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scripnguage="javascript"type="text/javascript"src="/js/neirongye300-250.js">
俞士元聽到高文問,笑道:“怎麽,舍不得錢,你得了這麽過稿費,請我一頓又如何?”
大家都是年輕人,俞士元此人生性豁達、隨和,不像他大伯那般古怪,平日裏和高文也談得來。況且,這小子說不好這兩年就要接管琳琅書閣,自己將來還得在他手頭出書,高文想了想,就點頭笑道:“好說,好說,正要和士元兄說話。”
說罷,就跟手下說了一聲,帶著俞士元進了一家還算雅致的茶舍,叫了兩杯信陽毛尖和一碟炒南瓜子。
俞士元:“爾止兄小氣了。”
高文:“我倒是想請士元去吃酒,無奈這大過年的,見天酒肉,醉得厲害,難過得緊。現在又不是飯點,咱們喝喝茶清清腸胃。”
俞士元點頭:“也是,應酬得多了,也煩,我現在隻想吃些青菜豆腐。”當下就朝窗外看去,院子裏植有一叢梅花,雪白血紅,煞是可人,心中就有些歡喜。接著道:“至於叫你請客,那是我剛將這一期的潤筆稿酬送去你母親出。這裏是你的零花,這一集《西遊記》賣得極好,你說你該不該請客呀?”
說著就將一個錢袋子遞過去,這是高文的零花錢。
高文:“我和你們書坊二八分成,你們叔侄得的可比我多多了,還來打我清風?”就接過錢帶子別在腰帶上。
這個時候,茶社裏照例坐滿了茶客,有說書先生正在講故事兒,說的正是孫悟空流沙河收沙僧一節。那說書先生聲音清朗,聲情並茂,下麵的茶客也是陣陣叫好。
高文便覺得意,突又想起一事:“士元,你大伯好生古怪,那日竟將我趕出門去,還哭成那樣,可是我寫的那篇文章不成,入不了俞老先生的眼,又或者引動了他的傷心事?”
“什麽不成,那是太成了。”俞士元道:“爾止,我雖然不讀書,可也上過幾年學堂,又做的是書坊的生意。一段文字隻要交到我手頭,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詞話演義,八股時文,瞟上一眼,就識得好壞。至於好在什麽地方,我卻是說不出來。不過,我大伯好歹也是正經的廩膳生出身,又有秀才功名,在八股時藝上浸淫幾十年,自然知道你那篇《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的好處。”
高文打斷他:“別爾止不爾止的,誰給我取的表字,連我都不知道。”一想到這事,他心中就惱火。
俞士元:“爾止兄,我覺得這個表字挺不錯的。《左傳》中宣公二十年有雲:‘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高文一拍額頭:“我倒是忘記了這個典故,這麽說來,還真是不錯啊,也不知道是誰取的,估計是陳拐子那老頭。”陳拐子在茶社說書的時候,無中生有將自己和小尼姑的風流豔事翻出來到處傳播,搞得高文惱火透頂。此刻,聽到俞士元這麽說,他也覺得這個表字取得好,心中的怒氣平息了許多:“士元,你接著說。”
俞士元道:“大伯自然知道爾止兄那篇八股時文的好處,下來的時候也跟我說起過這事。他說,這篇文章實在是太妙了,若真上了考場,休說是一場鄉試解元,就算是進京參考,一個會元是也是手到擒來。”
高文吃了一驚,這篇文章確實是會元文,俞老頭的目光還真是毒辣:“那俞老先生又哭什麽呀,若真喜歡我那篇文章,大可買了去刻了,合在時文集子裏麵。實在不想出稿酬,老先生請我吃台酒,大家把酒言歡,說說聖人經義,多好。”
“你啊,你啊,能夠寫出這種錦繡文章的人,卻想著要用如此解元、會元文換稿酬,甚至換一頓酒吃,爾止,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說你?”俞士元一臉痛心疾首:“別說是我叔,就連我也想大哭一場啊!想大伯他讀了一輩子書,可以說將聖人之言朱子批注都從頭到尾嚼爛了,咽進肚子裏。可一上考場,年年都是名落孫山。想功名,想做官,他老人家都想出魔障了。而你,小小一個衙門典史,也不過讀了幾年私塾,又沒有名師指點,一上手,卻寫出如此筆下生風驚雷的雄文。試想,若是你去參加科舉,又是何等的光景,別的不敢說,庶吉士也是有的。蒼天啊蒼天,你怎麽如此不公平,熱中於功名之人你讓他屢試不第。一個沒有資格參加科舉的胥吏,你卻給了他生花之筆?”
