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的病情愈發嚴重,終於,在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駕崩於養心殿。嘉慶隨即下旨,停朝三日,全國縞素。由軍機處的劉墉、和珅陪同嘉慶為乾隆守孝三日。和珅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早已秘密聯絡多方勢力,打算在乾隆駕崩之日采取行動以控製朝廷。
然而,和珅的舉動早就被劉墉與嘉慶秘密監視。就在守孝三日即將結束的當晚,和珅開始行動。在乾隆的靈位前,和珅燒完一把紙錢後喊道:“來人……!來人……!”
和珅喊罷,以為自己安排的人會進來聽令,可進來的卻是嘉慶身邊的大內侍衛安傑。和珅見不是自己人,問道:“你是何人?”
“在下是皇上身邊一等金牌侍衛安傑,不知和大人喚我何事?”安傑神色莊重地看著和珅說道。
和珅內心十分納悶,宮外他早就安排好的人怎麽突然被換了。我從門外走進殿內,向和珅拱手說道:“和大人是找您安排的人吧,他們已經被安排到別的地方等候了。他們都安好,和大人安心為先皇守孝吧,待明日一切便結束了。”
“劉安!劉大人!您這話是什麽意思?”和珅神情略顯緊張地問道。
“和大人,和中堂……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待守孝期結束,一切便可知曉。”劉墉在旁邊接過話茬說道。
“這是什麽意思?劉大人,我的人都去哪兒了?”和珅追問道。
安傑在一旁答話:“和大人!您安排在宮中之人,皆已被我等換掉。您的貼身家人也已被關押起來!和大人還想知道什麽?”
“你們這是要對我動手了嗎?太上皇屍骨未寒,你們這樣做未免太過了吧?人家是卸磨殺驢,我這兒磨還沒卸就要動手嗎?”和珅憤怒地質問道。
見和珅如此,安傑從懷中掏出嘉慶聖旨,高聲宣道:“皇上有旨,因太上皇駕崩,為防朝廷紊亂,特旨!劉墉、和珅二人主持祭奠,祭奠期間不得擅自離開乾清宮。二人職務皆由他人代勞。另外,宮內護衛皆由劉安率領手下護衛接管,不得有誤,欽此……!”
“嗬嗬嗬嗬!”和珅冷笑一聲,道:“荒唐!我乃九門提督,北京城盡在我掌控之中,隻要我一道手諭,他們便會立刻攻入紫禁城,你們這點護衛,能頂得住他們的攻擊?”
“好了!好了!和大人,您手下的那些守城將領,能換掉的都已被永璘貝勒換掉。不聽調遣的,都已變成死人!西山銳健營的官兵就駐紮在德勝門內,把守城門的官兵也都已被換掉!您就別操心了……”劉墉邊說邊在乾隆靈位前的火盆裏添了一把紙錢。
“劉大人!您!您!您早就做好這一切了吧?單等我今日上鉤?”和珅憤憤地說道。
“老爺!和老爺!我今日再稱唿您一聲老爺!自從太上皇駕崩,咱們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已經沒有任何勢力了!您若不是太上皇駕前的寵臣,恐怕此時也一命歸西了。我今日告訴和老爺,本人就是太上皇派到您身邊的人,受劉墉劉大人指派,隻要劉大人一聲令下,小人隨時可以取您性命!”從大殿外走進一人說道。和珅一看此人,驚得目瞪口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和珅的管家——馬仁。
和珅望著突然現身的管家馬仁,心中又驚又怒。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最信任的管家,竟然是太上皇安插在身邊監視自己的,而且還是劉墉指派的人。
“馬仁,你……你這個吃裏扒外的東西!我待你不薄,你為何要背叛我?”和珅氣得渾身發抖,指著馬仁罵道。
馬仁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眼中含淚說道:“老爺,我也是身不由己啊!太上皇對我有恩,他老人家的旨意我不敢不從。而且,我也深知老爺您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樹敵太多,如今太上皇駕崩,恐怕老爺您也難以善終。我這麽做,也是想給老爺您留條活路啊!”
