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烏孫求援,坑殺匈奴
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 作者:晨曦行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霍光請辭不久之後便因病去世,餘下一幼孫交由蘇家撫養,短短一月之間,曾經權傾朝野的霍家便迅速衰敗。霍家的崩塌,讓那些依附於霍家的官員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
這些霍係官員們深知,失去了霍家這棵大樹的庇護,他們的處境岌岌可危。在恐懼和不安的驅使下,這些霍係官員們萌生出了一個念頭:繼續聯手起來,共同抗衡劉洵和蘇家。
權力的鬥爭從來都不是簡單地除掉某一個人就能解決的。這是一場錯綜複雜、牽涉多方利益的持久戰,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謀劃。皇帝也不敢大批裁官,一則易引群臣反抗,引發朝堂動蕩;二則沒了官員支持,政令難行,皇權運轉亦會受阻。
就這樣,這場權力的鬥爭整整持續了兩年之久。在這場漫長的角逐中,劉洵展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與高超的馭下之術,巧妙運用拉攏與打壓兩手策略。
對於那些原本的霍係官員,劉洵以才識為標尺進行甄別。有能力者,他拋卻成見予以重用,使其為朝廷效力;
而沒能力者,劉洵則逐步削弱他們的權力,讓其影響力漸漸消散。最終,這些失勢之臣因犯下的罪行被囚於牢獄之中。
......
未央宮前殿。
劉洵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視著殿下的群臣,緩緩開口說道:
“諸卿,驍勇侯來信,言明烏孫王因匈奴襲擾,希望我大漢能夠出兵援助烏孫,共同對抗匈奴。諸位皆為朕之股肱,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交頭接耳,神色各異。
蘇遠楓率先出列,說道:
“陛下,匈奴經曆代先帝打壓,已無力正麵抗衡,僅能騷擾邊境。此次烏孫王求救,若應烏孫之邀與其夾擊匈奴,必能再挫其勢,穩固我朝西域地位,而後可緩緩圖謀西域。”
蘇遠楓話音落下後,殿中群臣紛紛點頭,低聲交談中滿是讚同之意,旋即,眾人齊聲附和,表達對這一策略的認可。
憑借當初推倒霍光一黨之功,蘇遠楓如今已官至丞相,在朝堂上更添幾分沉穩與威嚴。蘇家的威望再一次來到了頂點。
十餘年的休養生息,漢朝早已恢複了往昔的蓬勃生機,宛如一頭沉睡後蘇醒的雄獅。
劉洵開口說道:
“今大漢國力昌盛,兵精糧足,正是揚我大漢天威之時!烏孫王求援,此乃天賜良機,朕意已決,出兵援助烏孫,與之一同夾擊匈奴,定要讓那匈奴知道,我大漢之威嚴不可侵犯,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言罷,劉洵的目光變得更加銳利,他再度開口:
“今朕任命驍勇侯蘇遠承為大將軍,總領此次攻打匈奴全部事宜。任命田廣明為祁連將軍,韓增為前將軍,範明友為度遼將軍,共同輔佐大將軍蘇遠承。”
群臣齊聲道:“陛下聖明!”
......
三月後,敦煌城旌旗獵獵。
蘇遠承身披沉重的鎧甲,掃視著眼前整裝待發的五萬騎兵。
此前蘇遠承為了防止匈奴力量集中一處難以攻破,決定分多路包圍匈奴。
祁連將軍田廣明率領著四萬餘騎兵從西河出塞,前將軍韓增帶著三萬餘騎兵從雲中出塞,度遼將軍範明友也率領著三萬餘騎兵從張掖出塞。
而他則從敦煌出發聯合烏孫共同進攻匈奴,烏孫與匈奴相鄰,有著更準確的匈奴情報。
大軍出發了,蘇遠承率領著五萬騎兵向著烏孫的方向疾馳而去。
當蘇遠承的軍隊與烏孫的軍隊會合後,兩支軍隊合二為一,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烏孫的首領快步走到蘇遠承麵前,恭敬地行了一禮,用帶著濃重異域口音的漢話說道:
“蘇將軍,我等已探明那匈奴右穀蠡王的王庭所在。王庭位於那片幽深山穀之後,四周有匈奴精銳守衛,不過,有將軍您的漢軍相助,定能將其一舉殲滅。”
蘇遠承抱拳迴禮,目光堅定地說道:
“匈奴多次冒犯我大漢天威,如今當以雷霆之勢直搗匈奴右穀蠡王王庭,將其一舉殲滅,讓那匈奴知曉我大漢威嚴不可侵犯,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隨後,蘇遠承高聲下令:
“全體將士聽令,隨烏孫軍隊一同,直搗匈奴右穀蠡王的王庭!”
