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商海破浪,破抑商之困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商海破浪,破抑商之困
海風裹著鹹澀撲在李明的官袍上,袖口金線繡的雲雷紋在暮色裏忽明忽暗。
他攥著那半枚算盤珠的指節發白,甲板上新式羅盤的銅釘在搖晃的燈籠下折射出冷光,像極了前世財務報表裏跳動的數字。
\"大人!
汪參政帶著十二府士紳在通政司候著了。\"親衛跪報時,桅杆上金絲槐枝旗幡突然獵獵作響。
李明將算盤珠藏進魚袋,轉身時瞥見俞通源正用刀鞘挑起一筐發黴的占城稻——米粒間混著幾粒紫色泥丸。
通政司的青銅獬豸香爐噴著青煙,汪廣洋端坐太師椅,拇指慢悠悠轉著翡翠扳指。
十幾個身著紵絲直裰的老者列坐兩側,最末席的鬆江布商正把玩著和田玉貔貅,金鑲玉的算盤擱在案頭劈啪作響。
\"李參政真要學呂不韋奇貨可居?\"汪廣洋吹開茶沫,青瓷盞映著他眼底寒芒,\"《貨殖流變圖》才頒行半月,三艘糧船就喂了東海龍王。\"
鬆江布商突然摔了算盤,瑪瑙珠子滾到李明皂靴邊:\"江浙米價漲了三成!
我那織坊三百織工,如今都蹲在灶台邊刮麩皮!\"
李明彎腰拾起瑪瑙珠,指尖沾了星點紫色印泥。
他忽然想起前世公司並購案裏那些做空報告,嘴角竟浮起冷笑:\"諸位可知洪武三年江西大旱?\"
滿座愕然中,他擊掌三聲。
八名小吏抬著四架絹素屏風魚貫而入,桑皮紙上墨跡勾勒著蜿蜒曲線,竟是戶部三十年魚鱗冊與市舶司賬簿對照圖。
\"景德鎮瓷窯主購贛南糧米七萬石,換得高麗青瓷料八千斤。\"李明竹鞭點在忽必烈二十年的峰穀線上,\"當年江西餓殍千裏,卻因這筆買賣,換迴能造水車磨坊的遼東硬木。\"
滿室鴉雀無聲,鬆江布商手中貔貅\"當啷\"墜地。
汪廣洋扳指轉得越來越快,忽然盯著屏風某處厲喝:\"這永嘉鹽場的數據......
子時的梆子聲混著更夫咳嗽飄進窗欞,李明正用鵝毛筆記下\"紫色印泥=海商\"的推演,忽聞長街傳來瓦罐碎裂聲。
三十丈外的平準倉前,數百支火把將夜空燒得通紅。
\"奸商哄抬米價!《貨殖圖》是催命符!\"嘶吼的人群撞開柵欄,幾個潑皮趁機將火把拋向草料堆。
混亂中有人高喊:\"姓李的吃海商孝敬......\"
俞通源的虎頭湛金槍破空而來,槍尖挑飛的火把在半空炸成金花。
三百重甲兵從巷陌湧出,玄鐵盾牌鏘然合圍成八卦陣,每麵盾上都用朱砂畫著《平準九章》條文。
\"父老們且看!\"李明躍上糧車,猛地掀開苫布。
雪白的占城稻瀑布般傾瀉,米堆裏赫然埋著發黑的陳糧袋,鼠齧的破洞露出紫黑色黴斑。
躁動漸息,有個老農顫巍巍抓起把新米:\"這...這是能下鍋的!\"更多手伸向米堆,突然有人慘叫——他抓到的陳糧袋裏抖出幾隻死鼠,鼠尾係著金絲槐枝絛子。
寅時的打更聲裹著夜露,李明獨坐簽押房。
案頭擺著半枚算盤珠、紫色泥丸和鼠尾絛子,西洋水晶鏡將三樣物件放大投在粉壁上。
窗外飄來俞通源的怒罵:\"查!
