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國向吳海軍使了個眼色,吳海軍明白了,於是悄悄走到冼南海跟前,小聲跟他嘀咕了幾句,冼南海愣了一下,但馬上就明白了,點了點頭。


    等黃文斌說完,高建國接著跟大家說了三個事,一是委員會名稱的改變,按冼南海的意見,改為議政會,這樣好為山外的百姓所接受。


    “議政會,貧道聽聞蒙元朝廷有什麽諸王議政會,不過自忽必烈即位後,已經很少召開了,我們這樣借用蒙元的稱唿,合適嗎”黃道婆問道。


    “委員會的稱唿,來自海外,中土百姓未必認可,議政會雖說是借用蒙元稱唿,但蒙元實際已很少召開,但民間知道的人不少,前宋雖然喊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沒有什麽具體的方案;


    蒙元的這種作法,前宋將亡時就有人曾提出借鑒,前宋理宗曾下詔諮詢方法,從賈似道到文山先生,都有過建議方案,核心是想實現虛君共治,不再完全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但前宋很快亡了,也就沒有再深入探討過,而我們這議政會,也是在前人基礎上的創新,說不上借用蒙元”高建國迴道。


    “但以後地方治理呢,也搞議政會嗎”黃道婆顯然還不太滿意這個迴答,接著又問道,高建國微微皺了皺眉道“地方可以叫議事會或諮議會,起初已經跟呂世明呂世伯商討過這個事;


    但是這諮議會或議事會雖然有權限,卻不屬於官員範疇,否則,光是冗官一項,就要遠超前宋,國家根本沒法運轉,具體怎麽辦,還要等我們打出山外再說”高建國迴道。


    黃道婆雖然還有疑慮,但沒有再開口,高建國接著說道“二是最近3個月我們要抓緊練兵、囤積物資,3個月後根據形勢隨時向山外出擊”高建國邊說邊深深的看向姚正光,姚正光隻是低頭歎了口氣,沒有說什麽。


    見大家都沒吭聲,高建國又接著說道“三是要做好3個月後,南海上颶風止息,我們增援呂宋的準備”,“增援呂宋,到時打出山外了,我們還有兵可派嗎”黃煥傑有點疑惑道。


    “打出山外,確實也不可能馬上就大規模征兵,即使征兵,沒有訓練之前,也不能派往呂宋,但我們這次增援呂宋,不是派兵,主要還是物資和武器的支援;


    據阿倍迴來說,我們的油草在呂宋很受歡迎,價錢一漲再漲,所以這次我們要多給他們弄點油草過去,還有,冼真、呂征、錢七他們在呂宋已經開始大規模征兵了;


    前宋的潰軍散卒很多,相信不久就會組建一支數千人的隊伍,但是兵器盔甲短缺,所以我們要支援些盔甲兵器過去,同時也要借著颶風止息,盡可能多招些工匠過來,幾個月前,阿倍迴去的時候,已經吩咐過他了”高建國迴道。


    重大的事項就這樣先定下來了,但是具體怎麽做,要注意些什麽,不是這會上能商議的,甚至因為對有的人產生了懷疑,原本應該在會上商議的重大的軍事戰略部署也不講了,全部在私下商議。


    冼南海、黃煥傑出來後,高建國點了點頭,向坡上的一個大營點了點頭,二人會意,跟著高建國、黃文斌、王濤、吳海軍和張文燦進了大營。


    進了營帳後,冼南海才發現這裏擺著一個巨大的瓊州沙盤,他笑著跟高建國等人點了點頭,問道“是不是對議政會的人員有猜疑”;


    高建國苦笑了一下,說道“冼哥,不瞞你說,我們既然在一起共事,相約作一番大事業,本不該有什麽猜疑,但是,有的人,明顯在打退堂鼓,我怕會有二心啊”


    “是不是姚正光姚長老那舅甥兩人”冼南海還是笑著問道,高建國一愣,迴道“冼哥,你也看出來了”,冼南海大笑道“天照,你冼哥我是從前宋過來的人,還曾是前宋的進士,見過的人和事,不知道有多少,這還能看不出來,哈哈”。


