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書微微睜開雙眼,看到屋內燃著檀香,煙霧嫋嫋,屋內卻是暖意融融。轉頭望去,蕭長瑜正站在桌旁,將幾碟飯菜擺放得整整齊齊。見他醒來,蕭長瑜立刻走了過來,低聲喚道:“明書,你可算醒了。”
顧明書撐著身子,露出一絲淺笑:“長瑜,怎早起弄這些?”
蕭長瑜未答,隻扶起他靠在床榻上的軟墊上,取來一碗湯,遞到他唇邊:“這湯是你姐姐親手燉的,特意為你補身子的。禦醫開了藥膳方子,你姐姐這些日子會日日燉給你,今日我先喂你些。”
顧明書眉心一蹙,抬手擋住湯碗:“我自己來便是,不至於弱到連手都抬不起來。”
蕭長瑜輕歎,眼神中有些不悅,卻也不強求。他將湯碗放到桌上,扶他坐起,順手將被子蓋在他膝上:“既然如此,那你自己來,但慢些,別急。”
顧明書低頭嚐了一口,湯中泛著淡淡的藥香,與雞湯的濃鬱相融,味道恰到好處。他抬眸看了眼蕭長瑜:“你也一同坐下吃些,別忙著伺候我了。”
蕭長瑜輕笑著搖了搖頭:“我早已用過,現下隻看著你把這碗湯喝完。”
顧明書飲了一口,眼神含笑:“果真是姐姐的手藝,燉得極好。你也喝點吧?”
蕭長瑜見他麵色稍緩,便笑道:“我又不需要大補,我身體可好的很呢,你難道不知道嗎?每次你都是喊,蕭長瑜……我不要了,不要了。”說完,向顧明書飛來了一個意味不明的眼神。顧明書立刻泛起了紅暈,順勢忙低了頭。
“你這次病得厲害,禦醫交代藥膳得一日三次,這些補品雖不甚可口,但對你的身子大有裨益,切不可偷懶不吃。”隨即又一本正經的和顧明書交代著用藥次數。
顧明書無奈點頭:“我記下了,必不敢怠慢。倒是你,為何要日日守著我?漠北戰事還有白蓮教的事尚未全定,你難道不忙麽?”說完,把喝完的湯碗遞給了蕭長瑜。
蕭長瑜將空碗接過,放到一旁,語氣低沉卻堅定:“再大的事,也不及你的身子重要。漠北之事,我已交代李振德和周廷躍去處理妥當。明書,你隻需安心調養,其他的交給我便是。我這幾日不會離開的,會日日照顧著你。”
蕭長瑜沉默片刻,又繼續道:“明書,陸庭軒一事,我已派人處理了 。他本想與你告別,但你未醒,我便讓人直接送他迴鄉了。他心性不壞,隻是對你心存妄念,長留京中終究不妥。迴鄉後,他該有他自己的路。”
顧明書聞言,微微一怔:“你未傷他性命吧?”
蕭長瑜搖頭,語氣溫和:“放心,我蕭長瑜雖是武將,卻不是嗜殺之人。他既未犯大錯,我又怎會為此害他?隻是讓他離京罷了。”
顧明書鬆了口氣,聲音輕緩:“迴去也好,鄉野之間或許更適合他。隻是……”他遲疑了片刻,“孫玦那邊,你是否也有安排?”
蕭長瑜點頭:“孫玦為利心切,難免再生事端。我已派人暗中盯緊他。他若再有異動,自會有人處置。韓巫子已增派人手護衛明華園,你無須擔憂。這幾日,我會守在這裏,決不讓你再受半分驚擾。”
顧明書聽後,眉間的愁緒漸漸散去,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意:“有你在,我自是安心。隻是長瑜,你也要多多保重,莫因我而荒廢了正事。”
顧明書飲完湯,蕭長瑜替他掖好被子,起身道:“你稍作歇息,我去書房寫幾封信,處理些漠北之事。”
顧明書點頭:“去吧,莫因我耽擱了軍機要事。”
蕭長瑜邁步進入內屋書房,展開一方宣紙,蘸墨提筆,思索片刻後,揮毫寫下第一封信:
致伊犁總督李振德:
“漠北戰事未定,準噶爾部近來頻頻偷襲喀爾喀部,我已命周庭躍速赴前線,與喀爾喀三首領晤麵,共商禦敵之策。喀爾喀諸部雖與我大清交好,然內亂不斷,難免被敵所趁。李副將須盡快調集邊軍,確保伊犁與喀什噶爾無虞。此兩處要地,就拜托李副將鎮守了。到時,如有戰功,按律分賞。”
寫罷,蕭長瑜放下筆,稍作停頓,又取出另一張紙:
致喀爾喀首領:
“近日準噶爾部屢屢騷擾貴部邊境,我大清邊軍已隨時待命,協助貴部共同抵禦外敵。蕭某雖身在京師,然心係邊疆。現命伊犁周庭躍與貴部聯絡,並將糧草兵械速速送往前線。願貴我兩部同心協力,共護安寧。”
數封信一氣嗬成,蕭長瑜封好後交給心腹,囑咐道:“這些信件務必快馬送至伊犁、喀什噶爾與喀爾喀首領手中,不得延誤。”
心腹接令,躬身退下。
蕭長瑜迴到寢屋,顧明書正倚在榻上看著窗外。見他迴來,顧明書微微一笑:“忙完了?”
