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二是土生土長的譚家村人,但並不為村人所熟悉。
原因首先就出在龍老光棍身上,在譚二還沒有多大的時候,龍老光棍趁著酒性沒頭沒腦地對村人感歎說:“譚二這娃將來一定有出息。”這句話本是稀鬆平常,不該影響大局,但因是出自龍老光棍之口,情形就大不一樣了。
龍老光棍叫譚金龍,是個黑臉的瘦高老頭,年輕的時候因為成分不好沒能娶上媳婦,改革開放初,龍老光棍隻身出外闖蕩了幾年,再迴到村裏,就在村裏成了個人物,他又識得一些字,村鄰們辦紅白喜事,家族裏續寫家譜,為新生孩童取名等等的事情都得請他,是村裏公認的見過世麵懂點文化的人。
龍老光棍嘴裏還常會說一些村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村人又都是極端無聊的,都盼望著龍老光棍能說出一點和他們平淡枯燥的生活不一樣的東西,並把這當成少有的娛樂,所以從他嘴裏蹦達出的每一個音都備受關注。談興正濃時,龍老光棍曾經胡說過一些事情,後來好幾次被後生刨根究底地問了個漏洞百出,掃了一些威信,也就變的小心謹慎起來,為了減少錯誤出現的幾率,往往也不輕易開口,以至曾經在村中口如懸河的他現在經常被外村的人誤以為是個啞巴,這反倒提高了他每個字的含金量。
這會兒連龍老光棍都有了這說法,村人便密切關注起了譚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最後一致認為風水轉到了譚二家了:“村山(譚二父親的名字)兩口子都是八棒子打不出半個字的老實人,心眼又死,生了個閨女就叫譚妞,老二是個小子就叫譚二,誰能想到人家卻走了運,女兒是個厲害人,小子又是這般氣派。”他們嘴上如此說的同時,見了譚二還顯得神秘兮兮的,指指點點評品幾下,剛開始譚二很是惶恐,走路都小心翼翼怕步子邁的不對,一言一行都謹慎小心,他過的很辛苦,不過無意間學會了自我約束。約莫一年後,他才意識到是村人在刻意關注自己,隱約覺得自己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小孩的敏感度和虛榮心一點也不比大人的差,他那顆剛剛發育的心驕傲起來。為了大家的別樣關注,他也就充起氣來做人,慢慢地和同齡段的村童比起來顯得出奇的穩重和從容,這種先隻體現在言語和表情上的獨特性很快便讓他脫離了少兒大眾,他也就隻能獨來獨往了。
這種趨勢很快又擴大到成年的村人身上,譚二從小就看不慣村裏的很多人很多事,並把厭惡和不滿全寫在臉上。村人有太多讓譚二接受不了的惡習,他們會邊聊天邊用手在腳上搓出一團團的汙垢,他們會猛地吸聲鼻子咳上一聲,然後鼓動下喉頭用力吐出一串又長又粘的老黃痰,他們會在隻有三麵牆的廁所拉完屎後拿著石塊擦屁股,天一黑便站在院子中間大聲撒著尿……,譚二認為討厭這些惡習是正常人的正常情緒,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需要去進行深層麵的說明和論證,而村中的人也都是正常人,隻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適應了村中的氛圍,理所當然地繼承了上一輩人的種種習慣,而譚二隻是唯一一個一直不能適應和苟同的人。
譚二覺得沒有能力去改變幾百年來都持續著的生活習性,那隻有遠離它,盡最大努力去遠離它,而一旦沒有來得及避開,他又會像一個不懂遷就時局的政治犯,毫不留情地對主流人群進行言語鞭笞,拂了大半村人的麵子,就都恨起譚二來,嘴裏罵著“白眼狼”的同時,也盡量避開著他,譚二樂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久了,雙方也不相往來了。
漸漸地,譚二儼然成了村人的夢魘,同齡的孩子看他時漸漸用上了敬畏的眼神,連最調皮的村童見了他會窘紅著臉像個害羞的大姑娘,大人們也不敢招惹這個顯得過於老成幹練的小後生,這些讓本為無人親近而倍感苦惱的譚二心理上得到了平衡,他便在這個平衡點上一如既往地長到了高中。
