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鷹閣派去傳話的人次日就到了顧府,說是府上郎中的一位舊識聽說他到訪洛陽派人來給他傳一個口信。接待的人自然是門房泊周,他一聽是柳大夫的朋友,歡歡喜喜地把對方迎進了門,隻覺著柳大夫是府上的恩人,他的朋友自然是貴賓。
柳墨隱吃完午飯後無所事事,借著需要翻閱古籍給顧大人更換藥方之名,堂而皇之地進入了顧府的書房。許是書房內有太多涉及政要的文件,管家硬是跟著,美其名曰做導引。好在他這個人隨性豁達至極,被別人寸步不離地盯著也並沒有生出不適感來。顧府的藏書不能說可觀,質量卻是一流。自古文人墨客愛藏書,顧大人也不能例外。他興致一來,隨手拿了一本出來翻看著。
秦管家見他一直在書架那邊徘徊,也不再跟著,大人的重要文件都放在書桌這邊的花梨木櫃子裏,書架那裏隻有一些多年來收藏的書,再貴重也不打緊。她也正好趁著這次機會,給大人收拾一下桌子。這幾天大家都忙得人仰馬翻,書房便一直維持在三天前大人毒發時的樣子。硯台裏的墨水早已全然幹透,毛筆文件散落了一地,實在是一片狼藉。
柳墨隱隨意翻了幾本顧沾卿的藏書後,正打算將書本歸迴原位,忽的腳邊一個玉石花瓶裏裝著的畫軸吸引了他的眼球。
他伸手抽出一幅,小心翼翼地打開,待畫卷完全呈現,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躍然紙上。細一看,竟是少年時代的沈挽荷。畫中的她立於長街之上,手執一柄梅花圖案的油紙傘,對著畫者驀然迴首。這幅畫一筆一劃都異常細致,畫中之人神態靈動,構思頗有新意,機乎找不出任何瑕疵,仿佛眼前之景早已在畫者心中描摹了無數遍。可惜整張畫沒有相配的詩文甚至連日期和落款都沒有。
他看了會兒,輕笑一下,將它卷好放迴原處,再抽出另外一幅。從第二幅畫的磨損度來看應該有些年頭,此畫取景另辟蹊徑,畫者的落腳點顯然是在一座高樓的迴廊之上。畫上之景右半部分是一座城,城內層台聳立,飛甍鱗次,街頭車水馬龍,小販奔走叫喚,一派繁華之象。左半部分則是無盡的江水,水光與長天一色。落款處用小楷寫著三個字:顧沾卿。柳墨隱本是一臉賞識沉浸之色,這幅畫好像將他帶到了某一段明媚的往事中。突然間,他仿佛意識到了什麽,眉頭一緊神情轉為凝重,迅速將手中的畫卷起。
於此同時,泊周的聲音出現在書房門口,“瑞姑姑,你可知道柳大夫在哪裏,我到處找他呢?”
“你找柳大夫做什麽,莫非是大
人的病情有什麽變化?”秦管家停下手中的活,唯恐大人病情有變,焦急地詢問他。
“不關大人的事,隻是剛才來了一個人,說是柳大夫的朋友,我給帶到柳大夫的房間,誰知柳大夫不在,我就出來找,找了好久都沒找到。”他一口氣將話快速說完,樣子確實很急。
“那人有沒有說找我何事?”柳大夫自然是聽到了他方才說的話,從書架後緩緩走出。
“原來你在這兒啊,讓我好找。這倒沒說,他就告訴我,你的一個故人知道你來了洛陽,給你捎來一個口信。”
柳墨隱覺著奇怪,他來洛陽並未驚動任何人,怎麽會有人來給他捎口信。隻是多猜也無意,到底是何方神聖,一看便知。這樣想著,他便迴道:“知道了,我這就迴去。”
天鷹閣傳話的人倒是很有耐心,一直立在房中等候。柳墨隱見到他後即刻支退了泊周,關上門問道:“我與閣下素未蒙麵,不知所為何事?”