給老子把全城金絲鋪篦一遍!\"
燭芯\"啪\"地爆出燈花,李明突然抓起鼠尾絛子湊近鼻尖。
淡淡的沉香味混著海腥,讓他想起前世在迪拜港口聞過的乳香。
水晶鏡裏,絛子金絲忽顯出細微的螺旋紋——這是閩南海商特有的抽絲法!
他猛地推開北窗,港口的北鬥羅盤正在校準方位。
三艘新式福船升起鐵網護帆,這種用泉州鐵砂淬煉的鋼絲,本該昨日才從...
五更梆子敲破殘夜時,泉州港的鹹霧裏傳來鐵鏈墜地的聲響。
李明攥著金絲絛子闖進市舶司庫房,二十八個桐油木箱堆成小山,封條上\"閩南巡檢\"的朱砂印被月光照得猩紅刺目。
\"開七號箱!\"李明竹鞭點在箱角紫色泥印上。
鐵錘砸落瞬間,濃重的乳香混著海藻腥氣噴湧而出。
本該裝滿暹羅象牙的箱籠裏,滾出幾十個鼠尾係著金絲絛的草人,每個草人胸前都貼著《貨殖流變圖》殘頁。
\"大人!
東門糧鋪掌櫃招了!\"親衛撞開庫門,懷裏跌出個紫檀匣。
匣中賬冊用波斯數字記載著暗賬,某頁朱筆勾勒的商船圖案,赫然與海商頭目林九指上的蛇形戒吻合。
卯時初刻,朝陽將萬安橋照成金鏈。
李明站在橋頭,身後三百衙役舉著纏麻火把。
當林九的商船剛轉過江心洲,兩岸突然豎起十八麵玄鐵盾,盾麵《平準九章》映著火光如同血書。
\"林老板的船吃水三丈七,載的怕是閩南巡檢司的官印吧?\"李明揚手拋出賬冊,恰有江風吹開記載私鑄錢幣的那頁。
橋下百姓嘩然,幾個曾參與鬧事的潑皮突然指著林九尖叫:\"是他讓我們往米袋塞死鼠!\"
林九臉上蜈蚣疤抽搐著,蛇形戒撞在船舷迸出火星。
他正要摸向腰間火銃,俞通源的金槍已挑飛他襆頭,露出禿頂上用螺黛畫的北鬥七星——正是海寇祭拜天妃的標記。
\"爾等可知洪武五年沉沒的押餉船?\"李明突然掀開身旁木箱,黴變的官銀上全烙著北鬥紋。
人群中有老船工突然跪地痛哭:\"那船...那船桅杆上纏的就是這種金絲絛!\"
林九踉蹌後退撞翻桐油燈,火苗順著金絲絛竄上商帆。
這個曾在東海叱吒二十年的巨賈,此刻像被抽了脊梁的黃花魚,癱坐在燃燒的甲板上。
他鑲著東珠的皂靴踩到自己的翡翠腰帶,竟順著跳板滾進江中,激起一圈裹著紫泥的泡沫。
辰時的炊煙升起時,俞通源正用槍尖挑著荷葉包走進簽押房。
李明伏案酣睡,手中還攥著半塊發黴的炊餅,水晶鏡裏映著他睫羽投下的青影。
\"你這書生...\"俞通源解下大氅輕輕蓋上,忽然瞥見案角硯台下壓著張草圖。
遼東馬鞍的改良圖旁,畫著個戴虎頭帽的稚童——正是他上月夭折的幼子生辰禮。
窗外傳來整齊的鎧甲碰撞聲。
三百親衛自發列隊經過廊下,經過簽押房時俱是右拳叩胸。
晨光穿過雕花窗,在他們年輕的麵龐上跳動,有個少年兵突然紅了眼眶——他老家正是靠《貨殖圖》換得高麗柞蠶種的滁州山村。
李明在暖陽中睜眼時,正對上俞通源泛紅的眼角。
兩人目光相觸,忽同時指著對方大笑起來。
武將的絡腮胡上沾著鴨油,文官的玉簪歪插進發髻,案頭西洋鍾的銅擺卻將這一刻敲成永恆。
