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墉被認定為定冊元老之後,朝中與劉墉親近的大臣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重用和晉升,大都處在了重要位置,和珅的勢力一點一點地都被排擠掉了。和珅開始心生不滿,私下裏開始活動,聯係一些自己的親信,密謀如何應對現如今的朝堂形勢。
嘉慶三年,統治大清帝國長達六十年之久的聖主乾隆,身體卻突然出現了問題。他開始頻繁生病,往日的龍精虎猛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益虛弱的身軀。
消息傳到嘉慶帝顒琰耳中,他心急如焚。顒琰自登基以來,雖為皇帝,但乾隆帝依舊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控著實權,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奉著乾隆帝,不敢有絲毫懈怠。如今聽聞父皇身體抱恙,顒琰日夜陪伴在乾隆帝的養心殿中,親自端湯送藥,悉心照料。
“皇阿瑪,今日感覺可好一些?”顒琰輕聲詢問,滿眼關切。
乾隆帝微微睜開雙眼,有氣無力地說道:“朕……朕這身子骨,怕是大不如前了。”
顒琰趕忙安慰道:“皇阿瑪吉人自有天相,定能早日康複。”
與此同時,和珅也得知了乾隆帝身體每況愈下的消息,心中不禁感到一陣不安。和珅在乾隆朝時,深受乾隆寵信,權傾朝野,積累了巨額財富。他深知,一旦乾隆帝駕崩,自己的靠山便會轟然倒塌,以嘉慶帝對自己的態度,屆時必定不會放過自己。
“不行,我得想辦法為自己找條退路。”和珅在府中來迴踱步,眉頭緊鎖。思索片刻後,他喚來了自己的心腹黨羽,開始暗中與一些官員勾結。這些官員大多是和珅在朝中的勢力,平日裏與和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和大人,如今太上皇身體不佳,我們該如何是好?”一名官員憂心忡忡地問道。
和珅冷笑一聲:“怕什麽?隻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即便太上皇龍禦歸天,我們也能保住榮華富貴。”說罷,他湊近眾人,低聲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而這一切,都被劉墉看在眼裏。劉墉察覺到了和珅的異常舉動,他知道,扳倒和珅的時機已經越來越近了。但他深知,乾隆帝一日不死,和珅便一日不倒。在這紫禁城的權力旋渦中,他必須小心翼翼地布局。
在劉墉的授意下,顒琰一方麵繼續在乾隆帝麵前表現出對和珅的尊重,每次和珅前來請安,顒琰都笑臉相迎,與他寒暄一番;另一方麵,他與劉墉悄悄地開始準備對和珅的調查和彈劾。其實嘉慶也深知,和珅黨羽眾多,勢力龐大,若想一舉扳倒他,必須要有確鑿的證據。
劉墉乃定冊元老,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朝中素有威望,深得嘉慶信任。這日,顒琰將劉墉秘密召入宮中,屏退左右後,憂心忡忡地說道:“劉愛卿,如今和珅在朝中結黨營私,意欲圖謀不軌,朕想除掉他,卻苦於沒有證據,不知愛卿有何良策?”
劉墉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和珅狡猾多端,其黨羽遍布朝野,想要獲取證據並非易事。不過,臣倒是有辦法。”
顒琰趕忙問道:“愛卿快快請講。”
劉墉緩緩說道:“臣已經安排人手,暗中監視和珅並打探消息。一旦發現和珅有何異動,臣會立刻稟報陛下,將和珅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顒琰點頭稱是:“好,此事就交由劉愛卿全權負責,務必小心行事,切不可打草驚蛇。”
劉墉領命而去,迴到府中後,立刻喚來了甄平,將任務詳細地交代了一番。甄平領命後,便安排人開始了對和珅集團的秘密監視。
與此同時,顒琰與其他皇子、大臣們依舊每日前往養心殿探望和照顧乾隆帝。一日,顒琰與幾位皇子正在養心殿外等候乾隆帝醒來,永璘突然輕聲說道:“皇上,如今皇阿瑪身體欠佳,和珅那老賊卻不知收斂,聽聞他近日與一些官員來往密切,恐怕沒安好心。”
顒琰微微皺眉,低聲說道:“朕已經有所察覺,此事切不可聲張,以免打草驚蛇。我們還是先照顧好皇阿瑪的身體要緊。”
這時,乾隆身邊的大太監王公公走了出來,說道:“諸位皇子,太上皇醒了,你們進去吧。”
眾人趕忙走進殿內,顒琰上前說道:“皇阿瑪,兒臣等前來請安,不知皇阿瑪今日身體如何?”
