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聚將鼓響召親衛
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 作者:浩然正氣的哥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沉悶的鼓聲,如同遠古巨獸的低吼,一下一下地撞擊著每一個人的耳膜。
那不是普通的鼓聲,而是大明開國以來,隻有在重大戰事時才會響起的聚將鼓!
剛剛還沉浸在迴憶中的親衛們,瞬間從過往的崢嶸歲月中被拉迴現實。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變得粘稠而沉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他們臉上的激動瞬間被凝重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仿佛要衝破胸膛的狂熱。
田埂上,正揮舞著鋤頭的老劉,隻覺得心髒猛地一縮,手裏的鋤頭也停滯在了半空。
他那飽經風霜的臉龐,瞬間失去了血色,變得煞白如紙。
他感覺自己仿佛被一道無形的閃電擊中,渾身都僵硬了起來,就連唿吸也變得急促而困難。
周圍的農莊眾人也察覺到了異常,他們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滿臉疑惑地望著聲音傳來的方向。
他們不明白,為何在這平靜的午後,會突然響起如此令人心悸的鼓聲。
有人竊竊私語,有人麵露擔憂,也有人不明所以地張望著。
老劉的耳朵嗡嗡作響,那震耳欲聾的鼓聲,如同重錘一般,一下一下地敲擊著他的靈魂。
他的眼睛裏,先是閃過一絲迷茫,接著,那迷茫又迅速轉化為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
他的眼眶逐漸濕潤,兩行熱淚順著他布滿皺紋的臉頰緩緩流淌下來,滴落在腳下的泥土中。
他想起了當年的戰場,想起了那些與他並肩作戰的兄弟,想起了那麵在風中獵獵作響的大明戰旗,更想起了那位帶領他們,讓他們無所畏懼的皇帝陛下!
老劉張大了嘴,想要說些什麽,但喉嚨卻如同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般,發不出任何聲音,隻能任由激動的情緒,在胸膛中翻滾激蕩,最終,他仰天長嘯一聲。
老劉的長嘯在田野上空迴蕩,如同受傷的野獸發出的悲鳴。
他猛地扔下手裏的鋤頭,鋤頭“鐺”的一聲落在地上,濺起一團泥土。
顧不得卷起的褲腿和沾滿泥土的雙腳,他轉身就跑,朝著家的方向狂奔而去。
他跑得飛快,就像身後有什麽洪水猛獸在追趕他一樣,每一步都踏得地麵“咚咚”作響,濺起片片塵土。
他粗重的唿吸聲,在寂靜的田野裏顯得格外清晰,仿佛一隻老舊的風箱在吃力地拉動著。
農莊眾人被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紛紛停下手裏的活計,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了他的背影上。
疑惑、不解、擔憂,各種情緒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老劉這是怎麽了?”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撓了撓頭,滿臉疑惑地問道。
“不知道啊,是不是中邪了?”一個瘦小的婦人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恐懼。
“我看像,你看他跑得那樣,跟見了鬼似的。”另一個婦人附和道。
“別瞎說!”一個年長的老者嗬斥道,“老劉平時挺正常的,怎麽會突然這樣?”
“那你說他這是怎麽了?”魁梧漢子問道。
老者沉吟片刻,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或許家裏出了什麽事吧。”
眾人議論紛紛,卻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老劉的背影越來越遠,最終消失在田野的盡頭。
眾人麵麵相覷,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不安。
“他……他是不是瘋了?”一個年輕的農婦怯生生地說道。
眾人沉默不語,目光都落在了地上那把被老劉丟棄的鋤頭上。
鋤頭上還沾著新鮮的泥土,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唉,這世道……”老者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轉身繼續幹活。
其他人也紛紛散去,但心中卻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太陽依舊高懸,田野裏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隻是那柄孤零零的鋤頭,似乎還在訴說著剛才發生的一切。
一個孩童指著老劉家的方向,奶聲奶氣地問母親:“娘,劉爺爺怎麽了?他跑得好快啊……”婦人一把捂住孩子的嘴,神色緊張地四下張望,低聲說道:“別亂說……”
咚!
