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北莊的東莊麵前有一條寬闊的河,名叫李村河。
就是這條河養育著這裏世居的人們。夏季雨水豐富的時候,河水能淹沒人,河裏的小魚小蝦是這裏人們最愛下河的原因之一。冬季裏河水少了,寬闊的河床像金子般的鋪滿了沙。
河離莊子最近的地方有一個水壩,莊裏人習慣叫它大壩,其實不大,是用石頭壘成的,就是這個大壩保護著莊子的安全。大壩上的正對麵是莊子裏唯一的一套大宅院。黑漆的大門是兩扇的,大門的兩端分別坐著一隻看上去不太兇狠的石獅子。院牆內整齊的排列著高大的梧桐樹,此時,樹雖然掉光了葉子,支幹卻依然聳立。樹的高處清晰可見幾個大大的喜鵲窩。
張成新已感覺出這個宅院就是弟弟告訴他早已為他買下的家。
南洋姐怯怯地攙扶著張成新,謝過了趕驢車的小夥子,她感覺到了小夥子那雙火辣辣的眼神。她懂得男人,懂得男人任何時候目光的含義,都是中國人不管生活在哪裏其欲望的眼神都是相同的。她不敢多看更不敢多想,因為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遇見的全是陌生的人。人有欲望是好的,可它的含義卻是大不相同的。這裏是張成新的故鄉,不是南洋姐的,所以,到了這個地方,一切都要聽張成新的。
大壩的兩邊是長長的河堤,河堤上種有許多小樹。張成新和南洋姐看到有許多人在河堤上忙碌著不知在幹啥,於是就湊了過去。突然,有人狂叫起來,“出水了!”不錯,確實是出水了,水是從一個小鐵管裏一股一股湧出來的,隻見水管的後麵有一個人站在一塊大方石上,上下不停地舞動著一根鐵杆。
“他們在幹什麽?”南洋姐問。
“是在打水井吧。”張成新不敢肯定地說。
東北莊的人祖祖輩輩全是喝著李村河的水長大的。河水經過沙子三遍過濾就可飲用了。
張成新清楚地記著小時侯在河裏提水的事,先在河床上挖一個坑,水是混的。再在坑的下遊不遠的地方挖一個坑,讓上個坑的水滲入這個坑裏,水就會變清很多。再在這個坑下遊不遠的地方挖第三個坑,不一會水就清澈了。用瓢輕輕舀入水桶,就可以挑迴家吃了。
張成新想到這裏,看到又有許多村民提著水桶爭先恐後地湧向出水的小鐵管,歡歡喜喜比過年還熱鬧。
那個一直不停上下壓著手柄的漢子,此時穿著汗衫已是滿頭大汗。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跳上石台,同那漢子一起抓住手柄,上下跳動起來。漢子朝他一笑:“怎麽,你也想試試?”男孩點點頭。漢子一鬆手,手柄立刻將男孩挑了起來,男孩並沒有害怕,用全身的力量將手柄壓了下去。跳起來壓下去,跳起來壓下去,活生生的煞是好看。
“隊長,咱這井是不是該叫蹦蹦井呀?”一個社員開玩笑地說。
“蹦蹦井?大家覺著怎麽樣?”
“好。”許多人異口同聲。
“那就叫它蹦蹦井吧。”漢子肯定地說。
張成新心喜若狂。這大概是東北莊打的第一口井,蹦蹦井。這是一件多麽大的喜事啊。真是福音,真叫人開心。
被人稱隊長的漢子高興的在一旁擦著汗,無意間發現了站在坡下的張成新和南洋姐,這兩個奇裝異服的人。
“瞧,外鄉人也為我們高興呢。”
“外鄉人?”張成新很不理解。“你說我是外鄉人?夥計,咱可是地地道道的東北莊人。”
“你是咱東北莊的人?”
“我是張家的大兒子,張成新。”
“張成新?張成剛的哥哥?”井台上的社員和搭話的隊長都露出不安的神色。隻有孩子們在不停地嬉鬧。
2
誰都可以不安,誰都可以害怕,誰都可以不管。隊長段孝玲知道,他不能害怕,他不能不管,更不能裝糊塗。現在這麽多人,一時半會說不清楚。隻有先將張成新他們帶迴家再說。
“娘,來客人啦。”隊長段孝玲一進院門就喊道。
“誰呀?”一位60歲左右的婦人應聲走出了屋門。
“嬸嬸,是你老啊,我是張家的大兒子成新。”
“成新?”
“我就是那年被鬼子抓走的成新。”
“孩子,真的是你?你是怎麽跑迴來的?”大嬸一下子想起了當年,淚水奪眶而出。張成新跑向前去和大嬸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娘,他們剛到莊上,肯定餓了,快給弄點吃的吧。”
張成新看著這屋,太熟悉了。這麽多年一直都沒變。正屋一進門還是一張八仙桌,兩邊各一口八印大鍋,尤其是灶頭風箱更令人懷舊。眼前的一切使張成新淚水模糊,激動不已,不停地咳嗽起來。
南洋姐理解迴歸故裏人的心情,她隻是不知道自己的家在那裏。她想要是自己迴到故鄉,見到久別的親人,肯定會激動的昏過去。
段孝玲將他倆安排進裏屋上了炕,倒了兩碗水。他知道娘已經開始忙著做飯了。
大鍋,好大的一口鍋,不管幾口人都用這麽大的鍋。先舀一瓢水,放好鍋瓤,再蓋上鍋蓋。其實鍋蓋就是用玉米杆子串並起來的蓋墊。
南洋姐很懂禮貌,安撫好了張成新就從裏屋出來,想幫大嬸的忙,可一見這陣勢,她不知道該從什麽地方下手。
“閨女,你歇歇吧,大老遠的迴來,肯定累的不行了。”
“沒事。大嬸,我能幫你幹點什麽呢?”