我和譚二就是在高中時認識的,他看起來確實很有個性,冷傲的臉上有一雙明亮深邃的眼睛,嘴唇不厚,卻很有輪廓,兩條濃眉在蒼白的臉上更顯醒目,眉間好象聚集滿了堅毅和英氣, 讓所有的人都過目不忘,身上散發出的氣息也讓所有的人不敢靠近,他也基本不和別人說話,沒人能探聽到他的一點信息。
高中生固有的好奇心讓整個班級的學生都關注著他,他的影響力很快也擴大到整個年級,本班的女生議論最多的男生是他,不時還有外班的女生過來探聽他的消息,這讓我和很多男同學一樣心裏很不平衡,也就開始厭惡他了,譚二就這樣莫名地成了男生的公敵。
我是個喜歡攏著一群人大吹特吹的人,我會指著坐在第一排的譚二對大家說:“他丫的,臉冷著不說話就以為自己很酷,這個我也會。”說完我會昂著頭,瞪起眼珠,木著臉,硬著喉嚨管問:“看我酷不酷?”大家就哄笑起來,諸如此類的勾當每天都在上演,隻是主演的大家輪流做。
譚二知道我們在嘲笑他,看我們的眼神也越來越陰冷,有一次他從我身邊走過,狠狠地剜了我一眼,他的眼神淩厲而生硬,我感覺臉皮被割開了一樣,我的心一陣緊縮,怦怦狂跳起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領頭貶損他了,當別人貶損他的時候我也不敢在熱烈起哄了,隻要看見他要從我桌旁經過,我都會連忙低下頭去看課本。
一個月後調動座位,譚二竟成了我的同桌,我們一對冤家誰也不理誰,不過他的存在給了我太多壓力,雖然沒有起過衝突,卻覺得自己已經被他壓製住了,心裏抑鬱著委屈又不敢去伸張,每天都過的皺皺巴巴地相當難受。
有一天我很煩,正爬在桌上睡覺,後排的李陽不住地亂叫著,我這人一衝動起來就沒分邊,拍著桌子瞪著他吼道:“媽的,要吵滾出去吵。”
李陽的臉漲的通紅,梗著頸脖:“你小子想怎麽樣?是不是想打架,找個地方單挑。”
我一下子沒有了底氣,身子矮了半截,但還是裝腔作勢地捏著拳頭。這時譚二竟然站了起來:“李陽,是你不對,你還橫什麽?”
譚二的話很有威懾力,李陽馬上泄了氣,指著我說:“那他平時也亂吵亂叫,你怎麽不說他?”
譚二瞥了我一眼說:“要是他說話,你說他不對,他敢和你一樣橫,我照樣說他。”
從那以後,我們四周的人誰也不敢亂吵了。
這件事使我對譚二有了點好感,有幾次試著向他示好,但他一直都是冷冰冰的抿著嘴不搭理。
譚二很有文采,總愛寫些文章發表到校報上,文字陰柔唯美,風格偏向婉約,他的文章數量和質量都很好,很快就被提拔為校報的副編輯。後來,我奶奶去世了,我很傷悲,就爬在桌子上寫關於奶奶的詩。正是這首詩讓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有了轉機,所以直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那首詩的內容:
那方空地 (題目)
那方空地
對著我的房
那方空地
滿是芬芳的草
那方空地
有我兒時的迴憶
奶奶常擁著我坐在那裏
拍著懷裏的小孫子
哼著不成調的曲子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摟著熟睡的孫子
為了不驚醒夢精靈
默默坐上幾鍾頭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一手拉著孫子
一手牽著牛兒
講出離奇的故事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剝著棉花
看著手舞足蹈的孫子
笑出一臉的褶皺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哭過苦命的爺爺
孫兒隻能用小手去擦她的眼淚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傷感著離別
依戀著那方空地
但奶奶離家兩年
我常佇立在空地前
芬芳的草中
朦朧有奶奶的印象
我夢想
奶奶和空地的故事終會續上
而希望破滅了
奶奶還沒有迴到故鄉就已經老去
去前唯一的希望是能見上孫兒
但孫兒沒能趕迴
去前,最後一句是將她埋在那方空地
如今,那方空地
多了一個蒼黃的土包
我常在包前落淚
我欲用眼淚滋潤墳頭
讓它泛出青綠
好似奶奶永久的活力
那方空地
