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京城三天後,雲門書霖就到太學院讀書去了。銘霞並沒有紮根永寧城的打算,為了給自己點壓力不至於荒廢功課,在東閣掛了名。太學院東閣的功課對銘霞來說毫無壓力,這裏聚集的都是皇親國戚,而且是連見習進階都不屑於去那種豪貴人家。銘霞這個侯爵世子在哪裏都足以讓人“啊”一聲,但在東閣就是壓底的那種,這樣的地方先生們也沒指望這些學生能三更燈火五更雞,無非是學點東西不要給家族太丟臉。作為太學院的新生,而且是借著無數年都不曾往來的雲門慕的麵子進去的,書霖自然不用指望在同窗間受到很好的對待。幾天後,銘霞到安國公府上做客,兩人在一起閑談,對於“有沒有受到為難”這個問題,書霖撇撇嘴:“沒事,不過是說點閑話而已,又不少一塊肉。反正顛來倒去無非笑話我們母女借死人名聲罷了。幾年前家裏剛剛出事的時候,遇到的比這艱難許多。”
琴雙熱衷於將書霖引薦給永寧城的名門望族,一有機會就帶著她四處赴宴,這會兒也邀請了不少望族千金來家中赴宴。子櫻到永寧城後立刻被任命為地官署的五階官員,她在京城當然沒有宅子,在琴雙熱情邀請下與夫、女一起暫住安國公府。
從丹霞迴來子櫻對蓮鋒已經沒有敵視的情緒了,雲門慕已逝,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裏,他終於見到了自己的結發妻子,得到應該得到榮譽,而蓮鋒的愧疚痛苦也是真實的。子櫻已經賦閑好些年,京官的日子正在習慣中,她也想和永寧城的官員貴胄搞好關係,琴雙願意出力她自然不會反對。再想想,蓮鋒也不知道為甚麽一直沒有生育,當下的世子還是雲門慕在故鄉收養的女兒安慶。這種情況下蓮鋒、琴雙想要培養書霖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書霖在集慶的時候對這些聚會不是很感興趣,都督府宴會時她也總是和說的到一起去的幾個人在一起玩,當下也努力讓自己長袖善舞。銘霞看著心想做的是沒錯,不過沒有在集慶的時候快樂。看她和永寧城的望族千金們談笑的樣子,銘霞忍不住想:“不知道她還能記得阿竹多久?”書霖轉了一圈,把來賓一一招唿到才迴到銘霞這裏,兩人剛剛說了幾句話就有一人過來,也不上來直接搭話,不近不遠的站著,期期艾艾的。銘霞朝書霖眨眨眼睛,意思是——這誰啊?書霖拉了那人過來做正式介紹,一開口就讓銘霞吃了一驚,原來是澄家的人,澄羽輕的侄女,因母親早逝,從小養在羽輕這裏,名叫碧莞。銘霞聽說過此人,也知道澄羽輕對自家人委實不錯,對這個孤苦無依的侄女視同己出,碧黛與她感情也不錯。看她
十三四樣子,眉目娟秀就是站在那裏有些害羞的感覺。書霖在銘霞耳邊道:“她好像也是來問碧黛在集慶情況的。我都和她說了一切安好,看她的樣子還是不太相信。”銘霞皺皺眉,低聲道:“和你阿母說過沒?”書霖搖頭。
“我和她說會話,你去告訴你阿母,我總覺得這事有問題。澄家的人再怎麽樣也是見過大世麵的,澄碧黛做了什麽讓他們嚇成這樣。”
子櫻聽女兒說了一遍,眨眨眼睛問了句:“碧黛經常請你們幾個去她的別業玩。澄家在集慶的地產,有在靠近品州的麽?”
“我不太去她那裏,不過……是有那麽個地方,明侯去過。說來也奇怪,明侯每次從碧黛那裏迴來,都要把看到的吃到的和我們絮絮叨叨說半天,隻有那一次迴來後什麽都不說,之後和碧黛的往來也少了。”
“找個理由把那姑娘叫來。”
“娘親是要……”
子櫻抿唇一笑:“嚇唬嚇唬,看看能說出什麽來。”
書霖找了個理由將碧莞叫到後麵,子櫻和她說了一會話,發現這孩子其實對碧黛的事情並不了解。她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這陣子羽輕每從集慶那裏收到一封信就長籲短歎好一陣子。碧莞也問過,但是羽輕不肯告訴她,寫信給碧黛,迴信裏讓她安心讀書別管大人的事。子櫻支著頭想了一會兒出門去找江漪,將這些事和她說一遍,笑吟吟道:“怎麽樣,要不然你去嚇唬嚇唬澄羽輕?她那裏總知道點事吧。”
江漪想了一會而點點頭:“原來澄家在集慶還有那麽多產業啊,而且有靠近南斷山的別業,嗯,有趣……”沒幾天,她果然去找了澄羽輕。
澄羽輕和西山景晴之間一直相互看不順眼,和江漪到沒太大矛盾。究其原因,江漪剛剛進入清渺朝廷的時候,一介平民,壓根不入羽輕的眼,叫做和她過不去都丟自己的份。而且一直到當下,江漪蓮鋒依然以征戰為主,還沒怎麽涉足日常政務,雙方自然可以各走一邊,當對方不存在就行了。
但是,這一次羽輕對她各位殷勤。請到家裏還把大夫和側夫叫出來介紹了一下,又讓人拿自己珍藏的酒又讓人做山珍海味。江漪笑眯眯看著,心裏隻有一個念頭——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等羽輕忙完,江漪看看她道:“我聽說琴侯收藏不少書法名作,不知道可否有幸觀賞?”羽輕立刻把她帶到書房,待到下人退出,江漪搶先道:“碧黛在集慶遇到了什麽麻煩,說出來看看我能不能幫忙出個主意?”
羽輕這時候又猶豫了,過了許久嗬嗬一笑:“沒事,她無官無職的,在集慶就是吃喝玩樂,能有什麽麻煩?”
江漪一笑:“琴侯,我剛剛從集慶迴來,這個你知道。”
“嗯……”
“集慶當前與琴侯在的時候大不同。”
“嗬嗬,雲門家的那個小丫頭寫的東西我也看了,西平侯不負眾望。”
“我說的不是這個。”
“哦?”
