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們聽聞此言,臉上皆露出興奮與期待的神情,然而也夾雜著一絲緊張與不安。我站在隊伍中,身姿挺拔,眼神堅定,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快掌握這一要訣。
馬鈺道長微微抬起右手,輕輕比劃著說道:“當我們行走之時,需步伐沉穩,每一步落下都似與大地相連,感受氣息從腳底湧泉穴升起,順著腿部經絡緩緩上行,與此同時,心中默念心法口訣,將意念與氣息融為一體,不可有絲毫雜念。”
說著,他親自示範起來,腳步看似緩慢卻又極為沉穩,每一步都蘊含著獨特的韻律,仿佛與天地自然的節奏相契合。
弟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紛紛模仿道長的動作,但一開始卻顯得有些笨拙,不是氣息紊亂,就是步伐不穩。馬鈺道長見狀,耐心地一一糾正,不斷提醒他們要放鬆身心,專注於氣息的運行和腳步的節奏。
“至於坐時,你們如今已能在靜坐中運轉心法,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要達到更高境界,需在任何坐姿下都能自然而然地進入修煉狀態。無論是在課堂聽講,還是在房內休息,皆要時刻保持警覺,一旦坐下,便迅速調整唿吸,讓氣息在體內循環不息。”
馬鈺道長的聲音平和而舒緩,如春風拂麵,讓弟子們原本緊張的心情漸漸放鬆下來,更加專注地聆聽他的教誨。
接著,馬鈺道長又講解了臥時和立時如何運行心法的要點和訣竅,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極為詳細,生怕弟子們有所遺漏。然而,弟子們深知這境界極難達到,盡管他們努力嚐試,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困難重重。
傅斯年迴到自己的房間後,並未休息,而是立刻坐在床邊,閉上眼睛,試圖在這日常的坐姿中運轉心法。
起初,他發現很難迅速進入狀態,外界的一點細微聲響都會讓他分心,氣息也難以順暢地流轉。但傅斯年沒有放棄,不斷地調整唿吸和心態,迴憶著馬鈺道長的教導,一遍又一遍地嚐試。
經過多次的失敗與重新開始,是終於漸漸找到了感覺。是能感覺到氣息在體內緩緩流動,雖然還不夠穩定,但這小小的進步已經讓是欣喜不已。果然內功博大精深,得要多練練才行,這可是根本!
第二日,晨暉灑落在全真教的練武場上,泛起一片金黃。微風輕拂,吹動著場邊的垂柳枝葉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即將展開的武學傳承。
馬鈺道長一襲灰袍,衣袂飄飄,身姿挺拔如蒼鬆翠柏,神色莊嚴肅穆,靜靜佇立在練武場的前方。他的目光深邃而寧靜,猶如幽潭之水,蘊含著無盡的武學智慧與歲月沉澱,令人心生敬畏。
徒弟們早已整齊列隊,個個身姿矯健,精神抖擻,但此刻在道長麵前,又都收斂了少年人的活潑,眼神中滿是對新武學的熱切渴望與敬畏期待。
傅斯年身姿筆挺地站在其中,目光緊緊鎖住馬鈺道長,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指節泛白,心中暗自激動不已。
馬鈺道長微微抬手,輕輕握住腰間的長劍劍柄,緩緩抽出。長劍出鞘,發出一聲清脆悅耳的鳴響,仿佛是沉睡的蛟龍蘇醒時的吟嘯,劃破了練武場的寧靜,又似是這堂武學課程莊嚴的開場號角,瞬間吸引了所有徒弟的目光。
“徒兒們” 馬鈺道長的聲音沉穩如山,在練武場上空悠悠迴蕩,“今日便教授你們我全真劍法。此劍法乃我教先輩心血所凝,淩厲精妙,蘊含著道家至理。與內功心法相輔相成,二者合一,其威力更是驚人,足以在江湖中立足揚名。”
言罷,他手中長劍一抖,挽出一個繁複而漂亮的劍花。劍花閃爍,恰似銀蛇亂舞,劍氣四溢,絲絲縷縷的劍氣在空氣中彌漫開來,引得徒弟們一陣驚歎,眼中滿是對這高深劍法的向往與豔羨。
接著,馬鈺道長開始詳細講解劍法的招式與要訣。“全真劍法共計七七四十九式,每一式皆蘊含著道家的陰陽變化之理,剛柔並濟,虛實相生。
看這第一式,名為‘白雲出岫’,起劍時需氣沉丹田,將內力貫注於劍身,劍從腰間緩緩抽出,如同白雲從山穀中悠然升起,看似輕柔緩慢,毫無鋒芒,實則暗藏玄機,綿裏藏針。” 他一邊說著,一邊緩慢而精準地演示著劍招。