“你什麽都不用幹,好好歇著就是了。”
“真的不累,我能幹。”
“不用了,反正我每天都圍者這鍋台轉習慣了。”大嬸一邊說一邊用右手往鍋頭裏添草,還不時地用棒子將灶火向鍋底的兩邊分,左手時不時地拉兩下風箱。
南洋姐看著很是驚奇,有覺得很好玩,便蹲下身用手幫大嬸準備起草來。大嬸順手仍過來一個蒲團說:“你坐下吧。”南洋姐因為沒有坐過這麽低的坐墊,不知兩條腿該怎樣擺放。看了一眼大嬸,見大嬸盤腿而坐,很是自如。心想這可是真功夫,不練恐怕是很難坐穩。南洋姐這麽想著就試著往下坐,這一坐不要緊差點來一個後滾翻。大嬸趕忙扶住了她,並對她說:“閨女,以前沒坐過這東西吧?沒關係,坐習慣就好了。那你先坐凳子吧。”大嬸說著從八仙桌下拿出一個四腿方凳。南洋姐感到很尷尬,趕忙不好意思地接過了凳子。
這時,裏屋傳來張成新不停的咳嗽聲,一聲緊似一聲。
“他是不是病了?”大嬸不安的問。
“這些日子忙著趕路,沒休息好,可能受了風寒。”南洋姐迴答到。
大嬸說:“你們從哪兒來?”
南洋姐說:“從南洋來。”
大嬸說:“南洋?”
南洋姐說:“是的,挺遠的。”
大嬸說:“你們這次迴來得住些日子吧?”
南洋姐說:“張成新是想迴家鄉發展的。”
大嬸說:“發展,發展什麽?”
大嬸很敏感,聽到發展二字就立刻想到特務。廣播裏經常講,如何發展特務組織這類的話,並且要求大家時刻提高警惕。
南洋姐說:“迴家鄉發展就是迴家鄉生活,迴家鄉創業。”
“迴家鄉創業?”大嬸像聽天書,一臉的不明白。
南洋姐不知道該怎樣向大嬸解釋,一時半會兒也想不起來該怎樣說才能使大嬸聽明白。
鍋裏的水開了,熱氣頂出了鍋蓋。隻見大嬸用手輕輕一掀,鍋蓋就立到了牆上。大嬸說:“你幫我續續火,別讓它滅了。”
南洋姐終於有活幹了。她一會兒往灶頭裏續草,一會兒將鍋底的草火撥向兩邊,一會兒拉風箱。忙得不亦樂乎。
大嬸端過一盆和好的玉米麵,雙手團弄團弄就向鍋邊一糊,不大的功夫,鍋邊全都貼上了餅子。接著將一碗糊狀的玉米麵倒進了鍋裏,又將一瓦盆地瓜幹放到了鍋瓤上,隨手蓋上了鍋蓋。
此時的南洋姐前額上的頭發被燒卷了,臉也變花了。大嬸看著認認真真學燒火的南洋姐,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發出了笑聲。“看你,臉都弄髒了,快去洗洗吧。”南洋姐並不知道自己的頭發已經亂了,更不知道自己的臉塗的像個小醜。“沒事,大嬸你就讓我燒吧。”大嬸會意的笑了。大嬸的笑沒有出聲,身後傳來的笑可出了聲。不知什麽時候段孝玲從屋裏走了出來。
“別出聲,張成新睡著了。”其實誰都沒有出聲,就他一個人在出聲。段孝玲看著跪在地上燒火的南洋姐不好意思地說:“快起來,洗把臉準備吃飯。”南洋姐不情願地站起身來。
3
張成新睡著了,真是難得。等他醒來,看著炕桌上已經擺好了飯菜很是過意不去。
“不好意思,我太累了。我弟的家在哪兒?應該到他家吃飯才對。”張成新誠懇地說。
“不礙事,飯都做好了,就在這裏吃吧。”大嬸說。
大嬸和段孝玲對視了一下,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吃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給張成新說張家所發生的事。現在張成新對他們家發生的事一無所知,這就更難了。大嬸給段孝玲使了一個眼神,旁人不會明白,隻有段孝玲知道。
飯看起來很簡單,地瓜幹,熱粘粥,玉米麵餅子,外加一盤鹹菜‘瓜幾’。
張成新知道像這樣的飯,當年也不是常吃的。南洋姐不但沒吃過,而且也沒見過。
“好吃,真好吃。”南洋姐說。
“好吃就多吃點。”大嬸說。
“這些是什麽做的?”南洋姐問。
“地瓜,玉米,薺菜。”大嬸答。
“這些東西你們經常吃嗎?”南洋姐問。
“現在天天吃。”段孝玲搶著說。
不知是餓了,還是沒吃過的緣故,南洋姐吃的非常香。張成新沒有胃口,可他總算是又吃上家鄉的飯了。
“這些都是家鄉的特產,你能吃的慣就好了。”這是到了東北莊以後張成新對南洋姐說的第一句帶溫暖的話。南洋姐幸福地看著張成新一股暖流湧遍全身。
大嬸覺得一股股心酸直往上翻。
段孝玲毫不掩飾:“現如今這些就是好飯了。”
大嬸瞪了段孝玲一眼,心想不嫌寒磣。段孝玲不在乎,一臉的事實求是,並一聲不吭的端起了粥。
“大哥說話挺直率的,”南洋姐說。
“山東大漢都這樣。”張成新像表白自己一樣讚許到。
飯吃完了。
張成新習慣地用手抹了抹嘴。“吃飽了。”
“真吃飽了,休息一會就先在我屋裏歇著”段孝玲說。
“你倆就先住咱廂屋吧,我給你們收拾一下。”大嬸說。
“不了大嬸,這就夠麻煩您了。我們還是去成剛家吧,不然成剛會怪我的。”張成新誠懇地說。
“就先住這吧,成剛他們現在不在東北莊,到別的地方去了。”段孝玲說。
“不在?他們去哪了?”張成新問。
“可能到上海去了。我好長時間沒見他們。”段孝玲說。
“到上海去幹啥?東北莊的房子呢?”
“東北莊沒有他們的房子了。”段孝玲說。
“沒房子?我給他寄的錢,他不是說給我買了房子和地嗎?”
大嬸一個勁地給段孝玲使眼色,意思是繼續編下去。
“成剛沒有買房子和地呀,他們是不是用你的錢去做生意了?”段孝玲故作驚訝地說。
“做生意?他可從來沒給我說過。”張成新更感到莫名其妙。
“要不趕明兒我給你打聽一下,看他們去哪了。”段孝玲沉著地說。
4
段孝玲根本沒有去打聽張成剛的下落,因為不用打聽,段孝玲清清楚楚。
段孝玲找村長去了。村長是東北莊的最高領導。村長姓劉叫劉學偉,是個當兵的出身,走南闖北最後迴到家鄉立誌務農。聽了段孝玲的匯報,貧農的後代也六神無主了。怎樣對待張成新這樣的人是第一次聽說,更是第一次遇到。是按敵我矛盾處理,還是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這是一道簡單的難題。要按敵我矛盾處理,張成新可是懷著一顆愛國之心迴到祖國的。要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其弟張成剛是被政府鎮壓的惡霸。真是木匠遇到石頭很難做的。
段孝玲問劉學偉怎麽辦?
