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巧兒第一次見到薑家姑父時正趕上他和兩個表哥一塊來送種苗。


    因為長期病痛,他形容消瘦,外表更有老於中年的年紀。眼底更有一抹消不去的青黑,可他的眼睛完全沒有像前世普通病人一般的頹喪,目光清亮。


    他從孫家馬車上下來,到了孫家新宅,驚訝一閃而過,隨之便是淡然。


    雖然腳步有些虛浮,可他卻挺直腰背,不疾不徐拜見了孫家阿公。


    「小婿承蒙泰山大人厚愛了。」他鄭重行禮,家道中落他放棄求學把擔子挑了去,娶了心上人卻沒給她幾天好日子。


    薑家姑父內心慚愧,此時麵對孫家阿公有些抬不起頭。


    若說孫家阿公一輩子看重有幾何?恐怕薑家姑父是能算在列的。


    雖然可惜女婿沒能繼續求學,但看他作為薑家唯一的讀書人在家敗後毅然承擔重任,從不怨天尤人,一步一步把家當起來,他就知道這人是個值得託付終身的良人。


    「別多禮,」孫家阿公麵色稍快,「慧娘和你說過了,你們就暫且安心做上幾年,以後你們有什麽打算,我老頭子也不會扣住你們的。」


    到底是城裏來,孫家阿公顧忌到他們會抹不開麵,誰料薑家姑父苦笑道:「能安生活命不比別的虛的強,我祖上也從村裏來。」


    沒從城裏來就高人一等的自得,反而不忘祖宗,很好。


    最後那一點隱憂解開,孫巧兒看到兩車果樹苗已經有些急不可耐。


    「姑父,能說說要來的樹種嗎?」


    薑家姑父點點頭,顯然孫家姑姑迴去著重提了孫巧兒。


    「慧娘和我一說這事,我就問過你們家開的荒地,有一半坡地,日頭好,不過我有句話想問,爹你們種葡萄,是為了釀酒罷。」


    孫家阿公看了眼自家孫女,然後點頭。


    「我就說,所以採辦時我多要了些赤霞珠。」


    孫巧兒來了興致:「聽上去是個好名。」就不知道結出來的果子應不應景。


    薑家姑父自然看出了祖孫倆的疑慮,於是道:「我問過慧娘,那坡地砂礫多,受熱長,這個品種適宜在炎熱的砂礫土質中生長,不過果粒小皮比較厚,所以成熟的時間比較晚。」


    「但春天發芽比較晚,故春寒霜凍也很難影響到它的生長,種植性和產量穩定性都很好。」


    孫巧兒瞭然,看來讓姑父和著一塊兒採買很對呢。


    薑家姑父繼續道:「不過就是因著它果小皮厚,所以種苗價不高,全收上來也不過一千棵。」


    「無妨!」既然這女婿如此用心靠譜,孫家阿公也不會苛責,今年沒有還有明年。


    另外薑家姑父又道:「咱們還能在坡地隴間種些西瓜,包沙包甜!」


    孫巧兒聽得可謂興致勃勃,這位姑父可真了不得,放到現代,沒準能混個農業專家噹噹。


    「還有一種長相思,慧娘說以前那荒地上長的樹比別處瘦,我猜大概是石灰質多些,就適合長在溫和的氣候的石灰質土上。不過有個缺點就是酸味重些,但香味非常濃,還有一股青草味。」


    薑家姑父沒有隱瞞,條理清晰地陳述利弊讓孫家祖孫極為滿意。


    孫巧兒還知道,要釀出好的葡萄酒,樹齡都不能過低,如此長出的果實品質才最好。


    「姑父,就咱山上的野葡萄能種些麽?」


    薑家姑父愣了下,還是道:「自然可以,不過野葡萄又小又酸的。」


    孫巧兒擺擺手:「沒關係,能種就成,就尋些樹齡大的來。」


    「好。」薑家姑父答應下,又繼續介紹起來。


    薑家姑父一席話說下如同專業報告一般,就是孫巧兒這個兩眼盲都能聽出個道道來。


    那些把一句俗話論證得讓人聽不懂的專家真應該反思!


    不過葡萄園定要和果園隔開,否則等雞鴨鵝大了就該禍害了。


    孫巧兒在和阿公清點樹苗時對這位你姑父發自由心欽佩,她不過說想在魚堂邊種幾株樹,姑父居然真的要來了!


    梅子、檸檬、青桔......還有易生好養的百香果!在家裏搭個棚子都能有的吃呢。


    孫巧兒由開始津津有味討論到後來直接甩手:「姑父你看著辦。」


    至於一些邊邊角角的地,就種些絲瓜、黃瓜、苦瓜四季豆、豆角的閑了就去擼一把吃。


    農業,真是立國之本,博大精深!