乾隆帝微微點頭,說道:“朕今日感覺稍好一些。你們都有心了。”
顒琰說道:“皇阿瑪為大清操勞一生,如今身體抱恙,兒臣等理當悉心照料。”
在照顧乾隆的過程中,顒琰發現和珅也時常前來。和珅表麵上對乾隆關懷備至,噓寒問暖,但顒琰卻從他的眼神中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哼,和珅,你這老賊,看你還能得意多久。”顒琰心中暗自說道。
而和珅這邊,他與黨羽們的密謀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日,和珅將幾位心腹官員召至府中,商議下一步計劃。
“大人,我們已經與幾位手握兵權的將領取得了聯係,隻要太上皇駕崩,我們便發動宮變,控製紫禁城,到時候即便嘉慶登基,也得聽我們的。”一名官員得意洋洋地說道。
和珅冷笑一聲:“不可大意,嘉慶那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燈,況且還有劉墉等人輔佐。我們還需再做些準備,確保萬無一失。”
“大人所言極是,那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做?”
和珅沉思片刻後說道:“繼續拉攏朝中官員,擴充我們的勢力。另外,密切關注嘉慶和其他大臣的動向,一旦發現有對我們不利的舉動,立刻向我匯報。”
正當和珅等人密謀之時,甄平悄悄地安排和珅府內的拜唐阿們行動起來。他們躲在和珅府中,密切注視著和府內的動靜,看到和府進進出出的官員絡繹不絕,就一一告訴了甄平。
“看來和珅他們在策劃著什麽大陰謀,我得想辦法弄清楚。”甄平暗自思忖道。
經過一番周折,甄平終於打聽到了一些消息。原來和珅打算在乾隆帝駕崩後,聯合幾位手握兵權的將領發動宮變,控製紫禁城,進而掌控朝政。甄平不敢耽擱,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劉墉。
劉墉得知後,大驚失色。他深知此事的嚴重性,立刻進宮向嘉慶帝匯報。
“陛下,大事不好。據臣的人打探,和珅打算在太上皇駕崩後發動宮變,控製紫禁城。”劉墉焦急地說道。
顒琰聽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沉思片刻後說道:“看來和珅已經狗急跳牆了。劉愛卿,此事我們必須從長計議,絕不能讓和珅的陰謀得逞。”
“劉愛卿,和珅既然打算發動宮變,必定會與手握兵權的將領勾結。你即刻派人去調查與和珅來往密切的將領,掌握他們的動向。”顒琰嚴肅地說道。
劉墉領命道:“臣遵旨。陛下,臣以為,我們還需加強紫禁城的防衛,以防和珅等人狗急跳牆,提前動手。”
顒琰點頭道:“朕已想到此節,朕會暗中調派忠誠可靠的將領加強紫禁城的守衛。另外,你讓你的人繼續監視和珅的一舉一動,一旦有新的情況,立刻向朕匯報。”
在這緊張的局勢下,乾隆帝的病情卻愈發嚴重了。一日,顒琰正在養心殿陪伴乾隆帝,乾隆帝突然拉住顒琰的手,虛弱地說道:“琰兒,朕自知大限將至,有幾句話要對你說。”
顒琰心中一酸,說道:“皇阿瑪,您吉人自有天相,定會康複的。”
乾隆帝微微搖頭,說道:“朕的身體朕自己清楚。琰兒,你登基以來,朕對你的為人和能力也看在眼裏。朕希望你日後能好好治理大清,莫要辜負朕的一番苦心。”
顒琰眼中含淚,說道:“皇阿瑪放心,兒臣定當兢兢業業,守護好祖宗的基業。”
乾隆又說道:“至於和珅,朕知道他這些年在朝中結黨營私,貪汙受賄。但朕之所以一直留著他,是因為他對朕還算忠誠,且有些事情還需他去辦。如今朕將去,你若覺得他對大清有威脅,可自行處置,但務必謹慎行事,莫要引起朝局動蕩。”
顒琰心中一動,沒想到乾隆在臨終之際會與自己談及此事。他說道:“皇阿瑪教誨,兒臣銘記於心。”
離開乾隆後,顒琰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乾隆雖默許他處置和珅,但他必須在不引起朝局動蕩的前提下,將和珅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而此時,和珅也察覺到了一些異樣。他發現近日來,宮中的守衛似乎增添了許多生麵孔,而且一些與他來往密切的官員好像也被人暗中監控著。