“先生,我受主人之命前來向你報信。”傳話之人與柳墨隱並不相識,沒有寒暄的話可嘮嗑,於是直接切入主題。
柳墨隱聽後也不著急,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他坐下再說,接著自己也找了把椅子安然入座。
傳話之人雖然入閣時日尚淺,但憑著性格機警,為人處世靈活變通,加上幽默風趣,一下子就和眾人打得火熱。一來二往間,他早就聽了不少說閣主和這位先生的關係非比尋常的流言蜚語。加上來的時候,苗羽璐對著他一陣擠眉弄眼,增加了傳言的可信度。且看對麵之人神明爽俊,較文人墨客多三分瀟灑不羈,比江湖豪俠添三分儒雅沉斂。放眼天下還有誰能比他更配得起閣主?不,應該是隻有閣主那樣的絕世美人才配得上易雲先生。
“不知你家主人是誰?”柳墨隱直接問道。
“哦,說起我家主人,她是先生在太湖上認識的一位故交。”他按鄭大吩咐他的話迴答道。
柳墨隱聽後心中一片了然,想來他天鷹閣以搜集情報立足於江湖,若他們刻意要找一個人斷沒有找不到的道理,於是含笑問道:“許久不見,你家閣主可好?”
“我們閣主很好,先生無需掛懷。”本是句稀鬆平常的客道話,可話說到一半,他已經恨不得咬斷自己的舌根。何為不用記掛,先生是閣主心心念念朝思暮想之人,他卻叫先生不要想念閣主,閣主知道了定會打斷他的狗腿。
“不知她要你轉達何事?你們又為何知道我
來了顧府?”柳墨隱連發兩問,他知道天鷹閣雖對江湖上發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但不會無故去尋一個人的行蹤,除非那人的行動牽扯到什麽大事。他與天鷹閣閣主相識於兩年前的太湖,此後也因為要探聽一些消息找過她數次,確實算得上是故交。她這次特地派人來傳話,怕是自己惹上了未知的麻煩。
傳話的人本來正想入非非,被柳墨隱如此一問,頓時想起了他此行的目的。
“此事說來話長,我就長話短說吧。”他觀望四周確定沒人後,俯身上前輕聲說道:“昨天夜裏,有人按照規矩來到閣中。他旁的不問,偏生就問先生。還問的十分詳細。哦,是他言語間透露了先生的行蹤。他說你救了顧府的主子,我們才知先生你在此處。”
柳墨隱聽後微蹙起眉頭,道:“說下去”
“讓人意外的是,這人居然是京兆王派來的。他說京兆王意圖拉攏先生,所以讓他來探聽你的事情。不知先生認不認識這位王爺?”
“不認識。”
他速來不願意和權貴扯上關係,當年他救了一位一品大員,結果人家軟磨硬泡要他為自己做事,足足用了半年時間才脫身。何況他身為南朝人,去北朝大多為了遊曆,或是為了到達漠北和西域不能不經過這裏,如此一來對於北魏皇族之事知之甚少。
“先生有所不知,京兆王這廝是個道貌岸然的奸猾之徒,手握大權卻狼子野心。他此番拉攏先生,定是為了讓先生幫他鏟除異己,與他同流合汙去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原來如此。”柳墨隱說完,又低頭思索了一陣,道:“替我謝過你家閣主,此事可大可小,我會早作打算。至於你,還是速速離去為好,我怕這顧府外有暗哨,你多留一刻便多一分危險。”
“先生放心,那些盯梢之人在我們麵前簡直就是班門弄斧,還難不倒我。”他一臉自豪地說。
柳墨隱一想也對,他們天鷹閣的人吃的就是打探消息,千裏追蹤的飯,幾個暗哨自然不放在眼裏,便對著他報以一笑。
對方見了也迴以一笑,並站起來抱拳道:“那小人先告辭了,先生珍重。”
柳墨隱將他送出房門外,報信的人讓他千萬留步,他隻好站在門口目送。待人影消失在假山後,他才若有所思地迴房。
其實柳墨隱曾多次在洛陽停留,卻隻進過內城兩次。洛陽多權貴,而權貴多的地方爭鬥多,是非自然也多。他最怕像現在這樣被卷入不知名的漩
