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汴京,處處透著蕭瑟。範府前的老銀杏樹葉子已經泛黃,隨風飄落,給這座莊重的宅院增添了幾分淒清之意。


    華千機站在範府門前,心情格外沉重。自從得知範仲淹決定致仰,他已經好幾日未能安眠。今天是範公告老還鄉前的最後一頓家宴,他提前備好了幾道養生膳食,準備為恩師餞行。


    \"華醫者來了。\"管家引他進門,\"老爺正在書房等您。\"


    穿過庭院,遠遠就看見那間熟悉的書房。多少個日夜,他在這裏聆聽範公教誨,學習為官之道、處世之理。


    推開門,範仲淹正在整理書籍。書架上的典籍已經收拾得七七八八,隻剩下幾本常用的還擺在案頭。


    \"先生......\"華千機鼻子一酸。


    \"來了?\"範仲淹迴頭,臉上依舊帶著溫和的笑意,\"坐吧,讓我看看你今天帶來了什麽好東西。\"


    華千機將食盒一一打開:人參燉雞、山藥羹、枸杞炒青菜......每一道都是範公平日最愛的養生菜品。


    \"好啊,\"範仲淹笑道,\"你這孩子,總是這麽細心。\"


    \"先生身子不好,這些都是調養的佳品。\"華千機一邊布菜一邊說,\"今後迴了鄉,可要記得......\"


    聲音哽咽,說不下去了。


    範仲淹給他斟了杯茶:\"坐下說話。這些年,你跟在我身邊,學的不隻是醫術,更要明白為政之道。\"


    \"先生教誨,學生永世不敢忘。\"


    \"你可知道,\"範仲淹品了口羹,\"為何我當年會特意點名要你來做我的食醫?\"


    華千機一怔:\"這個...學生一直不明白。當時京城名醫眾多,學生年輕資曆淺......\"


    \"正是因為你年輕。\"範仲淹放下碗筷,\"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時,你說的那番話嗎?\"


    \"記得,\"華千機迴想道,\"那天先生問我如何看待醫道,學生說:醫者,不僅治病,更要治根。就如同治國,不能隻治表象,更要醫國之本。\"


    \"不錯,\"範仲淹欣慰地點頭,\"正是這句話打動了我。你知道嗎?這些年來,我見過太多隻懂得投機鑽營的官員,也見過太多隻知道隨波逐流的醫者。但你不同,你懂得''本''。\"


    說著,他指著桌上的菜品:\"就拿這些菜來說,表麵上是在調養身體,實際上卻是在調理根本。就像這碗山藥羹,不隻是補脾養胃,更重要的是......\"


    \"達到''心安''。\"華千機接道,\"先生常教導我:養生之道,關鍵在養心。心安則身安,心正則身正。\"


    \"正是如此!\"範仲淹讚許地說,\"這和治國何其相似?朝廷上下,不也是一個大的身體嗎?要讓這個身體健康,不能隻是表麵上的太平,更要從根本上醫治。\"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秋日的陽光斜照進來,為他消瘦的身影鍍上一層金邊。


    \"這些年,我力主改革,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說我不懂變通,不知進退。\"範仲淹苦笑,\"但我始終堅信:為官者如同醫者,要以天下蒼生為念,而不是為了一己之利。\"


    華千機聽得入神:\"先生的''為天下先憂而憂,為天下後樂而樂'',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你能明白就好,\"範仲淹轉身,目光炯炯,\"我今天要告訴你一件事......\"


    範仲淹走到書架前,從一個暗格中取出一封陳舊的信件:\"這是先帝駕崩前秘密交給我的手詔。\"


    華千機恭敬接過,隻見信封上蓋著禦用密印,打開後裏麵是一張泛黃的紙筆。


    \"十年前,\"範仲淹沉聲說,\"先帝就預見到今日的局麵。朝中黨爭日益嚴重,改革漸漸變得舉步維艱。他說,一個國家就像人的身體,需要定期調理,否則積重難返。\"


    華千機仔細讀著手詔,越看越是震驚:\"這...這是......\"


    \"沒錯,\"範仲淹點頭,\"這是一個秘密組織的名單。這些人分布在朝廷各個部門,表麵上互不相識,實則都在默默維護著這個王朝的根基。\"