“難道嘉慶那小子察覺到了什麽?”和珅心中不禁有些擔憂。他立刻召來心腹商議對策。
“大人,如今情況似乎有些不妙,我們是不是要提前動手?”一名官員焦急地問道。
和珅沉思片刻後說道:“不可輕舉妄動。我們還未準備充分,此時動手,勝算不大。繼續觀察局勢,若有必要,再提前發動宮變。”
與此同時,劉墉派出去監視和珅的人也傳來了消息。他們發現有幾位將領確實與和珅來往密切,且有調兵遣將的跡象。劉墉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嘉慶帝。
“陛下,情況已經查明,與和珅勾結的幾位將領正在暗中調動兵力,似乎準備隨時發動宮變。”劉墉說道。
顒琰說道:“看來和珅他們已經迫不及待了。劉愛卿,我們必須加快行動。你立刻去聯絡朝中支持朕的大臣,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對和珅及其黨羽進行彈劾。朕這邊會繼續穩住和珅,讓他放鬆警惕。”
嘉慶帝表麵上依舊對和珅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每次見到和珅,還會與他談論一些朝堂之事,讓和珅誤以為自己並未察覺到他的陰謀。而和珅這邊,雖然心中有些疑慮,但見嘉慶帝如此,也漸漸放鬆了警惕。
然而,局勢卻在悄然間發生了變化。一日,乾隆帝的病情突然惡化,太醫們在養心殿內忙得不可開交。顒琰與諸位皇子、大臣們都在殿外焦急地等待著消息。
“皇阿瑪,您一定要挺住啊。”顒琰在心中默默祈禱著。
就在眾人焦急萬分之時,和珅卻在自己的府中與黨羽們進行著最後的密謀。
“大人,太上皇恐怕時日無多了,我們是不是該動手了?”一名官員急切地問道。
和珅目光掃過眾人,眼中閃過一絲陰鷙,緩緩開口道:“眼下情形,我們不宜操之過急。不如等乾隆駕崩守孝之日,那時人心浮動,正是絕佳時機。諸位迴去後,各自暗中整頓人馬,等待時機成熟,我們再一舉而動。”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而這邊,甄平的人得到了和珅等人打算在乾隆駕崩守孝之日有所動作的消息。甄平知道後,不敢有絲毫耽擱,一路快馬加鞭,直奔劉墉府中。見到劉墉後,趕忙將這個消息告知。
劉墉聽聞,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他深知此事重大,一刻都不敢停留,立刻進宮麵見嘉慶帝。
“陛下,大事不妙啊!和珅他們商議著,等乾隆駕崩守孝之時,便有所行動。”劉墉匆忙稟報道,語氣中滿是焦急。
顒琰聽後,神色一凜,沉吟片刻後說道:“劉愛卿莫要驚慌,朕心中已有計較。你即刻去通知那些支持朕的大臣,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按兵不動,等朕的命令行事。朕這邊也會暗中部署紫禁城的防衛事宜。”
劉墉領命匆匆離去。顒琰則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護衛安傑,秘密商討應對之策,加強紫禁城的戒備。他心裏清楚,一旦到了那時候,局勢必定複雜多變,稍有不慎,大清便可能陷入動蕩。
時間一天天過去,乾隆帝的身體每況愈下,整個朝廷都籠罩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之中。眾人都隱隱感覺到,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終於,乾隆帝駕崩的消息傳來,全國陷入一片哀傷,開始為乾隆帝舉行守孝儀式。