咚!
咚!
一聲聲沉悶的鼓聲,如同巨獸的心跳,震顫著整個幽州城。
這鼓聲,老兵們太熟悉了——聚將鼓!
刹那間,原本平靜的幽州城沸騰起來,一股肅殺之氣迅速彌漫開來。
“娃兒!娃兒!快起來!聚將鼓響了!”一個老兵猛地推開房門,粗糙的手掌在兒子肩頭用力一拍,語氣急促而焦灼。
年輕人睡眼惺忪地坐起身,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父親一把拉起,推搡到牆角。
“愣著幹什麽!快穿上盔甲!”老兵的聲音顫抖著,急切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粗糙的手指笨拙地解開盔甲的係帶,動作卻出奇地快,仿佛在與時間賽跑。
年輕的兒子揉了揉眼睛,這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他順從地站著,任由父親將冰冷的盔甲一件件套在自己身上。
“聚將鼓響了!快去!順著鼓聲的方向!”老兵猛地將兒子的頭盔扣上,語氣嚴厲,“快去!別磨蹭!”
年輕人被父親推搡著出了門,踉蹌幾步,迴頭看了一眼站在門口的父親。
昏暗的房間裏,老兵的身影顯得格外高大,卻又透著一絲難以言喻的……
“聚將鼓響了!老夫打不動了,這副老骨頭已經經不起戰陣的顛簸了。你去吧,娃兒,這是你的機會!”老兵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他將手中的盔甲遞給兒子,粗糙的手指在年輕人的肩甲上輕輕拍了拍,仿佛在傳遞著多年的戰鬥經驗。
年輕人點頭,心中既感振奮又有些害怕。
他深吸一口氣,堅定地將頭盔扣好,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爹,我不會給您丟臉的!”
“這就對了!”老兵的他迅速幫兒子整理好甲胄,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仿佛在檢查一件珍貴的寶物。
他的手觸碰到冰冷的金屬,感受到那種熟悉而親切的觸感,心中湧起一股久違的熱血。
“快去!帶著老夫的期望,別忘了你的職責!”老兵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更加堅定了。
他將兒子一把推出門外,大聲叮囑道:“保護好自己,別逞英雄!”
年輕人踉蹌了幾步,站穩後轉身向父親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他眼中含著淚光,卻帶著堅定的光芒,“爹,我會的!”
老兵點點頭,目送兒子遠去的背影,直到那身影消失在昏暗的街道盡頭。
他深吸一口氣,轉身關上門,靜靜地站在門後,心中默默祈禱著。
這一刻,他仿佛又迴到了當年的戰場,那些與陛下並肩作戰的日子,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一會迴來,老夫還有話要說。”老兵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話音未落,聚將鼓的沉悶聲音再次在幽州城中迴蕩,仿佛在召喚每一個士兵,每一個心係國家的勇士。
老兵無力地倚著門,粗糙的手指摩挲著門框上歲月的刻痕,思緒飄迴了數十年前。
那時的他,也是個血氣方剛的青年,追隨著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南征北戰,從屍山血海中拚殺出一條康莊大道。
他仿佛又看到了年輕的陛下,意氣風發,指揮若定,帶領著他們這些將士,一次次地擊潰敵人,從金戈鐵馬中奪取勝利。
金陵城外,他曾親眼目睹陛下登基,那山唿海嘯般的“萬歲”,至今仍在他耳畔迴響。
他仿佛又迴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刀劍相擊的鏗鏘聲,戰馬嘶鳴的悲壯聲,以及兄弟們浴血奮戰的呐喊聲,交織成一曲壯烈的戰歌。
他顫抖著抬起手,仿佛還能感受到手中長槍的重量,還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
“陛下,老了,老了……”他喃喃自語,渾濁的眼中卻閃爍著無比堅定的光芒,那是對大明,對陛下的無限忠誠。
與此同時,聚將鼓聲還在繼續,一下又一下地敲擊著每個人的心髒。
幽州城內外,數百名紅翎急使聽到鼓聲,幾乎同時做出了反應。
他們飛奔至馬廄,動作迅捷地解開韁繩,翻身上馬。
馬蹄聲急促而有力,踏碎了清晨的寧靜。
紅色的翎羽在風中獵獵作響,如同燃燒的火焰,點燃了沉寂的幽州城。
他們以聚將台為中心,如同離弦之箭般,向著應天府內外各個方向疾馳而去,隻留下身後一片翻滾的塵土。
手中緊緊攥著的令箭,在晨光下反射著冰冷的光芒。
一位急使勒緊韁繩,胯下戰馬人立而起,他目光如炬,語氣堅定:“駕!不得延誤軍機!”
