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濟”的話題,顯然已經不適合再繼續下去了。這也正遂了沈騰的心願,因為他實在也沒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好講了,馬上就要露餡兒了呢。
其實真要細究起來,對於經濟,沈騰其實還是有些貨的,也沒有那麽空虛。因為後世人對於“經濟”這個話題,幾乎就沒有完全的小白。什麽gdp呐,人口紅利呐,什麽指數呐,什麽經濟增量呐……
說很專業,那是假的。但和這個時代的人相比,隻要他想得起來,都能被尊稱為“先知”。
南中,即後世的四川南部雲南廣西貴州等地,也包括了湖南西部,那可是一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地方。
不管怎麽說,至少,對於平夷城中的這一批近200豪酋們的處理,大家已經有了統一的意見,那就是——拉到成都去,改造後,再放迴來。
事情到了這裏,基本告一段落,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怎麽讓一切行為看起來更合情合理罷了。
他們並不想強硬將這些人都拉走。
而在關於沈騰的去向問題上,他們卻各自有不同的意見。
現在就宣布一切都是假的,魏侯爺是假的,智下平夷城是假的,謀國大會是假的……顯然不是一個好辦法,尤其是沈騰,若能對他的身份進行保密處置,該有更大的價值才對。
對於沈騰身上表現出來的這許多高深莫測的東西,他們感覺太過“驚豔”,甚至有些不能理解,因為沈騰展現出來的很多知識,幾乎都不屬於這個時代。
三人都深有同感,但卻都選擇了沉默不說。
對於馬忠來說,很多話,他會找機會與魏延將軍去說,沈騰的來曆,家族背景等等,他相信老侯爺總該給他一個明確的說法。
馬忠的立場,不是私人身份去調研,他是蜀漢將軍,是庲降都督,老侯爺不應該對自己有所隱瞞才是。
沈騰不是他魏延的私產。如此高端人才,不進行摸排,是不可能的,更不敢放手大膽任用。盡管他十分看好沈騰的未來,但關於沈騰的一切,在沒有徹底搞清楚之前,也隻能持有保留態度了。
內心裏,馬忠對這個年輕人的喜愛,一點也不亞於魏延孟獲,越接觸的多,就越喜愛得深。但大家的身份不同,很多時候,馬忠不得不選擇站在稍微遠一點的距離和角度去看待問題。
而對於李遺來說,不論沈騰如何高深莫測,他都隻會把感覺放在心底,迴去和夫人關銀屏說去。但有一點,他承認這年輕人的驚才絕豔,無疑,他已經承認了沈騰的強大,是他這個自詡南中俊才比不了的。
和馬忠不同的是,李遺一點也沒有想怎麽去對沈騰進行“摸排”,自己雖然襲了父親的侯爵位,但那隻是一個榮譽稱號,實權是一點也沒有的。
所以,李遺根本不會站在官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他甚至在想,建寧李氏怎麽就沒有出現這樣一個人才呢?如何將沈騰拉到李氏的陣營中去,才是他該考慮的事情,但這顯然也是不現實了,人家老魏侯爺虎視眈眈之下,怎麽可能給他李氏這樣的機會!
更何況,身邊這蠻王早已經對沈騰虎視眈眈。
建立深厚感情,總該不犯什麽忌諱吧。
而對於孟獲來說,他的想法既有來自私人情感的喜愛,更有希望這小子能為南中蠻族帶來福祉。
至少,不能讓這小子成為南中蠻族的敵人。
沈騰帶給大家的驚才絕豔,其實變相地,也帶給大家了巨大的壓力。誰也不願意自己成為其對立麵的敵人。
三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但大家都選擇了沉默不說。
平夷城中。
兩天兩夜的狂歡之後,醉生夢死無所顧忌的蠻酋豪傑們都被召集到一起,魏侯爺和蠻王站在一起,給大家講話。
沈騰言簡意賅:“此次禍亂由我魏某而起,與所有豪傑無關。魏某親率將士出城血戰,若得勝,一切照舊。若不勝,或逃或死,城中一切由蠻王孟獲主持,也要保大家一個安全。”
蠻王孟獲則直接給大家吃了一顆超級巨大的定心丸:“信我孟獲的,隻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定保大家一個完好無缺便是!不信我孟獲的,自己愛咋咋地!”