在守孝期間,表麵上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但暗地裏,各方勢力都在蠢蠢欲動。和珅表麵上也在守孝,可他心中的野心如同火焰一般燃燒不息,時刻盤算著如何在這個特殊時期,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嘉慶帝這邊,雖然沉浸在喪父之痛中,但他一刻也沒有放鬆警惕。在劉墉等大臣的協助下,不動聲色地密切關注著和珅等人的一舉一動,等待著應對的最佳時機。
紫禁城依舊莊嚴肅穆,靜靜地見證著這一切。在這片平靜的表象下,實則暗流湧動,一場沒有硝煙的權力博弈即將拉開帷幕。所有人都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決定著大清帝國的未來走向。
隨著守孝儀式的進行,嘉慶帝和和珅之間的較量也愈發激烈。雙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卻又都在等待著對方先露出破綻,一場決定大清命運的大劇,正在悄然上演……
在這期間,嘉慶帝深知改革勢在必行,即便和珅還未倒台,他也開始著手一些初步的舉措,試圖整頓吏治,讓朝廷風氣有所改善。劉墉、甄平等人則全力輔佐嘉慶帝,為大清的未來出謀劃策。
而和珅,仗著自己多年積累的勢力,還在做著權力的美夢,卻不知嘉慶帝早已布下了天羅地網,隻等他自投羅網……
嘉慶三年,統治大清帝國長達六十年之久的聖主乾隆,身體卻突然出現了問題。他開始頻繁生病,往日的龍精虎猛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益虛弱的身軀。
消息傳到嘉慶帝顒琰耳中,他心急如焚。顒琰自登基以來,雖為皇帝,但乾隆帝依舊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控著實權,他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奉著乾隆帝,不敢有絲毫懈怠。如今聽聞父皇身體抱恙,顒琰日夜陪伴在乾隆帝的養心殿中,親自端湯送藥,悉心照料。
“皇阿瑪,今日感覺可好一些?”顒琰輕聲詢問,滿眼關切。
乾隆帝微微睜開雙眼,有氣無力地說道:“朕……朕這身子骨,怕是大不如前了。”
顒琰趕忙安慰道:“皇阿瑪吉人自有天相,定能早日康複。”
與此同時,和珅也得知了乾隆帝身體每況愈下的消息,心中不禁感到一陣不安。和珅在乾隆朝時,深受乾隆寵信,權傾朝野,積累了巨額財富。他深知,一旦乾隆帝駕崩,自己的靠山便會轟然倒塌,以嘉慶帝對自己的態度,屆時必定不會放過自己。
“不行,我得想辦法為自己找條退路。”和珅在府中來迴踱步,眉頭緊鎖。思索片刻後,他喚來了自己的心腹黨羽,開始暗中與一些官員勾結。這些官員大多是和珅在朝中的勢力,平日裏與和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和大人,如今太上皇身體不佳,我們該如何是好?”一名官員憂心忡忡地問道。
和珅冷笑一聲:“怕什麽?隻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即便太上皇龍禦歸天,我們也能保住榮華富貴。”說罷,他湊近眾人,低聲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而這一切,都被劉墉看在眼裏。劉墉察覺到了和珅的異常舉動,他知道,扳倒和珅的時機已經越來越近了。但他深知,乾隆帝一日不死,和珅便一日不倒。在這紫禁城的權力旋渦中,他必須小心翼翼地布局。
在劉墉的授意下,顒琰一方麵繼續在乾隆帝麵前表現出對和珅的尊重,每次和珅前來請安,顒琰都笑臉相迎,與他寒暄一番;另一方麵,他與劉墉悄悄地開始準備對和珅的調查和彈劾。其實嘉慶也深知,和珅黨羽眾多,勢力龐大,若想一舉扳倒他,必須要有確鑿的證據。
劉墉乃定冊元老,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朝中素有威望,深得嘉慶信任。這日,顒琰將劉墉秘密召入宮中,屏退左右後,憂心忡忡地說道:“劉愛卿,如今和珅在朝中結黨營私,意欲圖謀不軌,朕想除掉他,卻苦於沒有證據,不知愛卿有何良策?”