紅翎急使們如離弦之箭般散布於應天府的大街小巷,馬蹄聲踏碎了清晨的寧靜,紅色的翎羽在風中獵獵作響,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將緊急軍情迅速傳遍每一個角落。
急使們高聲宣讀著陛下的命令,語氣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擊在百姓的心頭。
應天府的百姓們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側耳傾聽,神情肅穆。
一位急使勒馬停在一處熱鬧的街市,他翻身下馬,手中的令箭高高舉起,聲音洪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韃靼犯我邊境,幽州告急!所有適齡男兒,即刻披甲上陣,保家衛國!違令者,斬!”
人群中一片嘩然,隨即又歸於平靜,一股肅殺之氣彌漫開來。
百姓們雖然心中惶恐,但更多的是義憤填膺。
他們知道,保家衛國的時刻到了。
“我兒,去吧!為父當年沒能上陣殺敵,如今你替我去!”一個老兵顫抖著雙手,將一把祖傳的寶刀遞給兒子,渾濁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爹,孩兒定不辱使命!”年輕人接過寶刀,眼中噙著淚水,語氣堅定。
他翻身上馬,頭也不迴地奔向城外軍營。
類似的情景在應天府各處不斷上演,老兵們送子參軍,妻子們送別丈夫,空氣中彌漫著悲壯的氣息,卻又充滿著熱血的激情。
在應天府更遠的地方,同樣的情形也在不斷上演。
一位老兵站在自家門口,目送著兒子遠去的背影,粗糙的手掌緊緊握著一塊刻著“精忠報國”的木牌,嘴唇顫抖著,卻說不出話來。
他身旁的妻子默默地擦拭著眼淚,
“孩子,一定要活著迴來……”老婦人哽咽著說道,聲音低沉而無力。
老兵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點了點頭,渾濁的眼中閃爍著淚光,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也曾像兒子一樣,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夢想,奔赴沙場。
“娃兒,等你迴來,爹給你說門親事……”老兵的聲音低沉而沙啞,話音未落,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聚將鼓聲震天,如擂戰鼓,一下下敲擊在應天府每一個人的心頭。
各處親衛營地,早已整裝待發的親衛兵們,聽到鼓聲如同聽到了出征的號角,紛紛衝出營帳。
他們身披鋥亮的甲胄,手持鋒利的刀槍,步伐整齊劃一,如同鋼鐵洪流般,向著聚將台的方向湧去。
“兄弟們,陛下召集,隨我前去!”一名身形魁梧的親衛隊長,手中揮舞著一把虎頭大刀,怒吼一聲,率先衝出。
他身後的親衛兵們,高舉著兵器,齊聲呐喊,氣勢如虹。
鐵甲摩擦的鏗鏘聲,與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匯聚成一股震耳欲聾的聲浪,響徹整個應天府。
陽光灑落,照耀在親衛兵們的盔甲之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無數顆閃耀的星辰,點綴著這片肅殺之地。
他們目光如炬,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絲興奮,一絲狂熱,仿佛能聽到自己血液奔騰的聲響。
“殺韃虜,報效陛下!”不知是誰率先喊出了這句口號,頓時引起了無數的共鳴。
親衛兵們紛紛唿應著,聲音震天,氣吞山河。
