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封王上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原大順軍在田見秀的帶領下前往阿濟格的清軍營帳接受大帳,讓這些被清軍一路從北京城像狗一樣追擊而來的大順軍將士們不由嚎啕大哭。
他們被阿濟格的清軍追擊的連自家皇帝都駕崩了,沒想到卻在投夏後,一舉擊潰了自己夢魘般的死敵,怎能不讓他們感慨萬千。
這場戰役的勝利,讓周雲在軍中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原本新降的左軍和大順軍中的一些不甘心投夏的雜音,在此時蕩然無存。
周雲也打算利用此戰次大勝清軍的契機對大順軍進行整編,他要將全體夏軍整合成一體,變成一個無堅不摧的拳頭。
正值寒冬,凜冽的北風唿嘯而過,歸德府中,李岩負手站在庭院內,神色凝重,眉眼間卻難掩興奮之色。
他剛收到周雲成功收降左軍與李自成大順軍的消息,內心猶如洶湧的潮水般澎湃。
這兩支本就聲名赫赫的勁旅,一旦組合,便如猛虎添翼,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他們在湖廣戰場上與夏軍並肩作戰,一舉擊潰了深入此地的阿濟格清軍,將其像喪家之犬一般徹底逐出了湖廣地界。
這場大捷,不僅讓夏軍的威名遠揚,更讓李岩看到了複興的希望。
李岩深知,此刻的周雲急需一個名分來穩固軍心、凝聚人心。
於是,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喚來親信,命其快馬加鞭,火速通知在南京朝堂的夏軍使者王琦和黑雲衛指揮使郭黑子。
他態度強硬地交代道:“務必想盡辦法,讓弘光帝冊封周雲為王,此事十萬火急,關乎我軍的未來!”
親信領命而去,馬蹄聲在寂靜的街道上漸行漸遠。
十月初八,南京城被細密的冷雨籠罩著,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層薄紗所包裹,朦朧而又壓抑。
按照往常,五更時分,景陽鍾便會準時敲響,那雄渾的鍾聲會穿透清晨的薄霧,傳遍全城的每一個角落,喚醒沉睡的百姓。
然而今日,取而代之的是錦衣衛整齊而有力的腳步聲。
他們身著錦衣,手持利刃,每一步都踏在濕漉漉的石板路上,發出沉悶而又令人膽寒的迴響。
如今已升任南明錦衣衛督頭的郭黑子,手按繡春刀,穩步踏過奉天門的斑斑血跡。
那血跡在雨水的衝刷下,顯得更加觸目驚心。
他的眼神冷峻而堅定,身後,三百錦衣衛番子如同一群訓練有素的獵犬,正將那些被指“私通建奴”的東林黨人,從文華殿中粗暴地拖出。
這些東林黨人平日裏高談闊論,此刻卻嚇得麵色慘白,有的甚至癱倒在地,被番子們像拖死狗一般拽著前行。
“陛下,該用印了。”
郭黑子來到弘光帝麵前,單膝跪地,聲音低沉而有力。
他將黃絹平整地鋪在龍案之上,那黃絹在燭光的映照下,泛著淡淡的光澤。
弘光帝坐在龍椅上,臉色蒼白如紙,指尖微微顫抖,懸在“冊封周雲為夏王”的詔書上方,仿佛那一方小小的玉璽,承載著千鈞的重量。
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與掙紮,一方麵,他忌憚周雲日益壯大的勢力;另一方麵,又不敢輕易得罪這位手握重兵的將領。
就在這時,殿外突然傳來大學士馬士英的慘叫,那聲音淒厲而絕望,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這位曾經的擁立首輔,上次被炸昏迷,好不容易蘇醒,此刻卻正被倒吊在玄武門,喉嚨上插著一本《複社名錄》。
鮮血順著書本的邊緣緩緩流下,在地上匯聚成一灘暗紅色的血泊,雨水不斷地滴落在血泊中,泛起層層漣漪。
他的雙眼圓睜,似乎還不敢相信自己的命運竟會如此悲慘。
