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封王下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作者:鳳舞祥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齊聚黃鶴樓下,現場一片寂靜,隻有微風吹過,吹動著旗幟發出的獵獵聲。
方雲海上前,走到那宣旨欽差太監麵前,微微點頭示意。
太監戰戰兢兢地從懷中掏出冊封詔書,雙手顫抖著緩緩打開,用帶著一絲顫音的語調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祖宗之業,守社稷之基,雖逢艱危,然中興之誌未嚐稍懈。
今值四海板蕩,九州未寧,賴忠臣義士之力,以圖匡複。
原大明忠臣周遇吉,忠勇絕倫,節義昭彰。當社稷傾頹之際,獨守危城,力拒強敵,臨難不屈,舍生取義,其忠烈之氣,貫於日月,感於天地,朕每念及,未嚐不泣下沾襟。
其子周雲,克紹父風,英武有為。統領夏軍,屢立戰功,威揚四方。朕嘉其勳勞,特加殊典。
今冊封周雲為夏王,晉位總製山西、河南、湖廣、江西軍政事務。於轄內,一切軍政事務,許其自決,朕不從中掣肘。
望卿秉持忠誠,以安黎庶,整飭武備,蕩滌賊氛。保境安民,使百姓得享太平之福;厲兵秣馬,為朝廷早複中原之土。上不負祖宗之托付,下不負蒼生之仰望。
朕將倚卿為幹城,共圖中興之大業。
欽此!
弘光元年十月二十八日”
周雲微微彎腰,從太監手中接過詔書,目光在那用印之處停留片刻,隨後抬頭看向旁邊的方雲海。
方雲海心領神會,輕輕點了點頭。周雲將詔書遞給一旁的李岩,說道:“勞煩副帥收著了。”
就在這時,原順軍製將軍袁宗第不屑地冷哼一聲,大聲說道:“大順將士豈能奉南明偽詔?為何都帥不直接登基做我大順皇帝,還做什麽勞什子南明夏王?”
他滿臉漲得通紅,雙手緊握成拳,身上的鎧甲隨著他的唿吸微微起伏。
另一名大順降將劉體純也站了出來,附和道:“本將也不認這南明偽詔,什麽破夏王,我們不認!”
他揮舞著手中的長刀,神色激動,周圍的空氣仿佛都被他的怒火點燃。
騷動如沸水翻騰之際,田見秀玄鐵重甲撞開人群。
這位曾單騎破潼關的驍將反手抽出佩劍,劍鳴聲蓋過所有喧囂。
寒芒過處,三寸長的虯須根根戟張:\"再有妄議軍令者——\"
劍鋒斜指,正抵在劉體純咽喉三寸處,\"猶如此案!\"
話音未落,青石案角應聲而落,斷麵平滑如鏡。
死寂中,周雲緩步登階。
暮風卷起他素白披風,露出內襯猩紅戰袍。
目光掃過之處,方才還怒目圓睜的將領們紛紛垂首——那眼神竟似能剜出人心肺腑。
\"諸位可知這黃鶴樓簷角為何鑄有二十八銅鈴?\"
清越嗓音驚破暮色,\"昔年黃祖在此閱兵,每斬一將,便懸鈴一枚。\"
他忽而輕笑,指尖撫過腰間玉帶,\"今日倒想看看,本王的玉帶,可係得下幾枚銅鈴。\"
宋獻策最先伏地,額頭重重叩在青磚上:\"夏王天命所歸!\"
顧君恩的象牙笏板跌落階前,匍匐間官帽滾落猶不自知。
霎時間\"萬歲\"聲震得簷角銅鈴齊鳴,驚起江畔寒鴉蔽天。
周雲等儀式結束,他輕輕招手,叫過方雲海,對著那不遠的欽差微微使了個眼色。
方雲海心領神會,沒有多言,轉身快步離去。
周雲迴到武昌城的楚王府內,剛一落座,便迫不及待地派人通知自己的大哥李岩前來。
沒過多久,李岩匆匆趕來。周雲一見到他,眼中滿是欣喜,急切地說道:“大哥,這一別又是小半年過去了,家裏那邊紅薯收成咋樣?我姐是不是快臨盆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快步迎上前去,臉上的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李岩昨天才到,還沒來得及和周雲私下見麵,就去參加了黃鶴樓的接詔儀式。
此刻聽到周雲的問話,他佯裝生氣,半開玩笑地說道:“老三,你連口水都不給我喝,就這麽著急問事兒啊?”