“集慶暗流湧動,藏了各種勢力,到底想做什麽我還不清楚。但有一點是清楚地,不管是誰,若是貿貿然的牽扯進任何一股,都可能身敗名裂乃至禍及家人。琴侯,恕我說句不中聽的——你的寶貝女兒其實還是挺單純的,她可沒本事和集慶那裏的任何一股勢力較勁,倒是可能被人當作棋子……棋子,多半都會變成棄子!”
羽輕手上拿著的杯子啪一下掉到了地上。
澄羽輕知道的事情果然比碧莞多多了,她也的確很不驚嚇。江漪在那裏做一會兒好人扮一會白臉,恩威並施的,很快就知道了澄家的人失魂落魄的原因。碧黛去集慶處理澄家在一攤子事的時候,的確是帶著“要為羽輕狠狠出一口氣”的念頭。澄碧黛其實和羽輕不太一樣,她並不貪,相反還很有些輕視金錢的高傲。碧黛是在澄家老宅長大的,受羽輕的影響小,也喜歡讀書,十七八歲迴到母親身邊一看——哎呀,怎麽親娘就沒一點好名聲,連帶著她一直引以為榮的澄家在京城居然被人當作爆發戶一樣看待。為了這個,碧黛一直憋著一口氣。在羽輕丟官之前,盡管對他們看不上的人很多,但澄家資曆在哪裏,澄貴妃的地位也放在那裏,議論也都是背後悄悄地。等到羽輕在集慶“鬥法”失敗,丟了官灰溜溜的迴到永寧城,落井下石的人立刻就出來了。碧黛自命才高身貴,最聽不得諷刺的話,羽輕一失勢,她那些朋友裏有一半翻臉不認人的,就這麽著澄碧黛對害的羽輕丟官的西山景晴恨上了。也不知道她亂七八糟的聽過些什麽,就得出個景晴故意和她們這些“血統高貴純正”的劭慶舊貴過不去,而且之後還有的是針對他們這些舊貴胄的舉動,目的當然是讓那些靠著點軍功竄上來的爆發戶們得勢。就這麽著,澄碧黛懷著新仇舊恨,帶著對自己“才華橫溢”的信心,到集慶去替羽輕報仇了。
江漪忍著扶額望天的衝動,心想那姑娘看著還挺機靈的,內裏到底還是和羽輕一家門啊,該說她天真還是蠢呢?她一個養尊處優自命清高到連出仕都懶得的姑
娘,到底哪裏來的底氣覺得自己有本事去和西山景晴這種沙場上、官場上、宮闈裏打了幾個來迴滾得人去玩心機呢?不過更奇怪的是羽輕,這是把自己的親閨女丟出去送死麽?
羽輕其實也沒對碧黛的成果報什麽希望,隻不過想想她一個沒當官的姑娘家,年紀比景晴小的多,哪怕有點小出個的鬧騰,景晴也不好意思和她計較。碧黛剛過去那兩個月的確毫無成就,反正羽輕也沒指望,但看她把退地之類的事處理還體麵,又遇到些從集慶過的官員,提起碧黛頗有好評,倒也很欣慰,覺得自己這個女兒和她那個寶貝兒子一樣都是能給澄家爭光的。澄碧黛忽然對“報仇”有信心,是從集慶出現了“瘟疫”開始的。一開始就是傳遞消息,她生怕集慶都督府那群人“瞞報疫病”,得到點風吹草動,外加各種民間傳言都整理了往永寧城送。沒多久,給她找到一個更有效地傳遞途徑——神宮。說到這裏的時候,羽輕訕訕一笑:“你也知道,集慶的神官們其實和西平侯不對付的為多。特別是承平宮,這個仇明流也是壓不住的。”江漪歎了口氣點點頭。一代大神司在集慶身敗名裂、壯年夭亡,她在集慶眾多信徒、弟子,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快速的忘掉這一切。她這次迴來就聽不少人提起集慶的事,很多原本屬於“密報”的消息卻人盡皆知,而且版本各異,說起來充滿趣味,簡直是茶餘飯後閑聊的最好話題。她正奇怪扶風那麽個山高路遠的地方,什麽時候和京城的消息交換如此順暢,原來有那麽個遍布天下的信息網啊。
過了一陣子,碧黛來了封信,意思是僅僅傳遞這些消息最多給永寧官員們多一點嚼舌頭的談資,動搖不了景晴的根基,她現在有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用好了說不定能讓景晴也嚐嚐丟官棄職的滋味。
這時候羽輕已經高興不起來了,那麽高級的事怎麽看碧黛都完成不了,而且真要做成了,還不知道背後藏著多少風險。她立刻寫了封信還派了個可靠家人去集慶,要女兒千萬別做什麽危險的事情。沒多久,碧黛迴複說讓她放心,她有可靠的盟友,絕對出不了事。羽輕……還真就放心了。之後,朝廷裏關於集慶的非議越來越多,皇帝又派出江漪巡查西邊,她整天在家裏偷樂。無奈好景不長,羽輕發現情況變化是在新年後的第一封家書抵達後。
碧黛那次寫了兩封信,一封給母親羽輕,另一封就給了她那個姻親。大概是寫的比較隱晦,羽輕當時粗略一看也沒放在心上,還是找上麵來,問她碧黛在集慶做了什麽,怎麽剛過年就寫了封信來嚇人,這是要托孤麽……羽輕這才醒
悟過來,把家書拿出來又看了遍這下子看出味道了——她這個寶貝女兒好像做了什麽會給家裏惹禍的事情。碧黛馬上寫了封信,還在族裏找了個年長的侄女去集慶讓碧黛也別折騰什麽報仇的事了,快點迴到京城來。這姑娘往集慶轉了一圈就迴來了,說碧黛現在很少在集慶,都在靠近品州的那個別業。她也去了,住了不到兩天碧黛就找借口趕她,口上答應說還有些零碎事情,處理完了就迴來,但她看那情景,碧黛一點沒有迴來的樣子。幾天後,羽輕又收到一封信,是之前她安排在碧黛身邊的一個能幹管家寫來的,說碧黛這陣子總在別業,又不讓他們這些老家人們去,最奇怪的是,她開始遣散身邊的那些歌郎舞兒。
這一下,羽輕徹底嚇著了。她連著去了幾封信都石沉大海,這樣的事她也不敢張揚。前陣子皇帝將她起複,她覺得機會難得,一時也不想折騰什麽報仇出氣了,反而害怕碧黛有什麽節外生枝毀了自己這次的機會。她這麽心情不定的很快影響了家人,她那親家本來就對澄碧黛的行為充滿懷疑,再看看她更坐實了自己的恐懼,於是就有了輪番去銘霞那裏試探的事情。
羽輕大體的說了一遍,當然把那些“慫恿報仇”的內容都去了,自己的那些掙紮也去了。然後看著江漪問道:“巡察使也是剛剛從景晴那裏迴來的,碧黛……是不是真做了什麽得罪西平侯的事情,又給她拿著證據了?”