和珅冷笑一聲:“活路?你覺得他們現在這樣對我,是給我活路嗎?”
劉墉上前一步,緩緩說道:“和大人,您莫要誤會。皇上此舉,並非要置您於死地,隻是太上皇剛駕崩,朝廷局勢不穩,皇上擔心您做出不利於朝廷的事,所以才暫時限製您的行動。隻要您老老實實待到守孝期滿,一切都會有妥善處置。”
和珅咬咬牙,心中明白此刻自己已陷入絕境,反抗也無濟於事,隻能暫且按捺住心中怒火,等待時機。
嘉慶四年的春天,紫禁城被陰霾籠罩,乾隆皇帝龍禦歸天,整個皇室沉浸在悲痛之中。身為新君的嘉慶帝,肩負起操持先皇葬禮的重任,這不僅是對父親的孝道,更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葬禮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內務府大臣英和,這位幹練且忠誠的臣子,日夜奔忙。他指揮工匠們趕製梓宮,選用的是最上等的金絲楠木,其木質堅硬、紋理細密,散發著古樸莊重的氣息。梓宮周身雕刻著繁複精美的雲龍圖案,工匠們以精湛技藝,將龍的威嚴與靈動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刀都傾注著對先皇的敬畏。
與此同時,禮部尚書德明全神貫注於製定葬禮禮儀流程。從皇帝的喪服規製,到各級官員、百姓的哀悼儀式,再到出殯時的隊伍排列,都遵循祖製,不容有絲毫差錯。他翻閱大量典籍,與同僚反複商討,力求每個細節都能彰顯皇家尊嚴與對先皇的尊崇。
終於,到了出殯的那一天。清晨,天色未明,紫禁城的鍾鼓齊鳴,聲音低沉哀婉,傳遍京城的每一個角落。嘉慶帝身著素縞麻衣,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列,神色悲戚。身後是浩浩蕩蕩的皇室宗親、文武百官,他們身著白色喪服,手持哭喪棒,哭聲一片。
送葬隊伍從紫禁城出發,緩緩向清東陵行進。道路兩旁擠滿了自發前來送行的百姓,他們跪地痛哭,表達對乾隆皇帝的緬懷。一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供品桌,擺滿了各種珍饈美饌、香燭紙錢,以供先皇在天之靈享用。
行至中途,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眾人皆驚恐不已。安傑趕忙上前,指揮侍衛們穩住梓宮,嘉慶帝則跪地祈求上蒼庇佑。就在眾人慌亂之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監顫顫巍巍地走出,他曾侍奉乾隆皇帝多年,聲音顫抖地說道:“陛下一生英明神武,定是不舍離開這江山社稷,心中尚有牽掛。”眾人聽後,紛紛伏地叩首,哭聲愈發悲慟。
經過數日的艱難跋涉,送葬隊伍終於抵達清東陵。乾隆皇帝的梓宮被緩緩放入地宮,地宮內早已布置妥當,隨葬品琳琅滿目,皆是世間珍寶。待梓宮安置完畢,工匠們開始封閉地宮大門。隨著巨大石門的緩緩關閉,乾隆皇帝的一生,也徹底塵封在了曆史的深處。
葬禮結束後,嘉慶帝望著清東陵的方向,久久佇立。他深知,父親留下的江山,如今已沉甸甸地落在了自己肩頭,而這場葬禮,既是對過去的告別,也是他開啟新征程的起點。
葬禮結束後一日,嘉慶帝在太和殿召見了和珅。和珅被押進宮時,看到原本由自己掌控的禁軍已全部換成嘉慶的心腹,心中不禁一陣悲涼。
進入殿中,和珅跪地參拜:“奴才和珅,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嘉慶帝坐在龍椅上,冷冷地看著和珅,說道:“和珅,太上皇在世時,對你寵信有加,委以重任。朕本也希望你能繼續為朝廷效力,可你卻不知收斂,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搞得朝廷烏煙瘴氣。如今還想在父皇駕崩時圖謀不軌!你可知罪?”