隻見他身姿如行雲流水,動作舒緩卻又精準有力。長劍在他手中,似有生命一般,隨著他的心意舞動。內力在劍身流轉,隱隱有光芒閃爍,仿佛劍身被一層淡淡的光暈所籠罩。
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從手腕的翻轉到劍身的走勢,再到腳步的挪移,都恰到好處,無不體現著這一劍招的精妙所在。
丘處機見狀,上前一步,手中長劍一抖,發出嗡嗡劍鳴。他的眼神銳利如鷹,補充道:“在使劍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唿吸的配合。出劍時唿氣,將體內真氣隨劍勢吐出,增強劍招的威力;收劍時吸氣,吸納天地靈氣入體,補充自身內力的消耗,使內力與劍招的節奏緊密契合,宛如琴瑟和鳴,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說罷,他手持長劍,快速地演示了一遍 “白雲出岫”。
丘處機與馬鈺道長的演示有所不同,他的劍招剛猛淩厲,劍風唿嘯,如猛虎下山,氣勢磅礴。每一劍刺出,都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劍氣縱橫交錯,仿佛能撕裂空氣。
他的眼神專注而堅定,身上的白色道袍隨風獵獵作響,整個人宛如戰神下凡,讓徒弟們更清晰地看到了這一劍招在不同風格下的多樣表現,也明白了劍法的剛柔變化之道。
王處一則在一旁輕聲說道:“徒兒們,還要注意劍招的變化與銜接。比如這‘白雲出岫’之後,可迅速接上‘追星趕月’,劍勢一轉,由慢變快,如流星趕月般直刺對手要害,不給對手絲毫喘息之機,讓其防不勝防。”
他手中長劍輕點,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展示著劍招之間的巧妙轉換。
王處一的動作輕盈而靈活,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優雅而致命。他的劍法看似隨意,卻又暗藏玄機,每一次劍招的變化都恰到好處,仿佛是經過了無數次的精心雕琢。
他的眼神中透著一股從容與淡定,仿佛對這劍法的奧秘早已了然於心,隻是通過手中的劍,將其緩緩道來,讓徒弟們沉浸其中,感受著劍法的精妙與魅力。
郝大通雙手抱胸,微微點頭,沉聲道:“劍法的精髓在於靈活運用,隨機應變。在實戰中,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要根據對手的招式和破綻,迅速調整自己的劍招,做到以靜製動,後發先至。用智慧駕馭劍法,方能在江湖中行走自如,克敵製勝。”
他的話語簡潔而有力,擲地有聲,讓徒弟們明白了劍法的實戰要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們在武學之路上前行的方向,使他們不再迷茫,心中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徒弟們依照道長們的教導,紛紛拔出腰間的長劍,開始練習 “白雲出岫” 這一式。我深吸一口氣,氣沉丹田,按照口訣和道長們的示範,緩緩抽出長劍。
起初,傅斯年的劍招有些生硬,內力的貫注也不夠順暢,劍身微微顫抖,仿佛在抗拒著他的掌控。但他並不氣餒,心中默念著口訣,不斷調整唿吸和劍招的力度與角度。
傅斯年迴想著馬鈺道長的動作,模仿著其身姿的起伏和手腕的翻轉,試圖讓他的劍招更加流暢自然。每一次出劍,他都專注於感受內力在劍身的流動,努力將其與劍招融合在一起。
汗水順著傅斯年的額頭滑落,滴在練武場的土地上,但他渾然不覺,眼中隻有手中的長劍和心中的劍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修煉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練武場上的劍影越來越密集,徒弟們的吆喝聲和劍鳴聲響成一片。有的徒弟已經逐漸掌握了劍招的要領,劍招使得有模有樣,劍氣隱隱而現;而有的徒弟則仍在苦苦摸索,汗水濕透了衣衫,臉上露出焦急的神色,但他們依然咬牙堅持,不肯放棄。
馬鈺道長和其他三子在徒弟們中間穿梭巡視,不時給予個別指導和糾正。當他們走到傅斯年身邊時,看到他專注的神情和逐漸熟練的劍招,相互對視一眼,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馬鈺道長輕輕拍了拍傅斯年的肩膀,低聲說道:“斯年,劍招需與內力緊密結合,方能發揮出最大威力。你的悟性不錯,繼續努力,定能有所成就。” 這輕輕的一拍和簡短的鼓勵,讓傅斯年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堅定了他修煉的決心。這是當世高手的肯定啊。
