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霞平日裏住在城中的東營。東營一萬餘人,駐紮城中一千餘,其餘分在幾個駐點。東營擔負的是集慶防衛和都督府衛戍,在三營中算是最安全的。但是北營和西營在邊關沒有大的戰事的時候除了例行操練並無大事,東營卻是一日不得閑。東營的精銳自然就是都督府直屬衛戍,因為西山景晴冊封萬戶侯,都督府衛戍也是她侯府的私屬軍隊,不受兵部調配。東營主將和燕飛一樣是舊夢國官員,這一年四十一歲,沉穩能幹。當年景晴自陳泗歸國,舉起義旗之時,此人第一個率眾來投。
銘霞還未滿十三,算作見習都小了些,平日裏並不接受正式命令,隻跟著軍官們一起操練,跟著長輩學習帶兵的方法等等。在營中有專門的住處,同在一起的都是年紀差不多的少女,一個個都出自扶風高階將官之家,均在軍中進行見習進階。
見習進階是文成王朝初年建立起來的選官製度,主要服務於貴族之家也就是有家名的人家,也允許高官和建立了卓越功勳的人家子弟參加。這些見習進階的女孩兒在十一到十四歲之間通過考核、篩選進入官府,從事類似文書、書吏等協助類的工作,同時學習為官之道。等到服禮之後再參考每一年長官的考核並進行最終考核後,根據成績授官。當然,其中有很多必定會在見習過程中就被淘汰。此時新朝初建,舊貴族紛紛凋零,新貴尚未樹立。清渺元年,鳳楚下詔全國範圍內恢複見習製後,踏入官府的少女有不少並沒有家名,而是靠著長輩在開國中建立的功勳得蒙蔭封。
武將見習危險自比文官見習要多,但平常事情真不多,這些女孩子以學習為主,除了弓馬之術,另有久經戰場的將軍們定期教授她們陣法以及行軍布陣的各種方法。軍中文官則教授她們編寫公文、考核定功、閱讀地圖等等。銘霞天賦出眾,無論文武之藝學起來都比別人快,在一群同齡人中出類拔萃。幾個熟悉景晴的人常和她玩笑說“世子可比大都督您那時候出色多了。”
銘霞帶著韓竹迴來的時候已經午後,除了當值的以外,營中人都沒什麽事。銘霞帶著他轉了一圈營地,見他看的津津有味,又帶著去了校場。校場那裏倒是有幾個見習武官在那裏練射箭,見到銘霞紛紛招唿,又看到她帶了人過來,自然好奇的圍上來。其中幾個是在遊春日見過韓竹的,笑吟吟的和他說話。韓竹也不怯生,對答如流。銘霞怕她們鬧,指指箭靶道:“怎麽都不練習了,過兩天可要考核的,別在這兒欺負我弟弟了。”琴期白了她一眼:“我們這是待客,怎麽叫欺負。”又對韓竹道:“小郎
君春遊日策馬而來,可是學過騎射?”
“在家裏學過,大人教的。”
“要不要射兩箭玩玩?”
韓竹望向銘霞。
銘霞見他一臉期盼,又想這會兒也不是正式操練,因該沒什麽關係,點點頭讓人拿來弓箭。
立步、張弓、搭箭、瞄準,一氣嗬成。
一連三箭,箭箭命中靶心。
圍觀的少女們還沒反應過來,卻聽到一個男子的聲音,叫了聲:“好功底!”
眾人望過去都是一驚,還是銘霞第一個迎上去叫了聲:“長捷大將軍。”
長捷穿了身便服,可見來此並非公務。他對銘霞拱拱手,喊了聲:“世子。”又指指韓竹:“這小郎君哪裏來的?”
“這是我的弟弟,名叫韓竹。”
長捷也知道景晴的家務事,“哦”了一聲,又歎了口氣道:“真可惜。”銘霞眼珠一轉,頓時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看了眼韓竹,脫口道:“大將軍覺得我弟弟是可造之材麽?”
“小郎君身材勻稱,我看他射箭的姿勢、步法都很標準。剛剛你們那麽多人圍觀吵鬧,他還能三箭全中,可見內心沉靜。若是尋常人家,倒是可以讓他入伍,應該能建立一番成就。”
“大將軍要不要收他為弟子?”
