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劉茂才在病房期間,中日之間最大的戰鬥淞滬會戰落下帷幕,和曆史上沒有任何的不同,淞滬會戰以日軍由艦隊護送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的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等處突然登陸,包抄淞滬中國軍隊防線南方的背後。


    因蔣介石一直認為日軍全力進攻上海正麵,不會有從杭州灣登陸的可能,故在戰事趨於激烈、兵源枯竭之時,將防守杭州灣的部隊一一投入前方戰場,到日軍登陸時,在杭州灣北岸從全公亭至乍浦幾十公裏長的海岸線上,僅有陶廣第62師的2個步兵連、炮兵第2旅2團6連及少數地方武裝防守,遂迅速即被日軍擊潰。


    中國方麵由於劉茂才的存在,早就討論過日軍可能會在中國軍隊防守薄弱的地方登陸,但是蔣委員長固執己見,一直認為日軍不可能從背後登陸。


    當蔣委員長知道日軍從金山衛登陸的消息的時候,於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麵撤退,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鬥,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


    由於命令倉促,指揮失控,大撤退結果演變成全麵大潰退。為掩護十萬大軍西撤,25日前,我軍全線反攻,使日軍不明我意圖。


    此時八十八師師長受統帥部命令選派一位堅定果敢的軍官,率領一支小部隊據守要點,擔任掩護。


    並要求堅持一定時日,以爭取即將召開的九國公約譴責日本侵略行徑,同時期望引起國際輿論對中國抗戰的關注、同情和聲援。


    執行這一艱難而危險的任務,唯有勇敢機警和抱定必死信念,方能完成。


    所以謝晉元被留下來,帶領八百壯士(實際隻有四百一十人)守衛四行倉庫。


    自9日起,日軍擊退中國軍隊零散抵抗,連占虹橋機場、龍華、楓涇、青浦。


    11日,日軍進至蘇州河岸,南市及浦東擔任掩護任務的部隊奉令撤出陣地。


    當日,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


    淞滬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全線撤退結束,也可以說是全線潰敗。劉茂才的橫空出世本沒有給淞滬會戰的大局帶來什麽本質性的影響,隻是比曆史上殲敵數量多了那麽一兩萬人,其他的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淞滬會戰的得與失,在劉茂才的前世爭論很大,但是大家都認同的是日本人企圖三個月占領中國的企圖徹底破滅,為一些工礦企業遷到內陸提供了時間,為持久抗戰奠定了基礎。


    這一點是後世的專家學者都認同的觀點。還有就是大家都認同蔣介石在淞滬會戰的指揮是完全是在攪局的,三次叫停進攻,導致淞滬會戰初期我方進攻功虧一簣。


    至於得失在這一點上大家分歧很大,劉茂才在當時就總結了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什麽會失敗。


    劉茂才認為第一點就是戰略指導思想的錯誤蔣介石和南京正府不能立足於獨立自主,把戰略戰役的最大希望寄托於西方列強的幹預上,企圖借助別人的力量


    “以戰求和”,立足點即根本錯誤。把一場軍事戰爭打成了一場軍事與政治戰爭的夾生飯,從蔣介石三次叫停中國軍隊的進攻就能看出來。


    劉茂才歸納的第二點就認為在戰術方針上的錯誤,淞滬會戰除了初期中國軍隊主動實行攻勢作戰外,從整個戰爭全盤來看,中國軍隊一直處於被動的防守地位,在戰役中的各主要作戰階段,也是多取守勢。


    在敵人強大的海空軍的巨大火力的情況下消極防禦,單純與敵人拚消耗,打陣地戰,完全是兵家大忌的添油戰術,完全把自己的精銳放在敵人的立體火力下,成建製的被敵人大口徑重炮消滅,重炮往往一發炮彈就能消滅一個加強營。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師往往五個小時就被打殘了,隻有幾百人退出戰鬥。


    第三點就是戰役指揮上的錯誤,淞滬會戰,老蔣和中國統帥部指揮上所犯的重大錯誤是對側背的戰略要地——杭州灣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雖然老蔣在會戰初期,也曾經設想過日軍從金山衛登陸,包抄中國軍隊戰線背後的可能,加上周老五的一再提醒。


    因此在沿岸建有簡單的防禦工事,以及留有部隊監視。但是後來由於會戰越打越激烈,因此將防守杭州灣的部隊陸續抽調,支援淞滬。


    老蔣與他的德國軍事顧問都認為,日軍也已經全力投入上海正麵作戰,不會有兵力再投入登陸杭州灣。


    等到日軍真的登陸金山衛,老蔣又驚惶失措,遲遲不願作出撤兵決定,直到4天後麵臨全線崩潰、全軍覆沒的時候,他才下令在上海作戰的部隊全麵撤退。


    撤退失機,倉皇下令,最終造成兵潰如山倒的局麵。劉茂才認為這三點是單從淞滬會戰的這個會戰的指揮方麵來總結,還有一些就是從兩個國家的大環境來分析。


    劉茂才認為這第一點就是兩個國家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武器裝備落後是淞滬會戰乃至整個抗戰正麵戰場其他戰役,中國軍隊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第一階段想攻攻不上,第二階段想守守不住,第三階段想反擊反不了,想撤出撤不了,缺乏重型火炮、空中支援等,是重要的原因!


    反觀日軍,武器裝備占據絕對優勢。飛機、重炮、軍艦、坦克,從陸地到海上和天空,全方位立體作戰,中國軍隊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簡單舉個例子:由於中國缺乏完備的軍工體係,中國空軍雖然在淞滬會戰初期創造一些傲人的戰績。


    但是中國軍隊缺乏完備的軍工體係,不能夠生產飛機這類高精尖裝備,飛機是損失一架,少一架。


    這也是中國為什麽能在淞滬會戰初期能夠取得傲人戰績,中後期卻沒有什麽作為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海軍更是弱小,在抗戰中隻能在陸地上作戰的奇跡創舉。第二點就是在戰術觀念和戰鬥素質上的差距,當時的中國軍隊普遍戰術觀念陳舊落後,戰鬥素質和軍事訓練差。


    不具備現代戰爭的常識,仍然抱著以往國內戰爭的老一套戰法同日軍作戰。


    軍官和士兵不知如何打敵機,打坦克,打要塞地堡。也不善於隱蔽自己,不懂得如何疏散和偽裝,隻是一味的強調勇敢、不怕死,精神萬能,徒恃血氣之勇。


    廣西參戰部隊從後方來到前線,看到日軍飛機過來投彈硬是不肯隱蔽或臥倒,甚至有的戰士直挺挺的站立原地仰指敵機大罵,很多人還沒正式走上戰場就先枉送了性命。


    桂軍的幾萬人馬在淞滬會戰中隻堅持了兩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殘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茂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茂才並收藏殘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