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發現敵方的船隻和火炮都比較厲害,並不是法國人那種舊式青銅實心彈火炮,而是全部的新式銅殼炮彈的野戰炮改良的艦炮。雖然有點奇葩,比如像舊式風帆戰艦一樣裝備在甲板上和甲板下麵的船艙裏麵,通過炮窗進行發射,使用類似實心彈齊射的方式進行戰鬥。


    有兩三艘噸位比較大,至少在三千八百噸到五千噸的戰艦上,那是蒸汽機戰艦,上麵擁有了前甲板炮位,雖然不如這邊的炮塔炮位結實,可也是屬於裝了防禦炮彈攻擊的炮位露台式活動炮塔。


    雙方艦隊接觸,半海裏,也就大約一千米不到的距離,敵人的火炮猛烈開火,火力倒不是很兇猛,為什麽呀,因為前麵說了,敵人的艦隊是船頭對著新仙居鎮港口開過來的,而新秦帝國莫林的艦隊是分成兩派,側麵對著敵人的戰列線,形成了交戰的最好陣型,以逸待勞,在敵人衝過來的時候,莫林指揮風帆戰艦迅速的轉身,繞了了半個圈子,全鑽到了自己身後,把蒸汽機戰艦頂在身前,而風帆戰艦退到了身後。


    之後雙方機動,莫林他們是誘敵入深,不斷小幅度調整將艦隊後撤,英國人是高速衝過來,他們要開的快,就不能側著身子來,就得船頭對著他們,所以盡管火力兇猛,可也沒有這邊的火力兇猛,側翼火力打擊啊,我十根炮管打你一根炮管,當然是我厲害了。


    於是四海裏的距離上,蒸汽機船戰艦上的新秦帝國水師炮兵一共發射了近幾百顆炮彈,都是那種可以炸穿敵人蒸汽戰艦的炮彈,而他們的對手,除了兩邊包圍過來的敵人蒸汽機戰艦,正中滿滿的四裏地,全是敵人風帆戰艦,衝在前麵的當然是最快的噸位較小的敵人武裝商船了,然後是敵人的千噸風帆戰艦,之後是速度較慢的兩千噸風帆戰艦,之後是速度更慢但火力和身體都比較大的三千噸風帆戰艦。


    現在大多數西方戰艦,三千噸還是主力戰艦,就算不是,也至少是三級戰列艦,在艦隊裏麵依然有著絕對的地位。


    但四千噸和五千噸逐漸取代了三千噸的戰艦的主力地位,三千噸的戰艦正在從以前的巨無霸變成了現在的醬油艦,要速度,沒有速度,要火力也不如四千噸高,一些小的王國,寧願要兩千噸當主力艦,也不要造價昂貴的三千噸當主力艦。


    隻有很少的大國才會追求榮耀,需要三千噸這個過時的噸位戰艦,以填滿自己的火力戰艦的噸位序列,五百噸有了,一千噸有了,一千五百噸也有,兩千噸也有,兩千五百到八百噸的也有,四千二百噸的有,四千六百噸的有,五千一百噸到八百噸算是超級戰艦了,那麽三千噸的就不能有?


    英國絕對是一個完美主義國家,所以三千噸這個層次的絕對得有。其實也不是三千噸不給力,其他噸位就給力,隻是現在大部分三千噸戰艦都是以前的超級戰艦,很多國家作為象征物或者尊嚴,麵子的存在,你說不要就不要了,降低一些需要,還是能幹事情的,有的國家就設計出了三千噸比較好的戰艦。


    莫林率領的蒸汽機戰艦第一波火力很淩亂,隻是敲打了一下敵人的一千噸左右的風帆戰艦,有些火力被敵人五百噸的戰艦靈活的躲過去了,然後步步逼近,莫林為了不讓敵人接近跳幫作戰,或者用火炮在自己身上磕碰下幾塊木板,不得不率領艦隊後撤,撤退了半海裏,一邊撤退一邊用後麵的艦炮點名那些五百噸的風帆戰艦,於是當他們撤退到三海裏的時候,敵人壓進到了三海裏半。


    這樣敵人的艦隊基本上哪一艘戰艦都籠罩在後麵的炮台射程裏麵了。


    於是莫林發了信號,一發黃色的信號彈從莫林的旗艦上發出,後麵的風帆戰艦一改先前的退縮,紛紛穿過蒸汽機戰艦的縫隙,蒸汽機戰艦後退,他們上前,開始釋放煙霧。


    敵人突然失去了莫林艦隊的蹤影,也不是全沒有蹤影,因為大家還在交戰,距離也不會太遠,幾百米甚至隻有三百米,誰看不見誰啊,大家的火炮不要命的對對手身上招唿,蒸汽機戰艦不是很靈活,被敵人的風帆戰艦小噸位戰艦上的火炮打的表麵坑坑窪窪的,也有一些地方被重創,但敵人付出的是五百噸左右的戰艦被全部重創,千噸戰艦被擊沉好幾艘。


    在三海裏的寬闊正麵,幾個來迴,雙方的交換比就以新秦帝國的戰艦獲勝成功帶傷退迴煙霧中完結,而剛剛衝上來準備正麵衝擊,兩翼蒸汽機戰艦包圍的艦隊突然發現他們麵前都是煙霧。


    猛烈而又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敵人的岸炮發威了,霍金斯少校渾身一顫,看著前麵大部分沉靜在敵人煙霧中的船隻突然猶如被點燃的火把,一個一個被打爆。


    這是艦隊艦隻數量完勝,碾壓敵人的英國艦隊嗎?


    他本來安排了三千噸戰艦和幾艘四千噸戰艦,這些跑的慢的戰艦對敵人海岸工事進行打擊的,對敵人可能或者暴露的,己方知道的炮台炮位進行火力打擊,在四海裏的距離上,這沒有什麽難度,靠近到三海裏,距離就更加準確了。


    但敵人的岸炮呢,前麵肯定不多,據說多的是碼頭和兩邊懸崖,還有敵人修建在沙灘後麵的城池城牆上的炮台,問題是那些炮台都有點遠,敵人肯定大部分炮台指向港口裏麵,少部分射程遠的指向港口外麵。


    所有知道的火力點和可能出現火力點的地方他們都計算到了,幾艘三千噸戰艦,每艘上是三十門七十五毫米口徑的火炮,這些火炮可是比法國人仿製的火炮要精良,要威力大多了,好幾艘船加起來就是一百五十門,加上四千噸的戰艦,以及自己和托馬斯上校的座艦,五千噸的戰艦,總共火炮有二百六十多門,全部把火力投入到了打擊敵人岸炮的行動之中。


    敵人岸炮自從艦隊交火開始,也沒有開火,他還以為全部給摧毀了呢,沒想到一開火火力這麽猛烈。


    瞬間可以看到沒有深入到敵人釋放的煙霧當中的後麵的兩千噸的風帆戰艦都爆了幾艘,雖然沒有下沉,也是濃煙滾滾,他們燃燒的濃煙把自己也包裹進去了。


    “我就知道敵人是不會放棄他們賴以依仗的岸炮火力的,我聽說他們有一種128毫米口徑的岸炮,聽說現在隻有華夏帝國可以生產,是他們從俄羅斯帶來的,而俄羅斯是花了巨大代價才從華夏帝國購買的二手重炮,用來加強他們的岸炮力量,起初是用來防禦瑞典人的。”托馬斯對身邊的艦隊指揮官霍金斯少校說道。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鳥迷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鳥迷途並收藏大明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