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9月,大都都處在一種忽晴忽陰、時喜時憂的詭秘氛圍中。


    先是征東大捷,幕府軍主力被殲,上下一片歡騰之聲,許多朝臣完全不理會伯顏奏報中所陳述的種種困難,一味要求大帝下令,讓伯顏趕緊進軍關東,似乎征服日倭隻在眼前。


    但接著陝西大旱、江浙大澇,朝廷本來對此有所準備,但是因為脫不花的征南需要,許多原本在倉中儲備準備用作賑災的糧草,又被挪作了他用。


    接著800裏急報,征南大捷,脫不花大軍趁安南不備,三路進兵,安南北部山嶺防線被全部摧毀,安南北部邊軍首尾不能相顧,已被分割包圍。


    但接著,重頭戲來了,先是8月就有西北探報,說海都在征發13歲以上少年從軍,大肆招兵買馬,但這幾年都有相同的探報,大帝也知道海都不死心,但苦於自己也陷於內外征戰中,無力遠征西域,所以也隻能睜隻眼閉隻眼,不過和談使者倒是派出了幾波。


    因此,這探報送抵大都時,大帝並未太過在意,但進入九月,出伯又發來奏報,海都正在集結兵馬,而且嶺北物資轉運頻繁,海都甚至下令,擠奶的小女孩都要參與到大軍的轉運中去,種種跡象表明,海都已經恢複了元氣,進攻西北各要地隻在數月之間。


    大帝對這份奏報倒是比較上心,但眼下拿什麽支援出伯呢,征東戰事處在微妙之間,若無支援,伯顏別說打到什麽關東了,守住現有地盤都很難,幕府也許會完蛋,但是天皇還在,日本的水師還在,還有好幾十個藩也在,伯顏該怎麽辦呢。


    征南目前看是很順利,但是陳氏一族和其掌握的禁軍都不見了蹤影,安南的氣候,能成功嗎,大帝想起9年前的慘敗,那時據說也曾打到升龍城下,但結果呢,沒有後援,可以肯定,9年前的故事隻會重演。


    國家現在這個樣子,還到哪去征兵征糧呢,賑災都沒著落,還要再去征收,其結果,大帝想想都有點後怕,唉,大帝長長的歎了口氣。


    “陛下何事如此憂心”一個女人的聲音傳來,大帝正在園廊中散步,他已經73歲高齡了,體重還在增加,盡管2個宮奴和2個婢女攙扶著,他還是走的氣喘籲籲。


    聽到女人的聲音,大帝一抬頭,原來是南必皇後,大帝已經有半個月沒見過皇後了,倒不是又有什麽新歡,而是最近大帝的睡眠不好,事情又多又煩,加上每天還要抽時間按腿吃藥,他又保持著散步的習慣;


    所以也沒時間去看望皇後,皇後似乎也知道他的疾痛與煩惱,雖然每天都有皇後宮中的宮奴過來,帶給大帝藥物和補品,但是,皇後卻沒有過來。


    “是皇後,你來了就好了”大帝見到這個帝王家的‘賢內助’,頓時興奮起來,他知道,皇後一定有辦法,解決他最近的煩惱和病痛。


    果然,皇後見到已經快跟2頭豬一般體重,腳還一走一瘸的大帝,眼眶已經紅了,她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作了個揖道“陛下有些日子沒來延春閣了,臣妾想陛下定是有煩惱之事,且病痛難已,故而今日前來探望,是臣妾疏忽來晚了,陛下恕罪”。


    大帝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皇後何罪之有,前此俗務繁忙,你來了朕也抽不開身,今日總算得些餘暇,皇後你來的正好”。


    南必微微一笑道“是今日暫時沒有急奏和塘報過來吧”,大帝歎了口氣,點了點頭,皇後也不多問,隻是跟4個宮奴和婢女說道“你們攙扶陛下到隆福宮來”,說罷也上前一起攙扶大帝。


    隆福宮,原為太子居所,後改為皇後行宮,離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大明殿最近,這也是南必要求的,真金隻好搬出,不過南必倒也不常住這裏,她的行宮是延春閣。


