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您的都是不好的,他的基本都是好的。”解諸吐槽道。
希北風道:“這話說的很在理,我讚同,不過也沒有辦法,畢竟人家那位置,不需要比方什麽東西,基本上也是說一不二了。而且他那個是什麽年代,隨便一句金句,那就是至理名言,哪像現在,隨便一句話,就是一句段子,反正大家聽完笑一笑也就過了。”
“段子?”解諸道:“不太懂。”
希北風道:“基本上來說,就是俏皮話,反正乍一聽挺有意思,稍微琢磨也有點意思,但是說起來,耐不住探究,畢竟段子就是段子。不過古代有些事情,其實也真像是段子,比如何不食肉糜什麽的,聽起來就覺得不可思議,稍微改編一下,那就是上乘的段子了。”
“原來如此。”解諸道。
希北風道:“當然了,有些段子確實挺有意義的,隻不過相對來說很少,更多的還是對這個世界的吐槽,或者是想博人一笑罷了。能像孔子這樣吐槽吐出一本論語的,那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他這個不算是什麽吐槽吧。”解諸道:“我覺得人家還是挺認真的。”
希北風道:“但有時候越認真的東西就越容易被人當成段子,或者是改編成段子,實際上總有人會這麽說,子曾經曰過,子曾經說過,子說了他沒有說過這句話,諸如此類的東西,反正隨便組合一下,又是一個好笑的段子,金句什麽的。”
“這可以算是斯文掃地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我覺得算是,不過大家覺得不是,還繼續在用,也沒有辦法。最後的話,關鍵我也會這麽用,所以說,沒有什麽資格指責別人。至於以後還用不用,關鍵時刻或者還會再用,死不悔改地用,而且用完之後還能跟個啥比一樣哈哈哈的大笑幾聲。”
解諸道:“總覺得這樣似乎是在自暴自棄。”
希北風道:“我可沒有,畢竟我也不是很在意孔子到底說沒說過哪句話,隻要是正確的不就行了,隻不過還是有點看不爽,我在說子曾經曰過的時候,心裏是很清楚孔子確實很了不起的,但某些人就真是一點敬重之心都沒有了。”
“敬重,還能這麽調侃?”解諸道。
希北風道:“子曾經曰過,粉到深處自然黑。”
“……”解諸道:“雖然不是很懂,但是大概還是知道了,應該是很黑的。隻不過是您。”
希北風笑道:“這個可沒有,畢竟一開始我都不粉他,現在也不會粉他,以後更不會粉他,都沒有粉過,怎麽可能會黑下去呢?”
“為什麽我覺得這話就很黑了。”解諸道。
希北風道:“那一定是你的錯覺。咱們看下一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之後,同學便問曾子:“這是什麽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一般的解析,額,這個找不到,算了,也就不解析了。”
希北風道:“到底孔子的道,是不是由這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呢?孔子隻說了是由一個,但沒有說到底是哪一個。曾子出門後就跟人家說是忠恕,其實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雖然曾子就是孔子最為看重的一個弟子,但是即便這樣,也不能說曾子最為能理解透徹孔子的思想吧。”
“然後到底是不是呢?”解諸道。
希北風道:“據說是。因為孔子在別的地方也有過類似的解答,而這個論語又是那一幫弟子弄出來的,最終考慮用曾子的這句話來作為一個典例,那就說明基本也是八九不離十了。”
“所以,白懷疑曾子了。”解諸道。
希北風道:“寧可多一事,不可少一問。”
“前後不是一樣的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咳咳,強調一下而已。咱們繼續看,在這裏呢,曾子也就隻說了是忠恕,但是忠恕具體有代表什麽呢?有的人是這樣說的。”
忠是從積極的方麵說,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裏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有所作為,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有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飛黃騰達。這其實也就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從消極的方麵說,也就是孔子在《衛靈公》篇裏迴答子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的問題時所說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前麵的忠,似乎有些牽強吧。”解諸道。
希北風道:“確實有點牽強,所以我也就不說了,還是說說恕字吧。”
“恕,不是原諒的意思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但是在這裏,就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人要將心比心,為別人換位思考,想一想別人到底能不能接受。而關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點,一般又會從反麵問一下,那麽己所欲是否能施於人。”
“一般能。”解諸道。
希北風笑了笑道:“雖然這件事情你又抬杠的嫌疑,而且一般來說也是說己所欲也勿施於人,但其實仔細想想,己所欲,很多都是能施加於人的。比如說,你我都喜歡錢,你給我送錢,而且是免費送,不帶任何附加條件,也不指望我給你任何迴報,那我可以說,請務必每天給我多送一點。”
“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自然是人人都喜歡的。”解諸道。
希北風道:“不過哪怕是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我也相信會有人選擇拒絕,因為無功不受祿,拿了這錢去花怕良心過不去。明明什麽都沒有做,卻能白白享受他人那麽多的東西,這難道不是一種罪嗎?”