他們的吼聲中,飽含著對陛下的無限忠誠,對大明江山的熱愛,以及對韃靼侵略者的無盡憤恨。
親衛兵們如同洶湧的潮水,源源不斷地向著聚將台的方向匯聚。
他們來自應天府的各個角落,有著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經曆,卻有著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誓死扞衛大明,效忠他們的陛下。
他們身穿統一的製式盔甲,手持著鋒利的武器,腳步穩健,氣勢磅礴,如同一柄柄出鞘的利劍,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殺氣。
街道兩旁的百姓,目睹著這壯觀的一幕,紛紛停下腳步,默默地注視著這些即將奔赴戰場的勇士。
他們的臉上,既有擔憂,也有驕傲。
擔憂的是即將到來的戰爭,驕傲的是大明擁有著這樣一支忠誠而強大的軍隊。
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硝煙味,那是戰火即將燃起的味道。
風卷起塵土,迷蒙了人們的視線,卻掩蓋不住親衛兵們高昂的鬥誌。
他們如同離弦的箭,急速地向著聚將台的方向前進,他們的每一步都踏在堅實的土地上,仿佛要將這片土地都踩得震動起來。
聚將台,逐漸清晰地出現在親衛兵們的眼前。
那是一座高聳的平台,如同一個巨大的堡壘,屹立在應天府的中央。
此時,聚將台下已經聚集了大量的兵馬,他們如同蟄伏的猛獸,等待著陛下的命令。
“噠噠噠……”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打破了這份沉寂。
一位身穿明黃色鎧甲的將領,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出現在眾人的眼前。
他手持一杆銀槍,目光如電,在人群中掃視一周,最終停留在聚將台上。
“徐達將軍!”不知是誰率先喊出了這個名字,頓時引起了無數的驚唿聲。
徐達?他怎麽也來了?
那不是普通的鼓聲,而是大明開國以來,隻有在重大戰事時才會響起的聚將鼓!
剛剛還沉浸在迴憶中的親衛們,瞬間從過往的崢嶸歲月中被拉迴現實。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變得粘稠而沉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他們臉上的激動瞬間被凝重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仿佛要衝破胸膛的狂熱。
田埂上,正揮舞著鋤頭的老劉,隻覺得心髒猛地一縮,手裏的鋤頭也停滯在了半空。
他那飽經風霜的臉龐,瞬間失去了血色,變得煞白如紙。
他感覺自己仿佛被一道無形的閃電擊中,渾身都僵硬了起來,就連唿吸也變得急促而困難。
周圍的農莊眾人也察覺到了異常,他們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滿臉疑惑地望著聲音傳來的方向。
他們不明白,為何在這平靜的午後,會突然響起如此令人心悸的鼓聲。
有人竊竊私語,有人麵露擔憂,也有人不明所以地張望著。
老劉的耳朵嗡嗡作響,那震耳欲聾的鼓聲,如同重錘一般,一下一下地敲擊著他的靈魂。
他的眼睛裏,先是閃過一絲迷茫,接著,那迷茫又迅速轉化為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
他的眼眶逐漸濕潤,兩行熱淚順著他布滿皺紋的臉頰緩緩流淌下來,滴落在腳下的泥土中。
他想起了當年的戰場,想起了那些與他並肩作戰的兄弟,想起了那麵在風中獵獵作響的大明戰旗,更想起了那位帶領他們,讓他們無所畏懼的皇帝陛下!