在道長們的悉心教導下,徒弟們沉浸在全真劍法的世界裏,忘記了時間的流逝。陽光逐漸變得熾熱,灑在他們身上,但他們渾然不覺,依舊全神貫注地練習著劍招,一招一式都力求完美。
整個練武場充滿了緊張而熱烈的學習氛圍,仿佛一幅生動的武學畫卷,描繪著這些少年弟子們在武學之路上的辛勤耕耘與不懈追求。
當大家還沉浸在練習劍法的時候,馬鈺道長說道,“徒兒們,時間差不多了,去吃飯吧,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咱們學習金雁功,江湖人士,趕路得快啊,明天要好好學習啊!”
大家喊了聲“是”,“嘩”的一聲,跑光了,畢竟還都是8、9歲的小朋友,聽到吃飯跑的賊快。
在休息的時候,他們會一起在道觀的庭院裏玩耍,捉迷藏、踢毽子,這些簡單的遊戲讓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有時候,他們也會圍坐在一起,聽師兄們講述江湖上的故事,那些大俠們的英勇事跡讓他們心馳神往,更加堅定了他們成為大俠的決心。
第二天,在全真教的的山腳下,山風輕輕拂過,帶來山間草木的清新氣息,混合著泥土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此時,馬鈺道長、丘處機、王處一和郝大通隨風而立。
馬鈺道長目光掃過眾徒弟,微微點頭,神色莊重地說道:“徒兒們,接下來,為師要教授你們我全真教的輕功 —— 金雁功。這門輕功乃是我教的基本輕功,看似簡單,實則內藏玄機。若能將其練至高深境界,不僅能讓你們身輕如燕,在戰鬥中搶占先機,更能助你們在江湖中瀟灑縱橫,逃脫險境。”
言罷,他微微側身,麵向那蜿蜒而上的山路,雙腳微微分開,腳尖輕點地麵,整個人如同一根緊繃的弓弦,蓄勢待發。
刹那間,馬鈺道長身形一閃,如同一道灰色的閃電般向山上掠去。他的動作快如疾風,卻又輕盈無比,仿佛是在空中翩翩起舞。每一步踏出,都精準地落在山路的石塊或凸起之處,借力使力,身體隨之向上騰躍而起。
他的身影在山間的樹木和岩石間穿梭自如,猶如一隻靈動的金雁,轉瞬間便消失在了徒弟們的視線中,隻留下一陣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仿佛是他遠去的腳步在輕輕訴說著金雁功的奇妙。
丘處機看著目瞪口呆的徒弟們,臉上露出一絲微笑,手持拂塵輕輕一揮,說道:“金雁功的修煉,需從這上山下山開始。你們要注意步伐的節奏和唿吸的配合,利用山上的地形和植被,巧妙地借力使力,讓自己的身體更加靈活輕便。
上山時,腳步要輕快而有力,每一步都要借助腿部的力量和身體的前傾,將自己向上推送;下山時,則要控製好速度和重心,利用身體的平衡和腳部的緩衝,穩穩地落地。切不可急躁冒進,否則極易受傷。”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如同洪鍾般在徒弟們耳邊迴響,讓他們深刻地記住了這些修煉的要點。
徒弟們聞言,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向著山上跑去。傅斯年也不甘落後,他深吸一口氣,調整好自己的唿吸和心態,邁出了第一步。
起初,他覺得山路崎嶇不平,腳下的石塊和樹根不時地阻礙著他的步伐,讓他有些踉蹌。但他很快想起了丘處機道長的教導,開始留意腳下的地形,尋找可以借力的地方。他的腳步逐漸變得輕快起來,每一步落下,都能感受到腿部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將身體向上推送。
馬鈺道長微微抬起右手,輕輕比劃著說道:“當我們行走之時,需步伐沉穩,每一步落下都似與大地相連,感受氣息從腳底湧泉穴升起,順著腿部經絡緩緩上行,與此同時,心中默念心法口訣,將意念與氣息融為一體,不可有絲毫雜念。”
說著,他親自示範起來,腳步看似緩慢卻又極為沉穩,每一步都蘊含著獨特的韻律,仿佛與天地自然的節奏相契合。
弟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紛紛模仿道長的動作,但一開始卻顯得有些笨拙,不是氣息紊亂,就是步伐不穩。馬鈺道長見狀,耐心地一一糾正,不斷提醒他們要放鬆身心,專注於氣息的運行和腳步的節奏。