長捷愣了一下,神色裏有一些動心,可還是搖搖頭:“大家男兒走這條路不合適。”
銘霞笑道:“父家從陳泗逃難來的,不能算大家了。”
長捷依然搖頭,笑道:“世子莫開玩笑了。”說完又看了韓竹兩眼,向銘霞道別。韓竹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遠遠看著,等長捷走了,才跑過來,笑吟吟道:“阿姊,我的箭法怎樣?”
銘霞發自內心的讚了句:“真不錯!”——的確不錯,尤其是作為一個男孩兒,莫說不錯,簡直可稱出類拔萃。當時雖然不少官宦人家都開始讓自己的兒子們接受教育,但是男兒之道還是講究恭順柔和,因此就算是受教育也多半是琴棋書畫。哪怕武將之門,也甚少會讓男兒學習騎射。畢竟大家男兒舞刀弄槍的,說出去不好聽,將來難找婆家。
韓竹在東營一直玩到傍晚才由銘霞派人送了迴去,自從韓梅上學後,幾天來韓家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孩子展開笑顏。韓竹也興奮得很,將在東營裏看到的事情一一說了一遍,自然炫耀了自己射箭、騎馬又受到眾人讚譽的事。末了他對庭秋道:“阿
爹,再教我騎射吧,等我長大了也去參軍。”
且不說“參軍”這種想法有多不靠譜,但就兒子這個“騎射”的請求,庭秋真沒辦法實現。騎射要場地,養馬更要有錢又地方,他一個勉強糊口的難民哪裏有這個條件。自從把韓梅送到私塾後,韓家兄弟最操心的就是家中幾個男孩兒的未來。韓芝、韓竹,在故鄉都是被當作韓家繼承人來培養的,他們從一出生就被家人寄於厚望,光宗耀祖,支撐門楣。四五歲就開始啟蒙,到了七八歲後按照陳泗望族“文武兼修”的傳統學習騎射、練習劍術等等。然而,這一切在安靖都不那麽重要了。
在安靖,韓梅自有前途;若是將來返迴陳泗,她知書達理也能配好人家,又或者象韓琳一樣留在此地,成家立業。韓芝和韓竹則無所適從,等待他們的最好前途或許就是配個好人家,衣食無憂度過一生。但是,這不該是韓家兒子的宿命,他們兩個也從未設想過這樣的人生。
可要立業,莫說困難頗多,就算成了,人生也難免坎坷。這一點看長捷就知道了,他達到了安靖男子罕見的高度,付出的代價是終身不嫁。盡管集慶的女人們提起他也都稱讚一句:“大將軍英武罕見,一代人傑。”但要說是否是好男兒,則一個個笑笑:“反正,我是不會也不敢娶這樣的男人。”
韓芝性情溫和,這點和其父庭幕一樣,放在安靖也是受歡迎的大家男子風度。庭秋相信,隻要遇到一個好女兒,就算讓他依安靖之禮出嫁,也能平和寧靜的度過一生。
韓竹則截然不同。
韓竹的性格飛揚跳脫,自小就有誌氣也有韌性,這點很象庭秋;但庭秋身負重責,性情也被壓抑的利害;他則沒有這樣的痛苦,氣質上更多幾分瀟灑。在故鄉的時候,看著這樣的兒子,庭秋當然欣慰,但到了安靖,韓竹的所有優點都成了讓他夜不能寐的麻煩。
好在韓竹畢竟年紀小,在東營的一天帶來的興奮還沒消去就是銘霞的生日家宴。從她這個生日裏,庭秋知道景晴離開他的時候懷孕還不過兩個月,說她對此一無所知是正常的。得知銘霞的存在後,他常想那段時間正是她報仇複國的關鍵日子,身懷六甲出生入死,母女二人能平安都是奇跡。庭秋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女兒充滿了愧疚,也因此更多疼愛,可偏偏麵對銘霞他什麽也做不了,後者也什麽都不需要他來做。這種無力感每每讓他想起就隻能重重歎一口氣。