老劉張大了嘴,想要說些什麽,但喉嚨卻如同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般,發不出任何聲音,隻能任由激動的情緒,在胸膛中翻滾激蕩,最終,他仰天長嘯一聲。
老劉的長嘯在田野上空迴蕩,如同受傷的野獸發出的悲鳴。
他猛地扔下手裏的鋤頭,鋤頭“鐺”的一聲落在地上,濺起一團泥土。
顧不得卷起的褲腿和沾滿泥土的雙腳,他轉身就跑,朝著家的方向狂奔而去。
他跑得飛快,就像身後有什麽洪水猛獸在追趕他一樣,每一步都踏得地麵“咚咚”作響,濺起片片塵土。
他粗重的唿吸聲,在寂靜的田野裏顯得格外清晰,仿佛一隻老舊的風箱在吃力地拉動著。
農莊眾人被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紛紛停下手裏的活計,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了他的背影上。
疑惑、不解、擔憂,各種情緒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老劉這是怎麽了?”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撓了撓頭,滿臉疑惑地問道。
“不知道啊,是不是中邪了?”一個瘦小的婦人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恐懼。
“我看像,你看他跑得那樣,跟見了鬼似的。”另一個婦人附和道。
“別瞎說!”一個年長的老者嗬斥道,“老劉平時挺正常的,怎麽會突然這樣?”
“那你說他這是怎麽了?”魁梧漢子問道。
老者沉吟片刻,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道,或許家裏出了什麽事吧。”
眾人議論紛紛,卻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老劉的背影越來越遠,最終消失在田野的盡頭。
眾人麵麵相覷,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不安。
“他……他是不是瘋了?”一個年輕的農婦怯生生地說道。
眾人沉默不語,目光都落在了地上那把被老劉丟棄的鋤頭上。
鋤頭上還沾著新鮮的泥土,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唉,這世道……”老者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轉身繼續幹活。
其他人也紛紛散去,但心中卻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太陽依舊高懸,田野裏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隻是那柄孤零零的鋤頭,似乎還在訴說著剛才發生的一切。
一個孩童指著老劉家的方向,奶聲奶氣地問母親:“娘,劉爺爺怎麽了?他跑得好快啊……”婦人一把捂住孩子的嘴,神色緊張地四下張望,低聲說道:“別亂說……”
咚!
咚!
咚!
一聲聲沉悶的鼓聲,如同巨獸的心跳,震顫著整個幽州城。
這鼓聲,老兵們太熟悉了——聚將鼓!
刹那間,原本平靜的幽州城沸騰起來,一股肅殺之氣迅速彌漫開來。
“娃兒!娃兒!快起來!聚將鼓響了!”一個老兵猛地推開房門,粗糙的手掌在兒子肩頭用力一拍,語氣急促而焦灼。
年輕人睡眼惺忪地坐起身,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父親一把拉起,推搡到牆角。
“愣著幹什麽!快穿上盔甲!”老兵的聲音顫抖著,急切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粗糙的手指笨拙地解開盔甲的係帶,動作卻出奇地快,仿佛在與時間賽跑。
年輕的兒子揉了揉眼睛,這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他順從地站著,任由父親將冰冷的盔甲一件件套在自己身上。
“聚將鼓響了!快去!順著鼓聲的方向!”老兵猛地將兒子的頭盔扣上,語氣嚴厲,“快去!別磨蹭!”
年輕人被父親推搡著出了門,踉蹌幾步,迴頭看了一眼站在門口的父親。
昏暗的房間裏,老兵的身影顯得格外高大,卻又透著一絲難以言喻的……
“聚將鼓響了!老夫打不動了,這副老骨頭已經經不起戰陣的顛簸了。你去吧,娃兒,這是你的機會!”老兵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他將手中的盔甲遞給兒子,粗糙的手指在年輕人的肩甲上輕輕拍了拍,仿佛在傳遞著多年的戰鬥經驗。
年輕人點頭,心中既感振奮又有些害怕。
他深吸一口氣,堅定地將頭盔扣好,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爹,我不會給您丟臉的!”