劉學偉問段孝玲你說呢?
兩個臭皮匠就是頂不了諸葛亮。別無它法隻有找黨組織了,村裏的黨支書宮兆光。
宮兆光說話就是不一樣。張家世代住在東北莊,按老一輩的家產算,頂多是個中農。張成剛解放前夕不知道在哪發了橫財,買了房子又買地,算他倒黴剛買上就解放了,可這事已經過去了。現在張成新迴來是愛國之舉,我們總不能把一個剛迴到祖國的鄉親就打成地富反壞右吧。這樣給鄉親們也不好解釋,你們倆說該怎麽辦?
段孝玲已經知道了張成剛買房子買地的錢是怎麽迴事,可他沒有說。他懂得說了事情不但不會簡單,反而會更複雜。
段孝玲和劉學偉覺得踢出去的皮球又彈了迴來。
劉學偉看著段孝玲如何表態。
段孝玲想聽劉學偉有何高見。
宮兆光點起了一隻煙。
沉默不是答案,沉默是無著。
“要不先這樣,段孝玲你先迴去問一問張成新,他們是迴來不走了?還是看看家鄉就迴南洋。”還是宮兆光說的在理,三個臭皮匠終於湊成個諸葛亮。
大嬸這兩天一點沒閑著,除了勸說張成新和南洋姐在家好好歇著,不要出去,還趕緊給他們改做著舊衣裳。他們那一身奇裝異服非常惹眼,總讓人聯想到地主、地主婆。
5
段孝玲迴到了家,心裏有了點譜。他一直在心思著怎樣張口問張成新。
張成新這幾天一直在咳嗽,薑糖水喝了,蔥根水也服了,沒見一點效果。
大嬸感覺到張成新這病不是著涼,也不是勞累過度,而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疾病。農村現在就這條件,要到公社衛生院或是到縣醫院去看病,費用一時半會兒湊不齊。幹著急沒辦法。隻有時不時地在廂房外看看,聽聽動靜。
南洋姐很賢惠,一會兒給張成新喂水,一會兒給張成新敲背。
張成新一直半躺半臥著,不停地念叨著張成剛的名字,像是在叫魂。咳嗽的次數越來越多。
晚飯擺上了八仙桌,地瓜幹、熱粘粥、鹹菜瓜幾,沒有了玉米餅,因為玉米餅也不是常能吃到的飯。
段孝玲收工了,也可以說他就沒有上工。張成新的事就是他近日繁重的工作。張成新幾天沒睡好,段孝玲也幾天沒能睡踏實。思前想後無論如何今晚都得問清楚。
大嬸叫張成新他倆出來吃飯,已經叫過兩遍了,張成新光答應就是不見出來,段孝玲敲了敲門,走近了廂房,看見張成新確實病的不輕。南洋姐寸步不離地守護著他。看見段孝玲進來,南洋姐眼睛裏充滿了期望。張成新吃力地坐起來,剛想說什麽,卻被一陣急咳代替了。段孝玲趕忙上前扶起張成新,一點一點向炕邊挪動著。
張成新沒有了剛進村時的神情,沒有了穿著長袍馬褂時的瀟灑,有的隻剩下力不從心的咳嗽。眼睛裏仿佛有淚,可他硬是沒讓它流出來。
段孝玲心想他是不是知道了什麽,不可能。這幾天他們沒離開過家,家裏也沒來過其他人。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張成新的病,看來病的不一般。
段孝玲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張成新扶進了堂屋。南洋姐趕快給張成新又倒了一碗熱水,張成新剛坐下,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就連續的大聲咳嗽起來,大嬸急忙給拿來幾張草紙,張成新隨即把一口鮮血吐在了紙上。
段孝玲看了一眼張成新吐出的血,來不及再想什麽,急忙衝出了家門。
張成新躺在進莊時坐過的驢車上,李洪新牽著驢小跑著。南詳姐和段孝玲在車上扶著張成新。
夜已降臨了,大地一片漆黑。若不是車把式李洪新熟悉道路,真不知該往何處走。就是熟悉道路,夜路上的驢也沒有白天聽使喚,高一腳低一腿地像走在石頭坑裏,沒有病的人也能顛出病來。
公社衛生院離東北莊不算遠,也就七、八裏路,夜晚的驢子硬是跑了個把鍾頭才到。
公社衛生院的急診值班大夫剛想入睡卻被段孝玲叫了起來,大夫大概看了一下就做了診斷急性肺炎。趕緊給吊上了輸液瓶子。段孝玲問大夫有沒有住院的地方,大夫指了指裏間屋子,隻見裏麵有一張床和一個床頭櫃。經過大半夜的折騰,張成新就在這張床上睡著了。南洋姐也疲倦地扒在了他的床邊。段孝玲給大夫交待了一下就坐著李洪新的驢車迴到了東北莊。
段孝玲沒有迴家,一進莊就馬上去找村長劉學偉和黨支書宮兆光。給他們詳細地敘述了張成新的病情,並商量該怎麽辦?最後還是決定等天亮到醫院看看再說。
6
第二天,段孝玲安排完上工的社員就叫上劉學偉和宮兆光坐著李洪新趕的驢車去了公社衛生院。
他們剛進衛生院的大門就聽見了南洋姐的哭聲。段孝玲預感到張成新的病情可能有變,三個人急忙跳下車朝病房衝去。
正在醫院過道裏哭的南洋姐看見他們三個人的到來就像見到了救命恩人一樣,使勁地喊:“快救救他吧!快救救他吧!”段孝玲快步跑進病房。隻見兩位大夫正在全力以赴地搶救張成新。
此時,張成新躺在病床上,很像是在安睡。床邊的盆子裏有半盆鮮紅鮮紅的血。
“大夫,他怎樣了?”段孝玲問。
“他得的不是肺炎,大概是肺癆。”大夫說。
“肺癆?”段孝玲半信半疑,肺癆是多可怕的病,九死一生。這些年得肺癆死的病人太多了。
“快救救他吧!他要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怎麽辦啊!”南洋姐拽著段孝玲的胳膊說。
段孝玲看看村長劉學偉,又看看支書宮兆光,剛想說什麽又覺得不妥,示意他們退出病房。四個人來到過道的椅子旁,南洋姐哭著要往地下跪,段孝玲用力拉著她∶“別急、你千萬別著急。”
“快告訴我,張成剛是不是不在了,是不是被槍斃了?”南洋姐哭著問。
段孝玲、劉學偉、宮兆光大為吃驚。
“怎麽了?誰告訴你的?”