渦中,浪費時間不說還耽誤正事。也不知童兒的信寄出去沒有,日前武林盟主約他去月觀峰一見,看來這次不單是遲到,怕是要爽約了。所以當日沈挽荷要他救顧沾卿的時候,他本一心想著拒絕的,可後來不知怎麽就莫名其妙的答應了,現在想起來自己都有些不可置信。
至於這位王爺為什麽突然之間對他產生了興趣,自是和顧沾卿脫不了幹係。而這位顧大人,說來著實讓人詫異。區區一位禦史台中丞,在都城洛陽這樣的地方也算不上大人物,為何京兆王要如此大費周章地除掉他。他冥思細想了一會兒,露出一抹苦笑。他顧沾卿的事情是他顧沾卿該煩惱的,他一個別國官員退一萬步也輪不到自己操心。當務之急是自己的處境,此地著實不宜久留。他在房內坐了些時光,然後打定主意似地走了出去。
當柳墨隱坦言他明日要離開時,顧沾卿也不做任何挽留,隻是堅持晚上要為他餞行好好答謝他。顧沾卿的病情已經基本穩住,恢複得比預料中的快許多,隻要在原有的方子中做些許改變,並減輕藥量,服用六七日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痊愈。這樣一來,更加沒有繼續留在顧府的必要了。
城北郊外
一條不寬不窄的道路蜿蜒曲折通向密林深處,路旁雜草叢生荊棘滿布。由於早晨下過一場大雨,道路格外泥濘不堪。晴天白日下,這塊地方的上空不時飄飛著一些巴掌大小的白紙,如北國冬日的大雪般洋洋灑灑,幾隻黑色的大鳥在紙片中盤旋嘶鳴,聲音淒厲。
此時這條泥路上一前一後地走著兩名穿短布衫的大漢,他們合力共抬一口箱子。領頭的是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手握配件,目光銳利。箱子是紅木做的,用麻繩細細得捆綁好,看箱子搖晃的樣子,裏麵裝的東西估計有些沉重。走著走著,突然前麵抬箱子的人腳底一滑,踉蹌了幾下,木箱“砰”地一聲重重砸在泥地上,濺起一地泥水。領頭的人停下腳步,一雙寒光四溢的眼睛如利劍般掃過兩個抬夫。這兩個大漢被對方瞧得冷汗直冒,連忙把箱子重新綁好,抗在肩頭。心裏不禁罵道:看屁看,他奶奶的,這路這麽難走,你抬一個試試。
他們亦步亦趨地行進了約摸半柱香時間,慢慢地前方似乎飄來一股腐敗酸臭的味道,隨著風撲向口鼻。帶頭的人皺起眉毛趕忙用袖子掩住臉,兩個抬夫雙手皆用來扶著肩上抬箱子的木棍,自然沒有多餘的手照做,隻能強忍著惡心繼續往前。隻是時間越久這股惡臭味越濃,胃裏翻江倒海的不適感也越強烈。
隱約間可見前麵
野草瘋長的地方似有一個凹陷下去的大坑,坑內蚊蟲蒼蠅數以萬計,嗡嗡聲響徹雲霄,坑的上麵盤旋著數不清的食腐鳥,有幾隻鳴叫著以極快的速度向下俯衝。領頭的走在前麵,用劍掠開最後一道野草設置的屏障,駭人的一幕瞬間展露無遺。這地方自然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亂葬崗,一行人個個從王府出來,箱子裏裝的是什麽大家心知肚明。
到了目的地,兩個大漢屏住唿吸,拿出一把鑰匙放入箱子的鑰匙孔中輕輕一扭,紅木箱子吱呀一聲被打開。他們屏住唿吸,麵目表情地把箱子裏的東西抬出來,拋向那個仿佛永遠也填不滿的大坑。接著合上箱子,再上鎖捆綁一氣嗬成。他們抬著箱子也不顧領頭的發話就想離開。娘的,這鬼地方,留一刻都遭罪,倒十八輩子的黴。
“慢著。”領頭的人在身後喊道,氣氛頓時凝注。