漢軍將士們齊聲高唿,聲震雲霄,整齊劃一地翻身上馬,跟隨烏孫軍隊的指引,向著匈奴王庭奔湧而去。
一路上,烏孫首領看著漢軍整齊的隊列,不禁暗自擔憂:
“漢軍如此強大,匈奴都數次敗於漢軍,隻能遠遁漠北。若我烏孫與漢朝疆土毗鄰,隻怕在其兵鋒之下,我烏孫也將不複存在啊。”
十數天後,聯軍抵達了匈奴右穀蠡王的王庭之外。隻見王庭四周營帳林立,守衛森嚴。右穀蠡王得知聯軍到來,匆忙組織匈奴士兵列陣迎戰。
蘇遠承立馬陣前,掃視著匈奴陣營,高聲下令:
“漢軍兒郎,隨我衝鋒,揚我大漢國威!”
話音剛落,漢軍將士們齊聲呐喊,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陣。
烏孫軍隊也從側翼包抄過去,形成了對匈奴的合圍之勢。
一時間,匈奴士兵被打得節節敗退。右穀蠡王在陣中見局勢危急,聲嘶力竭地吼道:
“給我頂住,誰敢後退,格殺勿論!”
蘇遠承在混亂的戰場上,一眼便鎖定了右穀蠡王。他縱馬疾馳,朝著右穀蠡王的方向衝去,沿途的匈奴士兵紛紛被他砍翻在地。
右穀蠡王看到蘇遠承衝來,心中一緊,但還是強裝鎮定,惡狠狠地說:
“漢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蘇遠承冷笑一聲,高聲迴應:
“你這蠻夷,屢次犯我大漢邊境,今日就是你的末日!”
說罷,他猛地舉起手中長刀,朝著右穀蠡王狠狠劈去。右穀蠡王連忙舉刀格擋,兩刀相交,發出一陣刺耳的金屬撞擊聲。兩人你來我往,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
幾個迴合下來,右穀蠡王漸漸體力不支,招式也開始混亂。蘇遠承瞅準時機,一個虛晃,然後猛地一刀砍向右穀蠡王的脖頸。
右穀蠡王躲避不及,被這一刀砍中,鮮血頓時噴湧而出。他瞪大了雙眼,不可置信地看著蘇遠承,緩緩地倒了下去。
蘇遠承騎在馬上,高舉著染血的長刀,大聲喊道:“右穀蠡王已死,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匈奴士兵們見首領已死,頓時軍心大亂。
戰後,烏孫首領驅馬靠近蘇遠承,臉上帶著幾分恭敬又試探地說道:
“蘇將軍,此次並肩作戰,貴軍勇猛無敵,實乃我等之幸。如今這戰俘和物資堆積如山,不知該如何分配,還望將軍明示。”
蘇遠承勒住韁繩,沉聲道:
“此番烏孫向我大漢求援,論理來說,戰場上繳獲的物資皆應歸我大漢漢軍所有。
然而,烏孫為我軍提供了右穀蠡王王庭的關鍵情報,那麽物資便按三七分,我漢軍取七成,你烏孫取三成,如此也不枉你們這番助力。”
烏孫首領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接著,蘇遠承神色冷峻,語氣決絕:
“至於這些匈奴戰俘,他們生性殘暴,屢次犯我邊境,絕不可留。全部坑殺,以儆效尤,讓匈奴知曉冒犯我大漢的下場!”