和珅心中一緊,但仍強裝鎮定地說道:“皇上,臣對朝廷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二心。至於貪汙受賄,皇上可問問這朝堂之上有幾個是清白之人?說奴才貪汙,隻不過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汙蔑罷了。”
嘉慶帝冷哼一聲:“到了現在,你還嘴硬。朕已經掌握了足夠證據,證明你貪汙巨額錢財,與朝中官員勾結,意圖把控朝政。來人!先將和珅打入死牢,等候處置!”我在宮門外聽到嘉慶之話,於是一擺手,安傑帶著兩名護衛進去把和珅押了出去。
處理和珅並非易事。因為和珅身份特殊,不經過審訊、拿到他的口供就處理他,於公、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於是,嘉慶下旨讓三法司會審和珅。
在刑部大堂,刑部尚書慶桂、大理寺正卿富昆、都察院左都禦史達椿三人端坐刑部公案之上。和珅被帶到堂前坐下後,慶桂首先發問:“犯官和珅,你可知罪否?”
和珅冷笑一聲,抬眼掃視著堂上的三人,眼中滿是不屑:“慶桂,你如今坐在這刑部尚書的位置上審我,可還記得當年你因失職差點被革職,是誰在皇上麵前為你求情,保你官位?”
慶桂的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嘴唇微微顫抖,卻一時語塞,不知如何作答。
“嘟……!大膽和珅,如今是我們遵旨審你,你還如此囂張,真不知天高地厚!快將你所犯之罪如實講來!”大理寺正卿富昆一拍驚堂木怒斥道。
和珅又將目光轉向大理寺正卿富昆,嘲諷道:“富昆,你大理寺積壓冤案無數,去年那樁屈打成招的命案,若不是我暗中插手,那無辜之人豈不是含冤而死?你有何顏麵坐在這裏審我?”
富昆聽後張口結舌,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他下意識地避開和珅的目光,囁嚅著:“這……這……”
左都禦史達椿怒喝道:“休得無禮!你可知道現在是三堂會審你和珅!怎能容你在此如此囂張!?”
和珅用鄙視的目光看向都察院左都禦史達椿:“達椿,你身為監察之職,卻對朝中諸多亂象視而不見。你收受地方官員賄賂,為他們遮掩不法之事,以為無人知曉麽?還在此恬不知恥地審我和珅,你有什麽資格?”
達椿臉色鐵青,猛地一拍桌子,試圖挽迴局麵:“和珅,莫要在此胡言亂語,混淆視聽!你罪證確鑿,豈容你狡辯!”
和珅卻絲毫不懼,放聲大笑:“你們三人,自身都不幹淨,有何資格審我?不過是皇上手中的提線木偶罷了。今日你們若定要給我定罪,日後朝堂之上,還有誰會信服你們的公正?”
三人被和珅懟得啞口無言,大堂內一時陷入詭異的寂靜。慶桂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麽,卻又被和珅的目光逼了迴去。富昆坐立不安,手中的驚堂木握得緊緊的,卻不敢再拍下去。達椿則目光遊移,心中暗自叫苦,本以為是一場簡單的審訊,沒想到和珅竟如此難纏,將他們的把柄一一抖出,讓這場審訊陷入僵局,不知該如何進行下去。
消息傳入宮中,嘉慶皇帝在朝堂之上大發雷霆。這時,阿桂、董誥、福康安三人出班請求審問和珅,嘉慶心想這三人應該沒問題,於是便準了他們三人的請求。
在刑部大堂,阿桂首先開口問道:“和珅,那三人皆沒有資格審問你,不知道我阿桂有沒有資格審問你呀?”
和珅抬眼,斜睨著阿桂,臉上浮起一抹嘲諷的笑意:“桂中堂,您可真是問得好。您說您有資格審我?那我倒要問問,當年在甘肅平叛之時,您手下的士卒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您身為主帥,當真一無所知?還是說,您根本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那些暴行發生?您口口聲聲要審我,可曾想過,您桂中堂能比我幹淨多少?”