“至於坐時,你們如今已能在靜坐中運轉心法,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要達到更高境界,需在任何坐姿下都能自然而然地進入修煉狀態。無論是在課堂聽講,還是在房內休息,皆要時刻保持警覺,一旦坐下,便迅速調整唿吸,讓氣息在體內循環不息。”
馬鈺道長的聲音平和而舒緩,如春風拂麵,讓弟子們原本緊張的心情漸漸放鬆下來,更加專注地聆聽他的教誨。
接著,馬鈺道長又講解了臥時和立時如何運行心法的要點和訣竅,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極為詳細,生怕弟子們有所遺漏。然而,弟子們深知這境界極難達到,盡管他們努力嚐試,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困難重重。
傅斯年迴到自己的房間後,並未休息,而是立刻坐在床邊,閉上眼睛,試圖在這日常的坐姿中運轉心法。
起初,他發現很難迅速進入狀態,外界的一點細微聲響都會讓他分心,氣息也難以順暢地流轉。但傅斯年沒有放棄,不斷地調整唿吸和心態,迴憶著馬鈺道長的教導,一遍又一遍地嚐試。
經過多次的失敗與重新開始,是終於漸漸找到了感覺。是能感覺到氣息在體內緩緩流動,雖然還不夠穩定,但這小小的進步已經讓是欣喜不已。果然內功博大精深,得要多練練才行,這可是根本!
第二日,晨暉灑落在全真教的練武場上,泛起一片金黃。微風輕拂,吹動著場邊的垂柳枝葉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即將展開的武學傳承。
馬鈺道長一襲灰袍,衣袂飄飄,身姿挺拔如蒼鬆翠柏,神色莊嚴肅穆,靜靜佇立在練武場的前方。他的目光深邃而寧靜,猶如幽潭之水,蘊含著無盡的武學智慧與歲月沉澱,令人心生敬畏。
徒弟們早已整齊列隊,個個身姿矯健,精神抖擻,但此刻在道長麵前,又都收斂了少年人的活潑,眼神中滿是對新武學的熱切渴望與敬畏期待。
傅斯年身姿筆挺地站在其中,目光緊緊鎖住馬鈺道長,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指節泛白,心中暗自激動不已。
馬鈺道長微微抬手,輕輕握住腰間的長劍劍柄,緩緩抽出。長劍出鞘,發出一聲清脆悅耳的鳴響,仿佛是沉睡的蛟龍蘇醒時的吟嘯,劃破了練武場的寧靜,又似是這堂武學課程莊嚴的開場號角,瞬間吸引了所有徒弟的目光。
“徒兒們” 馬鈺道長的聲音沉穩如山,在練武場上空悠悠迴蕩,“今日便教授你們我全真劍法。此劍法乃我教先輩心血所凝,淩厲精妙,蘊含著道家至理。與內功心法相輔相成,二者合一,其威力更是驚人,足以在江湖中立足揚名。”
言罷,他手中長劍一抖,挽出一個繁複而漂亮的劍花。劍花閃爍,恰似銀蛇亂舞,劍氣四溢,絲絲縷縷的劍氣在空氣中彌漫開來,引得徒弟們一陣驚歎,眼中滿是對這高深劍法的向往與豔羨。
接著,馬鈺道長開始詳細講解劍法的招式與要訣。“全真劍法共計七七四十九式,每一式皆蘊含著道家的陰陽變化之理,剛柔並濟,虛實相生。
看這第一式,名為‘白雲出岫’,起劍時需氣沉丹田,將內力貫注於劍身,劍從腰間緩緩抽出,如同白雲從山穀中悠然升起,看似輕柔緩慢,毫無鋒芒,實則暗藏玄機,綿裏藏針。” 他一邊說著,一邊緩慢而精準地演示著劍招。
隻見他身姿如行雲流水,動作舒緩卻又精準有力。長劍在他手中,似有生命一般,隨著他的心意舞動。內力在劍身流轉,隱隱有光芒閃爍,仿佛劍身被一層淡淡的光暈所籠罩。
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從手腕的翻轉到劍身的走勢,再到腳步的挪移,都恰到好處,無不體現著這一劍招的精妙所在。
丘處機見狀,上前一步,手中長劍一抖,發出嗡嗡劍鳴。他的眼神銳利如鷹,補充道:“在使劍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唿吸的配合。出劍時唿氣,將體內真氣隨劍勢吐出,增強劍招的威力;收劍時吸氣,吸納天地靈氣入體,補充自身內力的消耗,使內力與劍招的節奏緊密契合,宛如琴瑟和鳴,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說罷,他手持長劍,快速地演示了一遍 “白雲出岫”。