“這就對了!”老兵的他迅速幫兒子整理好甲胄,每一處細節都不放過,仿佛在檢查一件珍貴的寶物。
他的手觸碰到冰冷的金屬,感受到那種熟悉而親切的觸感,心中湧起一股久違的熱血。
“快去!帶著老夫的期望,別忘了你的職責!”老兵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更加堅定了。
他將兒子一把推出門外,大聲叮囑道:“保護好自己,別逞英雄!”
年輕人踉蹌了幾步,站穩後轉身向父親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他眼中含著淚光,卻帶著堅定的光芒,“爹,我會的!”
老兵點點頭,目送兒子遠去的背影,直到那身影消失在昏暗的街道盡頭。
他深吸一口氣,轉身關上門,靜靜地站在門後,心中默默祈禱著。
這一刻,他仿佛又迴到了當年的戰場,那些與陛下並肩作戰的日子,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一會迴來,老夫還有話要說。”老兵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話音未落,聚將鼓的沉悶聲音再次在幽州城中迴蕩,仿佛在召喚每一個士兵,每一個心係國家的勇士。
老兵無力地倚著門,粗糙的手指摩挲著門框上歲月的刻痕,思緒飄迴了數十年前。
那時的他,也是個血氣方剛的青年,追隨著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南征北戰,從屍山血海中拚殺出一條康莊大道。
他仿佛又看到了年輕的陛下,意氣風發,指揮若定,帶領著他們這些將士,一次次地擊潰敵人,從金戈鐵馬中奪取勝利。
金陵城外,他曾親眼目睹陛下登基,那山唿海嘯般的“萬歲”,至今仍在他耳畔迴響。
他仿佛又迴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刀劍相擊的鏗鏘聲,戰馬嘶鳴的悲壯聲,以及兄弟們浴血奮戰的呐喊聲,交織成一曲壯烈的戰歌。
他顫抖著抬起手,仿佛還能感受到手中長槍的重量,還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
“陛下,老了,老了……”他喃喃自語,渾濁的眼中卻閃爍著無比堅定的光芒,那是對大明,對陛下的無限忠誠。
與此同時,聚將鼓聲還在繼續,一下又一下地敲擊著每個人的心髒。
幽州城內外,數百名紅翎急使聽到鼓聲,幾乎同時做出了反應。
他們飛奔至馬廄,動作迅捷地解開韁繩,翻身上馬。
馬蹄聲急促而有力,踏碎了清晨的寧靜。
紅色的翎羽在風中獵獵作響,如同燃燒的火焰,點燃了沉寂的幽州城。
他們以聚將台為中心,如同離弦之箭般,向著應天府內外各個方向疾馳而去,隻留下身後一片翻滾的塵土。
手中緊緊攥著的令箭,在晨光下反射著冰冷的光芒。
一位急使勒緊韁繩,胯下戰馬人立而起,他目光如炬,語氣堅定:“駕!不得延誤軍機!”
紅翎急使們如離弦之箭般散布於應天府的大街小巷,馬蹄聲踏碎了清晨的寧靜,紅色的翎羽在風中獵獵作響,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將緊急軍情迅速傳遍每一個角落。
急使們高聲宣讀著陛下的命令,語氣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擊在百姓的心頭。
應天府的百姓們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側耳傾聽,神情肅穆。
一位急使勒馬停在一處熱鬧的街市,他翻身下馬,手中的令箭高高舉起,聲音洪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韃靼犯我邊境,幽州告急!所有適齡男兒,即刻披甲上陣,保家衛國!違令者,斬!”
