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次次的上山下山,傅斯年逐漸掌握了一些技巧。他發現,當他的唿吸與步伐配合默契時,身體會變得更加輕盈,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支撐著自己。
傅斯年開始嚐試著利用路邊的樹枝和岩石,輕輕一拉或一踏,就能讓他的速度更快,身姿更加靈活。傅斯年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喜和自信,仿佛看到了他在武學之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大家也都在努力地練習著,雖然疲憊不堪,但他們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和執著。有的弟子在下山時不小心摔倒,但他們立刻爬起來,拍掉身上的塵土,繼續投入到練習中;有的徒弟則相互交流著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掌握金雁功的技巧。
整個山間都迴蕩著他們的唿喊聲和腳步聲,仿佛是一首充滿活力的青春樂章,奏響了他們武學夢想的序曲。
馬鈺道長和三子們在一旁看著徒弟們的練習,不時給予他們鼓勵和指導。當徒弟們基本掌握了上山下山的技巧後,馬鈺道長將他們召集到一起,傳授了金雁功的口訣。
“徒兒們,記住這口訣:氣起丹田貫湧泉,提縱之間身如燕。借力打力隨風舞,金雁翱翔天地間。這口訣需與你們的內力相結合,不斷練習,方能讓金雁功更上一層樓。” 馬鈺道長的聲音在山間迴蕩,宛如山間的清泉,流淌在徒弟們的心間。
弟子們紛紛默念口訣,用心體悟其中的奧秘,試圖將口訣中的意境與自己的修煉相結合,進一步提升金雁功的境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徒弟們無論是在練武場練習劍法,還是在山間修煉輕功,都刻苦努力,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這武學之路漫長而艱辛,但隻要堅持不懈,必將在這江湖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這金雁功,便是他們踏上江湖之路的一對翅膀,同時也是保命的絕招,隻要跑得快,就能長存於江湖!
時光荏苒,自馬鈺道長悉心教授徒弟們內功心法、全真劍法以及金雁功後,重陽宮上下一片勤修苦練之風。晨鍾未響,弟子們便已在練武場上揮汗如雨;夜幕深沉,仍有不少人在月下閉目沉思,感悟內力的流轉。
傅斯年因著前世的武學積累,在修煉之路上進展神速。每一次運功,他都能迅速沉浸其中,感受體內氣息如靈動的溪流,順著經絡奔騰不息,對招式的領悟也遠超常人。一年一度的比武大會,便成了傅斯年嶄露頭角的舞台。
演武場上,晨光熹微,灑在一群身著小道袍的孩子們身上,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暈。這些孩子不過八九歲年紀,臉上卻洋溢著認真與執著,稚嫩的小手中緊握著與他們身形相比略顯修長的木劍,一場緊張激烈的同門比試即將在這裏拉開帷幕。
傅斯年站在場地的一角,身姿雖顯稚嫩卻挺拔如小鬆,眼神明亮而堅定,透露出一股超越年齡的沉穩。我輕輕摩挲著手中的木劍,劍身上的紋理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武學故事,也承載著我對這場比試的期待與決心。
隨著師父的一聲令下,比試正式開始。傅斯年的第一個對手是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名叫趙小虎。趙小虎生性活潑,此刻卻也一臉嚴肅,雙手緊握木劍,大喝一聲,便朝著傅斯年衝了過來,木劍直直地刺向傅斯年的腹部,劍勢雖略顯笨拙,但也帶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傅斯年不慌不忙,眼神專注地注視著趙小虎的劍路。就在劍即將刺到身前的瞬間,他側身一閃,輕鬆避開了這一擊。
與此同時,他手中的木劍微微一抖,使出全真劍法的起手式 “撥雲見日”,木劍輕輕撥開趙小虎的劍,順勢向前一遞,劍尖停在了趙小虎的肩頭。整個動作行雲流水,幹淨利落,引得周圍觀看的小弟子們發出一陣驚歎。
“傅斯年好厲害!”
“這一招真漂亮!”