所有豪傑均震撼當場,接著,便是感激涕零。
很多人在心裏,早已經給自己判了死刑,多活幾日便是撿來的便宜,所以才會有這幾日的不管不顧醉生夢死。
現在,局麵竟然有了如此轉機!
至於勝利,魏侯爺勇則勇矣,智則智矣,但魏氏若無後手,以庲降都督府的軍力,再加上蜀漢政府的加持,魏氏斷無勝利之理。
看來,這魏氏子的流亡之路,遠未結束呢。
當初血熱上頭,一鼓作氣來到平夷城,響應了那魏氏流亡子的號召,現在冷靜下來想想,真是好笑,恍若南柯一夢。
但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著,城裏有魏氏,有李氏,有孟氏,咱們這些小魚小蝦,算什麽呀。
但對於魏氏侯爺的這番作為,這些豪酋卻很是感激。冤有頭債有主,好漢子一人做事一人當,果然不愧為魏氏老侯爺的兒子!
既然人家魏小侯爺都準備將所有責任都一肩扛了,那還有什麽話好說!
於是,所有人都高高舉起酒碗,向小侯爺敬酒,吼一嗓子:“祝侯爺來日方長!”
這就是永別的架勢了。
沈騰也不拘謹,更不扭捏,高舉酒碗道一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朝天闕”還是“朝地闕”什麽的,其實就連老孟獲這個半吊子漢專家都沒有聽懂,更別說這些蠻酋了。但魏小侯爺想要表達的意思,終究大家都是懂的。看來人家根本就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必死的局麵呢。
於是,場麵便再沒了悲憤氣氛,隻有興奮激動,和感激。豪言壯語不多講,但看魏氏好兒郎!
將酒碗狠狠摔在地上,來一個“歲歲平安”,沈騰跨上戰馬,來到騎卒最前頭,喝一聲:“開門,給我衝!”
然後,平夷城門大開,一眾百戰悍卒便旋風般地衝出城去,與城外的蜀漢騎卒戰在一處。
城門立即關閉,豪酋們在蠻王的帶領之下,悉數奔上城牆,看外麵戰亂如麻。
魏氏悍卒卻不戀戰,成一字長蛇陣,魏氏侯爺打頭,直接衝破對手陣線,便一騎絕塵,遠遁,不知所蹤。
城外圍困的軍卒本就不多,哪裏經得起魏氏衝陣,也隻好眼看著人家遠走,不得已,隻好再次將平夷城團團圍困。
城頭眾人看得心馳神往,目瞪口呆。
騎兵與騎兵的戰鬥,果然非同凡響,不是他們這些蠻酋們可以匹敵的。戰馬奔騰,泥土四濺,塵煙喧囂,人馬皆模糊一片,隻聞陣陣喊殺之聲,大地顫抖不已,人心也顫抖不已,渾身上下,某一瞬間感覺熱血上湧,傲氣四溢,渾身充滿了力量;某一瞬間卻又精氣消散,渾身無力,兩股顫顫,汗不敢出,覺得自己若在其中,不過一粒塵埃相仿,不過是馬蹄之下的一縷亡魂罷了。
往日的氣壯山河,夢裏的稱王稱霸,現在想想,都好似癡人說夢,在蜀漢的鐵血悍卒麵前,不過是一抔黃土。
自此,許多人便淡了與蜀漢爭雄鬥勇的心思。隻要蠻王能給咱們一次活命的機會,做牛做馬,也隻能低頭去做了。
而孟獲,卻是一臉的傲然神情,還不停手拍城頭箭垛,為自己的義子叫一聲“好”!
這個便宜“義子”確實來得全不費工夫,怎麽想,都是一個字——值!