“不是告訴的,是大夫說的。”
“大夫?”
“早上大夫交接班尋問姓名,問我們是哪來的,張成新說了。大夫又問是不是東北莊張家的,張成新說是,他以為大夫知道他弟弟的下落就問大夫,他弟弟現在什麽地方,大夫說死了,政府給槍斃了,張成新聽完就吐了一大口血昏了過去再沒醒來。”
這個混帳大夫,怎麽能對一個病人說這些。段孝玲心裏這樣想著,臉上充滿了怒氣。
“是不是這樣的,你們快告訴我。”南洋姐用乞求的聲音說。
三位莊稼漢的領導一臉茫然,誰也說不出一句適合現在說的話。
一陣急咳帶著嘔吐的聲音傳出病房,南洋姐和段孝玲的反應一樣快,轉身衝進病房。
張成新滿嘴含著血,微微睜開了眼睛,雙手使勁握住南洋姐的手,仿佛要說很多句的對不起。歉疚的表情永久地印在了臉上。
7
張成新的後事是隊裏給辦的,也可以說是段孝玲一手操辦的。張成新沒有遺囑,東北莊也沒有親人,隻有南洋姐是他帶迴來的,一個沒有名份的女人。南洋姐說張成新迴來見到的第一個熟悉景物是坡上的那個碉堡,是他被日本人抓去時修的。
張成新就被安葬在那個碉堡旁,下麵的地堡保護不了他,現在的地堡保護著勞改犯。
南洋姐暫無去處,隻有先住在段孝玲家的廂房裏。大嬸待她特別親,跟親閨女一樣。南洋姐已有好長時間沒有洗澡了,一路上的塵土加上迴到東北莊後遇到和發生的事,使她身上的灰變成了泥,泥變成了殼。
南洋姐在南洋時每天都要洗澡,有時一天都要洗幾次,不然她不會被稱為出水芙蓉。女人天生就要常洗澡,不是她們愛幹淨,是她們身上藏垢的地方太隱秘,若長時間不洗就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南洋姐給大嬸說她想洗個澡,按理說這並不算什麽要求。但現在是初冬,在家裏洗澡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嬸一邊燒水一邊說,往日東北莊的人都在河裏洗澡,縣裏隻有一個澡堂,離咱這還很遠。所以夏天的夜晚河裏可熱鬧了,大人小孩都在河裏撲騰,帶泥的沙子就是肥皂,渾身一抹往水裏一鑽就洗幹淨了。說著話鍋裏的水熱了,大嬸給南洋姐兌了一盆水,讓南洋姐先進屋裏去洗。又往鍋裏添了些水燒起來。
南洋姐很不習慣這種洗法,這哪叫洗澡簡直是洗零件,把身體分成部件一件一件地洗。還好,現在家裏沒外人,隻有大嬸也是女人。南洋姐索性脫光了衣服。炕熱了、房子暖和了。南洋姐正洗著大嬸又端進一盆熱水,南洋姐毫無介意地用毛巾擦著身子。大嬸說∶“我給你擦擦背”。大嬸邊給南洋姐擦背邊誇南洋姐皮膚好、身材好。“你養過孩子了?”忽然大嬸盯著南洋姐的胸部問。“沒有,我這輩子不會有孩子的。”南洋姐說。“真是個有福氣的女人,誰要娶了你天大的福。”大嬸說。
南洋姐不說話一個勁地洗,她懂大嬸話的意思,男人女人都特別注重女人的胸,男人喜歡女人的胸豐滿有性感,女人喜歡自己的胸大好養孩子。其實女人的胸是需要靠男人來維護的。南洋姐一直這樣認為。
很快南洋姐就洗完了澡。當她穿上短褲又穿上胸罩,準備穿外衣的時候,忽然發現大嬸用傻傻的目光盯著自己的胸罩。
“這是什麽,是專門女人穿的衣服?”大嬸感覺挺神秘。
“是啊,這是奶罩子專門用來護奶的。現在南洋都叫它胸罩。怎麽這裏還沒人穿過?”南洋姐十分吃驚。
“沒穿過,我還是第一次見。”大嬸說。
大嬸哪裏能想到女人長麵子的地方有時候也需要用假東西來撐起。
8
“閨女,大嬸幾次想問你,都沒時間。現在沒啥事了,你就給大嬸講講你的來曆好嗎?”
