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傅斯年和尹誌平二人騎著駿馬,迎著朝陽,離開了重陽宮。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沿著蜿蜒的道路前行。起初,道路兩旁是鬱鬱蔥蔥的山林,鳥語花香,景色宜人。傅斯年和尹誌平並轡而行,偶爾交談幾句,話題多圍繞著武學心得和此次遠行的目的。
尹誌平說道:“此次前去大漠,路途遙遠,不知會遇到何種變故。聽聞那郭靖在蒙古頗有名望,也不知是怎樣的英雄人物。”
傅斯年微微一笑,迴答道:“想必是位豪傑,能得丘師叔如此看重,又在蒙古闖出這般名堂,定有其過人之處。我等此行,既能送信,又能見識一番異域風情,也算不虛此行。”
行至山林深處,道路漸漸崎嶇難行,馬匹的步伐也慢了下來。他們下馬,牽著韁繩,小心翼翼地在山間小徑上行走。突然,前方傳來一陣沙沙聲,傅斯年眼神一凜,迅速拔劍在手,尹誌平也警惕地環顧四周。
隻見一隻斑斕猛虎從草叢中竄出,張牙舞爪地撲向他們。傅斯年毫不畏懼,大喝一聲,迎上前去。他身形靈動,側身避開老虎的撲擊,反手一劍刺向老虎的背部。老虎吃痛,咆哮著轉身,揮動著粗壯的爪子再次撲來。
傅斯年施展金雁功,輕盈地躍起,在空中一個翻身,避開老虎的攻擊,同時手中長劍順勢一揮,一道劍光劃過老虎的頸部。老虎轟然倒地,掙紮了幾下便沒了動靜。
尹誌平鬆了口氣,讚歎道:“傅師弟好身手,這金雁功和劍法配合得恰到好處。”
傅斯年收劍入鞘,笑道:“多虧平日裏的修煉,關鍵時刻才能派上用場,再加上尹師兄在一旁掠陣,我才能發揮得這麽好。看來這一路,我們還需多加小心。”
他們繼續前行,穿出山林後,便是一片廣袤的平原。此時正值夏季,平原上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微風拂過,草浪起伏,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
他們策馬奔騰,盡情享受著這片刻的自由與暢快。然而,好景不長,午後時分,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雨傾盆而下。他們四處尋找避雨之處,終於在一座廢棄的廟宇中暫避風雨。
廟宇中彌漫著一股陳舊的氣息,牆壁上的壁畫已經斑駁脫落,神像也缺胳膊少腿,顯得有些陰森恐怖。他們找了個幹燥的角落,生起了一堆火,烘烤著被雨水打濕的衣物。外麵的雨越下越大,雨滴敲打在屋頂的瓦片上,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仿佛是一場激烈的戰鼓。
傅斯年望著窗外的雨幕,有些擔憂地說:“這雨不知何時才會停,若是耽誤了行程可如何是好?” 尹誌平安慰道:“無妨,我們且在此處休息一晚,待明日雨停再趕路也不遲。這一路上難免會遇到些波折,隻要我們保持警惕,定能按時到達大漠。”
夜幕降臨,雨勢漸漸減弱,最終停了下來。月光透過雲層灑在大地上,給這片靜謐的世界披上了一層銀紗。他們輪流守夜,以防有意外發生。在這寂靜的夜晚,傅斯年靜下心來,運轉內功心法,感受著體內內力的緩緩流動,為接下來的旅程養精蓄銳。
次日清晨,他們早早地起身,繼續踏上征程。隨著行程的推進,周圍的景色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原本綠色的植被變得稀疏起來,土地也越發幹燥堅硬,空氣中彌漫著塵土的氣息。我們知道,已經離大漠越來越近了。
又行了數日,終於,眼前出現了一片浩瀚無垠的沙漠。金色的沙丘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連綿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邊。他們望著眼前的壯麗景色,心中既震撼又有些忐忑。他們給馬匹喂足了水和草料,準備進入這片神秘而危險的沙漠。