烏孫首領聽聞,心中一顫,眼中驚惶一閃而過。此次俘獲五萬餘匈奴戰俘,一想到將其盡數坑殺的血腥場景,他對殺伐果斷的蘇遠承頓生敬畏與懼意。
這些霍係官員們深知,失去了霍家這棵大樹的庇護,他們的處境岌岌可危。在恐懼和不安的驅使下,這些霍係官員們萌生出了一個念頭:繼續聯手起來,共同抗衡劉洵和蘇家。
權力的鬥爭從來都不是簡單地除掉某一個人就能解決的。這是一場錯綜複雜、牽涉多方利益的持久戰,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謀劃。皇帝也不敢大批裁官,一則易引群臣反抗,引發朝堂動蕩;二則沒了官員支持,政令難行,皇權運轉亦會受阻。
就這樣,這場權力的鬥爭整整持續了兩年之久。在這場漫長的角逐中,劉洵展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與高超的馭下之術,巧妙運用拉攏與打壓兩手策略。
對於那些原本的霍係官員,劉洵以才識為標尺進行甄別。有能力者,他拋卻成見予以重用,使其為朝廷效力;
而沒能力者,劉洵則逐步削弱他們的權力,讓其影響力漸漸消散。最終,這些失勢之臣因犯下的罪行被囚於牢獄之中。
......
未央宮前殿。
劉洵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視著殿下的群臣,緩緩開口說道:
“諸卿,驍勇侯來信,言明烏孫王因匈奴襲擾,希望我大漢能夠出兵援助烏孫,共同對抗匈奴。諸位皆為朕之股肱,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交頭接耳,神色各異。
蘇遠楓率先出列,說道:
“陛下,匈奴經曆代先帝打壓,已無力正麵抗衡,僅能騷擾邊境。此次烏孫王求救,若應烏孫之邀與其夾擊匈奴,必能再挫其勢,穩固我朝西域地位,而後可緩緩圖謀西域。”
蘇遠楓話音落下後,殿中群臣紛紛點頭,低聲交談中滿是讚同之意,旋即,眾人齊聲附和,表達對這一策略的認可。
憑借當初推倒霍光一黨之功,蘇遠楓如今已官至丞相,在朝堂上更添幾分沉穩與威嚴。蘇家的威望再一次來到了頂點。
十餘年的休養生息,漢朝早已恢複了往昔的蓬勃生機,宛如一頭沉睡後蘇醒的雄獅。
劉洵開口說道:
“今大漢國力昌盛,兵精糧足,正是揚我大漢天威之時!烏孫王求援,此乃天賜良機,朕意已決,出兵援助烏孫,與之一同夾擊匈奴,定要讓那匈奴知道,我大漢之威嚴不可侵犯,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言罷,劉洵的目光變得更加銳利,他再度開口:
“今朕任命驍勇侯蘇遠承為大將軍,總領此次攻打匈奴全部事宜。任命田廣明為祁連將軍,韓增為前將軍,範明友為度遼將軍,共同輔佐大將軍蘇遠承。”
群臣齊聲道:“陛下聖明!”
......
三月後,敦煌城旌旗獵獵。
蘇遠承身披沉重的鎧甲,掃視著眼前整裝待發的五萬騎兵。
此前蘇遠承為了防止匈奴力量集中一處難以攻破,決定分多路包圍匈奴。
祁連將軍田廣明率領著四萬餘騎兵從西河出塞,前將軍韓增帶著三萬餘騎兵從雲中出塞,度遼將軍範明友也率領著三萬餘騎兵從張掖出塞。
而他則從敦煌出發聯合烏孫共同進攻匈奴,烏孫與匈奴相鄰,有著更準確的匈奴情報。
大軍出發了,蘇遠承率領著五萬騎兵向著烏孫的方向疾馳而去。
當蘇遠承的軍隊與烏孫的軍隊會合後,兩支軍隊合二為一,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烏孫的首領快步走到蘇遠承麵前,恭敬地行了一禮,用帶著濃重異域口音的漢話說道:
“蘇將軍,我等已探明那匈奴右穀蠡王的王庭所在。王庭位於那片幽深山穀之後,四周有匈奴精銳守衛,不過,有將軍您的漢軍相助,定能將其一舉殲滅。”
蘇遠承抱拳迴禮,目光堅定地說道:
“匈奴多次冒犯我大漢天威,如今當以雷霆之勢直搗匈奴右穀蠡王王庭,將其一舉殲滅,讓那匈奴知曉我大漢威嚴不可侵犯,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隨後,蘇遠承高聲下令:
“全體將士聽令,隨烏孫軍隊一同,直搗匈奴右穀蠡王的王庭!”
