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恆對於女人家之間的相處不太感興趣,故而一直在裏間看書,並未露麵。看罷了一本,忽而聽到外頭傳來賀子芝的聲音,不由心中一動,心道賀氏不好好呆在泰寧宮,來這裏作甚,便站在門邊大致聽了一會兒。
聽到賀氏想讓顧氏迴翠竹軒這裏,他一時迴憶起上輩子的事來。隻記得那顧氏與賀氏的關係很是不錯,後來因賀氏之故,還給封了貴嬪。
他依稀想起這顧氏性子溫柔活潑,在潛邸時便多**了她幾分,其餘倒沒有多的印象。不過既然與賀氏關係不錯,當年為難薑樰必也少不了她一份。
至於這一世,她受過欺壓後得賀氏解救,想必會更加依附賀氏,唯賀氏之命是從。若當真放她迴去,必讓賀氏多了個幫手。
正不悅中,又聽得薑樰說起賀氏的祥瑞恐與顧氏不合,不同意顧氏搬迴去,便不由地暗自發笑,感歎她還挺聰明。
聽到這裏,知那先前爭奪之事大抵已有了定奪,魏恆也沒了聽牆角的興致,插了一句嘴後施施然走了出去。
薑樰想他在裏間看書興許看得正入迷,半點沒想過他會有興趣來插話。自己正在這兒與賀子芝抬杠呢,他沒的突然出來,讓她不免心顫了顫。
“陛下怎麽來了,可是臣妾這裏吵到陛下了?”
魏恆按下正要起身的薑樰,在她一旁坐下:“那到沒有,朕隻是翻膩了書,出來透透氣。不想,趕巧聽到你們在議論昭儀的事,心覺皇後之言有理,便多了句嘴。”
魏恆認為她言之有理,薑樰不免有幾分不解。他難道不應該偏幫賀子芝才對的麽,哪有跟她一起孤立賀子芝的道理。
顧婉華聽得皇帝也如此說,一張小臉兒煞白。她迴不了翠竹軒,得不到賀昭儀的庇護,往後的日子可就是風雨不住了。
皇帝曉不曉得她的現狀說不準,但皇後一定知道,卻沒有解救她的意思。在這樣的縱容下,喬氏幾個還不暗地裏弄死她。
這宮裏頭,死個把人從來算不得什麽事。
顧氏這麽一想,當下著了急,撲通跪在地上便是猛一陣磕頭。
“臣妾該死,臣妾該死!沒想到因臣妾之故,害得昭儀娘娘染疾,求陛下賜罪!”
賀子芝皺了眉頭,趕緊出來說話:“陛下明鑒,婉華是否有罪,難有定論。臣妾覺得,既然臣妾已經痊愈,她搬迴翠竹軒也是無礙的。況且,臣妾自小與家人相處,也並無不妥,染病這樣的事,
哪裏能怪婉華呢。”
魏恆聽罷,略一遲疑,點點頭:“昭儀之言,也是有理。”
薑樰欲再多說兩句,斷不想輕易讓賀子芝搶了人,可剛一張開嘴,似是沉思的魏恆卻又說了下去。
“不過,此事萬不可冒險。四芳閣適宜居住,以婉華的位分居住於此已是皇後賜下的恩典。昭儀要請婉華迴去,無非心覺愧對罷了,既然婉華住得好,何故要費這番周折呢。”
薑樰在旁聽著,心中不免再度腹誹——魏恆究竟打的什麽算盤?
顧氏跪在地上,滿臉眼淚,聲音哽咽著說:“蒙皇後娘娘抬愛,能夠獨居四芳閣。隻是臣妾自知不配,心中惶恐,還望陛下和娘娘許臣妾迴翠竹軒去。”
薑樰看了眼魏恆,見他不像是要開口的意思,便莞爾笑道:“左右宮中嬪妃不多,多有空落宮殿,長此以往,豈不荒廢了。這四芳閣若無人居住,沾點人氣也好。”
魏恆聽得,雖未有言,卻點頭附和。
顧氏見迴去無望,皇帝也順著皇後的樣子,賀昭儀一張嘴又說不過,那喬氏幾個俱是看好戲的樣子,便把心一橫,又把頭磕得砰然作響:“臣妾害昭儀娘娘染病,慚愧至極,求陛下恩準臣妾出宮皇恩寺,為娘娘,為天下祈福!”