    高建國趕緊點了點頭“真是瞞不過冼哥,正因如此,隻好請二位到這營帳中議事”,冼南海收起笑容,正色道“其實也很正常,山裏長老,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做山裏的大王,實在不行,到本寨做個寨主或者大祭司也可以;


    隻要能幫忙做到這些,他們會拿出最大的誠意和樸實來對你,哪怕自身一時有些損失也敢承擔和接受,但是走出山外,‘驅除胡虜、恢複中華’,這就是另外一迴事了,所以前期他們都對你們很好,甚至言聽計從;


    但是現在山寨一統了,他們的理想馬上跟你們相左了,如果隻是屍位素餐,倒也罷了,但是我們要實現理想,遲早會動搖他們的名位,所以不排除出現二心,乃至出賣我們的事情發生”。


    高建國心裏一動,問道“莫非冼哥曾經...”,冼南海點了點頭,說道“我也是仗著家族的力量,還有山外的朋友部屬,才站穩了腳跟,但是後來,為了堅持理想,不得不把本家族原先扶持我上位的親戚也整肅了;


    即便這次跟你們合並,還又借你們的力量,又弄了一次整肅,主要還是高位的幾個親屬,你也知道的,不然合並不會搞那麽久”。


    “唉”高建國歎了口氣,這政治鬥爭,真是複雜殘酷,連起碼的親情都沒有了,但是這是為了理想和信仰,是為了更多人活得更好,隻是後世的人,真的會理解這些嗎。


    不過眼下不是扯這些事的時候,高建國向吳海軍使了個眼色,吳海軍拿著一張紙過來,遞給冼南海,冼南海匆匆看了一下,問道“是從官府的公文上抄的還是無聲士傳遞過來的”。


    高建國迴道“有官府的公文上的話,也有無聲士傳遞的消息,我們一起整合的這份東西”,冼南海點了點頭“不愧是海外高人,無聲士的信息,一向不好弄明白,還要跟官府公文結合,這也隻有你們兄弟能做到”。


    高建國笑了笑道“冼哥謬讚了,不這樣做,我們分析不出什麽有價值的東西,如果隻是無聲士的消息,都是些道聽途說或是達官貴人的飲食起居什麽的,即便有些言語,不連起來看也沒有什麽用;


    至於官府的公文,盡是些大話套話,但起碼有些事情會通知到位,因此,隻有結合起來,才能清楚地知道元廷的兵力布防、用兵方向、錢糧稅賦等大的情況,然後根據這些情況,再縮小到我們這裏,該怎麽做,才能損失最小,收獲最大;


    先前我們有這想法,但一來無聲士的隊伍沒建立起來,二來隻是爭奪幾個黎寨,還用不著,但是,現在眼看要出山了,所以,這幾個月才開始逐步完善起來”高建國和盤托出道。


    冼南海點了點頭“天照兄弟們確實用心了,有你們在,這‘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看來大有希望,那麽,你們認為,何時出兵山外比較好”。


    吳海軍接道“目前馬上就要收割第二季的糧食,等糧食全部收獲完,同時還要去山外包括雷州路采買些物資,另外還要再征點後備兵員,再多點戰兵,我們有了相當的準備,就可以發兵了,不過..”


    “不過什麽”冼南海問道,吳海軍遲疑了一下,迴道“拿下整個瓊州路應該都沒什麽問題,但是萬一元廷反撲,就我們目前這點實力,真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所以要考慮到整個宣慰司、甚至湖廣行省,在此期間會有什麽動作”。


    “考慮的真是夠長遠,而且格局很大,不過這樣也對,拿下瓊州路也不可能馬上就壯大力量,一來養兵的錢糧是否夠,二來剛征的兵是否能戰,三來也是最重要的,山外也有不少高門大戶,但按我們的作法,是要‘丈量均田、攤丁入畝’的是嗎”冼南海問道。