望著我的房
我常從房中
望著那方空地
寫完後我自己感覺還不錯,就訕訕地交給了譚二,希望能在校報上登出來。我忐忑地看著譚二,發現他的臉越來越柔和,看完後竟然出人意料地對我笑了笑說一定會登的,早就想登這樣人性化的詩了,一直沒有見到,我自己心裏如被被當權人物接見了一般激動不已,想趕好聽的話頌揚下他,卻覺得太過突兀,最終沒能說出口,看來我也不合適在官場混的。
從這以後,譚二開始和我說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和他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有天我問他我那篇詩歌寫的很沒有水準的,你為什麽會因為它而改變對我的態度,他說我寫出了一種思想,一種感情,是心中真實的想法,反映你是個有見地和心地善良的人。最後,他很動情地對我說:“我一直想為奶奶寫點什麽,但是我不是個孝順的孫子,我一想到我奶奶就隻有愧疚和傷心,寫的東西也是慘不忍睹,我很羨慕你,和死去的奶奶有那多甜蜜的迴憶。”
譚二的話讓我疑惑不解,不過在以後的交往中,他漸漸對我講起他與奶奶間的故事,我也才知道他為何這樣說了。
譚二說奶奶本來有兩個兒子,病死了一個,父親成了一脈單傳,而父親又隻有譚二這麽一個兒子,所以奶奶也格外地疼譚二,凡事也都依著譚二,但是,譚二對奶奶隻有恐懼和厭煩。
首先,譚二覺得奶奶是家裏最厲害的人,尤其是年紀大了,性格變的越發乖張。父親在她麵前總是小心翼翼唯唯諾諾;母親也是個厲害人,在父親和兒子麵前保持著絕對的權威,但在奶奶麵前卻溫順的像個小媳婦。可能是對弱者天性的憐憫,譚二認為奶奶不是好人,而自己是家裏唯一一個能對付奶奶的人,於是他總是有意無意地和奶奶作著對,比如將奶奶的拐杖藏起來,盛飯時故意在奶奶碗裏放些鍋巴等等之類的事情,我很佩服譚二的記性,有好多才五六歲時的事情他都能娓娓道來,而且將每個細節刻畫的十分生動。
一次,母親向譚二講起一件事情:其實父親還有個妹妹,在她十七歲那年因為和父親一起上山玩忘了幹活,被奶奶一通狂轟亂炸的謾罵,最後一怒之下跳河自盡了,並且還說父親也是從那時起變的沉默寡言了。母親講的牙嘖嘖直響,右臉皮被咧開的嘴擠的鼓起,眉角不住抖動著。
這天,奶奶又例行公事般地坐在院落裏咒罵著父親,譚二聽不過耳就去質問奶奶:“我是不是還有個姑姑?”
奶奶的眼睛便盡量地瞪大,斜向地麵的眼睛象正在窺視一個濕漉漉的屍體,眼裏透出的恐懼和痛苦連七歲的譚二都能感受到了,奶奶會把自己的女兒當女神一般地讚揚一番再深深埋下頭說:“誰曉得就掉到河裏淹死了。”
譚二從小就喜歡考究每個字的差異:“不是掉到河裏的,是跳到河裏的。”,奶奶聽後並不辯解,隻是默默地擦著眼淚。
譚二認為這事肯定是存在的了,奶奶能把人罵死!一想到這他頭皮就發麻,從那以後,譚二就老想避開這個雖然年老體邁卻仍精悍老辣的奶奶。
譚二用愧疚的語氣講著,當他完這些後流起了眼淚,然後會對我很不自然地笑笑,並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衝動和失態,抿著嘴,一言不發地離開了,接著是一連幾天視我如仇人。但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壓抑悶在心中發著酵,變成無盡的痛苦,看我的眼神裏都藏著絕望,我知道他需要對我傾訴。果然沒有幾天譚二開始了他的傾訴,他憋的太久了吧,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起來了,講到動情處他仍然會流淚,甚至是痛哭流涕,我真不敢想信如此冷傲的人也會哭的像個小孩子。
奶奶一天到晚都想把譚二摟在懷裏,她不住地用豁著的牙去啃譚二的臉,也會貓著嘴去親譚二的嘴,譚二的臉每天都被粘稠的唾沫包裹著,這讓母親很看不過去,她對父親抱怨說:“都一大把年紀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麽傳染病,天天用痰把孩子泡著,不定哪天就被傳上啥病了呢!”這話被站在旁邊的譚二聽在了耳裏。