江漪笑笑。
羽輕心裏更慌了,咳嗽了一聲又道:“這個,碧黛一個小孩子麽,做事情沒個輕重。那個,西平侯也不好相處啊,那不是,我聽說巡察使在那裏和她也有矛盾……”
江漪冷笑了一聲,手指在案上輕輕敲打,過了好一會兒才道:“至少到我離開的時候,還沒看到西平侯有對碧黛反感。”
“呃……”
“我倒是聽說,品州那裏的山中有人私打軍械、私募兵馬……”
江漪成功的嚇唬了羽輕,從她那裏得到的消息比預想的還多。到最後羽輕甚至撲通一下趴在地上求她救命,弄得江漪苦笑不得,心說自己明明沒那麽多折騰人的心眼啊,怎麽說的好像自己下了個套等著澄家人鑽一樣。當時她安慰了羽輕幾句,答應盡量幫她保全碧黛。當然也是有前提的,碧黛不能真做出超越王朝底線的事。她也勸羽輕再寫一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信,同時派可靠的族人前去,讓碧黛不管遇到什麽,都要知道,棄暗投明永遠不嫌晚,一條道走到黑,她這樣棄子隻會第一個被抓出來掉腦袋還禍及家人。羽
輕連著點頭外加千恩萬謝的,江漪忽然覺得這個皇親國戚好像也沒以前以為的那麽討厭。
從琴侯府出來,江漪立刻去了皇宮求見鳳楚。鳳楚這陣子為幾件事煩惱,或者說整個朝廷都在煩惱——一樁是兩江郡的蘇台祭,另一樁則是要不要收複淩霜。
兩江郡是文成大亂的起火點,蘇長綺帶領兩江郡百姓在江邊一處土台揭竿而起,對抗文成末年殘暴腐朽的統治。她在安靖曆史上第一個提出:“君王貴胄皆凡人”的,這句話徹徹底底終結了君權神授的時代,也終結了神官們的無上榮光。蘇長綺最終戰敗被殺,她被處決的地方就是昔日揭竿而起的土台下,且被焚燒骨灰拋江。蘇長綺去世後不久,她的那些僥幸逃過追捕的部署們在土台上擺放石塊以為祭奠,後來,兩江郡的百姓們也加入悼念的行列。經年累月,積石成墓。此後的兩百餘年亂世中,兩江郡跟換了一個又一個霸主,然後問題就來了——對新君王來說,蘇長綺就是亂臣賊子,哪怕她們自己最初也受其精神感染,立國之後也對此深惡痛絕。自從蘇長綺起義後,兩百多年間,兩江郡起事多達四十次,基本5、6年必有一迴。曆代統治兩江郡的政權都禁止百姓祭祀蘇長綺,那座土台上的建築也被推倒,但永遠禁不住當地人對蘇長綺的懷念,一次次重新堆石,而兩江郡的很多人家甚至在自己女兒服禮的那一天,先拜土台後上神宮。蓮峰出任兩江郡郡守後正好遇到一年一度蘇台祭,前一任諸侯對此類祭祀采用殘酷鎮壓,百姓們好幾年都隻能偷偷摸摸的在家裏上一支香,朝著蘇台方向丟一把土。這一次換了新君,大家也不知道清渺對此的態度,於是兩江郡百姓自發的舉行了一次轟轟烈烈的蘇台祭。這陣仗實在太大了,蓮鋒想要裝不知道都不能。其實蓮鋒自己也是受蘇長綺感召的,但身為官員,治下百姓拜一個叛亂分子總不是好事,但要強力製止呢,她總覺得這和之前那個混賬領主好像一個標準了。於是,無比困擾的蓮鋒一道折子到了朝廷,請示這件事該如何辦。這件事從年前吵到年後也沒得出個結論,說可以的有,說絕對不允許的也有,還有不少人提議最好是裝聾作啞,不提倡不製止,說不定十來年後也就淡了。
相比較蘇台祭,淩霜的爭論才真正讓鳳楚煩惱。鳳楚已經開始準備收複淩霜,本來以為能贏的一片讚美,結果發現朝廷中居然一片反對之聲。究其原因,第一其實是被北方那些蠻族打怕了,這一點可以理解,安靖兵馬以女子為主,拚力量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同時北方騎兵速度快,戰馬優秀,這些也是安靖的弱點。而且,
上一次把北方蠻族壓著打、追著砍的時代,好像已經過去四百多年了……第二麽,很多官員都認為“淩霜沒用”。淩霜素來以寒天凍地出名,沒多少地方能產糧食,百姓大多以放牧為生,總而言之就是沒辦法給王朝提供稅收還會拖累的那種,這樣的領土要不要好像都沒區別。最後一點,則是因為淩霜已經被異族統治半個世紀,男尊女卑,風俗已與安靖迥異,奪迴來也要重新教育,弄得不好還會被反感染——這是嫌安靖的男人們還不夠猖狂麽。總而言之,很多人都覺得這就是一塊大大的雞肋,根本不值得為了她大張旗鼓的用兵,費錢費人不值得。支持用兵的當然有,比如蓮鋒,聽到朝廷議論此事,立刻上了道折子說願意放棄兩江郡守,為收複淩霜當一個先鋒。結果被反對派罵為:“沽名釣譽!貪圖軍功。”
鳳楚每次聽到朝堂上為此事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就感慨——她上輩子一定積了很多德,要不然怎麽能在半個朝廷沒腦子的情況下還統一了安靖。
江漪一直沒有加入討論,從邊關迴來後她又開始請假,理由還是“身體不適需要休養”,好在她就是長了張嬌嬌弱弱的臉,又是文官,裝病很有說服力。這一天又有一陣子“養病”連早朝都不上的江漪忽然溜達到皇宮求見,鳳楚還真有些奇怪。一見江漪,鳳楚開口就問:“朝廷上吵鬧沒完的那兩件事,你說說什麽個想法?”
