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歌沒有悲傷還是喜慶之分。


    劉秀乃馬上皇帝,開國皇帝,長年征戰於沙場,對軍歌十分有共鳴,於劉秀麵前彈奏軍歌,誰都挑不出毛病。


    祭遵是軍中將領,且死於軍中,亡於征戰,彈奏軍歌,又的確是對祭遵最好的吊念。


    宋幽蘭給祭蔓婉拋出個難題,不僅被祭蔓婉十分巧妙的化解了,而且還大大贏得了劉秀和朝中大臣們讚賞,可以說,宋幽蘭的刁難,反過來是給祭蔓婉做了嫁衣。


    等祭蔓婉一曲終了,劉秀將兩隻鼓槌狠狠砸在鼓麵上,大聲說道:“大漢英烈,永世長存,護我漢室,萬世千秋!”


    在場的大臣們神情激動的齊齊站起身形,異口同聲道:“大漢英烈,永世長存,護我漢室,萬世千秋——”漢室,並沒有千秋萬世,但漢人,卻千百年來一直延續了下來,且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


    祭蔓婉彈奏出一曲軍歌,可謂是大放異彩,鄧禹也是兩眼放光,暗暗點頭,這個小姑娘可不簡單,頭腦機敏,隨機應變,遇事果決。


    他轉頭看向陰麗華,向她遞了個眼色。


    陰麗華有注意到鄧禹的暗示,她向劉秀一笑,說道:“陛下,這兩天,蔓婉住在西宮,臣妾與蔓婉一見如故,陛下,臣妾有一不情之請,還請陛下恩準!”


    劉秀正在興頭上,笑道:“麗華有何事,但說無妨。”


    陰麗華含笑說道:“陛下,臣妾想與蔓婉結為異性姐妹!”


    她此話一出,大殿裏立刻寂靜下來。


    無論是大臣還是女眷,皆一臉震驚地看著陰麗華。


    陰麗華這位貴人,平時裏一直都很低調,這次突然提出要與祭蔓婉結為異性姐妹,著實出人預料。


    祭蔓婉又驚又喜,呆呆地看著陰麗華,一時間迴不過來神,還是祭夫人反應快,低聲提醒道:“蔓婉,還不快謝過貴人!”


    “臣女……臣女謝貴人……”向陰麗華福身施禮的時候,祭蔓婉的大腦還處於一片空白狀態。


    劉秀愣了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既然麗華和蔓婉一見如故,結為異性姐妹,甚好!”


    陰麗華向祭蔓婉招了招手,等她走到近前,陰麗華主動拉著祭蔓婉的手,笑道:“蔓婉現在已是臣妾的義妹,那……陛下可不能虧待了臣妾的義妹!”


    劉秀仰麵而笑,問道:“麗華想讓我給蔓婉什麽賞賜?”


    陰麗華認真地想了想,說道:“陛下應冊封蔓婉……”她說到一半,停頓住,似在思考。


    劉秀試探性地問道:“縣主?”


    陰麗華搖搖頭,小聲說道:“陛下,縣主是不是……太小了些?”


    劉秀笑問道:“那麽,翁主?”


    翁主也就是郡主,通常情況下,隻有王女才能受封為翁主。


    陰麗華都沒有給劉秀改口的機會,瞧瞧捏了捏祭蔓婉的小手,提醒道:“蔓婉,還不快謝過陛下!”


    此時此刻的祭蔓婉,仍處於半呆滯狀態,貴人認她為義妹,陛下還要冊封她為翁主,這一切簡直都太夢幻,像在做夢一樣。


    她如機器人似的,作用僵硬地向劉秀跪地施禮,顫聲說道:“臣女多……多謝陛下隆恩!”


