的對戰過程,這就是有名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位大將軍叫做韓信,有一次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韓信為了讓士兵們頭腦更聰明,所以發明了象棋。韓信認為下象棋可以抒解壓力、訓練沙盤推演的功夫,於是鼓動士兵們多下象棋,士兵們通過象棋獲得許多樂趣,暫時忘記了作戰的辛苦。
在楚漢相爭的時代,流傳許多關於現在象棋規則由來的典故,以下我們一一介紹。
首先是紅黑的由來。因為劉邦自稱赤帝之子,赤就是紅色,所以劉邦用紅色的軍旗作為代表。項羽年輕時,看到秦始皇出巡,車隊上插著一麵一麵的黑色旗子,就像一條黑色的大龍走過,讓項羽非常羨慕,從此愛上黑色。後來項羽騎馬打仗,都騎著自己心愛的黑色烏騅,說明了項羽的軍旗是用黑色作代表。
第二是紅先的由來。有一次,劉邦和項羽兩個人作了一個約定,目標是一個叫做關中的地名,他們比賽看誰的軍隊能夠先進入關中,誰就獲勝。項羽仗著擁有四十萬大軍,采用直線進攻追打秦軍,劉邦則是采取迂迴的方式,招攬秦軍獲得民心。結果劉邦先一步進入關中,這也是現行象棋紅先的典故。
第三是楚河漢界的由來。楚漢相爭開始的時候,項羽的實力比較強大,劉邦為了扭轉被動局勢,任用張良、蕭何等人才。到了公元前203年,劉邦實力大增,項羽隻好向劉邦求和,兩個人達成以“鴻溝”為分界,劉邦掌管鴻溝西邊,項羽占有鴻溝東邊。這就好像現在的象棋,棋盤中間畫有一道楚河漢界,用來區分紅黑兩國一樣。最後是王不見王的由來。楚漢相爭最激烈的一戰發生在鴻溝附近的廣武山,當時楚漢兩軍隔著廣武山對峙,代表漢軍的劉邦站在山上對著項羽大罵,結果項羽生氣地拿起弓箭,瞄準劉邦射了出去,這一箭還差點讓劉邦丟了性命。現在象棋有一條將帥王不見王的規定,意思就是形成將帥見麵的時候,輪到哪一方走子就能取勝,這就好像代表劉邦及項羽的將帥,朝對方射了一箭一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住在巴邛(今四川一帶)的大地主,家裏庭院有一塊橘園。有一天,地主在散步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霜雪,著急的地主趕快跑到庭院把橘子一棵一棵摘下來,摘著摘著,眼尖的地主發現有兩顆橘子特別大,感到非常好奇。於是地主決定把橘子剖開來看,原來每顆橘子裏都藏有兩位白眉仙翁,他們麵對麵坐著談笑下象棋!仙翁們沉浸於對弈樂趣中,沒有發現地主正在旁邊。過了一會,一位仙翁開口說:“我們在橘子裏下象棋的樂趣,不會輸給在商山下圍棋”。隻可惜找不到根深蒂固的橘子,剛下到精彩的時候,橘子就被摘下來了。這時另一位仙翁肚子餓了,從衣袖裏抽出一條形狀像龍的草根來吃一口,並且用水噴它,草根竟然變成一條真龍,四位仙翁一起騎著龍,隨著腳下緩緩升起的白雲飛向天堂。這則橘中象戲的故事出自《玄怪錄》,作者是唐朝宰相牛僧孺。故事流傳到後世影響十分廣泛,也有人把這個故事解釋為仙翁下圍棋,不過據張如安先生研究,確認是象戲而非圍棋,可見這則故事本身具有相當迷人的吸引力。後來人們就稱下象棋的樂趣為“橘中之樂”,並有“橘中之樂,不減商山”的典故,這也是著名象棋古譜《橘中秘》的命名由來。