幾乎是吼出來的一句話,驚了在場的人。
賀子芝臉上微僵,她本想謀一兩個左膀右臂,不想這才剛出手拉攏顧氏,就讓顧氏迫不得已自請出家。
若是隻有皇後一人,還好應付,皇帝在這裏就……
她小心翼翼瞅了瞅皇帝,但見皇帝麵上無甚異樣,若無其事地和皇後對視一眼,嘴角含笑,壓根兒沒當顧氏一會事似的。便不由心中犯疑,開始質疑皇帝讓她進宮的目的,繼而又陷入了究竟是太後想要她進宮,還是皇帝讓她進宮的謎題之中。
若真是皇帝本人想方設法將她弄進宮來,何故還會這般**幸薑樰。時至今日,她想,她終於懂了——太後,才是她真正的靠山。
如此一想,今日結局已定,她是不好分辨的。
嬪妃輕易出不得宮,哪怕去皇恩寺祈福,顧氏主動去求也不一定求得到。魏恆淺飲了口茶,放下茶碗,在一片沉默中,隻說了一個字。
“準。”
顧氏胸口憋的一口氣霎時鬆了,整個人癱坐下去,撿迴一條命似的。至於喬容媛幾人,瞧了瞧她,這心裏頭皆不知是何種滋味。
往日仇敵出家為尼,若問原因,大抵是沒能討好皇後吧……於是個個心中有了計較,看賀昭儀時,不免多了幾分疏遠之意。
顧氏的事告一段落,薑樰餘光瞥見眾妃神情各異,心中又對魏恆今日之舉生出不解,到底沒說什麽。
那顧氏得了恩準,絲毫不敢耽誤,恐又生出變故,當即請辭。她走時小心瞧了眼賀子芝,牙齒咬得下唇煞白,腳步飛快地退下去準備出宮之事了。
魏恆又看了看薑樰,清清嗓子,總歸有些不自在。薑樰感覺到他的目光,迴看了他一眼,見他眉間微皺,眸光略帶遲疑,當即會了意,輕點了下頭算作迴應。
魏恆收迴眼神,先是飲了口茶,然後才在一片靜默中徐徐道:“既然都在這裏,朕有事宣布,就不另擇時間了。”說完稍有一頓,又清了兩聲嗓子,“這段時日,昭儀雖在泰寧宮養病,但期間卻盡心侍奉太後。皇後素來厚待後妃,知道昭儀辛苦了,再三為昭儀向朕求恩典。後宮中事,朕素來尊重皇後得決斷,此番就依皇後之言,加封昭儀為靜妃。鑒於皇後有孕在身,有心使人分擔宮中瑣事,故加賜靜妃協理後宮之權。至於冊封,倒也不急,待年後擇了吉日再說吧。”
話未畢,已聽得喬容媛細小的抽氣聲。
“但靜妃並無管理後宮之經驗,朕恐其恐辦事不周,故而不論大小決斷,需落筆於紙,加蓋鳳印方可施行。日後是否歸權於皇後,何時歸還,由皇後決斷,朕不再過問。”
賀子芝早知會有晉位,當下跪謝皇恩,再謝皇後,麵上雖然大喜,心中卻未掀起波浪,倒是忍不住腹誹起來。
她而今知道皇帝是幫著皇後的。因為,她晉位分明是太後的意思,到了皇帝嘴裏卻成了皇後的主張。
這宮裏頭的人眼尖著呢,皇帝這麽一說,哪一個還不明白她薑樰的份量。自己雖是晉位了,風頭卻被薑樰搶了去。
此番道理喬氏幾個自然也懂,免不了要掂量掂量。
薑樰卻有那麽一瞬間的迷茫,好生不明白魏恆這番話的用意,隻一味擺上笑臉,跟著說些好話。
今日晨省不平靜,兩件大事下來,時候也不早了。往常這個時候,該都退下了才是。薑樰也不想生事,便打算命幾人各自散去,豈料正待吩咐下去,賀子芝冷不丁說了句話。