大嬸說。
南洋姐如今孤獨一人舉目無親。早就把大嬸當作唯一的親人了。大嬸這樣先問她,使她不安。其實她早就想給大嬸說說心裏話。
我姓劉叫劉桂美。很小的時候就被爹媽賣給了人。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老家在哪。十幾歲開始就給別人家幹活。記得有一天,一群男人把我和好多姐妹弄上一條船,後來才知道我們到了南洋。到了南洋後,那裏的老板派人教我們練功,更多的時間教我們怎樣伺候男人。起早貪黑地幹著雜活。開始的時候特別苦特別累。老板對我們要求很嚴。那時候我光知道要給老板打三年工,三年以後就可以迴家了。不知過了多久,好多姐妹都不見了。老板對我好起來,開始讓我接客,當時我小很害怕。老板還找大一點的姐姐來幫我,我接的第一個男人就是張成新。張成新那時不但有家室,而且挺有錢。他看我歲數小就時常來照顧我。每次來還給我帶些零食。漸漸地我就不怕男人了。一遇到什麽難事,我就找張成新。後來,有一天老板開始給我分錢了,接的客人越多,我拿得錢也越多。慢慢地習慣那種生活了。有時閑著還著急。
大嬸聽著劉桂美的講述,想著自己正當年時就失去了男人,一股心酸湧上心頭。“他們不經常打你們,還供你們吃穿?”大嬸很驚
東北莊的東莊麵前有一條寬闊的河,名叫李村河。
就是這條河養育著這裏世居的人們。夏季雨水豐富的時候,河水能淹沒人,河裏的小魚小蝦是這裏人們最愛下河的原因之一。冬季裏河水少了,寬闊的河床像金子般的鋪滿了沙。
河離莊子最近的地方有一個水壩,莊裏人習慣叫它大壩,其實不大,是用石頭壘成的,就是這個大壩保護著莊子的安全。大壩上的正對麵是莊子裏唯一的一套大宅院。黑漆的大門是兩扇的,大門的兩端分別坐著一隻看上去不太兇狠的石獅子。院牆內整齊的排列著高大的梧桐樹,此時,樹雖然掉光了葉子,支幹卻依然聳立。樹的高處清晰可見幾個大大的喜鵲窩。
張成新已感覺出這個宅院就是弟弟告訴他早已為他買下的家。
南洋姐怯怯地攙扶著張成新,謝過了趕驢車的小夥子,她感覺到了小夥子那雙火辣辣的眼神。她懂得男人,懂得男人任何時候目光的含義,都是中國人不管生活在哪裏其欲望的眼神都是相同的。她不敢多看更不敢多想,因為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遇見的全是陌生的人。人有欲望是好的,可它的含義卻是大不相同的。這裏是張成新的故鄉,不是南洋姐的,所以,到了這個地方,一切都要聽張成新的。
大壩的兩邊是長長的河堤,河堤上種有許多小樹。張成新和南洋姐看到有許多人在河堤上忙碌著不知在幹啥,於是就湊了過去。突然,有人狂叫起來,“出水了!”不錯,確實是出水了,水是從一個小鐵管裏一股一股湧出來的,隻見水管的後麵有一個人站在一塊大方石上,上下不停地舞動著一根鐵杆。
“他們在幹什麽?”南洋姐問。
“是在打水井吧。”張成新不敢肯定地說。
東北莊的人祖祖輩輩全是喝著李村河的水長大的。河水經過沙子三遍過濾就可飲用了。
張成新清楚地記著小時侯在河裏提水的事,先在河床上挖一個坑,水是混的。再在坑的下遊不遠的地方挖一個坑,讓上個坑的水滲入這個坑裏,水就會變清很多。再在這個坑下遊不遠的地方挖第三個坑,不一會水就清澈了。用瓢輕輕舀入水桶,就可以挑迴家吃了。
張成新想到這裏,看到又有許多村民提著水桶爭先恐後地湧向出水的小鐵管,歡歡喜喜比過年還熱鬧。
那個一直不停上下壓著手柄的漢子,此時穿著汗衫已是滿頭大汗。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跳上石台,同那漢子一起抓住手柄,上下跳動起來。漢子朝他一笑:“怎麽,你也想試試?”男孩點點頭。漢子一鬆手,手柄立刻將男孩挑了起來,男孩並沒有害怕,用全身的力量將手柄壓了下去。跳起來壓下去,跳起來壓下去,活生生的煞是好看。
“隊長,咱這井是不是該叫蹦蹦井呀?”一個社員開玩笑地說。
“蹦蹦井?大家覺著怎麽樣?”
“好。”許多人異口同聲。
“那就叫它蹦蹦井吧。”漢子肯定地說。
張成新心喜若狂。這大概是東北莊打的第一口井,蹦蹦井。這是一件多麽大的喜事啊。真是福音,真叫人開心。
被人稱隊長的漢子高興的在一旁擦著汗,無意間發現了站在坡下的張成新和南洋姐,這兩個奇裝異服的人。
“瞧,外鄉人也為我們高興呢。”
“外鄉人?”張成新很不理解。“你說我是外鄉人?夥計,咱可是地地道道的東北莊人。”
“你是咱東北莊的人?”
“我是張家的大兒子,張成新。”
“張成新?張成剛的哥哥?”井台上的社員和搭話的隊長都露出不安的神色。隻有孩子們在不停地嬉鬧。
2
誰都可以不安,誰都可以害怕,誰都可以不管。隊長段孝玲知道,他不能害怕,他不能不管,更不能裝糊塗。現在這麽多人,一時半會說不清楚。隻有先將張成新他們帶迴家再說。
“娘,來客人啦。”隊長段孝玲一進院門就喊道。
“誰呀?”一位60歲左右的婦人應聲走出了屋門。
“嬸嬸,是你老啊,我是張家的大兒子成新。”
“成新?”
“我就是那年被鬼子抓走的成新。”
“孩子,真的是你?你是怎麽跑迴來的?”大嬸一下子想起了當年,淚水奪眶而出。張成新跑向前去和大嬸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娘,他們剛到莊上,肯定餓了,快給弄點吃的吧。”
張成新看著這屋,太熟悉了。這麽多年一直都沒變。正屋一進門還是一張八仙桌,兩邊各一口八印大鍋,尤其是灶頭風箱更令人懷舊。眼前的一切使張成新淚水模糊,激動不已,不停地咳嗽起來。
南洋姐理解迴歸故裏人的心情,她隻是不知道自己的家在那裏。她想要是自己迴到故鄉,見到久別的親人,肯定會激動的昏過去。
段孝玲將他倆安排進裏屋上了炕,倒了兩碗水。他知道娘已經開始忙著做飯了。
大鍋,好大的一口鍋,不管幾口人都用這麽大的鍋。先舀一瓢水,放好鍋瓤,再蓋上鍋蓋。其實鍋蓋就是用玉米杆子串並起來的蓋墊。
南洋姐很懂禮貌,安撫好了張成新就從裏屋出來,想幫大嬸的忙,可一見這陣勢,她不知道該從什麽地方下手。
“閨女,你歇歇吧,大老遠的迴來,肯定累的不行了。”
“沒事。大嬸,我能幫你幹點什麽呢?”