剛踏入沙漠,熾熱的高溫便撲麵而來,仿佛要將人烤幹。腳下的沙子滾燙,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他們用布巾蒙住口鼻,以防沙塵吸入。他們憑借著天上的太陽和手中的羅盤辨別方向,小心翼翼地在沙漠中前行。
然而,沙漠中的環境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惡劣。狂風唿嘯著卷起漫天黃沙,遮天蔽日,讓人難以看清前方的道路。他們不得不下馬,牽著馬匹,一步一步地艱難前行。
突然,一陣沙塵暴席卷而來,傅斯年隻覺得眼前一片昏黃,狂風幾乎要將他吹倒。他緊緊地抓住韁繩,與尹誌平相互扶持,尋找著可以躲避的地方。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沙丘的背風處,他們蜷縮在那裏,等待沙塵暴的過去。狂風肆虐,沙子不停地打在他們身上,疼痛難忍。
不知過了多久,沙塵暴終於漸漸平息。他們從沙丘後走出來,繼續前行。此時,馬匹已經疲憊不堪,他們不得不放慢速度。又走了一段路程,他們發現馬匹的水已經所剩無幾,如果再找不到水源,人和馬匹都將陷入絕境。
他們四處張望,試圖尋找水源的跡象。突然,尹誌平發現遠處有一群飛鳥盤旋,心中一動,對傅斯年說:“傅師弟,你看那邊有飛鳥,想必附近有水源。我們快過去看看。” 兩人急忙牽著馬匹向飛鳥盤旋的方向走去。
果然,在一個沙丘腳下,他們找到了一泓清泉。泉水清澈見底,周圍還生長著一些耐旱的植物。他們歡唿雀躍,人和馬匹都迫不及待地痛飲起來。喝足了水,休息片刻後,他們又充滿了活力,繼續踏上了尋找郭靖的旅程。
廣袤無垠的大漠,黃沙漫天,烈日高懸,炙烤著這片荒蕪之地。遠處,幾座蒙古包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嫋嫋炊煙在燥熱的空氣中緩緩升騰。他們心中一喜,知道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他們加快速度,向著蒙古包的方向走去。
尹誌平身著道袍,身姿挺拔,神色堅毅,身旁的傅我亦是一臉肅穆,二人縱馬疾馳,馬蹄揚起陣陣黃沙,朝著郭靖所在的營地奔去。
不多時,他們便來到了營地前。尹誌平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傅斯年緊隨其後。隻見郭靖身著粗布麻衣,正在空地上全神貫注地練功。
他的動作略顯笨拙,一招一式雖有力道,但卻缺乏靈動與章法,顯然尚未領悟到武功的精髓。江南七怪則站在一旁,神色關切,不時出聲指點,但郭靖似乎領會得頗為艱難,額頭上滿是汗珠,神色間有些焦急與迷茫。
尹誌平上前幾步,拱手行禮,道:“敢問可是郭靖郭大俠?在下全真教尹誌平,奉家師丘處機之命,特來給您送信。”
郭靖聽聞,停下手中動作,連忙迴禮,道:“原來是尹道兄,久仰久仰。” 說罷,接過尹誌平遞來的信件,仔細閱讀起來。
尹誌平趁此機會,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郭靖,心中暗自思忖:“聽聞這郭靖在蒙古頗受重視,且家師對他也寄予厚望,隻是不知他武功究竟如何。”
於是,他假意說道:“郭大俠,久聞您武功高強,在下冒昧,想與您切磋幾招,也好見識見識。” 郭靖生性淳樸,雖覺有些突然,但也未多想,便點頭應允。
兩人擺好架勢,郭靖率先出手,一拳朝著尹誌平打來。尹誌平側身一閃,輕鬆避開這一擊,同時眼神敏銳地觀察著郭靖的動作和氣息。
幾招過後,尹誌平心中已然明了,這郭靖雖有一身蠻力,但卻毫無內功根基,招式之間破綻百出。他心中微微搖頭,暗道:“這般下去,兩年後的嘉興比武,如何能勝?”
想到此處,尹誌平決定不再繼續試探,他虛晃一招,跳出圈外,拱手說道:“郭大俠,今日暫且到此,在下還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 郭靖雖有些意猶未盡,但也未強留,說道:“尹道兄,日後若有機會,還望多多指教。”
尹誌平與傅斯年告辭離去,一路上,傅斯年問道:“尹師兄,你為何不與那郭靖多切磋一會兒?”