南宋末年,朝廷國力衰弱,兵強馬壯的元兵大舉入侵,宋朝麵臨存亡的緊要關頭,愛國詩人文天祥不怕危險,挺身而出號召愛國誌士組成一支軍隊抗元。文天祥與他的父親文儀,兩人都是象棋迷,他們的象棋造詣很高,其中文天祥還常常和棋友周子善、蕭耕山(蕭敬夫)、劉洙及劉澄枰上過招。有一次,文天祥生日的時候,還特地寫了一首有關象棋的詩,可見文天祥對象棋的熱愛,詩裏的內容為:《生日山中和蕭敬夫韻》山深不用結涼棚,風起江萍暑氣輕。處士林泉自今古,男兒弧矢付豪英。客來不必籠中羽,我愛無如橘裏枰。一任蒼鬆栽十裏,他年猶見茯苓生。文天祥對象棋的著迷還不僅於此,他曾經在一個炎熱的夏天裏,帶著眾人跳入河裏遊泳,遊著遊著,喜好象棋的文天祥見山水景色優美,便提議與周子善一邊遊泳一邊對弈,其他人聽了都表示讚成。可是問題來了,兩人在水裏沒有棋具,要怎麽進行對弈呢?原來聰明的文天祥早就想到一條妙計,他提出用口說棋著(讀譜)的方式,與周子善展開“閉目棋”的精彩過招,根據文獻記載,文天祥還是第一個不用棋子棋盤,閉目下象棋的人呢!由於愛好象棋,文天祥精選了四十局棋局,命名從《玉屠金鼎》到《單騎見虜》,並且用自己心愛的“綠端蟬硯”逐一繪製成棋圖附上著法,可惜文天祥後來被元兵所俘虜,這些棋譜便沒有流傳下來。不過文天祥在獄中所寫的《正氣歌》,反映出文天祥偉大的愛國情操,永遠為後代世人傳頌。
清代才子袁枚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攏袖觀棋有所思,分明楚漢兩軍峙。非常喜歡非常惱,不著棋人總不知”。這首詩前兩句描述的景象,你肯定在街頭巷尾見到過:老少爺兒們或蹲或站,手持蒲扇,擼著袖子,擁擠在一副棋局的周圍,或搖旗呐喊或指點迷津。有時候,棋盤上的對峙經常會“演義”成兩邊看棋者的鬥嘴,甚至雙方會像看拔河一樣,進行聲勢上的較量。
沒錯,這正是象棋的魅力。在當今的中國,公園大樹下,田間地頭上,都可以看見象棋吸引來的一堆“發燒友”。有一個民間說法,在中國,平均每十個男性中就有七個會下象棋。這充分說明了象棋在中國深受人們喜愛。這的確是一項非常普及和流行的智力運動,不光在中國,象棋在全世界也是日益普及。現已有2億參與者,遍布四大洲的26個國家和地區。“非常喜歡非常惱,不著棋人總不知”,這句詩也是恰當的說明了象棋愛好者旁人所無法了解的樂趣,而象棋中的樂趣到底來自哪裏呢?象棋又是一門怎樣的智力運動呢?先說說象棋的起源。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唿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嚐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
南宋時期,是象棋發展比較繁榮的時期。在當時,象棋可謂家喻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製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象棋史上最玄奇的一筆,莫過於那段武則天夢中弈棋決定皇儲歸屬的故事了。作為一位留下千古傳奇的女皇,武則天雖然建立了赫赫功業,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個難以解決的同題,即立太子的問題。在她晚年的較長一段時間裏,她為此絞盡腦汁,奠衷一是。她的最初想法是傳位給武氏。因為她一手創立的大周政權姓武。她本人姓武,宗廟裏供奉的是武氏先祖.最尊貴的姓氏也命定為武氏,天下是她武家的,武家的天下不能容許外姓人掌管和接替。但很遺憾,她的兒子都是李家的人,她隻有姓武的侄子。顯而易見,接續武家的帝業隻能指望她的侄子。她將侄子提拔為宰相,交給他們朝廷大權,給予他們特殊的恩寵,一步步地培植他們,為他們奠定著繼承帝位的基礎。當時,最有希望的人選要算是武承嗣與武三思了.