自從知道了沈騰小子主導的一切後,老蠻王便無可遏製地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再迴頭看看自己的兩個傻兒子,是怎麽看怎麽嫌棄。
他不由得想起流傳已久的曹孟德的話來:“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涿犬爾。”
由此,老孟獲仿佛也感覺到了當年曹孟德的感慨萬千。
其實孟獲的兩個兒子哪裏差了?隻是看與誰比了。
若在南中蠻族人中來論,孟古孟今二人勇似猛虎,當得族群擁戴,沒有一點問題。但問題是,現在的孟獲,早已經不是當年的蠻酋領袖,而是蜀漢的高級官僚一枚,屬於那種不僅看過肥豬走路,而且親口吃過肥豬肉的人了,所以,對於兩個兒子的要求,可不僅僅是做一個蠻王。
如此,怎麽與李氏呂氏楊氏張氏黃氏競爭?怕不要等自己死去,孟氏便成為人家餐桌上的一盤菜了。
對於豪族之間的友情,老孟獲看得清清楚楚,更悟得透透徹徹。豪族之間,狗屁的友情一說,即便聯姻拜把子又如何,有利則聚,無利則散,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老蠻王自認自己這一輩子之所以能保持屹立不倒,除了自己的蠻橫霸道之外,與諸葛亮丞相的大力扶持有極大的關係。再往深了說,自己孟氏其實就是人家蜀漢政權扶持起來的一個吉祥物!
但如何做好這個吉祥物,孟獲覺得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根本連門都沒有摸到。
以後呢?
一旦孟氏沒落,呂氏李氏吃起他孟氏來,不知道有多爽快,還怕人家嫌棄你燙嘴不成?還怕人家在乎自己的吃相好不好看?
這次,遇到沈騰,孟獲的心思便活泛開了,瞎子都看得出來,這小子將來的前途無量。
膽子奇大,大到無邊無沿的那種大。
智商超群,幾乎超過孟獲所見所聞的所有人,甚至可能連孟獲自己心中的神一般的人物諸葛亮,都不一定比這小子的智商高。
魏延那廝就不必說了,但就馬忠李遺看沈騰的目光,那種迫切,那種渴望,那種眼巴巴地……孟獲覺得自己反正從來也不要臉,再將臉皮撕去一層又何妨!
於是,孟獲便“鮮廉寡恥”一般地做了沈騰的義父。
當然,孟獲可不是隻知道一味占人便宜的人。
當年,自己做了蜀漢的吉祥物,便有吉祥物的自覺,將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治理得井井有條,明裏暗裏也沒有少給蜀漢政府幫忙。隻不過很多事情,大家都不方便做在明麵上而已,呂凱老大人知道,庲降都督府知道,蜀漢高層更是心知肚明。
他會給這個義子更大的驚喜。
當然,他知道,這小子將來可能給予他孟氏的,就不僅僅是“驚喜”了。
會是什麽呢?
老蠻王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耐心去期待,去等待。
隻是,這小子再一次玩了一個“金蟬脫殼”之計,遠遁興古郡,不知道下一次爺兒倆見麵,會是什麽時候了。
按照幾人商定的計劃,自己要帶隊去成都,這一去,怕不是一年半載才能迴來的,那時候,這小子該在哪裏出沒呢?
“瞧瞧,老子一向沒心沒肺的,竟然都已經為這個義子擔憂上了。嘿嘿……”
不說孟獲在這裏惆悵滿腹,那邊,眾多豪酋也同樣滿腹惆悵:“魏侯爺帶兵出城鏖戰,突破重圍,遠遁他鄉,此一去山高水長,來日再見,便也不知道是何種境遇了。接下來,該如何,還要看老蠻王的了。”
目前,平夷城中主事的隻有蠻王孟獲。
且蘭國已經破滅,且蘭國劉胄已經授首,其本人和一眾族人的首級,在平夷城繞城三圈後,已經被送去成都。
蠻酋們此時的後怕不已,更驗證了此前魏小侯爺的高風亮節,人家將所有罪行都一肩挑了,方才有他們迄今為止,都還在平夷城中苟且快活!
人家既沒有拉自己墊背,也沒有將自己送給對手做見麵禮,這是什麽精神?這就是高個兒勇敢頂天下的豪傑氣概啊。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著老蠻王,都把生的希望寄托在老蠻王的身上。此刻,老蠻王宛若鬼神附體,一副爺青迴的牛逼氣概,叫所有人都稍安勿躁,讓兩個兒子陪著眾人,自己和興亭侯爺李遺攜手出城入敵陣,與庲降都督談判。
在眾人心急如焚望眼欲穿的時候,老蠻王和李遺醉醺醺地迴來了,帶迴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到底是先聽好消息,還是先聽壞消息,大家展開好一頓角力,最後,還是李遺做了主,先聽好消息,有了好消息墊底,再聽壞消息,便有了些許底氣,不至於一下子就被壞消息給打了悶棍,失了生機。
好消息是——所有人既往不咎!