“娘娘,臣妾有話要說。”
薑樰微有一愣,嘴角掛起笑:“靜妃,有話直說。”
“那臣妾就說了。”賀子芝垂下眼,徐徐道來,“既然陛下和娘娘賜臣妾協理後宮之權,臣妾便有責操心後宮之事。有句話臣妾心知問了不妥,但為皇後娘娘著想,鬥膽一問。”
薑樰本不想由她煽風點火,但知道賀子芝不是個輕言放棄的人,今日若不讓她說,來日她還會另尋機會的,也就輕點了個頭,由著她說下去了。
她知道,從賀子芝嘴裏出來的,一定不是好事。
“季春之際曆來有親蠶禮,雖然時隔親蠶禮還有兩月之久,但眼下已該著手操辦了。臣妾知道,娘娘素來怕蟲子,如今又身懷龍嗣,隻恐那些個白胖胖的蠶驚著娘娘。二來,親蠶禮用的蠶需時常檢驗,臣妾擔心有疫病過給娘娘,那便不好了。三則,行親蠶禮需齋戒一月,娘娘若這個時候齋戒,則不利於腹中龍子呀。此事應盡早有個安排才是,故而臣妾鬥膽問娘娘,該如何是好呢。”
好個賀子芝,三條理由扣下來,實在厲害。那親蠶禮乃是皇後躬親蠶事之典禮,她列出這三條,實乃居心**。
不錯,她的確怕蠕動的蟲子們,但那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上輩子她主持過多次親蠶禮,看也看慣了,哪裏還會怕。至於後兩條,規避其中不利也就是了。曆任十多位皇後,少有因為懷孕而放棄主持親蠶禮的,她若特立獨行,必會招人口舌。
況且,她若不主持,難道還讓她賀子芝來?
“靜妃多慮了,主持親蠶禮是本宮本職。年後本宮就會著手準備,其中難處也將一一克服,靜妃不必擔憂。”
不想魏恆卻橫插一句話:“朕倒是覺得靜妃之言有理。”
薑樰側頭看他,見他一臉無害地笑著看自己,心中隨之湧起一股忐忑:“陛下,靜妃之言固然有理,但臣妾身為一國之母,理當主持親蠶禮。細數本朝親蠶之禮,若非皇後即將臨盆,抑或病重,沒有哪一位皇後輕待親蠶禮。今日臣妾因小事而退卻,必將會成為眾矢之的。”
魏恆飲茶,暫且不語。
道理他知道,也怕連累了薑樰的名聲,但這一次他更偏向於賀氏,原因也有三。其一,讓賀氏代勞,可進一步平息太後的怒意,使得太後少一些針對薑樰的舉動,有利於她順利生產。其二,他這裏雖不答應,但賀氏理由充分且有心取而代之,若在太後麵前吹吹風,屆時太後施壓可就更為頭疼了。其三,那賀家在太常寺至少有兩個遠親為官,又不知有多少黨羽,若要在典禮中動些什麽手腳,也是防不勝防
的。
他承認自己有些防範過頭,但綜合這三個原因,他寧願先退一步,先平薑家威脅,再斷賀家那隻無形中越深越遠的手。
等他牢握大權,方能放心她自由行事。隻是,他站了賀氏這頭,薑樰必要多想,自己又還不到解釋的時候,怕是又要生誤會。
放下茶碗,魏恆才道:“朕知道。皇後不必擔心,既然是朕安排的,朕來解釋就是。皇後隻管安心養胎,平安生下皇嗣才是大事。”他說著,略有一停頓,輕拍薑樰的手背,溫言又道,“朕登基已有兩年,早盼著子嗣承繼大統。皇後說,是親蠶禮重要,還是皇嗣重要?”