銘霞倒是對這個生父的出現很滿意,“父不詳”一直是她的心病,當下見到的一切都印
證母親的說法——陳泗望族,文武雙全。盡管與安靖名門男兒的特點相距甚遠,可大家都知道她是母親落難陳泗時所得,既然是異國人,當然不能拿安靖的標準去套,她能理解,她身邊的人也都能理解。
大都督府的家宴提前一天就開始籌備,因為是為銘霞慶生,各種娛樂都是朝著少年男女們喜好的去安排。這天也正好是旬休,庭秋兄弟兩個都有時間,吃過午飯換上新衣帶上幾個孩子去了都督府。他們本以為當天出入的必然都是鍾鳴鼎食之家,結果卻看到不少衣衫簡單的少年男女成群結隊而來。事實上銘霞一直在軍中,景晴又從來不幹涉她的交友,這位侯爵世子小小年紀已經交友廣泛,普通士兵、下級官吏裏都有交往密切的。相交不問門第,但看知心——這一點又是景晴和傳統安靖望族人家不同的地方。
銘霞自然收了不少禮物,從價值千金的首飾,到普普通通一件藤器都有。最讓她意外的是江漪也托人送來了一件禮物,據說是她在鶴舞得到的,乃是一件精致的木雕擺設,看花色應該是天朗山裏某個部落的物品。江漪迴京之前就已經托人送出,趕巧在生日前兩天到了集慶。
西山景晴隻有在銘霞初次登門認父後讓管家送了五十兩銀子來,此後再無所給。對此韓家的人反而心存感激,她若是不斷讓人送來東西,他們那種身在風俗迥異之地的無奈和絕望會更深。那筆銀兩被紫媛小心存放著,現在家裏靠庭秋兄弟和韓琳的薪金過日子。當然,跟他們一起出來的仆人們也大多找了活,一家人倒也維持住了溫飽。當然,往日錦衣玉食的生活是不用想了,除了韓琳服禮時挽春家送了一身綢緞的衣裙,平日一家人都是一身布衣,當下到都督府作客也不例外。韓家的幾個孩子除了有時候難免撒嬌要好吃的東西,其他時候都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和大人們的艱難,也都克製著不提往昔。
銘霞親自到門口來接他們,向幾個長輩見禮後自帶著弟妹們去玩,庭幕他們則跟著仆人另席招待。庭秋卻又有安排——景晴有請。
庭秋跟著到了一處屋子,卻不是前一次兩人相談之地,四壁懸掛書畫,顯然是她讀書之所。景晴並不在,他在房中等了一會覺得無聊,起身欣賞書畫,正看著,聽到景晴的聲音,含著笑意道:“齋中書幅哪個最佳?”庭秋一指他正在仔細欣賞的那幅:“在我看來,這幅最佳。筆墨剛柔相繼,氣韻瀟灑而又筆法端正,若以字論人,此人外柔內剛,胸有日月。”說完這段話才迴過頭,見景晴並不是一個人進來,而是還有幾人跟著,看服色都是扶風
官員。景晴朝幾人笑笑:“聽到沒有?”有人立刻道:“我們覺得還是大都督的筆墨更佳。”她含笑望著庭秋,後者緩緩道:“西山都督的字的確出色,隻可惜,有些刻意藏鋒,其實倒不如十二年前那般優雅流暢更好。”
景晴大笑,想到當年韓庭秋看她寫一個條幅的時候評價說:“若從文字看,宛若男兒。”當時她就驚了一下——在陳泗男兒看來,安靖女子的誌向不就是“宛若男兒”;十餘年後,他又一句話就說中了她最深藏的東西。
庭秋又道:“書畫一道,見仁見智,隻有各家喜好,並無‘第一’之說。剛剛的品評也不過是依我個人喜好而已。”
景晴走過來望著那幅字道:“我也覺得江漪所書勝我許多,要不然我何必辛辛苦苦去問她求了幅中堂迴來裝點書齋。”庭秋暗地裏“啊”了一聲,心說原來寫這幅中堂的就是民間與景晴並稱“鳳朝三傑之一的江漪。”景晴讓與她同來的幾人在書齋隨意,又叫了一人名字,向庭秋做了個手勢。三人換過一間屋子分賓主就坐,景晴這才道:“庭秋可關心過陳泗近況?”