眾人發出轟天介地歡唿聲,互相擁抱著,慶幸自己還有生還的這一天!
於是,對蠻王的感激涕零,以及對魏氏侯爺的無限懷念,對神靈的感激,都匯聚成一句口頭禪來——“我擦!”
接著,便是壞消息。
大家都心神不寧忐忑不安地等待著災難的臨頭,本來嘛,自己這些人企圖在南中謀國,基本上都是誅九族的罪過,人家可以既往不咎,但苦頭卻一定是少不了的,否則,人家豈非得了失心瘋?
是什麽樣的災難呢?
妻離子散?族人為奴?牛羊無數?畫地為牢……
種種不好的設想,在眾人腦海中一一浮現。
壞消息是——所有人必須隨蠻王到成都去做客一年,然後,迴南中。
孟獲不善言辭,所以,從他口中說出來的壞消息,簡明扼要,但解讀出來,則就變得麵目全非了。
往好處想,去成都接受勞動改造?還是拉到成都去秋後算賬?真去了,還能迴來?
而也有些樂觀的,去成都,吃喝玩樂不愁,早就聽說那是一個花花世界,想去還去不了呢,現在好了,跟著蠻王一起去,老子怕個卵!
蠻王總不至於禍害了咱不是?
大家同為蠻族,這一點,毋庸置疑。而蠻王一向嗬護蠻族,怎麽著也不知道胳膊肘往外拐吧。
但既然是壞消息,則更多人卻是使勁兒地往壞往深了想。
所以,矛盾也就出現了。
蠻王畢竟是蜀漢敕封的蠻王,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他蠻王在成都當著高官拿著厚祿,住著南中人想也想不到的豪宅,咱們在成都有什麽?有的隻是禍亂南中的惡名!
他老人家到了成都自然是吃香的喝辣的,咱們到時候被下到大獄之中,叫天天不靈,苦地地不應,再被一刀梟首,咱們找誰說理去?
蠻王的苦口婆心,卻成了陰謀者的罪證,無論如何說,不相信的人還是居多。
如此一來,氣氛便有些不和諧了。一些人便拔出刀子來,叫囂著“早死早托生”“腦袋掉了碗大個疤”的豪言壯語,場麵一度失控,相當緊張。
而孟獲的人也不多,自己的兩個兒子則不必說了,緊緊守護在老爹身前與眾人呲牙瞪眼,呂南中則招唿著孟獲的護衛們小心防範,不可傷了蠻王分毫。
其他豪酋們雖然都是單身入城,但架不住人家人多,真要火拚起來,其實吃虧的,還是蠻王這一邊。
站在蠻王身邊的蠻酋洞主,也不是沒有,但無論多好的事情,都經不起惡意地發酵與鼓動。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蜀漢沒有這樣的好心思,既然都既往不咎了,為什麽不現在就把咱們放了?拉到成都去,誰知道那成都有什麽樣的場麵等著招唿咱們!
要死,就死在南中好了。
老蠻王也沒有想到,他們思量出這麽好的一個計謀,最後落實時,竟然在自己這裏卡了殼,搞得如此狼狽。
依照老孟過去的脾氣,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哪裏會如此婆婆媽媽!你們特喵地愛去不去!
但現在不行啊,自己隻要添一點一點火氣進去,保證南中就再也不是原來的南中了。
孟獲真的有點為自己難過了,自己巴心巴肝地為了南中福祉,最後卻把事情搞砸了,這叫自己以後如何見那義子沈騰!
孟獲不由得罵起庲降都督馬忠來:“狗日的馬德信,攛掇了老夫來做這個冤大頭,自己卻做了縮頭烏龜!”
又喃喃自語道:“沒良心的王八蛋們,老子好心做了驢肝肺,還嫌驢肝沒得味!去死吧,老子才懶得理這團毛線!”