    劉秀說出翁主二字,是發問,而不是肯定。


    陰麗華打蛇隨棍上,借此機會就讓祭蔓婉向劉秀謝恩了,這明顯是幫著祭蔓婉強要翁主的頭銜。


    不過對於陰麗華的這個小聰明,劉秀倒是很喜歡,也很受用。


    他代祭蔓婉向宋弘提親,而宋弘倒好,一口迴絕,這不就是因為第孫過世,宋弘現在已看不上祭家了嗎?


    他冊封祭蔓婉為翁主,他宋弘還看不上祭蔓婉嗎?


    還看不上祭家嗎?


    劉秀沉吟片刻,說道:“孝德!蔓婉重孝,且淑慧閑德,配得上孝德二字,朕就冊封蔓婉為孝德翁主吧!”


    “謝陛下隆恩!”


    這迴不用陰麗華提醒,祭蔓婉立刻向前叩首謝恩。


    孝德翁主,這個頭銜的前麵並沒有地名,也就是說,它沒有實際的封地,隻是個虛名,隻有翁主的頭銜。


    這和湖陽長公主劉黃、寧平長公主劉伯姬、舞陰長公主劉義王,是完全不同的,這些公主的頭銜前麵都帶著地名,是有實實在在的封地,每年都可以吃封地食邑的。


    當然了,祭蔓婉作為異姓人,能被冊封為翁主,哪怕隻有翁主頭銜,那也是天大的殊榮了。


    劉秀能冊封祭蔓婉為翁主,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震驚過後,眾人又齊齊向祭蔓婉道賀。


    一個冊封下來,祭蔓婉的身份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本她隻是祭遵的遺孤,隻是平民,而現在,她可是翁主,如果以品級來算的話,翁主差不多是從一品。


    在接下來的宴會中,劉秀對提親之事,隻字未提,等到散席的時候,劉秀走到伏湛近前,含笑說道:“伏公年事已高,迴府之後,早些歇息,不可太過操勞。”


    伏湛連連點頭,說道:“微臣多謝陛下掛念。”


    劉秀笑了笑,沒有再多說什麽。


    等伏湛出了皇宮,迎麵刮來一股夜風,冷颼颼的,讓老頭子不由得激靈靈打了個冷顫。


    這陣冷風,讓老頭子酒醒了不少,臉色也頓是一變。


    他坐上馬車,隻一會的工夫,便驚出一身的冷汗。


    仔細迴想,陛下在今晚的宴會中,不下三次說出‘伏公年事已高’這樣的話,陛下這是在暗示自己,該告老還鄉了?


    伏湛一時間也摸不透劉秀心中的真實想法,不過他越想越覺得陛下一再提自己年事已高,不同尋常。


    迴到司徒府,伏湛連忙令下人把自己的弟弟伏黯請來。


    等伏黯到了司徒府,見到伏湛,後者把今日宴會上的事向伏黯講述一遍。


    伏黯聽後,皺了皺眉頭,沉思未語。


    伏湛凝重地說道:“陛下一再說為兄年事已高,為兄懷疑,陛下是不是有讓為兄告老還鄉之意。


    你在陛下身邊任過職,對陛下也比較了解,你幫為兄分析一下!”


    以伏黯對劉秀的了解,陛下可不是個囉嗦的人,陛下一再重複的話,一定是有深意的。


    看來,兄長猜測得沒錯,恐怕,陛下十之八九就是此意。


    伏黯說道:“陛下越來越重用尚書台,司徒之職,越來越像個虛職,大哥,我以為,不做這個大司徒也挺好的!大哥年紀確實大了,身體大不如前,若能迴家頤養天年,也是陛下體恤!”


    伏湛聞言,低垂下頭,一聲沒吭。


    見狀,伏黯小心翼翼地問道:“大哥可是舍不得大司徒這個官?”


    “為兄不是舍不得大司徒這個官,為兄隻是遺憾,沒有在大司徒的職位上做出功績啊!”


    伏湛忍不住輕輕歎口氣。


    伏黯想了想,說道:“兄長也不用擔心,如果陛下真有讓兄長告老還鄉之意,會給出更加明確的暗示!”