“爾止,你說,我叔看了你的文章,能不哭嗎?他既是在哭你,也是在哭自己呀!”
高文心中不滿:“什麽胥吏,你這不是指著和尚罵賊禿嗎?我生就是這個命,能有什麽辦法。我現在說好聽點別人叫我一聲高師爺,說難聽了,還不過是一個賤役,我大明朝戶籍製度如此,灑家能有什麽辦法……哎,此事也不要再提了……”說著說著,他情緒突然低落下去。
是啊,我好歹也是學中文出身,國學達人。穿越到明朝之後,如果不做衙門裏的小吏,哪怕就算一個叫花子,憑我一個現代人的歸納學習能力,再加上記了一肚子的狀元八股文,考個功名還不是三個指頭捏田螺。
到時候,進士及第,點翰林,授予高官,又是何等的快活?哪像現在,蝸在小小一個韓城,要靠討好杜知縣過日子。一個不好,就算自己為他立了再多功勞,人家一聲命令下來,自己就要吃板子。平日裏,還得防備黃威和韓鬼子在背地裏使壞。
看到高文鬱鬱不樂,俞士元反安慰起他來。
又剝了幾顆瓜子,俞士元突然問:“爾止兄,聽說你家不是韓城人。祖父一輩以上也沒有入賤籍,可有此事?”
高文:“是,我祖籍平涼府莊浪縣,祖父時家中受了災,土地荒了。先祖就丟了老家的地,逃到韓城來過活。對了,家中還有莊浪的三十畝地的地契呢!”
“你家還有三十畝地,怎麽沒迴去打理?”俞士元心中大奇。
高文苦笑:“說是地,也就停留在紙麵上而已。陝北的地你又不是不知道,平日裏好好的,一場暴雨下來就衝得稀爛。這都幾十年過去,那地說不好已經被衝成了溝壑、河穀,也沒甚使處。”
俞士元點頭:“也是,所以說,陝北的百姓窮啊!對了,你可有族譜?”
高文心中更奇:“你問這個做什麽?”
“你迴答我,究竟有沒有?”俞士元很嚴肅。
“莊家漢,土地主,小門小戶,怎麽可能有哪玩意兒?”
俞士元:“你祖上是不是土生土長的平涼府人,會不會是從外省逃難來的。我看爾止兄你眉清目秀,倒有些像江南人氏。”
“我這模樣還眉清目秀?”高文看看自己結實的胳膊,感覺好笑:“我自是陝西人氏,聽娘說,祖上幾輩都是在土裏刨食的。”
俞士元長歎一聲,鬱鬱不樂:“看來是我想錯了。”就低頭不語。
過了半天,高文的處女座強迫症犯了:“士元,有什麽話你快說,別吊人胃口。”
催了半天,俞士元才解釋說,就在去年年底,瓦剌退兵之後,朝廷發了一道聖旨,說是為方孝孺一案的相關人等翻案。這幾日,公文剛發到西安,他成天在西安城裏走動,恰好從幾個書生手頭看到從府衙裏抄出來的邸報。
所謂方孝孺一案,涉及到靖難之役的一樁舊事,迄今已經將近四十來年,曆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帝王。當年,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之後,定都南京,又立皇長子朱標為太子。
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後來,朱元璋又立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長子繼承製是古代的封建倫理傳統,但問題是,當時朱元璋的其他兒子並不服氣,尤其是燕王朱棣這個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統帥。
等到太祖朱元璋駕崩塌,皇長孫繼承皇位,定年號為建文,史稱建文帝王。
建文以弱冠之年登基為帝,此人是個才具有限,又沒有任何政治經驗,在位事為政難免激進。繼位之處,在根基未穩之時就開始限製各地藩王的權力,這引起了那群皇叔的驚懼。於是,燕王朱棣起兵反擊,喊出“清君側”和“奉天靖難”的口號,這一曆史事件又被後人稱之為“靖難之役。”
建文帝不過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而明朝開國將領們在朱元璋一次又一次的清洗中死的死,老的老。等到要打仗的時候,朝廷才駭然發現國家已是無人可用。而燕王竟是唯一有實戰經驗的統帥。
於是,燕軍一路南下,摧枯拉朽地占領首都南京。建文帝也莫名其妙地失蹤,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為帝,該元永樂。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永樂皇帝,明成祖。