丘處機與馬鈺道長的演示有所不同,他的劍招剛猛淩厲,劍風唿嘯,如猛虎下山,氣勢磅礴。每一劍刺出,都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劍氣縱橫交錯,仿佛能撕裂空氣。
他的眼神專注而堅定,身上的白色道袍隨風獵獵作響,整個人宛如戰神下凡,讓徒弟們更清晰地看到了這一劍招在不同風格下的多樣表現,也明白了劍法的剛柔變化之道。
王處一則在一旁輕聲說道:“徒兒們,還要注意劍招的變化與銜接。比如這‘白雲出岫’之後,可迅速接上‘追星趕月’,劍勢一轉,由慢變快,如流星趕月般直刺對手要害,不給對手絲毫喘息之機,讓其防不勝防。”
他手中長劍輕點,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展示著劍招之間的巧妙轉換。
王處一的動作輕盈而靈活,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優雅而致命。他的劍法看似隨意,卻又暗藏玄機,每一次劍招的變化都恰到好處,仿佛是經過了無數次的精心雕琢。
他的眼神中透著一股從容與淡定,仿佛對這劍法的奧秘早已了然於心,隻是通過手中的劍,將其緩緩道來,讓徒弟們沉浸其中,感受著劍法的精妙與魅力。
郝大通雙手抱胸,微微點頭,沉聲道:“劍法的精髓在於靈活運用,隨機應變。在實戰中,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要根據對手的招式和破綻,迅速調整自己的劍招,做到以靜製動,後發先至。用智慧駕馭劍法,方能在江湖中行走自如,克敵製勝。”
他的話語簡潔而有力,擲地有聲,讓徒弟們明白了劍法的實戰要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們在武學之路上前行的方向,使他們不再迷茫,心中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徒弟們依照道長們的教導,紛紛拔出腰間的長劍,開始練習 “白雲出岫” 這一式。我深吸一口氣,氣沉丹田,按照口訣和道長們的示範,緩緩抽出長劍。
起初,傅斯年的劍招有些生硬,內力的貫注也不夠順暢,劍身微微顫抖,仿佛在抗拒著他的掌控。但他並不氣餒,心中默念著口訣,不斷調整唿吸和劍招的力度與角度。
傅斯年迴想著馬鈺道長的動作,模仿著其身姿的起伏和手腕的翻轉,試圖讓他的劍招更加流暢自然。每一次出劍,他都專注於感受內力在劍身的流動,努力將其與劍招融合在一起。
汗水順著傅斯年的額頭滑落,滴在練武場的土地上,但他渾然不覺,眼中隻有手中的長劍和心中的劍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修煉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練武場上的劍影越來越密集,徒弟們的吆喝聲和劍鳴聲響成一片。有的徒弟已經逐漸掌握了劍招的要領,劍招使得有模有樣,劍氣隱隱而現;而有的徒弟則仍在苦苦摸索,汗水濕透了衣衫,臉上露出焦急的神色,但他們依然咬牙堅持,不肯放棄。
馬鈺道長和其他三子在徒弟們中間穿梭巡視,不時給予個別指導和糾正。當他們走到傅斯年身邊時,看到他專注的神情和逐漸熟練的劍招,相互對視一眼,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馬鈺道長輕輕拍了拍傅斯年的肩膀,低聲說道:“斯年,劍招需與內力緊密結合,方能發揮出最大威力。你的悟性不錯,繼續努力,定能有所成就。” 這輕輕的一拍和簡短的鼓勵,讓傅斯年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堅定了他修煉的決心。這是當世高手的肯定啊。
在道長們的悉心教導下,徒弟們沉浸在全真劍法的世界裏,忘記了時間的流逝。陽光逐漸變得熾熱,灑在他們身上,但他們渾然不覺,依舊全神貫注地練習著劍招,一招一式都力求完美。
整個練武場充滿了緊張而熱烈的學習氛圍,仿佛一幅生動的武學畫卷,描繪著這些少年弟子們在武學之路上的辛勤耕耘與不懈追求。
當大家還沉浸在練習劍法的時候,馬鈺道長說道,“徒兒們,時間差不多了,去吃飯吧,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咱們學習金雁功,江湖人士,趕路得快啊,明天要好好學習啊!”