    伏湛笑了,苦笑,說道:“陛下重用尚書台,為何?


    說明在陛下的心目當中,侯尚書的能力,在為兄之上啊!”


    同為王莽時的舊臣,侯霸在王莽時期任太守,伏湛在王莽時期任都尉,兩人的級別都差不多,現在讓伏湛承認他的能力不如侯霸,他是真的不太甘心,也不服氣。


    翌日早朝,劉秀拿出一封禦使奏疏,說道:“我征討隗囂期間,朝廷祭祀時,司隸校尉,與河南太守,發生爭執,導致祭祀被迫中途停止,可有此事?”


    聽聞劉秀的發問,司隸校尉鮑永、河南太守宋嵩,雙雙出列,向劉秀跪地叩首,說道:“微臣知罪!”


    司隸校尉負責督查三輔(扶風、馮翊、長安)、河東、河南、河內、弘農七個郡,相當於州牧,算是河南太守的頂頭上司。


    但以俸祿來說,河南太守的俸祿是兩千石,而司隸校尉的俸祿是比兩千石,漢代沒有品級,判定官大官小,全看俸祿,所以在級別上,宋嵩反而比鮑永高一級。


    小官管大官,小官得大權,這是劉秀執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個司隸校尉,一個太守,在祭祀現場發生爭執,事情可大可小,但無論大小,這都是一件挺丟人的事。


    跪在地上的鮑永和宋嵩,都是麵紅耳赤,抬不起頭來。


    劉秀皺著眉頭,不悅地看著他二人,說道:“司隸校尉、河南尹,都是朝中眾臣,竟然因為一點小事,在祭祀場合吵鬧,導致祭祀進行不下去,朝廷的臉麵,都被你二人丟盡了!”


    鮑永和宋嵩的老臉更紅,齊聲說道:“微臣知罪!”


    劉秀問道:“現在,你二人的問題解決了?”


    “是的,陛下,微臣和宋太守,隻是……隻是有一點小誤會。”


    鮑永叩首說道。


    “各罰奉半年,退下!”


    “謝陛下隆恩!”


    鮑永和宋嵩雙雙叩首,而後站起身形,相互看了一眼,皆耷拉著腦袋,垂頭喪氣地迴到自己的席位。


    劉秀目光一轉,看向伏湛,說道:“司徒。”


    “微臣在!”


    伏湛急忙跨步出列。


    劉秀問道:“司隸校尉與河南尹在祭祀上起爭執,司徒知是不知?”


    伏湛身子一震,急忙屈膝跪地,說道:“微臣知道。”


    “既然知道,為何不報?”


    說著話,劉秀拿起禦使奏疏,質問道:“倘若沒有禦使上報,我是不是永遠都不會知曉此事?”


    伏湛向前叩首,說道:“微臣……微臣治罪!”


    鮑永和宋嵩在祭祀典禮上吵架,事情的確是可大可小,往大了說,可以說成是比天還大,往小了說,也可以說是芝麻大點的小事。


    作為司隸校尉,鮑永是陛下麵前的紅人,而宋嵩,則是大司空宋弘的親弟弟,為了這麽一點小事,去向陛下舉報他二人,這在伏湛看來,既沒有必要,也是讓陛下為難。


    現在陛下揪出此事質問他,伏湛可就犯有知情不報之責。


    劉秀說道:“司徒一並罰奉半年!退下吧!”


    “微臣……微臣謝陛下隆恩!”


    伏湛顫巍巍地站起身形,退迴到席位,就這麽一會的工夫,他背後的衣服都快被汗水浸透。


    以前伏湛也犯過過錯,但陛下都沒有責罰過他,而這次,隻是因為這麽一點小事,陛下便對他罰奉半年,這其實就是伏黯所說的明確暗示了。


    伏湛在心裏哀歎一聲,看來,自己是該告老還鄉了,如果現在自己還裝糊塗,不肯讓位,那就太不上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道並收藏漢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