    隆福宮中早已安排好了一張巨大的胡床,十幾個男女宮奴正等在旁邊,一桶泡腳的藥草沸水正冒著蒸汽,顯然皇後早有安排。


    大帝也不多問,隻是在十幾個宮奴的伺候下舒舒服服的躺在了胡床上,隨後便有宮奴上前跪下替大帝解下鞋襪,當溫燙的藥水泡到腳上時,大帝舒服的哼了一聲,這才笑著問南必“皇後是早有準備吧”。


    南必微微一笑,迴道“陛下,臣妾也聽聞一些軍國大事,想來陛下必是日理萬機不停,所以臣妾不敢前來打擾陛下,但陛下的身體,臣妾是憂心如焚啊,那些個宮奴,哪裏知道陛下的病痛”說罷眼圈也紅了。


    “唉,到底是患難夫妻,還是皇後了解朕”大帝歎了口氣道“皇後曾聽聞哪些軍國大事”,南必搖了搖頭道“隻是一些聽聞,臣妾並未看到奏章和塘報,陛下,身體要緊,臣妾還是先跟陛下談談養生之事吧”。


    大帝點了點頭,問道“皇後是看出什麽了嗎”,南必把白發攏了攏,看看大帝腫起的腿,問道“陛下,這不是以前的頑疾吧”;


    大帝想了想,迴道“正是,這些日子朕常感覺口渴,但喝水卻解不了渴,而且,並未走多少路,腿卻越來越腫,起初朕以為是頑疾作祟,但適才皇後一問,朕才覺得,此疾有些蹊蹺”。


    “陛下近日是否常感覺腹中饑餓,但不管吃多少,還是不感覺飽呢”南必又問道,大帝驚訝的點點頭,問道“皇後如何知曉”,南必歎了口氣道“臣妾明白了,2個月前有漢人太醫替陛下診脈,陛下可有映象”;


    大帝點了點頭,皇後道“那太醫當時不敢說,後來我問他,他才告訴我”,“是不是說朕來日無多了”大帝笑了笑道“生老病死,乃是天道循環,朕從未懼怕,多年前朕就將生死看淡了”。


    南必搖搖頭“陛下,生死乃長生天所定,我們確實也沒什麽可懼,但是,太醫並沒這麽說啊”,“哦,他說什麽”大帝問道,“他說陛下乃是得了一種名為‘消渴症’的怪病,無藥可醫,隻能延緩”。


    “延緩,也好,多活幾天,但是若是痛苦不堪,苟延殘喘,朕還不如不延緩,來個痛快的”大帝笑道,“陛下何必如此”南必笑了笑道“多活幾日,大元便能多興盛幾時,這病雖不能根治,到底還是有些法子,起碼能減少病痛”。


    “哦,皇後,隻管明言”大帝道,“陛下今後暫停食用米麵”南必道,“那,朕吃什麽呢”大帝奇怪道,“隻以豆類、燕麥充饑,以黃瓜、芹菜為佐食,不要再飲酒了”,大帝點了點頭道“這個不難,不過完全無肉,朕是要出家嗎”。


    南必笑了笑道“那倒不必,陛下可適當食用魚類,亦可少量進食雞鴨鵝,平常可以此方熬藥,便可大大減緩病痛,亦不影響陛下起居行動”說罷拿出一張紙來。


    大帝看了一下,笑了笑道“難得皇後如此有心,就依皇後”,說罷將紙遞給了不遠處守候的一個近侍。


    大帝隨即收斂笑容,問道“旬月以來,各地奏報如火,皇後可有耳聞”,南必點點頭道“臣妾有所聽聞,主要應該就是征東、征南、西北海都和賑災之事吧”。


    大帝點了點頭,笑道“真是什麽都瞞不過皇後,征東、征南雖然都是大捷,但是如今國庫如洗,民間亦是竭澤而漁了,征東、征南雖是大捷,但都並未能畢其功於一役,若無後援,恐怕難以為繼,前期收獲,亦可能轉瞬即逝,可如今,又到哪裏去給後援呢,唉”大帝說罷,長長的歎了口氣。


    “賑災糧草也還沒下落吧”皇後問道,“倒是又催征了一些糧草,尤其是湖廣和江西行省,僅海南海北宣慰司瓊州一路,就加征了5萬石,如按此數,兩行省加征百萬石也不多,至少80萬石沒有問題;