劉墉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和珅狡猾多端,其黨羽遍布朝野,想要獲取證據並非易事。不過,臣倒是有辦法。”
顒琰趕忙問道:“愛卿快快請講。”
劉墉緩緩說道:“臣已經安排人手,暗中監視和珅並打探消息。一旦發現和珅有何異動,臣會立刻稟報陛下,將和珅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顒琰點頭稱是:“好,此事就交由劉愛卿全權負責,務必小心行事,切不可打草驚蛇。”
劉墉領命而去,迴到府中後,立刻喚來了甄平,將任務詳細地交代了一番。甄平領命後,便安排人開始了對和珅集團的秘密監視。
與此同時,顒琰與其他皇子、大臣們依舊每日前往養心殿探望和照顧乾隆帝。一日,顒琰與幾位皇子正在養心殿外等候乾隆帝醒來,永璘突然輕聲說道:“皇上,如今皇阿瑪身體欠佳,和珅那老賊卻不知收斂,聽聞他近日與一些官員來往密切,恐怕沒安好心。”
顒琰微微皺眉,低聲說道:“朕已經有所察覺,此事切不可聲張,以免打草驚蛇。我們還是先照顧好皇阿瑪的身體要緊。”
這時,乾隆身邊的大太監王公公走了出來,說道:“諸位皇子,太上皇醒了,你們進去吧。”
眾人趕忙走進殿內,顒琰上前說道:“皇阿瑪,兒臣等前來請安,不知皇阿瑪今日身體如何?”
乾隆帝微微點頭,說道:“朕今日感覺稍好一些。你們都有心了。”
顒琰說道:“皇阿瑪為大清操勞一生,如今身體抱恙,兒臣等理當悉心照料。”
在照顧乾隆的過程中,顒琰發現和珅也時常前來。和珅表麵上對乾隆關懷備至,噓寒問暖,但顒琰卻從他的眼神中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哼,和珅,你這老賊,看你還能得意多久。”顒琰心中暗自說道。
而和珅這邊,他與黨羽們的密謀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日,和珅將幾位心腹官員召至府中,商議下一步計劃。
“大人,我們已經與幾位手握兵權的將領取得了聯係,隻要太上皇駕崩,我們便發動宮變,控製紫禁城,到時候即便嘉慶登基,也得聽我們的。”一名官員得意洋洋地說道。
和珅冷笑一聲:“不可大意,嘉慶那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燈,況且還有劉墉等人輔佐。我們還需再做些準備,確保萬無一失。”
“大人所言極是,那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做?”