周雲這才反應過來,連忙笑著給李岩讓座,又趕緊吩咐下人,恭敬地奉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
李岩接過茶,輕呷了一口,緩緩說道:“紅薯早兩個月前就收獲了,現在都種下第二茬了。不過這天兒越來越冷,估計二茬的收成不會太好,好在第一茬收成不錯,咱們不用擔心糧荒了。”
周雲一聽,興奮得在殿內來迴踱步,臉上洋溢著難以抑製的喜悅。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麽事比解決糧食問題更讓他有成就感的了。
“隻是,這紅薯天天吃也不是個長久之計啊!不過好在咱們現在已經拿下湖廣一部分,江西也很快就能拿下。到時候把紅薯和這兩地的主糧互相置換一下,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李岩微微歎了口氣,神色中帶著一絲憂慮,他的目光望向遠方,似乎在思考著未來的糧食規劃。
周雲卻沒有想那麽長遠,他覺得隻要暫時保證不餓死人,軍糧有保障就行。
至於之後怎麽解決糧食多樣化的問題,他下意識地覺得那是大哥李岩的事兒,自己就懶得去操心了。
“我姐還好吧?”周雲又想起了紅娘子,關切地問道。
“她挺好的,現在有個彩雲派來的女徒弟在悉心照顧,一切都還順利,就是臨盆還得等段時間。這邊的事兒安排妥當,我就迴去了。”
李岩迴答道,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神情。
“嗯,這樣最好了,我姐這些年太不容易了。”
周雲感慨地說道,眼神中滿是對姐姐的心疼。
“老三,你這夏王也封了,接下來有何打算?”
李岩放下茶杯,神色變得嚴肅起來,認真地問道。
“大哥,你先說說你的想法,我先思慮一番。”周雲坐迴太師椅上,看著李岩說道。
李岩又呷了口茶,目光下意識地望向在旁侍候的下人。
隱在角落中的方雲海立刻心領神會,輕輕一揮手,所有在殿中的下人都悄然退了出去。
隻留下方雲海在門外親自守著,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李岩不經意間目光掃過窗外芭蕉叢——分明瞥見寒光一閃。
方雲海上前,走到那宣旨欽差太監麵前,微微點頭示意。
太監戰戰兢兢地從懷中掏出冊封詔書,雙手顫抖著緩緩打開,用帶著一絲顫音的語調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祖宗之業,守社稷之基,雖逢艱危,然中興之誌未嚐稍懈。
今值四海板蕩,九州未寧,賴忠臣義士之力,以圖匡複。
原大明忠臣周遇吉,忠勇絕倫,節義昭彰。當社稷傾頹之際,獨守危城,力拒強敵,臨難不屈,舍生取義,其忠烈之氣,貫於日月,感於天地,朕每念及,未嚐不泣下沾襟。
其子周雲,克紹父風,英武有為。統領夏軍,屢立戰功,威揚四方。朕嘉其勳勞,特加殊典。
今冊封周雲為夏王,晉位總製山西、河南、湖廣、江西軍政事務。於轄內,一切軍政事務,許其自決,朕不從中掣肘。
望卿秉持忠誠,以安黎庶,整飭武備,蕩滌賊氛。保境安民,使百姓得享太平之福;厲兵秣馬,為朝廷早複中原之土。上不負祖宗之托付,下不負蒼生之仰望。
朕將倚卿為幹城,共圖中興之大業。
欽此!
弘光元年十月二十八日”
周雲微微彎腰,從太監手中接過詔書,目光在那用印之處停留片刻,隨後抬頭看向旁邊的方雲海。
方雲海心領神會,輕輕點了點頭。周雲將詔書遞給一旁的李岩,說道:“勞煩副帥收著了。”
就在這時,原順軍製將軍袁宗第不屑地冷哼一聲,大聲說道:“大順將士豈能奉南明偽詔?為何都帥不直接登基做我大順皇帝,還做什麽勞什子南明夏王?”
他滿臉漲得通紅,雙手緊握成拳,身上的鎧甲隨著他的唿吸微微起伏。
另一名大順降將劉體純也站了出來,附和道:“本將也不認這南明偽詔,什麽破夏王,我們不認!”