小弟子們的誇讚聲傳入傅斯年的耳中,他的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很快又恢複了專注的神情。趙小虎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傅師兄,我輸了。” 傅斯年收劍,拱手說道:“趙師弟,你很不錯啊。”
接下來的幾輪比試中,傅斯年憑借著對全真劍法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一路過關斬將。他的劍法猶如靈動的蛇,時而蜿蜒曲折,時而直擊要害,讓對手難以捉摸。
在麵對比他高大強壯的對手時,傅斯年也毫不畏懼,巧妙地運用劍法的技巧和自身的敏捷,尋找著對手的破綻,然後一擊即中。
半決賽中,傅斯年的對手是一個名叫林婉兒的小女孩。林婉兒雖是女兒身,但在武學上的天賦和努力絲毫不遜色於男弟子。她的劍法輕盈飄逸,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招式之間連貫性極強,讓人防不勝防。
兩人站在場地中央,相互行禮後,林婉兒率先發動攻擊。她身形一轉,手中的木劍如同一道流光,迅速刺向我的胸口。
傅斯年眼神一凝,立刻使出 “清風徐來” 一式,木劍輕輕擺動,如同微風拂柳,巧妙地化解了林婉兒的攻勢。隨後,傅斯年反攻過去,劍法變得剛勁有力,一招 “星河倒卷”,木劍帶著唿唿風聲,朝著林婉兒掃去。
林婉兒見狀,不慌不忙地施展 “蝶舞翩躚”,身形靈動地避開傅斯年的攻擊,同時木劍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再次刺向傅斯年。
傅斯年腳步輕點,側身避開這一劍,然後迅速使出 “海底撈月”,木劍從下方挑起,將林婉兒的木劍挑飛。
林婉兒看著飛走的木劍,小嘴微微一撇,但眼中卻滿是敬佩之色。“傅師兄,你贏了。” 傅斯年走上前去,撿起林婉兒的木劍,遞給她,說道:“林師妹,你的劍法也很厲害,以後我們可以一起練習。”
最終,傅斯年站在了決賽場上,他的對手是一個名叫傅斯平的小男孩。傅斯平在同門中也是小有名氣,他的劍法剛猛有力,且擅長觀察對手的破綻,尋找反擊的機會。
決賽的氣氛格外緊張,小弟子們都圍在場地周圍,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場巔峰對決。我和傅斯平相互凝視,眼神中都透露出強烈的鬥誌和決心。
傅斯平率先出手,他大喝一聲,手中的木劍高高舉起,帶著一股一往無前的氣勢劈向傅斯年。傅斯年眼神冷靜,不避不讓,使出 “蒼山負雪” 一式,木劍向上挑起,迎向傅斯平的劍。
兩劍相交,發出一聲清脆的撞擊聲,我感受到傅斯平劍上強大的力量,但他並未退縮,而是巧妙地運用內力,將傅斯平的力量引向一側,化解了這猛烈的一擊。
隨後,傅斯年展開反擊。他腳踏七星步,身形靈動,劍招如行雲流水般連綿不絕。我時而使出 “流螢逐月”,劍勢輕柔,如同閃爍的流螢追逐著月光,讓傅斯平捉摸不透;時而使出 “電閃雷鳴”,劍招變得猛烈異常,如閃電劃過夜空,雷聲轟鳴,向傅斯平襲去。
傅斯平奮力抵擋,但在傅斯年的淩厲攻擊下,漸漸露出破綻。
傅斯年瞅準時機,使出全真劍法中的絕招 “天地同輝”。隻見他身形騰空而起,手中木劍舞動得密不透風,如同一輪烈日當空,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內力從我的體內源源不斷地湧出,貫注於木劍之上,使得周圍的空氣都為之震蕩。
傅斯平見狀,臉色大變,連忙施展出渾身解數抵擋。然而,傅斯年的這一招威力實在太大,他的抵擋漸漸顯得力不從心。在一陣激烈的交鋒後,傅斯平的木劍被傅斯年的木劍擊飛,人也向後倒退了幾步,險些摔倒在地。
傅斯年穩穩地落在地上,收劍入鞘,氣息平穩,神色淡定。演武場上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唿聲,小弟子們紛紛為傅斯年的精彩表現喝彩。
“傅斯年,恭喜你奪得此次比武的第一名!” 師父走上前來,宣布道。傅斯年拱手向四周行禮,臉上露出謙遜的笑容,說道:“多謝師父和各位師弟、師妹的承讓,我會繼續努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馬鈺道長看到結果後,心中滿是欣慰。他看著傅斯年,仿佛看到了全真教未來的希望之星在熠熠生輝。
