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追求自己的存在感,哪怕別人把你當空氣,該怎麽做事還是怎麽做事,這就是“至人無己”。樂+文+小說.しwxs


    不追求別人認為的那種功勞,做該做的事。在不影響生命的前提下,該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不強迫自己做,這就是“神人無功”。


    不追求名,不追求利,做該做的事。在不影響生命的前提下,該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不強迫自己做,這就是“聖人無名”。


    活著是目的,是任務,一切影響生存的事不去做,一切有利於生存的事就去做。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逍遙遊》的第二部分中的第三片段,是從“堯讓天下於許由”到“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止。這一段是講“名”與一個人的能力愛好,以及人生的追求。


    堯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認為許由更合適治理天下,更有那個能力和德行。許由沒有接受,認為堯已經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不需要他來治理。如果他來治理的話,大概情況也就這個樣子。所以!沒有必要。如果他一定要來治理的話,那就是為了“名”。


    由此!許由發表了一番感慨,認為: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大意就是:鷦鷯在深林中築巢,隻要一根樹枝;鼴鼠飲河水,隻要肚子喝飽。


    人生也不過如此,為了活著,為了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


    許由接著還說: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大意就是:請你迴去吧,天下對於我沒有什麽用!廚子雖然不下廚,主祭的人卻不應該超越權限而代行廚子的職事。


    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軌跡,各人有各人的興趣愛好。你的人生軌跡、職責是當了天下君王,治理天下。而我!我也有我的人生樂趣。


    其實!這一段的整體意思就是:“名”是身外之物,不是要刻意去追求。名是別人給予你的評價,而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標。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都不是刻意追求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得來的。


    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所得到的也不同,不管得到的是什麽,都不是刻意追求來的,都是自然而然地得來的。活著!才是人生的目標和目的,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才是我們活著的任務。


    人因自性而活,隻有按自性而活,生活才有樂趣。


    自性!一個人的自然本性。天性!天生就是這個性格、本性。


    因為自性的原因,形成了我們不同地興趣愛好,從而造成了我們不同地人生軌跡。有人從事這個職業來謀求生存,有人從事那個職業來謀求人生。因此!堯得到了天下,而許由隱居山林。


    也由此而引申:這個人是領導管理者的命,那個人是當科學家的命,那個誰又是經商的命……最終一句話:不管你從事什麽職業,都都不過是為了活著。


    《逍遙遊》的第二部分中的第四片段,也就是最後一部分,是從“肩吾問於連叔曰”到“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止。這一段是前麵的總結、綜合解釋,延續後文。


    這一段文的大概意思是:


    肩吾向連叔求教,肩吾從接輿那裏聽到關於心界的事,不理解、不接受,認為是胡說八道。


    連叔問:“他說的是些什麽呢?”


    肩吾轉述道:“‘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皮膚潤白像冰雪,體態柔美如處女,不食五穀,吸清風飲甘露,乘雲氣駕飛龍,遨遊於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麽專注,使得世間萬物不受病害,年年五穀豐登。’我認為這全是虛妄之言,一點也不可信。”


    連叔聽後說:“是呀!對於瞎子沒法同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於聾子沒法同他們聆聽鍾鼓的樂聲。難道隻是形骸上有聾與瞎嗎?思想上也有聾和瞎啊!這話似乎就是說你肩吾的呀。”


    然後!連叔就解釋說:當一個人的德行達到這個境界後,他已經與萬事萬物混同一體了。所以!根本不需要人為來治理,人與萬物都自覺地遵行這個原則去生活,天下不需要別人來管理,所以!誰還會把管理天下當成迴事!


    一般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外物沒有什麽能傷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沒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熱。他所留下的塵埃以及癟穀糠麩之類的廢物,也可造就出堯舜那樣的聖賢仁君來,他怎麽會把忙著管理萬物當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國有人販賣帽子到南方的越國,越國人不蓄頭發滿身刺著花紋,沒什麽地方用得著帽子。


    堯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內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麵,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悵然若失,忘記了自己居於治理天下的地位。


    以上段落太長,不是很好理解。


    關於“姑射山神人”,那是心界中的人物,不是現實世界中的人物。是道家修煉心界功法的時候出現的人物,是“心理人物”,是“偶像”,也是修道者想達到的境界、目標。


    對於這一種文字,我們要從心理學角度來理解。道家是最早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心理學不是迷信,心理世界是存在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世界,隻是在莊子時期研究的方向不同。莊子等道家研究的是“心理傳媒學”,是想通過心理世界去影響別人。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這段話是什麽意思呢?


    其實!結合上下文理解起來並不難。意思是:別人不需要的東東你去推銷是沒有結果的!越國人不蓄頭發滿身刺著花紋不戴帽子,你向他推銷帽子自然是要失敗。


    結合上下文的意思是:天下不需要治理,天下人都知道怎麽生活,天下人又不是傻子,哪裏需要治理呢?


    天下為什麽不需要治理呢?怎麽可能不需要治理呢?


    這就是要向天下人傳播正確地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隻要用正確地指導思想去指導人類正常健康生活,人類就不需要別人來管理、治理。


    這個正確地指導思想就是道家學說思想。


    當我們接受道家的這個觀點:人與萬物一樣,都隻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一個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的物種。也許?我們就會放下許多不必要地追求,不讓自己活得那麽累,生活就會多一些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莊子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說那個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說那個誰並收藏莊子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