江漪笑道:“兩江郡那件事麽……那就不算個事。不就是祭祀蘇長綺?陛下下道聖旨,由官府出錢整修蘇台,修得漂漂亮亮的,再親筆題字,從此後兩江郡的人都可以大大方方去拜。倘若君王聖明,百姓們看到蘇台更會想念本朝的好處;反之,有沒有蘇台都會有人揭竿而起。”
“淩霜呢?”
“越早用兵越好,趁著將士銳氣仍在,兵丁戰役仍濃。”
鳳楚心想,和明白人說話真舒服啊。
江漪看鳳楚沒有新的提問了,這才將自己從羽輕那裏得到的消息說了一遍。鳳楚立馬就沉下了臉,扶額歎氣,心說這是有完沒完啊,朕可不想讓皇姊那被家族拖累的悲劇在心肝寶貝們身上重演,澄家的人怎麽就一點不懂的體諒呢。
江漪知道鳳楚一遇到澄家相關的事就頭痛,也不等她開口,又分析道:“扶風發生的幾樁事情,其中有些與澄碧黛相關,這一點已經可以肯定。但要說她涉及謀反,臣覺得不至於。但是,她自命才高實際智疏,又是個不經世事的大小姐,被人利用作為掩藏的工具倒是很有可能。”
“你是說,利用澄家在扶風的產業藏兵?”
“如果想要在官員中找一些裏應外合的,碧黛也是極好用的中間人。”
“如果這樣,隻要將計就計……”
江漪一拍手:“正如陛下所言。”
四月初,永寧城繁花節。從文成到清渺中期,這是永寧城上半年最重要的節日,顧名思義,是為春日繁花應景,祭祀百花之神。一直到蘇台之後,杏花期日漸熱鬧,這個節日不再出現在永寧人的生活中。清渺各地春日的節日時間、名目各有不同,但內容殊途同歸,總是包含著:踏青賞花、展示自己的新衣服以及撞姻緣。且每一地都有自己的踏春勝景,然後說書、唱戲、歌舞、各種小吃攤……這幾天朝廷、太學等都有春假,安靖人喜歡這種熱熱鬧鬧的世俗的歡樂,甚至他們對神靈的敬仰也隱藏在這歡樂的世俗享樂之中。
西山銘霞、雲門書霖也約了一些近來相處得不錯的同齡人一同遊春。書霖原本性格內斂容易害羞,但在集慶那半年受銘霞、韓竹影響,尤其是被韓竹拉去書院後,終於開朗起來,很快在太學交上了朋友,一個個都是和她一樣出身良好,本人也勤奮敏銳的才女。銘霞也在錦屏、雲亭的陪伴下出入王公貴胄之家,自然結識了幾個性味相投的。她在邵安時也有相處甚好的同伴,隻不過這兩年常在集慶聯係少了,當下重新見個麵很快又把感情找迴來了。銘霞、書霖兩個都是第一次到永寧城,盡管是一群人同遊,錦屏還是不放心,請了個假和雲亭一起陪著她們前往碧林苑。這是前朝的皇家林苑,在永寧城東郊,雖然不如皎原山水相映,但是勝在離城近,出東門不到兩裏,步行也可一日往返。碧林苑種植了大量奇花異草,加上數千株桃花,從三月初開始一直到夏日,繁麗不斷。鳳楚遷都後縮小了皇宮的範圍,又將永寧城外的一處花苑——碧林苑,和一處獵場——雲台場,盡皆放棄。碧林苑立刻成了永寧人賞玩風景的聖地。銘霞等人充滿興味的看著碧林苑的景色,亭台樓閣點綴在樹木、花圃之間,精細而貼切的鋪墊著園林之美。
這一年春天,碧林苑最受矚目的是新種植的一批牡丹。前一年沐原聽月上京的時候,帶了幾盆牡丹,由催花高手催開,獻給了鳳楚。鳳楚一看就十分喜歡,讓她送一些過來。鳴鳳王迴去後精選了十餘個品種、三百多株,外加三名精於牡丹配置的花工一並送到京城。鳳楚留了一部分在皇宮,剩餘的種植到了碧林苑。盡管因為長途跋涉和水土不服,大半都沒有熬過冬天,但還是有那麽十來株在春末
綻放,一時間驚動京城。
銘霞拉著書霖擠進人群,看一眼花就啊的一聲:“我見過!”頓了頓道:“阿母房中掛著這樣一幅,我還奇怪世間哪有如此繁複的花朵!”書霖眨眨眼睛,笑道:“姑母以前看過麽此花麽?”話音未落,就聽一人道:“興許陳泗也有這種花吧?”銘霞循聲望去見說話的是一個身材高挑的婦人,年紀大約五十開外,一身素雅衣衫,神情間頗有一點俯視蒼生的高傲。書霖拉了下銘霞的袖子,意思是:“這是哪位啊?”銘霞微微搖頭——不記得。還好離錦屏也注意到了,朝她微微行了個禮,又輕聲對銘霞道:“大神司,你小時候見過的。”銘霞這才想起來,她的確應該是見過,應該是太子病重,皇帝讓大神司進宮祈福,她見過一迴,也說過兩句話。不過那時候她隻有六歲多,早把雲山夢華的樣子忘幹淨了。
書霖看一眼夢華,在銘霞耳邊道:“果然有仇哦,居然對小孩子都挑釁。”銘霞哼了一聲,和錦屏對了個眼神,兩人都是“不理她”的意思。沒想到雲山夢華居然靠近了點,又道:“兩地之花有什麽差別麽?”沒等銘霞開口,已聽到一個含著笑意的聲音道:“沒什麽差別吧?如果說景晴家裏的畫,那畫的本就是我們安靖的名花。”
銘霞幾個孩子一起迴頭,叫了聲:“黨正!”來人是巡查迴來後被任命為地官黨正的江漪。夢華皺了皺眉,立刻又是一片笑容,向著江漪投來一個疑問的目光。後者又道:“景晴那裏的牡丹畫還是我巡查西邊的時候給她帶去的。”夢華明顯愣了一下,過了一會兒嗬嗬一笑:“原來是禦筆。”
“正是。皇帝做此畫時我在一邊,向陛下求畫都未能如願,還被支著做了一次信使。”
又過了一會兒,夢華才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道:“皇帝對西山侯一向是聖恩隆重。”
銘霞卻眨眨眼睛,一派天真的說了句:“皇帝對所有臣子都很好啊,可不是隻對我娘親。安國公、琴侯、豫州侯、長慶公……不都是常有賞賜?”