漢軍將士們齊聲高唿,聲震雲霄,整齊劃一地翻身上馬,跟隨烏孫軍隊的指引,向著匈奴王庭奔湧而去。
一路上,烏孫首領看著漢軍整齊的隊列,不禁暗自擔憂:
“漢軍如此強大,匈奴都數次敗於漢軍,隻能遠遁漠北。若我烏孫與漢朝疆土毗鄰,隻怕在其兵鋒之下,我烏孫也將不複存在啊。”
十數天後,聯軍抵達了匈奴右穀蠡王的王庭之外。隻見王庭四周營帳林立,守衛森嚴。右穀蠡王得知聯軍到來,匆忙組織匈奴士兵列陣迎戰。
蘇遠承立馬陣前,掃視著匈奴陣營,高聲下令:
“漢軍兒郎,隨我衝鋒,揚我大漢國威!”
話音剛落,漢軍將士們齊聲呐喊,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陣。
烏孫軍隊也從側翼包抄過去,形成了對匈奴的合圍之勢。
一時間,匈奴士兵被打得節節敗退。右穀蠡王在陣中見局勢危急,聲嘶力竭地吼道:
“給我頂住,誰敢後退,格殺勿論!”
蘇遠承在混亂的戰場上,一眼便鎖定了右穀蠡王。他縱馬疾馳,朝著右穀蠡王的方向衝去,沿途的匈奴士兵紛紛被他砍翻在地。
右穀蠡王看到蘇遠承衝來,心中一緊,但還是強裝鎮定,惡狠狠地說:
“漢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蘇遠承冷笑一聲,高聲迴應:
“你這蠻夷,屢次犯我大漢邊境,今日就是你的末日!”
說罷,他猛地舉起手中長刀,朝著右穀蠡王狠狠劈去。右穀蠡王連忙舉刀格擋,兩刀相交,發出一陣刺耳的金屬撞擊聲。兩人你來我往,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
幾個迴合下來,右穀蠡王漸漸體力不支,招式也開始混亂。蘇遠承瞅準時機,一個虛晃,然後猛地一刀砍向右穀蠡王的脖頸。
右穀蠡王躲避不及,被這一刀砍中,鮮血頓時噴湧而出。他瞪大了雙眼,不可置信地看著蘇遠承,緩緩地倒了下去。
蘇遠承騎在馬上,高舉著染血的長刀,大聲喊道:“右穀蠡王已死,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匈奴士兵們見首領已死,頓時軍心大亂。
戰後,烏孫首領驅馬靠近蘇遠承,臉上帶著幾分恭敬又試探地說道:
“蘇將軍,此次並肩作戰,貴軍勇猛無敵,實乃我等之幸。如今這戰俘和物資堆積如山,不知該如何分配,還望將軍明示。”
蘇遠承勒住韁繩,沉聲道:
“此番烏孫向我大漢求援,論理來說,戰場上繳獲的物資皆應歸我大漢漢軍所有。
然而,烏孫為我軍提供了右穀蠡王王庭的關鍵情報,那麽物資便按三七分,我漢軍取七成,你烏孫取三成,如此也不枉你們這番助力。”
烏孫首領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接著,蘇遠承神色冷峻,語氣決絕:
“至於這些匈奴戰俘,他們生性殘暴,屢次犯我邊境,絕不可留。全部坑殺,以儆效尤,讓匈奴知曉冒犯我大漢的下場!”
烏孫首領聽聞,心中一顫,眼中驚惶一閃而過。此次俘獲五萬餘匈奴戰俘,一想到將其盡數坑殺的血腥場景,他對殺伐果斷的蘇遠承頓生敬畏與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