這話沒有明說,但聽者不免要深想一層。這話裏的意思,莫不是皇後誕下皇子便要封為太子麽?想這嫡長子,確也應當封為太子的。
魏恆的話真假難辨,薑樰原是不信的,可他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許下半個承諾,又搬出皇嗣來壓自己,也就不好再分辨。
魏恆啊魏恆,一手軟刀子割得真是她遍體鱗傷。
聽到賀氏想讓顧氏迴翠竹軒這裏,他一時迴憶起上輩子的事來。隻記得那顧氏與賀氏的關係很是不錯,後來因賀氏之故,還給封了貴嬪。
他依稀想起這顧氏性子溫柔活潑,在潛邸時便多**了她幾分,其餘倒沒有多的印象。不過既然與賀氏關係不錯,當年為難薑樰必也少不了她一份。
至於這一世,她受過欺壓後得賀氏解救,想必會更加依附賀氏,唯賀氏之命是從。若當真放她迴去,必讓賀氏多了個幫手。
正不悅中,又聽得薑樰說起賀氏的祥瑞恐與顧氏不合,不同意顧氏搬迴去,便不由地暗自發笑,感歎她還挺聰明。
聽到這裏,知那先前爭奪之事大抵已有了定奪,魏恆也沒了聽牆角的興致,插了一句嘴後施施然走了出去。
薑樰想他在裏間看書興許看得正入迷,半點沒想過他會有興趣來插話。自己正在這兒與賀子芝抬杠呢,他沒的突然出來,讓她不免心顫了顫。
“陛下怎麽來了,可是臣妾這裏吵到陛下了?”
魏恆按下正要起身的薑樰,在她一旁坐下:“那到沒有,朕隻是翻膩了書,出來透透氣。不想,趕巧聽到你們在議論昭儀的事,心覺皇後之言有理,便多了句嘴。”
魏恆認為她言之有理,薑樰不免有幾分不解。他難道不應該偏幫賀子芝才對的麽,哪有跟她一起孤立賀子芝的道理。
顧婉華聽得皇帝也如此說,一張小臉兒煞白。她迴不了翠竹軒,得不到賀昭儀的庇護,往後的日子可就是風雨不住了。
皇帝曉不曉得她的現狀說不準,但皇後一定知道,卻沒有解救她的意思。在這樣的縱容下,喬氏幾個還不暗地裏弄死她。
這宮裏頭,死個把人從來算不得什麽事。
顧氏這麽一想,當下著了急,撲通跪在地上便是猛一陣磕頭。
“臣妾該死,臣妾該死!沒想到因臣妾之故,害得昭儀娘娘染疾,求陛下賜罪!”
賀子芝皺了眉頭,趕緊出來說話:“陛下明鑒,婉華是否有罪,難有定論。臣妾覺得,既然臣妾已經痊愈,她搬迴翠竹軒也是無礙的。況且,臣妾自小與家人相處,也並無不妥,染病這樣的事,
哪裏能怪婉華呢。”
魏恆聽罷,略一遲疑,點點頭:“昭儀之言,也是有理。”
薑樰欲再多說兩句,斷不想輕易讓賀子芝搶了人,可剛一張開嘴,似是沉思的魏恆卻又說了下去。
“不過,此事萬不可冒險。四芳閣適宜居住,以婉華的位分居住於此已是皇後賜下的恩典。昭儀要請婉華迴去,無非心覺愧對罷了,既然婉華住得好,何故要費這番周折呢。”
薑樰在旁聽著,心中不免再度腹誹——魏恆究竟打的什麽算盤?
顧氏跪在地上,滿臉眼淚,聲音哽咽著說:“蒙皇後娘娘抬愛,能夠獨居四芳閣。隻是臣妾自知不配,心中惶恐,還望陛下和娘娘許臣妾迴翠竹軒去。”
薑樰看了眼魏恆,見他不像是要開口的意思,便莞爾笑道:“左右宮中嬪妃不多,多有空落宮殿,長此以往,豈不荒廢了。這四芳閣若無人居住,沾點人氣也好。”
魏恆聽得,雖未有言,卻點頭附和。
顧氏見迴去無望,皇帝也順著皇後的樣子,賀昭儀一張嘴又說不過,那喬氏幾個俱是看好戲的樣子,便把心一橫,又把頭磕得砰然作響:“臣妾害昭儀娘娘染病,慚愧至極,求陛下恩準臣妾出宮皇恩寺,為娘娘,為天下祈福!”