和珅沉思片刻後說道:“繼續拉攏朝中官員,擴充我們的勢力。另外,密切關注嘉慶和其他大臣的動向,一旦發現有對我們不利的舉動,立刻向我匯報。”
正當和珅等人密謀之時,甄平悄悄地安排和珅府內的拜唐阿們行動起來。他們躲在和珅府中,密切注視著和府內的動靜,看到和府進進出出的官員絡繹不絕,就一一告訴了甄平。
“看來和珅他們在策劃著什麽大陰謀,我得想辦法弄清楚。”甄平暗自思忖道。
經過一番周折,甄平終於打聽到了一些消息。原來和珅打算在乾隆帝駕崩後,聯合幾位手握兵權的將領發動宮變,控製紫禁城,進而掌控朝政。甄平不敢耽擱,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劉墉。
劉墉得知後,大驚失色。他深知此事的嚴重性,立刻進宮向嘉慶帝匯報。
“陛下,大事不好。據臣的人打探,和珅打算在太上皇駕崩後發動宮變,控製紫禁城。”劉墉焦急地說道。
顒琰聽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沉思片刻後說道:“看來和珅已經狗急跳牆了。劉愛卿,此事我們必須從長計議,絕不能讓和珅的陰謀得逞。”
“劉愛卿,和珅既然打算發動宮變,必定會與手握兵權的將領勾結。你即刻派人去調查與和珅來往密切的將領,掌握他們的動向。”顒琰嚴肅地說道。
劉墉領命道:“臣遵旨。陛下,臣以為,我們還需加強紫禁城的防衛,以防和珅等人狗急跳牆,提前動手。”
顒琰點頭道:“朕已想到此節,朕會暗中調派忠誠可靠的將領加強紫禁城的守衛。另外,你讓你的人繼續監視和珅的一舉一動,一旦有新的情況,立刻向朕匯報。”
在這緊張的局勢下,乾隆帝的病情卻愈發嚴重了。一日,顒琰正在養心殿陪伴乾隆帝,乾隆帝突然拉住顒琰的手,虛弱地說道:“琰兒,朕自知大限將至,有幾句話要對你說。”
顒琰心中一酸,說道:“皇阿瑪,您吉人自有天相,定會康複的。”
乾隆帝微微搖頭,說道:“朕的身體朕自己清楚。琰兒,你登基以來,朕對你的為人和能力也看在眼裏。朕希望你日後能好好治理大清,莫要辜負朕的一番苦心。”
顒琰眼中含淚,說道:“皇阿瑪放心,兒臣定當兢兢業業,守護好祖宗的基業。”
乾隆又說道:“至於和珅,朕知道他這些年在朝中結黨營私,貪汙受賄。但朕之所以一直留著他,是因為他對朕還算忠誠,且有些事情還需他去辦。如今朕將去,你若覺得他對大清有威脅,可自行處置,但務必謹慎行事,莫要引起朝局動蕩。”
顒琰心中一動,沒想到乾隆在臨終之際會與自己談及此事。他說道:“皇阿瑪教誨,兒臣銘記於心。”
離開乾隆後,顒琰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乾隆雖默許他處置和珅,但他必須在不引起朝局動蕩的前提下,將和珅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而此時,和珅也察覺到了一些異樣。他發現近日來,宮中的守衛似乎增添了許多生麵孔,而且一些與他來往密切的官員好像也被人暗中監控著。
“難道嘉慶那小子察覺到了什麽?”和珅心中不禁有些擔憂。他立刻召來心腹商議對策。
“大人,如今情況似乎有些不妙,我們是不是要提前動手?”一名官員焦急地問道。
和珅沉思片刻後說道:“不可輕舉妄動。我們還未準備充分,此時動手,勝算不大。繼續觀察局勢,若有必要,再提前發動宮變。”
與此同時,劉墉派出去監視和珅的人也傳來了消息。他們發現有幾位將領確實與和珅來往密切,且有調兵遣將的跡象。劉墉立刻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嘉慶帝。
“陛下,情況已經查明,與和珅勾結的幾位將領正在暗中調動兵力,似乎準備隨時發動宮變。”劉墉說道。
顒琰說道:“看來和珅他們已經迫不及待了。劉愛卿,我們必須加快行動。你立刻去聯絡朝中支持朕的大臣,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對和珅及其黨羽進行彈劾。朕這邊會繼續穩住和珅,讓他放鬆警惕。”