“這怕不是罪,而是膽小,怕出什麽問題。”解諸道。
希北風道:“肯定是怕出什麽問題的,但是為什麽其它人不怕呢?”
“其他人眼前的利益早已經蒙蔽了,還有什麽可以怕的呢?”解諸道:“而且,別說是白送了,就是選擇一種輕鬆的迴報方式,他們也會很愉快地選擇。例如說,學一聲狗叫,換多少錢,我覺得,很多人都能變成狗。”
希北風道:“學狗叫也不是那麽困難嘛,你就當是在片場演戲,剛好有這麽一幕好了,再者說,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你學好朋友的叫聲,叫兩聲,也不會怎麽樣嗎?對,最關鍵的是不會怎麽樣。”
“就是這一點才出問題了。”解諸道:“哪怕再換一種方式,隻要實際上不會怎麽樣,那其實大家心底裏都是可以接受的,隻不過要看情況而已。例如學狗叫的時候,沒有其他人聽到,甚至於給錢的人也聽不到,那估計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學狗叫了。區別隻在於,到底需要給那個人多少錢罷了。”
“你這個也是己所欲啊。”希北風道。
“雖然說是勿施於人,但是這個真不是施加不施加的問題,而是人的本性就如此的問題。”解諸道:“除非你告訴我有人不愛錢。”
希北風道:“這個話,還真是又挺多人敢說出口的,而且是越有錢的人越敢這麽說,曾經就有那麽一位首富說過,他不喜歡錢,錢沒什麽用,他最開心的日子是一個月拿幾十塊錢的時候。”
“話說得很有道理,如果可以換的話,我覺得他不可能跟我調換。”解諸道。
希北風道:“但人家說了,能換,而且換了之後,肯定是你後悔,因為青春不再有,錢還可以照賺。但其實吧,這句話顯然是有問題的。是單純地換剩下來的壽命,還是完全替換兩個人的身份和知識記憶呢?”
“如果是後者的話,換了跟沒有換有什麽區別嗎?”解諸無語道。
希北風道:“確實,換了跟沒有換有什麽區別?首富還是那個首富,你還是那個你。雖然你們已經換過了,但是這連身份知識記憶都換了,最後的結果跟原來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變化。到時候就變成原來的首富,現在的你去問原來的你現在的首富,能不能用青春跟他換錢。”
“聽著很有趣,但實際上,一點可行性都沒有。”解諸道:“他一開始不也說了,青春不再有,那麽怎麽可能可以換呢?”
希北風道:“等於是在吹水是吧。”
“難道不是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當然是被很多人說是在吹水了,至於到底是不是在吹水,你我都無從得知,畢竟人心向來是看不清楚的。有可能是假的,但也有可能是真的不是嗎?”
“這種吹水,反正我是打死都不信的。”解諸道。
希北風道:“不信就不信,反正我也不信,咱們看下一則。”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隻知道小利。”
“一般的解析是這樣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是孔子學說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一句話,被人們傳誦。這就明確提出了義利問題。孔子認為,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他的義指服從等級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個人利益就會犯上作亂,破壞等級秩序。所以,把追求個人利益的人視為小人。經過後代儒家的發展,這種思想就變成義與利尖銳對立、非此即彼的義利觀。”
希北風道:“顯然後代把義和利完全對立起來是錯誤的,但是呢,要說真錯到哪裏去,恐怕也未必吧。君子,也是有了錢,才能夠從容的談義這個字的。如果君子現在窮的上頓不接下頓,他還怎麽君子呢?固然真的有那種人,但是那種人何其少?而且,就那個樣子算是真正的君子嗎?”