幾乎是吼出來的一句話,驚了在場的人。
賀子芝臉上微僵,她本想謀一兩個左膀右臂,不想這才剛出手拉攏顧氏,就讓顧氏迫不得已自請出家。
若是隻有皇後一人,還好應付,皇帝在這裏就……
她小心翼翼瞅了瞅皇帝,但見皇帝麵上無甚異樣,若無其事地和皇後對視一眼,嘴角含笑,壓根兒沒當顧氏一會事似的。便不由心中犯疑,開始質疑皇帝讓她進宮的目的,繼而又陷入了究竟是太後想要她進宮,還是皇帝讓她進宮的謎題之中。
若真是皇帝本人想方設法將她弄進宮來,何故還會這般**幸薑樰。時至今日,她想,她終於懂了——太後,才是她真正的靠山。
如此一想,今日結局已定,她是不好分辨的。
嬪妃輕易出不得宮,哪怕去皇恩寺祈福,顧氏主動去求也不一定求得到。魏恆淺飲了口茶,放下茶碗,在一片沉默中,隻說了一個字。
“準。”
顧氏胸口憋的一口氣霎時鬆了,整個人癱坐下去,撿迴一條命似的。至於喬容媛幾人,瞧了瞧她,這心裏頭皆不知是何種滋味。
往日仇敵出家為尼,若問原因,大抵是沒能討好皇後吧……於是個個心中有了計較,看賀昭儀時,不免多了幾分疏遠之意。
顧氏的事告一段落,薑樰餘光瞥見眾妃神情各異,心中又對魏恆今日之舉生出不解,到底沒說什麽。
那顧氏得了恩準,絲毫不敢耽誤,恐又生出變故,當即請辭。她走時小心瞧了眼賀子芝,牙齒咬得下唇煞白,腳步飛快地退下去準備出宮之事了。
魏恆又看了看薑樰,清清嗓子,總歸有些不自在。薑樰感覺到他的目光,迴看了他一眼,見他眉間微皺,眸光略帶遲疑,當即會了意,輕點了下頭算作迴應。
魏恆收迴眼神,先是飲了口茶,然後才在一片靜默中徐徐道:“既然都在這裏,朕有事宣布,就不另擇時間了。”說完稍有一頓,又清了兩聲嗓子,“這段時日,昭儀雖在泰寧宮養病,但期間卻盡心侍奉太後。皇後素來厚待後妃,知道昭儀辛苦了,再三為昭儀向朕求恩典。後宮中事,朕素來尊重皇後得決斷,此番就依皇後之言,加封昭儀為靜妃。鑒於皇後有孕在身,有心使人分擔宮中瑣事,故加賜靜妃協理後宮之權。至於冊封,倒也不急,待年後擇了吉日再說吧。”
話未畢,已聽得喬容媛細小的抽氣聲。
“但靜妃並無管理後宮之經驗,朕恐其恐辦事不周,故而不論大小決斷,需落筆於紙,加蓋鳳印方可施行。日後是否歸權於皇後,何時歸還,由皇後決斷,朕不再過問。”
賀子芝早知會有晉位,當下跪謝皇恩,再謝皇後,麵上雖然大喜,心中卻未掀起波浪,倒是忍不住腹誹起來。
她而今知道皇帝是幫著皇後的。因為,她晉位分明是太後的意思,到了皇帝嘴裏卻成了皇後的主張。
這宮裏頭的人眼尖著呢,皇帝這麽一說,哪一個還不明白她薑樰的份量。自己雖是晉位了,風頭卻被薑樰搶了去。
此番道理喬氏幾個自然也懂,免不了要掂量掂量。
薑樰卻有那麽一瞬間的迷茫,好生不明白魏恆這番話的用意,隻一味擺上笑臉,跟著說些好話。
今日晨省不平靜,兩件大事下來,時候也不早了。往常這個時候,該都退下了才是。薑樰也不想生事,便打算命幾人各自散去,豈料正待吩咐下去,賀子芝冷不丁說了句話。
“娘娘,臣妾有話要說。”
薑樰微有一愣,嘴角掛起笑:“靜妃,有話直說。”
“那臣妾就說了。”賀子芝垂下眼,徐徐道來,“既然陛下和娘娘賜臣妾協理後宮之權,臣妾便有責操心後宮之事。有句話臣妾心知問了不妥,但為皇後娘娘著想,鬥膽一問。”