一日清晨,馬鈺道長將我喚至靜室之中。傅斯年恭敬地站在道長麵前,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馬鈺道長神色和藹,目光中透著期許,緩緩說道:“斯年,你在此次比武中表現出眾,為師深感欣慰。你的勤奮與天賦皆為上乘,今日,為師便將我全真教的履霜破冰掌法傳授於你,望你能用心研習,莫要辜負為師的一番心意。”
傅斯年聽聞此言,心中一陣激動,連忙跪地謝恩:“多謝師父厚愛,弟子定當竭盡全力,刻苦修煉,不辱師門。”
馬鈺道長微微點頭,示意傅斯年起身。接著,他開始詳細講解這履霜破冰掌法的精妙之處。“斯年,此掌法乃是我全真教的高深武學之一,其特點在於剛柔並濟,陰陽相生。出招之時,需以內力為基,借天地之寒氣,凝於掌心,方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說罷,馬鈺道長雙掌輕輕舞動,示範起掌法的招式。隻見他的手掌在空中劃過,帶起絲絲寒氣,仿佛周圍的空氣都為之凝結。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然,卻又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讓人感受到這掌法的深奧與強大。
“看這第一式,名為‘霜寒初起’,起手時要氣沉丹田,將內力匯聚於掌心,然後緩慢推出,如同霜華初降,悄無聲息卻又寒氣逼人。” 馬鈺道長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傅斯年目不轉睛地看著,全神貫注地將每一個細節都銘刻在心中。
隨後,馬鈺道長又依次演示了 “冰棱乍現”“霜風怒號”“冰河解凍” 等招式,每一式都各具特色,或淩厲剛猛,或陰柔詭異,變幻莫測。傅斯年緊緊跟隨道長的動作,一招一式地模仿著,努力感受著掌法中的內力運行和氣息變化。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傅斯年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前往後山的幽靜之地修煉履霜破冰掌法。他獨自一人,沉浸在武學的世界裏,反複揣摩著每一個招式的要領。清晨的露水打濕了衣衫,他渾然不覺;中午的烈日高懸,他也未曾停歇;夜晚的寒風刺骨,他依然堅持。
修煉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起初,傅斯年在運氣凝力方麵遇到了不少困難,內力難以順暢地貫注於掌心,導致掌法的威力大打折扣。但他並未氣餒,不斷調整唿吸和內力的運行路線,迴憶著馬鈺道長的教導,一遍又一遍地嚐試。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與重新開始,他終於漸漸掌握了掌法的訣竅。他能感覺到內力在掌心匯聚,每一次出掌都能帶動周圍空氣的變化,發出唿唿的風聲。隨著修煉的深入,他對掌法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內力,將每一式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日子在修煉中匆匆而過,轉眼間到了 1216 年。這一年,傅斯年也已經12歲了,身高也有145厘米,身體健壯,一臉正氣。這一年,尹誌平也接到了師傅丘處機的指令,要遠赴蒙古大漠給郭靖送信。劇情要慢慢進入開始進行了。
此時的傅斯年,在剛剛結束的比武大會上再次奪冠,聲名遠揚。聽聞尹誌平的任務後,傅斯年主動向掌門請纓,一同前往。掌門見他心意已決,且武功高強,便應允了我的請求。
出發前夕,傅斯年迴到自己的居所,仔細整理行囊。他撫摸著陪伴他多年的長劍,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與期待。想起即將踏上的未知旅程,心中不禁泛起波瀾。