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卻見大殿門外湧進來一批蜀漢軍卒,中間簇擁著一位將軍,正是庲降都督馬忠。
……
轟轟烈烈的南中叛亂,到此,潦草收場,除了自封為且蘭國王的劉胄授首、族人被誅之外,整個南中,平靜如水。
各個蠻族部落的領導人都正式對族人發出信號,表明大家將一起前往成都接受皇帝陛下的親自接見,族人各自安好,不需擔心雲雲……
所以,南中各個部落也都安然無恙,像是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其實真要細究起來,對於經濟,沈騰其實還是有些貨的,也沒有那麽空虛。因為後世人對於“經濟”這個話題,幾乎就沒有完全的小白。什麽gdp呐,人口紅利呐,什麽指數呐,什麽經濟增量呐……
說很專業,那是假的。但和這個時代的人相比,隻要他想得起來,都能被尊稱為“先知”。
南中,即後世的四川南部雲南廣西貴州等地,也包括了湖南西部,那可是一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地方。
不管怎麽說,至少,對於平夷城中的這一批近200豪酋們的處理,大家已經有了統一的意見,那就是——拉到成都去,改造後,再放迴來。
事情到了這裏,基本告一段落,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怎麽讓一切行為看起來更合情合理罷了。
他們並不想強硬將這些人都拉走。
而在關於沈騰的去向問題上,他們卻各自有不同的意見。
現在就宣布一切都是假的,魏侯爺是假的,智下平夷城是假的,謀國大會是假的……顯然不是一個好辦法,尤其是沈騰,若能對他的身份進行保密處置,該有更大的價值才對。
對於沈騰身上表現出來的這許多高深莫測的東西,他們感覺太過“驚豔”,甚至有些不能理解,因為沈騰展現出來的很多知識,幾乎都不屬於這個時代。
三人都深有同感,但卻都選擇了沉默不說。
對於馬忠來說,很多話,他會找機會與魏延將軍去說,沈騰的來曆,家族背景等等,他相信老侯爺總該給他一個明確的說法。
馬忠的立場,不是私人身份去調研,他是蜀漢將軍,是庲降都督,老侯爺不應該對自己有所隱瞞才是。
沈騰不是他魏延的私產。如此高端人才,不進行摸排,是不可能的,更不敢放手大膽任用。盡管他十分看好沈騰的未來,但關於沈騰的一切,在沒有徹底搞清楚之前,也隻能持有保留態度了。
內心裏,馬忠對這個年輕人的喜愛,一點也不亞於魏延孟獲,越接觸的多,就越喜愛得深。但大家的身份不同,很多時候,馬忠不得不選擇站在稍微遠一點的距離和角度去看待問題。
而對於李遺來說,不論沈騰如何高深莫測,他都隻會把感覺放在心底,迴去和夫人關銀屏說去。但有一點,他承認這年輕人的驚才絕豔,無疑,他已經承認了沈騰的強大,是他這個自詡南中俊才比不了的。
和馬忠不同的是,李遺一點也沒有想怎麽去對沈騰進行“摸排”,自己雖然襲了父親的侯爵位,但那隻是一個榮譽稱號,實權是一點也沒有的。
所以,李遺根本不會站在官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他甚至在想,建寧李氏怎麽就沒有出現這樣一個人才呢?如何將沈騰拉到李氏的陣營中去,才是他該考慮的事情,但這顯然也是不現實了,人家老魏侯爺虎視眈眈之下,怎麽可能給他李氏這樣的機會!
更何況,身邊這蠻王早已經對沈騰虎視眈眈。
建立深厚感情,總該不犯什麽忌諱吧。
而對於孟獲來說,他的想法既有來自私人情感的喜愛,更有希望這小子能為南中蠻族帶來福祉。
至少,不能讓這小子成為南中蠻族的敵人。
沈騰帶給大家的驚才絕豔,其實變相地,也帶給大家了巨大的壓力。誰也不願意自己成為其對立麵的敵人。
三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但大家都選擇了沉默不說。
平夷城中。
兩天兩夜的狂歡之後,醉生夢死無所顧忌的蠻酋豪傑們都被召集到一起,魏侯爺和蠻王站在一起,給大家講話。
沈騰言簡意賅:“此次禍亂由我魏某而起,與所有豪傑無關。魏某親率將士出城血戰,若得勝,一切照舊。若不勝,或逃或死,城中一切由蠻王孟獲主持,也要保大家一個安全。”
蠻王孟獲則直接給大家吃了一顆超級巨大的定心丸:“信我孟獲的,隻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定保大家一個完好無缺便是!不信我孟獲的,自己愛咋咋地!”