阿桂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緊握著拳頭,身體微微顫抖。他怎麽也沒想到,和珅竟會在此刻翻出這陳年舊賬,而且說得有板有眼,讓他一時難以辯駁。
福康安見狀,上前一步,大聲嗬斥道:“大膽和珅,休要在此胡言亂語,汙蔑忠良!你犯下滔天罪行,今日休想逃脫製裁!”
和珅卻不慌不忙,將目光轉向福康安,冷笑一聲:“福康安大人,您又何必著急呢?您自己的事兒,難道就真的能說得清楚?您多次領軍出征,表麵上戰功赫赫,可私下裏呢?您放縱手下克扣軍餉,士卒們敢怒不敢言。您的那些戰功,都是怎麽來的?難道您不自知?您如今在此大義凜然,可曾想過那些被您壓榨的士兵們心中的怨恨?”
福康安的臉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他想要反駁,卻發現自己的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哽住了,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知道,和珅所說的這些,並非空穴來風,都是他心中的隱痛。
董誥一直沉默不語,此時忍不住開口道:“和珅,事到如今,你還不知悔改,一味地狡辯,隻會讓你的罪行更加深重。”
和珅看向董誥,眼神中充滿輕蔑:“董誥大人,您平日裏膽小怕事,朝堂之上,許多該您站出來說話的時候,您卻選擇了沉默。遇到事情,您總是畏首畏尾,不敢決斷,不能明辨事理,致使許多政務拖延,錯失良機。您這樣的人,又有什麽資格來評判我的對錯?您身為朝廷重臣,卻屍位素餐,毫無作為,難道就沒有一點愧疚之心嗎?”
董誥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低下頭,不敢直視和珅的目光。他心中清楚平日裏由於過於謹慎,不敢輕易得罪人,在許多事情上猶豫不決,導致了一些問題的積累。
阿桂、福康安和董誥麵麵相覷,他們萬萬沒想到,自己曾經的劣跡被一一揭露,讓他們在眾人麵前無地自容……
然而,和珅的舉動早就被劉墉與嘉慶秘密監視。就在守孝三日即將結束的當晚,和珅開始行動。在乾隆的靈位前,和珅燒完一把紙錢後喊道:“來人……!來人……!”
和珅喊罷,以為自己安排的人會進來聽令,可進來的卻是嘉慶身邊的大內侍衛安傑。和珅見不是自己人,問道:“你是何人?”
“在下是皇上身邊一等金牌侍衛安傑,不知和大人喚我何事?”安傑神色莊重地看著和珅說道。
和珅內心十分納悶,宮外他早就安排好的人怎麽突然被換了。我從門外走進殿內,向和珅拱手說道:“和大人是找您安排的人吧,他們已經被安排到別的地方等候了。他們都安好,和大人安心為先皇守孝吧,待明日一切便結束了。”
“劉安!劉大人!您這話是什麽意思?”和珅神情略顯緊張地問道。
“和大人,和中堂……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待守孝期結束,一切便可知曉。”劉墉在旁邊接過話茬說道。
“這是什麽意思?劉大人,我的人都去哪兒了?”和珅追問道。
安傑在一旁答話:“和大人!您安排在宮中之人,皆已被我等換掉。您的貼身家人也已被關押起來!和大人還想知道什麽?”
“你們這是要對我動手了嗎?太上皇屍骨未寒,你們這樣做未免太過了吧?人家是卸磨殺驢,我這兒磨還沒卸就要動手嗎?”和珅憤怒地質問道。
見和珅如此,安傑從懷中掏出嘉慶聖旨,高聲宣道:“皇上有旨,因太上皇駕崩,為防朝廷紊亂,特旨!劉墉、和珅二人主持祭奠,祭奠期間不得擅自離開乾清宮。二人職務皆由他人代勞。另外,宮內護衛皆由劉安率領手下護衛接管,不得有誤,欽此……!”