“不講錢,隻講義。”解諸道:“怕是活在夢裏。真有這種人,也一定早早就餓死了,畢竟全天下人都在等著他的義來解救。”
希北風道:“十分讚同,所以,咱們還是講講錢比較好,隻不過前提是不要違背法律,免得被人家抓了去坐牢,那時候是吃不了兜著走,黑錢沒有撈到,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
“不說那種極端的情形,義和錢相違背的時候,老師會選哪種?”解諸道。
希北風道:“自然是義了。”
“真的?”解諸不信。
希北風道:“自然是真的,不過,需要加上一個前提。那就是等價值的義和等價值的錢,而且還不能超出我的底線。”
“義,還能跟錢等值?”解諸道。
希北風道:“沒辦法,總要有個東西來衡量義吧?現在考慮的是,義和錢相矛盾的時候,到底要選哪個?那我就隻能把義換成錢,或者把錢換成義,才能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到底是哪個的分量比較重一點吧?”
“不知道孔子聽到這句話,會不會想打死您?”解諸道。
希北風道:“自然是想罵死我的,但是其實你仔細想想,難道不是多數的人都是這樣做的嗎?如果不把兩個東西等值了,那怎麽去比較呢?隻不過大家進行兌換的比例,各不相同而已,有些人小義值千金,有些人大義值半金。總之,各有各的考慮,你以為完全不對等的交易,或者在別人看來,已經是賺到了呢?”
“愚昧的……”解諸無力吐槽。
希北風道:“哪裏有那麽多的愚昧,大家都是在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做事情,有些東西在你眼裏萬金難買,但在人家眼裏就是一堆糞便都好過那東西。當然了,一般來說,差距是沒有那麽大的。兩頭尖中間厚,咱們都是屬於中間的那種人,至於兩頭尖的高尚君子和惡俗小人,都是屬於少數人。”
“然後呢?”解諸道。
希北風道:“如果沒有小人,那麽沒有君子,也沒有問題。但是又小人的存在,那麽就需要君子的存在了,不然的話,不穩當啊。”
“我怎麽覺得兩頭尖中間厚的形狀才不穩當呢?”解諸道。
希北風道:“這話說的很在理,我讚同,不過也沒有辦法,畢竟人家那位置,不需要比方什麽東西,基本上也是說一不二了。而且他那個是什麽年代,隨便一句金句,那就是至理名言,哪像現在,隨便一句話,就是一句段子,反正大家聽完笑一笑也就過了。”
“段子?”解諸道:“不太懂。”
希北風道:“基本上來說,就是俏皮話,反正乍一聽挺有意思,稍微琢磨也有點意思,但是說起來,耐不住探究,畢竟段子就是段子。不過古代有些事情,其實也真像是段子,比如何不食肉糜什麽的,聽起來就覺得不可思議,稍微改編一下,那就是上乘的段子了。”
“原來如此。”解諸道。
希北風道:“當然了,有些段子確實挺有意義的,隻不過相對來說很少,更多的還是對這個世界的吐槽,或者是想博人一笑罷了。能像孔子這樣吐槽吐出一本論語的,那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他這個不算是什麽吐槽吧。”解諸道:“我覺得人家還是挺認真的。”
希北風道:“但有時候越認真的東西就越容易被人當成段子,或者是改編成段子,實際上總有人會這麽說,子曾經曰過,子曾經說過,子說了他沒有說過這句話,諸如此類的東西,反正隨便組合一下,又是一個好笑的段子,金句什麽的。”
“這可以算是斯文掃地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我覺得算是,不過大家覺得不是,還繼續在用,也沒有辦法。最後的話,關鍵我也會這麽用,所以說,沒有什麽資格指責別人。至於以後還用不用,關鍵時刻或者還會再用,死不悔改地用,而且用完之後還能跟個啥比一樣哈哈哈的大笑幾聲。”
解諸道:“總覺得這樣似乎是在自暴自棄。”
希北風道:“我可沒有,畢竟我也不是很在意孔子到底說沒說過哪句話,隻要是正確的不就行了,隻不過還是有點看不爽,我在說子曾經曰過的時候,心裏是很清楚孔子確實很了不起的,但某些人就真是一點敬重之心都沒有了。”
“敬重,還能這麽調侃?”解諸道。
希北風道:“子曾經曰過,粉到深處自然黑。”
“……”解諸道:“雖然不是很懂,但是大概還是知道了,應該是很黑的。隻不過是您。”
希北風笑道:“這個可沒有,畢竟一開始我都不粉他,現在也不會粉他,以後更不會粉他,都沒有粉過,怎麽可能會黑下去呢?”