與此同時,他用左手捂住口鼻,竟然緩慢且艱難地向坑內走去,靴子踏在爛肉上發出“撲哧撲哧”的聲音。兩個抬夫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隻有一句感慨,他們的領頭瘋了。領頭的人走了大概十來步,停在一個較新的物體前,然後用右手中的佩劍將那人翻了個身,露出一張還算完好的臉,幸虧是背朝著天,否則臉上說不定已經血肉模糊無法辨認了。趙複,為何他會在這裏?剛才看他的衣著身形覺著是他,於是走過來瞧個究竟,居然真的是他。
領頭的人是王府八大護衛之首,丁一杉。他以武藝高強博聞強記深得王爺賞識,專門負責王府內外安危,以及幫王爺處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
“迴去吧。”他裝作什麽也沒看見一樣宣布道。
兩個抬夫像重刑犯人得到了赦免,一溜煙地跑得不見蹤影。
作者有話要說:是哪個小天使點了收藏,好感動啊。>..<
柳墨隱吃完午飯後無所事事,借著需要翻閱古籍給顧大人更換藥方之名,堂而皇之地進入了顧府的書房。許是書房內有太多涉及政要的文件,管家硬是跟著,美其名曰做導引。好在他這個人隨性豁達至極,被別人寸步不離地盯著也並沒有生出不適感來。顧府的藏書不能說可觀,質量卻是一流。自古文人墨客愛藏書,顧大人也不能例外。他興致一來,隨手拿了一本出來翻看著。
秦管家見他一直在書架那邊徘徊,也不再跟著,大人的重要文件都放在書桌這邊的花梨木櫃子裏,書架那裏隻有一些多年來收藏的書,再貴重也不打緊。她也正好趁著這次機會,給大人收拾一下桌子。這幾天大家都忙得人仰馬翻,書房便一直維持在三天前大人毒發時的樣子。硯台裏的墨水早已全然幹透,毛筆文件散落了一地,實在是一片狼藉。
柳墨隱隨意翻了幾本顧沾卿的藏書後,正打算將書本歸迴原位,忽的腳邊一個玉石花瓶裏裝著的畫軸吸引了他的眼球。
他伸手抽出一幅,小心翼翼地打開,待畫卷完全呈現,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躍然紙上。細一看,竟是少年時代的沈挽荷。畫中的她立於長街之上,手執一柄梅花圖案的油紙傘,對著畫者驀然迴首。這幅畫一筆一劃都異常細致,畫中之人神態靈動,構思頗有新意,機乎找不出任何瑕疵,仿佛眼前之景早已在畫者心中描摹了無數遍。可惜整張畫沒有相配的詩文甚至連日期和落款都沒有。
他看了會兒,輕笑一下,將它卷好放迴原處,再抽出另外一幅。從第二幅畫的磨損度來看應該有些年頭,此畫取景另辟蹊徑,畫者的落腳點顯然是在一座高樓的迴廊之上。畫上之景右半部分是一座城,城內層台聳立,飛甍鱗次,街頭車水馬龍,小販奔走叫喚,一派繁華之象。左半部分則是無盡的江水,水光與長天一色。落款處用小楷寫著三個字:顧沾卿。柳墨隱本是一臉賞識沉浸之色,這幅畫好像將他帶到了某一段明媚的往事中。突然間,他仿佛意識到了什麽,眉頭一緊神情轉為凝重,迅速將手中的畫卷起。
於此同時,泊周的聲音出現在書房門口,“瑞姑姑,你可知道柳大夫在哪裏,我到處找他呢?”
“你找柳大夫做什麽,莫非是大
人的病情有什麽變化?”秦管家停下手中的活,唯恐大人病情有變,焦急地詢問他。
“不關大人的事,隻是剛才來了一個人,說是柳大夫的朋友,我給帶到柳大夫的房間,誰知柳大夫不在,我就出來找,找了好久都沒找到。”他一口氣將話快速說完,樣子確實很急。
“那人有沒有說找我何事?”柳大夫自然是聽到了他方才說的話,從書架後緩緩走出。
“原來你在這兒啊,讓我好找。這倒沒說,他就告訴我,你的一個故人知道你來了洛陽,給你捎來一個口信。”
柳墨隱覺著奇怪,他來洛陽並未驚動任何人,怎麽會有人來給他捎口信。隻是多猜也無意,到底是何方神聖,一看便知。這樣想著,他便迴道:“知道了,我這就迴去。”
天鷹閣傳話的人倒是很有耐心,一直立在房中等候。柳墨隱見到他後即刻支退了泊周,關上門問道:“我與閣下素未蒙麵,不知所為何事?”