薑樰本不想由她煽風點火,但知道賀子芝不是個輕言放棄的人,今日若不讓她說,來日她還會另尋機會的,也就輕點了個頭,由著她說下去了。
她知道,從賀子芝嘴裏出來的,一定不是好事。
“季春之際曆來有親蠶禮,雖然時隔親蠶禮還有兩月之久,但眼下已該著手操辦了。臣妾知道,娘娘素來怕蟲子,如今又身懷龍嗣,隻恐那些個白胖胖的蠶驚著娘娘。二來,親蠶禮用的蠶需時常檢驗,臣妾擔心有疫病過給娘娘,那便不好了。三則,行親蠶禮需齋戒一月,娘娘若這個時候齋戒,則不利於腹中龍子呀。此事應盡早有個安排才是,故而臣妾鬥膽問娘娘,該如何是好呢。”
好個賀子芝,三條理由扣下來,實在厲害。那親蠶禮乃是皇後躬親蠶事之典禮,她列出這三條,實乃居心**。
不錯,她的確怕蠕動的蟲子們,但那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上輩子她主持過多次親蠶禮,看也看慣了,哪裏還會怕。至於後兩條,規避其中不利也就是了。曆任十多位皇後,少有因為懷孕而放棄主持親蠶禮的,她若特立獨行,必會招人口舌。
況且,她若不主持,難道還讓她賀子芝來?
“靜妃多慮了,主持親蠶禮是本宮本職。年後本宮就會著手準備,其中難處也將一一克服,靜妃不必擔憂。”
不想魏恆卻橫插一句話:“朕倒是覺得靜妃之言有理。”
薑樰側頭看他,見他一臉無害地笑著看自己,心中隨之湧起一股忐忑:“陛下,靜妃之言固然有理,但臣妾身為一國之母,理當主持親蠶禮。細數本朝親蠶之禮,若非皇後即將臨盆,抑或病重,沒有哪一位皇後輕待親蠶禮。今日臣妾因小事而退卻,必將會成為眾矢之的。”
魏恆飲茶,暫且不語。
道理他知道,也怕連累了薑樰的名聲,但這一次他更偏向於賀氏,原因也有三。其一,讓賀氏代勞,可進一步平息太後的怒意,使得太後少一些針對薑樰的舉動,有利於她順利生產。其二,他這裏雖不答應,但賀氏理由充分且有心取而代之,若在太後麵前吹吹風,屆時太後施壓可就更為頭疼了。其三,那賀家在太常寺至少有兩個遠親為官,又不知有多少黨羽,若要在典禮中動些什麽手腳,也是防不勝防
的。
他承認自己有些防範過頭,但綜合這三個原因,他寧願先退一步,先平薑家威脅,再斷賀家那隻無形中越深越遠的手。
等他牢握大權,方能放心她自由行事。隻是,他站了賀氏這頭,薑樰必要多想,自己又還不到解釋的時候,怕是又要生誤會。
放下茶碗,魏恆才道:“朕知道。皇後不必擔心,既然是朕安排的,朕來解釋就是。皇後隻管安心養胎,平安生下皇嗣才是大事。”他說著,略有一停頓,輕拍薑樰的手背,溫言又道,“朕登基已有兩年,早盼著子嗣承繼大統。皇後說,是親蠶禮重要,還是皇嗣重要?”
這話沒有明說,但聽者不免要深想一層。這話裏的意思,莫不是皇後誕下皇子便要封為太子麽?想這嫡長子,確也應當封為太子的。
魏恆的話真假難辨,薑樰原是不信的,可他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許下半個承諾,又搬出皇嗣來壓自己,也就不好再分辨。
魏恆啊魏恆,一手軟刀子割得真是她遍體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