“心懸故鄉,但無處打探。”
“陳泗已經分裂成四方割據,蘆裘、西瑉均已經介入。而自四月之後,冰河關已無難民。”
庭秋心中一涼。陳泗尚在混戰,沒有難民,那就是靠近邊關的都逃得差不多了,或者死的差不多了。
景晴柔聲道:“國家難免動蕩,我們安靖不也經曆了三百年混戰,而今終於要迎來統一。”
庭秋心想:“分分合合的確是世間常事,可人之一生短短數十年,哪裏耗得起這樣的分離動蕩。”
“自從四月以來,盡管進行了律令訓讀,但是難民犯事還是越來越多,與當地百姓也屢有衝突,這讓我們扶風官員十分苦惱。收納陳泗難民這件事,本來在朝中就多有反對,隻是我們扶風官吏們堅持才得蒙允許。如果犯罪繼續增加,甚至與當地百姓發生大規模械鬥,那麽朝廷一定會下令驅逐難民。”
“兩國風俗迥異,想要融合還需要更多時間。”
景晴淡淡一笑:“扶風官員自我而下,自問都已盡力。庭秋你是當過北庭郡守三階高官的人,懂得為政之道,所以我想問問,扶風還要做些什麽才能讓陳泗人安穩度日。”
“大都督可知道,我等陳泗人在此最痛苦的是什麽?”
景晴尚未迴答,旁邊那個官員搶先道:“背井離鄉,自然是思鄉之苦以及衣
食之憂。”
庭秋搖搖頭:“這兩點的確痛苦,但是背井離鄉之際都已經有了準備。我們最苦的,是前程無望。”
那官員撲哧一笑:“韓家果然是陳泗望族。”
景晴卻點點頭,對那官員道:“他所說的‘前程’,並非官位。豪門望族有自己的前程,販夫卒子所求的幾畝田地,一家店鋪,也是各自‘前程’。不過當下清渺百廢待興,且大亂之後人口喪失慘重,並不難討生活,陳泗百姓們不當痛苦至此啊?”
“陳泗是男兒的世界,男兒們從一出生就被教育要擔負起養家糊口的義務。但是在此地,我們無所適從。雖然,女人們能夠出去做事,可是同男人們一樣,陳泗的女人並沒有學過如何養家糊口。莫說富裕人家的女人十至不沾陽春水,就算是貧家娘子,所會的也都是繞著鍋台照顧一家人,或者做一些漿洗、刺繡、紡織來貼補家用。你讓她們拋頭露麵,她們沒有這個膽量,也不知道該如何做。所以,陳泗人在這裏時間越長,律令訓讀聽得越多,就越是絕望。”
景晴和那官員對看一眼,都微微點頭。
“大都督應該知道,我們韓家對族中女子向來如對男兒一般讓她們讀書識字,所以她們心中自有不同於陳泗女子的誌向,而安靖給了她們展翅高飛的機會。但是,大多數陳泗人家是做不到的。除了工作,陳泗人另一個痛苦就是我們的兒子們該如何生存。恰如我家韓芝、韓竹,在陳泗他們都被教育要擔當大業,而在安靖我們甚至找不到一處學堂可供他們讀書識字。我們背井離鄉,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求生,為人父母,更要緊的是讓兒孫有前程。但在此地,陳泗人找不到他們子孫的未來。”
景晴歎了口氣:“我能體會,但是安靖並不可能為了陳泗人改變風俗。”
“其實,陳泗人也不是沒有想過適應此地。但是陳泗女人能做的事情——比如給富家幫傭,卻因為是異國人而無人雇傭。又如陳泗富產棉花,女子多擅紡紗,但是扶風並不產棉,又是無處使力。若是官府能在這些事上予以幫助,陳泗人的日子必有改善。隻要日子安穩下來,心思也就沉靜了,再配以教化,當為此地良家。”
那官員歎了口氣:“大都督說得太對了,陳泗之事果然當問陳泗人。”
“再下所說也不能代表陳泗人之全部,官府若想要知道更多,可讓各地保甲裏正登門詢問。其實,我等陳泗難民對於扶風能夠接納我們是心存感激的,隻要看得到前途,不會有太多人違反
律法,挑釁鄰裏。”
“我聽說庭秋你也已為官家錄用?”
“是!”
“春官前幾日提出一個想法,由官府出麵建立一個學堂,專門收陳泗難民子弟,同時也進行律令訓讀和幫助陳泗人融入我國。如果我批準此議,庭秋可願在其中做事?”
“任憑調遣。”
景晴笑著對身邊的官員道:“你看這樣辦可好?”
