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子旅的弟弟雖然沒睜眼,看上去卻挺健康的樣子。在春秋時期,哭聲大的嬰兒代表著身體底子不錯,能用大哭的方式讓父母喜笑顏開。
被眾人圍坐在中央的文贏懷裏抱著剛生的兒子,身邊坐著四歲的懷公主,一臉幸福的模樣。商臣和熊姬被擠在了邊緣位置,因為緊依著懷公主坐的是文贏稱唿為“我兒”的子旅。
一片喧華聲中,文贏恍如未聞,她隻見到子旅伸出手卻猶豫不敢觸嬰兒。把懷裏的孩子往前遞了遞,直到子旅的手輕輕放在了繈褓上,文贏才笑盈盈問:“我兒可喜歡弟弟?”
“喜歡。”子旅點頭,迫不急待的問:“樂伯弟弟會和我一起祭祖,一起騎馬。母,弟弟什麽時候才可以和我一起騎馬,我想把最聽的馬給他。”
……
滿屋的嬉笑和逗趣聲中,有人遞給了一個樂伯一個布袋。隔著布袋一摸,樂伯便知道裏麵裝的是楚幣。他抬起頭來有些迷茫的看著眼前的大姐姐,頭發盤在腦後的女子彎腰在他耳邊:“少妃賞你的。”
錢幣握在手裏的感覺比鈔票更實在,樂伯又是個絕對不怕錢多的人,自然心情愉躍的謝了又謝,也沒忘從布袋裏摸出幾個錢幣與大姐姐分享。接下來的時間裏,樂伯並沒浪費時間用於發呆或是瞎高興,而是在殿裏進進出出。整場聚會到尾聲時,他已經把文贏的下人認得差不多了。
這場所有人看上去都很開心的迎新生會麵,結束在楚王給嬰兒的賜名後。商臣以“子重”為字,賜給成王之後誕下的第一個兒子,以示自己的重視。難得的是,兒子不再是獨生子的事實似乎並沒讓熊姬有任何不悅,心翼翼抱著子重的楚王後還讚道:“這孩子的頭發出生便這麽好,必是個壯實的。”
春秋時期平安長大的孩子不容易,王室公族的孩子早夭的也不少,“壯實”是對嬰兒最好的祝福與肯定了。
樂伯再一次慶幸自己到了春秋,能見識如此和諧的後宮。在他看來,生子不嬌的文贏不會教出有野心的兒子,隻要沒人阻礙子旅成為楚莊王,自己就以輕鬆不少。可追鳳並不這樣看。
子重誕生半個月後,忙於與若敖氏巫人交流的追鳳才迴了一次太子府。單獨見到樂伯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怎麽一點也不關注文贏和子重?”
“文贏一直和熊姬很要好,也沒因為生了子重就怎麽樣了。不會阻了子旅問鼎的人,我關心他們幹嘛?”見追鳳氣得一副美臉都要扭曲,樂伯才慢悠悠的道:“我留意了——穀國沒大夫來。不是我你,提防心是不是太重了點?文贏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國公主,嬌氣了些而已。十幾歲就遠嫁的姑娘,沒那麽重的心思。”
穀國是文贏的母邦,樂伯留意穀國是否派了大夫來,就是提防穀國借文贏產子搞事情。穀國是個在地圖上連個綠豆大麵積都沒有的國,按照遇大事把潛在危險往壞裏想的思路,樂伯的假設倒也沒錯。
“文贏和子重就算不什麽,你也別忘了文贏背後還有個母邦穀國。”追鳳眉頭深鎖,沒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還解釋道:“穀國王室姓贏,和秦國王室是親戚關係。商臣伐江需要秦國的幫助,兩年內文贏的風光都會蓋過熊姬。她現在還生了個兒子,就怕穀國有人借這股風頭生事。其他都能忍,利用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搶太子位就絕不能忍,這是害兩個孩子隻為一已私欲。不管是穀國還有穀人,起了這個念頭咱們就得幫他澆滅。”
樂伯覺得追鳳有點太緊張了。利用剛出生的子重搶太子位?別楚國人人看不下去,就是楚王商臣也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不過,樂伯能理解追鳳維護子旅的心情——不讓子旅受任何波折。
樂伯點了點頭,二話沒便按追鳳的提議進了王宮。按照追鳳的計劃,樂伯負責通過仆役留意渚宮和國家大技院的情況,防止來楚地的穀國大夫與文贏會麵。至於追鳳,則出不了什麽力。巫人的身份需要故作清高,不與俗人往來過於密切,追鳳隻能繼續與若敖氏的巫人打交道,在這方麵出不了什麽力。
任務很輕鬆,在穀國大夫連影都見不著的現在,樂伯找認識的子們聯絡下感情,順便請他們留意下穀國有沒有新來的人即可。趁著子旅去祭祖的空休時間,樂伯打著找環的名議進了渚宮。
寺人辦事的院子平時很安靜,今卻熱情非凡。有官銜的大唿叫,沒官銜的被指使得來迴穿梭。樂伯問了十幾個人,才在內院找著了正搬東西的環。見有寺人官就在旁邊,樂伯索性拿起地上的東西跟著環往外走。
走到寺人官見不著的地方,樂伯才問:“哪個大人要來了,弄得這麽大的架式?”