    孫家裏果園那住處真不遠,大聲叫喊就能聽見,晚飯間,孫巧兒特別下廚,用紅棗、黃芪、黨參燉了一隻雞。


    「姑父多吃。」


    孫巧兒給他盛了一大碗,他的身體虧空,腎氣不足,實在脆得很,想好起來,還要經過很長時間調養。


    薑家姑父看著麵前的雞湯,一時間有些難以下嘴。


    孫家上下,給了他足夠的尊重,尤其是孫巧兒給他十兩銀子他不肯接時的一番話。


    「我們上哪不能找到賣力氣的?看重的就是您家的技術!」


    可又有幾家看得起他們這些個工匠人?


    所以薑家姑父從內心來的感激,感謝的話太蒼白,第二天一早,薑家父子就開始規劃動工,薑家姑父幹不了重活就當總指揮,閑了還一塊造雞舍。


    那邊幹得熱火朝天,這邊孫巧兒和阿公有些憂愁。


    「咱最近花銷太大了。」


    敗家如孫巧兒看到從手上嘩嘩流走的銀錢,那心裏被火蟻咬似的,揪疼揪疼的。


    孫家阿公見自家小乖乖那肉疼的模樣,原本為銀子心疼得齜牙咧嘴的樣子轉而變成為孫女不開心而內疚了。


    家裏沒個好使的人,讓巧兒小小年紀操心勞力的。


    單論孫巧兒,從買荒地到種果樹,加上造房子人工等等,手頭上就去了兩千兩銀子。


    廣杏房和聚仙齋分的紅利被搗光一半。


    人要有憂患意識!


    帳一算下來,孫巧兒就產生了經濟危機感,得再尋思什麽活計賺錢!


    而且還要挑大戶人家下手。


    不是她看不上平民百姓,實在是春耕剛過,離收穫遠著呢,普通人家自然是緊著過日子,哪捨得花錢?


    想來想去,大頭還是放在聚仙齋或者廣杏房比較好。


    小本生意也不能丟,小本有好處,容易上手,大家不愁沒活兒幹,再者說,如今姑姑家快把樹種好,雞鴨鵝還沒長大,要兩家合作,也能給他們多少添些進項。


    如今春光正好,地裏菜蔬長勢極好,韭菜、包菜還有山裏的蘑菇,想了想,可以做鐵板燒和麻辣燙呀!


    一個攤子隻消出兩個人就打理得過來。


    鐵板燒可以做油炸韭菜、包菜、還有蓮藕丸子,芋頭丸子,還有紅薯!


    它的好搭檔自然是麻辣燙了。


    孫家阿公看自己孫女烏黑的眼珠子轉了又轉,然後驀的一停!


    「巧兒,有啥想法了?」


    孫家的滷味方子也一併算給聚仙齋,如今春耕完,新得的上等水田按照孫巧兒的說法給養了稻香魚,離收成還有三個多月,勞碌慣的人最怕日頭空虛。


    「阿公,咱繼續出攤,這次就賣鐵板燒和麻辣燙!」


    對於沒聽過的新鮮詞,孫家阿公向來是不恥下問:「啥是鐵板燒,麻辣燙?麻煩不?」


    孫巧兒解釋起來:「很簡單,鐵板燒就是要一個油鍋,裏麵放各種材料油炸,再撒上辣椒麵、鹽末、孜然粉,咱們能用的東西可多了,素的可以炸土豆、紅薯、蓮藕丸子、芋頭丸子、香菇丸子、包菜、韭菜、菜花等等。肉呢可以用豬肺、豬心、貴些就炸裏脊肉,可香了!」


    這點好明白。


    「那麻辣燙又是啥?」


    「簡單說就是一個湯底,裏麵煮各種菜,可以給客人點,想吃啥就煮啥?每天架起一個鍋,剩下的把生的材料帶上就成!」


    孫家阿公聽得心動,聽起來就很好吃的樣子,於是有些饞道:「巧兒,先給阿公做來吃吃唄。」


    「成!」


    和明白人做事就是痛快,更何況是不餘遺力支持自己的阿公。


    晚餐就是鐵板燒和麻辣燙,兩樣東西味道都極為香濃,熱湯熱菜,裏頭有新鮮蘑菇,黃花菜,青菜,豆腐,蓮藕片,吃上一口湯濃味美,鹹香鮮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女巧兒的致富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緋離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緋離天並收藏農女巧兒的致富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