一次譚二實在被親的出不過來氣,便把母親的話照搬出來作擋剪牌,奶奶一聽,臉上馬上充上了血,鬆開譚二便拍著腿哭了起來:“誰說老子有病啊?我家的死的早,家裏那大的負擔都是我一個人扛下來,我跟男人一樣又是挑草頭又是犁田的,要是我有病一家人不早就餓死了……”
奶奶坐在地上傷心欲絕地哭罵了幾個小時,譚二也因為泄密之罪被母親拉到屋裏打的哭的一大糊塗,一向老實孝順的父親被逼的跪在地上向奶奶陪了半天不是,最後還是奶奶自己折騰累了,才歇了下來。
為了這事,奶奶忍著不理譚二了,但沒有熬過三天,奶奶又一把將從她身邊經過的譚二摟在懷裏,譚二那會兒太小,隻得由著奶奶又是親又是摸的。隻是奶奶真的不敢當著母親的麵去啃譚二的臉和親譚二的嘴,每次放開譚二前都不忘用她那藏青色的棉布袖子把譚二的臉擦了又擦,譚二隱隱感覺到奶奶還是怕母親的,這種想法讓譚二對奶奶親近了些,這種因同情而衍生出的親近讓奶奶欣喜不已,譚二被奶奶摟抱著的時間也更多了,這種禁錮讓他惱怒,不久就變的更加厭煩起來,時刻防備著落入奶奶的“魔爪”。
譚二一直沒有放棄過和奶奶的抗爭,在他心目中,奶奶是她幼年時最大的敵人,等譚二再長大一點,奶奶再度衰老後,譚二就慢慢可以從奶奶懷裏掙脫逃掉。
奶奶常說自己是快死的人,快死的人小孩可以感覺到,不然她的小孫子不會老避著她。從譚二六歲算起,奶奶就這樣詛咒了自己三年,三年後才被自己言中了。奶奶還怕死後見不到自己的小孫子,她又常說:“都說鬼魂都怕狠人,不曉得我死後還敢不敢來見的我的小孫子,他怎麽老是這樣惡狠狠地。”而在譚二眼裏,成天把死和鬼掛在嘴上的奶奶,再配上她尖削枯黃的臉,絕對就是村人聚在一起講到的老鬼婆,譚二記得有人說過老鬼婆喜歡把人掐死後把魂帶到閻王那去,所以奶奶死前用盡力氣向他伸伸叉開如同枯枝一般的手,他都以為奶奶要把他帶走,嚇的哇哇大哭了起來,哭的沒有傷心,隻有恐懼,奶奶便在他的哭聲中合上了眼。
高二的一天半夜,我被譚二從被窩裏揪了起來,我們就站在樓道裏看著寂黑的夜風。他隻穿著秋衣秋褲,我裹著被子還瑟瑟發抖,他的胸口上下起伏,臉冷峻的如同冰雕的一般。他咽下幾口冷空氣後對我又吐起了熱霧:“我老做一個夢,我走近一個屋子,裏麵除了土黃的牆什麽也沒有,我轉身想走,我奶奶卻突然出現在屋裏,她蒼黃的臉,黃撲撲的衣服,像是從牆裏走下來的……她不住地對我招手……”我感到他無聊透頂,轉身想鑽迴宿舍,他一把拉住我:“我奶奶早死了,她其實很疼我的,她肯定想我了。”我看見他眼裏閃著淚光,這讓我不敢再有怨言,便又哆嗦著陪他傻乎乎地站著。
譚二愛迴憶過去的點滴,後來又陸續給我講了很多關於他姐姐和父母的事情,這些故事都蒙著一層悲情,他將這些辛酸的往事帶來的悔恨連接起來給自己的心圍出一個牢房,他說他試著擺脫,卻總又不自覺地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他經常像一隻受了驚嚇的小鳥一樣蜷縮在他自己的迴憶裏痛苦不堪;他有著詩人般的氣質,故事結束後他會有一通深奧的感歎,這些感歎暴露了他的內心世界,我漸漸知道原來譚二並不是如外表般的沒有人情味,他將感情隱藏的很深,一般人根本想不到他那冷酷的表情下埋著比常人還熱烈的情感。
有時我會想和譚二成為朋友是我的一大錯誤,和他在一起我過的很辛苦,不單因為他總把我的心也帶入悲涼的境地,還因為他的那不可琢磨的性情,熱烈的時候我會被他感染的一大糊塗,而更多時候得麵對他一塵不變的冷酷,這種冷酷讓他的舉止顯得深不可測,讓我揣摩不到一分,我覺得自己在他麵前象個無知的小孩子,這讓我心理上排斥和他一起長時間相處,尤其是一起去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我都擔心自己做的不得體而遭到他的鄙視,他一直都愛不置可否地微微笑,我不知道他的笑是代表了讚同還是嘲弄,有一次我爆粗口說:“媽的,和你在一起的日子真是種折磨。”譚二默著頭消化掉這份尷尬後說:“俊豪,對不起,我也不想這樣為人,但是總是不知覺中成了這樣,你可以把我當成一個心理有缺陷的人,有時候真不值得和我計較。”難得他放下了身段,倒讓我覺得對不起他。
高三的時候,譚二將名字改為“譚過雁”,不過,譚過雁的名字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背後大家還是稱他為譚二。