“先生,我受主人之命前來向你報信。”傳話之人與柳墨隱並不相識,沒有寒暄的話可嘮嗑,於是直接切入主題。
柳墨隱聽後也不著急,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他坐下再說,接著自己也找了把椅子安然入座。
傳話之人雖然入閣時日尚淺,但憑著性格機警,為人處世靈活變通,加上幽默風趣,一下子就和眾人打得火熱。一來二往間,他早就聽了不少說閣主和這位先生的關係非比尋常的流言蜚語。加上來的時候,苗羽璐對著他一陣擠眉弄眼,增加了傳言的可信度。且看對麵之人神明爽俊,較文人墨客多三分瀟灑不羈,比江湖豪俠添三分儒雅沉斂。放眼天下還有誰能比他更配得起閣主?不,應該是隻有閣主那樣的絕世美人才配得上易雲先生。
“不知你家主人是誰?”柳墨隱直接問道。
“哦,說起我家主人,她是先生在太湖上認識的一位故交。”他按鄭大吩咐他的話迴答道。
柳墨隱聽後心中一片了然,想來他天鷹閣以搜集情報立足於江湖,若他們刻意要找一個人斷沒有找不到的道理,於是含笑問道:“許久不見,你家閣主可好?”
“我們閣主很好,先生無需掛懷。”本是句稀鬆平常的客道話,可話說到一半,他已經恨不得咬斷自己的舌根。何為不用記掛,先生是閣主心心念念朝思暮想之人,他卻叫先生不要想念閣主,閣主知道了定會打斷他的狗腿。
“不知她要你轉達何事?你們又為何知道我
來了顧府?”柳墨隱連發兩問,他知道天鷹閣雖對江湖上發生的事情了如指掌,但不會無故去尋一個人的行蹤,除非那人的行動牽扯到什麽大事。他與天鷹閣閣主相識於兩年前的太湖,此後也因為要探聽一些消息找過她數次,確實算得上是故交。她這次特地派人來傳話,怕是自己惹上了未知的麻煩。
傳話的人本來正想入非非,被柳墨隱如此一問,頓時想起了他此行的目的。
“此事說來話長,我就長話短說吧。”他觀望四周確定沒人後,俯身上前輕聲說道:“昨天夜裏,有人按照規矩來到閣中。他旁的不問,偏生就問先生。還問的十分詳細。哦,是他言語間透露了先生的行蹤。他說你救了顧府的主子,我們才知先生你在此處。”
柳墨隱聽後微蹙起眉頭,道:“說下去”
“讓人意外的是,這人居然是京兆王派來的。他說京兆王意圖拉攏先生,所以讓他來探聽你的事情。不知先生認不認識這位王爺?”
“不認識。”
他速來不願意和權貴扯上關係,當年他救了一位一品大員,結果人家軟磨硬泡要他為自己做事,足足用了半年時間才脫身。何況他身為南朝人,去北朝大多為了遊曆,或是為了到達漠北和西域不能不經過這裏,如此一來對於北魏皇族之事知之甚少。
“先生有所不知,京兆王這廝是個道貌岸然的奸猾之徒,手握大權卻狼子野心。他此番拉攏先生,定是為了讓先生幫他鏟除異己,與他同流合汙去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原來如此。”柳墨隱說完,又低頭思索了一陣,道:“替我謝過你家閣主,此事可大可小,我會早作打算。至於你,還是速速離去為好,我怕這顧府外有暗哨,你多留一刻便多一分危險。”
“先生放心,那些盯梢之人在我們麵前簡直就是班門弄斧,還難不倒我。”他一臉自豪地說。
柳墨隱一想也對,他們天鷹閣的人吃的就是打探消息,千裏追蹤的飯,幾個暗哨自然不放在眼裏,便對著他報以一笑。
對方見了也迴以一笑,並站起來抱拳道:“那小人先告辭了,先生珍重。”
柳墨隱將他送出房門外,報信的人讓他千萬留步,他隻好站在門口目送。待人影消失在假山後,他才若有所思地迴房。
其實柳墨隱曾多次在洛陽停留,卻隻進過內城兩次。洛陽多權貴,而權貴多的地方爭鬥多,是非自然也多。他最怕像現在這樣被卷入不知名的漩
渦中,浪費時間不說還耽誤正事。也不知童兒的信寄出去沒有,日前武林盟主約他去月觀峰一見,看來這次不單是遲到,怕是要爽約了。所以當日沈挽荷要他救顧沾卿的時候,他本一心想著拒絕的,可後來不知怎麽就莫名其妙的答應了,現在想起來自己都有些不可置信。