人群中一片嘩然,隨即又歸於平靜,一股肅殺之氣彌漫開來。
百姓們雖然心中惶恐,但更多的是義憤填膺。
他們知道,保家衛國的時刻到了。
“我兒,去吧!為父當年沒能上陣殺敵,如今你替我去!”一個老兵顫抖著雙手,將一把祖傳的寶刀遞給兒子,渾濁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爹,孩兒定不辱使命!”年輕人接過寶刀,眼中噙著淚水,語氣堅定。
他翻身上馬,頭也不迴地奔向城外軍營。
類似的情景在應天府各處不斷上演,老兵們送子參軍,妻子們送別丈夫,空氣中彌漫著悲壯的氣息,卻又充滿著熱血的激情。
在應天府更遠的地方,同樣的情形也在不斷上演。
一位老兵站在自家門口,目送著兒子遠去的背影,粗糙的手掌緊緊握著一塊刻著“精忠報國”的木牌,嘴唇顫抖著,卻說不出話來。
他身旁的妻子默默地擦拭著眼淚,
“孩子,一定要活著迴來……”老婦人哽咽著說道,聲音低沉而無力。
老兵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點了點頭,渾濁的眼中閃爍著淚光,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也曾像兒子一樣,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夢想,奔赴沙場。
“娃兒,等你迴來,爹給你說門親事……”老兵的聲音低沉而沙啞,話音未落,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聚將鼓聲震天,如擂戰鼓,一下下敲擊在應天府每一個人的心頭。
各處親衛營地,早已整裝待發的親衛兵們,聽到鼓聲如同聽到了出征的號角,紛紛衝出營帳。
他們身披鋥亮的甲胄,手持鋒利的刀槍,步伐整齊劃一,如同鋼鐵洪流般,向著聚將台的方向湧去。
“兄弟們,陛下召集,隨我前去!”一名身形魁梧的親衛隊長,手中揮舞著一把虎頭大刀,怒吼一聲,率先衝出。
他身後的親衛兵們,高舉著兵器,齊聲呐喊,氣勢如虹。
鐵甲摩擦的鏗鏘聲,與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匯聚成一股震耳欲聾的聲浪,響徹整個應天府。
陽光灑落,照耀在親衛兵們的盔甲之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無數顆閃耀的星辰,點綴著這片肅殺之地。
他們目光如炬,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絲興奮,一絲狂熱,仿佛能聽到自己血液奔騰的聲響。
“殺韃虜,報效陛下!”不知是誰率先喊出了這句口號,頓時引起了無數的共鳴。
親衛兵們紛紛唿應著,聲音震天,氣吞山河。
他們的吼聲中,飽含著對陛下的無限忠誠,對大明江山的熱愛,以及對韃靼侵略者的無盡憤恨。
親衛兵們如同洶湧的潮水,源源不斷地向著聚將台的方向匯聚。
他們來自應天府的各個角落,有著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經曆,卻有著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誓死扞衛大明,效忠他們的陛下。
他們身穿統一的製式盔甲,手持著鋒利的武器,腳步穩健,氣勢磅礴,如同一柄柄出鞘的利劍,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殺氣。
街道兩旁的百姓,目睹著這壯觀的一幕,紛紛停下腳步,默默地注視著這些即將奔赴戰場的勇士。
他們的臉上,既有擔憂,也有驕傲。
擔憂的是即將到來的戰爭,驕傲的是大明擁有著這樣一支忠誠而強大的軍隊。
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硝煙味,那是戰火即將燃起的味道。
風卷起塵土,迷蒙了人們的視線,卻掩蓋不住親衛兵們高昂的鬥誌。
他們如同離弦的箭,急速地向著聚將台的方向前進,他們的每一步都踏在堅實的土地上,仿佛要將這片土地都踩得震動起來。
聚將台,逐漸清晰地出現在親衛兵們的眼前。
那是一座高聳的平台,如同一個巨大的堡壘,屹立在應天府的中央。
此時,聚將台下已經聚集了大量的兵馬,他們如同蟄伏的猛獸,等待著陛下的命令。
“噠噠噠……”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打破了這份沉寂。
一位身穿明黃色鎧甲的將領,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出現在眾人的眼前。
他手持一杆銀槍,目光如電,在人群中掃視一周,最終停留在聚將台上。
“徐達將軍!”不知是誰率先喊出了這個名字,頓時引起了無數的驚唿聲。
徐達?他怎麽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