    高建國點了點頭“也許不會馬上開始,但肯定會這麽幹,而且,一開始就要宣布,這樣,免得那些高門世家把子弟安插在軍中,到時候,又反戈一擊,我們可受不了”。


    冼南海又點了點頭,說道“那就不是要應付元廷的反撲了,首先要清除內部,說不定還包括我們自己的人,那樣,即便拿下瓊州路,也至少要保證半年內,元廷不會向這裏用兵”。


    吳海軍也點了點頭道“這才是我們仔細分析來分析去的原因,要說拿下瓊州路,三個月前我們拿下第一寨,兩個月前做好了善後以後,就有力量向山外攻擊了,但我們一直按兵不動,可不是那個什麽姚正光不同意我們就沒有動哦,我們在等時機”。


    “可你們裝作給姚正光麵子,也作出聽從議政會其他成員意見的樣子哦,連我都差點被你們瞞住了,我也是過了幾天才想清楚的,真有你們的,哈哈”冼南海大笑著伸出了大拇指,然後問道“現在時機成熟了”。


    吳海軍長歎了一口氣道“我認為基本成熟了”,“哦,怎麽說”冼南海和高建國一幫人都看向吳海軍。


    “西北海都,一直是忽必烈的大患,但自從近3年前阿術將他後方的儲備一掃而光之後,他隻能老老實實蟄伏了這近3年的時間;


    但是,戈壁大漠雖然物產貧瘠,但如果年年太平,也能積累一些資源,何況海都雖然與內地不通商,但他跟欽察的關係很好,是可以通過經商從欽察那裏補充些馬匹物資的;


    旭列兀雖然忠於忽必烈,但是他征服的大食人並不老實,內地固然可以聽從忽必烈的指令不與西域通商,但是大食可不是旭列兀一個人或一家人說了算;


    這樣子3年下來,基本上可以把先前被阿術掃光的物資儲備重新建立起來,甚至比那時候更充足,他會甘心就這樣被趕出西域,連曆來是王庭核心區的庭州和善州都不得不退出,不會,他很快就會有大動作”吳海軍道。


    “哦,有什麽消息嗎”冼南海有點將信將疑道,吳海軍點點頭道“據我們無聲士傳來的西域的消息,海都發布指令,要在青草長出之前大規模征兵,連十三歲的少年都在征兵之列”,“青草長出之前”黃煥傑想了想道“那就是明年2月之前”。


    吳海軍點了點頭道“最多明年3月之前海都就會向西北大規模用兵,因為那時,青草開始生長了”,冼南海點了點頭,又問道“可這跟我們出兵山外有什麽關係呢”。


    “嗬嗬,冼哥,海都開始行動了,忽必烈能不知道嗎,他能安心嗎”吳海軍邊說邊對張文燦說道“曼成,去把官府的公文抄件拿過來”,這是幾年來他們開始不再唿張文燦的名而是稱字了。


    張文燦拿著行省和宣慰司的抄件過來,一並交給冼南海,冼南海一看完,驚叫道“老弱婦孺,皆在征發之列,糧食還要再加征2萬石”。


    高建國點點頭道“2萬石糧食我們有,也可以上繳,但是整個行省連老弱婦孺都在征發之列,我們這裏起兵,很長一段時間應該都是安全的”。


    冼南海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道“忽必烈還在大都,那個南必皇後也不是好對付的,萬一...”


    “沒有萬一,我們起兵之時,這倆夫婦早到大漠去了”吳海軍迴道。


    “到大漠,你的意思是...”黃煥傑傻傻的問道,“親征”吳海軍迴道,“會嗎,忽必烈都快70歲了,腿腳不便..”高建國雖然相信吳海軍,但是這個論斷,他還是有點將信將疑。


    “一定會”吳海軍肯定地迴道“就因為他快70了,行將就木,所以這最後一次的遠征,他一定會不顧勸阻,親征海都”。


    “好,注意打探各方麵消息,我們就是要在他親征之時,抓住時機:準備掀蓋子”高建國一掌打在沙盤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再造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剩套褲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剩套褲漢並收藏重生之再造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