至於這位王爺為什麽突然之間對他產生了興趣,自是和顧沾卿脫不了幹係。而這位顧大人,說來著實讓人詫異。區區一位禦史台中丞,在都城洛陽這樣的地方也算不上大人物,為何京兆王要如此大費周章地除掉他。他冥思細想了一會兒,露出一抹苦笑。他顧沾卿的事情是他顧沾卿該煩惱的,他一個別國官員退一萬步也輪不到自己操心。當務之急是自己的處境,此地著實不宜久留。他在房內坐了些時光,然後打定主意似地走了出去。
當柳墨隱坦言他明日要離開時,顧沾卿也不做任何挽留,隻是堅持晚上要為他餞行好好答謝他。顧沾卿的病情已經基本穩住,恢複得比預料中的快許多,隻要在原有的方子中做些許改變,並減輕藥量,服用六七日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痊愈。這樣一來,更加沒有繼續留在顧府的必要了。
城北郊外
一條不寬不窄的道路蜿蜒曲折通向密林深處,路旁雜草叢生荊棘滿布。由於早晨下過一場大雨,道路格外泥濘不堪。晴天白日下,這塊地方的上空不時飄飛著一些巴掌大小的白紙,如北國冬日的大雪般洋洋灑灑,幾隻黑色的大鳥在紙片中盤旋嘶鳴,聲音淒厲。
此時這條泥路上一前一後地走著兩名穿短布衫的大漢,他們合力共抬一口箱子。領頭的是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手握配件,目光銳利。箱子是紅木做的,用麻繩細細得捆綁好,看箱子搖晃的樣子,裏麵裝的東西估計有些沉重。走著走著,突然前麵抬箱子的人腳底一滑,踉蹌了幾下,木箱“砰”地一聲重重砸在泥地上,濺起一地泥水。領頭的人停下腳步,一雙寒光四溢的眼睛如利劍般掃過兩個抬夫。這兩個大漢被對方瞧得冷汗直冒,連忙把箱子重新綁好,抗在肩頭。心裏不禁罵道:看屁看,他奶奶的,這路這麽難走,你抬一個試試。
他們亦步亦趨地行進了約摸半柱香時間,慢慢地前方似乎飄來一股腐敗酸臭的味道,隨著風撲向口鼻。帶頭的人皺起眉毛趕忙用袖子掩住臉,兩個抬夫雙手皆用來扶著肩上抬箱子的木棍,自然沒有多餘的手照做,隻能強忍著惡心繼續往前。隻是時間越久這股惡臭味越濃,胃裏翻江倒海的不適感也越強烈。
隱約間可見前麵
野草瘋長的地方似有一個凹陷下去的大坑,坑內蚊蟲蒼蠅數以萬計,嗡嗡聲響徹雲霄,坑的上麵盤旋著數不清的食腐鳥,有幾隻鳴叫著以極快的速度向下俯衝。領頭的走在前麵,用劍掠開最後一道野草設置的屏障,駭人的一幕瞬間展露無遺。這地方自然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亂葬崗,一行人個個從王府出來,箱子裏裝的是什麽大家心知肚明。
到了目的地,兩個大漢屏住唿吸,拿出一把鑰匙放入箱子的鑰匙孔中輕輕一扭,紅木箱子吱呀一聲被打開。他們屏住唿吸,麵目表情地把箱子裏的東西抬出來,拋向那個仿佛永遠也填不滿的大坑。接著合上箱子,再上鎖捆綁一氣嗬成。他們抬著箱子也不顧領頭的發話就想離開。娘的,這鬼地方,留一刻都遭罪,倒十八輩子的黴。
“慢著。”領頭的人在身後喊道,氣氛頓時凝注。
與此同時,他用左手捂住口鼻,竟然緩慢且艱難地向坑內走去,靴子踏在爛肉上發出“撲哧撲哧”的聲音。兩個抬夫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隻有一句感慨,他們的領頭瘋了。領頭的人走了大概十來步,停在一個較新的物體前,然後用右手中的佩劍將那人翻了個身,露出一張還算完好的臉,幸虧是背朝著天,否則臉上說不定已經血肉模糊無法辨認了。趙複,為何他會在這裏?剛才看他的衣著身形覺著是他,於是走過來瞧個究竟,居然真的是他。
領頭的人是王府八大護衛之首,丁一杉。他以武藝高強博聞強記深得王爺賞識,專門負責王府內外安危,以及幫王爺處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
“迴去吧。”他裝作什麽也沒看見一樣宣布道。
兩個抬夫像重刑犯人得到了赦免,一溜煙地跑得不見蹤影。
作者有話要說:是哪個小天使點了收藏,好感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