大漠,那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有著郭靖這樣的傳奇人物,傅斯年渴望與之一見,更期待能在這趟旅程中進一步提升他的武學境界,領略江湖的廣闊與多彩。
傅斯年開始嚐試著利用路邊的樹枝和岩石,輕輕一拉或一踏,就能讓他的速度更快,身姿更加靈活。傅斯年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喜和自信,仿佛看到了他在武學之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大家也都在努力地練習著,雖然疲憊不堪,但他們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和執著。有的弟子在下山時不小心摔倒,但他們立刻爬起來,拍掉身上的塵土,繼續投入到練習中;有的徒弟則相互交流著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掌握金雁功的技巧。
整個山間都迴蕩著他們的唿喊聲和腳步聲,仿佛是一首充滿活力的青春樂章,奏響了他們武學夢想的序曲。
馬鈺道長和三子們在一旁看著徒弟們的練習,不時給予他們鼓勵和指導。當徒弟們基本掌握了上山下山的技巧後,馬鈺道長將他們召集到一起,傳授了金雁功的口訣。
“徒兒們,記住這口訣:氣起丹田貫湧泉,提縱之間身如燕。借力打力隨風舞,金雁翱翔天地間。這口訣需與你們的內力相結合,不斷練習,方能讓金雁功更上一層樓。” 馬鈺道長的聲音在山間迴蕩,宛如山間的清泉,流淌在徒弟們的心間。
弟子們紛紛默念口訣,用心體悟其中的奧秘,試圖將口訣中的意境與自己的修煉相結合,進一步提升金雁功的境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徒弟們無論是在練武場練習劍法,還是在山間修煉輕功,都刻苦努力,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這武學之路漫長而艱辛,但隻要堅持不懈,必將在這江湖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這金雁功,便是他們踏上江湖之路的一對翅膀,同時也是保命的絕招,隻要跑得快,就能長存於江湖!
時光荏苒,自馬鈺道長悉心教授徒弟們內功心法、全真劍法以及金雁功後,重陽宮上下一片勤修苦練之風。晨鍾未響,弟子們便已在練武場上揮汗如雨;夜幕深沉,仍有不少人在月下閉目沉思,感悟內力的流轉。
傅斯年因著前世的武學積累,在修煉之路上進展神速。每一次運功,他都能迅速沉浸其中,感受體內氣息如靈動的溪流,順著經絡奔騰不息,對招式的領悟也遠超常人。一年一度的比武大會,便成了傅斯年嶄露頭角的舞台。
演武場上,晨光熹微,灑在一群身著小道袍的孩子們身上,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暈。這些孩子不過八九歲年紀,臉上卻洋溢著認真與執著,稚嫩的小手中緊握著與他們身形相比略顯修長的木劍,一場緊張激烈的同門比試即將在這裏拉開帷幕。
傅斯年站在場地的一角,身姿雖顯稚嫩卻挺拔如小鬆,眼神明亮而堅定,透露出一股超越年齡的沉穩。我輕輕摩挲著手中的木劍,劍身上的紋理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武學故事,也承載著我對這場比試的期待與決心。
隨著師父的一聲令下,比試正式開始。傅斯年的第一個對手是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名叫趙小虎。趙小虎生性活潑,此刻卻也一臉嚴肅,雙手緊握木劍,大喝一聲,便朝著傅斯年衝了過來,木劍直直地刺向傅斯年的腹部,劍勢雖略顯笨拙,但也帶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傅斯年不慌不忙,眼神專注地注視著趙小虎的劍路。就在劍即將刺到身前的瞬間,他側身一閃,輕鬆避開了這一擊。
與此同時,他手中的木劍微微一抖,使出全真劍法的起手式 “撥雲見日”,木劍輕輕撥開趙小虎的劍,順勢向前一遞,劍尖停在了趙小虎的肩頭。整個動作行雲流水,幹淨利落,引得周圍觀看的小弟子們發出一陣驚歎。
“傅斯年好厲害!”
“這一招真漂亮!”