### 第六幕:暗潮湧動
未時的蟬鳴撕扯著燥熱,李明在商幫會館前勒住韁繩。
楠木匾額上新刷的桐油泛著青光,卻照不清簷角那串突兀的嶄新銅鈴——昨日暴雨時,這裏本該掛著驅鳥的竹哨。
\"參政大人萬安!\"迎出來的侍從彎腰過甚,後頸露出道蜈蚣狀疤痕。
李明狀似無意地撫過門環,指腹沾上星點鐵鏽——這門環本該是熟銅所鑄。
正堂鎏金自鳴鍾的擺動聲裏,他嗅到絲若有若無的沉檀香。
這味道讓他想起林九落水時炸開的紫色泡沫,想起水晶鏡裏螺旋金絲的倒影。
八仙桌擺著的建窯兔毫盞過於嶄新,盞底茶漬卻分明是陳年普洱的暗紅。
窗外忽有驚鳥掠過,李明轉身時廣袖帶翻茶盞。
褐湯在青磚地上蜿蜒成奇怪的紋路,像極了那夜平準倉前火把映出的北鬥七星。
他彎腰拾碎瓷片的瞬間,瞥見東廂房簾隙閃過半幅黛色襴衫——那是應天書院士子獨有的裝束。
暮色漸濃時,李明推說要觀星象,獨自登上會館觀雲閣。
他指尖摩挲著袖袋裏半枚算盤珠,看萬家燈火次第點亮。
東南角的火光忽然暗了三簇,恰是水龍局、平準倉與市舶司的方位。
晚風送來打更聲,混著街角貨郎突兀的鈴鐺響。
那鈴聲不像黃銅的清越,倒似生鐵相擊的暗啞。
李明數到第七聲時,閣樓木梯傳來刻意放輕的腳步聲——來人左腳落地總比右腳重三錢。
海風裹著鹹澀撲在李明的官袍上,袖口金線繡的雲雷紋在暮色裏忽明忽暗。
他攥著那半枚算盤珠的指節發白,甲板上新式羅盤的銅釘在搖晃的燈籠下折射出冷光,像極了前世財務報表裏跳動的數字。
\"大人!
汪參政帶著十二府士紳在通政司候著了。\"親衛跪報時,桅杆上金絲槐枝旗幡突然獵獵作響。
李明將算盤珠藏進魚袋,轉身時瞥見俞通源正用刀鞘挑起一筐發黴的占城稻——米粒間混著幾粒紫色泥丸。
通政司的青銅獬豸香爐噴著青煙,汪廣洋端坐太師椅,拇指慢悠悠轉著翡翠扳指。
十幾個身著紵絲直裰的老者列坐兩側,最末席的鬆江布商正把玩著和田玉貔貅,金鑲玉的算盤擱在案頭劈啪作響。
\"李參政真要學呂不韋奇貨可居?\"汪廣洋吹開茶沫,青瓷盞映著他眼底寒芒,\"《貨殖流變圖》才頒行半月,三艘糧船就喂了東海龍王。\"
鬆江布商突然摔了算盤,瑪瑙珠子滾到李明皂靴邊:\"江浙米價漲了三成!
我那織坊三百織工,如今都蹲在灶台邊刮麩皮!\"
李明彎腰拾起瑪瑙珠,指尖沾了星點紫色印泥。
他忽然想起前世公司並購案裏那些做空報告,嘴角竟浮起冷笑:\"諸位可知洪武三年江西大旱?\"
滿座愕然中,他擊掌三聲。
八名小吏抬著四架絹素屏風魚貫而入,桑皮紙上墨跡勾勒著蜿蜒曲線,竟是戶部三十年魚鱗冊與市舶司賬簿對照圖。
\"景德鎮瓷窯主購贛南糧米七萬石,換得高麗青瓷料八千斤。\"李明竹鞭點在忽必烈二十年的峰穀線上,\"當年江西餓殍千裏,卻因這筆買賣,換迴能造水車磨坊的遼東硬木。\"
滿室鴉雀無聲,鬆江布商手中貔貅\"當啷\"墜地。
汪廣洋扳指轉得越來越快,忽然盯著屏風某處厲喝:\"這永嘉鹽場的數據......