原因首先就出在龍老光棍身上,在譚二還沒有多大的時候,龍老光棍趁著酒性沒頭沒腦地對村人感歎說:“譚二這娃將來一定有出息。”這句話本是稀鬆平常,不該影響大局,但因是出自龍老光棍之口,情形就大不一樣了。
龍老光棍叫譚金龍,是個黑臉的瘦高老頭,年輕的時候因為成分不好沒能娶上媳婦,改革開放初,龍老光棍隻身出外闖蕩了幾年,再迴到村裏,就在村裏成了個人物,他又識得一些字,村鄰們辦紅白喜事,家族裏續寫家譜,為新生孩童取名等等的事情都得請他,是村裏公認的見過世麵懂點文化的人。
龍老光棍嘴裏還常會說一些村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村人又都是極端無聊的,都盼望著龍老光棍能說出一點和他們平淡枯燥的生活不一樣的東西,並把這當成少有的娛樂,所以從他嘴裏蹦達出的每一個音都備受關注。談興正濃時,龍老光棍曾經胡說過一些事情,後來好幾次被後生刨根究底地問了個漏洞百出,掃了一些威信,也就變的小心謹慎起來,為了減少錯誤出現的幾率,往往也不輕易開口,以至曾經在村中口如懸河的他現在經常被外村的人誤以為是個啞巴,這反倒提高了他每個字的含金量。
這會兒連龍老光棍都有了這說法,村人便密切關注起了譚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最後一致認為風水轉到了譚二家了:“村山(譚二父親的名字)兩口子都是八棒子打不出半個字的老實人,心眼又死,生了個閨女就叫譚妞,老二是個小子就叫譚二,誰能想到人家卻走了運,女兒是個厲害人,小子又是這般氣派。”他們嘴上如此說的同時,見了譚二還顯得神秘兮兮的,指指點點評品幾下,剛開始譚二很是惶恐,走路都小心翼翼怕步子邁的不對,一言一行都謹慎小心,他過的很辛苦,不過無意間學會了自我約束。約莫一年後,他才意識到是村人在刻意關注自己,隱約覺得自己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小孩的敏感度和虛榮心一點也不比大人的差,他那顆剛剛發育的心驕傲起來。為了大家的別樣關注,他也就充起氣來做人,慢慢地和同齡段的村童比起來顯得出奇的穩重和從容,這種先隻體現在言語和表情上的獨特性很快便讓他脫離了少兒大眾,他也就隻能獨來獨往了。
這種趨勢很快又擴大到成年的村人身上,譚二從小就看不慣村裏的很多人很多事,並把厭惡和不滿全寫在臉上。村人有太多讓譚二接受不了的惡習,他們會邊聊天邊用手在腳上搓出一團團的汙垢,他們會猛地吸聲鼻子咳上一聲,然後鼓動下喉頭用力吐出一串又長又粘的老黃痰,他們會在隻有三麵牆的廁所拉完屎後拿著石塊擦屁股,天一黑便站在院子中間大聲撒著尿……,譚二認為討厭這些惡習是正常人的正常情緒,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需要去進行深層麵的說明和論證,而村中的人也都是正常人,隻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適應了村中的氛圍,理所當然地繼承了上一輩人的種種習慣,而譚二隻是唯一一個一直不能適應和苟同的人。
譚二覺得沒有能力去改變幾百年來都持續著的生活習性,那隻有遠離它,盡最大努力去遠離它,而一旦沒有來得及避開,他又會像一個不懂遷就時局的政治犯,毫不留情地對主流人群進行言語鞭笞,拂了大半村人的麵子,就都恨起譚二來,嘴裏罵著“白眼狼”的同時,也盡量避開著他,譚二樂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久了,雙方也不相往來了。
漸漸地,譚二儼然成了村人的夢魘,同齡的孩子看他時漸漸用上了敬畏的眼神,連最調皮的村童見了他會窘紅著臉像個害羞的大姑娘,大人們也不敢招惹這個顯得過於老成幹練的小後生,這些讓本為無人親近而倍感苦惱的譚二心理上得到了平衡,他便在這個平衡點上一如既往地長到了高中。
我和譚二就是在高中時認識的,他看起來確實很有個性,冷傲的臉上有一雙明亮深邃的眼睛,嘴唇不厚,卻很有輪廓,兩條濃眉在蒼白的臉上更顯醒目,眉間好象聚集滿了堅毅和英氣, 讓所有的人都過目不忘,身上散發出的氣息也讓所有的人不敢靠近,他也基本不和別人說話,沒人能探聽到他的一點信息。