小弟子們的誇讚聲傳入傅斯年的耳中,他的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很快又恢複了專注的神情。趙小虎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傅師兄,我輸了。” 傅斯年收劍,拱手說道:“趙師弟,你很不錯啊。”
接下來的幾輪比試中,傅斯年憑借著對全真劍法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一路過關斬將。他的劍法猶如靈動的蛇,時而蜿蜒曲折,時而直擊要害,讓對手難以捉摸。
在麵對比他高大強壯的對手時,傅斯年也毫不畏懼,巧妙地運用劍法的技巧和自身的敏捷,尋找著對手的破綻,然後一擊即中。
半決賽中,傅斯年的對手是一個名叫林婉兒的小女孩。林婉兒雖是女兒身,但在武學上的天賦和努力絲毫不遜色於男弟子。她的劍法輕盈飄逸,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招式之間連貫性極強,讓人防不勝防。
兩人站在場地中央,相互行禮後,林婉兒率先發動攻擊。她身形一轉,手中的木劍如同一道流光,迅速刺向我的胸口。
傅斯年眼神一凝,立刻使出 “清風徐來” 一式,木劍輕輕擺動,如同微風拂柳,巧妙地化解了林婉兒的攻勢。隨後,傅斯年反攻過去,劍法變得剛勁有力,一招 “星河倒卷”,木劍帶著唿唿風聲,朝著林婉兒掃去。
林婉兒見狀,不慌不忙地施展 “蝶舞翩躚”,身形靈動地避開傅斯年的攻擊,同時木劍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再次刺向傅斯年。
傅斯年腳步輕點,側身避開這一劍,然後迅速使出 “海底撈月”,木劍從下方挑起,將林婉兒的木劍挑飛。
林婉兒看著飛走的木劍,小嘴微微一撇,但眼中卻滿是敬佩之色。“傅師兄,你贏了。” 傅斯年走上前去,撿起林婉兒的木劍,遞給她,說道:“林師妹,你的劍法也很厲害,以後我們可以一起練習。”
最終,傅斯年站在了決賽場上,他的對手是一個名叫傅斯平的小男孩。傅斯平在同門中也是小有名氣,他的劍法剛猛有力,且擅長觀察對手的破綻,尋找反擊的機會。
決賽的氣氛格外緊張,小弟子們都圍在場地周圍,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場巔峰對決。我和傅斯平相互凝視,眼神中都透露出強烈的鬥誌和決心。
傅斯平率先出手,他大喝一聲,手中的木劍高高舉起,帶著一股一往無前的氣勢劈向傅斯年。傅斯年眼神冷靜,不避不讓,使出 “蒼山負雪” 一式,木劍向上挑起,迎向傅斯平的劍。
兩劍相交,發出一聲清脆的撞擊聲,我感受到傅斯平劍上強大的力量,但他並未退縮,而是巧妙地運用內力,將傅斯平的力量引向一側,化解了這猛烈的一擊。
隨後,傅斯年展開反擊。他腳踏七星步,身形靈動,劍招如行雲流水般連綿不絕。我時而使出 “流螢逐月”,劍勢輕柔,如同閃爍的流螢追逐著月光,讓傅斯平捉摸不透;時而使出 “電閃雷鳴”,劍招變得猛烈異常,如閃電劃過夜空,雷聲轟鳴,向傅斯平襲去。
傅斯平奮力抵擋,但在傅斯年的淩厲攻擊下,漸漸露出破綻。
傅斯年瞅準時機,使出全真劍法中的絕招 “天地同輝”。隻見他身形騰空而起,手中木劍舞動得密不透風,如同一輪烈日當空,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內力從我的體內源源不斷地湧出,貫注於木劍之上,使得周圍的空氣都為之震蕩。
傅斯平見狀,臉色大變,連忙施展出渾身解數抵擋。然而,傅斯年的這一招威力實在太大,他的抵擋漸漸顯得力不從心。在一陣激烈的交鋒後,傅斯平的木劍被傅斯年的木劍擊飛,人也向後倒退了幾步,險些摔倒在地。
傅斯年穩穩地落在地上,收劍入鞘,氣息平穩,神色淡定。演武場上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唿聲,小弟子們紛紛為傅斯年的精彩表現喝彩。
“傅斯年,恭喜你奪得此次比武的第一名!” 師父走上前來,宣布道。傅斯年拱手向四周行禮,臉上露出謙遜的笑容,說道:“多謝師父和各位師弟、師妹的承讓,我會繼續努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馬鈺道長看到結果後,心中滿是欣慰。他看著傅斯年,仿佛看到了全真教未來的希望之星在熠熠生輝。