子時的梆子聲混著更夫咳嗽飄進窗欞,李明正用鵝毛筆記下\"紫色印泥=海商\"的推演,忽聞長街傳來瓦罐碎裂聲。
三十丈外的平準倉前,數百支火把將夜空燒得通紅。
\"奸商哄抬米價!《貨殖圖》是催命符!\"嘶吼的人群撞開柵欄,幾個潑皮趁機將火把拋向草料堆。
混亂中有人高喊:\"姓李的吃海商孝敬......\"
俞通源的虎頭湛金槍破空而來,槍尖挑飛的火把在半空炸成金花。
三百重甲兵從巷陌湧出,玄鐵盾牌鏘然合圍成八卦陣,每麵盾上都用朱砂畫著《平準九章》條文。
\"父老們且看!\"李明躍上糧車,猛地掀開苫布。
雪白的占城稻瀑布般傾瀉,米堆裏赫然埋著發黑的陳糧袋,鼠齧的破洞露出紫黑色黴斑。
躁動漸息,有個老農顫巍巍抓起把新米:\"這...這是能下鍋的!\"更多手伸向米堆,突然有人慘叫——他抓到的陳糧袋裏抖出幾隻死鼠,鼠尾係著金絲槐枝絛子。
寅時的打更聲裹著夜露,李明獨坐簽押房。
案頭擺著半枚算盤珠、紫色泥丸和鼠尾絛子,西洋水晶鏡將三樣物件放大投在粉壁上。
窗外飄來俞通源的怒罵:\"查!
給老子把全城金絲鋪篦一遍!\"
燭芯\"啪\"地爆出燈花,李明突然抓起鼠尾絛子湊近鼻尖。
淡淡的沉香味混著海腥,讓他想起前世在迪拜港口聞過的乳香。
水晶鏡裏,絛子金絲忽顯出細微的螺旋紋——這是閩南海商特有的抽絲法!
他猛地推開北窗,港口的北鬥羅盤正在校準方位。
三艘新式福船升起鐵網護帆,這種用泉州鐵砂淬煉的鋼絲,本該昨日才從...
五更梆子敲破殘夜時,泉州港的鹹霧裏傳來鐵鏈墜地的聲響。
李明攥著金絲絛子闖進市舶司庫房,二十八個桐油木箱堆成小山,封條上\"閩南巡檢\"的朱砂印被月光照得猩紅刺目。
\"開七號箱!\"李明竹鞭點在箱角紫色泥印上。
鐵錘砸落瞬間,濃重的乳香混著海藻腥氣噴湧而出。
本該裝滿暹羅象牙的箱籠裏,滾出幾十個鼠尾係著金絲絛的草人,每個草人胸前都貼著《貨殖流變圖》殘頁。
\"大人!