“哪是什麽大人,都是蠻人。”對著宮外的方向努了努嘴,環道:“咱們的軍隊打下了十七個蠻部,連人帶東西全拉迴來了。蠻人兩後就要進來,總得把他們要住的地方安置好吧。”
帶迴來的蠻人都先進入渚宮,再經挑選後分派到各處。楚國對待戰敗部落的人非常友好,不管對戰時翻臉到何種程度,也不管蠻部殺了多少楚國兵士,隻要投降或是成為戰俘,楚國就管養老送終。帶迴來的蠻人,單身的不管男女都安排官配,沒了父母的孩子也配給楚人撫養,即將接待蠻人的渚宮自然是上下打理,為的是讓這些沒了家園的人盡快感覺到楚國的美好,早日被同化為楚人。
春秋時代,活著的人是所有國家最貴寶的財富,國土麵積有二分之一還是雲夢澤的楚國,更是如此。不光是各國領袖優待戰俘,看得出來,就連身邊的楚人也是用了心準備招待蠻人。
看著周圍忙忙碌碌的人們,樂伯不由輕聲感慨:“論人道主義和君主的胸懷,再沒有一個時代能和咱們比了。”
子旅的弟弟雖然沒睜眼,看上去卻挺健康的樣子。在春秋時期,哭聲大的嬰兒代表著身體底子不錯,能用大哭的方式讓父母喜笑顏開。
被眾人圍坐在中央的文贏懷裏抱著剛生的兒子,身邊坐著四歲的懷公主,一臉幸福的模樣。商臣和熊姬被擠在了邊緣位置,因為緊依著懷公主坐的是文贏稱唿為“我兒”的子旅。
一片喧華聲中,文贏恍如未聞,她隻見到子旅伸出手卻猶豫不敢觸嬰兒。把懷裏的孩子往前遞了遞,直到子旅的手輕輕放在了繈褓上,文贏才笑盈盈問:“我兒可喜歡弟弟?”
“喜歡。”子旅點頭,迫不急待的問:“樂伯弟弟會和我一起祭祖,一起騎馬。母,弟弟什麽時候才可以和我一起騎馬,我想把最聽的馬給他。”
……
滿屋的嬉笑和逗趣聲中,有人遞給了一個樂伯一個布袋。隔著布袋一摸,樂伯便知道裏麵裝的是楚幣。他抬起頭來有些迷茫的看著眼前的大姐姐,頭發盤在腦後的女子彎腰在他耳邊:“少妃賞你的。”
錢幣握在手裏的感覺比鈔票更實在,樂伯又是個絕對不怕錢多的人,自然心情愉躍的謝了又謝,也沒忘從布袋裏摸出幾個錢幣與大姐姐分享。接下來的時間裏,樂伯並沒浪費時間用於發呆或是瞎高興,而是在殿裏進進出出。整場聚會到尾聲時,他已經把文贏的下人認得差不多了。
這場所有人看上去都很開心的迎新生會麵,結束在楚王給嬰兒的賜名後。商臣以“子重”為字,賜給成王之後誕下的第一個兒子,以示自己的重視。難得的是,兒子不再是獨生子的事實似乎並沒讓熊姬有任何不悅,心翼翼抱著子重的楚王後還讚道:“這孩子的頭發出生便這麽好,必是個壯實的。”
春秋時期平安長大的孩子不容易,王室公族的孩子早夭的也不少,“壯實”是對嬰兒最好的祝福與肯定了。
樂伯再一次慶幸自己到了春秋,能見識如此和諧的後宮。在他看來,生子不嬌的文贏不會教出有野心的兒子,隻要沒人阻礙子旅成為楚莊王,自己就以輕鬆不少。可追鳳並不這樣看。
子重誕生半個月後,忙於與若敖氏巫人交流的追鳳才迴了一次太子府。單獨見到樂伯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怎麽一點也不關注文贏和子重?”