高中生固有的好奇心讓整個班級的學生都關注著他,他的影響力很快也擴大到整個年級,本班的女生議論最多的男生是他,不時還有外班的女生過來探聽他的消息,這讓我和很多男同學一樣心裏很不平衡,也就開始厭惡他了,譚二就這樣莫名地成了男生的公敵。
我是個喜歡攏著一群人大吹特吹的人,我會指著坐在第一排的譚二對大家說:“他丫的,臉冷著不說話就以為自己很酷,這個我也會。”說完我會昂著頭,瞪起眼珠,木著臉,硬著喉嚨管問:“看我酷不酷?”大家就哄笑起來,諸如此類的勾當每天都在上演,隻是主演的大家輪流做。
譚二知道我們在嘲笑他,看我們的眼神也越來越陰冷,有一次他從我身邊走過,狠狠地剜了我一眼,他的眼神淩厲而生硬,我感覺臉皮被割開了一樣,我的心一陣緊縮,怦怦狂跳起來。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領頭貶損他了,當別人貶損他的時候我也不敢在熱烈起哄了,隻要看見他要從我桌旁經過,我都會連忙低下頭去看課本。
一個月後調動座位,譚二竟成了我的同桌,我們一對冤家誰也不理誰,不過他的存在給了我太多壓力,雖然沒有起過衝突,卻覺得自己已經被他壓製住了,心裏抑鬱著委屈又不敢去伸張,每天都過的皺皺巴巴地相當難受。
有一天我很煩,正爬在桌上睡覺,後排的李陽不住地亂叫著,我這人一衝動起來就沒分邊,拍著桌子瞪著他吼道:“媽的,要吵滾出去吵。”
李陽的臉漲的通紅,梗著頸脖:“你小子想怎麽樣?是不是想打架,找個地方單挑。”
我一下子沒有了底氣,身子矮了半截,但還是裝腔作勢地捏著拳頭。這時譚二竟然站了起來:“李陽,是你不對,你還橫什麽?”
譚二的話很有威懾力,李陽馬上泄了氣,指著我說:“那他平時也亂吵亂叫,你怎麽不說他?”
譚二瞥了我一眼說:“要是他說話,你說他不對,他敢和你一樣橫,我照樣說他。”
從那以後,我們四周的人誰也不敢亂吵了。
這件事使我對譚二有了點好感,有幾次試著向他示好,但他一直都是冷冰冰的抿著嘴不搭理。
譚二很有文采,總愛寫些文章發表到校報上,文字陰柔唯美,風格偏向婉約,他的文章數量和質量都很好,很快就被提拔為校報的副編輯。後來,我奶奶去世了,我很傷悲,就爬在桌子上寫關於奶奶的詩。正是這首詩讓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有了轉機,所以直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那首詩的內容:
那方空地 (題目)
那方空地
對著我的房
那方空地
滿是芬芳的草
那方空地
有我兒時的迴憶
奶奶常擁著我坐在那裏
拍著懷裏的小孫子
哼著不成調的曲子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摟著熟睡的孫子
為了不驚醒夢精靈
默默坐上幾鍾頭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一手拉著孫子
一手牽著牛兒
講出離奇的故事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剝著棉花
看著手舞足蹈的孫子
笑出一臉的褶皺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哭過苦命的爺爺
孫兒隻能用小手去擦她的眼淚
就是那方空地
奶奶傷感著離別
依戀著那方空地
但奶奶離家兩年
我常佇立在空地前
芬芳的草中
朦朧有奶奶的印象
我夢想
奶奶和空地的故事終會續上
而希望破滅了
奶奶還沒有迴到故鄉就已經老去
去前唯一的希望是能見上孫兒
但孫兒沒能趕迴
去前,最後一句是將她埋在那方空地
如今,那方空地
多了一個蒼黃的土包
我常在包前落淚
我欲用眼淚滋潤墳頭
讓它泛出青綠
好似奶奶永久的活力
那方空地
望著我的房
我常從房中
望著那方空地