蕭長瑜點頭,走到他身旁坐下:“漠北之事已安排妥當,明書,你可安心了。”
顧明書輕聲道:“長瑜,你為國事奔波,我卻隻能拖累你。你對我如此,我卻無以為報。”
蕭長瑜握住他的手,目光溫柔而堅定:“明書,與你相伴,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安慰。其他的,無需多言。”
窗外月光清朗,灑在兩人身上,宛如鍍上了一層薄薄的銀輝。蕭長瑜的承諾,似冬日暖陽般融化了顧明書心底的最後一絲寒意。他輕輕靠在蕭長瑜肩上,感受著他身上的溫暖,低聲道:“長瑜,有你在,真的是我的福氣。”
次日清晨,蕭長瑜早早醒來,簡單梳洗後,便去了書房查看昨夜送來的急報。顧明書雖身子仍有些虛弱,但也早早醒來,聽聞蕭長瑜在書房,便讓人扶著自己過去。
推門而入時,顧明書見蕭長瑜正伏案研讀,麵色沉凝,桌上一堆折子和軍報攤開,仿佛一場無聲的戰鬥正在紙上進行。
“長瑜,可是漠北又有變故?”顧明書緩緩坐下,聲音中帶著些許擔憂。
蕭長瑜抬頭看他一眼,神色稍緩:“是準噶爾部的動向。這些人仗著地勢偏遠,總想著偷襲我大清邊防。昨夜接報,他們已集結數千人馬,目標是喀什噶爾。幸好周庭躍已暫時穩住了局麵。”
顧明書點了點頭,語氣中多了一分凝重:“此等要事,豈能事事都由周庭躍一人扛著?漠北局勢未定,倘若這些亂匪再興風作浪,恐怕難以善終。”
蕭長瑜揉了揉眉心,淡淡道:“放心,我已命李振德配合周庭躍,調兵遣將,共同鎮守喀什噶爾。同時也將我麾下親軍的一部分調往喀爾喀邊界,輔助三首領。隻要他們內部不亂,準噶爾一時半刻難以逾越邊防。”
顧明書看著他眉宇間的疲倦,心中隱隱作痛,低聲道:“長瑜,若是事情如此棘手,你何不親自去一趟漠北?你一向深得軍心,若能坐鎮,便能穩固局勢。”
蕭長瑜放下筆,神色複雜地看向顧明書:“漠北的確需要穩固,但我不能離開京城太久。這次班師迴朝,皇上已經暗示我要協助肅清朝中不臣之輩。再者……”他停頓片刻,眼神柔和了幾分,“我也舍不得你一個人在這裏,若我一去,明華園的安危又該如何?”
顧明書聽得心中一熱,抬眸望著他,片刻後輕聲道:“京城固然重要,可漠北也不能輕忽。若局勢惡化,再多的禁軍也難以挽迴。長瑜,我並非不知你的難處,但國事為重。至於明華園……”他微微一笑,“你何時見我怕過這些明槍暗箭?”
蕭長瑜看著他那雙清澈卻堅定的眼眸,頓時一陣心疼,歎道:“明書,你總是這樣,事事為我著想,可我又怎能忍心將你置於危險之中?”