明成祖起兵的時候,打的旗號雖然是“奉天靖難”可說穿了就是謀反,內心中未免有點發虛。於是,皇帝就授意讓當時的士林領袖翰林院侍講學士、文學博士方孝儒起草即位詔書。以向天下人表明,我朱棣奉天承運,是得到整個士人階層擁戴的,得位極正。
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慟的聲息響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把筆擲到地上,邊哭邊罵道:“死就死了罷,詔書我絕不能起草。”
朱棣大怒,威脅說若他不肯起草詔書,就誅他九族。
方孝孺迴答說,就算誅我十族,這詔書他也是不會寫的。
明成祖是什麽人,他可是統帥千軍萬馬,屍山血海殺出來的。殺一個老儒,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就道:“你既然要朕誅你十族,好,朕成全你。”
於是,下令將方孝孺車裂於市,將方家屠戮一空,方孝儒的門生一個沒跑。為了湊齊十族之數,連方家的鄰居也一並殺了。
這事成祖幹得實在有些過火,天下讀書人感同身受,對方家極是同情。畢竟,方孝孺為建文死節,符合封建社會“忠義”道德觀。成祖你要殺方孝儒,殺他一人足以,也能成全方學士的美名。可你殺人全家就未免說不過去了,這不是挑戰社會道德的底線嗎?
永樂朝之後,朝野是不是有為方孝孺平反的聲音。
到成祖去世,他的兒子仁宗朱高熾即位後,曾經還和禮部討論過:“建文朝眾臣,已遭處決示眾。他們的家屬淪為官籍奴仆者,都釋放為民,發還他們田地。其外親戍邊者,隻留下一人於戍守之處,其餘釋放還鄉。”
隻不過,方案畢竟是先帝一手所為,若是徹底翻案,未免有損成祖皇帝的名聲。討論了半天,也就罷了。
俞士元說,聽高文的口音中帶著一絲江南口音,就猜他祖先說不好是從那邊遷到陝西來的。如果是高文是方案罪犯的後人,那就好了。
聖旨上說,永樂年間,方孝孺一案牽連巨大。涉及到的相幹人等數目巨大,除了有八百多人被砍了腦袋,更有數千人被流放、充軍、充做賤役,有的女子甚至進了教坊司墮入風塵。
這一千多人繁衍了近四十年,如今應該有上萬人了。
此番朝廷撥亂反正,今上聽到方案後人的處境,心生憐憫,下詔讓地方核實相關人犯後人身份,改迴良籍。
高文前世在魔都供職多年,平日間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過,因為地處寧滬杭核心區域,口音上難免受到影響,這次穿越,隨便就帶了過來。
聽到這話,高文哈哈一笑:“你他娘祖先才被誅十族呢,想什麽呢?”
其實,景泰帝朱祁鈺得位不正,加上英宗朱祁鎮還在瓦剌人手頭,他未必不覺得心虛。自然要做出一副有為之君的樣子給天下人看看——朕是個合格的皇帝,朕比太上皇更適合統禦天下。
實際上,景泰皇帝做得也非常不錯。先是重用於謙在北京攻防戰中重創瓦剌大軍,致使也先遁迴漠北。其次,就是整頓軍務,使得宣、大兩府軍備為之一肅。
再下來,就是更換中央和地方官員,將政權確實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他又想著要收買士人。方孝孺在曆史上名聲極好,死得也冤,如果能夠為他平反,必然能得到讀書人的擁戴。
換一個位置,如果高文坐在明代宗的位置上,未必能夠比他做得更好。
笑完,高文道:“多謝士元兄關懷,我確實不是方案相關人等的後人。”
這個時候,前頭那一出大戰流沙河恰好將完,自然是一陣喝彩。
就有夥計端著木盆下來請賞,高文和俞士元各自扔了一把銅錢進去。
眾茶客正聽得過癮,賞起錢來自然大方。不過,還是有人喊:“再說一出,再說一出。”
“就是,別吊人胃口了。”
“不就是要錢嗎,再說一出,俺們腰中有銅,須少不了你的。”
眼前的情形看起來有些眼熟,高文潛意識得覺得好象不對勁。
<scripnguage="javascript"type="text/javascript"src="/js/neirongye300-250.js">
俞士元聽到高文問,笑道:“怎麽,舍不得錢,你得了這麽過稿費,請我一頓又如何?”