當第一縷晨光艱難地穿透厚重的雲層,灑進武英殿時,一名八百裏加急的兵士,正帶著冊封詔書,向著武昌飛馳而去。
他的臉上滿是疲憊,但眼神卻異常堅定。他胯下的駿馬渾身濕透,汗水與雨水交織在一起,四蹄揚起的水花飛濺。
詔書的邊緣沾染著朱紅,分不清究竟是印泥的鮮豔,還是血跡的殷紅,仿佛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雨。
隨同詔書抵達武昌的,還有在南明抗清前線奔波已久的暗影司使方雲海。
他在徐州和淮安府一帶,不辭辛勞地忙碌著。
他身形消瘦,麵容憔悴,眼中卻透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光芒。
一方麵,他要清除守軍中那些心懷不軌、有心投清的將領,如同在麥田裏拔除雜草一般,毫不留情。
他親自審問那些可疑之人,一旦發現確鑿證據,便立刻下令處決,以絕後患。
另一方麵,他協助兩地守將打探清軍的敵情動向,派出執行一部深入敵營,施展分化瓦解、拉攏降將的策略。
他常常在深夜與密探們商議計策,可謂殫精竭慮。
在嶽雲軍的暗中支持下,他們終於成功抗住了多鐸南路軍的南下攻勢,將戰線穩定在了淮北一線。
如今,得知自家都帥即將封王,方雲海遂將手頭事務交給執行一部的指揮使紀山,自己則馬不停蹄地隨同冊封詔書,趕往武昌。
他深知,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自己必須在場,為周雲掃蕩一切。
周雲得知傳旨太監到來後,並未立刻接詔。
他先讓早早等候求見的方雲海,將那傳旨太監安排在了城外的驛站中。
他在城內精心安排妥當後,才通知所有在武昌城的文臣武將,次日卯時前往蛇山的舊黃鶴樓接詔。
他深知,這是一場重要的儀式,必須萬無一失。
接詔當日,天剛蒙蒙亮,周雲便早早起身。
他特意換上了讓人依照自己父親生前穿過的山文甲仿製的鎧甲。
那鎧甲上的鱗片在朝陽的映照下閃爍著冷冽的光,仿佛在續說著周雲父親曾經的崢嶸歲月。
他輕撫著鎧甲,心中湧起一股無法言喻的思念之情。
隨後,他跨上一匹高大的駿馬,率領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向著黃鶴樓進發。
他的身姿挺拔,眼神堅定,身後是武昌全體文武大臣,他們身著朝服,神色莊重,其中就包括剛從歸德府星夜兼程趕來的副帥李岩。
李岩騎著一匹黑馬,緊跟在周雲身後,他的臉上帶著一絲欣慰的笑容,為周雲感到驕傲。
他們被阿濟格的清軍追擊的連自家皇帝都駕崩了,沒想到卻在投夏後,一舉擊潰了自己夢魘般的死敵,怎能不讓他們感慨萬千。
這場戰役的勝利,讓周雲在軍中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原本新降的左軍和大順軍中的一些不甘心投夏的雜音,在此時蕩然無存。
周雲也打算利用此戰次大勝清軍的契機對大順軍進行整編,他要將全體夏軍整合成一體,變成一個無堅不摧的拳頭。
正值寒冬,凜冽的北風唿嘯而過,歸德府中,李岩負手站在庭院內,神色凝重,眉眼間卻難掩興奮之色。
他剛收到周雲成功收降左軍與李自成大順軍的消息,內心猶如洶湧的潮水般澎湃。
這兩支本就聲名赫赫的勁旅,一旦組合,便如猛虎添翼,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他們在湖廣戰場上與夏軍並肩作戰,一舉擊潰了深入此地的阿濟格清軍,將其像喪家之犬一般徹底逐出了湖廣地界。
這場大捷,不僅讓夏軍的威名遠揚,更讓李岩看到了複興的希望。
李岩深知,此刻的周雲急需一個名分來穩固軍心、凝聚人心。
於是,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喚來親信,命其快馬加鞭,火速通知在南京朝堂的夏軍使者王琦和黑雲衛指揮使郭黑子。
他態度強硬地交代道:“務必想盡辦法,讓弘光帝冊封周雲為王,此事十萬火急,關乎我軍的未來!”
