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霍家覆滅
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 作者:晨曦行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漢長樂宮內,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今日,是劉洵加冠之大喜日子。
加冠禮於未央宮前殿盛大舉行,群臣皆著朝服,神色肅穆。劉洵身著一襲玄色錦袍,袍上繡著金色雲紋,在燭光映照下熠熠生輝。
加冠儀式由德高望重的太祝主持。劉洵先是淨手焚香,向列祖列宗祈福。隨後,太祝莊重地拿起第一頂緇布冠,為劉洵戴上,此冠象征著他開始擁有治人之權。
劉洵微微低頭,神情專注,一舉一動盡顯恭敬。接著,第二頂皮弁冠戴上,代表著他要承擔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最後,太祝雙手捧起象征著尊貴與權力的爵弁冠,鄭重地置於劉洵頭頂,宣告他已成年,可獨立主持家國大事。
每一次加冠,劉洵都接受著群臣的朝拜與祝福。那一聲聲“陛下萬歲”響徹殿宇,如滾滾春雷,震撼人心。
霍光立於一側,眼神複雜,既有對漢室新君成長的欣慰,又隱隱透露出一絲對權力旁落的擔憂。
加冠禮畢,劉洵起身,他身姿偉岸,步伐沉穩地走上高台。
他環顧四周,朗聲道:“朕今日加冠,自此成人。當承漢室之業,興大漢之邦。定不負列祖列宗之期望,不負天下臣民之擁戴!”
......
很快,劉洵迎來了加冠後的第一朝政。
未央宮中,劉洵端坐在龍椅之上,與往昔相比,他更多了幾分曆經磨礪後的堅毅與篤定。
此前蘇遠楓曾傳話,明確表示蘇家會全力支持他加冠之後親政,這讓被奪權九年的他看到了親政掌權的曙光。不過,九年的磨煉使他清醒,不會妄想一次早朝就收迴大權。
劉洵開口,聲音洪亮清晰,在空曠的宮殿中迴蕩:
“朕如今已加冠成人,當親理朝政,為大漢社稷盡心竭力,諸位愛卿有何事,可一一奏來。”
朝堂之上,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無人率先出列。
許久,霍光緩緩站了出來,語氣恭敬卻暗藏深意:
“陛下初加冠親政,熱情可嘉,但朝政之事紛繁複雜,還需循序漸進。老臣跟隨武帝、康帝多年,熟悉諸多政務流程,願繼續為陛下分憂解難,輔助陛下處理朝政。”
霍光這話一出,殿內氣氛瞬間凝固。
大司農田延年率先站出:
“陛下,霍大人所言甚是。朝政複雜,非朝夕能通。霍大人輔佐先帝多年,經驗豐富,有他襄助,實乃大漢與陛下之幸。”
太仆杜延年緊跟道:
“田大人說得對。霍大人忠心且能力卓絕,由他輔助可保朝政平穩,陛下也能少走彎路,望陛下應允。”
一時間,不少大臣紛紛點頭,朝堂上支持霍光之聲此起彼伏,皆望向劉洵等其迴應。
劉洵神色平靜,並未流露出絲毫不滿之色,隻是聲音沉穩地開口問道:
“諸卿可以持有不同意見的?”
刹那間,朝堂上大半臣子的目光齊刷刷地轉向蘇遠楓。此前蘇家一直沒有明確表態支持劉洵親政,如今劉洵已然加冠,眾人想看看蘇家在這關鍵時刻究竟會作何抉擇。
蘇遠楓感受到眾人投來的目光,從朝臣隊列中站出,恭敬地朝著劉洵行了一禮。
“陛下已然加冠,親政乃是合乎祖製之舉。且此前陛下處理諸多朝臣奏疏,微臣皆仔細看過,所做決策無不妥之處,足見陛下處理朝政已然頗為嫻熟。
即便在理政過程中或有細微疏漏之處,然我朝人才濟濟,滿朝大臣定當齊心協力,為陛下拾遺補缺。
霍相,不知您是否認同在下這番話?”