夢華嗬嗬笑笑,和錦屏、江漪兩人說了幾句閑話就走了。幾個孩子聽得出她話語中的挑釁意味,看到人走了都“切”了一聲,圍著銘霞安慰她。錦屏看看夢華,又朝江漪笑笑。江漪一挑眉:“這麽看著我幹嗎,不懷好意的樣子。”
“我說啊,我們這位大神司難得如同你我凡人一般享受一下俗世的快活。被你那麽幾句話一說,看吧,這個春賞不下去了!”
江漪冷笑了一聲,朝一邊做了個手勢,立刻
琴雙熱衷於將書霖引薦給永寧城的名門望族,一有機會就帶著她四處赴宴,這會兒也邀請了不少望族千金來家中赴宴。子櫻到永寧城後立刻被任命為地官署的五階官員,她在京城當然沒有宅子,在琴雙熱情邀請下與夫、女一起暫住安國公府。
從丹霞迴來子櫻對蓮鋒已經沒有敵視的情緒了,雲門慕已逝,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裏,他終於見到了自己的結發妻子,得到應該得到榮譽,而蓮鋒的愧疚痛苦也是真實的。子櫻已經賦閑好些年,京官的日子正在習慣中,她也想和永寧城的官員貴胄搞好關係,琴雙願意出力她自然不會反對。再想想,蓮鋒也不知道為甚麽一直沒有生育,當下的世子還是雲門慕在故鄉收養的女兒安慶。這種情況下蓮鋒、琴雙想要培養書霖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書霖在集慶的時候對這些聚會不是很感興趣,都督府宴會時她也總是和說的到一起去的幾個人在一起玩,當下也努力讓自己長袖善舞。銘霞看著心想做的是沒錯,不過沒有在集慶的時候快樂。看她和永寧城的望族千金們談笑的樣子,銘霞忍不住想:“不知道她還能記得阿竹多久?”書霖轉了一圈,把來賓一一招唿到才迴到銘霞這裏,兩人剛剛說了幾句話就有一人過來,也不上來直接搭話,不近不遠的站著,期期艾艾的。銘霞朝書霖眨眨眼睛,意思是——這誰啊?書霖拉了那人過來做正式介紹,一開口就讓銘霞吃了一驚,原來是澄家的人,澄羽輕的侄女,因母親早逝,從小養在羽輕這裏,名叫碧莞。銘霞聽說過此人,也知道澄羽輕對自家人委實不錯,對這個孤苦無依的侄女視同己出,碧黛與她感情也不錯。看她
十三四樣子,眉目娟秀就是站在那裏有些害羞的感覺。書霖在銘霞耳邊道:“她好像也是來問碧黛在集慶情況的。我都和她說了一切安好,看她的樣子還是不太相信。”銘霞皺皺眉,低聲道:“和你阿母說過沒?”書霖搖頭。
“我和她說會話,你去告訴你阿母,我總覺得這事有問題。澄家的人再怎麽樣也是見過大世麵的,澄碧黛做了什麽讓他們嚇成這樣。”
子櫻聽女兒說了一遍,眨眨眼睛問了句:“碧黛經常請你們幾個去她的別業玩。澄家在集慶的地產,有在靠近品州的麽?”
“我不太去她那裏,不過……是有那麽個地方,明侯去過。說來也奇怪,明侯每次從碧黛那裏迴來,都要把看到的吃到的和我們絮絮叨叨說半天,隻有那一次迴來後什麽都不說,之後和碧黛的往來也少了。”
“找個理由把那姑娘叫來。”
“娘親是要……”
子櫻抿唇一笑:“嚇唬嚇唬,看看能說出什麽來。”
書霖找了個理由將碧莞叫到後麵,子櫻和她說了一會話,發現這孩子其實對碧黛的事情並不了解。她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這陣子羽輕每從集慶那裏收到一封信就長籲短歎好一陣子。碧莞也問過,但是羽輕不肯告訴她,寫信給碧黛,迴信裏讓她安心讀書別管大人的事。子櫻支著頭想了一會兒出門去找江漪,將這些事和她說一遍,笑吟吟道:“怎麽樣,要不然你去嚇唬嚇唬澄羽輕?她那裏總知道點事吧。”
江漪想了一會而點點頭:“原來澄家在集慶還有那麽多產業啊,而且有靠近南斷山的別業,嗯,有趣……”沒幾天,她果然去找了澄羽輕。
澄羽輕和西山景晴之間一直相互看不順眼,和江漪到沒太大矛盾。究其原因,江漪剛剛進入清渺朝廷的時候,一介平民,壓根不入羽輕的眼,叫做和她過不去都丟自己的份。而且一直到當下,江漪蓮鋒依然以征戰為主,還沒怎麽涉足日常政務,雙方自然可以各走一邊,當對方不存在就行了。
但是,這一次羽輕對她各位殷勤。請到家裏還把大夫和側夫叫出來介紹了一下,又讓人拿自己珍藏的酒又讓人做山珍海味。江漪笑眯眯看著,心裏隻有一個念頭——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等羽輕忙完,江漪看看她道:“我聽說琴侯收藏不少書法名作,不知道可否有幸觀賞?”羽輕立刻把她帶到書房,待到下人退出,江漪搶先道:“碧黛在集慶遇到了什麽麻煩,說出來看看我能不能幫忙出個主意?”
羽輕這時候又猶豫了,過了許久嗬嗬一笑:“沒事,她無官無職的,在集慶就是吃喝玩樂,能有什麽麻煩?”
江漪一笑:“琴侯,我剛剛從集慶迴來,這個你知道。”
“嗯……”
“集慶當前與琴侯在的時候大不同。”
“嗬嗬,雲門家的那個小丫頭寫的東西我也看了,西平侯不負眾望。”
“我說的不是這個。”
“哦?”
“集慶暗流湧動,藏了各種勢力,到底想做什麽我還不清楚。但有一點是清楚地,不管是誰,若是貿貿然的牽扯進任何一股,都可能身敗名裂乃至禍及家人。琴侯,恕我說句不中聽的——你的寶貝女兒其實還是挺單純的,她可沒本事和集慶那裏的任何一股勢力較勁,倒是可能被人當作棋子……棋子,多半都會變成棄子!”