大家都是年輕人,俞士元此人生性豁達、隨和,不像他大伯那般古怪,平日裏和高文也談得來。況且,這小子說不好這兩年就要接管琳琅書閣,自己將來還得在他手頭出書,高文想了想,就點頭笑道:“好說,好說,正要和士元兄說話。”
說罷,就跟手下說了一聲,帶著俞士元進了一家還算雅致的茶舍,叫了兩杯信陽毛尖和一碟炒南瓜子。
俞士元:“爾止兄小氣了。”
高文:“我倒是想請士元去吃酒,無奈這大過年的,見天酒肉,醉得厲害,難過得緊。現在又不是飯點,咱們喝喝茶清清腸胃。”
俞士元點頭:“也是,應酬得多了,也煩,我現在隻想吃些青菜豆腐。”當下就朝窗外看去,院子裏植有一叢梅花,雪白血紅,煞是可人,心中就有些歡喜。接著道:“至於叫你請客,那是我剛將這一期的潤筆稿酬送去你母親出。這裏是你的零花,這一集《西遊記》賣得極好,你說你該不該請客呀?”
說著就將一個錢袋子遞過去,這是高文的零花錢。
高文:“我和你們書坊二八分成,你們叔侄得的可比我多多了,還來打我清風?”就接過錢帶子別在腰帶上。
這個時候,茶社裏照例坐滿了茶客,有說書先生正在講故事兒,說的正是孫悟空流沙河收沙僧一節。那說書先生聲音清朗,聲情並茂,下麵的茶客也是陣陣叫好。
高文便覺得意,突又想起一事:“士元,你大伯好生古怪,那日竟將我趕出門去,還哭成那樣,可是我寫的那篇文章不成,入不了俞老先生的眼,又或者引動了他的傷心事?”
“什麽不成,那是太成了。”俞士元道:“爾止,我雖然不讀書,可也上過幾年學堂,又做的是書坊的生意。一段文字隻要交到我手頭,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詞話演義,八股時文,瞟上一眼,就識得好壞。至於好在什麽地方,我卻是說不出來。不過,我大伯好歹也是正經的廩膳生出身,又有秀才功名,在八股時藝上浸淫幾十年,自然知道你那篇《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的好處。”
高文打斷他:“別爾止不爾止的,誰給我取的表字,連我都不知道。”一想到這事,他心中就惱火。
俞士元:“爾止兄,我覺得這個表字挺不錯的。《左傳》中宣公二十年有雲:‘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高文一拍額頭:“我倒是忘記了這個典故,這麽說來,還真是不錯啊,也不知道是誰取的,估計是陳拐子那老頭。”陳拐子在茶社說書的時候,無中生有將自己和小尼姑的風流豔事翻出來到處傳播,搞得高文惱火透頂。此刻,聽到俞士元這麽說,他也覺得這個表字取得好,心中的怒氣平息了許多:“士元,你接著說。”
俞士元道:“大伯自然知道爾止兄那篇八股時文的好處,下來的時候也跟我說起過這事。他說,這篇文章實在是太妙了,若真上了考場,休說是一場鄉試解元,就算是進京參考,一個會元是也是手到擒來。”
高文吃了一驚,這篇文章確實是會元文,俞老頭的目光還真是毒辣:“那俞老先生又哭什麽呀,若真喜歡我那篇文章,大可買了去刻了,合在時文集子裏麵。實在不想出稿酬,老先生請我吃台酒,大家把酒言歡,說說聖人經義,多好。”
“你啊,你啊,能夠寫出這種錦繡文章的人,卻想著要用如此解元、會元文換稿酬,甚至換一頓酒吃,爾止,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說你?”俞士元一臉痛心疾首:“別說是我叔,就連我也想大哭一場啊!想大伯他讀了一輩子書,可以說將聖人之言朱子批注都從頭到尾嚼爛了,咽進肚子裏。可一上考場,年年都是名落孫山。想功名,想做官,他老人家都想出魔障了。而你,小小一個衙門典史,也不過讀了幾年私塾,又沒有名師指點,一上手,卻寫出如此筆下生風驚雷的雄文。試想,若是你去參加科舉,又是何等的光景,別的不敢說,庶吉士也是有的。蒼天啊蒼天,你怎麽如此不公平,熱中於功名之人你讓他屢試不第。一個沒有資格參加科舉的胥吏,你卻給了他生花之筆?”