所有豪傑均震撼當場,接著,便是感激涕零。
很多人在心裏,早已經給自己判了死刑,多活幾日便是撿來的便宜,所以才會有這幾日的不管不顧醉生夢死。
現在,局麵竟然有了如此轉機!
至於勝利,魏侯爺勇則勇矣,智則智矣,但魏氏若無後手,以庲降都督府的軍力,再加上蜀漢政府的加持,魏氏斷無勝利之理。
看來,這魏氏子的流亡之路,遠未結束呢。
當初血熱上頭,一鼓作氣來到平夷城,響應了那魏氏流亡子的號召,現在冷靜下來想想,真是好笑,恍若南柯一夢。
但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著,城裏有魏氏,有李氏,有孟氏,咱們這些小魚小蝦,算什麽呀。
但對於魏氏侯爺的這番作為,這些豪酋卻很是感激。冤有頭債有主,好漢子一人做事一人當,果然不愧為魏氏老侯爺的兒子!
既然人家魏小侯爺都準備將所有責任都一肩扛了,那還有什麽話好說!
於是,所有人都高高舉起酒碗,向小侯爺敬酒,吼一嗓子:“祝侯爺來日方長!”
這就是永別的架勢了。
沈騰也不拘謹,更不扭捏,高舉酒碗道一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朝天闕”還是“朝地闕”什麽的,其實就連老孟獲這個半吊子漢專家都沒有聽懂,更別說這些蠻酋了。但魏小侯爺想要表達的意思,終究大家都是懂的。看來人家根本就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必死的局麵呢。
於是,場麵便再沒了悲憤氣氛,隻有興奮激動,和感激。豪言壯語不多講,但看魏氏好兒郎!
將酒碗狠狠摔在地上,來一個“歲歲平安”,沈騰跨上戰馬,來到騎卒最前頭,喝一聲:“開門,給我衝!”
然後,平夷城門大開,一眾百戰悍卒便旋風般地衝出城去,與城外的蜀漢騎卒戰在一處。
城門立即關閉,豪酋們在蠻王的帶領之下,悉數奔上城牆,看外麵戰亂如麻。
魏氏悍卒卻不戀戰,成一字長蛇陣,魏氏侯爺打頭,直接衝破對手陣線,便一騎絕塵,遠遁,不知所蹤。
城外圍困的軍卒本就不多,哪裏經得起魏氏衝陣,也隻好眼看著人家遠走,不得已,隻好再次將平夷城團團圍困。
城頭眾人看得心馳神往,目瞪口呆。
騎兵與騎兵的戰鬥,果然非同凡響,不是他們這些蠻酋們可以匹敵的。戰馬奔騰,泥土四濺,塵煙喧囂,人馬皆模糊一片,隻聞陣陣喊殺之聲,大地顫抖不已,人心也顫抖不已,渾身上下,某一瞬間感覺熱血上湧,傲氣四溢,渾身充滿了力量;某一瞬間卻又精氣消散,渾身無力,兩股顫顫,汗不敢出,覺得自己若在其中,不過一粒塵埃相仿,不過是馬蹄之下的一縷亡魂罷了。
往日的氣壯山河,夢裏的稱王稱霸,現在想想,都好似癡人說夢,在蜀漢的鐵血悍卒麵前,不過是一抔黃土。
自此,許多人便淡了與蜀漢爭雄鬥勇的心思。隻要蠻王能給咱們一次活命的機會,做牛做馬,也隻能低頭去做了。
而孟獲,卻是一臉的傲然神情,還不停手拍城頭箭垛,為自己的義子叫一聲“好”!
這個便宜“義子”確實來得全不費工夫,怎麽想,都是一個字——值!
自從知道了沈騰小子主導的一切後,老蠻王便無可遏製地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再迴頭看看自己的兩個傻兒子,是怎麽看怎麽嫌棄。
他不由得想起流傳已久的曹孟德的話來:“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涿犬爾。”
由此,老孟獲仿佛也感覺到了當年曹孟德的感慨萬千。
其實孟獲的兩個兒子哪裏差了?隻是看與誰比了。
若在南中蠻族人中來論,孟古孟今二人勇似猛虎,當得族群擁戴,沒有一點問題。但問題是,現在的孟獲,早已經不是當年的蠻酋領袖,而是蜀漢的高級官僚一枚,屬於那種不僅看過肥豬走路,而且親口吃過肥豬肉的人了,所以,對於兩個兒子的要求,可不僅僅是做一個蠻王。
如此,怎麽與李氏呂氏楊氏張氏黃氏競爭?怕不要等自己死去,孟氏便成為人家餐桌上的一盤菜了。
對於豪族之間的友情,老孟獲看得清清楚楚,更悟得透透徹徹。豪族之間,狗屁的友情一說,即便聯姻拜把子又如何,有利則聚,無利則散,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老蠻王自認自己這一輩子之所以能保持屹立不倒,除了自己的蠻橫霸道之外,與諸葛亮丞相的大力扶持有極大的關係。再往深了說,自己孟氏其實就是人家蜀漢政權扶持起來的一個吉祥物!