“你什麽都不用幹,好好歇著就是了。”
“真的不累,我能幹。”
“不用了,反正我每天都圍者這鍋台轉習慣了。”大嬸一邊說一邊用右手往鍋頭裏添草,還不時地用棒子將灶火向鍋底的兩邊分,左手時不時地拉兩下風箱。
南洋姐看著很是驚奇,有覺得很好玩,便蹲下身用手幫大嬸準備起草來。大嬸順手仍過來一個蒲團說:“你坐下吧。”南洋姐因為沒有坐過這麽低的坐墊,不知兩條腿該怎樣擺放。看了一眼大嬸,見大嬸盤腿而坐,很是自如。心想這可是真功夫,不練恐怕是很難坐穩。南洋姐這麽想著就試著往下坐,這一坐不要緊差點來一個後滾翻。大嬸趕忙扶住了她,並對她說:“閨女,以前沒坐過這東西吧?沒關係,坐習慣就好了。那你先坐凳子吧。”大嬸說著從八仙桌下拿出一個四腿方凳。南洋姐感到很尷尬,趕忙不好意思地接過了凳子。
這時,裏屋傳來張成新不停的咳嗽聲,一聲緊似一聲。
“他是不是病了?”大嬸不安的問。
“這些日子忙著趕路,沒休息好,可能受了風寒。”南洋姐迴答到。
大嬸說:“你們從哪兒來?”
南洋姐說:“從南洋來。”
大嬸說:“南洋?”
南洋姐說:“是的,挺遠的。”
大嬸說:“你們這次迴來得住些日子吧?”
南洋姐說:“張成新是想迴家鄉發展的。”
大嬸說:“發展,發展什麽?”
大嬸很敏感,聽到發展二字就立刻想到特務。廣播裏經常講,如何發展特務組織這類的話,並且要求大家時刻提高警惕。
南洋姐說:“迴家鄉發展就是迴家鄉生活,迴家鄉創業。”
“迴家鄉創業?”大嬸像聽天書,一臉的不明白。
南洋姐不知道該怎樣向大嬸解釋,一時半會兒也想不起來該怎樣說才能使大嬸聽明白。
鍋裏的水開了,熱氣頂出了鍋蓋。隻見大嬸用手輕輕一掀,鍋蓋就立到了牆上。大嬸說:“你幫我續續火,別讓它滅了。”
南洋姐終於有活幹了。她一會兒往灶頭裏續草,一會兒將鍋底的草火撥向兩邊,一會兒拉風箱。忙得不亦樂乎。
大嬸端過一盆和好的玉米麵,雙手團弄團弄就向鍋邊一糊,不大的功夫,鍋邊全都貼上了餅子。接著將一碗糊狀的玉米麵倒進了鍋裏,又將一瓦盆地瓜幹放到了鍋瓤上,隨手蓋上了鍋蓋。
此時的南洋姐前額上的頭發被燒卷了,臉也變花了。大嬸看著認認真真學燒火的南洋姐,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發出了笑聲。“看你,臉都弄髒了,快去洗洗吧。”南洋姐並不知道自己的頭發已經亂了,更不知道自己的臉塗的像個小醜。“沒事,大嬸你就讓我燒吧。”大嬸會意的笑了。大嬸的笑沒有出聲,身後傳來的笑可出了聲。不知什麽時候段孝玲從屋裏走了出來。
“別出聲,張成新睡著了。”其實誰都沒有出聲,就他一個人在出聲。段孝玲看著跪在地上燒火的南洋姐不好意思地說:“快起來,洗把臉準備吃飯。”南洋姐不情願地站起身來。
3
張成新睡著了,真是難得。等他醒來,看著炕桌上已經擺好了飯菜很是過意不去。
“不好意思,我太累了。我弟的家在哪兒?應該到他家吃飯才對。”張成新誠懇地說。
“不礙事,飯都做好了,就在這裏吃吧。”大嬸說。
大嬸和段孝玲對視了一下,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吃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給張成新說張家所發生的事。現在張成新對他們家發生的事一無所知,這就更難了。大嬸給段孝玲使了一個眼神,旁人不會明白,隻有段孝玲知道。
飯看起來很簡單,地瓜幹,熱粘粥,玉米麵餅子,外加一盤鹹菜‘瓜幾’。
張成新知道像這樣的飯,當年也不是常吃的。南洋姐不但沒吃過,而且也沒見過。
“好吃,真好吃。”南洋姐說。
“好吃就多吃點。”大嬸說。
“這些是什麽做的?”南洋姐問。
“地瓜,玉米,薺菜。”大嬸答。
“這些東西你們經常吃嗎?”南洋姐問。
“現在天天吃。”段孝玲搶著說。
不知是餓了,還是沒吃過的緣故,南洋姐吃的非常香。張成新沒有胃口,可他總算是又吃上家鄉的飯了。
“這些都是家鄉的特產,你能吃的慣就好了。”這是到了東北莊以後張成新對南洋姐說的第一句帶溫暖的話。南洋姐幸福地看著張成新一股暖流湧遍全身。
大嬸覺得一股股心酸直往上翻。
段孝玲毫不掩飾:“現如今這些就是好飯了。”
大嬸瞪了段孝玲一眼,心想不嫌寒磣。段孝玲不在乎,一臉的事實求是,並一聲不吭的端起了粥。
“大哥說話挺直率的,”南洋姐說。
“山東大漢都這樣。”張成新像表白自己一樣讚許到。
飯吃完了。
張成新習慣地用手抹了抹嘴。“吃飽了。”
“真吃飽了,休息一會就先在我屋裏歇著”段孝玲說。
“你倆就先住咱廂屋吧,我給你們收拾一下。”大嬸說。
“不了大嬸,這就夠麻煩您了。我們還是去成剛家吧,不然成剛會怪我的。”張成新誠懇地說。
“就先住這吧,成剛他們現在不在東北莊,到別的地方去了。”段孝玲說。
“不在?他們去哪了?”張成新問。
“可能到上海去了。我好長時間沒見他們。”段孝玲說。
“到上海去幹啥?東北莊的房子呢?”
“東北莊沒有他們的房子了。”段孝玲說。
“沒房子?我給他寄的錢,他不是說給我買了房子和地嗎?”
大嬸一個勁地給段孝玲使眼色,意思是繼續編下去。
“成剛沒有買房子和地呀,他們是不是用你的錢去做生意了?”段孝玲故作驚訝地說。
“做生意?他可從來沒給我說過。”張成新更感到莫名其妙。
“要不趕明兒我給你打聽一下,看他們去哪了。”段孝玲沉著地說。
4
段孝玲根本沒有去打聽張成剛的下落,因為不用打聽,段孝玲清清楚楚。
段孝玲找村長去了。村長是東北莊的最高領導。村長姓劉叫劉學偉,是個當兵的出身,走南闖北最後迴到家鄉立誌務農。聽了段孝玲的匯報,貧農的後代也六神無主了。怎樣對待張成新這樣的人是第一次聽說,更是第一次遇到。是按敵我矛盾處理,還是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這是一道簡單的難題。要按敵我矛盾處理,張成新可是懷著一顆愛國之心迴到祖國的。要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其弟張成剛是被政府鎮壓的惡霸。真是木匠遇到石頭很難做的。
段孝玲問劉學偉怎麽辦?