東門糧鋪掌櫃招了!\"親衛撞開庫門,懷裏跌出個紫檀匣。
匣中賬冊用波斯數字記載著暗賬,某頁朱筆勾勒的商船圖案,赫然與海商頭目林九指上的蛇形戒吻合。
卯時初刻,朝陽將萬安橋照成金鏈。
李明站在橋頭,身後三百衙役舉著纏麻火把。
當林九的商船剛轉過江心洲,兩岸突然豎起十八麵玄鐵盾,盾麵《平準九章》映著火光如同血書。
\"林老板的船吃水三丈七,載的怕是閩南巡檢司的官印吧?\"李明揚手拋出賬冊,恰有江風吹開記載私鑄錢幣的那頁。
橋下百姓嘩然,幾個曾參與鬧事的潑皮突然指著林九尖叫:\"是他讓我們往米袋塞死鼠!\"
林九臉上蜈蚣疤抽搐著,蛇形戒撞在船舷迸出火星。
他正要摸向腰間火銃,俞通源的金槍已挑飛他襆頭,露出禿頂上用螺黛畫的北鬥七星——正是海寇祭拜天妃的標記。
\"爾等可知洪武五年沉沒的押餉船?\"李明突然掀開身旁木箱,黴變的官銀上全烙著北鬥紋。
人群中有老船工突然跪地痛哭:\"那船...那船桅杆上纏的就是這種金絲絛!\"
林九踉蹌後退撞翻桐油燈,火苗順著金絲絛竄上商帆。
這個曾在東海叱吒二十年的巨賈,此刻像被抽了脊梁的黃花魚,癱坐在燃燒的甲板上。
他鑲著東珠的皂靴踩到自己的翡翠腰帶,竟順著跳板滾進江中,激起一圈裹著紫泥的泡沫。
辰時的炊煙升起時,俞通源正用槍尖挑著荷葉包走進簽押房。
李明伏案酣睡,手中還攥著半塊發黴的炊餅,水晶鏡裏映著他睫羽投下的青影。
\"你這書生...\"俞通源解下大氅輕輕蓋上,忽然瞥見案角硯台下壓著張草圖。
遼東馬鞍的改良圖旁,畫著個戴虎頭帽的稚童——正是他上月夭折的幼子生辰禮。
窗外傳來整齊的鎧甲碰撞聲。
三百親衛自發列隊經過廊下,經過簽押房時俱是右拳叩胸。
晨光穿過雕花窗,在他們年輕的麵龐上跳動,有個少年兵突然紅了眼眶——他老家正是靠《貨殖圖》換得高麗柞蠶種的滁州山村。
李明在暖陽中睜眼時,正對上俞通源泛紅的眼角。
兩人目光相觸,忽同時指著對方大笑起來。
武將的絡腮胡上沾著鴨油,文官的玉簪歪插進發髻,案頭西洋鍾的銅擺卻將這一刻敲成永恆。
### 第六幕:暗潮湧動
未時的蟬鳴撕扯著燥熱,李明在商幫會館前勒住韁繩。
楠木匾額上新刷的桐油泛著青光,卻照不清簷角那串突兀的嶄新銅鈴——昨日暴雨時,這裏本該掛著驅鳥的竹哨。
\"參政大人萬安!\"迎出來的侍從彎腰過甚,後頸露出道蜈蚣狀疤痕。
李明狀似無意地撫過門環,指腹沾上星點鐵鏽——這門環本該是熟銅所鑄。
正堂鎏金自鳴鍾的擺動聲裏,他嗅到絲若有若無的沉檀香。
這味道讓他想起林九落水時炸開的紫色泡沫,想起水晶鏡裏螺旋金絲的倒影。
八仙桌擺著的建窯兔毫盞過於嶄新,盞底茶漬卻分明是陳年普洱的暗紅。
窗外忽有驚鳥掠過,李明轉身時廣袖帶翻茶盞。
褐湯在青磚地上蜿蜒成奇怪的紋路,像極了那夜平準倉前火把映出的北鬥七星。
他彎腰拾碎瓷片的瞬間,瞥見東廂房簾隙閃過半幅黛色襴衫——那是應天書院士子獨有的裝束。
暮色漸濃時,李明推說要觀星象,獨自登上會館觀雲閣。
他指尖摩挲著袖袋裏半枚算盤珠,看萬家燈火次第點亮。
東南角的火光忽然暗了三簇,恰是水龍局、平準倉與市舶司的方位。
晚風送來打更聲,混著街角貨郎突兀的鈴鐺響。
那鈴聲不像黃銅的清越,倒似生鐵相擊的暗啞。
李明數到第七聲時,閣樓木梯傳來刻意放輕的腳步聲——來人左腳落地總比右腳重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