蘇遠楓聲音清朗,在寂靜的朝堂之上清晰可聞。
霍光麵色沉靜,微微拱手後緩緩開口:
“光祿勳大人方才所言,於理有失周全。我朝政務千頭萬緒、紛繁複雜,陛下雖已行加冠之禮,然初涉朝政,諸多事宜尚需熟悉。
若此時將一應事務盡數交付陛下處置,恐有疏漏閃失危害社稷。依微臣之見,當下維持現狀為妥,待陛下對朝政運轉更加熟悉之後,再循序漸進地交接權力,如此方能確保朝局平穩、萬無一失。”
聽到霍光迴答後,宗正劉德上前說道: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微臣要彈劾冠陽侯霍雲與郎中令霍禹二人。二人仗著家族權勢,私下多次對陛下出言不敬,視陛下威嚴如無物。且在其職上玩忽職守,全然不顧朝廷法度與百姓福祉。”
霍光目光冷峻地看著劉德,聲音低沉卻透著一股威嚴:
“宗正大人,彈劾朝廷重臣可不是一件小事。您可有確鑿的證據?可不要僅憑空口無憑的幾句話,便汙蔑忠良。”
劉德毫不畏懼地迎上霍光的目光,朗聲道:
“霍相,臣自然不會信口開河,有證人為證。”
劉洵看向身側石顯,石顯會意開口:
“傳證人”
隨著這一聲令下,兩名宮廷護衛從殿外引入兩人。
劉洵目光銳利,開口問道:“你二人是何人?宗正所言是否屬實?”
兩人跪在地上,身體止不住地顫抖,聲音也帶著哭腔:
“陛下,我等是霍雲、霍禹二位大人身邊的近侍。此前在一次宴會上,兩位大人趁著酒勁大放厥詞,說陛下年少無知,所做的決策都是兒戲……小的當時就在一旁伺候,聽得真真兒的。還寫了詩詞嘲諷陛下”
話落,便將一張麻紙遞給侍衛交給了劉洵。
劉洵看完之後,讓石顯將麻紙交給霍光,而後望向霍光:
“霍相,此二人是否是霍雲、霍禹的近侍,這上麵字跡霍相可還承認。”
霍光垂眸看著麻紙,目光陰沉:
“陛下,臣平日疏於教導,未能約束好子侄,以致他們犯下大錯,是臣治家無方,辜負了陛下的信任。”
劉洵緩緩開口:
“霍相既已承認治家無方,霍雲、霍禹二人有此大逆不道之行徑,本應死罪,念在霍相多年來為朝廷殫精竭慮,網開一麵。即刻免去霍雲、霍禹所有職務與爵位,且終身不得再錄用為官,以正朝綱,以儆效尤!”
劉洵加冠禮成後的首次早朝就這樣結束了,就在這第一次早朝上,霍家便有兩名重要人物被免去官職。
......
三日後,長安城大街小巷都傳得沸沸揚揚。霍家子弟的諸多惡行也盡人皆知,且每一件都鐵證如山,這讓霍家的聲望一落千丈,霍光更是宣稱重病。
霍家一處府邸中,霍雲、霍禹、霍山三人正擁著舞姬、聽著樂聲尋歡作樂。
霍雲眉頭緊鎖,憂心忡忡道:“如今長安城裏咱們的事傳得沸沸揚揚,該怎麽辦?”
霍禹滿臉狠厲,咬著牙道:
“如今家族到了生死關頭,陛下有蘇家支持,打著大義旗號遲早要奪我們的權。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他們放鬆,殺了劉洵另立新帝,到時候妹妹(霍成君)成了太後便能參政。”
霍山猶豫著開口:“可如今祖父病重……”
霍禹繼續說道:
“父親這些年始終不願廢帝,太過心慈手軟。他總想著恪守君臣之道,若再按祖父的想法瞻前顧後,等待我們的必將是滿門覆滅的結局。唯有果斷行事,先下手為強,才能為霍家謀得一線生機。”
與此同時,丞相府中,霍光麵色紅潤,全然不見絲毫病態,正與蘇遠楓相對而坐,平靜交談。
霍光率先打破沉默:“那二人究竟是什麽時候成了你安插在我霍家的棋子?”
蘇遠楓神色坦然:“早在他們進入霍府之前,便已經是了。”
霍光繼續追問道:“如今軍中,有多少人是你們蘇家安插的眼線?”