寫完後我自己感覺還不錯,就訕訕地交給了譚二,希望能在校報上登出來。我忐忑地看著譚二,發現他的臉越來越柔和,看完後竟然出人意料地對我笑了笑說一定會登的,早就想登這樣人性化的詩了,一直沒有見到,我自己心裏如被被當權人物接見了一般激動不已,想趕好聽的話頌揚下他,卻覺得太過突兀,最終沒能說出口,看來我也不合適在官場混的。
從這以後,譚二開始和我說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和他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有天我問他我那篇詩歌寫的很沒有水準的,你為什麽會因為它而改變對我的態度,他說我寫出了一種思想,一種感情,是心中真實的想法,反映你是個有見地和心地善良的人。最後,他很動情地對我說:“我一直想為奶奶寫點什麽,但是我不是個孝順的孫子,我一想到我奶奶就隻有愧疚和傷心,寫的東西也是慘不忍睹,我很羨慕你,和死去的奶奶有那多甜蜜的迴憶。”
譚二的話讓我疑惑不解,不過在以後的交往中,他漸漸對我講起他與奶奶間的故事,我也才知道他為何這樣說了。
譚二說奶奶本來有兩個兒子,病死了一個,父親成了一脈單傳,而父親又隻有譚二這麽一個兒子,所以奶奶也格外地疼譚二,凡事也都依著譚二,但是,譚二對奶奶隻有恐懼和厭煩。
首先,譚二覺得奶奶是家裏最厲害的人,尤其是年紀大了,性格變的越發乖張。父親在她麵前總是小心翼翼唯唯諾諾;母親也是個厲害人,在父親和兒子麵前保持著絕對的權威,但在奶奶麵前卻溫順的像個小媳婦。可能是對弱者天性的憐憫,譚二認為奶奶不是好人,而自己是家裏唯一一個能對付奶奶的人,於是他總是有意無意地和奶奶作著對,比如將奶奶的拐杖藏起來,盛飯時故意在奶奶碗裏放些鍋巴等等之類的事情,我很佩服譚二的記性,有好多才五六歲時的事情他都能娓娓道來,而且將每個細節刻畫的十分生動。
一次,母親向譚二講起一件事情:其實父親還有個妹妹,在她十七歲那年因為和父親一起上山玩忘了幹活,被奶奶一通狂轟亂炸的謾罵,最後一怒之下跳河自盡了,並且還說父親也是從那時起變的沉默寡言了。母親講的牙嘖嘖直響,右臉皮被咧開的嘴擠的鼓起,眉角不住抖動著。
這天,奶奶又例行公事般地坐在院落裏咒罵著父親,譚二聽不過耳就去質問奶奶:“我是不是還有個姑姑?”
奶奶的眼睛便盡量地瞪大,斜向地麵的眼睛象正在窺視一個濕漉漉的屍體,眼裏透出的恐懼和痛苦連七歲的譚二都能感受到了,奶奶會把自己的女兒當女神一般地讚揚一番再深深埋下頭說:“誰曉得就掉到河裏淹死了。”
譚二從小就喜歡考究每個字的差異:“不是掉到河裏的,是跳到河裏的。”,奶奶聽後並不辯解,隻是默默地擦著眼淚。
譚二認為這事肯定是存在的了,奶奶能把人罵死!一想到這他頭皮就發麻,從那以後,譚二就老想避開這個雖然年老體邁卻仍精悍老辣的奶奶。
譚二用愧疚的語氣講著,當他完這些後流起了眼淚,然後會對我很不自然地笑笑,並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衝動和失態,抿著嘴,一言不發地離開了,接著是一連幾天視我如仇人。但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壓抑悶在心中發著酵,變成無盡的痛苦,看我的眼神裏都藏著絕望,我知道他需要對我傾訴。果然沒有幾天譚二開始了他的傾訴,他憋的太久了吧,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起來了,講到動情處他仍然會流淚,甚至是痛哭流涕,我真不敢想信如此冷傲的人也會哭的像個小孩子。
奶奶一天到晚都想把譚二摟在懷裏,她不住地用豁著的牙去啃譚二的臉,也會貓著嘴去親譚二的嘴,譚二的臉每天都被粘稠的唾沫包裹著,這讓母親很看不過去,她對父親抱怨說:“都一大把年紀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麽傳染病,天天用痰把孩子泡著,不定哪天就被傳上啥病了呢!”這話被站在旁邊的譚二聽在了耳裏。
一次譚二實在被親的出不過來氣,便把母親的話照搬出來作擋剪牌,奶奶一聽,臉上馬上充上了血,鬆開譚二便拍著腿哭了起來:“誰說老子有病啊?我家的死的早,家裏那大的負擔都是我一個人扛下來,我跟男人一樣又是挑草頭又是犁田的,要是我有病一家人不早就餓死了……”