尹誌平神色凝重地說道:“這郭靖毫無內功,僅憑外家功夫,恐難成大器。我需盡快迴去告知師傅,讓他早做打算。”
迴到全真教後,尹誌平將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丘處機。丘處機聽後,眉頭緊鎖,心中憂慮不已。他深知郭靖肩負著與楊康比武的重任,若是武功不佳,不僅有損江南七怪和全真教的聲譽,更可能讓楊康在邪路上越走越遠。
馬鈺道長在一旁聽聞此事,微微歎了口氣,說道:“這郭靖心地善良,根骨也算不錯,隻是缺乏名師指點內功。我看,我需親赴大漠一趟,教導他正宗的全真內功心法,或許還有轉機。”
丘處機聞言,眼中一亮,說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勞馬鈺師兄了。”數日後,馬鈺道長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大漠的征程。
現在傅斯年的內功、劍法、金雁功也已經有點小成了,接下來他準備去古墓中,去看下傳說中的功法—《九陰真經》了!
馬鈺道長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大漠。他在郭靖的營地附近潛伏下來,暗中觀察郭靖的一舉一動。
經過幾日的觀察,他發現郭靖雖然練武刻苦,但由於缺乏內功的引導,進展緩慢,且常常因為用力過猛而導致身體疲憊不堪,甚至受傷。
馬鈺道長心中不忍,決定現身相助。一日夜晚,他趁著郭靖獨自在營地外練武之時,悄然出現在郭靖身後,輕聲說道:“郭靖,你這練武之法,恐難有大成。”
郭靖嚇了一跳,連忙轉身,隻見一位身著道袍的長者站在麵前,月光下,他的麵容慈祥而威嚴。
“你是……” 郭靖疑惑地問道。
“我乃全真教馬鈺,今日教你一段唿吸吐納的方法,可以讓你保持精力充沛,頭腦清醒。” 馬鈺道長神色和藹地說道。
郭靖聽聞,心中又驚又喜,連忙跪地拜謝:“多謝道長,郭靖感激不盡。”
馬鈺道長扶起郭靖,說道:“不必多禮,你起身吧。從即日起,我便教你這吐納的方法,但此事需保密,不可告知他人,包括你的七位師父。” 郭靖連連點頭,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馬鈺道長的一片苦心。
接下來的日子裏,馬鈺道長每日都會在夜深人靜之時,郭靖每晚都會爬上營帳附近的小山,然後開始修煉唿吸吐納的方法。
郭靖雖然資質魯鈍,但勝在勤奮刻苦,且心地善良,雜念較少,因此在內功的修煉上逐漸有了起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郭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變化。他的力量變得更加雄渾,耐力也大大增強,而且在練武時,能夠更加自如地控製自己的身體和力量,招式也越發淩厲起來。江南七怪見狀,雖然心中疑惑,但也為郭靖的進步感到高興。
而在全真教內, 傅斯年也開始了尋找古墓潭水入口之旅。他每日趁著師兄弟們修煉之際,獨自穿梭在重陽宮後山的山林之間。那山林鬱鬱蔥蔥,古木參天,靜謐而幽深,仿佛隱藏著無數的秘密。
傅斯年仔細地觀察著每一處山壁、每一條溪流、每一個山洞,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與古墓入口相關的線索。
數月過去,曆經艱辛,傅斯年終於找到了古墓的水潭入口。
那是在一次沿著一條潺潺流淌、清澈見底的小溪溯源而上的過程中,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細碎的銀光,水底圓潤光滑的石頭清晰可見。
行至一處山壁旁,傅斯年敏銳地察覺到一股細微的水汽撲麵而來,周圍的空氣也變得格外濕潤涼爽,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輕輕拂過他的臉頰。
