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音未落,便見聚將台西側一陣人影晃動,兩抹緋紅官袍如同火焰般迅速逼近。


    為首一人,正是翰林學士宋濂,他須發皆白,卻步履矯健,一雙眼眸中閃爍著焦急的光芒。


    緊隨其後的,是禮部尚書呂昶,他麵色凝重,眉頭緊鎖,腳下生風,幾乎是小跑著跟上宋濂的步伐。


    二人身後,還跟著一眾文臣,皆是神色慌張,衣冠略有不整,顯然是得到消息後匆忙趕來。


    與此同時,“咚!咚!咚!”一陣沉悶而有力的鼓聲,自聚將台下傳來,如雷霆震天,瞬間打破了原本凝滯的空氣。


    這鼓聲,正是大明王朝的聚將鼓,隻有皇帝要調兵遣將、禦駕親征時才會敲響。


    鼓聲一下一下,敲擊著每個人的耳膜,也敲擊著他們的心髒,原本平靜的聚將台,瞬間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台下負責警戒的親衛兵們,聽到鼓聲,立刻挺直了腰杆,手中的長戟握得更緊,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


    他們知道,這鼓聲意味著將有大事發生,或許是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而遠在皇宮、各府衙的勳貴朝臣們,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聚將鼓聲,也紛紛變了臉色。


    他們心中疑惑:發生了何事?


    為何天子要在這個時候敲響聚將鼓?


    難道……


    難道韃靼人已經攻破了幽州城的防線,天子要禦駕親征了?


    這個念頭如同野草般在眾人心中蔓延開來,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令人擔憂。


    禦駕親征,自古以來都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更何況如今的幽州戰事兇險異常,韃靼人來勢洶洶,天子若是親臨戰場,豈不是置自身於險地?


    涼國公藍玉聽到鼓聲,虎目圓睜,一把抓住身旁安陸侯吳複的胳膊,沉聲問道:“怎麽迴事?陛下這是要……”他尚未說完,西平侯沐英便快步走了過來,臉色陰沉,語氣急促地說道:“我剛得到消息,韃靼人增兵幽州,戰事吃緊!看這架勢,陛下是要禦駕親征了!”


    “胡鬧!”藍玉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幽州戰事兇險,陛下怎可輕涉險地?此事萬萬不可!”


    宋濂和呂昶已來到朱元璋麵前,二人雙雙跪倒,宋濂高聲喊道:“陛下!萬金之軀,豈可輕涉險地!臣等懇請陛下三思!”


    朱元璋看著跪在自己麵前的宋濂,緩緩開口:“宋愛卿……”


    朱元璋尚未道出完整話語,宋濂便搶先一步,以一種近乎悲愴的語氣高聲諫言:“陛下!國不可一日無君,禦駕親征,實乃輕率之舉啊!”他老淚縱橫,花白的胡須微微顫抖,仿佛下一刻就要昏厥過去。


    宋濂話音剛落,兵部侍郎胡惟庸便站了出來,他麵露憂色,語氣沉重:“陛下,韃靼人兇殘狡詐,萬一……萬一龍體安危,我大明江山豈不危矣?”他偷偷抬眼望了望朱元璋的臉色,又迅速低下頭去,心中忐忑不安。


    另一位臣子,戶部尚書沈榮,則急切地建議道:“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迅速調兵遣將,增援幽州!不如發八百裏加急折子,通知涼國公藍玉、西平侯沐英等將領,抽調兵力趕往幽州,合力抵禦韃靼!”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如此,方可解幽州燃眉之急,保我大明江山穩固!”