那人深深一禮:“大都督考慮得周到,既為陳泗人所建的學堂的確要有陳泗人在其中才更妥當。”
庭秋沉吟了一下,又道:“若論此職,舍弟庭幕更為合適。”
景晴笑出聲來,正要說話,但見管家快步進來,在她身邊低聲說了幾句。景晴微微皺眉,過了會兒淡淡道:“小孩子玩鬧而已,不用管。世子自己就能處理妥當。”
銘霞還未滿十三,算作見習都小了些,平日裏並不接受正式命令,隻跟著軍官們一起操練,跟著長輩學習帶兵的方法等等。在營中有專門的住處,同在一起的都是年紀差不多的少女,一個個都出自扶風高階將官之家,均在軍中進行見習進階。
見習進階是文成王朝初年建立起來的選官製度,主要服務於貴族之家也就是有家名的人家,也允許高官和建立了卓越功勳的人家子弟參加。這些見習進階的女孩兒在十一到十四歲之間通過考核、篩選進入官府,從事類似文書、書吏等協助類的工作,同時學習為官之道。等到服禮之後再參考每一年長官的考核並進行最終考核後,根據成績授官。當然,其中有很多必定會在見習過程中就被淘汰。此時新朝初建,舊貴族紛紛凋零,新貴尚未樹立。清渺元年,鳳楚下詔全國範圍內恢複見習製後,踏入官府的少女有不少並沒有家名,而是靠著長輩在開國中建立的功勳得蒙蔭封。
武將見習危險自比文官見習要多,但平常事情真不多,這些女孩子以學習為主,除了弓馬之術,另有久經戰場的將軍們定期教授她們陣法以及行軍布陣的各種方法。軍中文官則教授她們編寫公文、考核定功、閱讀地圖等等。銘霞天賦出眾,無論文武之藝學起來都比別人快,在一群同齡人中出類拔萃。幾個熟悉景晴的人常和她玩笑說“世子可比大都督您那時候出色多了。”
銘霞帶著韓竹迴來的時候已經午後,除了當值的以外,營中人都沒什麽事。銘霞帶著他轉了一圈營地,見他看的津津有味,又帶著去了校場。校場那裏倒是有幾個見習武官在那裏練射箭,見到銘霞紛紛招唿,又看到她帶了人過來,自然好奇的圍上來。其中幾個是在遊春日見過韓竹的,笑吟吟的和他說話。韓竹也不怯生,對答如流。銘霞怕她們鬧,指指箭靶道:“怎麽都不練習了,過兩天可要考核的,別在這兒欺負我弟弟了。”琴期白了她一眼:“我們這是待客,怎麽叫欺負。”又對韓竹道:“小郎
君春遊日策馬而來,可是學過騎射?”
“在家裏學過,大人教的。”
“要不要射兩箭玩玩?”
韓竹望向銘霞。
銘霞見他一臉期盼,又想這會兒也不是正式操練,因該沒什麽關係,點點頭讓人拿來弓箭。
立步、張弓、搭箭、瞄準,一氣嗬成。
一連三箭,箭箭命中靶心。
圍觀的少女們還沒反應過來,卻聽到一個男子的聲音,叫了聲:“好功底!”
眾人望過去都是一驚,還是銘霞第一個迎上去叫了聲:“長捷大將軍。”
長捷穿了身便服,可見來此並非公務。他對銘霞拱拱手,喊了聲:“世子。”又指指韓竹:“這小郎君哪裏來的?”
“這是我的弟弟,名叫韓竹。”
長捷也知道景晴的家務事,“哦”了一聲,又歎了口氣道:“真可惜。”銘霞眼珠一轉,頓時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看了眼韓竹,脫口道:“大將軍覺得我弟弟是可造之材麽?”
“小郎君身材勻稱,我看他射箭的姿勢、步法都很標準。剛剛你們那麽多人圍觀吵鬧,他還能三箭全中,可見內心沉靜。若是尋常人家,倒是可以讓他入伍,應該能建立一番成就。”
“大將軍要不要收他為弟子?”
長捷愣了一下,神色裏有一些動心,可還是搖搖頭:“大家男兒走這條路不合適。”
銘霞笑道:“父家從陳泗逃難來的,不能算大家了。”
長捷依然搖頭,笑道:“世子莫開玩笑了。”說完又看了韓竹兩眼,向銘霞道別。韓竹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遠遠看著,等長捷走了,才跑過來,笑吟吟道:“阿姊,我的箭法怎樣?”