傅斯年心中一動,停下腳步,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山壁。隻見那山壁上布滿了青苔和藤蔓,隱隱約約似乎有一個狹小的洞口被遮掩其中。當他看到那個狹小的洞口時,心中激動不已,但他還是強忍著內心的喜悅,小心翼翼地撥開藤蔓,側身鑽進洞中
洞內漆黑一片,彌漫著一股陳舊而潮濕的氣味。傅斯年摸索著向前走去,腳下的道路崎嶇不平,不時有水滴從洞頂滴落,發出清脆的聲響,在這寂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陰森恐怖。
尹誌平說道:“此次前去大漠,路途遙遠,不知會遇到何種變故。聽聞那郭靖在蒙古頗有名望,也不知是怎樣的英雄人物。”
傅斯年微微一笑,迴答道:“想必是位豪傑,能得丘師叔如此看重,又在蒙古闖出這般名堂,定有其過人之處。我等此行,既能送信,又能見識一番異域風情,也算不虛此行。”
行至山林深處,道路漸漸崎嶇難行,馬匹的步伐也慢了下來。他們下馬,牽著韁繩,小心翼翼地在山間小徑上行走。突然,前方傳來一陣沙沙聲,傅斯年眼神一凜,迅速拔劍在手,尹誌平也警惕地環顧四周。
隻見一隻斑斕猛虎從草叢中竄出,張牙舞爪地撲向他們。傅斯年毫不畏懼,大喝一聲,迎上前去。他身形靈動,側身避開老虎的撲擊,反手一劍刺向老虎的背部。老虎吃痛,咆哮著轉身,揮動著粗壯的爪子再次撲來。
傅斯年施展金雁功,輕盈地躍起,在空中一個翻身,避開老虎的攻擊,同時手中長劍順勢一揮,一道劍光劃過老虎的頸部。老虎轟然倒地,掙紮了幾下便沒了動靜。
尹誌平鬆了口氣,讚歎道:“傅師弟好身手,這金雁功和劍法配合得恰到好處。”
傅斯年收劍入鞘,笑道:“多虧平日裏的修煉,關鍵時刻才能派上用場,再加上尹師兄在一旁掠陣,我才能發揮得這麽好。看來這一路,我們還需多加小心。”
他們繼續前行,穿出山林後,便是一片廣袤的平原。此時正值夏季,平原上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微風拂過,草浪起伏,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
他們策馬奔騰,盡情享受著這片刻的自由與暢快。然而,好景不長,午後時分,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雨傾盆而下。他們四處尋找避雨之處,終於在一座廢棄的廟宇中暫避風雨。
廟宇中彌漫著一股陳舊的氣息,牆壁上的壁畫已經斑駁脫落,神像也缺胳膊少腿,顯得有些陰森恐怖。他們找了個幹燥的角落,生起了一堆火,烘烤著被雨水打濕的衣物。外麵的雨越下越大,雨滴敲打在屋頂的瓦片上,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仿佛是一場激烈的戰鼓。
傅斯年望著窗外的雨幕,有些擔憂地說:“這雨不知何時才會停,若是耽誤了行程可如何是好?” 尹誌平安慰道:“無妨,我們且在此處休息一晚,待明日雨停再趕路也不遲。這一路上難免會遇到些波折,隻要我們保持警惕,定能按時到達大漠。”
夜幕降臨,雨勢漸漸減弱,最終停了下來。月光透過雲層灑在大地上,給這片靜謐的世界披上了一層銀紗。他們輪流守夜,以防有意外發生。在這寂靜的夜晚,傅斯年靜下心來,運轉內功心法,感受著體內內力的緩緩流動,為接下來的旅程養精蓄銳。
次日清晨,他們早早地起身,繼續踏上征程。隨著行程的推進,周圍的景色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原本綠色的植被變得稀疏起來,土地也越發幹燥堅硬,空氣中彌漫著塵土的氣息。我們知道,已經離大漠越來越近了。
又行了數日,終於,眼前出現了一片浩瀚無垠的沙漠。金色的沙丘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連綿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邊。他們望著眼前的壯麗景色,心中既震撼又有些忐忑。他們給馬匹喂足了水和草料,準備進入這片神秘而危險的沙漠。