大家喊了聲“是”,“嘩”的一聲,跑光了,畢竟還都是8、9歲的小朋友,聽到吃飯跑的賊快。
在休息的時候,他們會一起在道觀的庭院裏玩耍,捉迷藏、踢毽子,這些簡單的遊戲讓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有時候,他們也會圍坐在一起,聽師兄們講述江湖上的故事,那些大俠們的英勇事跡讓他們心馳神往,更加堅定了他們成為大俠的決心。
第二天,在全真教的的山腳下,山風輕輕拂過,帶來山間草木的清新氣息,混合著泥土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此時,馬鈺道長、丘處機、王處一和郝大通隨風而立。
馬鈺道長目光掃過眾徒弟,微微點頭,神色莊重地說道:“徒兒們,接下來,為師要教授你們我全真教的輕功 —— 金雁功。這門輕功乃是我教的基本輕功,看似簡單,實則內藏玄機。若能將其練至高深境界,不僅能讓你們身輕如燕,在戰鬥中搶占先機,更能助你們在江湖中瀟灑縱橫,逃脫險境。”
言罷,他微微側身,麵向那蜿蜒而上的山路,雙腳微微分開,腳尖輕點地麵,整個人如同一根緊繃的弓弦,蓄勢待發。
刹那間,馬鈺道長身形一閃,如同一道灰色的閃電般向山上掠去。他的動作快如疾風,卻又輕盈無比,仿佛是在空中翩翩起舞。每一步踏出,都精準地落在山路的石塊或凸起之處,借力使力,身體隨之向上騰躍而起。
他的身影在山間的樹木和岩石間穿梭自如,猶如一隻靈動的金雁,轉瞬間便消失在了徒弟們的視線中,隻留下一陣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仿佛是他遠去的腳步在輕輕訴說著金雁功的奇妙。
丘處機看著目瞪口呆的徒弟們,臉上露出一絲微笑,手持拂塵輕輕一揮,說道:“金雁功的修煉,需從這上山下山開始。你們要注意步伐的節奏和唿吸的配合,利用山上的地形和植被,巧妙地借力使力,讓自己的身體更加靈活輕便。
上山時,腳步要輕快而有力,每一步都要借助腿部的力量和身體的前傾,將自己向上推送;下山時,則要控製好速度和重心,利用身體的平衡和腳部的緩衝,穩穩地落地。切不可急躁冒進,否則極易受傷。”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如同洪鍾般在徒弟們耳邊迴響,讓他們深刻地記住了這些修煉的要點。
徒弟們聞言,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向著山上跑去。傅斯年也不甘落後,他深吸一口氣,調整好自己的唿吸和心態,邁出了第一步。
起初,他覺得山路崎嶇不平,腳下的石塊和樹根不時地阻礙著他的步伐,讓他有些踉蹌。但他很快想起了丘處機道長的教導,開始留意腳下的地形,尋找可以借力的地方。他的腳步逐漸變得輕快起來,每一步落下,都能感受到腿部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將身體向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