“爾止,你說,我叔看了你的文章,能不哭嗎?他既是在哭你,也是在哭自己呀!”
高文心中不滿:“什麽胥吏,你這不是指著和尚罵賊禿嗎?我生就是這個命,能有什麽辦法。我現在說好聽點別人叫我一聲高師爺,說難聽了,還不過是一個賤役,我大明朝戶籍製度如此,灑家能有什麽辦法……哎,此事也不要再提了……”說著說著,他情緒突然低落下去。
是啊,我好歹也是學中文出身,國學達人。穿越到明朝之後,如果不做衙門裏的小吏,哪怕就算一個叫花子,憑我一個現代人的歸納學習能力,再加上記了一肚子的狀元八股文,考個功名還不是三個指頭捏田螺。
到時候,進士及第,點翰林,授予高官,又是何等的快活?哪像現在,蝸在小小一個韓城,要靠討好杜知縣過日子。一個不好,就算自己為他立了再多功勞,人家一聲命令下來,自己就要吃板子。平日裏,還得防備黃威和韓鬼子在背地裏使壞。
看到高文鬱鬱不樂,俞士元反安慰起他來。
又剝了幾顆瓜子,俞士元突然問:“爾止兄,聽說你家不是韓城人。祖父一輩以上也沒有入賤籍,可有此事?”
高文:“是,我祖籍平涼府莊浪縣,祖父時家中受了災,土地荒了。先祖就丟了老家的地,逃到韓城來過活。對了,家中還有莊浪的三十畝地的地契呢!”
“你家還有三十畝地,怎麽沒迴去打理?”俞士元心中大奇。
高文苦笑:“說是地,也就停留在紙麵上而已。陝北的地你又不是不知道,平日裏好好的,一場暴雨下來就衝得稀爛。這都幾十年過去,那地說不好已經被衝成了溝壑、河穀,也沒甚使處。”
俞士元點頭:“也是,所以說,陝北的百姓窮啊!對了,你可有族譜?”
高文心中更奇:“你問這個做什麽?”
“你迴答我,究竟有沒有?”俞士元很嚴肅。
“莊家漢,土地主,小門小戶,怎麽可能有哪玩意兒?”
俞士元:“你祖上是不是土生土長的平涼府人,會不會是從外省逃難來的。我看爾止兄你眉清目秀,倒有些像江南人氏。”
“我這模樣還眉清目秀?”高文看看自己結實的胳膊,感覺好笑:“我自是陝西人氏,聽娘說,祖上幾輩都是在土裏刨食的。”
俞士元長歎一聲,鬱鬱不樂:“看來是我想錯了。”就低頭不語。
過了半天,高文的處女座強迫症犯了:“士元,有什麽話你快說,別吊人胃口。”
催了半天,俞士元才解釋說,就在去年年底,瓦剌退兵之後,朝廷發了一道聖旨,說是為方孝孺一案的相關人等翻案。這幾日,公文剛發到西安,他成天在西安城裏走動,恰好從幾個書生手頭看到從府衙裏抄出來的邸報。
所謂方孝孺一案,涉及到靖難之役的一樁舊事,迄今已經將近四十來年,曆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帝王。當年,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之後,定都南京,又立皇長子朱標為太子。
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後來,朱元璋又立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長子繼承製是古代的封建倫理傳統,但問題是,當時朱元璋的其他兒子並不服氣,尤其是燕王朱棣這個為明朝立下赫赫戰功的統帥。
等到太祖朱元璋駕崩塌,皇長孫繼承皇位,定年號為建文,史稱建文帝王。
建文以弱冠之年登基為帝,此人是個才具有限,又沒有任何政治經驗,在位事為政難免激進。繼位之處,在根基未穩之時就開始限製各地藩王的權力,這引起了那群皇叔的驚懼。於是,燕王朱棣起兵反擊,喊出“清君側”和“奉天靖難”的口號,這一曆史事件又被後人稱之為“靖難之役。”
建文帝不過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而明朝開國將領們在朱元璋一次又一次的清洗中死的死,老的老。等到要打仗的時候,朝廷才駭然發現國家已是無人可用。而燕王竟是唯一有實戰經驗的統帥。