羽輕手上拿著的杯子啪一下掉到了地上。
澄羽輕知道的事情果然比碧莞多多了,她也的確很不驚嚇。江漪在那裏做一會兒好人扮一會白臉,恩威並施的,很快就知道了澄家的人失魂落魄的原因。碧黛去集慶處理澄家在一攤子事的時候,的確是帶著“要為羽輕狠狠出一口氣”的念頭。澄碧黛其實和羽輕不太一樣,她並不貪,相反還很有些輕視金錢的高傲。碧黛是在澄家老宅長大的,受羽輕的影響小,也喜歡讀書,十七八歲迴到母親身邊一看——哎呀,怎麽親娘就沒一點好名聲,連帶著她一直引以為榮的澄家在京城居然被人當作爆發戶一樣看待。為了這個,碧黛一直憋著一口氣。在羽輕丟官之前,盡管對他們看不上的人很多,但澄家資曆在哪裏,澄貴妃的地位也放在那裏,議論也都是背後悄悄地。等到羽輕在集慶“鬥法”失敗,丟了官灰溜溜的迴到永寧城,落井下石的人立刻就出來了。碧黛自命才高身貴,最聽不得諷刺的話,羽輕一失勢,她那些朋友裏有一半翻臉不認人的,就這麽著澄碧黛對害的羽輕丟官的西山景晴恨上了。也不知道她亂七八糟的聽過些什麽,就得出個景晴故意和她們這些“血統高貴純正”的劭慶舊貴過不去,而且之後還有的是針對他們這些舊貴胄的舉動,目的當然是讓那些靠著點軍功竄上來的爆發戶們得勢。就這麽著,澄碧黛懷著新仇舊恨,帶著對自己“才華橫溢”的信心,到集慶去替羽輕報仇了。
江漪忍著扶額望天的衝動,心想那姑娘看著還挺機靈的,內裏到底還是和羽輕一家門啊,該說她天真還是蠢呢?她一個養尊處優自命清高到連出仕都懶得的姑
娘,到底哪裏來的底氣覺得自己有本事去和西山景晴這種沙場上、官場上、宮闈裏打了幾個來迴滾得人去玩心機呢?不過更奇怪的是羽輕,這是把自己的親閨女丟出去送死麽?
羽輕其實也沒對碧黛的成果報什麽希望,隻不過想想她一個沒當官的姑娘家,年紀比景晴小的多,哪怕有點小出個的鬧騰,景晴也不好意思和她計較。碧黛剛過去那兩個月的確毫無成就,反正羽輕也沒指望,但看她把退地之類的事處理還體麵,又遇到些從集慶過的官員,提起碧黛頗有好評,倒也很欣慰,覺得自己這個女兒和她那個寶貝兒子一樣都是能給澄家爭光的。澄碧黛忽然對“報仇”有信心,是從集慶出現了“瘟疫”開始的。一開始就是傳遞消息,她生怕集慶都督府那群人“瞞報疫病”,得到點風吹草動,外加各種民間傳言都整理了往永寧城送。沒多久,給她找到一個更有效地傳遞途徑——神宮。說到這裏的時候,羽輕訕訕一笑:“你也知道,集慶的神官們其實和西平侯不對付的為多。特別是承平宮,這個仇明流也是壓不住的。”江漪歎了口氣點點頭。一代大神司在集慶身敗名裂、壯年夭亡,她在集慶眾多信徒、弟子,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快速的忘掉這一切。她這次迴來就聽不少人提起集慶的事,很多原本屬於“密報”的消息卻人盡皆知,而且版本各異,說起來充滿趣味,簡直是茶餘飯後閑聊的最好話題。她正奇怪扶風那麽個山高路遠的地方,什麽時候和京城的消息交換如此順暢,原來有那麽個遍布天下的信息網啊。
過了一陣子,碧黛來了封信,意思是僅僅傳遞這些消息最多給永寧官員們多一點嚼舌頭的談資,動搖不了景晴的根基,她現在有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用好了說不定能讓景晴也嚐嚐丟官棄職的滋味。
這時候羽輕已經高興不起來了,那麽高級的事怎麽看碧黛都完成不了,而且真要做成了,還不知道背後藏著多少風險。她立刻寫了封信還派了個可靠家人去集慶,要女兒千萬別做什麽危險的事情。沒多久,碧黛迴複說讓她放心,她有可靠的盟友,絕對出不了事。羽輕……還真就放心了。之後,朝廷裏關於集慶的非議越來越多,皇帝又派出江漪巡查西邊,她整天在家裏偷樂。無奈好景不長,羽輕發現情況變化是在新年後的第一封家書抵達後。
碧黛那次寫了兩封信,一封給母親羽輕,另一封就給了她那個姻親。大概是寫的比較隱晦,羽輕當時粗略一看也沒放在心上,還是找上麵來,問她碧黛在集慶做了什麽,怎麽剛過年就寫了封信來嚇人,這是要托孤麽……羽輕這才醒
悟過來,把家書拿出來又看了遍這下子看出味道了——她這個寶貝女兒好像做了什麽會給家裏惹禍的事情。碧黛馬上寫了封信,還在族裏找了個年長的侄女去集慶讓碧黛也別折騰什麽報仇的事了,快點迴到京城來。這姑娘往集慶轉了一圈就迴來了,說碧黛現在很少在集慶,都在靠近品州的那個別業。她也去了,住了不到兩天碧黛就找借口趕她,口上答應說還有些零碎事情,處理完了就迴來,但她看那情景,碧黛一點沒有迴來的樣子。幾天後,羽輕又收到一封信,是之前她安排在碧黛身邊的一個能幹管家寫來的,說碧黛這陣子總在別業,又不讓他們這些老家人們去,最奇怪的是,她開始遣散身邊的那些歌郎舞兒。
這一下,羽輕徹底嚇著了。她連著去了幾封信都石沉大海,這樣的事她也不敢張揚。前陣子皇帝將她起複,她覺得機會難得,一時也不想折騰什麽報仇出氣了,反而害怕碧黛有什麽節外生枝毀了自己這次的機會。她這麽心情不定的很快影響了家人,她那親家本來就對澄碧黛的行為充滿懷疑,再看看她更坐實了自己的恐懼,於是就有了輪番去銘霞那裏試探的事情。
羽輕大體的說了一遍,當然把那些“慫恿報仇”的內容都去了,自己的那些掙紮也去了。然後看著江漪問道:“巡察使也是剛剛從景晴那裏迴來的,碧黛……是不是真做了什麽得罪西平侯的事情,又給她拿著證據了?”