但如何做好這個吉祥物,孟獲覺得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根本連門都沒有摸到。
以後呢?
一旦孟氏沒落,呂氏李氏吃起他孟氏來,不知道有多爽快,還怕人家嫌棄你燙嘴不成?還怕人家在乎自己的吃相好不好看?
這次,遇到沈騰,孟獲的心思便活泛開了,瞎子都看得出來,這小子將來的前途無量。
膽子奇大,大到無邊無沿的那種大。
智商超群,幾乎超過孟獲所見所聞的所有人,甚至可能連孟獲自己心中的神一般的人物諸葛亮,都不一定比這小子的智商高。
魏延那廝就不必說了,但就馬忠李遺看沈騰的目光,那種迫切,那種渴望,那種眼巴巴地……孟獲覺得自己反正從來也不要臉,再將臉皮撕去一層又何妨!
於是,孟獲便“鮮廉寡恥”一般地做了沈騰的義父。
當然,孟獲可不是隻知道一味占人便宜的人。
當年,自己做了蜀漢的吉祥物,便有吉祥物的自覺,將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治理得井井有條,明裏暗裏也沒有少給蜀漢政府幫忙。隻不過很多事情,大家都不方便做在明麵上而已,呂凱老大人知道,庲降都督府知道,蜀漢高層更是心知肚明。
他會給這個義子更大的驚喜。
當然,他知道,這小子將來可能給予他孟氏的,就不僅僅是“驚喜”了。
會是什麽呢?
老蠻王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耐心去期待,去等待。
隻是,這小子再一次玩了一個“金蟬脫殼”之計,遠遁興古郡,不知道下一次爺兒倆見麵,會是什麽時候了。
按照幾人商定的計劃,自己要帶隊去成都,這一去,怕不是一年半載才能迴來的,那時候,這小子該在哪裏出沒呢?
“瞧瞧,老子一向沒心沒肺的,竟然都已經為這個義子擔憂上了。嘿嘿……”
不說孟獲在這裏惆悵滿腹,那邊,眾多豪酋也同樣滿腹惆悵:“魏侯爺帶兵出城鏖戰,突破重圍,遠遁他鄉,此一去山高水長,來日再見,便也不知道是何種境遇了。接下來,該如何,還要看老蠻王的了。”
目前,平夷城中主事的隻有蠻王孟獲。
且蘭國已經破滅,且蘭國劉胄已經授首,其本人和一眾族人的首級,在平夷城繞城三圈後,已經被送去成都。
蠻酋們此時的後怕不已,更驗證了此前魏小侯爺的高風亮節,人家將所有罪行都一肩挑了,方才有他們迄今為止,都還在平夷城中苟且快活!
人家既沒有拉自己墊背,也沒有將自己送給對手做見麵禮,這是什麽精神?這就是高個兒勇敢頂天下的豪傑氣概啊。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著老蠻王,都把生的希望寄托在老蠻王的身上。此刻,老蠻王宛若鬼神附體,一副爺青迴的牛逼氣概,叫所有人都稍安勿躁,讓兩個兒子陪著眾人,自己和興亭侯爺李遺攜手出城入敵陣,與庲降都督談判。
在眾人心急如焚望眼欲穿的時候,老蠻王和李遺醉醺醺地迴來了,帶迴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到底是先聽好消息,還是先聽壞消息,大家展開好一頓角力,最後,還是李遺做了主,先聽好消息,有了好消息墊底,再聽壞消息,便有了些許底氣,不至於一下子就被壞消息給打了悶棍,失了生機。
好消息是——所有人既往不咎!