    朱元璋靜靜地聽著,臉色陰晴不定,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他緩緩掃視了一眼跪在麵前的眾臣,又將目光投向了遠方,仿佛在思考著什麽。


    聚將鼓聲依舊在響,一下一下,敲擊著眾人的心房。


    涼風拂過,卷起宋濂的衣袍,也卷起了眾臣心中的擔憂。


    遠處,涼國公藍玉等人得到消息後,策馬狂奔,一路疾馳而來,馬蹄聲如雷鳴般響徹整個聚將台。


    藍玉遠遠望見聚將台上黑壓壓跪倒一片的文臣,心中隱隱感到不安。


    他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大步流星地朝著聚將台走去,一邊走一邊低聲問身旁的沐英:“怎麽迴事?看這情形,莫非陛下真要禦駕親征?”沐英搖了搖頭,麵色凝重:“我也不知,但看這陣勢,恐怕不是什麽好事……”


    藍玉三步並作兩步,快速登上聚將台,來到朱元璋麵前,單膝跪地,抱拳道:“陛下!臣……”


    朱元璋尚未道出完整話語,便被另一位老臣,吏部尚書詹同打斷,“陛下,古人雲‘國君者,國之根本也’,您若有個三長兩短,我大明基業,豈非付之一炬?還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切勿以身犯險!”詹同聲淚俱下,語氣中充滿了對社稷安危的擔憂,也暗含著對天子安危的關切。


    他深深叩首,額頭觸地,久久不起。


    隨後,又有數位大臣紛紛出列,跪倒在地,齊聲勸諫。


    他們有的慷慨激昂,引經據典,力陳禦駕親征之弊端;有的聲情並茂,以古喻今,細數曆代帝王因輕率出征而導致的慘痛教訓;有的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地勸說天子以社稷為重,珍視自身安危。


    “陛下,我大明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皆仰仗陛下聖明。您若親臨戰場,萬一……萬一有個閃失,我大明江山,豈非要陷入動蕩之中?還望陛下三思啊!”一位年輕的翰林學士聲嘶力竭地喊道,他的聲音雖然略顯稚嫩,但卻充滿了真誠和擔憂。


    一時間,整個聚將台上,勸諫之聲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湧向朱元璋。


    群臣的目光,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緊緊地注視著天子所在的方向,充滿了期待,也充滿了擔憂。


    他們迫切地希望天子能夠收迴成命,放棄禦駕親征的念頭。


    朱元璋依舊沉默不語,他靜靜地聽著群臣的勸諫,臉色陰沉如水,讓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仿佛蘊藏著萬千思緒。


    “陛下……”藍玉剛想開口,卻被朱元璋抬手製止。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朕……”


    天子沉默,空氣仿佛凝固。


    群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個個屏住唿吸,大氣也不敢出,生怕驚擾了龍顏。


    剛才還嘈雜一片的聚將台,此刻鴉雀無聲,隻有凜冽的北風唿嘯而過,卷起地上落葉,發出沙沙的聲響,更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眾人感受到天子身上散發出的威壓,如同泰山壓頂,令人喘不過氣來。


    朱元璋微微皺眉,目光掃過跪伏在地的群臣,他們的臉上,有擔憂,有焦急,有恐懼,也有不解。


    他明白他們的心思,他們擔心他的安危,擔心大明的江山社稷。


    他深吸一口氣,胸腔中仿佛壓抑著一團烈火,這烈火,是憤怒,是不甘,也是無奈。


    他何嚐不知道禦駕親征的風險?


    但他更清楚,如果幽州失守,大明的北方防線將徹底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他的目光投向遠方,那裏是幽州的方向,那裏是烽火連天的戰場。


    他仿佛看到韃靼鐵騎肆虐,大明將士浴血奮戰。


    他仿佛聽到百姓的哀嚎,將士的怒吼,以及戰馬的嘶鳴。


    他的拳頭緊緊握住,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帶來一陣刺痛,卻無法緩解他心中的焦慮和不安。


    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沙啞,“朕……”


    一個字,卻如同驚雷一般,在眾人耳邊炸響。


    群臣的心髒猛地一顫,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盯著天子,等待著他的最終決定。


    朱元璋停頓了一下,目光落在藍玉身上,“藍玉……”


    藍玉渾身一震,連忙抱拳道:“臣在!”


    “幽州戰事,刻不容緩……”朱元璋的聲音依舊低沉,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藍玉的心沉了下去


    朱元璋再次停頓,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遠方,一字一頓地說道:“傳……”


    “傳朕旨意,大軍即刻開拔,馳援幽州!”朱元璋的聲音擲地有聲,如同一柄利劍,劃破了凝重的空氣。


    藍玉心中一凜,高聲應道:“臣遵旨!”