銘霞發自內心的讚了句:“真不錯!”——的確不錯,尤其是作為一個男孩兒,莫說不錯,簡直可稱出類拔萃。當時雖然不少官宦人家都開始讓自己的兒子們接受教育,但是男兒之道還是講究恭順柔和,因此就算是受教育也多半是琴棋書畫。哪怕武將之門,也甚少會讓男兒學習騎射。畢竟大家男兒舞刀弄槍的,說出去不好聽,將來難找婆家。
韓竹在東營一直玩到傍晚才由銘霞派人送了迴去,自從韓梅上學後,幾天來韓家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孩子展開笑顏。韓竹也興奮得很,將在東營裏看到的事情一一說了一遍,自然炫耀了自己射箭、騎馬又受到眾人讚譽的事。末了他對庭秋道:“阿
爹,再教我騎射吧,等我長大了也去參軍。”
且不說“參軍”這種想法有多不靠譜,但就兒子這個“騎射”的請求,庭秋真沒辦法實現。騎射要場地,養馬更要有錢又地方,他一個勉強糊口的難民哪裏有這個條件。自從把韓梅送到私塾後,韓家兄弟最操心的就是家中幾個男孩兒的未來。韓芝、韓竹,在故鄉都是被當作韓家繼承人來培養的,他們從一出生就被家人寄於厚望,光宗耀祖,支撐門楣。四五歲就開始啟蒙,到了七八歲後按照陳泗望族“文武兼修”的傳統學習騎射、練習劍術等等。然而,這一切在安靖都不那麽重要了。
在安靖,韓梅自有前途;若是將來返迴陳泗,她知書達理也能配好人家,又或者象韓琳一樣留在此地,成家立業。韓芝和韓竹則無所適從,等待他們的最好前途或許就是配個好人家,衣食無憂度過一生。但是,這不該是韓家兒子的宿命,他們兩個也從未設想過這樣的人生。
可要立業,莫說困難頗多,就算成了,人生也難免坎坷。這一點看長捷就知道了,他達到了安靖男子罕見的高度,付出的代價是終身不嫁。盡管集慶的女人們提起他也都稱讚一句:“大將軍英武罕見,一代人傑。”但要說是否是好男兒,則一個個笑笑:“反正,我是不會也不敢娶這樣的男人。”
韓芝性情溫和,這點和其父庭幕一樣,放在安靖也是受歡迎的大家男子風度。庭秋相信,隻要遇到一個好女兒,就算讓他依安靖之禮出嫁,也能平和寧靜的度過一生。
韓竹則截然不同。
韓竹的性格飛揚跳脫,自小就有誌氣也有韌性,這點很象庭秋;但庭秋身負重責,性情也被壓抑的利害;他則沒有這樣的痛苦,氣質上更多幾分瀟灑。在故鄉的時候,看著這樣的兒子,庭秋當然欣慰,但到了安靖,韓竹的所有優點都成了讓他夜不能寐的麻煩。
好在韓竹畢竟年紀小,在東營的一天帶來的興奮還沒消去就是銘霞的生日家宴。從她這個生日裏,庭秋知道景晴離開他的時候懷孕還不過兩個月,說她對此一無所知是正常的。得知銘霞的存在後,他常想那段時間正是她報仇複國的關鍵日子,身懷六甲出生入死,母女二人能平安都是奇跡。庭秋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女兒充滿了愧疚,也因此更多疼愛,可偏偏麵對銘霞他什麽也做不了,後者也什麽都不需要他來做。這種無力感每每讓他想起就隻能重重歎一口氣。
銘霞倒是對這個生父的出現很滿意,“父不詳”一直是她的心病,當下見到的一切都印
證母親的說法——陳泗望族,文武雙全。盡管與安靖名門男兒的特點相距甚遠,可大家都知道她是母親落難陳泗時所得,既然是異國人,當然不能拿安靖的標準去套,她能理解,她身邊的人也都能理解。
大都督府的家宴提前一天就開始籌備,因為是為銘霞慶生,各種娛樂都是朝著少年男女們喜好的去安排。這天也正好是旬休,庭秋兄弟兩個都有時間,吃過午飯換上新衣帶上幾個孩子去了都督府。他們本以為當天出入的必然都是鍾鳴鼎食之家,結果卻看到不少衣衫簡單的少年男女成群結隊而來。事實上銘霞一直在軍中,景晴又從來不幹涉她的交友,這位侯爵世子小小年紀已經交友廣泛,普通士兵、下級官吏裏都有交往密切的。相交不問門第,但看知心——這一點又是景晴和傳統安靖望族人家不同的地方。