“文贏一直和熊姬很要好,也沒因為生了子重就怎麽樣了。不會阻了子旅問鼎的人,我關心他們幹嘛?”見追鳳氣得一副美臉都要扭曲,樂伯才慢悠悠的道:“我留意了——穀國沒大夫來。不是我你,提防心是不是太重了點?文贏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國公主,嬌氣了些而已。十幾歲就遠嫁的姑娘,沒那麽重的心思。”
穀國是文贏的母邦,樂伯留意穀國是否派了大夫來,就是提防穀國借文贏產子搞事情。穀國是個在地圖上連個綠豆大麵積都沒有的國,按照遇大事把潛在危險往壞裏想的思路,樂伯的假設倒也沒錯。
“文贏和子重就算不什麽,你也別忘了文贏背後還有個母邦穀國。”追鳳眉頭深鎖,沒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還解釋道:“穀國王室姓贏,和秦國王室是親戚關係。商臣伐江需要秦國的幫助,兩年內文贏的風光都會蓋過熊姬。她現在還生了個兒子,就怕穀國有人借這股風頭生事。其他都能忍,利用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搶太子位就絕不能忍,這是害兩個孩子隻為一已私欲。不管是穀國還有穀人,起了這個念頭咱們就得幫他澆滅。”
樂伯覺得追鳳有點太緊張了。利用剛出生的子重搶太子位?別楚國人人看不下去,就是楚王商臣也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不過,樂伯能理解追鳳維護子旅的心情——不讓子旅受任何波折。
樂伯點了點頭,二話沒便按追鳳的提議進了王宮。按照追鳳的計劃,樂伯負責通過仆役留意渚宮和國家大技院的情況,防止來楚地的穀國大夫與文贏會麵。至於追鳳,則出不了什麽力。巫人的身份需要故作清高,不與俗人往來過於密切,追鳳隻能繼續與若敖氏的巫人打交道,在這方麵出不了什麽力。
任務很輕鬆,在穀國大夫連影都見不著的現在,樂伯找認識的子們聯絡下感情,順便請他們留意下穀國有沒有新來的人即可。趁著子旅去祭祖的空休時間,樂伯打著找環的名議進了渚宮。
寺人辦事的院子平時很安靜,今卻熱情非凡。有官銜的大唿叫,沒官銜的被指使得來迴穿梭。樂伯問了十幾個人,才在內院找著了正搬東西的環。見有寺人官就在旁邊,樂伯索性拿起地上的東西跟著環往外走。
走到寺人官見不著的地方,樂伯才問:“哪個大人要來了,弄得這麽大的架式?”
“哪是什麽大人,都是蠻人。”對著宮外的方向努了努嘴,環道:“咱們的軍隊打下了十七個蠻部,連人帶東西全拉迴來了。蠻人兩後就要進來,總得把他們要住的地方安置好吧。”
帶迴來的蠻人都先進入渚宮,再經挑選後分派到各處。楚國對待戰敗部落的人非常友好,不管對戰時翻臉到何種程度,也不管蠻部殺了多少楚國兵士,隻要投降或是成為戰俘,楚國就管養老送終。帶迴來的蠻人,單身的不管男女都安排官配,沒了父母的孩子也配給楚人撫養,即將接待蠻人的渚宮自然是上下打理,為的是讓這些沒了家園的人盡快感覺到楚國的美好,早日被同化為楚人。
春秋時代,活著的人是所有國家最貴寶的財富,國土麵積有二分之一還是雲夢澤的楚國,更是如此。不光是各國領袖優待戰俘,看得出來,就連身邊的楚人也是用了心準備招待蠻人。
看著周圍忙忙碌碌的人們,樂伯不由輕聲感慨:“論人道主義和君主的胸懷,再沒有一個時代能和咱們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