剛踏入沙漠,熾熱的高溫便撲麵而來,仿佛要將人烤幹。腳下的沙子滾燙,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他們用布巾蒙住口鼻,以防沙塵吸入。他們憑借著天上的太陽和手中的羅盤辨別方向,小心翼翼地在沙漠中前行。
然而,沙漠中的環境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惡劣。狂風唿嘯著卷起漫天黃沙,遮天蔽日,讓人難以看清前方的道路。他們不得不下馬,牽著馬匹,一步一步地艱難前行。
突然,一陣沙塵暴席卷而來,傅斯年隻覺得眼前一片昏黃,狂風幾乎要將他吹倒。他緊緊地抓住韁繩,與尹誌平相互扶持,尋找著可以躲避的地方。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沙丘的背風處,他們蜷縮在那裏,等待沙塵暴的過去。狂風肆虐,沙子不停地打在他們身上,疼痛難忍。
不知過了多久,沙塵暴終於漸漸平息。他們從沙丘後走出來,繼續前行。此時,馬匹已經疲憊不堪,他們不得不放慢速度。又走了一段路程,他們發現馬匹的水已經所剩無幾,如果再找不到水源,人和馬匹都將陷入絕境。
他們四處張望,試圖尋找水源的跡象。突然,尹誌平發現遠處有一群飛鳥盤旋,心中一動,對傅斯年說:“傅師弟,你看那邊有飛鳥,想必附近有水源。我們快過去看看。” 兩人急忙牽著馬匹向飛鳥盤旋的方向走去。
果然,在一個沙丘腳下,他們找到了一泓清泉。泉水清澈見底,周圍還生長著一些耐旱的植物。他們歡唿雀躍,人和馬匹都迫不及待地痛飲起來。喝足了水,休息片刻後,他們又充滿了活力,繼續踏上了尋找郭靖的旅程。
廣袤無垠的大漠,黃沙漫天,烈日高懸,炙烤著這片荒蕪之地。遠處,幾座蒙古包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嫋嫋炊煙在燥熱的空氣中緩緩升騰。他們心中一喜,知道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他們加快速度,向著蒙古包的方向走去。
尹誌平身著道袍,身姿挺拔,神色堅毅,身旁的傅我亦是一臉肅穆,二人縱馬疾馳,馬蹄揚起陣陣黃沙,朝著郭靖所在的營地奔去。
不多時,他們便來到了營地前。尹誌平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傅斯年緊隨其後。隻見郭靖身著粗布麻衣,正在空地上全神貫注地練功。
他的動作略顯笨拙,一招一式雖有力道,但卻缺乏靈動與章法,顯然尚未領悟到武功的精髓。江南七怪則站在一旁,神色關切,不時出聲指點,但郭靖似乎領會得頗為艱難,額頭上滿是汗珠,神色間有些焦急與迷茫。
尹誌平上前幾步,拱手行禮,道:“敢問可是郭靖郭大俠?在下全真教尹誌平,奉家師丘處機之命,特來給您送信。”
郭靖聽聞,停下手中動作,連忙迴禮,道:“原來是尹道兄,久仰久仰。” 說罷,接過尹誌平遞來的信件,仔細閱讀起來。
尹誌平趁此機會,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郭靖,心中暗自思忖:“聽聞這郭靖在蒙古頗受重視,且家師對他也寄予厚望,隻是不知他武功究竟如何。”
於是,他假意說道:“郭大俠,久聞您武功高強,在下冒昧,想與您切磋幾招,也好見識見識。” 郭靖生性淳樸,雖覺有些突然,但也未多想,便點頭應允。
兩人擺好架勢,郭靖率先出手,一拳朝著尹誌平打來。尹誌平側身一閃,輕鬆避開這一擊,同時眼神敏銳地觀察著郭靖的動作和氣息。
幾招過後,尹誌平心中已然明了,這郭靖雖有一身蠻力,但卻毫無內功根基,招式之間破綻百出。他心中微微搖頭,暗道:“這般下去,兩年後的嘉興比武,如何能勝?”
想到此處,尹誌平決定不再繼續試探,他虛晃一招,跳出圈外,拱手說道:“郭大俠,今日暫且到此,在下還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 郭靖雖有些意猶未盡,但也未強留,說道:“尹道兄,日後若有機會,還望多多指教。”
尹誌平與傅斯年告辭離去,一路上,傅斯年問道:“尹師兄,你為何不與那郭靖多切磋一會兒?”