他揮舞著手中的長刀,神色激動,周圍的空氣仿佛都被他的怒火點燃。
騷動如沸水翻騰之際,田見秀玄鐵重甲撞開人群。
這位曾單騎破潼關的驍將反手抽出佩劍,劍鳴聲蓋過所有喧囂。
寒芒過處,三寸長的虯須根根戟張:\"再有妄議軍令者——\"
劍鋒斜指,正抵在劉體純咽喉三寸處,\"猶如此案!\"
話音未落,青石案角應聲而落,斷麵平滑如鏡。
死寂中,周雲緩步登階。
暮風卷起他素白披風,露出內襯猩紅戰袍。
目光掃過之處,方才還怒目圓睜的將領們紛紛垂首——那眼神竟似能剜出人心肺腑。
\"諸位可知這黃鶴樓簷角為何鑄有二十八銅鈴?\"
清越嗓音驚破暮色,\"昔年黃祖在此閱兵,每斬一將,便懸鈴一枚。\"
他忽而輕笑,指尖撫過腰間玉帶,\"今日倒想看看,本王的玉帶,可係得下幾枚銅鈴。\"
宋獻策最先伏地,額頭重重叩在青磚上:\"夏王天命所歸!\"
顧君恩的象牙笏板跌落階前,匍匐間官帽滾落猶不自知。
霎時間\"萬歲\"聲震得簷角銅鈴齊鳴,驚起江畔寒鴉蔽天。
周雲等儀式結束,他輕輕招手,叫過方雲海,對著那不遠的欽差微微使了個眼色。
方雲海心領神會,沒有多言,轉身快步離去。
周雲迴到武昌城的楚王府內,剛一落座,便迫不及待地派人通知自己的大哥李岩前來。
沒過多久,李岩匆匆趕來。周雲一見到他,眼中滿是欣喜,急切地說道:“大哥,這一別又是小半年過去了,家裏那邊紅薯收成咋樣?我姐是不是快臨盆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快步迎上前去,臉上的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李岩昨天才到,還沒來得及和周雲私下見麵,就去參加了黃鶴樓的接詔儀式。
此刻聽到周雲的問話,他佯裝生氣,半開玩笑地說道:“老三,你連口水都不給我喝,就這麽著急問事兒啊?”
周雲這才反應過來,連忙笑著給李岩讓座,又趕緊吩咐下人,恭敬地奉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
李岩接過茶,輕呷了一口,緩緩說道:“紅薯早兩個月前就收獲了,現在都種下第二茬了。不過這天兒越來越冷,估計二茬的收成不會太好,好在第一茬收成不錯,咱們不用擔心糧荒了。”
周雲一聽,興奮得在殿內來迴踱步,臉上洋溢著難以抑製的喜悅。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麽事比解決糧食問題更讓他有成就感的了。
“隻是,這紅薯天天吃也不是個長久之計啊!不過好在咱們現在已經拿下湖廣一部分,江西也很快就能拿下。到時候把紅薯和這兩地的主糧互相置換一下,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李岩微微歎了口氣,神色中帶著一絲憂慮,他的目光望向遠方,似乎在思考著未來的糧食規劃。
周雲卻沒有想那麽長遠,他覺得隻要暫時保證不餓死人,軍糧有保障就行。
至於之後怎麽解決糧食多樣化的問題,他下意識地覺得那是大哥李岩的事兒,自己就懶得去操心了。
“我姐還好吧?”周雲又想起了紅娘子,關切地問道。
“她挺好的,現在有個彩雲派來的女徒弟在悉心照顧,一切都還順利,就是臨盆還得等段時間。這邊的事兒安排妥當,我就迴去了。”
李岩迴答道,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神情。
“嗯,這樣最好了,我姐這些年太不容易了。”
周雲感慨地說道,眼神中滿是對姐姐的心疼。
“老三,你這夏王也封了,接下來有何打算?”
李岩放下茶杯,神色變得嚴肅起來,認真地問道。
“大哥,你先說說你的想法,我先思慮一番。”周雲坐迴太師椅上,看著李岩說道。
李岩又呷了口茶,目光下意識地望向在旁侍候的下人。
隱在角落中的方雲海立刻心領神會,輕輕一揮手,所有在殿中的下人都悄然退了出去。
隻留下方雲海在門外親自守著,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李岩不經意間目光掃過窗外芭蕉叢——分明瞥見寒光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