顧明書搖了搖頭,輕聲道:“這並非你的錯。權謀爭鬥本是我們身處之地不可避免的東西,我從未怪過你,更不怕麵對。你若真為我好,便先顧全大局。漠北平定了,京城才能穩,我也才能安心。”
蕭長瑜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抹複雜之色,隨即點了點頭:“好。我會安排妥當,再往漠北巡視一趟。但在此之前,我需確保你的安全萬無一失。”
說罷,他提筆寫下一封密信,交代貼身副將韓巫子:“這封信火速送往禁軍統領處,命陳浩帶一隊精兵駐守明華園,日夜巡查,不得鬆懈。”
顧明書看著他這樣周全安排,心中微微一暖,正要開口,卻聽蕭長瑜冷冷地補了一句:“此外,命人盯緊孫玦和陸庭軒的一舉一動,稍有異動,立即拿下。”
提到這兩人,顧明書心中一顫,卻不動聲色,低聲道:“長瑜,陸庭軒已離京,孫玦也暫時安分,你不必事事都如此嚴防死守。他們……未必真能傷到我。”
蕭長瑜卻搖頭,目光如炬:“防人之心不可無。陸庭軒表麵看似離去,但難保不會暗中生事。孫玦雖暫時蟄伏,卻一向陰險毒辣,若再讓他找到機會,後果不堪設想。”
顧明書聽得無奈,隻能輕聲勸道:“好好好,都聽你的。但你也要記得,身在漠北,千萬要保重自己,切莫因一時輕敵而陷入險境。”
蕭長瑜聞言,心中湧起一陣暖意。他握住顧明書的手,鄭重道:“放心,我會平安歸來。到時候,我希望看到你在這裏擁抱我。”
顧明書微微一笑,眸中柔情難掩:“好。我會等你。”
當日午後,蕭長瑜再度進宮麵聖,將漠北的情勢和安排盡數稟明。皇帝對他的計劃十分讚賞,特許他再赴漠北巡視,但同時也命其必須盡快返迴京城,以應對內閣中的風波。
迴到明華園時,顧明書已經小睡片刻,臉色好了些許。蕭長瑜未驚動他,隻是在床前坐了許久,靜靜地看著他的眉眼,仿佛要將這副容顏刻入心中。
次日清晨,天尚未亮,蕭長瑜便整裝待發。他最後一次走到顧明書床前,俯身在他額上落下一吻,低聲道:“等我迴來。”
顧明書雖未醒來,卻似感應到了什麽,微微皺眉,嘴唇動了動,似是喃喃低語:“長瑜……小心……”
蕭長瑜一怔,隨即露出一抹淺笑。他將被子為顧明書蓋好,轉身離去,帶著無盡的牽掛和思念,踏上了那條風雪交加的征途。
顧明書撐著身子,露出一絲淺笑:“長瑜,怎早起弄這些?”
蕭長瑜未答,隻扶起他靠在床榻上的軟墊上,取來一碗湯,遞到他唇邊:“這湯是你姐姐親手燉的,特意為你補身子的。禦醫開了藥膳方子,你姐姐這些日子會日日燉給你,今日我先喂你些。”
顧明書眉心一蹙,抬手擋住湯碗:“我自己來便是,不至於弱到連手都抬不起來。”
蕭長瑜輕歎,眼神中有些不悅,卻也不強求。他將湯碗放到桌上,扶他坐起,順手將被子蓋在他膝上:“既然如此,那你自己來,但慢些,別急。”
顧明書低頭嚐了一口,湯中泛著淡淡的藥香,與雞湯的濃鬱相融,味道恰到好處。他抬眸看了眼蕭長瑜:“你也一同坐下吃些,別忙著伺候我了。”
蕭長瑜輕笑著搖了搖頭:“我早已用過,現下隻看著你把這碗湯喝完。”
顧明書飲了一口,眼神含笑:“果真是姐姐的手藝,燉得極好。你也喝點吧?”
蕭長瑜見他麵色稍緩,便笑道:“我又不需要大補,我身體可好的很呢,你難道不知道嗎?每次你都是喊,蕭長瑜……我不要了,不要了。”說完,向顧明書飛來了一個意味不明的眼神。顧明書立刻泛起了紅暈,順勢忙低了頭。
“你這次病得厲害,禦醫交代藥膳得一日三次,這些補品雖不甚可口,但對你的身子大有裨益,切不可偷懶不吃。”隨即又一本正經的和顧明書交代著用藥次數。
顧明書無奈點頭:“我記下了,必不敢怠慢。倒是你,為何要日日守著我?漠北戰事還有白蓮教的事尚未全定,你難道不忙麽?”說完,把喝完的湯碗遞給了蕭長瑜。
蕭長瑜將空碗接過,放到一旁,語氣低沉卻堅定:“再大的事,也不及你的身子重要。漠北之事,我已交代李振德和周廷躍去處理妥當。明書,你隻需安心調養,其他的交給我便是。我這幾日不會離開的,會日日照顧著你。”
蕭長瑜沉默片刻,又繼續道:“明書,陸庭軒一事,我已派人處理了 。他本想與你告別,但你未醒,我便讓人直接送他迴鄉了。他心性不壞,隻是對你心存妄念,長留京中終究不妥。迴鄉後,他該有他自己的路。”
顧明書聞言,微微一怔:“你未傷他性命吧?”