於是,燕軍一路南下,摧枯拉朽地占領首都南京。建文帝也莫名其妙地失蹤,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為帝,該元永樂。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永樂皇帝,明成祖。
明成祖起兵的時候,打的旗號雖然是“奉天靖難”可說穿了就是謀反,內心中未免有點發虛。於是,皇帝就授意讓當時的士林領袖翰林院侍講學士、文學博士方孝儒起草即位詔書。以向天下人表明,我朱棣奉天承運,是得到整個士人階層擁戴的,得位極正。
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慟的聲息響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把筆擲到地上,邊哭邊罵道:“死就死了罷,詔書我絕不能起草。”
朱棣大怒,威脅說若他不肯起草詔書,就誅他九族。
方孝孺迴答說,就算誅我十族,這詔書他也是不會寫的。
明成祖是什麽人,他可是統帥千軍萬馬,屍山血海殺出來的。殺一個老儒,眼睛都不會眨一下。就道:“你既然要朕誅你十族,好,朕成全你。”
於是,下令將方孝孺車裂於市,將方家屠戮一空,方孝儒的門生一個沒跑。為了湊齊十族之數,連方家的鄰居也一並殺了。
這事成祖幹得實在有些過火,天下讀書人感同身受,對方家極是同情。畢竟,方孝孺為建文死節,符合封建社會“忠義”道德觀。成祖你要殺方孝儒,殺他一人足以,也能成全方學士的美名。可你殺人全家就未免說不過去了,這不是挑戰社會道德的底線嗎?
永樂朝之後,朝野是不是有為方孝孺平反的聲音。
到成祖去世,他的兒子仁宗朱高熾即位後,曾經還和禮部討論過:“建文朝眾臣,已遭處決示眾。他們的家屬淪為官籍奴仆者,都釋放為民,發還他們田地。其外親戍邊者,隻留下一人於戍守之處,其餘釋放還鄉。”
隻不過,方案畢竟是先帝一手所為,若是徹底翻案,未免有損成祖皇帝的名聲。討論了半天,也就罷了。
俞士元說,聽高文的口音中帶著一絲江南口音,就猜他祖先說不好是從那邊遷到陝西來的。如果是高文是方案罪犯的後人,那就好了。
聖旨上說,永樂年間,方孝孺一案牽連巨大。涉及到的相幹人等數目巨大,除了有八百多人被砍了腦袋,更有數千人被流放、充軍、充做賤役,有的女子甚至進了教坊司墮入風塵。
這一千多人繁衍了近四十年,如今應該有上萬人了。
此番朝廷撥亂反正,今上聽到方案後人的處境,心生憐憫,下詔讓地方核實相關人犯後人身份,改迴良籍。
高文前世在魔都供職多年,平日間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過,因為地處寧滬杭核心區域,口音上難免受到影響,這次穿越,隨便就帶了過來。
聽到這話,高文哈哈一笑:“你他娘祖先才被誅十族呢,想什麽呢?”
其實,景泰帝朱祁鈺得位不正,加上英宗朱祁鎮還在瓦剌人手頭,他未必不覺得心虛。自然要做出一副有為之君的樣子給天下人看看——朕是個合格的皇帝,朕比太上皇更適合統禦天下。
實際上,景泰皇帝做得也非常不錯。先是重用於謙在北京攻防戰中重創瓦剌大軍,致使也先遁迴漠北。其次,就是整頓軍務,使得宣、大兩府軍備為之一肅。
再下來,就是更換中央和地方官員,將政權確實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他又想著要收買士人。方孝孺在曆史上名聲極好,死得也冤,如果能夠為他平反,必然能得到讀書人的擁戴。
換一個位置,如果高文坐在明代宗的位置上,未必能夠比他做得更好。
笑完,高文道:“多謝士元兄關懷,我確實不是方案相關人等的後人。”
這個時候,前頭那一出大戰流沙河恰好將完,自然是一陣喝彩。
就有夥計端著木盆下來請賞,高文和俞士元各自扔了一把銅錢進去。
眾茶客正聽得過癮,賞起錢來自然大方。不過,還是有人喊:“再說一出,再說一出。”
“就是,別吊人胃口了。”
“不就是要錢嗎,再說一出,俺們腰中有銅,須少不了你的。”
眼前的情形看起來有些眼熟,高文潛意識得覺得好象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