一日清晨,馬鈺道長將我喚至靜室之中。傅斯年恭敬地站在道長麵前,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馬鈺道長神色和藹,目光中透著期許,緩緩說道:“斯年,你在此次比武中表現出眾,為師深感欣慰。你的勤奮與天賦皆為上乘,今日,為師便將我全真教的履霜破冰掌法傳授於你,望你能用心研習,莫要辜負為師的一番心意。”
傅斯年聽聞此言,心中一陣激動,連忙跪地謝恩:“多謝師父厚愛,弟子定當竭盡全力,刻苦修煉,不辱師門。”
馬鈺道長微微點頭,示意傅斯年起身。接著,他開始詳細講解這履霜破冰掌法的精妙之處。“斯年,此掌法乃是我全真教的高深武學之一,其特點在於剛柔並濟,陰陽相生。出招之時,需以內力為基,借天地之寒氣,凝於掌心,方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說罷,馬鈺道長雙掌輕輕舞動,示範起掌法的招式。隻見他的手掌在空中劃過,帶起絲絲寒氣,仿佛周圍的空氣都為之凝結。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然,卻又蘊含著無盡的力量,讓人感受到這掌法的深奧與強大。
“看這第一式,名為‘霜寒初起’,起手時要氣沉丹田,將內力匯聚於掌心,然後緩慢推出,如同霜華初降,悄無聲息卻又寒氣逼人。” 馬鈺道長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傅斯年目不轉睛地看著,全神貫注地將每一個細節都銘刻在心中。
隨後,馬鈺道長又依次演示了 “冰棱乍現”“霜風怒號”“冰河解凍” 等招式,每一式都各具特色,或淩厲剛猛,或陰柔詭異,變幻莫測。傅斯年緊緊跟隨道長的動作,一招一式地模仿著,努力感受著掌法中的內力運行和氣息變化。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傅斯年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前往後山的幽靜之地修煉履霜破冰掌法。他獨自一人,沉浸在武學的世界裏,反複揣摩著每一個招式的要領。清晨的露水打濕了衣衫,他渾然不覺;中午的烈日高懸,他也未曾停歇;夜晚的寒風刺骨,他依然堅持。
修煉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起初,傅斯年在運氣凝力方麵遇到了不少困難,內力難以順暢地貫注於掌心,導致掌法的威力大打折扣。但他並未氣餒,不斷調整唿吸和內力的運行路線,迴憶著馬鈺道長的教導,一遍又一遍地嚐試。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與重新開始,他終於漸漸掌握了掌法的訣竅。他能感覺到內力在掌心匯聚,每一次出掌都能帶動周圍空氣的變化,發出唿唿的風聲。隨著修煉的深入,他對掌法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內力,將每一式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日子在修煉中匆匆而過,轉眼間到了 1216 年。這一年,傅斯年也已經12歲了,身高也有145厘米,身體健壯,一臉正氣。這一年,尹誌平也接到了師傅丘處機的指令,要遠赴蒙古大漠給郭靖送信。劇情要慢慢進入開始進行了。
此時的傅斯年,在剛剛結束的比武大會上再次奪冠,聲名遠揚。聽聞尹誌平的任務後,傅斯年主動向掌門請纓,一同前往。掌門見他心意已決,且武功高強,便應允了我的請求。
出發前夕,傅斯年迴到自己的居所,仔細整理行囊。他撫摸著陪伴他多年的長劍,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與期待。想起即將踏上的未知旅程,心中不禁泛起波瀾。
大漠,那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有著郭靖這樣的傳奇人物,傅斯年渴望與之一見,更期待能在這趟旅程中進一步提升他的武學境界,領略江湖的廣闊與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