銘霞自然收了不少禮物,從價值千金的首飾,到普普通通一件藤器都有。最讓她意外的是江漪也托人送來了一件禮物,據說是她在鶴舞得到的,乃是一件精致的木雕擺設,看花色應該是天朗山裏某個部落的物品。江漪迴京之前就已經托人送出,趕巧在生日前兩天到了集慶。
西山景晴隻有在銘霞初次登門認父後讓管家送了五十兩銀子來,此後再無所給。對此韓家的人反而心存感激,她若是不斷讓人送來東西,他們那種身在風俗迥異之地的無奈和絕望會更深。那筆銀兩被紫媛小心存放著,現在家裏靠庭秋兄弟和韓琳的薪金過日子。當然,跟他們一起出來的仆人們也大多找了活,一家人倒也維持住了溫飽。當然,往日錦衣玉食的生活是不用想了,除了韓琳服禮時挽春家送了一身綢緞的衣裙,平日一家人都是一身布衣,當下到都督府作客也不例外。韓家的幾個孩子除了有時候難免撒嬌要好吃的東西,其他時候都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和大人們的艱難,也都克製著不提往昔。
銘霞親自到門口來接他們,向幾個長輩見禮後自帶著弟妹們去玩,庭幕他們則跟著仆人另席招待。庭秋卻又有安排——景晴有請。
庭秋跟著到了一處屋子,卻不是前一次兩人相談之地,四壁懸掛書畫,顯然是她讀書之所。景晴並不在,他在房中等了一會覺得無聊,起身欣賞書畫,正看著,聽到景晴的聲音,含著笑意道:“齋中書幅哪個最佳?”庭秋一指他正在仔細欣賞的那幅:“在我看來,這幅最佳。筆墨剛柔相繼,氣韻瀟灑而又筆法端正,若以字論人,此人外柔內剛,胸有日月。”說完這段話才迴過頭,見景晴並不是一個人進來,而是還有幾人跟著,看服色都是扶風
官員。景晴朝幾人笑笑:“聽到沒有?”有人立刻道:“我們覺得還是大都督的筆墨更佳。”她含笑望著庭秋,後者緩緩道:“西山都督的字的確出色,隻可惜,有些刻意藏鋒,其實倒不如十二年前那般優雅流暢更好。”
景晴大笑,想到當年韓庭秋看她寫一個條幅的時候評價說:“若從文字看,宛若男兒。”當時她就驚了一下——在陳泗男兒看來,安靖女子的誌向不就是“宛若男兒”;十餘年後,他又一句話就說中了她最深藏的東西。
庭秋又道:“書畫一道,見仁見智,隻有各家喜好,並無‘第一’之說。剛剛的品評也不過是依我個人喜好而已。”
景晴走過來望著那幅字道:“我也覺得江漪所書勝我許多,要不然我何必辛辛苦苦去問她求了幅中堂迴來裝點書齋。”庭秋暗地裏“啊”了一聲,心說原來寫這幅中堂的就是民間與景晴並稱“鳳朝三傑之一的江漪。”景晴讓與她同來的幾人在書齋隨意,又叫了一人名字,向庭秋做了個手勢。三人換過一間屋子分賓主就坐,景晴這才道:“庭秋可關心過陳泗近況?”
“心懸故鄉,但無處打探。”
“陳泗已經分裂成四方割據,蘆裘、西瑉均已經介入。而自四月之後,冰河關已無難民。”
庭秋心中一涼。陳泗尚在混戰,沒有難民,那就是靠近邊關的都逃得差不多了,或者死的差不多了。
景晴柔聲道:“國家難免動蕩,我們安靖不也經曆了三百年混戰,而今終於要迎來統一。”
庭秋心想:“分分合合的確是世間常事,可人之一生短短數十年,哪裏耗得起這樣的分離動蕩。”
“自從四月以來,盡管進行了律令訓讀,但是難民犯事還是越來越多,與當地百姓也屢有衝突,這讓我們扶風官員十分苦惱。收納陳泗難民這件事,本來在朝中就多有反對,隻是我們扶風官吏們堅持才得蒙允許。如果犯罪繼續增加,甚至與當地百姓發生大規模械鬥,那麽朝廷一定會下令驅逐難民。”
“兩國風俗迥異,想要融合還需要更多時間。”
景晴淡淡一笑:“扶風官員自我而下,自問都已盡力。庭秋你是當過北庭郡守三階高官的人,懂得為政之道,所以我想問問,扶風還要做些什麽才能讓陳泗人安穩度日。”
“大都督可知道,我等陳泗人在此最痛苦的是什麽?”