劉學偉問段孝玲你說呢?
兩個臭皮匠就是頂不了諸葛亮。別無它法隻有找黨組織了,村裏的黨支書宮兆光。
宮兆光說話就是不一樣。張家世代住在東北莊,按老一輩的家產算,頂多是個中農。張成剛解放前夕不知道在哪發了橫財,買了房子又買地,算他倒黴剛買上就解放了,可這事已經過去了。現在張成新迴來是愛國之舉,我們總不能把一個剛迴到祖國的鄉親就打成地富反壞右吧。這樣給鄉親們也不好解釋,你們倆說該怎麽辦?
段孝玲已經知道了張成剛買房子買地的錢是怎麽迴事,可他沒有說。他懂得說了事情不但不會簡單,反而會更複雜。
段孝玲和劉學偉覺得踢出去的皮球又彈了迴來。
劉學偉看著段孝玲如何表態。
段孝玲想聽劉學偉有何高見。
宮兆光點起了一隻煙。
沉默不是答案,沉默是無著。
“要不先這樣,段孝玲你先迴去問一問張成新,他們是迴來不走了?還是看看家鄉就迴南洋。”還是宮兆光說的在理,三個臭皮匠終於湊成個諸葛亮。
大嬸這兩天一點沒閑著,除了勸說張成新和南洋姐在家好好歇著,不要出去,還趕緊給他們改做著舊衣裳。他們那一身奇裝異服非常惹眼,總讓人聯想到地主、地主婆。
5
段孝玲迴到了家,心裏有了點譜。他一直在心思著怎樣張口問張成新。
張成新這幾天一直在咳嗽,薑糖水喝了,蔥根水也服了,沒見一點效果。
大嬸感覺到張成新這病不是著涼,也不是勞累過度,而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疾病。農村現在就這條件,要到公社衛生院或是到縣醫院去看病,費用一時半會兒湊不齊。幹著急沒辦法。隻有時不時地在廂房外看看,聽聽動靜。
南洋姐很賢惠,一會兒給張成新喂水,一會兒給張成新敲背。
張成新一直半躺半臥著,不停地念叨著張成剛的名字,像是在叫魂。咳嗽的次數越來越多。
晚飯擺上了八仙桌,地瓜幹、熱粘粥、鹹菜瓜幾,沒有了玉米餅,因為玉米餅也不是常能吃到的飯。
段孝玲收工了,也可以說他就沒有上工。張成新的事就是他近日繁重的工作。張成新幾天沒睡好,段孝玲也幾天沒能睡踏實。思前想後無論如何今晚都得問清楚。
大嬸叫張成新他倆出來吃飯,已經叫過兩遍了,張成新光答應就是不見出來,段孝玲敲了敲門,走近了廂房,看見張成新確實病的不輕。南洋姐寸步不離地守護著他。看見段孝玲進來,南洋姐眼睛裏充滿了期望。張成新吃力地坐起來,剛想說什麽,卻被一陣急咳代替了。段孝玲趕忙上前扶起張成新,一點一點向炕邊挪動著。
張成新沒有了剛進村時的神情,沒有了穿著長袍馬褂時的瀟灑,有的隻剩下力不從心的咳嗽。眼睛裏仿佛有淚,可他硬是沒讓它流出來。
段孝玲心想他是不是知道了什麽,不可能。這幾天他們沒離開過家,家裏也沒來過其他人。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張成新的病,看來病的不一般。
段孝玲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張成新扶進了堂屋。南洋姐趕快給張成新又倒了一碗熱水,張成新剛坐下,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就連續的大聲咳嗽起來,大嬸急忙給拿來幾張草紙,張成新隨即把一口鮮血吐在了紙上。
段孝玲看了一眼張成新吐出的血,來不及再想什麽,急忙衝出了家門。
張成新躺在進莊時坐過的驢車上,李洪新牽著驢小跑著。南詳姐和段孝玲在車上扶著張成新。
夜已降臨了,大地一片漆黑。若不是車把式李洪新熟悉道路,真不知該往何處走。就是熟悉道路,夜路上的驢也沒有白天聽使喚,高一腳低一腿地像走在石頭坑裏,沒有病的人也能顛出病來。
公社衛生院離東北莊不算遠,也就七、八裏路,夜晚的驢子硬是跑了個把鍾頭才到。
公社衛生院的急診值班大夫剛想入睡卻被段孝玲叫了起來,大夫大概看了一下就做了診斷急性肺炎。趕緊給吊上了輸液瓶子。段孝玲問大夫有沒有住院的地方,大夫指了指裏間屋子,隻見裏麵有一張床和一個床頭櫃。經過大半夜的折騰,張成新就在這張床上睡著了。南洋姐也疲倦地扒在了他的床邊。段孝玲給大夫交待了一下就坐著李洪新的驢車迴到了東北莊。
段孝玲沒有迴家,一進莊就馬上去找村長劉學偉和黨支書宮兆光。給他們詳細地敘述了張成新的病情,並商量該怎麽辦?最後還是決定等天亮到醫院看看再說。
6
第二天,段孝玲安排完上工的社員就叫上劉學偉和宮兆光坐著李洪新趕的驢車去了公社衛生院。
他們剛進衛生院的大門就聽見了南洋姐的哭聲。段孝玲預感到張成新的病情可能有變,三個人急忙跳下車朝病房衝去。
正在醫院過道裏哭的南洋姐看見他們三個人的到來就像見到了救命恩人一樣,使勁地喊:“快救救他吧!快救救他吧!”段孝玲快步跑進病房。隻見兩位大夫正在全力以赴地搶救張成新。
此時,張成新躺在病床上,很像是在安睡。床邊的盆子裏有半盆鮮紅鮮紅的血。
“大夫,他怎樣了?”段孝玲問。
“他得的不是肺炎,大概是肺癆。”大夫說。
“肺癆?”段孝玲半信半疑,肺癆是多可怕的病,九死一生。這些年得肺癆死的病人太多了。
“快救救他吧!他要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怎麽辦啊!”南洋姐拽著段孝玲的胳膊說。
段孝玲看看村長劉學偉,又看看支書宮兆光,剛想說什麽又覺得不妥,示意他們退出病房。四個人來到過道的椅子旁,南洋姐哭著要往地下跪,段孝玲用力拉著她∶“別急、你千萬別著急。”
“快告訴我,張成剛是不是不在了,是不是被槍斃了?”南洋姐哭著問。
段孝玲、劉學偉、宮兆光大為吃驚。
“怎麽了?誰告訴你的?”