    \"就像...人體的經絡?\"


    \"正是!\"範仲淹眼中精光閃動,\"你果然悟到了。這些人就像人體的重要穴位,看似分散,實則相互唿應。每當朝廷出現重大問題,他們就會各自發揮作用,讓整個國家機體保持平衡。\"


    華千機翻到名單,突然發現上麵有幾個熟悉的名字:\"這是...包大人?還有楊將軍?\"


    \"不止他們,\"範仲淹說,\"太醫院的幾位老醫師,也都在其中。這些年,正是有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付出,朝廷才能在多次危機中安然渡過。\"


    \"那先生告訴我這些......\"


    \"因為我要你接替我的位置,\"範仲淹鄭重地說,\"這個組織需要新的血液。你既懂醫術,又明白治國之道,最適合擔此重任。\"


    \"可是學生能力尚淺......\"


    \"不,\"範仲淹打斷他,\"這些年我看著你成長,你比你想象的要強大得多。記住,醫者救人,為官濟世,本是一理。以後無論你在什麽位置,都要記住這一點。\"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塊玉佩:\"這是信物,可以讓你認出其他同道。切記,沒有到緊要關頭,不要輕易示人。\"


    華千機雙手接過玉佩,隻見上麵刻著\"以民為本\"四個小字。


    \"先生,\"華千機緊握玉佩,心情激蕩,\"學生定當謹記教誨,絕不負先生所托。\"


    範仲淹欣慰地點頭,又拿起一本厚厚的醫書:\"這是我這些年記錄的心得。裏麵不僅有治病的方子,更有治國的道理。\"


    華千機翻開醫書,隻見扉頁上寫著:\"醫國如醫人,當察其本;濟世如濟病,需明其源。\"


    \"這本書,\"範仲淹說,\"記錄了我對朝廷各部門的觀察。就像把脈一樣,每個部門都有其特點和症候。將來你若遇到棘手的問題,不妨從醫理的角度去思考。\"


    他翻到其中一頁:\"比如吏部,就像人的心髒,主管血脈運行。若任人不當,就如心脈淤滯;戶部則如脾胃,主管財運,若征稅太重,則如脾胃受損......\"


    華千機恍然大悟:\"原來朝廷各部,真的如同人體各處經絡相通!\"


    \"正是如此,\"範仲淹欣慰地說,\"你能領悟這點,將來必有大用。\"


    窗外,夕陽漸漸西沉。範仲淹站起身,走到院中那棵老銀杏樹下。


    \"還記得十年前,你剛來時,這樹剛剛栽下。\"他撫摸著樹幹,\"如今已經長得這般高大。你也是一樣,從當年的青澀少年,成長為獨當一麵的棟梁。\"


    華千機跪下:\"都是先生教導之恩。\"


    \"起來吧,\"範仲淹扶他起身,\"我雖然要告老還鄉,但朝廷還需要你們這些年輕人支撐。記住,為官如醫,貴在存仁心、明大義。\"


    夜幕降臨,範府上下張燈結彩。這是範仲淹最後一次在府中設宴,來者皆是平日相交莫逆的故交。


    酒過三巡,範仲淹舉杯:\"諸位都是國之棟梁,望日後仍以天下為己任。老夫雖去,但心念所係,永遠是這方熱土。\"


    席間,華千機侍立一旁,見範仲淹飲酒過多,忙遞上一碗解酒湯。


    範仲淹接過,深深看了他一眼:\"好孩子,你不僅得我醫道真傳,更得我為政之心。他日若遇險境,記住今日良宵,自有明理。\"


    第二天一早,範仲淹就要啟程南歸。華千機和眾多送行者站在城門外,看著那支遠去的車隊。


    \"先生,\"華千機望著漸行漸遠的馬車,喃喃自語,\"學生一定不負所托,以醫者之心,行濟世之道......\"


    多年後,當華千機迴憶這一天時,總覺得那個秋日格外長。範仲淹的教誨,如同那棵老銀杏,在歲月中愈發根深葉茂。他永遠記得範公最後的叮囑:


    \"為官如醫,需明憫天下;


    存心如春,方得濟蒼生。


    但行仁義道,莫問功名事。


    但存濟世心,莫論成敗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廚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灣的莎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灣的莎菈並收藏天廚食記最新章節