“嗬嗬嗬嗬!”和珅冷笑一聲,道:“荒唐!我乃九門提督,北京城盡在我掌控之中,隻要我一道手諭,他們便會立刻攻入紫禁城,你們這點護衛,能頂得住他們的攻擊?”
“好了!好了!和大人,您手下的那些守城將領,能換掉的都已被永璘貝勒換掉。不聽調遣的,都已變成死人!西山銳健營的官兵就駐紮在德勝門內,把守城門的官兵也都已被換掉!您就別操心了……”劉墉邊說邊在乾隆靈位前的火盆裏添了一把紙錢。
“劉大人!您!您!您早就做好這一切了吧?單等我今日上鉤?”和珅憤憤地說道。
“老爺!和老爺!我今日再稱唿您一聲老爺!自從太上皇駕崩,咱們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已經沒有任何勢力了!您若不是太上皇駕前的寵臣,恐怕此時也一命歸西了。我今日告訴和老爺,本人就是太上皇派到您身邊的人,受劉墉劉大人指派,隻要劉大人一聲令下,小人隨時可以取您性命!”從大殿外走進一人說道。和珅一看此人,驚得目瞪口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和珅的管家——馬仁。
和珅望著突然現身的管家馬仁,心中又驚又怒。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最信任的管家,竟然是太上皇安插在身邊監視自己的,而且還是劉墉指派的人。
“馬仁,你……你這個吃裏扒外的東西!我待你不薄,你為何要背叛我?”和珅氣得渾身發抖,指著馬仁罵道。
馬仁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眼中含淚說道:“老爺,我也是身不由己啊!太上皇對我有恩,他老人家的旨意我不敢不從。而且,我也深知老爺您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樹敵太多,如今太上皇駕崩,恐怕老爺您也難以善終。我這麽做,也是想給老爺您留條活路啊!”
和珅冷笑一聲:“活路?你覺得他們現在這樣對我,是給我活路嗎?”
劉墉上前一步,緩緩說道:“和大人,您莫要誤會。皇上此舉,並非要置您於死地,隻是太上皇剛駕崩,朝廷局勢不穩,皇上擔心您做出不利於朝廷的事,所以才暫時限製您的行動。隻要您老老實實待到守孝期滿,一切都會有妥善處置。”
和珅咬咬牙,心中明白此刻自己已陷入絕境,反抗也無濟於事,隻能暫且按捺住心中怒火,等待時機。
嘉慶四年的春天,紫禁城被陰霾籠罩,乾隆皇帝龍禦歸天,整個皇室沉浸在悲痛之中。身為新君的嘉慶帝,肩負起操持先皇葬禮的重任,這不僅是對父親的孝道,更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葬禮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內務府大臣英和,這位幹練且忠誠的臣子,日夜奔忙。他指揮工匠們趕製梓宮,選用的是最上等的金絲楠木,其木質堅硬、紋理細密,散發著古樸莊重的氣息。梓宮周身雕刻著繁複精美的雲龍圖案,工匠們以精湛技藝,將龍的威嚴與靈動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刀都傾注著對先皇的敬畏。
與此同時,禮部尚書德明全神貫注於製定葬禮禮儀流程。從皇帝的喪服規製,到各級官員、百姓的哀悼儀式,再到出殯時的隊伍排列,都遵循祖製,不容有絲毫差錯。他翻閱大量典籍,與同僚反複商討,力求每個細節都能彰顯皇家尊嚴與對先皇的尊崇。
終於,到了出殯的那一天。清晨,天色未明,紫禁城的鍾鼓齊鳴,聲音低沉哀婉,傳遍京城的每一個角落。嘉慶帝身著素縞麻衣,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列,神色悲戚。身後是浩浩蕩蕩的皇室宗親、文武百官,他們身著白色喪服,手持哭喪棒,哭聲一片。