“為什麽我覺得這話就很黑了。”解諸道。
希北風道:“那一定是你的錯覺。咱們看下一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之後,同學便問曾子:“這是什麽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一般的解析,額,這個找不到,算了,也就不解析了。”
希北風道:“到底孔子的道,是不是由這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呢?孔子隻說了是由一個,但沒有說到底是哪一個。曾子出門後就跟人家說是忠恕,其實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雖然曾子就是孔子最為看重的一個弟子,但是即便這樣,也不能說曾子最為能理解透徹孔子的思想吧。”
“然後到底是不是呢?”解諸道。
希北風道:“據說是。因為孔子在別的地方也有過類似的解答,而這個論語又是那一幫弟子弄出來的,最終考慮用曾子的這句話來作為一個典例,那就說明基本也是八九不離十了。”
“所以,白懷疑曾子了。”解諸道。
希北風道:“寧可多一事,不可少一問。”
“前後不是一樣的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咳咳,強調一下而已。咱們繼續看,在這裏呢,曾子也就隻說了是忠恕,但是忠恕具體有代表什麽呢?有的人是這樣說的。”
忠是從積極的方麵說,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裏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有所作為,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有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飛黃騰達。這其實也就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從消極的方麵說,也就是孔子在《衛靈公》篇裏迴答子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的問題時所說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前麵的忠,似乎有些牽強吧。”解諸道。
希北風道:“確實有點牽強,所以我也就不說了,還是說說恕字吧。”
“恕,不是原諒的意思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但是在這裏,就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人要將心比心,為別人換位思考,想一想別人到底能不能接受。而關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點,一般又會從反麵問一下,那麽己所欲是否能施於人。”
“一般能。”解諸道。
希北風笑了笑道:“雖然這件事情你又抬杠的嫌疑,而且一般來說也是說己所欲也勿施於人,但其實仔細想想,己所欲,很多都是能施加於人的。比如說,你我都喜歡錢,你給我送錢,而且是免費送,不帶任何附加條件,也不指望我給你任何迴報,那我可以說,請務必每天給我多送一點。”
“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自然是人人都喜歡的。”解諸道。
希北風道:“不過哪怕是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我也相信會有人選擇拒絕,因為無功不受祿,拿了這錢去花怕良心過不去。明明什麽都沒有做,卻能白白享受他人那麽多的東西,這難道不是一種罪嗎?”
“這怕不是罪,而是膽小,怕出什麽問題。”解諸道。
希北風道:“肯定是怕出什麽問題的,但是為什麽其它人不怕呢?”
“其他人眼前的利益早已經蒙蔽了,還有什麽可以怕的呢?”解諸道:“而且,別說是白送了,就是選擇一種輕鬆的迴報方式,他們也會很愉快地選擇。例如說,學一聲狗叫,換多少錢,我覺得,很多人都能變成狗。”
希北風道:“學狗叫也不是那麽困難嘛,你就當是在片場演戲,剛好有這麽一幕好了,再者說,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你學好朋友的叫聲,叫兩聲,也不會怎麽樣嗎?對,最關鍵的是不會怎麽樣。”
“就是這一點才出問題了。”解諸道:“哪怕再換一種方式,隻要實際上不會怎麽樣,那其實大家心底裏都是可以接受的,隻不過要看情況而已。例如學狗叫的時候,沒有其他人聽到,甚至於給錢的人也聽不到,那估計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學狗叫了。區別隻在於,到底需要給那個人多少錢罷了。”
“你這個也是己所欲啊。”希北風道。
“雖然說是勿施於人,但是這個真不是施加不施加的問題,而是人的本性就如此的問題。”解諸道:“除非你告訴我有人不愛錢。”
希北風道:“這個話,還真是又挺多人敢說出口的,而且是越有錢的人越敢這麽說,曾經就有那麽一位首富說過,他不喜歡錢,錢沒什麽用,他最開心的日子是一個月拿幾十塊錢的時候。”
“話說得很有道理,如果可以換的話,我覺得他不可能跟我調換。”解諸道。
希北風道:“但人家說了,能換,而且換了之後,肯定是你後悔,因為青春不再有,錢還可以照賺。但其實吧,這句話顯然是有問題的。是單純地換剩下來的壽命,還是完全替換兩個人的身份和知識記憶呢?”