    “報——” 一聲急促的唿喊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一個渾身塵土的信使跌跌撞撞地跑上聚將台,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封染血的信箋,“幽州急報!”


    朱元璋一把奪過信箋,展開一看,臉色驟變。


    信上寥寥數語,卻如同一盆冰水當頭澆下,讓他感到徹骨的寒意。


    幽州告急,韃靼大軍日夜猛攻,城中糧草將盡,守軍傷亡慘重。


    他猛地將信箋拍在桌案上,發出一聲巨響,驚得在場的文武百官皆是一震。


    “豈有此理!”朱元璋怒吼一聲,聲音中充滿了壓抑的憤怒和焦慮。


    他來迴踱步,雙手緊握成拳,骨節哢哢作響。


    徐達和湯和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擔憂。


    幽州乃大明北疆重鎮,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徐達沉聲說道,“臣願率軍前往幽州,解救危局!”


    湯和也站了出來,“臣也願往!”


    朱元璋停下腳步,目光炯炯地注視著兩位老將,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好!兩位愛卿忠心可嘉!”他深吸一口氣,語氣堅定,“但此戰非同小可,朕意已決,禦駕親征!”說罷,他大步走向聚將台中央,猛地拿起鼓槌,重重地敲響了聚將鼓。


    “咚!咚!咚!”


    鼓聲如雷,響徹雲霄,傳遍了整個軍營。


    聚將鼓響,三軍集結。


    就在這時,一群文臣急匆匆地登上聚將台,一個個麵色蒼白,神情焦急。


    他們紛紛跪在朱元璋身後,齊聲勸諫:“陛下,萬萬不可啊!禦駕親征,風險太大,還請陛下三思!”


    朱元璋猛地轉身,目光如炬,掃視著跪在地上的文臣們。


    他深知他們的擔憂,但他更清楚,幽州危在旦夕,他必須做出一個決斷。


    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諸位愛卿,朕心意已決,不必再勸!” 他指著遠處烽煙滾滾的方向,高聲說道,“如今幽州危急,我大明將士浴血奮戰,朕豈能坐視不理?!朕要與將士們同生死,共進退!”


    台下將士們聞言,頓時群情激昂,高唿道:“願隨陛下出征!萬死不辭!”


    “陛下……”為首的文臣還想再勸,卻被朱元璋抬手打斷。


    朱元璋麵色一凜,眼中閃過一絲寒光,他抬手打斷了文臣的勸諫,語氣不容置疑:“此事不必再議,朕心意已決!我兒朱越尚在幽州,朕豈能置他於不顧?況且……”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一眾文臣,語氣中帶著一絲冷意,“爾等隻知固守京城,可知前線將士浴血奮戰?朕若貪生怕死,有何顏麵統領三軍?”


    文臣們仍不死心,繼續苦勸道:“陛下身份尊貴,萬金之軀豈可輕易犯險?還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三思而後行啊!”


    “哼!”朱元璋一聲冷哼,不再理會身後的文臣,他大步走到聚將台邊緣,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黑壓壓的將士們。


    寒風獵獵,吹動他的龍袍,發出陣陣獵響,更襯托出他此刻的威嚴與決絕。


    “將士們!”他高聲說道,聲音在校場上迴蕩,“幽州告急,韃靼蠻夷欺我大明無人!如今城中糧草將盡,守軍浴血奮戰,朕心甚痛!朕決意禦駕親征,與爾等同生死,共進退!”


    話音剛落,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親衛兵激動地站了出來,高聲喊道:“陛下!我等追隨陛下南征北戰多年,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韃靼蠻夷算什麽?我大明將士不懼死戰!”他猛地拔出腰間佩刀,刀身在陽光下閃耀著刺眼的光芒,“我等願誓死追隨陛下,趕走元軍,保衛大明江山!”


    “對!誓死追隨陛下!萬死不辭!”


    “陛下!……”老親衛兵忽然神情一凜,指向北方,“韃靼……韃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浩然正氣的哥哥並收藏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