眾人發出轟天介地歡唿聲,互相擁抱著,慶幸自己還有生還的這一天!
於是,對蠻王的感激涕零,以及對魏氏侯爺的無限懷念,對神靈的感激,都匯聚成一句口頭禪來——“我擦!”
接著,便是壞消息。
大家都心神不寧忐忑不安地等待著災難的臨頭,本來嘛,自己這些人企圖在南中謀國,基本上都是誅九族的罪過,人家可以既往不咎,但苦頭卻一定是少不了的,否則,人家豈非得了失心瘋?
是什麽樣的災難呢?
妻離子散?族人為奴?牛羊無數?畫地為牢……
種種不好的設想,在眾人腦海中一一浮現。
壞消息是——所有人必須隨蠻王到成都去做客一年,然後,迴南中。
孟獲不善言辭,所以,從他口中說出來的壞消息,簡明扼要,但解讀出來,則就變得麵目全非了。
往好處想,去成都接受勞動改造?還是拉到成都去秋後算賬?真去了,還能迴來?
而也有些樂觀的,去成都,吃喝玩樂不愁,早就聽說那是一個花花世界,想去還去不了呢,現在好了,跟著蠻王一起去,老子怕個卵!
蠻王總不至於禍害了咱不是?
大家同為蠻族,這一點,毋庸置疑。而蠻王一向嗬護蠻族,怎麽著也不知道胳膊肘往外拐吧。
但既然是壞消息,則更多人卻是使勁兒地往壞往深了想。
所以,矛盾也就出現了。
蠻王畢竟是蜀漢敕封的蠻王,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他蠻王在成都當著高官拿著厚祿,住著南中人想也想不到的豪宅,咱們在成都有什麽?有的隻是禍亂南中的惡名!
他老人家到了成都自然是吃香的喝辣的,咱們到時候被下到大獄之中,叫天天不靈,苦地地不應,再被一刀梟首,咱們找誰說理去?
蠻王的苦口婆心,卻成了陰謀者的罪證,無論如何說,不相信的人還是居多。
如此一來,氣氛便有些不和諧了。一些人便拔出刀子來,叫囂著“早死早托生”“腦袋掉了碗大個疤”的豪言壯語,場麵一度失控,相當緊張。
而孟獲的人也不多,自己的兩個兒子則不必說了,緊緊守護在老爹身前與眾人呲牙瞪眼,呂南中則招唿著孟獲的護衛們小心防範,不可傷了蠻王分毫。
其他豪酋們雖然都是單身入城,但架不住人家人多,真要火拚起來,其實吃虧的,還是蠻王這一邊。
站在蠻王身邊的蠻酋洞主,也不是沒有,但無論多好的事情,都經不起惡意地發酵與鼓動。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蜀漢沒有這樣的好心思,既然都既往不咎了,為什麽不現在就把咱們放了?拉到成都去,誰知道那成都有什麽樣的場麵等著招唿咱們!
要死,就死在南中好了。
老蠻王也沒有想到,他們思量出這麽好的一個計謀,最後落實時,竟然在自己這裏卡了殼,搞得如此狼狽。
依照老孟過去的脾氣,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哪裏會如此婆婆媽媽!你們特喵地愛去不去!
但現在不行啊,自己隻要添一點一點火氣進去,保證南中就再也不是原來的南中了。
孟獲真的有點為自己難過了,自己巴心巴肝地為了南中福祉,最後卻把事情搞砸了,這叫自己以後如何見那義子沈騰!
孟獲不由得罵起庲降都督馬忠來:“狗日的馬德信,攛掇了老夫來做這個冤大頭,自己卻做了縮頭烏龜!”
又喃喃自語道:“沒良心的王八蛋們,老子好心做了驢肝肺,還嫌驢肝沒得味!去死吧,老子才懶得理這團毛線!”
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卻見大殿門外湧進來一批蜀漢軍卒,中間簇擁著一位將軍,正是庲降都督馬忠。
……
轟轟烈烈的南中叛亂,到此,潦草收場,除了自封為且蘭國王的劉胄授首、族人被誅之外,整個南中,平靜如水。
各個蠻族部落的領導人都正式對族人發出信號,表明大家將一起前往成都接受皇帝陛下的親自接見,族人各自安好,不需擔心雲雲……
所以,南中各個部落也都安然無恙,像是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