蕭長瑜搖頭,語氣溫和:“放心,我蕭長瑜雖是武將,卻不是嗜殺之人。他既未犯大錯,我又怎會為此害他?隻是讓他離京罷了。”
顧明書鬆了口氣,聲音輕緩:“迴去也好,鄉野之間或許更適合他。隻是……”他遲疑了片刻,“孫玦那邊,你是否也有安排?”
蕭長瑜點頭:“孫玦為利心切,難免再生事端。我已派人暗中盯緊他。他若再有異動,自會有人處置。韓巫子已增派人手護衛明華園,你無須擔憂。這幾日,我會守在這裏,決不讓你再受半分驚擾。”
顧明書聽後,眉間的愁緒漸漸散去,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意:“有你在,我自是安心。隻是長瑜,你也要多多保重,莫因我而荒廢了正事。”
顧明書飲完湯,蕭長瑜替他掖好被子,起身道:“你稍作歇息,我去書房寫幾封信,處理些漠北之事。”
顧明書點頭:“去吧,莫因我耽擱了軍機要事。”
蕭長瑜邁步進入內屋書房,展開一方宣紙,蘸墨提筆,思索片刻後,揮毫寫下第一封信:
致伊犁總督李振德:
“漠北戰事未定,準噶爾部近來頻頻偷襲喀爾喀部,我已命周庭躍速赴前線,與喀爾喀三首領晤麵,共商禦敵之策。喀爾喀諸部雖與我大清交好,然內亂不斷,難免被敵所趁。李副將須盡快調集邊軍,確保伊犁與喀什噶爾無虞。此兩處要地,就拜托李副將鎮守了。到時,如有戰功,按律分賞。”
寫罷,蕭長瑜放下筆,稍作停頓,又取出另一張紙:
致喀爾喀首領:
“近日準噶爾部屢屢騷擾貴部邊境,我大清邊軍已隨時待命,協助貴部共同抵禦外敵。蕭某雖身在京師,然心係邊疆。現命伊犁周庭躍與貴部聯絡,並將糧草兵械速速送往前線。願貴我兩部同心協力,共護安寧。”
數封信一氣嗬成,蕭長瑜封好後交給心腹,囑咐道:“這些信件務必快馬送至伊犁、喀什噶爾與喀爾喀首領手中,不得延誤。”
心腹接令,躬身退下。
蕭長瑜迴到寢屋,顧明書正倚在榻上看著窗外。見他迴來,顧明書微微一笑:“忙完了?”
蕭長瑜點頭,走到他身旁坐下:“漠北之事已安排妥當,明書,你可安心了。”
顧明書輕聲道:“長瑜,你為國事奔波,我卻隻能拖累你。你對我如此,我卻無以為報。”
蕭長瑜握住他的手,目光溫柔而堅定:“明書,與你相伴,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安慰。其他的,無需多言。”
窗外月光清朗,灑在兩人身上,宛如鍍上了一層薄薄的銀輝。蕭長瑜的承諾,似冬日暖陽般融化了顧明書心底的最後一絲寒意。他輕輕靠在蕭長瑜肩上,感受著他身上的溫暖,低聲道:“長瑜,有你在,真的是我的福氣。”
次日清晨,蕭長瑜早早醒來,簡單梳洗後,便去了書房查看昨夜送來的急報。顧明書雖身子仍有些虛弱,但也早早醒來,聽聞蕭長瑜在書房,便讓人扶著自己過去。
推門而入時,顧明書見蕭長瑜正伏案研讀,麵色沉凝,桌上一堆折子和軍報攤開,仿佛一場無聲的戰鬥正在紙上進行。
“長瑜,可是漠北又有變故?”顧明書緩緩坐下,聲音中帶著些許擔憂。
蕭長瑜抬頭看他一眼,神色稍緩:“是準噶爾部的動向。這些人仗著地勢偏遠,總想著偷襲我大清邊防。昨夜接報,他們已集結數千人馬,目標是喀什噶爾。幸好周庭躍已暫時穩住了局麵。”
顧明書點了點頭,語氣中多了一分凝重:“此等要事,豈能事事都由周庭躍一人扛著?漠北局勢未定,倘若這些亂匪再興風作浪,恐怕難以善終。”
蕭長瑜揉了揉眉心,淡淡道:“放心,我已命李振德配合周庭躍,調兵遣將,共同鎮守喀什噶爾。同時也將我麾下親軍的一部分調往喀爾喀邊界,輔助三首領。隻要他們內部不亂,準噶爾一時半刻難以逾越邊防。”
顧明書看著他眉宇間的疲倦,心中隱隱作痛,低聲道:“長瑜,若是事情如此棘手,你何不親自去一趟漠北?你一向深得軍心,若能坐鎮,便能穩固局勢。”
蕭長瑜放下筆,神色複雜地看向顧明書:“漠北的確需要穩固,但我不能離開京城太久。這次班師迴朝,皇上已經暗示我要協助肅清朝中不臣之輩。再者……”他停頓片刻,眼神柔和了幾分,“我也舍不得你一個人在這裏,若我一去,明華園的安危又該如何?”