“不是告訴的,是大夫說的。”
“大夫?”
“早上大夫交接班尋問姓名,問我們是哪來的,張成新說了。大夫又問是不是東北莊張家的,張成新說是,他以為大夫知道他弟弟的下落就問大夫,他弟弟現在什麽地方,大夫說死了,政府給槍斃了,張成新聽完就吐了一大口血昏了過去再沒醒來。”
這個混帳大夫,怎麽能對一個病人說這些。段孝玲心裏這樣想著,臉上充滿了怒氣。
“是不是這樣的,你們快告訴我。”南洋姐用乞求的聲音說。
三位莊稼漢的領導一臉茫然,誰也說不出一句適合現在說的話。
一陣急咳帶著嘔吐的聲音傳出病房,南洋姐和段孝玲的反應一樣快,轉身衝進病房。
張成新滿嘴含著血,微微睜開了眼睛,雙手使勁握住南洋姐的手,仿佛要說很多句的對不起。歉疚的表情永久地印在了臉上。
7
張成新的後事是隊裏給辦的,也可以說是段孝玲一手操辦的。張成新沒有遺囑,東北莊也沒有親人,隻有南洋姐是他帶迴來的,一個沒有名份的女人。南洋姐說張成新迴來見到的第一個熟悉景物是坡上的那個碉堡,是他被日本人抓去時修的。
張成新就被安葬在那個碉堡旁,下麵的地堡保護不了他,現在的地堡保護著勞改犯。
南洋姐暫無去處,隻有先住在段孝玲家的廂房裏。大嬸待她特別親,跟親閨女一樣。南洋姐已有好長時間沒有洗澡了,一路上的塵土加上迴到東北莊後遇到和發生的事,使她身上的灰變成了泥,泥變成了殼。
南洋姐在南洋時每天都要洗澡,有時一天都要洗幾次,不然她不會被稱為出水芙蓉。女人天生就要常洗澡,不是她們愛幹淨,是她們身上藏垢的地方太隱秘,若長時間不洗就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南洋姐給大嬸說她想洗個澡,按理說這並不算什麽要求。但現在是初冬,在家裏洗澡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嬸一邊燒水一邊說,往日東北莊的人都在河裏洗澡,縣裏隻有一個澡堂,離咱這還很遠。所以夏天的夜晚河裏可熱鬧了,大人小孩都在河裏撲騰,帶泥的沙子就是肥皂,渾身一抹往水裏一鑽就洗幹淨了。說著話鍋裏的水熱了,大嬸給南洋姐兌了一盆水,讓南洋姐先進屋裏去洗。又往鍋裏添了些水燒起來。
南洋姐很不習慣這種洗法,這哪叫洗澡簡直是洗零件,把身體分成部件一件一件地洗。還好,現在家裏沒外人,隻有大嬸也是女人。南洋姐索性脫光了衣服。炕熱了、房子暖和了。南洋姐正洗著大嬸又端進一盆熱水,南洋姐毫無介意地用毛巾擦著身子。大嬸說∶“我給你擦擦背”。大嬸邊給南洋姐擦背邊誇南洋姐皮膚好、身材好。“你養過孩子了?”忽然大嬸盯著南洋姐的胸部問。“沒有,我這輩子不會有孩子的。”南洋姐說。“真是個有福氣的女人,誰要娶了你天大的福。”大嬸說。
南洋姐不說話一個勁地洗,她懂大嬸話的意思,男人女人都特別注重女人的胸,男人喜歡女人的胸豐滿有性感,女人喜歡自己的胸大好養孩子。其實女人的胸是需要靠男人來維護的。南洋姐一直這樣認為。
很快南洋姐就洗完了澡。當她穿上短褲又穿上胸罩,準備穿外衣的時候,忽然發現大嬸用傻傻的目光盯著自己的胸罩。
“這是什麽,是專門女人穿的衣服?”大嬸感覺挺神秘。
“是啊,這是奶罩子專門用來護奶的。現在南洋都叫它胸罩。怎麽這裏還沒人穿過?”南洋姐十分吃驚。
“沒穿過,我還是第一次見。”大嬸說。
大嬸哪裏能想到女人長麵子的地方有時候也需要用假東西來撐起。
8
“閨女,大嬸幾次想問你,都沒時間。現在沒啥事了,你就給大嬸講講你的來曆好嗎?”
大嬸說。
南洋姐如今孤獨一人舉目無親。早就把大嬸當作唯一的親人了。大嬸這樣先問她,使她不安。其實她早就想給大嬸說說心裏話。
我姓劉叫劉桂美。很小的時候就被爹媽賣給了人。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老家在哪。十幾歲開始就給別人家幹活。記得有一天,一群男人把我和好多姐妹弄上一條船,後來才知道我們到了南洋。到了南洋後,那裏的老板派人教我們練功,更多的時間教我們怎樣伺候男人。起早貪黑地幹著雜活。開始的時候特別苦特別累。老板對我們要求很嚴。那時候我光知道要給老板打三年工,三年以後就可以迴家了。不知過了多久,好多姐妹都不見了。老板對我好起來,開始讓我接客,當時我小很害怕。老板還找大一點的姐姐來幫我,我接的第一個男人就是張成新。張成新那時不但有家室,而且挺有錢。他看我歲數小就時常來照顧我。每次來還給我帶些零食。漸漸地我就不怕男人了。一遇到什麽難事,我就找張成新。後來,有一天老板開始給我分錢了,接的客人越多,我拿得錢也越多。慢慢地習慣那種生活了。有時閑著還著急。
大嬸聽著劉桂美的講述,想著自己正當年時就失去了男人,一股心酸湧上心頭。“他們不經常打你們,還供你們吃穿?”大嬸很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