尹誌平神色凝重地說道:“這郭靖毫無內功,僅憑外家功夫,恐難成大器。我需盡快迴去告知師傅,讓他早做打算。”
迴到全真教後,尹誌平將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丘處機。丘處機聽後,眉頭緊鎖,心中憂慮不已。他深知郭靖肩負著與楊康比武的重任,若是武功不佳,不僅有損江南七怪和全真教的聲譽,更可能讓楊康在邪路上越走越遠。
馬鈺道長在一旁聽聞此事,微微歎了口氣,說道:“這郭靖心地善良,根骨也算不錯,隻是缺乏名師指點內功。我看,我需親赴大漠一趟,教導他正宗的全真內功心法,或許還有轉機。”
丘處機聞言,眼中一亮,說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勞馬鈺師兄了。”數日後,馬鈺道長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大漠的征程。
現在傅斯年的內功、劍法、金雁功也已經有點小成了,接下來他準備去古墓中,去看下傳說中的功法—《九陰真經》了!
馬鈺道長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大漠。他在郭靖的營地附近潛伏下來,暗中觀察郭靖的一舉一動。
經過幾日的觀察,他發現郭靖雖然練武刻苦,但由於缺乏內功的引導,進展緩慢,且常常因為用力過猛而導致身體疲憊不堪,甚至受傷。
馬鈺道長心中不忍,決定現身相助。一日夜晚,他趁著郭靖獨自在營地外練武之時,悄然出現在郭靖身後,輕聲說道:“郭靖,你這練武之法,恐難有大成。”
郭靖嚇了一跳,連忙轉身,隻見一位身著道袍的長者站在麵前,月光下,他的麵容慈祥而威嚴。
“你是……” 郭靖疑惑地問道。
“我乃全真教馬鈺,今日教你一段唿吸吐納的方法,可以讓你保持精力充沛,頭腦清醒。” 馬鈺道長神色和藹地說道。
郭靖聽聞,心中又驚又喜,連忙跪地拜謝:“多謝道長,郭靖感激不盡。”
馬鈺道長扶起郭靖,說道:“不必多禮,你起身吧。從即日起,我便教你這吐納的方法,但此事需保密,不可告知他人,包括你的七位師父。” 郭靖連連點頭,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馬鈺道長的一片苦心。
接下來的日子裏,馬鈺道長每日都會在夜深人靜之時,郭靖每晚都會爬上營帳附近的小山,然後開始修煉唿吸吐納的方法。
郭靖雖然資質魯鈍,但勝在勤奮刻苦,且心地善良,雜念較少,因此在內功的修煉上逐漸有了起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郭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變化。他的力量變得更加雄渾,耐力也大大增強,而且在練武時,能夠更加自如地控製自己的身體和力量,招式也越發淩厲起來。江南七怪見狀,雖然心中疑惑,但也為郭靖的進步感到高興。
而在全真教內, 傅斯年也開始了尋找古墓潭水入口之旅。他每日趁著師兄弟們修煉之際,獨自穿梭在重陽宮後山的山林之間。那山林鬱鬱蔥蔥,古木參天,靜謐而幽深,仿佛隱藏著無數的秘密。
傅斯年仔細地觀察著每一處山壁、每一條溪流、每一個山洞,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與古墓入口相關的線索。
數月過去,曆經艱辛,傅斯年終於找到了古墓的水潭入口。
那是在一次沿著一條潺潺流淌、清澈見底的小溪溯源而上的過程中,溪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細碎的銀光,水底圓潤光滑的石頭清晰可見。
行至一處山壁旁,傅斯年敏銳地察覺到一股細微的水汽撲麵而來,周圍的空氣也變得格外濕潤涼爽,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輕輕拂過他的臉頰。
傅斯年心中一動,停下腳步,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山壁。隻見那山壁上布滿了青苔和藤蔓,隱隱約約似乎有一個狹小的洞口被遮掩其中。當他看到那個狹小的洞口時,心中激動不已,但他還是強忍著內心的喜悅,小心翼翼地撥開藤蔓,側身鑽進洞中
洞內漆黑一片,彌漫著一股陳舊而潮濕的氣味。傅斯年摸索著向前走去,腳下的道路崎嶇不平,不時有水滴從洞頂滴落,發出清脆的聲響,在這寂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陰森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