顧明書聽得心中一熱,抬眸望著他,片刻後輕聲道:“京城固然重要,可漠北也不能輕忽。若局勢惡化,再多的禁軍也難以挽迴。長瑜,我並非不知你的難處,但國事為重。至於明華園……”他微微一笑,“你何時見我怕過這些明槍暗箭?”
蕭長瑜看著他那雙清澈卻堅定的眼眸,頓時一陣心疼,歎道:“明書,你總是這樣,事事為我著想,可我又怎能忍心將你置於危險之中?”
顧明書搖了搖頭,輕聲道:“這並非你的錯。權謀爭鬥本是我們身處之地不可避免的東西,我從未怪過你,更不怕麵對。你若真為我好,便先顧全大局。漠北平定了,京城才能穩,我也才能安心。”
蕭長瑜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抹複雜之色,隨即點了點頭:“好。我會安排妥當,再往漠北巡視一趟。但在此之前,我需確保你的安全萬無一失。”
說罷,他提筆寫下一封密信,交代貼身副將韓巫子:“這封信火速送往禁軍統領處,命陳浩帶一隊精兵駐守明華園,日夜巡查,不得鬆懈。”
顧明書看著他這樣周全安排,心中微微一暖,正要開口,卻聽蕭長瑜冷冷地補了一句:“此外,命人盯緊孫玦和陸庭軒的一舉一動,稍有異動,立即拿下。”
提到這兩人,顧明書心中一顫,卻不動聲色,低聲道:“長瑜,陸庭軒已離京,孫玦也暫時安分,你不必事事都如此嚴防死守。他們……未必真能傷到我。”
蕭長瑜卻搖頭,目光如炬:“防人之心不可無。陸庭軒表麵看似離去,但難保不會暗中生事。孫玦雖暫時蟄伏,卻一向陰險毒辣,若再讓他找到機會,後果不堪設想。”
顧明書聽得無奈,隻能輕聲勸道:“好好好,都聽你的。但你也要記得,身在漠北,千萬要保重自己,切莫因一時輕敵而陷入險境。”
蕭長瑜聞言,心中湧起一陣暖意。他握住顧明書的手,鄭重道:“放心,我會平安歸來。到時候,我希望看到你在這裏擁抱我。”
顧明書微微一笑,眸中柔情難掩:“好。我會等你。”
當日午後,蕭長瑜再度進宮麵聖,將漠北的情勢和安排盡數稟明。皇帝對他的計劃十分讚賞,特許他再赴漠北巡視,但同時也命其必須盡快返迴京城,以應對內閣中的風波。
迴到明華園時,顧明書已經小睡片刻,臉色好了些許。蕭長瑜未驚動他,隻是在床前坐了許久,靜靜地看著他的眉眼,仿佛要將這副容顏刻入心中。
次日清晨,天尚未亮,蕭長瑜便整裝待發。他最後一次走到顧明書床前,俯身在他額上落下一吻,低聲道:“等我迴來。”
顧明書雖未醒來,卻似感應到了什麽,微微皺眉,嘴唇動了動,似是喃喃低語:“長瑜……小心……”
蕭長瑜一怔,隨即露出一抹淺笑。他將被子為顧明書蓋好,轉身離去,帶著無盡的牽掛和思念,踏上了那條風雪交加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