景晴尚未迴答,旁邊那個官員搶先道:“背井離鄉,自然是思鄉之苦以及衣
食之憂。”
庭秋搖搖頭:“這兩點的確痛苦,但是背井離鄉之際都已經有了準備。我們最苦的,是前程無望。”
那官員撲哧一笑:“韓家果然是陳泗望族。”
景晴卻點點頭,對那官員道:“他所說的‘前程’,並非官位。豪門望族有自己的前程,販夫卒子所求的幾畝田地,一家店鋪,也是各自‘前程’。不過當下清渺百廢待興,且大亂之後人口喪失慘重,並不難討生活,陳泗百姓們不當痛苦至此啊?”
“陳泗是男兒的世界,男兒們從一出生就被教育要擔負起養家糊口的義務。但是在此地,我們無所適從。雖然,女人們能夠出去做事,可是同男人們一樣,陳泗的女人並沒有學過如何養家糊口。莫說富裕人家的女人十至不沾陽春水,就算是貧家娘子,所會的也都是繞著鍋台照顧一家人,或者做一些漿洗、刺繡、紡織來貼補家用。你讓她們拋頭露麵,她們沒有這個膽量,也不知道該如何做。所以,陳泗人在這裏時間越長,律令訓讀聽得越多,就越是絕望。”
景晴和那官員對看一眼,都微微點頭。
“大都督應該知道,我們韓家對族中女子向來如對男兒一般讓她們讀書識字,所以她們心中自有不同於陳泗女子的誌向,而安靖給了她們展翅高飛的機會。但是,大多數陳泗人家是做不到的。除了工作,陳泗人另一個痛苦就是我們的兒子們該如何生存。恰如我家韓芝、韓竹,在陳泗他們都被教育要擔當大業,而在安靖我們甚至找不到一處學堂可供他們讀書識字。我們背井離鄉,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求生,為人父母,更要緊的是讓兒孫有前程。但在此地,陳泗人找不到他們子孫的未來。”
景晴歎了口氣:“我能體會,但是安靖並不可能為了陳泗人改變風俗。”
“其實,陳泗人也不是沒有想過適應此地。但是陳泗女人能做的事情——比如給富家幫傭,卻因為是異國人而無人雇傭。又如陳泗富產棉花,女子多擅紡紗,但是扶風並不產棉,又是無處使力。若是官府能在這些事上予以幫助,陳泗人的日子必有改善。隻要日子安穩下來,心思也就沉靜了,再配以教化,當為此地良家。”
那官員歎了口氣:“大都督說得太對了,陳泗之事果然當問陳泗人。”
“再下所說也不能代表陳泗人之全部,官府若想要知道更多,可讓各地保甲裏正登門詢問。其實,我等陳泗難民對於扶風能夠接納我們是心存感激的,隻要看得到前途,不會有太多人違反
律法,挑釁鄰裏。”
“我聽說庭秋你也已為官家錄用?”
“是!”
“春官前幾日提出一個想法,由官府出麵建立一個學堂,專門收陳泗難民子弟,同時也進行律令訓讀和幫助陳泗人融入我國。如果我批準此議,庭秋可願在其中做事?”
“任憑調遣。”
景晴笑著對身邊的官員道:“你看這樣辦可好?”
那人深深一禮:“大都督考慮得周到,既為陳泗人所建的學堂的確要有陳泗人在其中才更妥當。”
庭秋沉吟了一下,又道:“若論此職,舍弟庭幕更為合適。”
景晴笑出聲來,正要說話,但見管家快步進來,在她身邊低聲說了幾句。景晴微微皺眉,過了會兒淡淡道:“小孩子玩鬧而已,不用管。世子自己就能處理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