嘉慶帝表麵上依舊對和珅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每次見到和珅,還會與他談論一些朝堂之事,讓和珅誤以為自己並未察覺到他的陰謀。而和珅這邊,雖然心中有些疑慮,但見嘉慶帝如此,也漸漸放鬆了警惕。
然而,局勢卻在悄然間發生了變化。一日,乾隆帝的病情突然惡化,太醫們在養心殿內忙得不可開交。顒琰與諸位皇子、大臣們都在殿外焦急地等待著消息。
“皇阿瑪,您一定要挺住啊。”顒琰在心中默默祈禱著。
就在眾人焦急萬分之時,和珅卻在自己的府中與黨羽們進行著最後的密謀。
“大人,太上皇恐怕時日無多了,我們是不是該動手了?”一名官員急切地問道。
和珅目光掃過眾人,眼中閃過一絲陰鷙,緩緩開口道:“眼下情形,我們不宜操之過急。不如等乾隆駕崩守孝之日,那時人心浮動,正是絕佳時機。諸位迴去後,各自暗中整頓人馬,等待時機成熟,我們再一舉而動。”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而這邊,甄平的人得到了和珅等人打算在乾隆駕崩守孝之日有所動作的消息。甄平知道後,不敢有絲毫耽擱,一路快馬加鞭,直奔劉墉府中。見到劉墉後,趕忙將這個消息告知。
劉墉聽聞,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他深知此事重大,一刻都不敢停留,立刻進宮麵見嘉慶帝。
“陛下,大事不妙啊!和珅他們商議著,等乾隆駕崩守孝之時,便有所行動。”劉墉匆忙稟報道,語氣中滿是焦急。
顒琰聽後,神色一凜,沉吟片刻後說道:“劉愛卿莫要驚慌,朕心中已有計較。你即刻去通知那些支持朕的大臣,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按兵不動,等朕的命令行事。朕這邊也會暗中部署紫禁城的防衛事宜。”
劉墉領命匆匆離去。顒琰則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護衛安傑,秘密商討應對之策,加強紫禁城的戒備。他心裏清楚,一旦到了那時候,局勢必定複雜多變,稍有不慎,大清便可能陷入動蕩。
時間一天天過去,乾隆帝的身體每況愈下,整個朝廷都籠罩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之中。眾人都隱隱感覺到,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終於,乾隆帝駕崩的消息傳來,全國陷入一片哀傷,開始為乾隆帝舉行守孝儀式。
在守孝期間,表麵上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但暗地裏,各方勢力都在蠢蠢欲動。和珅表麵上也在守孝,可他心中的野心如同火焰一般燃燒不息,時刻盤算著如何在這個特殊時期,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嘉慶帝這邊,雖然沉浸在喪父之痛中,但他一刻也沒有放鬆警惕。在劉墉等大臣的協助下,不動聲色地密切關注著和珅等人的一舉一動,等待著應對的最佳時機。
紫禁城依舊莊嚴肅穆,靜靜地見證著這一切。在這片平靜的表象下,實則暗流湧動,一場沒有硝煙的權力博弈即將拉開帷幕。所有人都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決定著大清帝國的未來走向。
隨著守孝儀式的進行,嘉慶帝和和珅之間的較量也愈發激烈。雙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卻又都在等待著對方先露出破綻,一場決定大清命運的大劇,正在悄然上演……
在這期間,嘉慶帝深知改革勢在必行,即便和珅還未倒台,他也開始著手一些初步的舉措,試圖整頓吏治,讓朝廷風氣有所改善。劉墉、甄平等人則全力輔佐嘉慶帝,為大清的未來出謀劃策。
而和珅,仗著自己多年積累的勢力,還在做著權力的美夢,卻不知嘉慶帝早已布下了天羅地網,隻等他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