武三思和武承嗣,都千百計地想當太子。他們多次指使人對女皇說,自古以來天子沒有以異姓人為子嗣的,陛下姓武,理應立武氏為太子。武則天默許他們的看法,擬定武三思或者武承嗣為儲君。但她惟恐朝中異議,便想征求一下大臣們的意見。一日,女皇召集近臣,說:“朕年老了,但國家還沒有太子,朕想挑選一人,你們以為哪個當立?朕雖有個人選,尚難以定奪,還賴眾卿議定。”聰明的大臣們都順著女皇的心思講話,認為當立三思或者武承嗣。隻有宰相狄仁傑不發一言,默然不快。女皇感到詫異,說:“卿獨無言,想必另有見地吧?”狄仁傑點點頭,道:“太宗皇帝親冒石矢,創下基業,傳給子孫。高宗皇帝又將李顯和李旦二子,托付給陛下,陛下現在卻想傳位於異姓,這恐怕不符合天意吧?況且姑侄關係和母子關係相比,哪個輕,哪個重,不是明擺著嗎?”武則天沒有應聲,雖然狄仁傑的話沒有立刻改變她的決斷,可是狄仁傑提到的母子親情還是打動了武則天內心中最柔軟的那根心弦.激起了女皇思緒的漣漪....
這日晚,武則天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史書上這樣記載道;則天睡至三更,又得一夢,夢與大羅天女對手著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將,頻輸天女,忽然驚覺。來日受朝,問諸大臣,其夢如何?狄相奏曰:“臣圓此夢,於國不祥。陛下夢與大羅天女對手著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將,頻輸天女;蓋謂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旋被打將,失其所主。今太子廬陵王貶房州千裏,是謂局中有子,不得其位,遂感此夢。臣願東官之位,速立廬陵王為儲君,若立武三思,終當不得。”上麵史書上記載的這段話如果簡單翻為今文,意思是武則天夢見和大羅天女下象棋,總被打將,輸了好多次,而且棋局裏的棋子也好象擺錯了位置,就問狄仁傑是何征兆.狄仁傑奏道:“象棋不勝,是宮中無子。此乃上天假托象棋暗示陛下,儲位不能長久空缺。太子是天子之本,本一搖,天下就危險了。陛下請盡快立廬陵王為太子,可千秋萬代常享宗廟。如果立武三思,則不一定了“武則天感悟,將廬陵王李顯召還。立為太子,李唐之薪火得以相傳.也許,如果武則天沒做這樣的夢,以她那樣剛烈的性格,加上武氏一族成天在旁給其灌耳邊風.名相狄仁傑亦很難找到其思想的切入點,改變武則天個人立儲君的意願.曆史上也就可能沒有文治武功冠絕中華曆史的李唐天下,隻有武周。
正應了那句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賈題韜先生在《象棋隨筆》中曾就有過一段頗為精彩的論述:“……象棋的美在什麽地方呢?一句話,唯在於組形與展形。車的衝殺,炮的遙控,馬的盤曲,兵的擺動,士相的錯落有致,將帥的運籌帷幄等等在陣形的聯合行動中得到充分發揮,……隱約處如細雨碎花,閑逸處如春風楊柳,壯麗處有如為拿破侖喝彩的巴黎戰鼓。無戰線的戰場,無聲音的音樂,都會呈現在方寸江山之中,活躍在人們的麵前……”象棋集文化、藝術、競技於一體的智力運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象棋陶冶人的高雅情操,有助於意誌、品質及耐力的鍛煉與養成,對增強記憶和理解能力及思維邏輯性的形成,乃至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均大有益處。它還能培養人們戰術技術思想意識和全局觀點。羅列再多的溢美之辭,對於解釋這項博大精深的智力運動都是蒼白的,而象棋帶給人生的樂趣也是難以詳盡的,唯有你投入到象棋的懷抱,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其中的種種奧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