蘇遠楓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霍相,如今長安城的任何一支軍隊,沒有我的命令,您都調動不了分毫。”
霍光先是一怔,隨即仰頭大笑起來:
“這麽多年了,我自以為權傾朝野......,如今窮途末路,隻求你留我霍家一條血脈。”
蘇遠楓拱手道:“霍相輔政之功世人共睹,遠楓定保霍氏一線香火。”說完,蘇遠楓轉身離去。
十日後,霍禹等三人謀劃讓上官太後設宴,邀魏相、許廣漢、蘇遠楓等人,欲借太後旨意斬殺眾人,廢劉洵,立霍禹為帝。
宴會上,霍禹剛下旨廢劉洵,蘇遠楓一聲令下,原本霍禹的數百護衛卻反轉將三人就地斬殺。隨後十天,其親信舉報霍家女婿,皆被抓捕,霍家僅餘霍光和一幼孫。
加冠禮於未央宮前殿盛大舉行,群臣皆著朝服,神色肅穆。劉洵身著一襲玄色錦袍,袍上繡著金色雲紋,在燭光映照下熠熠生輝。
加冠儀式由德高望重的太祝主持。劉洵先是淨手焚香,向列祖列宗祈福。隨後,太祝莊重地拿起第一頂緇布冠,為劉洵戴上,此冠象征著他開始擁有治人之權。
劉洵微微低頭,神情專注,一舉一動盡顯恭敬。接著,第二頂皮弁冠戴上,代表著他要承擔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最後,太祝雙手捧起象征著尊貴與權力的爵弁冠,鄭重地置於劉洵頭頂,宣告他已成年,可獨立主持家國大事。
每一次加冠,劉洵都接受著群臣的朝拜與祝福。那一聲聲“陛下萬歲”響徹殿宇,如滾滾春雷,震撼人心。
霍光立於一側,眼神複雜,既有對漢室新君成長的欣慰,又隱隱透露出一絲對權力旁落的擔憂。
加冠禮畢,劉洵起身,他身姿偉岸,步伐沉穩地走上高台。
他環顧四周,朗聲道:“朕今日加冠,自此成人。當承漢室之業,興大漢之邦。定不負列祖列宗之期望,不負天下臣民之擁戴!”
......
很快,劉洵迎來了加冠後的第一朝政。
未央宮中,劉洵端坐在龍椅之上,與往昔相比,他更多了幾分曆經磨礪後的堅毅與篤定。
此前蘇遠楓曾傳話,明確表示蘇家會全力支持他加冠之後親政,這讓被奪權九年的他看到了親政掌權的曙光。不過,九年的磨煉使他清醒,不會妄想一次早朝就收迴大權。
劉洵開口,聲音洪亮清晰,在空曠的宮殿中迴蕩:
“朕如今已加冠成人,當親理朝政,為大漢社稷盡心竭力,諸位愛卿有何事,可一一奏來。”
朝堂之上,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無人率先出列。
許久,霍光緩緩站了出來,語氣恭敬卻暗藏深意:
“陛下初加冠親政,熱情可嘉,但朝政之事紛繁複雜,還需循序漸進。老臣跟隨武帝、康帝多年,熟悉諸多政務流程,願繼續為陛下分憂解難,輔助陛下處理朝政。”
霍光這話一出,殿內氣氛瞬間凝固。
大司農田延年率先站出:
“陛下,霍大人所言甚是。朝政複雜,非朝夕能通。霍大人輔佐先帝多年,經驗豐富,有他襄助,實乃大漢與陛下之幸。”
太仆杜延年緊跟道:
“田大人說得對。霍大人忠心且能力卓絕,由他輔助可保朝政平穩,陛下也能少走彎路,望陛下應允。”
一時間,不少大臣紛紛點頭,朝堂上支持霍光之聲此起彼伏,皆望向劉洵等其迴應。
劉洵神色平靜,並未流露出絲毫不滿之色,隻是聲音沉穩地開口問道:
“諸卿可以持有不同意見的?”
刹那間,朝堂上大半臣子的目光齊刷刷地轉向蘇遠楓。此前蘇家一直沒有明確表態支持劉洵親政,如今劉洵已然加冠,眾人想看看蘇家在這關鍵時刻究竟會作何抉擇。
蘇遠楓感受到眾人投來的目光,從朝臣隊列中站出,恭敬地朝著劉洵行了一禮。
“陛下已然加冠,親政乃是合乎祖製之舉。且此前陛下處理諸多朝臣奏疏,微臣皆仔細看過,所做決策無不妥之處,足見陛下處理朝政已然頗為嫻熟。
即便在理政過程中或有細微疏漏之處,然我朝人才濟濟,滿朝大臣定當齊心協力,為陛下拾遺補缺。
霍相,不知您是否認同在下這番話?”