江漪笑笑。
羽輕心裏更慌了,咳嗽了一聲又道:“這個,碧黛一個小孩子麽,做事情沒個輕重。那個,西平侯也不好相處啊,那不是,我聽說巡察使在那裏和她也有矛盾……”
江漪冷笑了一聲,手指在案上輕輕敲打,過了好一會兒才道:“至少到我離開的時候,還沒看到西平侯有對碧黛反感。”
“呃……”
“我倒是聽說,品州那裏的山中有人私打軍械、私募兵馬……”
江漪成功的嚇唬了羽輕,從她那裏得到的消息比預想的還多。到最後羽輕甚至撲通一下趴在地上求她救命,弄得江漪苦笑不得,心說自己明明沒那麽多折騰人的心眼啊,怎麽說的好像自己下了個套等著澄家人鑽一樣。當時她安慰了羽輕幾句,答應盡量幫她保全碧黛。當然也是有前提的,碧黛不能真做出超越王朝底線的事。她也勸羽輕再寫一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信,同時派可靠的族人前去,讓碧黛不管遇到什麽,都要知道,棄暗投明永遠不嫌晚,一條道走到黑,她這樣棄子隻會第一個被抓出來掉腦袋還禍及家人。羽
輕連著點頭外加千恩萬謝的,江漪忽然覺得這個皇親國戚好像也沒以前以為的那麽討厭。
從琴侯府出來,江漪立刻去了皇宮求見鳳楚。鳳楚這陣子為幾件事煩惱,或者說整個朝廷都在煩惱——一樁是兩江郡的蘇台祭,另一樁則是要不要收複淩霜。
兩江郡是文成大亂的起火點,蘇長綺帶領兩江郡百姓在江邊一處土台揭竿而起,對抗文成末年殘暴腐朽的統治。她在安靖曆史上第一個提出:“君王貴胄皆凡人”的,這句話徹徹底底終結了君權神授的時代,也終結了神官們的無上榮光。蘇長綺最終戰敗被殺,她被處決的地方就是昔日揭竿而起的土台下,且被焚燒骨灰拋江。蘇長綺去世後不久,她的那些僥幸逃過追捕的部署們在土台上擺放石塊以為祭奠,後來,兩江郡的百姓們也加入悼念的行列。經年累月,積石成墓。此後的兩百餘年亂世中,兩江郡跟換了一個又一個霸主,然後問題就來了——對新君王來說,蘇長綺就是亂臣賊子,哪怕她們自己最初也受其精神感染,立國之後也對此深惡痛絕。自從蘇長綺起義後,兩百多年間,兩江郡起事多達四十次,基本5、6年必有一迴。曆代統治兩江郡的政權都禁止百姓祭祀蘇長綺,那座土台上的建築也被推倒,但永遠禁不住當地人對蘇長綺的懷念,一次次重新堆石,而兩江郡的很多人家甚至在自己女兒服禮的那一天,先拜土台後上神宮。蓮峰出任兩江郡郡守後正好遇到一年一度蘇台祭,前一任諸侯對此類祭祀采用殘酷鎮壓,百姓們好幾年都隻能偷偷摸摸的在家裏上一支香,朝著蘇台方向丟一把土。這一次換了新君,大家也不知道清渺對此的態度,於是兩江郡百姓自發的舉行了一次轟轟烈烈的蘇台祭。這陣仗實在太大了,蓮鋒想要裝不知道都不能。其實蓮鋒自己也是受蘇長綺感召的,但身為官員,治下百姓拜一個叛亂分子總不是好事,但要強力製止呢,她總覺得這和之前那個混賬領主好像一個標準了。於是,無比困擾的蓮鋒一道折子到了朝廷,請示這件事該如何辦。這件事從年前吵到年後也沒得出個結論,說可以的有,說絕對不允許的也有,還有不少人提議最好是裝聾作啞,不提倡不製止,說不定十來年後也就淡了。
相比較蘇台祭,淩霜的爭論才真正讓鳳楚煩惱。鳳楚已經開始準備收複淩霜,本來以為能贏的一片讚美,結果發現朝廷中居然一片反對之聲。究其原因,第一其實是被北方那些蠻族打怕了,這一點可以理解,安靖兵馬以女子為主,拚力量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同時北方騎兵速度快,戰馬優秀,這些也是安靖的弱點。而且,
上一次把北方蠻族壓著打、追著砍的時代,好像已經過去四百多年了……第二麽,很多官員都認為“淩霜沒用”。淩霜素來以寒天凍地出名,沒多少地方能產糧食,百姓大多以放牧為生,總而言之就是沒辦法給王朝提供稅收還會拖累的那種,這樣的領土要不要好像都沒區別。最後一點,則是因為淩霜已經被異族統治半個世紀,男尊女卑,風俗已與安靖迥異,奪迴來也要重新教育,弄得不好還會被反感染——這是嫌安靖的男人們還不夠猖狂麽。總而言之,很多人都覺得這就是一塊大大的雞肋,根本不值得為了她大張旗鼓的用兵,費錢費人不值得。支持用兵的當然有,比如蓮鋒,聽到朝廷議論此事,立刻上了道折子說願意放棄兩江郡守,為收複淩霜當一個先鋒。結果被反對派罵為:“沽名釣譽!貪圖軍功。”
鳳楚每次聽到朝堂上為此事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就感慨——她上輩子一定積了很多德,要不然怎麽能在半個朝廷沒腦子的情況下還統一了安靖。
江漪一直沒有加入討論,從邊關迴來後她又開始請假,理由還是“身體不適需要休養”,好在她就是長了張嬌嬌弱弱的臉,又是文官,裝病很有說服力。這一天又有一陣子“養病”連早朝都不上的江漪忽然溜達到皇宮求見,鳳楚還真有些奇怪。一見江漪,鳳楚開口就問:“朝廷上吵鬧沒完的那兩件事,你說說什麽個想法?”
江漪笑道:“兩江郡那件事麽……那就不算個事。不就是祭祀蘇長綺?陛下下道聖旨,由官府出錢整修蘇台,修得漂漂亮亮的,再親筆題字,從此後兩江郡的人都可以大大方方去拜。倘若君王聖明,百姓們看到蘇台更會想念本朝的好處;反之,有沒有蘇台都會有人揭竿而起。”
“淩霜呢?”