親信領命而去,馬蹄聲在寂靜的街道上漸行漸遠。
十月初八,南京城被細密的冷雨籠罩著,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層薄紗所包裹,朦朧而又壓抑。
按照往常,五更時分,景陽鍾便會準時敲響,那雄渾的鍾聲會穿透清晨的薄霧,傳遍全城的每一個角落,喚醒沉睡的百姓。
然而今日,取而代之的是錦衣衛整齊而有力的腳步聲。
他們身著錦衣,手持利刃,每一步都踏在濕漉漉的石板路上,發出沉悶而又令人膽寒的迴響。
如今已升任南明錦衣衛督頭的郭黑子,手按繡春刀,穩步踏過奉天門的斑斑血跡。
那血跡在雨水的衝刷下,顯得更加觸目驚心。
他的眼神冷峻而堅定,身後,三百錦衣衛番子如同一群訓練有素的獵犬,正將那些被指“私通建奴”的東林黨人,從文華殿中粗暴地拖出。
這些東林黨人平日裏高談闊論,此刻卻嚇得麵色慘白,有的甚至癱倒在地,被番子們像拖死狗一般拽著前行。
“陛下,該用印了。”
郭黑子來到弘光帝麵前,單膝跪地,聲音低沉而有力。
他將黃絹平整地鋪在龍案之上,那黃絹在燭光的映照下,泛著淡淡的光澤。
弘光帝坐在龍椅上,臉色蒼白如紙,指尖微微顫抖,懸在“冊封周雲為夏王”的詔書上方,仿佛那一方小小的玉璽,承載著千鈞的重量。
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與掙紮,一方麵,他忌憚周雲日益壯大的勢力;另一方麵,又不敢輕易得罪這位手握重兵的將領。
就在這時,殿外突然傳來大學士馬士英的慘叫,那聲音淒厲而絕望,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這位曾經的擁立首輔,上次被炸昏迷,好不容易蘇醒,此刻卻正被倒吊在玄武門,喉嚨上插著一本《複社名錄》。
鮮血順著書本的邊緣緩緩流下,在地上匯聚成一灘暗紅色的血泊,雨水不斷地滴落在血泊中,泛起層層漣漪。
他的雙眼圓睜,似乎還不敢相信自己的命運竟會如此悲慘。
當第一縷晨光艱難地穿透厚重的雲層,灑進武英殿時,一名八百裏加急的兵士,正帶著冊封詔書,向著武昌飛馳而去。
他的臉上滿是疲憊,但眼神卻異常堅定。他胯下的駿馬渾身濕透,汗水與雨水交織在一起,四蹄揚起的水花飛濺。
詔書的邊緣沾染著朱紅,分不清究竟是印泥的鮮豔,還是血跡的殷紅,仿佛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雨。
隨同詔書抵達武昌的,還有在南明抗清前線奔波已久的暗影司使方雲海。
他在徐州和淮安府一帶,不辭辛勞地忙碌著。
他身形消瘦,麵容憔悴,眼中卻透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光芒。
一方麵,他要清除守軍中那些心懷不軌、有心投清的將領,如同在麥田裏拔除雜草一般,毫不留情。
他親自審問那些可疑之人,一旦發現確鑿證據,便立刻下令處決,以絕後患。
另一方麵,他協助兩地守將打探清軍的敵情動向,派出執行一部深入敵營,施展分化瓦解、拉攏降將的策略。
他常常在深夜與密探們商議計策,可謂殫精竭慮。
在嶽雲軍的暗中支持下,他們終於成功抗住了多鐸南路軍的南下攻勢,將戰線穩定在了淮北一線。
如今,得知自家都帥即將封王,方雲海遂將手頭事務交給執行一部的指揮使紀山,自己則馬不停蹄地隨同冊封詔書,趕往武昌。
他深知,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自己必須在場,為周雲掃蕩一切。
周雲得知傳旨太監到來後,並未立刻接詔。
他先讓早早等候求見的方雲海,將那傳旨太監安排在了城外的驛站中。
他在城內精心安排妥當後,才通知所有在武昌城的文臣武將,次日卯時前往蛇山的舊黃鶴樓接詔。
他深知,這是一場重要的儀式,必須萬無一失。
接詔當日,天剛蒙蒙亮,周雲便早早起身。
他特意換上了讓人依照自己父親生前穿過的山文甲仿製的鎧甲。
那鎧甲上的鱗片在朝陽的映照下閃爍著冷冽的光,仿佛在續說著周雲父親曾經的崢嶸歲月。
他輕撫著鎧甲,心中湧起一股無法言喻的思念之情。
隨後,他跨上一匹高大的駿馬,率領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向著黃鶴樓進發。
他的身姿挺拔,眼神堅定,身後是武昌全體文武大臣,他們身著朝服,神色莊重,其中就包括剛從歸德府星夜兼程趕來的副帥李岩。
李岩騎著一匹黑馬,緊跟在周雲身後,他的臉上帶著一絲欣慰的笑容,為周雲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