蘇遠楓聲音清朗,在寂靜的朝堂之上清晰可聞。
霍光麵色沉靜,微微拱手後緩緩開口:
“光祿勳大人方才所言,於理有失周全。我朝政務千頭萬緒、紛繁複雜,陛下雖已行加冠之禮,然初涉朝政,諸多事宜尚需熟悉。
若此時將一應事務盡數交付陛下處置,恐有疏漏閃失危害社稷。依微臣之見,當下維持現狀為妥,待陛下對朝政運轉更加熟悉之後,再循序漸進地交接權力,如此方能確保朝局平穩、萬無一失。”
聽到霍光迴答後,宗正劉德上前說道: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微臣要彈劾冠陽侯霍雲與郎中令霍禹二人。二人仗著家族權勢,私下多次對陛下出言不敬,視陛下威嚴如無物。且在其職上玩忽職守,全然不顧朝廷法度與百姓福祉。”
霍光目光冷峻地看著劉德,聲音低沉卻透著一股威嚴:
“宗正大人,彈劾朝廷重臣可不是一件小事。您可有確鑿的證據?可不要僅憑空口無憑的幾句話,便汙蔑忠良。”
劉德毫不畏懼地迎上霍光的目光,朗聲道:
“霍相,臣自然不會信口開河,有證人為證。”
劉洵看向身側石顯,石顯會意開口:
“傳證人”
隨著這一聲令下,兩名宮廷護衛從殿外引入兩人。
劉洵目光銳利,開口問道:“你二人是何人?宗正所言是否屬實?”
兩人跪在地上,身體止不住地顫抖,聲音也帶著哭腔:
“陛下,我等是霍雲、霍禹二位大人身邊的近侍。此前在一次宴會上,兩位大人趁著酒勁大放厥詞,說陛下年少無知,所做的決策都是兒戲……小的當時就在一旁伺候,聽得真真兒的。還寫了詩詞嘲諷陛下”
話落,便將一張麻紙遞給侍衛交給了劉洵。
劉洵看完之後,讓石顯將麻紙交給霍光,而後望向霍光:
“霍相,此二人是否是霍雲、霍禹的近侍,這上麵字跡霍相可還承認。”
霍光垂眸看著麻紙,目光陰沉:
“陛下,臣平日疏於教導,未能約束好子侄,以致他們犯下大錯,是臣治家無方,辜負了陛下的信任。”
劉洵緩緩開口:
“霍相既已承認治家無方,霍雲、霍禹二人有此大逆不道之行徑,本應死罪,念在霍相多年來為朝廷殫精竭慮,網開一麵。即刻免去霍雲、霍禹所有職務與爵位,且終身不得再錄用為官,以正朝綱,以儆效尤!”
劉洵加冠禮成後的首次早朝就這樣結束了,就在這第一次早朝上,霍家便有兩名重要人物被免去官職。
......
三日後,長安城大街小巷都傳得沸沸揚揚。霍家子弟的諸多惡行也盡人皆知,且每一件都鐵證如山,這讓霍家的聲望一落千丈,霍光更是宣稱重病。
霍家一處府邸中,霍雲、霍禹、霍山三人正擁著舞姬、聽著樂聲尋歡作樂。
霍雲眉頭緊鎖,憂心忡忡道:“如今長安城裏咱們的事傳得沸沸揚揚,該怎麽辦?”
霍禹滿臉狠厲,咬著牙道:
“如今家族到了生死關頭,陛下有蘇家支持,打著大義旗號遲早要奪我們的權。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他們放鬆,殺了劉洵另立新帝,到時候妹妹(霍成君)成了太後便能參政。”
霍山猶豫著開口:“可如今祖父病重……”
霍禹繼續說道:
“父親這些年始終不願廢帝,太過心慈手軟。他總想著恪守君臣之道,若再按祖父的想法瞻前顧後,等待我們的必將是滿門覆滅的結局。唯有果斷行事,先下手為強,才能為霍家謀得一線生機。”
與此同時,丞相府中,霍光麵色紅潤,全然不見絲毫病態,正與蘇遠楓相對而坐,平靜交談。
霍光率先打破沉默:“那二人究竟是什麽時候成了你安插在我霍家的棋子?”
蘇遠楓神色坦然:“早在他們進入霍府之前,便已經是了。”
霍光繼續追問道:“如今軍中,有多少人是你們蘇家安插的眼線?”
蘇遠楓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霍相,如今長安城的任何一支軍隊,沒有我的命令,您都調動不了分毫。”
霍光先是一怔,隨即仰頭大笑起來:
“這麽多年了,我自以為權傾朝野......,如今窮途末路,隻求你留我霍家一條血脈。”
蘇遠楓拱手道:“霍相輔政之功世人共睹,遠楓定保霍氏一線香火。”說完,蘇遠楓轉身離去。
十日後,霍禹等三人謀劃讓上官太後設宴,邀魏相、許廣漢、蘇遠楓等人,欲借太後旨意斬殺眾人,廢劉洵,立霍禹為帝。
宴會上,霍禹剛下旨廢劉洵,蘇遠楓一聲令下,原本霍禹的數百護衛卻反轉將三人就地斬殺。隨後十天,其親信舉報霍家女婿,皆被抓捕,霍家僅餘霍光和一幼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