送葬隊伍從紫禁城出發,緩緩向清東陵行進。道路兩旁擠滿了自發前來送行的百姓,他們跪地痛哭,表達對乾隆皇帝的緬懷。一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供品桌,擺滿了各種珍饈美饌、香燭紙錢,以供先皇在天之靈享用。
行至中途,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眾人皆驚恐不已。安傑趕忙上前,指揮侍衛們穩住梓宮,嘉慶帝則跪地祈求上蒼庇佑。就在眾人慌亂之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監顫顫巍巍地走出,他曾侍奉乾隆皇帝多年,聲音顫抖地說道:“陛下一生英明神武,定是不舍離開這江山社稷,心中尚有牽掛。”眾人聽後,紛紛伏地叩首,哭聲愈發悲慟。
經過數日的艱難跋涉,送葬隊伍終於抵達清東陵。乾隆皇帝的梓宮被緩緩放入地宮,地宮內早已布置妥當,隨葬品琳琅滿目,皆是世間珍寶。待梓宮安置完畢,工匠們開始封閉地宮大門。隨著巨大石門的緩緩關閉,乾隆皇帝的一生,也徹底塵封在了曆史的深處。
葬禮結束後,嘉慶帝望著清東陵的方向,久久佇立。他深知,父親留下的江山,如今已沉甸甸地落在了自己肩頭,而這場葬禮,既是對過去的告別,也是他開啟新征程的起點。
葬禮結束後一日,嘉慶帝在太和殿召見了和珅。和珅被押進宮時,看到原本由自己掌控的禁軍已全部換成嘉慶的心腹,心中不禁一陣悲涼。
進入殿中,和珅跪地參拜:“奴才和珅,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嘉慶帝坐在龍椅上,冷冷地看著和珅,說道:“和珅,太上皇在世時,對你寵信有加,委以重任。朕本也希望你能繼續為朝廷效力,可你卻不知收斂,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搞得朝廷烏煙瘴氣。如今還想在父皇駕崩時圖謀不軌!你可知罪?”
和珅心中一緊,但仍強裝鎮定地說道:“皇上,臣對朝廷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二心。至於貪汙受賄,皇上可問問這朝堂之上有幾個是清白之人?說奴才貪汙,隻不過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汙蔑罷了。”
嘉慶帝冷哼一聲:“到了現在,你還嘴硬。朕已經掌握了足夠證據,證明你貪汙巨額錢財,與朝中官員勾結,意圖把控朝政。來人!先將和珅打入死牢,等候處置!”我在宮門外聽到嘉慶之話,於是一擺手,安傑帶著兩名護衛進去把和珅押了出去。
處理和珅並非易事。因為和珅身份特殊,不經過審訊、拿到他的口供就處理他,於公、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於是,嘉慶下旨讓三法司會審和珅。
在刑部大堂,刑部尚書慶桂、大理寺正卿富昆、都察院左都禦史達椿三人端坐刑部公案之上。和珅被帶到堂前坐下後,慶桂首先發問:“犯官和珅,你可知罪否?”
和珅冷笑一聲,抬眼掃視著堂上的三人,眼中滿是不屑:“慶桂,你如今坐在這刑部尚書的位置上審我,可還記得當年你因失職差點被革職,是誰在皇上麵前為你求情,保你官位?”
慶桂的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嘴唇微微顫抖,卻一時語塞,不知如何作答。
“嘟……!大膽和珅,如今是我們遵旨審你,你還如此囂張,真不知天高地厚!快將你所犯之罪如實講來!”大理寺正卿富昆一拍驚堂木怒斥道。
和珅又將目光轉向大理寺正卿富昆,嘲諷道:“富昆,你大理寺積壓冤案無數,去年那樁屈打成招的命案,若不是我暗中插手,那無辜之人豈不是含冤而死?你有何顏麵坐在這裏審我?”
富昆聽後張口結舌,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他下意識地避開和珅的目光,囁嚅著:“這……這……”
左都禦史達椿怒喝道:“休得無禮!你可知道現在是三堂會審你和珅!怎能容你在此如此囂張!?”