奶奶坐在地上傷心欲絕地哭罵了幾個小時,譚二也因為泄密之罪被母親拉到屋裏打的哭的一大糊塗,一向老實孝順的父親被逼的跪在地上向奶奶陪了半天不是,最後還是奶奶自己折騰累了,才歇了下來。
為了這事,奶奶忍著不理譚二了,但沒有熬過三天,奶奶又一把將從她身邊經過的譚二摟在懷裏,譚二那會兒太小,隻得由著奶奶又是親又是摸的。隻是奶奶真的不敢當著母親的麵去啃譚二的臉和親譚二的嘴,每次放開譚二前都不忘用她那藏青色的棉布袖子把譚二的臉擦了又擦,譚二隱隱感覺到奶奶還是怕母親的,這種想法讓譚二對奶奶親近了些,這種因同情而衍生出的親近讓奶奶欣喜不已,譚二被奶奶摟抱著的時間也更多了,這種禁錮讓他惱怒,不久就變的更加厭煩起來,時刻防備著落入奶奶的“魔爪”。
譚二一直沒有放棄過和奶奶的抗爭,在他心目中,奶奶是她幼年時最大的敵人,等譚二再長大一點,奶奶再度衰老後,譚二就慢慢可以從奶奶懷裏掙脫逃掉。
奶奶常說自己是快死的人,快死的人小孩可以感覺到,不然她的小孫子不會老避著她。從譚二六歲算起,奶奶就這樣詛咒了自己三年,三年後才被自己言中了。奶奶還怕死後見不到自己的小孫子,她又常說:“都說鬼魂都怕狠人,不曉得我死後還敢不敢來見的我的小孫子,他怎麽老是這樣惡狠狠地。”而在譚二眼裏,成天把死和鬼掛在嘴上的奶奶,再配上她尖削枯黃的臉,絕對就是村人聚在一起講到的老鬼婆,譚二記得有人說過老鬼婆喜歡把人掐死後把魂帶到閻王那去,所以奶奶死前用盡力氣向他伸伸叉開如同枯枝一般的手,他都以為奶奶要把他帶走,嚇的哇哇大哭了起來,哭的沒有傷心,隻有恐懼,奶奶便在他的哭聲中合上了眼。
高二的一天半夜,我被譚二從被窩裏揪了起來,我們就站在樓道裏看著寂黑的夜風。他隻穿著秋衣秋褲,我裹著被子還瑟瑟發抖,他的胸口上下起伏,臉冷峻的如同冰雕的一般。他咽下幾口冷空氣後對我又吐起了熱霧:“我老做一個夢,我走近一個屋子,裏麵除了土黃的牆什麽也沒有,我轉身想走,我奶奶卻突然出現在屋裏,她蒼黃的臉,黃撲撲的衣服,像是從牆裏走下來的……她不住地對我招手……”我感到他無聊透頂,轉身想鑽迴宿舍,他一把拉住我:“我奶奶早死了,她其實很疼我的,她肯定想我了。”我看見他眼裏閃著淚光,這讓我不敢再有怨言,便又哆嗦著陪他傻乎乎地站著。
譚二愛迴憶過去的點滴,後來又陸續給我講了很多關於他姐姐和父母的事情,這些故事都蒙著一層悲情,他將這些辛酸的往事帶來的悔恨連接起來給自己的心圍出一個牢房,他說他試著擺脫,卻總又不自覺地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他經常像一隻受了驚嚇的小鳥一樣蜷縮在他自己的迴憶裏痛苦不堪;他有著詩人般的氣質,故事結束後他會有一通深奧的感歎,這些感歎暴露了他的內心世界,我漸漸知道原來譚二並不是如外表般的沒有人情味,他將感情隱藏的很深,一般人根本想不到他那冷酷的表情下埋著比常人還熱烈的情感。
有時我會想和譚二成為朋友是我的一大錯誤,和他在一起我過的很辛苦,不單因為他總把我的心也帶入悲涼的境地,還因為他的那不可琢磨的性情,熱烈的時候我會被他感染的一大糊塗,而更多時候得麵對他一塵不變的冷酷,這種冷酷讓他的舉止顯得深不可測,讓我揣摩不到一分,我覺得自己在他麵前象個無知的小孩子,這讓我心理上排斥和他一起長時間相處,尤其是一起去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我都擔心自己做的不得體而遭到他的鄙視,他一直都愛不置可否地微微笑,我不知道他的笑是代表了讚同還是嘲弄,有一次我爆粗口說:“媽的,和你在一起的日子真是種折磨。”譚二默著頭消化掉這份尷尬後說:“俊豪,對不起,我也不想這樣為人,但是總是不知覺中成了這樣,你可以把我當成一個心理有缺陷的人,有時候真不值得和我計較。”難得他放下了身段,倒讓我覺得對不起他。
高三的時候,譚二將名字改為“譚過雁”,不過,譚過雁的名字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背後大家還是稱他為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