“越早用兵越好,趁著將士銳氣仍在,兵丁戰役仍濃。”
鳳楚心想,和明白人說話真舒服啊。
江漪看鳳楚沒有新的提問了,這才將自己從羽輕那裏得到的消息說了一遍。鳳楚立馬就沉下了臉,扶額歎氣,心說這是有完沒完啊,朕可不想讓皇姊那被家族拖累的悲劇在心肝寶貝們身上重演,澄家的人怎麽就一點不懂的體諒呢。
江漪知道鳳楚一遇到澄家相關的事就頭痛,也不等她開口,又分析道:“扶風發生的幾樁事情,其中有些與澄碧黛相關,這一點已經可以肯定。但要說她涉及謀反,臣覺得不至於。但是,她自命才高實際智疏,又是個不經世事的大小姐,被人利用作為掩藏的工具倒是很有可能。”
“你是說,利用澄家在扶風的產業藏兵?”
“如果想要在官員中找一些裏應外合的,碧黛也是極好用的中間人。”
“如果這樣,隻要將計就計……”
江漪一拍手:“正如陛下所言。”
四月初,永寧城繁花節。從文成到清渺中期,這是永寧城上半年最重要的節日,顧名思義,是為春日繁花應景,祭祀百花之神。一直到蘇台之後,杏花期日漸熱鬧,這個節日不再出現在永寧人的生活中。清渺各地春日的節日時間、名目各有不同,但內容殊途同歸,總是包含著:踏青賞花、展示自己的新衣服以及撞姻緣。且每一地都有自己的踏春勝景,然後說書、唱戲、歌舞、各種小吃攤……這幾天朝廷、太學等都有春假,安靖人喜歡這種熱熱鬧鬧的世俗的歡樂,甚至他們對神靈的敬仰也隱藏在這歡樂的世俗享樂之中。
西山銘霞、雲門書霖也約了一些近來相處得不錯的同齡人一同遊春。書霖原本性格內斂容易害羞,但在集慶那半年受銘霞、韓竹影響,尤其是被韓竹拉去書院後,終於開朗起來,很快在太學交上了朋友,一個個都是和她一樣出身良好,本人也勤奮敏銳的才女。銘霞也在錦屏、雲亭的陪伴下出入王公貴胄之家,自然結識了幾個性味相投的。她在邵安時也有相處甚好的同伴,隻不過這兩年常在集慶聯係少了,當下重新見個麵很快又把感情找迴來了。銘霞、書霖兩個都是第一次到永寧城,盡管是一群人同遊,錦屏還是不放心,請了個假和雲亭一起陪著她們前往碧林苑。這是前朝的皇家林苑,在永寧城東郊,雖然不如皎原山水相映,但是勝在離城近,出東門不到兩裏,步行也可一日往返。碧林苑種植了大量奇花異草,加上數千株桃花,從三月初開始一直到夏日,繁麗不斷。鳳楚遷都後縮小了皇宮的範圍,又將永寧城外的一處花苑——碧林苑,和一處獵場——雲台場,盡皆放棄。碧林苑立刻成了永寧人賞玩風景的聖地。銘霞等人充滿興味的看著碧林苑的景色,亭台樓閣點綴在樹木、花圃之間,精細而貼切的鋪墊著園林之美。
這一年春天,碧林苑最受矚目的是新種植的一批牡丹。前一年沐原聽月上京的時候,帶了幾盆牡丹,由催花高手催開,獻給了鳳楚。鳳楚一看就十分喜歡,讓她送一些過來。鳴鳳王迴去後精選了十餘個品種、三百多株,外加三名精於牡丹配置的花工一並送到京城。鳳楚留了一部分在皇宮,剩餘的種植到了碧林苑。盡管因為長途跋涉和水土不服,大半都沒有熬過冬天,但還是有那麽十來株在春末
綻放,一時間驚動京城。
銘霞拉著書霖擠進人群,看一眼花就啊的一聲:“我見過!”頓了頓道:“阿母房中掛著這樣一幅,我還奇怪世間哪有如此繁複的花朵!”書霖眨眨眼睛,笑道:“姑母以前看過麽此花麽?”話音未落,就聽一人道:“興許陳泗也有這種花吧?”銘霞循聲望去見說話的是一個身材高挑的婦人,年紀大約五十開外,一身素雅衣衫,神情間頗有一點俯視蒼生的高傲。書霖拉了下銘霞的袖子,意思是:“這是哪位啊?”銘霞微微搖頭——不記得。還好離錦屏也注意到了,朝她微微行了個禮,又輕聲對銘霞道:“大神司,你小時候見過的。”銘霞這才想起來,她的確應該是見過,應該是太子病重,皇帝讓大神司進宮祈福,她見過一迴,也說過兩句話。不過那時候她隻有六歲多,早把雲山夢華的樣子忘幹淨了。
書霖看一眼夢華,在銘霞耳邊道:“果然有仇哦,居然對小孩子都挑釁。”銘霞哼了一聲,和錦屏對了個眼神,兩人都是“不理她”的意思。沒想到雲山夢華居然靠近了點,又道:“兩地之花有什麽差別麽?”沒等銘霞開口,已聽到一個含著笑意的聲音道:“沒什麽差別吧?如果說景晴家裏的畫,那畫的本就是我們安靖的名花。”
銘霞幾個孩子一起迴頭,叫了聲:“黨正!”來人是巡查迴來後被任命為地官黨正的江漪。夢華皺了皺眉,立刻又是一片笑容,向著江漪投來一個疑問的目光。後者又道:“景晴那裏的牡丹畫還是我巡查西邊的時候給她帶去的。”夢華明顯愣了一下,過了一會兒嗬嗬一笑:“原來是禦筆。”
“正是。皇帝做此畫時我在一邊,向陛下求畫都未能如願,還被支著做了一次信使。”
又過了一會兒,夢華才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道:“皇帝對西山侯一向是聖恩隆重。”
銘霞卻眨眨眼睛,一派天真的說了句:“皇帝對所有臣子都很好啊,可不是隻對我娘親。安國公、琴侯、豫州侯、長慶公……不都是常有賞賜?”
夢華嗬嗬笑笑,和錦屏、江漪兩人說了幾句閑話就走了。幾個孩子聽得出她話語中的挑釁意味,看到人走了都“切”了一聲,圍著銘霞安慰她。錦屏看看夢華,又朝江漪笑笑。江漪一挑眉:“這麽看著我幹嗎,不懷好意的樣子。”
“我說啊,我們這位大神司難得如同你我凡人一般享受一下俗世的快活。被你那麽幾句話一說,看吧,這個春賞不下去了!”
江漪冷笑了一聲,朝一邊做了個手勢,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