    不過朕跟學士們商討過,這點糧食如全部拿來賑災,也隻是勉強夠用,如還要援助征南征東戰事,則完全不敷所需”大帝迴道。


    “是這樣”南必低頭想了一下道“難道征南沒有弄到糧草嗎”,“糧草,嗬嗬”大帝苦笑道“據都元帥府禦史所報,鎮南王的前鋒大軍,所到之處雞犬不留,激起安南軍民不滿,且後軍又不能及時跟上,致使潰兵亂民肆虐後方;


    剛收獲的糧食,幾乎全被毀於一旦了,現在征南大軍自給尚且不足,哪裏還有糧草上繳朝廷”。


    “這就是脫不花他們的不是了,安南乃域外之地,怎能隨意殺伐搶掠,仁義不施、軍令不嚴,加之用兵前後脫節,故至如此”南必生氣道。


    大帝點點頭道“皇後所言極是,本來征南就是為糧食而去,現在反倒還要支援,真是可惡,我已嚴加苛責,想來還是脫不花年幼,用兵不夠老道,治政也無經驗啊”大帝搖了搖頭道。


    南必知道大帝很欣賞這個孫兒,也不再添油加醋,而是說道“安南盛產糧食,一時焚毀應該也不多,後軍既已占領各地,就應細加探查,盡量收集餘糧;


    另外,臣妾聽聞,安南所種植占城稻,原可1年3熟,隻是當季產量不高,可曉諭各軍,抓緊再種1季,不管收獲多少,起碼可以緩解軍需;


    明年一定要上繳朝廷足夠的糧食,否則,如此大規模用兵且可能還不得不長期駐防大兵,耗費國力無算,不能完全無所得啊,陛下”


    大帝點點頭道“皇後所言極是,朕數次用兵安南,正是為此,不明之人還以為朕是學漢武,窮兵黷武呢”,轉而又問道“皇後看伯顏征東如何”。


    “征東,具體情況臣妾不太了解,陛下可否告知一二”南必道。


    大帝於是將伯顏在小關東大敗幕府軍,張宏範在北九州擋住南九州和四國各藩聯軍的事,詳細跟皇後講了下,南必聽完點了點頭道“征東將士,都是忠勇可嘉,且多謀善斷,倭奴聞風喪膽,臣妾為陛下賀”。


    大帝點點頭道“伯顏、張宏範、洪茶丘等,的確不負朕所托,此次大捷,布大元國威於海外,朕心甚慰,隻是,伯顏來報,說倭國短時間很難一鼓而定,若要進擊關東,還需大量支援,怎生迴複”。


    “陛下,臣妾聽聞陛下之言,想來那倭國山川縱橫,鐵騎難以一鼓蕩平,且諸侯林立,又無法傳檄而定,是否”南必問道。


    大帝點點頭,迴道“至少從伯顏、洪茶丘等的奏報中,確是如此,山川縱橫不下嶺南,諸侯林立又不能像嶺南般傳檄而定,且倭人兇蠻無禮,並不認可‘良禽擇木而棲’之道,隻知死戰,故難以短期蕩平”。


    “臣妾聽聞伯顏奏報中說那日皇尚在,是否”南必又問道,大帝點點頭道“這日皇原是被幕府架空了的,但是如今幕府敗亡在即,很可能出來重新執掌大權”。


    “我們征東不光是要布國威於海外,還是要有所得吧”南必道,“皇後的意思是...”大帝似乎聽出了什麽,毫不理會皇後言語中的冒犯,趕忙問道。


    “我們如今糧餉兩缺,但征南正是為了糧,若有銀子,餉也不難解決”南必道,大帝眼睛一亮“你是說,石見銀礦”。


    南必點點頭道“1年多來,臣妾屢屢聽聞銀礦之事,想來那石見地方,應有大量銀子產出,隻是目前開挖不夠,臣妾覺得,應先與日皇和議,隻要保住石見之地和北九州,他日國家元氣恢複,再一舉蕩平倭國亦無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再造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剩套褲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剩套褲漢並收藏重生之再造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