和珅用鄙視的目光看向都察院左都禦史達椿:“達椿,你身為監察之職,卻對朝中諸多亂象視而不見。你收受地方官員賄賂,為他們遮掩不法之事,以為無人知曉麽?還在此恬不知恥地審我和珅,你有什麽資格?”
達椿臉色鐵青,猛地一拍桌子,試圖挽迴局麵:“和珅,莫要在此胡言亂語,混淆視聽!你罪證確鑿,豈容你狡辯!”
和珅卻絲毫不懼,放聲大笑:“你們三人,自身都不幹淨,有何資格審我?不過是皇上手中的提線木偶罷了。今日你們若定要給我定罪,日後朝堂之上,還有誰會信服你們的公正?”
三人被和珅懟得啞口無言,大堂內一時陷入詭異的寂靜。慶桂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麽,卻又被和珅的目光逼了迴去。富昆坐立不安,手中的驚堂木握得緊緊的,卻不敢再拍下去。達椿則目光遊移,心中暗自叫苦,本以為是一場簡單的審訊,沒想到和珅竟如此難纏,將他們的把柄一一抖出,讓這場審訊陷入僵局,不知該如何進行下去。
消息傳入宮中,嘉慶皇帝在朝堂之上大發雷霆。這時,阿桂、董誥、福康安三人出班請求審問和珅,嘉慶心想這三人應該沒問題,於是便準了他們三人的請求。
在刑部大堂,阿桂首先開口問道:“和珅,那三人皆沒有資格審問你,不知道我阿桂有沒有資格審問你呀?”
和珅抬眼,斜睨著阿桂,臉上浮起一抹嘲諷的笑意:“桂中堂,您可真是問得好。您說您有資格審我?那我倒要問問,當年在甘肅平叛之時,您手下的士卒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您身為主帥,當真一無所知?還是說,您根本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那些暴行發生?您口口聲聲要審我,可曾想過,您桂中堂能比我幹淨多少?”
阿桂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緊握著拳頭,身體微微顫抖。他怎麽也沒想到,和珅竟會在此刻翻出這陳年舊賬,而且說得有板有眼,讓他一時難以辯駁。
福康安見狀,上前一步,大聲嗬斥道:“大膽和珅,休要在此胡言亂語,汙蔑忠良!你犯下滔天罪行,今日休想逃脫製裁!”
和珅卻不慌不忙,將目光轉向福康安,冷笑一聲:“福康安大人,您又何必著急呢?您自己的事兒,難道就真的能說得清楚?您多次領軍出征,表麵上戰功赫赫,可私下裏呢?您放縱手下克扣軍餉,士卒們敢怒不敢言。您的那些戰功,都是怎麽來的?難道您不自知?您如今在此大義凜然,可曾想過那些被您壓榨的士兵們心中的怨恨?”
福康安的臉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他想要反駁,卻發現自己的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哽住了,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知道,和珅所說的這些,並非空穴來風,都是他心中的隱痛。
董誥一直沉默不語,此時忍不住開口道:“和珅,事到如今,你還不知悔改,一味地狡辯,隻會讓你的罪行更加深重。”
和珅看向董誥,眼神中充滿輕蔑:“董誥大人,您平日裏膽小怕事,朝堂之上,許多該您站出來說話的時候,您卻選擇了沉默。遇到事情,您總是畏首畏尾,不敢決斷,不能明辨事理,致使許多政務拖延,錯失良機。您這樣的人,又有什麽資格來評判我的對錯?您身為朝廷重臣,卻屍位素餐,毫無作為,難道就沒有一點愧疚之心嗎?”
董誥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低下頭,不敢直視和珅的目光。他心中清楚平日裏由於過於謹慎,不敢輕易得罪人,在許多事情上猶豫不決,導致了一些問題的積累。
阿桂、福康安和董誥麵麵相覷,他們萬萬沒想到,自己曾經的劣跡被一一揭露,讓他們在眾人麵前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