“如果是後者的話,換了跟沒有換有什麽區別嗎?”解諸無語道。
希北風道:“確實,換了跟沒有換有什麽區別?首富還是那個首富,你還是那個你。雖然你們已經換過了,但是這連身份知識記憶都換了,最後的結果跟原來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變化。到時候就變成原來的首富,現在的你去問原來的你現在的首富,能不能用青春跟他換錢。”
“聽著很有趣,但實際上,一點可行性都沒有。”解諸道:“他一開始不也說了,青春不再有,那麽怎麽可能可以換呢?”
希北風道:“等於是在吹水是吧。”
“難道不是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當然是被很多人說是在吹水了,至於到底是不是在吹水,你我都無從得知,畢竟人心向來是看不清楚的。有可能是假的,但也有可能是真的不是嗎?”
“這種吹水,反正我是打死都不信的。”解諸道。
希北風道:“不信就不信,反正我也不信,咱們看下一則。”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隻知道小利。”
“一般的解析是這樣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是孔子學說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一句話,被人們傳誦。這就明確提出了義利問題。孔子認為,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他的義指服從等級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個人利益就會犯上作亂,破壞等級秩序。所以,把追求個人利益的人視為小人。經過後代儒家的發展,這種思想就變成義與利尖銳對立、非此即彼的義利觀。”
希北風道:“顯然後代把義和利完全對立起來是錯誤的,但是呢,要說真錯到哪裏去,恐怕也未必吧。君子,也是有了錢,才能夠從容的談義這個字的。如果君子現在窮的上頓不接下頓,他還怎麽君子呢?固然真的有那種人,但是那種人何其少?而且,就那個樣子算是真正的君子嗎?”
“不講錢,隻講義。”解諸道:“怕是活在夢裏。真有這種人,也一定早早就餓死了,畢竟全天下人都在等著他的義來解救。”
希北風道:“十分讚同,所以,咱們還是講講錢比較好,隻不過前提是不要違背法律,免得被人家抓了去坐牢,那時候是吃不了兜著走,黑錢沒有撈到,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
“不說那種極端的情形,義和錢相違背的時候,老師會選哪種?”解諸道。
希北風道:“自然是義了。”
“真的?”解諸不信。
希北風道:“自然是真的,不過,需要加上一個前提。那就是等價值的義和等價值的錢,而且還不能超出我的底線。”
“義,還能跟錢等值?”解諸道。
希北風道:“沒辦法,總要有個東西來衡量義吧?現在考慮的是,義和錢相矛盾的時候,到底要選哪個?那我就隻能把義換成錢,或者把錢換成義,才能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到底是哪個的分量比較重一點吧?”
“不知道孔子聽到這句話,會不會想打死您?”解諸道。
希北風道:“自然是想罵死我的,但是其實你仔細想想,難道不是多數的人都是這樣做的嗎?如果不把兩個東西等值了,那怎麽去比較呢?隻不過大家進行兌換的比例,各不相同而已,有些人小義值千金,有些人大義值半金。總之,各有各的考慮,你以為完全不對等的交易,或者在別人看來,已經是賺到了呢?”
“愚昧的……”解諸無力吐槽。
希北風道:“哪裏有那麽多的愚昧,大家都是在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做事情,有些東西在你眼裏萬金難買,但在人家眼裏就是一堆糞便都好過那東西。當然了,一般來說,差距是沒有那麽大的。兩頭尖中間厚,咱們都是屬於中間的那種人,至於兩頭尖的高尚君子和惡俗小人,都是屬於少數人。”
“然後呢?”解諸道。
希北風道:“如果沒有小人,那麽沒有君子,也沒有問題。但是又小人的存在,那麽就需要君子的存在了,不然的話,不穩當啊。”
“我怎麽覺得兩頭尖中間厚的形狀才不穩當呢?”解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